『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22|回复: 2
收起左侧

《圣经》(1) 经文:创世记1:1——“起初,神创造天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卢利斯 于 2025-11-4 17:58 编辑

在解构的时代,寻找创造的锚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解构一切的时代。

真理被解构为观点,沦为权力的话语;
爱情被解构为多巴胺的分泌,成了生理的冲动;
生命被解构为偶然的进化,失去神圣的维度;
甚至人类高贵的灵魂,也被还原成一堆神经元的复杂放电。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一切崇高的意义都被拉平在物质的水平面上。

当一切的标杆都被拆除,
一切的叙事都被怀疑,
人类仿佛站在一片虚无的旷野,
四顾茫然,
脚下是流沙,头顶是空洞的天空。

我们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
却陷入更深的迷失;
我们拥有海量的信息,
却丧失基本的定向。

在这片意义的废墟上,
创世记1:1这七个字,
如同黑夜中一座孤独而坚定的灯塔,
以其不容置疑的宣告,
刺破虚无的迷雾:“起初,神创造天地。”

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世界起源的科学或历史命题,
更是一个关乎存在本质的形而上学宣告。

它向我们呼喊:存在先于本质,爱先于理性,恩典先于计算!
我们的生命,不是宇宙的偶然,
不是物理定律的副产品,
而是源于一个有位格、有意志、有慈爱的神圣“起初”。

这个世界,不是冰冷的、机械的物质集合,
而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艺术家用心雕琢的作品。

让我们唤醒一种创造的眼光
在破碎中看见完整、
在混乱中辨认秩序、
在平凡中窥见神圣的能力。

这是一种信心的眼光,
它邀请我们,在打翻的牛奶中看见微缩的壮丽大陆,
在火灾后的焦土中看见生命不屈的橡果新芽,
在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常中,
依然能听见那穿越时空的声音
——神依然在说:“起初……”。

让我们踏上这趟回归“起初”的旅程,
在创世记的开篇中,
寻回我们被遗忘的身份和使命。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卢利斯 于 2025-11-8 08:00 编辑

《圣经》(2 经文:创世记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在未沸的茶汤里遇见运行的神

五点四十分。
世界被按下静音键天地酣睡,我独醒。
与水壶对坐,这是日复一日中,我的“片刻出神”。
静默在积聚——直至壶口吐纳出第一缕呼吸。
随即,更多的水汽袅袅升腾、弥漫开来,在朦胧的晨曦中流转,
像极创世之初那片弥漫涌动、尚未定形的原始迷雾。

水将沸未沸之际,是万物屏息的片刻。
细密的气泡自壶底袅袅升起,
于水面漾开圈圈涟漪,茶沫在其中聚散离合,
宛若一个太初的微型宇宙,
在茶杯中悄然演绎着混沌的序曲。
就在这寻常的、被一切神学所忽略的瞬间,
一个启示如光般刺入心灵——
那太初运行于深渊之上的灵,从未远去。
祂,正置身于我眼前这片未定形的充满潜能的漩涡里,
跳着一曲永恒而鲜活的创世圆舞。

这领悟如一道光,迫使我回身审视自身存在的境地。
我们何尝不都活在某种形态的“空虚混沌”之中?
清晨的书桌,便是最好的隐喻——
书册在桌面上无序隆起,像是文明的废墟,
也是思想的蓝图,二者在此重叠。
稿纸间散落着未完成的句子,
每一个开头都怀抱着一个结束,却大多迷失在半途。
三支笔,各自静躺在不同的角落
如同三位在时间中走散的朝圣者,各自停滞在朝圣之路的某个断点。

但这物理空间的混乱,仅仅是心灵状态的一个苍白隐喻。
那些未完成的计划,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
理不清的人际关系,如同被猫玩弄过的线团,纠缠难解;
而对未来方向的迷茫,
则如航行在浓雾弥漫的未知海域,
看不见灯塔,听不见回响。

而更深处,是“渊面黑暗”的笼罩。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如同深渊,望不见底,测不出深浅,每一步都踏在虚空;
对过去的懊悔与遗憾,
如同暗流,在平静的表象下汹涌翻腾,随时可能将人吞噬;
对当下的无力感,
如同夜色,弥漫在心灵的每个角落,稀释了热情与勇气。

我们本能地抗拒混沌,逃避黑暗,
视它们为敌人,为失败的标志,为神离弃的证据。
然而,创世记这节简短的经文,
向我们揭示一个石破天惊的真理:
混沌,并非神的缺席,
恰恰是神开始工作的原始材料;
黑暗,并非故事的终点,
而是新创造即将拉开序幕的深邃背景。

这份领悟,并非来自神学课堂上的逻辑推演,
而是源于鲜活、甚至带着痛感的生活现场。
就在上周,我探访一位正在接受化疗的姊妹。
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和沉重的寂静。
她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手臂上插着管子,
生命的活力仿佛正一点点被抽离。

然而,在她苍白的脸上,我却看到一种奇异的光辉,
那不是医院顶灯惨白的反射,
而是从生命内里透出的、无法被疾病掩盖的安宁。
她轻声对我说:
“我现在的身体,真可谓是‘空虚混沌’,
免疫系统崩溃,各种指标一塌糊涂。
但奇怪的是,我从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圣灵的‘运行’。
祂就在这片混乱和黑暗中,
像孵化小鸡一样,温暖地、耐心地覆盖着我。

在她的话语中,创世记1:2不再是古老的经文,
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带着体温的神圣现实。
那一刻,神学落地,信仰显形。
运行的灵,从未停止在每一个肯于承认并献上自身混沌的人生命中,
进行着新的创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1-8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卢利斯 于 2025-11-8 08:21 编辑

《圣经》(3经文:创世记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在盐粒中看见星光

晨曦初露,一粒盐静静地躺在窗台。
当第一缕光线穿透它晶莹的棱角,
刹那间折射出七彩光芒,
仿佛将遥远的星光收纳其中。

这不再只是调味瓶里沉默的颗粒,
而是宇宙秩序的碎片,
是神所命定的“地上盐”与“世上光”的完美交融。

我们的眼睛若未被恩典更新,
便只能看见它朴素的实用价值——
调味、防腐、维持生命。

但那双被圣灵开启的瞳孔,
却能在这微小的晶体中读到更深的奥秘:
它的立方结构诉说着创世的数学之美;
它的防腐特性预示着救赎的保存之力;
它的调味功能象征着信徒在世间调和万物的使命。
在这不足一厘米的方寸之间,
竟容纳着从创世到终末的完整叙事。

让我们继续用这被更新的眼光注视世界——
清晨的露珠,不再只是夜间冷却的产物。
每一滴都是承载整片天空的明镜,
倒映着云彩的流动、光线的变幻。
正如约伯所说:
“神将水包在密云中,云却不因之破裂。”
这短暂的存在,却完美地容纳了无限。

风中的麦浪,不再是无意识的摆动。
每一株麦穗的低首,
都是大地对造物主无声的敬拜;
每一阵波浪的起伏,
都是自然在吟唱赞美诗。
它们在完成受造物最本真的职责——
以自身的存在彰显造物主的荣美。

甚至是他人的一个微笑,
困境中的一次搀扶,都不再是偶然的善意。
那个微笑可能是圣灵在人心田种下的慈爱果实;
那次搀扶可能是神在人间舞台精心安排的动人演出。
每一个看似平常的善举,
都是神圣之爱穿透时空帷幕的具体显现。

这样的观看,绝非浪漫的想象,
而是实实在在的信心操练。
它要求我们在平凡中捕捉神圣的踪迹,
就像在沙滩上辨认潮汐过后留下的珍贝;
在混沌中辨认秩序的轮廓,
如同在星空中连缀出指引方向的星座;
在黑暗中守望黎明的征兆,
恰似在漫漫长夜里守候第一声鸟鸣。

当我们持之以恒地操练这种观看之道,
整个世界便开始向我们展露它深层的本质——
厨房成为圣所,书桌变为祭坛,
日常劳作化作神圣礼仪。

每一次呼吸都是感恩的祭
每一个眼神都是交托的祷。
我们开始明白,神圣并非远离尘世的存在,
而是“我在你里面,你在我里面”的亲密交融。

这就是被光照亮的生命——
不是从此不见阴影,
而是在阴影中仍确信光的存在;
不是从此不识苦难,
而是在苦难中仍能看见恩典的踪迹;
不是从此超脱俗世,
而是在俗世中活出属天的品质。

当我们学会以这样的眼光生活,
整个世界便成为一座活的圣殿,
每一刻都充满与神相遇的无限可能。

在这圣殿中,没有所谓的世俗与神圣之分——
只有被光照亮和尚未被照亮之处。
而我们蒙召要做的,
就是让光透过我们生命的棱角,
折射出七彩的恩典,
使万民都能在这光中看见那原初的真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11-9 0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