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81|回复: 0
收起左侧

2025年受难周第五天——复活与生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17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5复活与生命.jpg

2025年受难周第五天——复活与生命

  弟兄姊妹平安!受难周的第五天,我们一起来思想主耶稣的第五个宣告——我是复活与生命。

  主耶稣的这个宣告是在一场葬礼上说出的。约翰福音十一章记载,当时在一个名叫伯大尼的小村庄,有一位主的门徒拉撒路患了重病,他的姐姐就打发人来告诉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约11:3)。她们本以为,耶稣接到消息后会立刻赶来看望拉撒路并医治他,因为耶稣平时很喜爱这个少年人。

  谁知耶稣得到消息之后,却延迟了两天才动身。等耶稣赶到伯大尼时,拉撒路已经死了,并且葬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拉撒路的死,令他的两个姐姐马大和马利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悲痛不已。虽然她们也有一些信仰根基,但面对耶稣的迟延以及弟弟的离世,仍是感到难以接受。这时,主耶稣就向她们宣告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约11:25)

  这句话在原文是“我是复活,我是生命。”这里耶稣启示他自己就是复活与生命。虽然马大和马利亚的信心远远够不上耶稣对她们的期待,但主耶稣因爱拉撒路的缘故而行了神迹,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不单安慰了马大和马利亚的心,更是让在场人认识到,他就是复活与生命的主。

  
一、延迟的回应

  读过约翰福音十一章的人,一定会对这段经文感到困惑,因为实在太“反常”了。当主耶稣接到消息“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假设你是耶稣,你认为自己会怎么回应?按着我们的理性,都认为耶稣应该立刻就出发去医治拉撒路的,对不对?毕竟这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而且耶稣的确很爱拉撒路,那就更应该这样做了。

  但耶稣是这样回应的吗?不!圣经的记载是:“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11:5-6)从我们的视角来看,耶稣一点也不像一个尽责的牧师,他并没有立刻去探访或关怀拉撒路,而是“仍住了两天”,也就是等了两天才动身。

  令人困惑的地方就在这里,既然经文说“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那他更应该即刻动身才对啊!而圣经解释耶稣耽延两天的原因,居然是因为爱她们!这样的解释叫人怎么接受?这是第一个让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试想一下,你去医院看病,排队排了很长的时间,好不容易轮到你了,医生却去做别的事情,半天不给你医治。你问他怎么回事,他却慢条斯理地告诉你:“因为我爱你!”当你听到这话的时候,你心里会很受安慰、很感恩吗?肯定不会,对不对?

  另外,第十七节说:“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耶稣所在的地方(约10:40)离伯大尼至少有一天以上的路程,从时间来看,就算耶稣听到消息后立刻出发,也来不及了。因为报信的人去到耶稣那里,已经花了一天以上的时间,耶稣接到消息时,拉撒路可能就已经死了。

  也就是说,即便耶稣接到消息后立刻动身,也根本无法在拉撒路死前赶到。那么,为何拉撒路的姐姐马大却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11:21)实际上,不仅是马大,马利亚也是如此。马利亚见到耶稣之后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11:32)

  马大和马利亚居然都在抱怨耶稣!她们应该很熟悉从约旦河外到达伯大尼这一路上要花多少时间的。但她们似乎相信,如果耶稣早一点来到,即使拉撒路死了,也必会活过来。这又是怎么回事?死去的人还能活过来吗?马大和马利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信念?这是第二个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二、更深的美意

  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这两个令人困惑的地方呢?请问耶稣之前有没有让死人复活过?有的!他曾经让一个名叫睚鲁的管会堂之人刚死的女儿复活(可5:21-43);他也曾经在拿因城使一位寡妇的儿子从死里复活(路7:11-17)。马大和马利亚无疑知道这些事情,这也是为何她们抱怨主的原因。

  因为在耶稣的时代,拉比们教导说,人死后三天之内,灵魂仍然会飘荡在身体上面,试图重新进去。等到第四天,身体发生改变,灵魂就永远离开,不可能复活了。所以,当时的犹太人会有一种信念:一个人死了只要不超过三天,伟大的先知是有能力使人从死里复活的,旧约中也的确有先知曾使死人复活,如以利亚、以利沙等(王上17:17-24;王下4:18-37)。

  由此可以看出,在马大和马利亚心中,她们仅仅把耶稣看成是一位“伟大的先知”,只要耶稣能在拉撒路死后三天之内赶到,就可以复活拉撒路。但如今拉撒路都已经死了四天了,再伟大的先知也无力回天了,这才是她们抱怨的原因“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然而,马大和马利亚对“耶稣是一位伟大的先知”这种认知是正确的吗?肯定不正确!正因为耶稣素来爱马大、马利亚、拉撒路,不希望她们对他的认识只停留在“伟大的先知”这一层面,耶稣要让她们真正认识到他究竟是谁。所以,耶稣才在接到拉撒路病重的消息后,故意多待了两天。

  耶稣故意要等拉撒路“死透”、“死绝”、“死得不能再死”了,甚至身体已经腐化变臭。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哪怕是最伟大的先知都做不到,除非是那位复活和生命的主自己,才能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因他掌管着人的生命。

  马大相信耶稣是一位伟大的先知,是如同摩西那样完美的神人,因此她说:“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你。”(约11:22)然而,当耶稣告诉她:“你兄弟必然复活”时(约11:23),马大马上又回到她所能接受的信仰范围里,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约11:24)

  这不是很讽刺吗?马大之前说什么?她亲口说相信无论耶稣向神求什么,神也必赐给耶稣。但是当耶稣宣告她的弟弟必复活的时候,她的反应与口里的认信却并不一致。因此耶稣郑重地向她宣告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接着挑战她:“你信这话吗?”(约11:25-26)

  马大是如何回应的呢?她马上给出了一个信仰告白:“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约11:27)然而,马大真的是这样相信的吗?当耶稣吩咐人把拉撒路坟墓前的石头挪开时,马大是怎么说的呢?她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约11:39)可见马大对耶稣的信,仍只停留在“知识”的层面。

  马大是这样,马利亚的信心有没有比马大更好一点呢?圣经记载,马利亚见到耶稣时,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接着,圣经就记载“耶稣哭了”。(约11:28-35)

  这是一段令人震撼的经文。自称信主的马利亚、以及那些自称相信复活的犹太人,他们的表现完全如同那些没有任何指望的外邦人一样。在马利亚心中,此时只有哀伤、痛苦、哭泣,以及对耶稣的抱怨。那么,耶稣是如何回应这些陷在自我、痛苦和抱怨中的人的呢?圣经记载,耶稣“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约11:33)

  “心里悲叹”说直白一点就是耶稣生气了。耶稣生气的原因,一方面是看到死亡在伤害神的儿女,另一方面是看到一群自称信靠上帝的犹太人,一个自称信靠主耶稣的女人,在那里抱怨、痛哭、哀伤……而此刻,这位复活和生命的主就在他们中间,就站在他们面前,而他们却表现得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一样!

  因着犹太人的虚假信心,以及马大和马利亚的软弱,“耶稣哭了”(约11:35)。这是圣经中最短的一节经文,却是最动人心魄的经文。耶稣为何而哭?因为爱!这是耶稣对自己所爱之人最深切的关注、最完全的投入、最深沉的爱。

  如果耶稣对于这些人只是一位公义的审判官,要审判一切的罪恶和不信,他会为他们的表现而生气、心情激动吗?不会的!正是耶稣爱这些人,关心这些人,在乎这些人,甚至到了恨铁不成钢的地步,所以他才会为他们的不信和小信生气,因为他们的表现,跟那些没有指望的外邦人没有什么两样。

  弟兄姊妹,我们是否也常常抱怨、怀疑,为何耶稣说他爱我们,但是他却似乎没有看顾我们,他为何会容许一些不好的事临到我们的身上?当我们抱怨及怀疑耶稣时,耶稣会为我们软弱的信心而哭!求主帮助,让我们学习相信,每件不如意之事的背后,都一定有神的美意在其中,万事必定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

  
三、荣耀的盼望

  最后,耶稣不仅让已经死透的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甚至耶稣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方式,也完全不同于任何伟大的先知。旧约中的先知都承认自己不过是人,没有使人从死里复活的能力,他们都承认,神自己才是赐人生命的主。例如先知以利亚三次伏在死去的孩子身上求告神,另一位先知以利沙也是类似,不住地祷告祈求神。

  而耶稣就不一样了,耶稣是如何使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的呢?圣经记载:“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约11:43-44)耶稣是以命令的方式吩咐死去的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离开坟墓。这说明什么?说明他就是神,是生命的源头,是那复活与生命的主!

  在没有亲眼见到耶稣是复活与生命之前,马大和马利亚活在抱怨、哀伤、悲痛和哭号中。耶稣亲自在拉撒路的葬礼中,彰显自己就是复活与生命,正是要将那最真实的安慰,那在福音里的安慰,带给马大和马利亚。圣灵默示使徒约翰记录这件事的目的,乃是见证耶稣基督是复活与生命,人因着信耶稣基督,就能得享真正的生命。

  耶稣除了告诉马大“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之外,他接着还说:“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1:26)这句话带给我们两个很重要的信息:

  第一,“凡活着信我的人”提醒我们,一个人信主必须是在活着的时候信,死了就没有机会悔改了,那时候再想要信耶稣,已经没有机会了。路加福音十六章里,主耶稣亲口所述“财主和拉撒路”的故事(路16:18-31),正是最好的提醒。

  第二、“永远不死”并不是说基督徒不会经历死亡,而是说死亡不能切断我们与神的关系。虽然我们基督徒与世人一样,都会经过死亡,但对神的儿女而言,死亡只是一扇门,经过了这扇门之后就进入复活,得享永远的生命。

  耶稣向我们保证,信靠他的人即使身体死亡,也将复活,并不是真正死去。拉撒路去世之前就已接受耶稣,所以他一定“永远不死”。从这个意义上讲,不管此次耶稣有没有复活拉撒路都不要紧,因为拉撒路并没有真正死去!耶稣希望马大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在行神迹复活拉撒路之前,郑重地问她:“你信这话吗?”

  弟兄姊妹,人生匆匆,不过数十寒暑,终将面临肉体的衰老与离世。作为牧者,每年都免不了为信徒主持葬礼。死亡作为基督徒的最后仇敌(林前15:26),如果没有被复活所胜过,死亡作为吞噬一切的深渊,如果没有被生命吞灭(林后5:9),那么在葬礼上,面对着如此真实和沉重的死亡,就不可能有任何真实的安慰可言。

  耶稣拥有叫人复活和赐人生命的权柄,耶稣自己也胜过死亡复活了,他的死而复活给我们带来了永恒的盼望。耶稣藉着他的复活告诉我们,死亡没什么可怕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而是迈向永恒的开始。这一信念不仅为所有神的儿女带来了荣耀的期待,更成为主耶稣信实诺言的有力见证。

  耶稣在拉撒路的葬礼上,彰显了神的荣耀,让众人认识到他就是复活与生命。“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作的事,就多有信他的。”(约11:45)同样地,今天我们若在葬礼中高举基督,彰显基督就是复活与生命的主,不但能给失去亲人的家属带去真正的安慰,也能引导前来参加葬礼的人归主。

  实际上,神也常常使用葬礼这样的场合,在真实面对死亡这一世人不可避免的、沉重的话题时,催逼不信的人直面死亡的恐惧,也预备人心看见基督的荣耀。

  回应:主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相信这个宣告,我们就可以从容地面对死亡,乐观地面对生活!

  受难周的第五天,让我们与使徒保罗一同大声说出我们对主耶稣这个宣告的回应:“我们若活着,是为主而活;若死了,是为主而死。所以我们或活或死,总是主的人。”(罗14:8)

  祈祷:亲爱的主耶稣,你就是复活与生命,谢谢你让我们有复活的盼望。求你赐给我们信心,使我们即便面对死亡时,也能像保罗那样歌唱:“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林前15:55)阿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4-23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