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痛、死亡、哀伤五阶段、基督徒三阶段 https://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op_psychology/S_breavement.htm 张逸萍 多年前,当我还在电脑公司工作,当时来了一个大裁员,人人震惊。尘埃落定之后,公司给所有留下来的员工一封公开信,其中提到,当人面对痛失,有五个心理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我当时只觉得有点滑稽,后来才知道这是非常流行的,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sabeth Kubler-Ross)的「哀伤五阶段」(Five Stages of Grief,或作「临终五段论」)。 新研究怎样讲? 可惜,这理论和其他流行心理学一样,被新一代的研究推翻了。最近看见《时代杂志》一篇报导如下:[1] 自从罗斯写了《论死亡与临终》(On Death and Dying)之后,她书中的「哀伤五阶段」已经被公认为人面对任何伤痛的正常心理阶段,无论是亲人去世、天灾人祸、其他不如意事情,流行心理学都是这样解释,似乎这是一个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原来罗斯的「哀伤五阶段」是根据她和一些临终病人的面谈的资料,不是认真的研究。但是,从70年代到90年代,有无数的「善别辅导」(Bereavement counseling)出现,是根据她的写作和理论,对悲伤的人,尤其是那些失去亲人的,进行辅导。这样做似乎无伤大雅,但现在的心理辅导们认为,这个理论限制了人处理和明白悲伤过程。 罗斯后来又写了一本《当绿叶缓缓落下》(On Grief and Grieving),劝告人要「讲出来」,表达负面情绪,可以帮助缓和痛楚。 但是,这些理论已经被新研究推翻了! (1)迷思一:悲伤有几个阶段 罗斯的「哀伤五阶段」说人面对痛失有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但新研究发现大部分人早已经接受亲人死亡的事实;再者,他们不是抑郁和愤怒,他们是怀念亲人。另有研究发现,悲伤不是几步个步骤,反之,比较像是「一大堆不同的征候」,但最终会消退。 (2)迷思二:需要表达 新研究发现,表达负面情绪,其实是拖延伤痛。有研究显示,在那些失去亲人的人中,若六个月内没有表达负面情绪,14到25月后,身心更健康。九一一之后有人作相似的研究,结果一样。 (3)迷思三:女人比男人悲伤 其实这是一个67-73年代的研究结果,当时妇女在经济和各方面,通常比较倚赖男人,所以丧夫是一大困难,以致有如此研究偏见。今天研究表示,妇女本来比较容易患抑郁症。如果考虑这个因素,男人失去亲人时,悲痛更深。 (4)迷思四:悲伤无上境 罗斯虽然发表「哀伤五阶段」,但她也说:「实际上,伤痛是无止境的。」可是,近年研究显示,一般人需要大概六个月的时间,可从悲伤中走出来,之后,约有一半人没有震惊、绝望等心理问题。大部分人都有恢复的能力,是什么原因叫人能恢复,经济能力显然是一个原因,但研究员未有定论。 (5)迷思五:辅导有帮助 现在很多地方,如医院等地,都提供「善别辅导」,甚至有收费$995美元三天的善别工作坊。根据最新研究,没有研究证据显示,「善别辅导」的帮助比「时间医治伤痛」更有效。事实上,绝大部分人都能从伤痛中慢慢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