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耶稣会把『界线』设在哪儿? https://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pop_psychology/S_Boundary.htm 张逸萍 克劳德(Henry Cloud)和汤森德(John Townsend)两位基督徒心理学家所出版的《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Boundaries: When to Say Yes, How to Say No, to Take Control of Your Life)是一本获奖书,畅销风行,深受好评。之后更繁衍了一大堆:《为孩子立界线》(Boundaries with Kids)、《为婚姻立界线》(Boundaries in Marriage)等书籍,而且继续获奖。 「虽然基督教心理学仍多少带著世俗心理学的瑕疵,但克劳德却不一样,他的写作是良好的。」这样的话,我听过不止一次。 正人君子、近似基督徒 某程度上,似乎确实如此,因为《过犹不及》书中没有推动性革命、没有新纪元冥想;不但如此,且大有「正人君子」风范。书中强调自己的界线(boundary),不必过份为别人牺牲,不能让别人占便宜;但是作者们也讲到自己有责任,不能只对别人说『不』,也要对自己说『不』。[1] 该书开始时说:「不清楚自己生命的责任(responsibility)和主权(ownership),就是界线问题。」[2] 对非基督徒而言,这句话绝对合情合理。但是,基督徒呢?圣经说:「……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 神。」(林前六19-20)换言之,基督徒不再拥有(ownership)自己的生命,他的责任(responsibility)在于荣耀神! 我是不是吹毛求疵,鸡蛋中找骨头呢? 作者们说:「在法律上,产业的主人要对自己的产业负责任;不是主人的话,他没有责任。」[3] 这话让我想起一句中国俗语:「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对非基督徒而言,只要你扫了自家门前雪,你就已经尽了责任;他人瓦上霜当然不必管,甚至他人门前雪也不是你的责任,否则正是「过犹不及」之意。 可是,基督徒呢? 基督徒都应该听过「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路十25-37)。这位撒玛利亚人没有责任照顾那落在强盗手中的人,不但不需要包裹他的伤口,更没有责任为他花钱,送他到店里养伤。可是,圣经说:「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罗十三8),我们怎么可以画清楚界线(boundary)说,我只需对你好到「这地步」,超过了的话,在我的界线之外,我没有责任,否则就是过犹不及了。 边界设在哪儿? 克劳德和汤森德引用「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和「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加六5)说明我们每人都当为自己每天的『担子』负责任,然后『重担』却应该互相帮助。但是,有一些人「将『重担』当成每天的『担子』,所以拒绝别人帮助;或者把自己每天的『担子』当作『重担』,所以自己不去背负。」[4],[1] 作者们这个道理不错,这也正是我们每天和其他人相处的困难。我们有没有要求别人太多?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别人有没有要求我们过份?占了我们的便宜呢?界线在哪才合适? 作者们说:好的界线,帮助「良好的留在界线内、恶劣的在外」,良好的就是「培育我们的」,恶劣的就是「受伤我们的」。[5] 基督徒怎样决定好坏?谁的标准?圣经中和历史上,有多少人是「为义受苦」,但神说,他们「是有福的」。(彼前三14)「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 神看是可喜爱的。」(彼前二20) 作者们有一个例:一对父母向他求助,因为他们25岁的儿子不爱读书、滥用药品、与坏朋友为伍。作者们说,父母应该明白,这儿子没有问题,问题是父母不能和儿子设立界线。[6] 作者们的意思大概是说:让孩子自己闯闯祸,得个教训。但是父母能做得到吗?完全不再管这个孩子,是对他最好的吗?对自己最好吗?应该管制他多少?帮助他多少?放手多少?在决定之前,是否应该祷告求神指引呢? 作者们又有一个案:珊蒂的母亲要求她回家庆祝感恩节,但她更喜欢和朋友一起。她若不回家,母亲会生气;若回家,自己不开心。作者们最后的劝导是:每个人对自己的感觉负责任。[7] 言下之意:珊蒂应该做那些让自己开心的事,不必管妈妈的感受。至于这个例子,恐怕当事人的文化、性格、背景都会影响她的决定,很难有一个肯定的正确答案。身为辅导的作者们还忘记了请珊蒂考虑耶稣怎样想? 曾经有一位圣经辅导员对我说:「如果你所设立的界线,能和主耶稣所设立的一样,那么你就去定界线吧;若不能,最好不要设定界线。」在人际关系上,人是不可能完全没有界线的,却是:界线设在哪儿?美国基督徒有一句流行句:「耶稣怎么做?」(WWJD,What Would Jesus Do?)也许,现在可以改为,如果耶稣在这里,「耶稣会把界线设在哪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