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691|回复: 0
收起左侧

2024受难周灵修默想第五天——拿撒勒人耶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8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受难周05.jpg


  前天我们已经分享过主耶稣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称谓“拉比”,其实主耶稣还有另一个容易让我们忽略的称谓,就是“拿撒勒人耶稣”。读圣经的时候我们会看到,福音书中时常出现“拿撒勒人耶稣”这个称谓,这是公元一世纪的犹太人加给耶稣的一个称呼。因为在以色列人中,同名的人不止一个,为了与其他“耶稣”加以区分,人们便将这位来自拿撒勒小城的耶稣称为“拿撒勒人耶稣”,这是犹太人惯用的做法,与家乡民众称他为“约瑟的儿子耶稣”(约6:42)是一个道理。

  为何旧约圣经里介绍某个人的时候,通常会提到这人的父亲和爷爷,除了证明血统的来源外,也是要解决重名的问题。因为在以色列人中,名字相同的人实在太多了,如果不提到这人的父亲和爷爷,单单说名字的话,很容易会叫人搞不清楚你说的到底是谁。为此,我们祷告的时候,比较准确的称呼应该是“主耶稣”或“耶稣基督”或“基督耶稣”,而不是单单称呼“耶稣”。因为这世上名叫耶稣的人不止一个,但“主耶稣”或“耶稣基督”或“基督耶稣”就很明确了,全宇宙只有一个人配得这个称呼,就是我们的救主耶稣。

  “拿撒勒人耶稣”这个称呼在福音书中出现的次数还不少,民众用过,门徒用过,官府用过,魔鬼也用过。例如:耶稣经过耶利哥的时候,一个在路边讨饭的瞎子向路人询问发生什么事时,“他们告诉他,是拿撒勒人耶稣经过”(路18:37)。腓力找着拿但业,向他介绍耶稣说:“摩西在律法上所写的和众先知所记的那一位,我们遇见了,就是约瑟的儿子拿撒勒人耶稣”(约1:45)。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审判官彼拉多写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约19:19)。迦百农的会堂里,一个被污鬼附身的人对着耶稣喊叫:“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吗?”(可1:24)在使徒行传中,使徒们也时常称耶稣为“拿撒勒人耶稣”。

  “拿撒勒”是位于以色列北部的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城,旧约圣经以及一些中东地区的史书都没有提到过这个地方,甚至在耶稣的时代,拿撒勒还是被人藐视的一个小城,因为那里住有不少外邦居民,且外邦风气盛行,从拿但业一句“拿撒勒还能出什么好的吗?”就可见一斑(约1:46)。不过,这座小城如今却因耶稣基督的缘故而声名鹊起,成为不少基督徒心目中的“圣地”,每年都有不少人去那里参观旅游。当然,我的意思不是叫你也去拿撒勒“朝圣”,我的意思是,拿撒勒城如今不再默默无闻了。

  圣经第一次提到拿撒勒,是在马太福音第二章:“希律死了以后,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和他母亲往以色列地去,因为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经死了。’约瑟就起来,把小孩子和他母亲带到以色列地去,只因听见亚基老接着他父亲希律作了犹太王,就怕往那里去,又在梦中被主指示,便往加利利境内去了。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里。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太2:19-23)

  比较有意思的是第二十三节“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他将称为拿撒勒人的话了。”前面讲过,旧约圣经从未提及过“拿撒勒”这个地方,为何圣经却说“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对此马太本人并未作任何解释。虽然我们在旧约圣经里找不到关于耶稣被称作拿撒勒人的预言,但却找到他“被藐视,被人厌弃”的预言(赛53:3)。拿撒勒城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这座城市的居民常常遭受“地域歧视”,被以色列人看不起,我们的主耶稣也像这城一样,被人藐视。

  马太在写福音书的时候,仿佛从拿撒勒城的居民被人歧视一事,看到了旧约众先知所预言的一位低微贫贱、受人厌弃的弥赛亚的应验。虽然众先知没有用拿撒勒来预言过弥赛亚,但众先知却不约而同地提到人们对弥赛亚的看法——他会受到轻蔑,被人藐视,被人拒绝。给耶稣加上“拿撒勒人”这样的贬抑称呼,与民众所期望的弥赛亚的荣耀尊贵,实在是天壤之别。

  不过,耶稣自己却并不排斥这个称谓,他甚至也以“拿撒勒人耶稣”自称。使徒行传记载,保罗在受审的时候,讲述他去大马士革路上的经历,主耶稣以“天上发大光”的方式向他显现,当时保罗问:“主啊,你是谁?”耶稣回答说:“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稣。”(徒22:6-16)在耶稣的“弥赛亚”身份未被普遍认可的时候,“拿撒勒人耶稣”这称谓其实代表了普通民众对他的最直观的认识,也从侧面反映了主耶稣所拥有的真实的人性,以及他在民众眼中的卑微形像。

  我们先来思想主耶稣的人性。既然民众称呼耶稣为“拿撒勒人”,那么耶稣在民众的认知中,他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圣经说,耶稣“本有神的形像”,并且“与神同等”(腓2:6),但他来到这世上的时候,他不是成为天使,也不是成为超人,而是成为一个“与他的弟兄相同”的(来2:17)、具有血肉之躯的普通人。

  早期教会曾有一个名为“诺斯底派”的异端派别,该派认为耶稣在世时并没有真正的身体,人们所看到的耶稣不过是一个“幻影”——看起来是人,实际上却不是人。这种异端思想,给初期教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为此,当时的一些教会领袖就站出来对之加以驳斥,为正统信仰和异端划清了界限,使后世的基督徒有章可循。

  在神学书籍里,主耶稣被描述为“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有人读到这句话,就望文生义地把“完全的人”理解为主耶稣如何完美无罪,而我们又是如何肮脏污秽,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准确。事实上,当我们说主耶稣是“完全的人”时,重点不是指他有多“完美”,而是指他有身体、有人性、有喜怒哀乐、会渴、会累……与普通人无异。耶稣不是希腊神话中的“半神半人”,他是“完全的人”。

  作为完全的人,耶稣自然拥有血肉之躯,也有人的身体需求。福音书让我们看见,耶稣会饿(太4:2)、会渴(约19:28)、也会累(约4:7),所以他也需要吃饭,需要喝水,需要休息睡觉。巴刻曾惟妙惟肖地描述过婴儿耶稣的生命状态,从一个侧面证明耶稣真的也有跟普通人一样的身体需求:“全能者成了一个弱小的婴孩,降生在世上,像其他所有的婴孩,只能卧着四周张望,扭动着身体,发出啼哭声,依赖别人的喂养、换尿布和牙牙学语。上帝的儿子要经过婴儿期绝不是幻象或谎话,而是事实。你愈思想这件事,你就愈觉得难以接受。”

  作为一个完全的人,耶稣同样经历一个人从婴孩到童年,从少年到成年的成长过程。虽然福音书主要记述的是耶稣成年之后的事迹,但福音书的作者并没有忽略他成长的过程。路加福音记载:“满了八天,就给孩子行割礼,与他起名叫耶稣。”(路2:21)“约瑟和马利亚照主的律法办完了一切的事,就回加利利,到自己的城拿撒勒去了。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2:39-40)“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2:52)

  虽然主耶稣拥有与我们一样的身体,但他的心志却不普通。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十二岁那年,和父母一起前往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他很专注与圣殿里的教师学习讨论(耶稣没有因为他是神,就越过成长的过程,耶稣仍是按着常人的状态,不断学习、进步、成长)。因为太过专注,忘了与父母一起回家,而他的父母也未发觉耶稣没有和他们一起回来,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直到走了一天的路程之后,在亲戚和相识的人中间找不到他,才发现耶稣没有回来,于是返回耶路撒冷找他。

  过了三天,才在圣殿里找到他。找到他时,母亲马利亚略带抱怨地问他:“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稣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2:41-51)耶稣声称自己“以我父的事为念”,表明他清楚自己作为“神的儿子”的真实身份及使命。今天我们都是神的儿女,我们的当中有多少人是“以天父的事为念”呢?我们真的清楚自己的身份与使命么?

  思想了主耶稣的人性,我们再来思想主耶稣的卑微,这也是他为什么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主耶稣不是生在皇宫里,他是生在哪里?他是生在马棚里,生在最卑微的环境当中。当马利亚生完孩子之后,把他“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路2:7)。马槽当然是日常喂牲口的饲料槽,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哪一个君王,在婴孩时期被放在这样一张毫无帝王尊严的床上。耶稣出生之后,前去看望他的不是社会上的财主和精英,而是一群牧羊人——靠近社会阶层最底端、最没技能的劳动者(路2:15-17)。

  耶稣的童年也不是在一个有名的大城里成长,他是在远离犹太文化和宗教中心、人迹罕至的加利利小村庄拿撒勒长大,那是一个本国其他地方全都看不起的地区(约7:41,52)。耶稣的家乡拿撒勒不起眼到一个地步,以至在旧约圣经、以及犹太人的口传律法典籍塔木德,都没提到过它,人们料想拿撒勒也出不来什么好东西。耶稣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村民,没有任何社会地位,耶稣就在拿撒勒从事和养父约瑟一样的木匠职业,默默无闻地生活了整整三十年,直到他开始公开侍奉。

  昨天我们提到过,当时民众期待的是一位有政治和军事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的弥赛亚,而耶稣整个人的情况却与民众的期待完全相反。先知以赛亚形容耶稣“在耶和华面前生长如嫩芽,像根出于干地”(赛53:2)。当时的以色列在很大程度上是农耕社会,所以提到“嫩芽”,大部分人都很熟悉。“嫩芽”是由主株滋长出来的吸附枝条,常在橄榄树上大量生长,毫无用处,还会吸走水分和营养,导致树木更容易受害虫和疾病的侵袭,因此必须把它们修剪除掉。

  “根出于干地”这句话的意思也差不多,它的字面意思是“生长在旷野干旱地里的根”,意思就是一株并非有心栽植、也无人在意的幼苗(假如人们在意的话,肯定就会浇水)。在民众看来,耶稣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或教育程度,无法给他带来任何的“好前途”,因为他并未在拉比学校受教。就连最贴心跟随他的门徒,多半也是不文雅、没什么教养、毫无社会威望和影响力的普通劳动者。

  因此对于一般的以色列人(包括他家乡拿撒勒的村民)来说,耶稣是个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人。耶稣在家乡拿撒勒的会堂里教训人的时候,亲眼看着他在他们中间长大的乡亲大大惊奇,他们惊叹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他的是什么智慧?他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可6:2-3)这句话你可以理解为:“这个无关紧要的人、这根吸附枝条、这位毫无前途、毫无用处、如根出于干地的人,哪来的这本事呢?”

  因为耶稣家乡的人把耶稣看为平凡,马可说“他们就厌弃他”(可6:3)。而路加的记载更令人寒心:“(他们)就起来撵他出城。他们的城造在山上。他们带他到山崖,要把他推下去。他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路4:29-30)换句话说,耶稣藉着神迹手段摆脱了这群暴民。耶稣用了一种与他们灵里的瞎眼全然相称办法,毫无察觉地“从他们中间”走了过去,直接离开现场。这事令我们想起所多玛遭毁灭的前夕,天使也曾使所多玛的人眼目昏迷(创19:11)。

  耶稣在拿撒勒遭厌弃两年以后,约翰福音记载,耶稣似乎又一次采用了类似的神迹,逃离了另一群想要用石头打死他的暴民。那一次,犹太领袖冷嘲热讽地将他斥为一名被鬼附的撒玛利亚人(约8:48),“拿石头要打他,耶稣却躲藏,从殿里出去了”(约8:59节)。尽管耶稣所行的神迹彰显了他胜过疾病、鬼魔、死亡和自然界的大能,很多人却仍蔑视他恩慈的教导,认定他“无佳形美容”,他们看见他的时候,也无“美貌”使他们羡慕他。(赛53:2)

  由此我们看到,主耶稣为了救我们,如何以最卑微的样式来到我们中间。耶稣基督本有神的形像(腓2:6),却甘心降卑自己,隐藏了“耶和华膀臂”的荣光,以至他是如此的不起眼,“被藐视,被人厌弃”,而且“多受痛苦,常经忧患”(赛53:2-3)。尤其是当耶稣满身伤痕地被挂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我们会惊讶:“救主不应该是无所不能的英雄吗?为何挂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看起来是那么的软弱、无力,甚至是羞耻的?”

  在当时犹太人的观念中,并没有给一位牺牲、死亡的弥赛亚留有余地。若有一位弥赛亚,还没来得及组织一次农民起义,还没打过一次游击战,却先混得让自己被官府抓捕、被钉在十字架上,我们要这样的弥赛亚有什么用呢?如果耶稣真是先知口中预言的那一位救主,他就不应当死,而应当得胜凯旋!既然耶稣已经被挂在十字架上,那么他就已失去弥赛亚的资格。

  在耶稣身上,我们只看见一个毫无价值、被人唾弃的失败者,以至于“我们也不尊重他”,我们会惊讶且怀疑“这真的是耶和华所差来的仆人,我们的救主吗?”当然,我们更不会去跟随他了。而耶稣以看似软弱的形像示人,为的就是要打破人心中的偶像。我们可能会想要一位看起来更像英雄的救主,但因此被吸引来信主的,必定是表面且肤浅的信心。天父吸引人到他的儿子面前,叫人信的不是耶稣外在因素,而是明白他的身份——耶稣到底是谁?

  对沉迷于事物外貌的人而言,耶稣毫无任何能吸引他们的地方。当然,耶稣的长相并不是重点,保罗也说:“虽然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林后5:16)。我相信神没有让耶稣真实的外貌流传下来是有原因的,因为神深知我们人性的弱点。人很容易将焦点放在外在的事物上,进而模糊了耶稣的身份。耶稣以卑微的形像来到世间,是要让我们真正认清他是谁,将焦点放在他的身份、以及他来世间的目的上。

  弟兄姊妹,对于拿撒勒人耶稣,你是怎么看的?今天,世上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耶稣画像,画的都是目光炯炯、仪表堂堂,深邃的眼睛,坚挺的鼻子,潇洒的长发……总之就是长得并不差,甚至还有点帅。或许,这些画家或出版商大多是出于敬意、或者是观众的视觉需要,而给予耶稣这样的外貌。但你所跟随的耶稣,是画像上令人景仰的那位,还是圣经里“无佳形美容”的这位呢?你所爱慕的耶稣,到底是演唱会中被万人追捧的那位,还是“被藐视,被人厌弃”的这位呢?你所看重的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还是大慈大悲、有求必应、慈爱体贴的偶像呢?求主怜悯我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7-27 15: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