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549|回复: 0
收起左侧

<诗41-43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1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41-43篇」“(大卫的诗,交与伶长。)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诗篇第四十一篇是大卫的诗,也是诗篇五大卷中,第一卷的最后一篇,其中大部分是大卫写的诗。而大卫的诗带我们走过了他痛苦、悲哀和欢乐的旅程。同时它教导我们许多有关神永恒的爱,神对我们的眷顾,和我们如何在每一天的生活中信靠神。本诗篇是大卫在病痛中写的,他首先说:“眷顾贫穷的有福了,他遭难的日子,耶和华必搭救他。耶和华必保全他,使他存活;他必在地上享福。求祢不要把他交给仇敌,遂其所愿。他病重在榻,耶和华必扶持他;他在病中,祢必给他铺床…。”本篇正是第五福的展开:“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太57)。因大卫就是“眷顾贫穷”的人,所以他身怀重病,知道神必会“搭救他”、“保全他”、“给他铺床”。“给他铺床”意思是,“使他完全恢复健康”。因大卫对神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所以他便开始向神陈述自己的遭遇:“我曾说:耶和华啊,求祢怜恤我,医治我!因为我得罪了祢。”因身体的疾病,使他承认这与犯罪有关。从“我曾说”可知,大卫不住地祈求神的“怜恤”,祈求祂的“医治”,更祈求祂的赦免。因他相信,无论疾病多么严重,无论罪孽多么深重,只要神愿意“怜恤”,愿意“医治”,他的身体就能恢复健康,他的心灵就能获得平安。接着他就描述敌人的欺骗:“我的仇敌用恶言议论我说:他几时死,他的名才灭亡呢?他来看我就说假话;他心存奸恶,走到外边才说出来。”大卫生病的消息传到敌人的耳中,他们说出落井下石的恶毒之言:“他几时死,他的名才灭亡呢?”敌人的这个问句其实就是对他的的咒诅。敌人盼望诗人尽快死去,却又假惺惺地到他的病床前探望。见到诗人时,他们满脸堆笑,说出了很多表示关心的劝慰之言。可是才一出门,他们便刻意渲染并四处散播诗人的病情。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大卫便知道了他们在病床前的那些话语都是“假话”,更知道了他们前来探望的目的竟是“搜集坏消息”。这怎能不让他心痛!因此他要在神面前控诉他们。

“一切恨我的,都交头接耳地议论我;他们设计要害我。他们说:有怪病贴在他身上;他已躺卧,必不能再起来。”因着那些别有用心之人的大肆渲染,大卫的病情越说越严重,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听到这一消息的人,大多不假思索地开始传播,人与人相见,总要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有怪病贴在他身上。他已躺卧,必不能再起来。”可能正是因为这些谣言,才使得押沙龙那么轻松地得到了以色列百姓的支持和拥戴。大卫又讲到朋友的背叛“连我知己的朋友,我所倚靠、吃过我饭的也用脚踢我。”那些“知己的朋友”,“吃我饭的人”,应该知恩图报才是,可是他们却恩将仇报,“用脚踢”自己的恩人。此处所说的“知己的朋友”,应该是大卫的谋士亚希多弗,此人跟随大卫多年,没少从大卫那里得着好处,但在押沙龙反叛的时候背叛了大卫,投靠了押沙龙。(撒下15:30-31)这种人实在令人不齿!主耶稣曾引用这里的话在自己身上(约13:18),大卫怎样遭遇谋士亚希多弗的背叛,主耶稣也照样被门徒犹大出卖。本篇因此被称为弥赛亚诗篇。大卫就求神怜恤他:“耶和华啊,求祢怜恤我,使我起来,好报复他们!因我的仇敌不得向我夸胜,我从此便知道祢喜爱我。祢因我纯正就扶持我,使我永远站在祢的面前。”大卫相信只有神的“怜恤”,他才能走出困境,并且能迅速“起来”,他便能“报复”敌人。这里的“报复”是说,当大卫想到这些敌人背后的议论,想到他们的虚伪恶毒,想到他们咒诅,想到他们怎样忘恩负义,他就希望神帮助他病好起来,有机会向他们讨回公道,也证明他们的咒言不会生效。另外大卫祈求神“怜恤”的目的,是要明确神依然“喜爱”他。因为押沙龙反叛期间,很多人认为,大卫落到那般地步,是因为神不再“喜爱”他。所以当神使敌人不再向他“夸胜”时,他便能确信神依然“喜爱”他,这也是对那些攻击他的敌人是一种最好的反击。之前大卫指出,“眷顾贫穷”,才能得着神的“扶持”,所以他在祈求“扶持”之时,首先向神确认自己拥有“纯正”。这里“纯正”指向着神的心正直、完全,并不是说从来没有犯过罪。诗歌的最后,是大卫对神的颂赞:“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阿们!阿们!”大卫以这一诗句结束了本诗,也结束了《诗篇》卷一。五卷诗篇都以荣耀颂结尾,并且以双重阿们(本节;72:19;89:52)、阿们加哈利路亚(106:48)、双重哈利路亚(150:6)作为总结。虽然人生有波折起伏、诗人的情绪也有高山低谷,但圣灵却总是带领他们不断地回到诗篇的主题,也就是要赞美神!

诗篇第四十二至四十三篇是“(可拉后裔的训诲诗,交与伶长。)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诗篇第四十二至七十二篇,是《诗篇》的卷二。这组诗歌与卷一有些不同,卷一包含三十七篇大卫的诗和几篇无名氏的诗歌,作者人数较少。卷二则有多位作者,包括可拉后裔(共七篇)、大卫(共十八篇)、亚萨(第五十篇)、所罗门(第七十二篇)及无名氏。第一卷大都称神为“耶和华 ”,第二卷大都称神为“神”。而诗篇第四十二与四十三篇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是同样的标题:“可拉后裔的训诲诗,交与伶长。”根据《民数记》记载,可拉是利未人,因领导了一次对摩西的反叛,被神除灭了,但他的后裔仍然对神忠心,后来就成了殿中歌唱者和守门者(代上六、九章)。因诗人当时很可能被逐离开耶城,流亡到以色列北边靠近黑门山的地方,住在外邦人的中间,但他心中渴慕神的同在,所以本诗一开始就说:“神啊,我的心切慕祢,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几时得朝见神呢?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当诗人的心灵饥渴之时,他就会想“朝见神”,因为这是缓解心灵之饥渴的唯一途径。“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也是诗人为心灵的饥渴而哭。由于长期未能“朝见神”,心灵的饥渴可想而知,让他不得不终日以泪洗面。
接着诗人回忆往事:“我从前与众人同往,用欢呼称赞的声音领他们到神的殿里,大家守节。我追想这些事,我的心极其悲伤。”出埃及记23:14-19指出,每年除酵节、收割节和收藏节,“一切的男丁要一年三次朝见主耶和华”,他们要带着祭物前往耶路撒冷,表示对神的感恩,此即为“守节”。犹太人无比看重“守节”,因为他们能从中体验到极大的快乐。因此诗人想到长期不能“朝见神”的时,就会想起了以往的经历。由于诗人身为利未人,所以经常“与众人同往”,“用欢呼称赞的声音领他们到神的殿里”,表明诗人可能在圣殿诗班中事奉,或者带领节庆的游行。以往的喜乐与现在的悲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所以诗人写道:“我追想这些事,我的心极其悲伤”。又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祂笑脸帮助我;我还要称赞祂。”这是第一段的副歌。

“忧闷”和“烦躁”是诗人当时真实心情,但他不愿意这种心情继续下去,所以他自问:“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之后,他告诉自己:“应当仰望神,因他笑脸帮助我。”想到这里时,诗人继续写道:“我还要称赞他。”他的意思是:虽然我依然痛苦,但我不会因此抱怨神,我要依然“称赞他”。诗人在“仰望神”之后,获得了巨大的信心,但心中的“忧闷”并末完全消,所以他说“我的神啊,我的心在我里面忧闷,所以我从约旦地,从黑门岭,从米萨山记念祢。祢的瀑布发声,深渊就与深渊响应;祢的波浪洪涛漫过我身。”这里的“约旦地”,指以色列东面的约旦河平原,“黑门岭”指以色列最北面的黑门山脉,“米萨”可能是黑门山脉的一个山峰。诗人想到了自己,漂泊异乡的他居无定所,好像被这条河流冲击着四处奔流,从黑门岭到米萨山,再到约旦河。“流亡”,只能带来“悲痛”,但诗人找到了远离“悲痛”的出路,那就是“记念”神。诗人能及时想起神,这样的“记念”具有十分强大的力量。因此诗人宣告:“白昼,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黑夜,我要歌颂祷告赐我生命的神”。“耶和华必向我施慈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这样的信念促使诗人对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神是“赐我生命的神”,对这样一位神,自然会口唱心和地“歌颂”祂。然后他说:“我要对神我的磐石说:祢为何忘记我呢?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我的敌人辱骂我,好像打碎我的骨头,不住地对我说:你的神在哪里呢?”
在此诗人向神祈祷,表面看来含有抱怨的成分,似乎在责怪神把他遗忘,实际却不是如此。诗人追问神“为何忘记我”,正好表明他依然相信神的看顾,他在祷告中称神是他的“磐石”,即是一个明证。所以诗人面对敌人的挑衅,不再畏惧,也不再伤痛,他的心中只有一件事,就是专心倚靠神。因此他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祂。祂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是帮助),是我的神。”这是第二段的副歌。因为诗人相信神的看顾,知道神是他的“磐石”,所以他再次劝勉自己,“应当仰望神”,并紧紧抓住神,宣告祂是“我的神”。

在诗篇第四十三篇中,诗人首先求神伸冤:“神啊,求祢伸我的冤,向不虔诚的国为我辩屈;求祢救我脱离诡诈不义的人。因为祢是赐我力量的神,为何丢弃我呢?我为何因仇敌的欺压时常哀痛呢?”“不虔诚的国”,是指诗人寄居的一个不以耶和华为神的国。“诡诈不义的人”,是指那些恃强凌弱的恶人。这样的国,这样的恶人,所带给诗人的只能是永无止息的“欺压”。因此他只能长期“哀痛”。但诗人并未因此灰心、失望,因为他相信神是“赐我力量的神”,必会帮助他胜过患难,并且会为他伸冤,会为他“辨屈”,甚至会救他“脱离诡诈不义的人”。所以诗人祈求引导:“求祢发出你的亮光和真实,好引导我,带我到祢的圣山,到祢的居所!我就走到神的祭坛,到我最喜乐的神那里。神啊,我的神,我要弹琴称赞祢!”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就是能回到神的“圣山”及祂的“居所”。“圣山”即犹太人所熟知的锡安山,“居所”即犹太人所向往的圣殿。深受外邦人欺压的诗人,想要尽快离开异乡,回归故土。然而他很清楚,实现这个愿望并不容易,所以他析求神的“引导”。祈求“引导”之后神还没有成全,但他的思绪却早已“走到神的祭坛”,并且开始了对神的“称赞”。在诗人的心目中,神是他“最喜乐的神”,因此诗人迅速地抱起自己的琴,开始高唱欢乐的颂歌。“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躁?应当仰望神,因我还要称赞祂。祂是我脸上的光荣(原文是帮助),是我的神。”这是第三段的副歌。这副歌指出,现在虽在“忧闷”和烦躁,将来必唱凯歌。为此,愿我们今天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仰望神,这样我们里面就能由忧闷转为喜乐,我们就要赞美神!阿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5 14: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