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8-2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雅各众子二次下埃及
雅各众子二次下埃及
因迦南地的饥荒越来越大,雅各家从埃及买来的粮食吃尽了,雅各一家面临饥饿的危险。雅各作为一家之主,别无选择,唯有吩咐儿子们再去当时唯一有粮的埃及购买粮食。
从第十节犹大对雅各所说的话“我们若没有耽搁,如今第二次都回来了”可以看出,雅各其实已经阻止此事多次了,他不愿让便雅悯成为再次赴埃及购粮的条件,他认为让便雅悯去,他就再也见不到便雅悯了,所以一直在拖延时间,盼望奇迹出现,饥荒早日过去,他就不用和心爱的便雅悯分离了。因而宁可全家跟着挨饿,也迟迟没有吩咐儿子们去埃及购粮。
但是,迦南地的饥荒不但没有变小的迹象,反而“甚大”,越来越厉害,已经无法再拖延下去了。他的希望成了泡影,不能不面对这个可怕的现实,唯有吩咐儿子们再去埃及“籴些粮来”。他为什么不说“你们再去,多买点粮回来”呢?因为他不敢啊,这时候的雅各还天真地认为如果少买一点粮食,或许埃及官员会网开一面,不必先见到便雅悯才肯卖粮给他们。
这时犹大代表众弟兄发言了,他指出他们不会前去埃及,除非雅各同意便雅悯同去,因为不带着便雅悯去埃及是没有用的。面对没有选择的余地,雅各埋怨儿子们为什么“这样害他”,连有年幼弟弟在家这种事都告诉那人!对于父亲追问,他们辩护说他们并没有说漏嘴,因为那人详细问到家中各人的情况,他们怎敢不照实回答?他们怎么知道这会成为一个祸根呢?
还记不记得上一章里雅各对儿子们说的话:“你们为什么彼此观望呢?我听见埃及有粮,你们可以下去,……使我们可以存活,不至于死。”但现在关系到了便雅悯,雅各的视线就变得模糊起来,因为他考虑到代价了。本来那么明显可以作决定的事,现在因为害怕失去便雅悯,一下子变得不那么明显了。弟兄姊妹,这也是我们常常需要争战的,我们在寻找真理的时候,必须与自己的利益作斗争。
犹大再次开口,恳求父亲打发便雅悯和他们同去埃及。犹大提出几件利害关系:第一、他们去购粮十分重要,如此全家才得存活,不至于死。言下之意就是:我们全家是否“可以存活”全在于雅各的决定,责任在他身上,他操着全家的生死大权。我们可以想象,当雅各听见这话时,好象被大锤重打了几下一样,雅各必须在一家老少饿死和便雅悯之间作一选择。
第二、犹大用“作保”表示他肩负带便雅悯回来的责任,保证便雅悯安全归回。“作保”这话通常指借款的人若不还钱,担保人就会承担责任,如数偿还。犹大的意思很清楚的:如果便雅悯不能平安地返回,他愿意永远承担羞辱和罪责,包括把他杀死,一命换一命。希望这样的担保可以促使雅各愿意打发便雅悯一同前往埃及。
经过犹大这一番感人的恳求,雅各只好尊重现实。事到如今,他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特别当他看见家中年幼的孙儿们,怎能忍心让他们饿死呢?他只得吩咐便雅悯和儿子们同去。顺便把迦南地最好的物产送给那位埃及大官,就是“乳香,蜂蜜、香料、没药、榧子、杏仁”,他知道合宜的礼物可以令他的众子受到不同的对待。
一个信靠神的人永远不会卤莽行事或无礼待人。雅各一方面信靠仰望神,但另一方面也尽人的本分,这两件事并不是互相冲突的。雅各负起了责任,尽上了最大的努力,但同时他也知道,一切都在神的手里,都要靠神的怜悯。真正的信心并非袖手旁观,或忽视人应当有的礼貌。今天很多基督徒虽满嘴属灵口吻,可是却不懂得怎样做人,这是不成熟的表现啊!
很多人常常错误地理解关于神主权的概念,认为“既然神掌管每一件事,那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去做呢?” 假如你按这种观点走下去,它的必然结论是:要么神不是全权的;要么我们只要坐在家里等着就行了。但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的神是全权的神,但他通过人来完成他的计划,他也要求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他通过你的祷告、通过你的言语、你的行为,通过你、我来完成他圣洁的计划。懂得这一点,应该改变我们侍奉神的心态。
由于第一次购粮的银钱被退了回来,雅各吩咐他的儿子们带双份的银钱返回埃及,用以支付上次和这次的粮款。尽管雅各担心退还银钱在埃及可能会引起上一章所担心的“盗窃”的误会,但他希望这是弄错了。雅各这几句话反映出他的改变,他年轻时,想尽办法夺取别人的东西,如今却强调属于别人的东西要偿还。
我们注意到雅各在这里称便雅悯为“你们的兄弟”,而不是之前他一直使用的称呼“我的儿子”,表明他把责任交给那九个便雅悯的哥哥,叫他们好好地照顾他,因他是他们的弟弟。
最后,雅各为他们祝祷。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雅各第一次叫儿子们去购粮,并没有为他们祷告,这次他因为挂心便雅悯的安危,特意为他们祈求神。十四节雅各称神为“全能的神”,强调神的大能,雅各求神因他的约,用他的大能帮助他一家。雅各的祷告表明,他心底里觉得儿子可平安回来,并不是系于那位埃及大官,乃在于神是否愿意帮助。
最后还加上一句“我若丧了儿子就丧了吧!”意思是如果我命该丧子就丧了吧,反映出雅各心理上有了最坏的打算。雅各看出自己在这种可怕的情形中实在无能为力,惟一能作的就是把他的儿子们交托在神的手中,祈求神的怜悯,并且自己也作好最坏的打算,有心理准备去接受最坏的结果。而且,他也不再把丧子的责任推卸在儿子们身上,全由自己负责。
我们看到,这时候的雅各跟年轻时代的雅各已经不一样了;年轻时代的雅各是“争”出名的,他不但跟人争,也跟神争。但是现在的雅各,只能顺着情势的改变,谦卑祈求神的带领,接受神的旨意,甚至愿意承受“丧子”的打击。善于抓取的雅各,终于学了甘愿舍去的功课。
在此之前的雅各,他心里一直有一样最爱、最宝贵、一直不肯交出来的,就是他的小儿子便雅悯。这成了延阻他与所爱的约瑟团圆,进入丰富生活的原因。饥荒越来越厉害,他越是拖延,不肯交出小儿子,就越陷在挨饿缺乏里面,甚至连累全家人跟着受苦。
而当他愿意“放手”的时候,结局反而出人意料。正如主耶稣所说:“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约12:25)。雅各必须放弃那对他来说最珍贵的,才能得到生命;不仅是今世的生命,而且是永恒里最珍贵的生命。
多少时候,我们也有自己所爱的,以为是绝不能够失去的,一定要为自己保留的。结果,这“最喜爱的”往往成了得主恩典的拦阻。雅各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肯舍才可以得,不肯舍常常是得主恩的拦阻。当然,松开手是不容易的事,毕竟我们在这堕落的世界上生活,太习惯于抓取了,所抓紧的,慢慢就成了我们的偶像,代替了神的地位。
其实万有全是主的,他并不缺少什么;他向我们要的,是我们的心。神不愿我们的心被什么东西所牵系,以至情愿过不完全的生活,对神也是不完全的奉献,这样下去,我们就没法得着主所预备要我们得着的。甚愿我们能明白主的心意,学会“放手”,早日把我们的“便雅悯”带到主面前,使我们可以享受神为我们预备的丰盛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