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6488|回复: 5
收起左侧

祷告能改变事情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12-3 07:09 编辑

祷告能改变事情吗? Dr. R.C. Sproul (司普罗)


翻译:王兆丰 2004年

第一章、    祷告的位置


基督徒生活的目标是什么?顺服基督,做个敬虔的人。顺服是基督徒生活经历的钥匙。祷告促进、培养我们的顺服,让我们的心有一个正确的位置,愿意来顺服。


当然,知识也很重要,没有它,我们就不知道神的要求,但是,没有在祷告中的与神交通,知识和真理就仍然是抽象的。在神的话上教导我们,激发我们,光照我们的是圣灵。圣灵帮助我们明白神的话,又帮助我们在祷告中回应父神。


祷告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首先,祷告是得救的一个绝对必要的前提。有些人听不见,他们虽聋却也能得救。有些人看不见,他们虽瞎却也能得救。福音的知识——耶稣基督赎罪的死与复活——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叫人知道。但一个人必须谦卑地求神赐他救恩,恶人求神赐下救恩的祷告,神说他是会听的。


那些在天上的人们有什么共同之处?他们都相信基督的赎罪、都已经被称为义。他们都在赞美神,他们都为救恩祷告。没有祷告的人是没有神、没有基督、没有圣灵,不知道天堂,也没有盼望的人。


基督徒的一个确切特征是他的祷告生活。人可以祷告,但不一定是基督徒。但人若不祷告,就不可能是基督徒。罗马书8:15告诉我们,神在圣灵里把我们接纳成为他的儿子,使我们呼叫“阿爸!父”。祷告对于基督徒,犹如呼吸对于生命一样,我们决不可忽略祷告。


祷告,特别是私下的祷告,是很难出于虚假动机的。人可以出于虚假的动机讲道,我们也知道有假先知。人可以出于虚假的动机参加基督教各种活动,很多外在的宗教形式也可能是出虚假的动机。但是一个人很难出于虚假的动机去与神交通。马太福音第七章告诉我们,在末日,很多人会站在审判台前向基督诉说,他们奉他名所做的大事、善事。但他却说,“我根本不认识你们。”


神不仅邀请我们,甚至也命令我们祷告。祷告既是一种特权,也是一项责任,任何一项责任都是需要付出辛劳的。因此,就象基督徒成长的其它方式一样,祷告需要我们去做。从一定角度上说,祷告不是我们自然会去做的事。虽然我们被造是为了与神交流、交往,但始祖堕落的后果使我们绝大部分人对祷告这样重要的事懒惰而又无动于衷。人蒙重生后会产生一种与神交通的愿望,但罪却抵挡圣灵。


我们可以得安慰的是,神知道我们的心,听得到我们嘴唇所不能表达的请求之声。每当我们无法表达内心深处、灵魂里面的最深感情的时候或当我们完全不清楚我们所应当祷告的事情的时候,圣灵一直在替我们代祷。罗马书8:26~27说:“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鉴察人心、晓得圣灵的意思,因为圣灵照着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


当我们不知道如何祷告或不知道祷告什么的时候,圣灵就帮助我们,从这段经文里,我们也可以知道,我们的祷告不正确时,圣灵会加以纠正然后才带到父神面前,因为27节说“按神的旨意替圣徒祈求。”


假如圣洁具有没有人看得见的一面的话,那么祷告是没有人看得见的圣洁。假如我们来考查一下教会历史上那些伟大圣徒们的生活时,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是祷告勇士。约翰·卫斯理曾说过,一个人每天祷告的时间若少于四个小时,那么他就不会把此人看作是位严肃的传道人。马丁·路德说,正常情况下他每天祷告一个小时,但是当他特别忙的时候,那天他就祷告两小时。忽视祷告是基督徒生命停止不前、死气沉沉的一个主要原因。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路加22:39~62节里彼得的例子吧:耶稣到橄榄山上去祷告,这已经是他的习惯。他告诉门徒们说“你们要祷告,免得入了迷惑”。但门徒们却睡着了。接着,彼得拨出剑来要与罗马兵丁拼。再接着他否认自己认识耶稣。彼得没有祷告,结果就入了迷惑(译注:这里“迷惑”一词就是“试探”temptation,但中文和合本将它翻作了“迷惑”)。发生在彼得身上的事也同样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在私底下跌倒,就必在公众前跌倒。


那么,在祷告的时间上有没有讲究呢?以赛亚书50:4中好象在说早晨是一天中祷告、更新信心的好时间。但圣经其它处说要随时祷告,一天中没有哪一段时间是特别分别为圣的。耶稣早晨、白天、有时整夜祷告。我们可以从福音书中看到,他每天都有一段专门的祷告时间,但我们从他与父之间的关系上知道他们之间的交通从未停止过。


贴撒罗尼迦前书5:17命令我们要不住地祷告。那就是说,我们应当不断地与我们的父神交通。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12-3 07:14 编辑

第二章、祷告的目的



没有任何事情躲得过神的眼睛;没有任何东西超得出神的能力之外。神是万事万物的绝对权威,假如我的脑子里哪怕是在倾刻之间出现了这样一个念头,以为在这个宇宙里有一个分子在这位全能神的掌管之外自由游荡的话,那么今天晚上我是无法入睡的。我对将来的盼望与我确信这位神掌管历史是分不开的。但是,神究竟是怎样实施他的掌管,如何彰显他的权威的呢?他是怎样使预旨早已命定好的事发生的呢?


奥古斯汀说,在这个宇宙里没有任何事情的发生是出于神的旨意之外。从一定的角度说,神预定了每一件事情的发生,但奥古斯汀决不是在试图要解除人对自己行为所必须负的责任。


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来回答的问题是:假如神对人的行为和内心倾向掌有全权,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祷告呢?接下去的问题是:祷告真的能改变事情吗?首先,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神在他全权的、圣洁的话语里命令我们要祷告。对于基督徒来说,祷告不是选择而是要求。


我们或许会问:“那假如祷告不能改变任何事情呢?”这不是问题的所在。无论祷告起不起作用,假如神命令我们祷告,我们就必须祷告。万物的创造主,维持者,宇宙的神下了命令,这本身就是充分的理由,然而,他不仅命令我们祷告,他也邀请我们把自己的需要告诉他,耶稣说,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不求,雅各告诉我们说义人的迫切祷告是大有功效的,圣经上一再一再地说祷告是有效的,祷告是起作用的。


约翰·加尔文在《基督教信仰纲要》里对祷告作了极其深刻的论述:


可有人会说难道神不晓得我们的难处、我们的需要而要来监听吗?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说,我们用祷告来求是多此一举,就好象他在打盹甚至睡着了,要靠我们去叫醒似的


说这种话的人没有去注意神要我们祷告的目的,祷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我们而不是为了神。他公义的定旨要求我们赞美他,承认我们想要的、觉得有用而祷告所求的一切都是从他而来。甚至我们对他的赞美、感谢也会对我们有益。故此,圣洁的列祖们越是充满信心地宣告神对他们和其他人的怜悯,就越迫切地想要祷告。


我们随时将一切的需要向他祷告,实在是件大有益处之事。首先,我们的心里可以常燃起一股火热之情,严肃而迫切地渴望来寻求他、热爱他、事奉他,视他为我们在万事上的神圣之锚。


第二,在我们学习将自己所有的愿望摆在他眼前,向他倾述心愿时,不让任何羞于向他开口的念头进入我们的头脑,让他为我们一切的渴望、想往作证。


最后,叫我们预备好,存一颗真正的感恩之心来接受他一切的赐福。同时,我们的祷告也提醒自己,我们所蒙的一切益处都出自于他的手”(《基督教信仰纲要》第3册第20章第3段)。



祷告就象基督徒生活中其它的一切事,都是为了神的荣耀和我们的益处。神所做的每一件事,所允许所预定的任何事都有是为了他的荣耀,神寻求他的荣耀,当神的名得荣耀时,人也得益处。我们祷告为了荣耀神,但我们也祷告求神赐福。尽管我们知道神无所不知,但祷告仍然对我们大有益处,能够将我们有限的存在摆到他无限的荣耀前来,实在是我们的一种特权。


十六世纪宗教改革的伟大宗旨之一就是我们全部的人生活在神的权威之下,为了荣耀神而活,活在神的面前。祷告不是自言自语,不是治疗性的自我分析,也不是一种宗教性的背诵。祷告是我们向神的个人倾诉,在这样生气勃勃的祷告里,我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带到他眼前,是的,他知道我的所思所想。但我仍然有这个特权来向他诉说我心里的一切。他说“来吧,来把你的要求告诉我”。因此,我们到他面前祷告为的是要认识他,也让他知道我们的需要。


那个“假如神知道一切,我们为什么还要祷告呢?”的问题是有错误的,这个问题本身就以为祷告是单向的,祷告不是为自己求就是替别人求。


祷告是多方向的,神的全权不会在颂赞的祷告上投下阴影。神的全知和决定一切的旨意也不会使祷告无效,只会成为我们赞美神的理由,假如我知道在我开口之前神已经知道,那就使我的称颂变得更美,而不是限制我的祷告。


我和妻子之间的关系非常亲近,我常常在她开口要说出的时候已经知道她要说什么。她对我也是一样了如指掌。但我仍然喜欢听她把心里的话说出来,假如这对人来说是真的,那么对神来说更不知真实多少倍了,我们可以与神一起分享我们里面最深处的想法,这实在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特权。当然,我们可以钻进祷告暗室,关上门让神来查验我们的心思意念,把此称为祷告,但这不是交往,当然也不是交通。


我们主要是靠语言来交通的被造物。很清楚,用出声的言语祷告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是用来与神交往、交通的方式。神的全权对我们祷告的态度应该有所影响,至少在称颂赞美方面叫若我们对神的全权有点理解的话,它只会使我们有一个更迫切的感恩祷告生活。因着这一理解,我们应该真正知道每一种利益、每一个好处、每一份完美的礼物都在彰显他恩典的丰富。我们对神的全权越是了解,我们的祷告也就越是充满了感恩。


神的全权会不会对我们认罪祷告有负面影响?或许我们会得出结论说,我们的罪说到底是神应该负责的,如此我们的认罪就成了对神的控告了。每一位真正的基督徒都知道,他不能为自己的罪来埋怨神。我或许不能理解神的全权与人的责任之间的关系,但我明确知道从我自己邪恶之心里长出来的决不能怪到神的旨意上。因此我们必须祷告,因为我们是有罪的,请求我们所得罪的这位圣洁神的饶恕。


那么替人代祷和我们为自己的需要祷告有没有用呢?祷告在宗教上、属灵上或心理上或其它等等方面的确不错,但我们的真正问题是,祷告到底是否改变任何事情?有一次,有人问了我这个问题,只不过形式略有不同。他问“祷告是否会改变神的心思?”我的回答引起了轩然大波,我只是简单地回答说“不会”。假如他当时问我说“祷告是否会改变事情?”那我就会说“当然会!”


圣经说,有些事是神在永恒里就已经预定,它们必然发生。假如你,或你和我一起,或全世界的基督徒一起祷告也丝毫不能改变神的隐密旨意,不能改变神定意要做的。假如我们祷告让耶稣不要再来,他还是一定会再来。你或许会说,难道圣经不是说,“你们二、三个人同心合意地求,就必得着吗?”(注:马太18:19~20)是的,圣经的确说他们必得着。但这段经文说的是教会纪律,不是为我们所求事项的祷告。另外,我们必须将圣经中所有关于祷告的教导放在一起读,而不是只挑选其中的一段孤立地拿出来。查考某件事的时候,我们必须以全部圣经来对照,不能单单看一句经文就随意下结论。


你可能还是会问:“圣经上不是说有时候神后悔了?”是的,旧约里的确这么说过。约拿书里告诉我们说“神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约拿书3:10)。神是灵,圣经在这里用“后悔”一词描述神是一种拟人化的语言。不用说,圣经决不是在用人后悔或悔改(注:英文为同一个字repent)的方式在描述神,不然的话,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神也犯了罪,他自己也需要救主了。有一点很明显,圣经是在说神挪去了审判当地人的威胁。希伯来文的“nacham”,在英文钦定本里译作“repent”,原文在这里的意思是感到“欣慰了”,“放松了”。神对当地人悔改、转离他们的罪感到欣慰,撒去了他先前加在他们头上的审判。


当神将审判之剑架在人们头上,他们悔改了,于是神就撒回了他的审判。他是在改变心思,象反复无常的人吗?


神的心思不改变。神是不变的,万事万物是改变的,它们按照神的全权旨意改变,这是万事改变的第一原因。神通过第二原因的各种方式和运作来使它们改变。他儿女们的祷告就是神用来使这个世界上事情发生的方法之一。所以说,你若问我祷告是否会改变事情,我会毫不犹豫地说“会的!”


在人类历史中,有多少事是神的直接介入造成的,有多少是神通过人手来完成的,我们是无法确定的。约翰加尔文喜欢举的例子是“约伯记”,示巴人和迦勒底人抢了约伯的驴和骆驼,为什么?因为撒旦在他们心里搅动要去这么做。但这是因为什么呢?因为神允许撒旦可以用任何方式去试验约伯的信心,只要不伤害他的性命。神为什么会同意这种事的发生?原因有三点:


1、堵住撒旦的诽谤之口


2、证明神自己


3、向撒里的诽谤证明约伯的清白


这些都是神的公义理由。神允许约伯的牛、羊被抢是为了驳斥撒旦的诽谤、证明自己和约伯的清白。撒旦搅动起这两群人为的是要让约伯诅咒神,完全是出于邪恶的目的。但我们注意到,撒旦并未用超自然的方式来完成他的目的,他选择了通过人——本性邪恶的示巴人和迦勒底人去做。示巴人和迦勒底人烧杀抢掠是出了名的,他们在干这事的时候是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并非被迫去做,神通过他们的恶行完成自己的目的。


示巴人和迦勒底人有选择的自由。但他们就象我们一样,只会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我们决不可将人的自由(freedom)与人的自主(autonomy)混淆起来。神的全权与人的自主之间永远都有冲突。但神的全权与人的自由之间从来就没有矛盾。圣经说人是自由的,但他决不是自己的法律。


假设示巴人和迦勒底人曾作过祷告说:“不要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那恶者。”我敢肯定约伯的牛、羊仍然保不住。但我同样敢肯定,那样的话示巴人和迦勒底人就不必为此事负责,因为他们的祷告已经改变了情况。


自由是有一定范围的。在此范围内,我们的祷告能够改变事情。圣经告诉我们以利亚祷告后神赐他呼风唤雨的能力。他知道神的全权,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的祷告。


没有一个人象耶稣那样深刻地理解神的全权,没有一个人象耶稣那样迫切地、有效地的祷告,甚至在客西马尼园,他也向父神求一个不同和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当他的要求遭拒绝时,他顺服了父神的旨意,我们祷告的理由就是因为神是全权的,因为我们相信神有能力按他自己的目的安排万事。全权的意思就是有能力按自己的目的安排万事。现在我再来问一下,祷告会改变神的心意吗?不会!祷告会改变事情吗?当然会!


圣经应许说,义人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雅各书5:16)。问题是,我们根本就不义,我们祷告一定会改变的是我们自己的邪恶和我们自己刚硬的心,哪怕所有其它的理由都不成立,就为这一点,我们也应当祷告。


约拿单·爱德滋在一篇题为“听祷告的至高神”的讲道里告诉我们神要求我们祷告的两条理由:


就神一方面说,祷告体现了我们对他荣耀的依靠。他为了自己的荣耀创造了万物,所以万物都当荣耀、承认他的名。他要求那些蒙了他怜悯的人祷告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祷告,承认我们必须依靠神的大能与怜悯是合适的,这也是我们对一切美善之源的作者所应献上的尊敬


就我们一方面来说,神要求我们祷告……,迫切的祷告从很多方面能够预备我们的心,通过祷告,我们就知道自己的需要……,好叫我们的心更能预备好来珍惜我们所求的怜悯。我们的祷告可以在我们的心里激起合适的情感,思想到我们对所求的怜悯之依靠,也操练我们对神丰盛的信心。好叫我们在接受到怜悯时预备好荣耀他的名。”


神所做的一切首先是为了他的荣耀,其次也是为了我们的益处。我们祷告是因为神对我们的要求,是为了荣耀他,也是为了使我们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12-3 07:32 编辑

第三章    祷告的模式



耶稣行了许许多多神迹奇事。他在那三年半的事工中,曾在水上行走,把水变成酒,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正如约翰所说“耶稣所做的事还有许多;若是一一都写出来,我想,所写的书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约翰福音21:25)。


有一件事一直让我惊呀不已,门徒们竟没有问耶稣怎样才能在水面上行走,如何制服风暴以及怎样才能行出他所行的其它神迹。但他们的的确确请耶稣教他们祷告。请注意,他们没有请耶稣教他们怎样祷告。而是求问说“教我们祷告”(路加11:1),门徒们肯定清楚地看到了耶稣几个小时在隐密处与他的父交通后所体现出来的能力。


耶稣在登山宝训的讲道里谈到了祷告,马太第6章和路加11章都有记录,耶稣在论到祷告模式之前先说了下面这些话:


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象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里和十字路口上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你们祷告,不可象外邦人,用许多重复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仿他们,因为你们没有祈求以前,你们所需的,你们父早已知道了。所以你们祷告要用这种方式……”(马太6:5~9注:中文和合本译作“你们祷告要这样说”)。


请注意,耶稣说:“用这种方式(pray this way)”。他没有说“你们要作这个祷告(pray this prayer)”。也没有说“你们要用这些话祷告”。有人一直有疑问,耶稣到底有没有要我们重复这个祷告。我不是在这里攻击使用主祷文。基督徒个人祷告时,或教会集体祷告时用主祷文当然没错。但耶稣并不是在强调要我们背诵这样一个祷告的模式,也并没有要求我们如此祷告。耶稣是在向我们指出哪些在祷告内容上优先的,或者说我们祷告时必须要知道的轻重缓急。下面就让我们来对这篇主祷文逐句地进行讨论。


我们的父



祷告中用“我们的父”是新约与旧约极不相同之处。这不是旧约神百姓中称呼神的方法,神的名字是神圣而不容称呼的,人不能以任何亲近的方式称呼他。旧约中极少有人在祷告时称神为父,人们祷告对神的称呼有不同的名称,但“父亲”却不在其中。但在这里,在新约里耶稣把我们带进了与父的亲密关系。他打开了圣殿中象征人与神之间分隔开来的幔子。耶稣赐给了我们无可比似的特权,可以称神为“父”。


耶稣是圣经记录下来的与神之间有个人对话和祷告的第一人。耶稣说的是亚兰语,他用了“阿爸”这个词,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爸爸”。我们几乎都能听到那些门徒们的惊叫声,看到他们一张张瞠目结舌的脸:“你说这话可当真?耶稣,你一定是开玩笑吧?我们连大声说神的名字都不允许,不要说称他为父,更不要说‘阿爸’了!”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今天我们生活的世界把神想象成了每个人的父,把所有的人称为兄弟。我们都已经听惯了这句陈词滥调“神为天下父,人人皆兄弟。”


但圣经里从来没有说过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圣经的确说,所有的人都是邻舍。神是所有人类生命的赐予者和维持者,是人类的源头。从严格的定义上说,神是父,但圣经中根本就没有指出任何一个人可以以这种亲密的方式接近神。唯有当一个人表达了对基督赎罪的得救信心、顺服在他的主权之下而被接纳入神家里的人才能成为例外。这时,唯有在这时此人才能称神为父。对于那些接纳他的人,神就“赐他权柄,成为神的儿女”(约翰1:12)。也唯有此时,神称他们为“儿子”。希腊原文中的“exousia”翻译为“有权成为”指的就是采取行动的自由和对此行动拥有的权力。不具备神儿子的身份就称神为“父”是一种极端的傲慢与放肆。


我们在主祷文里找不到“父为天下父,人人皆兄弟”的影子的。我们文化里的这种假设使我们误解了耶稣的话。首先,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想当然地把神作为父,从最高的意义上说,唯有耶稣才有权称神为父,因为唯有耶稣是神的独生子。他在永恒里就一直与父神有这种特殊的父子关系。假如说真有什么“众人之父和人人皆兄弟”这回事的话,那么就只有在约翰福音第8章里耶稣和法利赛人的这段对话里可以看到。法利赛人自称为亚伯拉罕的后代,因此,就自以为是神的后代。耶稣向他们挑战说:“你们若是亚伯拉罕的后代,就必行亚伯拉罕所行的事。我将在神那里所听见的真理告诉了你们,现在你们却想要杀我,这不是亚伯拉罕所行的事……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约翰8:39~40,44)。


神的儿女与魔鬼的儿女之间有着清楚的差别,神的儿女听他的话,顺服他。魔鬼的儿女不听神的声音。他们反抗神,他们顺服的是他们的父魔鬼。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属于其中之一,这两群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一个家庭的成员行的都是他们父的旨意,不是神就是撒旦。我们若来看一看新约就能清楚地知道谁是神的儿子,在这一点上,新约的教导既不含糊也不神秘。罗马书8:14~17这样说:


因为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你们所受的不是奴仆的心,仍旧害怕;你们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因此我们呼叫‘阿爸,父!’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既是儿女,便是后嗣,就是神的后嗣,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


在第14节里,“凡……的”希腊文是“autoi”。这是一种强调语气,用来表示一种排它性。这句话最恰当的翻译应该是:“凡被神的灵引导的,唯有他们是神的儿子。”保罗是在教导我们说,唯有被圣灵引导,我们才能称神为我们的父。


新约中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我们是儿子,不是非法的孩子。因为我们与基督联合在一起,我们的儿子身份不是自动的,不是继承的,不是遗传的,而是有起源的。新约称此过程为领养、接纳,我们因着通过基督与神有了这种被领养、接纳的关系,我们就和基督一起成了后嗣。


我们只因为在基督里,基督也在我们里面,才使我们有了称神为父的特权,才使我们可以以这种亲密的关系来接近神。马丁路德有一次说过,他只要正确地理解了主祷文的这头两个字,他就完全是另一个人了。


“我们”强调了称神为父的这个权力不单单是属于我个人的。这是属于整个基督身子集体的特权,当我祷告的时候,我不是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作为家庭的一员,作为圣徒群体的一员来向神祷告。


在天上的



(注:中文“我们在天上的父”中“在天上的”是用来修饰、说明“我们的父”的,这和英文一样。在西方的文字表达上,这个修辞是放在“我们的父”后面的,因此作者按顺序上作了以上的讨论)。


耶稣传讲这篇信息的时候,另一个引起激烈争辩的地方是关于神的所在之处。在井边与撒马利亚妇人讨论的时候,耶稣毫不迟疑地指出,神是灵,因此我们是不能说神住在某一个地方的。神既不象那妇人以为的在基利山上,也不是犹太人所说的在耶路撒冷。


有一点是肯定的,神无处不在。神的存在是无法用我们有限的地理概念定义的,但基督却说父在天上。为什么?基督所说的是神的超然性。神不属这个世界的运作进程,因此,他也不属于自然。他不能被限制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我们所称呼的神在这个有限的世界之上、之外。


主祷文的这句开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活力与强力。虽然我们可以以很亲密的态度来接近神,但这里仍然包括了一种分别开来的因素。我们可以来到神面前,称他为父,但这种亲密关系决不允许我们有一种因太熟悉而产生的轻视态度。是的,我们可以放胆无拘地来,但决不可存半点的无礼与放肆地来。


我们的父”说的是神离我们很近,但“在天上的”指出了他的完全不同性,他与我们是分别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祷告的时候,一定要记住我们是谁,我们对之祷告的是谁。


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



无论神如何亲切地邀请我们来,在我们满了罪的人与这位无尚崇高的神之间仍然有着一个无限的深渊。他是天上的;我们是地上的。他是完美的;我们是不完美的。他是无限的;我们是有限的。他是圣洁的;我们是污秽的。我们必须永远记住,神与我们是完全不同的。


神圣洁的不同性这个事实被亚伦的儿子们给忘了,但他们也就忘了一次。利未记10:1~3我们读到:


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于是摩西对亚伦说,这就是耶和华所说: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我要得荣耀。”


神要求人尊他为圣,因为他是圣洁的,他为了他的尊容而妒嫉。在这段圣经里,神不是请求人尊敬他。这里是他宣告的一个事实:“他必被尊为圣”。我们决不可步入拿答、亚比户的后尘,以一种轻浮无礼、随随便便的态度来接近全权的神。


我们从主祷文的第一句祈求就可以看出这是耶稣强调的首要之事。他第一个要求就是神的名被尊为圣,这里用的希腊文“hagio”一词就是圣洁。基督徒第一要紧的事乃是神的名被尊为圣,因为他的名是圣洁的。假如这是教会、基督教组织的唯一祷告,并且是迫切地、持之以恒地在如此祷告的话,那么我想我们现在祷告所求的复兴和我们急切盼望的改革、归正立时就能实现。这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工和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旧约里以色列被拣选,神给他们所制定的宗教上、饮食上、节期上的各种法律条例就是为了把他们建成一个圣洁国度,与古时的各种常见文化分离开来。那一切是为了他们的名声原故吗?不,那是为了神的尊荣。今天,神的尊荣必须是教会、基督教组织一心所追求的。荣耀决不能归给我们的组织机构,我们的宗派,我们个人的敬拜形式或我们自己所在的那所教会,荣耀只应单单归给神。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以西结书36:22的话吧:


所以你要对以色列家说,主耶和华如此说:以色列家啊,我行这事不是为你们,仍是为我的圣名,就是在你们到的列国中所亵渎的。”


这是何等大的改变啊,这个被神拣选出来,具有无与伦比特权来展现神之伟大的国家竟变成了一个选择在各国面前公开亵渎他名的国家。神不得不怒斥他们的背叛。说到底,我们若不尊神的名为圣,我们的努力、我们的机构、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


今天,在我们的这片土地上,不敬畏神之风盛行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有一次马丁·路德说,他周围的人提到神的时候,“就好象他是个鞋铺的学徒工似的”。假如那在马丁·路德的年代是真的,那么今天比这更糟糕多少倍?但耶稣所建立起来的头等大事是神的名被尊为圣,被尊敬、被高举。


神的名是神对自己的表达,我们是承受神形象的。凡不尊神名的地方,承受他形象的也必定不受尊重。


愿你的国降临



圣经的一个中心思想是神的国度。这是耶稣致力所教导、所宣讲的。耶稣来,是完成施洗约翰所传的信息。这信息明确无误且简洁明了:“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


在登山宝训的讲道里,耶稣的着重点就集中在神的国度上。这是他讲道的要点,他在论到国度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讲如何过一种好的道德生活,而是关于在神国里得救的人身上的品格特征。


生活在今天这种文化里,国度的概念(注:中文翻译成“国度”的一词,英文里是“王国”)对我们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我们国家是一个民主制的国家,君主制是令人反感的。请不要忘记,我们是(美国)革命的后代,当时的口号是“我们决不为君王服务!”(注:英文里“sovereign”一词即至高无上的,用来代表人的时候就是君王、最高统治者,用来描述神的时候,用大写就是全权者)我们的国家就是建立在对英国君主权的反抗之上的。美国人打了那么多仗就是为了要从君主制下解放出来,我们怎么能理解新约初期的人们祷告、盼望那位大卫的儿子来重建一个君主制的以色列国呢?


神的国已经到来了,基督坐在神的右边,是掌权的大君王。耶稣不仅是教会属灵的君王,只对我们的敬虔行使权威,就好象真有政、教分离这回事似的。耶稣是整个宇宙的大君王,这就是他升天的一个事实。但这个世界是不承认、不相信这一事实的,虽然基督的王权已经建立了起来,但这对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来说是不可见的。在天上,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地上人对此有很多的疑问。耶稣是在说,我们必须祷告求神的国度可以在地上成为可见的,使那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的。


背逆神并不是件新鲜事,它也不仅仅发生在我们的时代,仅仅发生在西方文化里。诗篇2:2~3说:“世上的君王一齐起来,臣宰一同商议,要敌挡耶和华并他的受膏者,说:“我们要挣开他们的捆绑,脱去他们的绳索”。


对此神的反应是什么?“那坐在天上的必发笑;主必嗤笑他们”。(诗2:4)神不会一直笑他们。我们在第5~6节读到:“那时,他必在怒中责备他们,在烈怒中惊吓他们。说;我已立我的君在锡安山上了。”


神是在向凡背逆、违抗他的人,向那些要在宇宙中宣告自己独立的人们宣告说:“我已经立了我的君王,我已经膏了基督,你们还是趁早顺服他”。


我们接下去在第10节里读到:“现在,你们君王们应当省悟,你们世上的审判官们该受管教。当存畏惧待奉耶和华……恐怕他发怒,你们便在道上灭亡,因为他的怒气快要发作。凡投靠他的,都是有福的。”


基督徒应该为基督的国度来到地上,彰显他的作王掌权而祷告。


假如这是我们的祷告,那么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表明我们与这位大君王的关系,别人不应该要靠猜想才知道我们所称颂的是谁。


愿你的旨意成全



这段话不是在求神在永恒中早已预定了的事和他的决定成为真实。这些是不需我们祷告的,是必定成全的。我们祷告的是人遵从神显明的关于人应当如何去行的旨意,也就是他明明给我们规定的诫命、律法。这条祷告内容是要求神的百姓遵从、顺服神的明文规定。


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在天上,天使完全按神所说的、所要求的去行。但神的儿女在地上却没有这么做。神是立约的神。我们是违约的人,常常与父的旨意相违背。


从一定角度说,前面的这三句祈祷,说的都是一件事情,荣耀神的名,他的国度在地上可见,人遵从他的旨意是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在重申同一个概念。它们是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我们顺服,神的名就得荣耀。我们顺服,他的国度就是地上为可见。我们顺服他的旨意,他的旨意当然就成全。这些是耶稣设下的首先要祷告的事。


我们不可傲慢地,匆匆忙忙地跑到神面前,一开口就以我们的琐碎小事来骚扰他,忘了我们是在向谁说话。我们应当先称颂这位创造主,在献上荣耀、赞美和尊崇之后,神的儿女才将其它的请求提出来。这是合乎体统的做法。


今日的饮食赐给我们



神为他的百姓提供一切。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里的请求是我们每日的饭食(注:原文是面包),而不是每日的牛排、大菜。神总是提供必要的,但不一定总是你最想要的。


让我们来看一看以色列人被神从埃及地拯救出来的经历。神奇迹般地为他们提供了吗哪作他们的日用饭食,接下去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先是停止了感谢他的供应。然后也不再向他求供应,接着就开始对他的供应报怨起来。最后,他们叹息忆往,怀念起埃及的好东西来。他们梦想起黄瓜、西瓜、大葱、大蒜这些他们曾拥有过的东西来,但却把自己在那里受欺压、遭苦待,在法老手下受折磨的日子都给忘了。他们对一日三餐吃吗哪发起牢骚来。以色列人蒸的是吗哪、炖的是吗哪、炒的是吗哪、烤的还是吗哪。很快他们就吵着要吃肉。


民数记11:18~20记录了接下去所发生的事:


又对百姓说:“你们应当自洁,预备明天吃肉,因为你们哭号说:谁给我们肉吃?我们在埃及很好。这声音达到了耶和华的耳中,所以他必给你们肉吃。你们不止吃一天、两天、五天、十天、二十天,要吃一个整月,甚至肉从你们鼻孔里喷出来,使你们厌恶了。”


神说:“你们要吃肉?我会给你们肉吃,你们会吃到厌恶为止。”人自从堕落之后,和我们作对的事情之一就是人自己创造的概念,把我们所有的一切都归功于自己,忘了供应我们的最高源泉。我们必须牢记,从最高意义上说,神是我们一切需要的供应者。


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这是一句极其危险的祷告词,但这里包含了新约里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耶稣给我们的警告是,神会根据我们怎样对待别人来审判我们。既然人得救是因着神的恩典,那么还有什么比一个人向别人施予他自己如此丰丰富富地领受到的恩典更能证明他是一个得救了的人呢?假如我们言行里缺乏这样的恩典,那么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要问一下我们所自称的信是真还是假。


在这一点上,我们对神绝对不可有半点轻慢。在马太福音18:23~35节里,耶稣讲了一个故事。有两个人都欠了钱,一个欠一千万,另一个欠十八块,那个欠钱多的人得了债主的赦免。但他自己却不肯放过那个欠了他十八块钱的人。很有意思的是,这两人都向自己的债主请求宽容一点时间,而不是求完全免了债务。


可笑的是,那个欠了巨款的人请求债主多给他一点时间,就好象他能偿还似的。就是按今天的标准,这也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巨额债务。当时一天的报酬大概是一毛八。那个欠十八块钱的人干三个多月就可以偿还了,因此他请求宽容一点时间并非太过分。但他的债主却不肯显示一点儿他自己受到的极大恩惠,马上就开始逼债,这里所说明的应该是一清二楚的。我们彼此之间的冒犯、人与人之间的得罪就象是那十八块钱的小债,而我们对全能神所犯下的数不清的罪犹如那一千万的巨债。


爱德伍滋在他著名的讲道《公义之神对罪人的审判》里说“任何的罪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十恶不赦的,主要取决于被我们所冒犯、得罪一方的荣耀与尊严”。既然神是无限荣耀,无尚崇高,无限圣洁的,那么最小的罪也必有无穷的后果。在我们得罪神却自以为区区小罪的事,在神眼里是极大的背叛之罪。我们是无法偿还债务的欠债人,但却被我们的债主给赦免、释放了。若我们一面说自己被神的恩典所救,债得赦免,另一方面却对别人一点恩惠都不给、一分钱都不放过,那么这就是在侮辱神了。这里还有一点很重要。哪怕是我们饶恕了别人,也毫无功劳可言,我们绝不可因为自己饶恕了别人,便来到神的面前毛遂自荐要求赦免。我们免了别人的债丝毫也不能使神有责任要来偿还我们。路加福音17:1节清楚地指出,既使是我们最好的行为也决无任何功德可言:“这样,你们做完了一切主人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们绝不能以为自己的顺服,哪怕是到了完美的地步,可以在神面前作为资本。因为顺服只是对神国公民的最低要求,顺服是他的义务,我们唯一可以说得出口的是缺少了惩罚,因为我们只不过做了应当做的,顺服绝不能使服待的变得高于他的主人。我们所处的地位不过是俯伏在神面前求他赦免。假如我们的确想求神的赦免,那么我们必须准备好免了别人的债。否则,我们是否真的是在基督里可就很难说了。耶稣在这里所说的关键在于:“蒙了饶恕的人必定饶恕别人”。假如我们身上没有体现出基督的生命与特征,我们岂敢宣称说自己有了这种生命与特征?


让我们再进一步地思考一下,假如神已经饶恕了某人,我们难道还不能吗?连完全与罪无关的神都饶恕了那人,象我们这样罪孽如此深重却蒙了神饶恕的人,竟然不肯饶恕那人?我们应当让那临到自己的恩典反射到别人身上去,证明我们是蒙了此恩典的人。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对黄金法则的实践(注:在西方的文化里,耶稣的那句教导“你愿意人如何待你,你就当如何待人”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行为准则,故作者在此未引)。


饶恕人不是私底下的事,基督的身子是一群生活在一起,常常彼此饶恕的人。我们这群人的特征是,我们都是蒙了赦免、得了饶恕的罪人。


耶稣要我们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横向地看,也要纵向,向上看,每天求神饶恕我们的罪。


有人可能会问:假如神已经饶恕了我们,我们为什么还要再请求饶恕呢?对于他已经给了我们的,我们再去求,这样做对吗?对于这类的问题,最高的答案永远只有一个:我们如此求是因为神命令我们如此行。约翰一书1:9指出,基督徒的一个特征就是不断地求神赦免、饶恕,这里希腊原文里的动词时态是“进行时”。饶恕是基督徒与别人之所以不同的标志。不信的人不看、不承认自己的罪,但基督徒对自己的罪、自己的不配是很敏感的。认罪是基督徒祷告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对我自己来说,求神象我们饶恕别人那样来饶恕我们,简直有点儿可怕。这就几乎是在向神求公义。我警告我们的学生们说:“千万不要向神求公义。因为这是你很可能会得到的。”假如神真的按照我意愿去饶恕别人的比例来饶恕我的话,恐怕我真的麻烦就大了。


象我们蒙了饶恕一样地去饶恕别人,这个要求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己身上。当我们向神认罪时,我们有神的应许说他必饶恕我们。不幸的是,我们并不一直都相信这条应许。认罪要求我们在两个层面上要谦卑的态度,首先是真正的承认自己的罪,第二是谦卑地接受饶恕。


一次,一个被罪恶感极度困挠的人问我说:“我已经一再地求神赦免我的这个罪,可我仍然有很大的罪恶感,我该怎么办?”他的情况并不是重复地犯一个同样的罪,而是在为已经犯下的一次罪行重复地祷告。


我回答说:“那你必须再祷告,求神饶恕你。”他露出了一股沮丧的眼神,说:“可我已经这么做了!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求神饶恕我,再这样祷告,有什么用呢?”


我是在用一种几乎是当头棒喝的方式在回答他:“我不是建议你祷告求神饶恕你的那个罪,我是要你求神饶恕你的自恃。”


他以怀疑的眼光看着我说:“自恃?我那里自恃了?”他以为他重复地求饶恕证明的是他的谦卑。他对此罪如此地忏悔以致他感到自己不得不一直地悔改下去,他的罪太大,一次忏悔远远不够。让别人因着恩典得饶恕罢,无论神的恩典有多大,他是注定要为此罪一直忏悔下去的。这种形式的骄傲在他里面筑起了一堵墙,使他无法接受神的饶恕。当神应许说他必饶恕赦免我们的罪,而我们若拒绝接受饶恕,那么我们就是在侮辱神的信实了。在神赦免了我们之后,我们饶恕自己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特权。


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



一眼看上去,主祷文的这祷告词是两个不同的祈祷,但事实不是这样。这是旧约里常用的一种平行句。是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说同一件事情。耶稣不是说,若我们不祷告他,神会用凶恶来试探我们。雅各书1:13特别指出,神不试探人。神或许会试验人,但永远不会以凶恶试探人。


试探并非都来自撒旦,雅各也教导说我们被自己的欲望试探。撒旦当然不是好东西,但人心里固有的恶试探人时,是不需要撒旦帮忙的。


我们祷告求神让我们不要遇见试探,和求神救我们脱离恶是同一件事情,在这一句圣经上,英文钦定本不是最好的翻译。这里耶稣所说的不是一般概念上的恶。在希腊文里,恶(即中文在此处译作“凶恶”的一词)是一个中性名词。但在这段主祷文里,“凶恶”这个词是男性的(注:在西方的许多语言里,名词分男性、女性和中性,类似中文的“他”、“她”、“它”)。耶稣是说,我们应当求父神救我们脱离那“恶者”,也就是那个想要毁坏基督在这个世界里所做之工的仇敌。马丁路德称之为“撒旦肆无忌惮的攻击”。


耶稣告诉我们,要祈求父为我们立一道护障,此祈求不是为了避免来自这个世界的试炼,而是保护我们不要直接暴露在撒旦的攻击之下。在他的“大祭司祷告”里,(注:整个约翰福音17章被称为大祭司的祷告,即:主耶稣替我们的祷告)耶稣不求父叫他的门徒们离开世界,而是求父保护他们脱离那恶者(约翰17:15)。


我们的确要求神的救赎同在,没有此同在,我们很容易就成了仇敌的牺牲品。就拿彼得作例子吧,就在他刚刚向耶稣说完一番信誓旦旦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耶稣的深爱、忠心,随时准备献身之后,耶稣看着他,告诉他,他会不认自己:西门,西门,撒旦想要得着你,好筛你象筛麦子一样,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路加22:31~32)。换句话说,耶稣在告诉彼得说:“你若靠着自己,就会成为撒旦手里的小菜一碟。”若不是基督为彼得代祷,彼得就会失落了,他的信心就会失败了。


我们不但有耶稣为我们代祷保护我们免遭仇敌的攻击,我们自己也求神保护我们。


耶稣在这六个请求里列出了我们祷告生活的模式和优先顺序,主祷文的结束语“因为国度、权柄、荣耀都是你的直到永远,阿门。”这句话在最早最可靠的圣经稿子里是没有的。因此它很可能不在原文里,而是初代教会常用的祷告结束语。但这仍然是一段很合体也很符合真理的结束语,它回应了主祷文的开头,将颂赞归给我们所祷告的对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12-4 04:13 编辑

第四章       祷告的实践


主祷文是在门徒们询问耶稣如何祷告时,他赐给教会的。在这篇伟大的主祷文中,我们看到了祷告的优先顺序,我们也看到了以敬拜颂赞开始到祈求并恳求祷告事项结束这样一个流畅的祷告模式。


在英文里,我们可以用四个大写字母来描述祷告的模式:ACTS(注:这恰好是圣经“使徒行传”一书的英文名字)。其中每一个字母代表了有效祷告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A——敬拜颂赞

C——认罪悔改

T——感恩赞美

S——祈祷恳求


这整个ACTS指出,祷告是一项具有活力的行动。虽然我们在祷告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心灵里的安详宁静,但祷告仍然是一项行动,我们祷告的时候,不是被动的旁观者也不是处于中性立场的听众,祷告是要花精力的。


圣经告诉我们,义人恳切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雅各5:16)。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忧伤祷告就是迫切、恳切的祷告。他的汗象血滴一样掉在地上,雅各在比努伊勒与天使整夜摔跤也可以用迫切来形容。总之,祷告是充满感情而不是无动于衷。


耶稣讲过一个寡妇坚持不懈地向不义的法官申诉自己案子的比喻。那个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的法官听了寡妇的申诉,他不是被一阵声泪俱下的诉苦所感动,而是被这位寡妇的不停缠磨才替她伸了冤。也就是说,这寡妇一直不停地烦扰着法官,才使他采取了行动。


这个比喻不是在说神对我们的需要无动于衷,一定要被我们纠缠到了不耐烦后,才会听我们的祷告,不是在拿一个不义的法官与这位完全公义的神相提并论。这里用的是对比手法。耶稣在他的比喻里常常用“更何况”这句话。这里耶稣说:“神难道对他选民的昼夜呼求,不会给他们伸冤吗?”(路加18:17)所以说,这种对比手法的要点在于:假如一个人,一个不义的法官都能听寡妇恒切的求诉,更何况我们在天上的审判官,他岂不更加垂听我们的祷告?这里把这位坚持不懈的寡妇比作是昼夜呼求的圣徒。就如大卫王的枕头都被他整夜的哭求给湿透了。因此,圣徒在神面前的祷告是充满感情甚至眼泪的。


迫切是祷告的正确方式,但狂热却不是。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这两者都含热情,都是充满感情的祷告。


迫切在两点上可以转变成狂热:一是理智上,一是情绪上。当头脑停止思考,情绪失去控制的时候,迫切就成了狂热。狂热的祷告会滑入一种前言不搭后语的胡言乱语中去,这是不荣耀神的。


狂热是在试图模仿敬虔迫切,但却是假装出来的。我们在这里要对那些有意操纵别人情绪的人提出警告,真正属灵上的迫切是圣洁的,是很美的,是不能故意装出来的。人很容易把迫切与狂热混淆起来,这种混淆是致命的。


敬拜颂赞


正如主祷文让我们看到的,最合体统的祷告是从对神的敬拜颂赞开始的。令人可悲的是,我们的绝大部分祷告都是一上来就迫不及待地提出我们的请求。我们往往是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才到神那里去。我们常常如此地急于提出我们的要求和需要(其实神早就知道),结果要么就干脆省略掉了敬拜颂赞,要么就是敷衍一下而已。


略掉了敬拜颂赞就割去了祷告的核心部分。迫切地为我们的需要或祷告事项祷告是一回事;但迫切地敬拜颂赞祷告则是另外一回事。历世历代以来,伟大圣徒和教会的祷告勇士们的祷告都是以他们迫切地向神敬拜颂赞为标志的。


但愿神禁止我们对基督的教导作任何的猜想,但我必须承认,我对耶稣向门徒们问他关于祷告之事所作的反应还是稍微有点吃惊。当门徒们问他“请你教我们怎样祷告”的时候,我期望他会作出的反应不是主祷文,而是对他们说:“你们若想学习如何祷告的话,那就应当去读诗篇。”


我有点惊呀耶稣没有让门徒们去读诗篇。诗篇里不但有大卫一颗敞开的心,也满了圣灵所启示的对神的敬拜颂赞,是我们可以很好效法的祷告模式。


我们在表达敬拜颂赞时所遇到的迟疑和软弱可能有两个根源。第一是我们缺乏合适的词汇。在颂赞神的时候,我们往往找不出词汇来,爱德加·坡(十九世纪美国诗人)说,写教科书用平铺直叙要比诗歌的形式更合适。诗的目的是将人的灵魂提升到极高之处,难怪圣经中的诗篇是以诗歌的形式写成的。在诗篇里,人的灵魂向神表达赞美之词达到了最高境界。


灵恩运动的许多人说他们追求方言恩赐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用一种特殊的祷告语言来绕过语言和词汇的贫乏。人们常常觉得自己语言不足以来表达对神的赞美,这种缺乏感有时会使人感到很沮丧。查尔斯·卫斯理在他写的诗歌“我愿有一千条舌头”里所表达的也是这种感觉,诗歌中唱到,人只有一条舌头,妨碍了我们对神的敬拜颂赞,实在是件可哭泣的事,唯愿我们再有九百九十九条舌头。


诗篇作者们以简单但却是强有力的词汇,用他们的心来表达对神的敬畏,但没有绕过头脑。他们开口吟出对神的称颂、赞美。毫无疑问,这些赞美是出于圣灵的默示,同时也是他们的头脑沉浸在思考神的事情上的结果。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我们并不是缺乏词汇,而是缺乏对我们所颂赞的那位神的认识。我们的敬拜也同样缺少神的知识。

让我们来拿一个堕入情网的年青人给他的女朋友写情书作例子吧。这个男孩子可能是一个缅典害羞、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只要有了热恋对象和一支笔,他就是另一个沙士比亚。他写的情书若从文学角度上说,可能不怎么样,但却绝不会缺乏词汇。因为他在恋爱,他的心在指挥他那支笔。


对于一位不认识的神,人怎么可能写出一封爱情之书呢?对于一位模糊不清,不知名字的超然存在,人的口怎能涌出赞美来呢?神是有个性的,他有着源远流长的个人历史,他不仅在大自然这个荣耀的舞台上向我们启示他自己,更是在圣经的字里行间向我们启示。若我们的头脑里满了他的话语,我们的笨嘴拙舌就会涌出意义明确的赞美之词,通过沉浸在诗篇的学习里,我们不仅能深刻领会到如何来敬拜颂赞神,而且也会更加认识这位我们所敬拜颂赞的神。


我们为什么要敬拜颂赞他?因为这是我们作为人的责任。神召我们要以他的荣耀充满全地。我们是按他的形象所造,来反射他的荣耀,我们人生的主要目的是荣耀神的名。我们应当敬拜颂赞他,但不是恭维他,就好象是为了要向他有所求来先来说几句好话。我们注意到,天上的天使们一直围绕着神的宝座,敬拜颂赞他。


为什么敬拜颂赞在实践上是如此重要?因为基督徒的整个生活,就是顺服与事奉的生活,是因着神的圣洁与尊严刻在我们思想里面得以驱动、获得活力的。


假如我要去为某人做很困难的事情,我首要对那人有一定的尊敬。若有人要我到世界上去,忍受人的愤怒、逼迫和敌意的话,我必须对此人存着深深的尊敬。也唯有这样,要去完成的任务才会变得轻松。


当我们以敬拜颂赞开始我们的祷告时,我们就为后面的认罪忏悔、感恩赞美和祷告事项打好了基础。希伯来书4:16告诉我们应当放胆无拘地进至圣所,因为那幔子已经被十字架给挪去了。乐园门口天使转动发火焰的剑已经撒去(注:这里指的是创3:24)。基督已经为我们开了路,我们可以来接近父,但我们若看一下历史的话就会发现,人们还是认为神仍然远远高于他们,因此就保持着相当敬畏的距离。祷告的形式非常严格,以致教会和一般信徒之间往往形成鲜明的反差。


今天,我们有“谈话式的祷告“。我们这样对神说话:”神啊,你好吗?今天我的情况可不怎么样,不过,嗯 ……你知道的,你和我一起,我们一定会有办法的,你说呢?”如此来接近神可真是太随意了。从历史上看,今天人这么做是有原因的。这是对过于注重形式的一种反弹,但这样做本身就导致了放肆。这种做法的本来目的是想要去掉人为弄出来的东西,但它却造成了人为弄出来的最糟糕的东西。一个被造之物还没有这种资格可以如此这般放肆无礼地直接来到神面前说话,神邀请我们可以自由地来到他面前,但我们必须记住,我们仍然是来到神面前,当你与这位全能真神面对面的时候,谁还胆敢象看球赛时对一位朋友那样说话?我们可以放胆地来,但却绝不能放肆地来,绝不能不以为然、随随便便地来,好象是与老朋友相处似的。


当我们以敬拜颂赞开始祷告时,我们是在承认我们说话的对象是谁,我们说话的语法不必那么完美,词藻也不一定那么华美,但我们所说的必须反映出对神应有的敬畏。敬拜颂赞可以让我们进入一种正确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接下来作认罪和恳求。


最近出的不少书上想叫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按照他们列出的步骤来祷告,神就必赐给我们所求的,这些作者们就好象在说:“你们按此方法或用这样的话祷告,就可确有把握地知道神必定成就你们的要求。”这不是祷告,这是变魔术。这不是信心,而是迷信。这是想靠耍花招来操纵全权的神,这样祷告的人忘了他们是在向谁说话。全权的神是不能被操纵的,他知道所有向他祷告之人的心,真正的祷告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人向这位万军之神必须存谦卑顺服、敬拜颂赞之心。


认罪忏悔


敬拜颂赞之后,我们必须来认罪忏悔。请记住,离开基督已完成的工作,我们根本没有资格来到神面前,我们靠自己和自己所行的,根本就不配来向神说话,我们身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们来到神面前。圣经告诉我们,神全然圣洁,对罪连看都不能看,神看中义人,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不那么义的。我们虽然有罪,然而我们所事奉的神却仍然邀请我们到他这里来。


前面我们在学习主祷文时已经提到了认罪忏悔上的一些要点。正如耶稣在这个祷告模式里让我们看到的,认罪是我们与神谈话的正常内容之一,认罪不是一种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形式,一年只需来那么几次就可以了。认罪应是基督徒日常的祷告,因为我们的一生都以认罪悔改为标志,我们之所以每天需要认罪悔改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每天都违反了神的律法,我们做我们本不应该做的事,却不做神命令我们去做的事。我们每天都欠了神的债,因此,我们每日的祷告必须有真心认罪悔改的内容。


难怪罗马天主教把忏悔仪式升高到了圣礼的位置。正因为忏悔圣礼是宗教改革的矛头所直指,因此这也在抗罗宗基督教人们对认罪一事起了个矫枉过正的负面作用。这是一个因噎废食的典型例子。改教家们并没有要除掉认罪忏悔,但宗教改革后的教会里却在实践中这么干了。


罗马天主教的忏悔圣礼包括几件事情:口头认罪,神职人员宣告赦罪然后就是“将功补过”,来满足此圣礼的要求。这“将功补过”可以是敷衍了事的说上几遍称颂马利亚或父神的话,也可以是真的去做比较困难的事。这种将功补过的方法是专门为忏悔的基督徒设计的,好叫他们将善行积起来以弥补罪过,使神可以重新对他们恢复称义的恩典。


就是这最后的一条造成了十六世纪最大的争议。改教家们认为,这种将功补过给基督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已完成的救赎工作之充足性和有效性上投下了阴影。罗马天主教的这套将功补过的理论阻挡了圣经中关于人单凭信心称义的教义。


在认罪忏悔礼的争议上,抗罗宗改教家们并没有反对认罪忏悔的重要性,也没有否认基督徒之间彼此的认罪。他们所挑战的,是我们必须向神职人员忏悔的规定。但他们承认,人与人之间彼此认罪是符合圣经教导的。由神职人员宣告赦罪并不是一个主要问题。因为罗马天主教一向教导说,神职人员宣告赦免人罪行的概念是基于耶稣在马太福音16:19中关于教会的教导:“凡你们在地上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这就赐给了教会的发言人代基督向认罪忏悔的人宣告赦罪的权力。


罗马天主教懂得,从最高意义上说,赦罪的权柄不在神职人员身上。他们不过是基督的代言人。从实践上说,神父的赦罪与抗罗宗传道人向人重申神饶恕人的确据没有什么两样,这是美国全国各地每个日主讲台上所宣告的。


使徒约翰告诉我们:“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9)这里我们看到神赦免我们罪的应许。置此应许于不顾或忽视此应许必然走向危险境地。神命令我们要认罪,也应许会赦免我们的罪,因此,我们每日都应认罪,这是清楚无疑的。需要说明的是,认罪忏悔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包括那些事情。


我们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的认罪:一种是出于惭愧的不彻底忏悔;一种是真正的认罪忏悔。前者是假装的,决不能使我们得赦免,就有点象是一个干了坏事的孩子被妈妈当场捉住,哭喊着说“妈咪,妈咪,对不起,请不要打我“。这种忏悔完全是因为怕受惩罚而作出的忏悔。罪人向神忏悔他罪行的时候,不是出于真心的懊悔,而是为了免得去地狱。


真正的认罪忏悔是因为得罪了神而向神作出的懊悔。这时,罪人为自己的罪而哀恸,不是为了失去奖赏或害怕审判,而是因为自己伤害了神的荣耀。罗马天主教在忏悔认罪时有一段祷告词用以表达罪人认罪。


噢,我的神,我真是从心里感到难过,因为我得罪了您。我痛恨自己的一切罪,因为您的公义惩罚,更重要的是,我的神啊,因为我得罪了您,得罪了您这位全然美善,配得我全心所爱的神。我下定决心,在您恩典的帮助下,不再去犯罪,也不再去碰这样的事。”


这篇忏悔祷告超过了因为害怕惩罚而作的不彻底忏悔,它是因着得罪了神而产生的敬虔懊悔,我们注意到,这里罪人承认神是全然美善,是配得我们的专爱的,这就堵住了一切想要凭自己的行为称义的企图。


这篇祷告也包括了下决定不再去犯罪,愿意放弃罪恶的习惯,甚至也不再去碰这样的事。它谦卑地承认自己必须依靠神的怜悯和帮助。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敷衍了事的态度来作此祷告,只是机械地背诵一下而已,而没有发自内心的痛悔。但这些祷告词本身却抓住了真心认罪悔改的要点,在我们的文化里,真心认罪悔改已经失去了其大部分的意义,叫人承认自己是罪人并不难,因为很少有人会说他自己是完人。我们常听到的话是:“不错,我是个罪人,难道我们大家不都是罪人吗?没有人是完美的。”大概很难找到有谁会宣称自己是无可指责的,在凡事上都遵守了那黄金准则(即:你愿人怎样的待你,你就怎样待人)。


难就难在承认我们所犯之罪的严重程度,承认我们行为的极端不敬虔。我们往往因为大家都是罪人,大家都有罪,认罪忏悔就容易浮于表面,缺乏那种恳切性和急迫感。诗篇51篇是一个罪人真心认罪的祷告,是作者大卫王在与拔士巴犯了奸淫罪之后写的。大卫来到神面前没有找任何借口。他没有请神考虑他犯罪时的特殊环境,也没有说那是因为他座在国王的职位上太孤单才导致了犯罪,大卫没有在神面前试图来减轻自己所犯罪行的严重性。这里他没有找理由、寻借口来为自己开脱,而这是有罪之人最常见的辩护。


大卫说:“我知道我的过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你责备我的时候显得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51:3~4)。换句话说,大卫相信既使神极度地惩罚他,神也是绝对公义的。大卫所表现出来的正是神说他不会轻看的,那就是忧伤痛悔的心。大卫向神祈求说:“神啊,求你为我造清洁的心,使我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不要丢弃我,使我离开你的面;不要收回你的圣灵,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乐,赐我乐意的灵扶持我”(诗51:10~12)。大卫懂得认罪最关键的要素:完全依靠神的怜悯。他无法为自己赎罪。他不能说什么,也不能做什么来换回他所犯下的罪,他绝对不可能在神那里为自己将功补过。大卫知道我们无法偿还债务的欠债人,这正是耶稣后来所教导的。


认罪忏悔就象是宣告破产,神要求的是完美。最小的罪也一样污染了完美的记录,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善行都无法抹去污点,无法将我们自己从不完美变为完美。一旦犯了罪,我们就在道德上破了产。我们若想要让自己的罪得赎、得救,唯一的希望就是那位完美者。


我们犯罪后,唯一的选择是认罪悔改。没有认罪悔改的,就没有赦免,我们必须真心诚意地到神面前来认罪忏悔,大卫这样说:“你本不喜爱祭物……神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神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诗51:16~17)。


这里,大卫极其深刻地理解了旧约中许许多多人未能理解的东西:献在圣殿里的祭并不能为罪人赢得任何好处。牺牲献祭是指向它们本身之外的那完美的牺牲之祭。唯有完美无瑕疵的羔羊才能真正地赎罪,牛、羊的血不能除去罪,耶稣的宝血才能。要使我们的罪被基督得赎、遮盖,我们就必须怀着忧伤的灵、痛悔的心来到神面前。


神所要求的祭是忧伤的灵、痛悔的心


在大卫得赦免的经历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惊呀的成份。他求神洗净他的罪,使他变为净洁。在某种程度上,得赦免绝不能让我们感到惊呀。我们永远不应对神信守他的话而感到惊呀。在约翰一书1:9里,神告诉我们,假如我们认自己的罪,他就必定信实地赦免我们的罪,神遵守他的应许,人却不守。神是立约的神,我们是毁约的人。


然而,我们若从另一个角度说,我们每一次因自己的罪得赦免都应当感到惊呀,我们绝不可把神的怜悯和赦免当作是理所当然的,虽然我们所生活的文化就是如此,把神的恩典当作理所当然实在是件极可怕的事。我有时会问大学生、神学院学生和教授一个问题:“神是不是有责任要爱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赦免人的罪、赐人恩典?”他们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肯定回答说:“当然是,因为神的本性就是爱,神就是爱,假如他不彰显爱,他就不是神,假如神是神的话,那他必须是怜悯的!”


他真的必须怜悯吗?假如神必须怜悯,那么他的怜悯就不再是自愿给予的,而变成他的责任了。假如他有责任这么做,那么怜悯就不再是怜悯,而成了公义。神从来就没有施怜悯的必要。一旦我们想到神有责任要施怜悯,我们的脑子里就应该亮起红灯,这就说明我们所想的不再是怜悯而是公义了,我们只唱“奇异恩典”是不够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对神的恩典发出惊叹。


感谢赞美


祷告中必须包括感谢赞美,感恩应该是我们求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然的话,感恩就不是真正的感恩了。圣经告诉我们要存感恩之心将一切要求带到神面前,感谢承认神和他所赐的一切恩惠。诗篇103:2,大卫赞美到:“我的心哪,你当称颂耶和华,不可忘记他一切的恩惠。”


忘恩负义是件严重的事,圣经对此有多处的教导,缺乏感恩之心是外邦人和离教判道之辈的特征。在罗马书1:21里,保罗让我们注意外邦人的两项主要罪状:“因为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荣耀与感谢有所不同,但却不可分隔。人感谢神时神得荣耀,反之就是侮辱神。从最高的意义讲,我们的所有一切、我们之所以存在都是因着我们这位创造主的恩惠。不感谢他、忽视他就是在抬高我们自己,贬低他。


我们必须把外邦人与离教判道的人区分开来外邦人从未踏进过信心之家的门槛,对于神的圣约群体,他是个陌生人,他的特征就是拜偶像和无感恩之心。离教判道是指已经进入教会,成为可见教会会员,但后来又反对教会离开教会去沉缅于世俗生活之中的人。这种人是“忘了前事”,记性很糟糕的人。


耶稣遇见十个大麻风病人的故事说的就是感谢的重要性(路加17:11~19)。关于耶稣医治这十个大麻风病人的这段经文,传道人们不知道讲过多少篇道,着重点都是在讲感激之情。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在强调说耶稣医治了十个人,但只有一个存感恩之心。对于这类讲道,唯一能找到的有礼貌的评语是:不着边际。


从前患了这种病的人每天都不得不面对悲惨可怜、忍受绝望无助。若说这样的病人即刻之间得到医治,却没有感恩之心实在是件令人无法想象的事。假如希特勒是其中之一的话,他也会有感恩之心的。


这个故事里的关键不是感恩之心,关键是感谢。心里感到有感恩之情是一回事,表达出来则是另外一回事。麻风病人都被与家人和朋友隔绝。即刻医治就意味着从流放中获释放。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是如何欣喜若狂,飞奔回家去与妻子儿女团圆,报告得医治喜讯的情形。谁会无感恩之心?但他们中间只有一人推迟了回家,跑来表达感谢。路加17章中这样记载:“内中有一人见自己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是个撒玛利亚人”(路加17:15~16,黑体为作者所加)。


我们所有的祷告都应当包括感谢,我们都应该象那个麻风病人一样,停一下,转回来,感谢神。我们欠神的实在太多,我们决不会缺乏感谢他的理由。


忘记神的恩惠也是那些凭自己感觉行事,属肉体基督徒的一个特征。这样的人最容易过一种过山车式的属灵生活,今天还处于喜乐的巅峰,明天就跌入沮丧的低谷。当他处于巅峰的那一刻,他有一种与神同在的狂喜感觉,可当他跌入失望低谷的时候,这种同在感觉便荡然无存。他生活在一个祝福到另一个祝福上,饱受缺乏记忆之苦,他永远都只活在眼前,只知道品尝“现在”,却忘了神在过去已经为他做的。他的顺服与事奉只取决于他对神祝福的最近一次记忆有多少。


假如神在我们这一生中不再让我们看到他的荣耀,假如他不再回答我们祷告所求的,假如他不再赐给我们他丰富的恩典,我们仍然有责任在我们的余生一直为他已经赐给我们的一切感谢赞美他。我们所蒙的祝福早已足够使我们每天感谢他,但是,神依然一直在祝福我们。


祷告祈求


有一次有人问我:“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在挨饿,我假如为客厅的一块地毯祷告是不是错了?”但是,看顾空腹之人的神也是看顾空空客厅的神。在我们看来重要的东西或许在神看来也重要,假如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祷告的轻重缓急的话,我们就应该告诉神。雅各书1:5说:“你们中间若有缺少智慧的,应当求那恩赐与众人、也不斥责人的神,主就必赐给他”。希腊文中的“不斥责”直译就是“不会扔回到你脸上来”。在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真诚地寻求他的旨意,我们就不必害怕神的斥责。没什么事会太大或太小使我们不能向神开口祷告祈求,只要我们知道这不违反神显明的旨意。假如我们祷告求神使我们成为手法高超的小偷,那就明显错了。我们决不可象有一次电视采访中看到的一个人那样来试探神,他声称说他和神立了约,假如神祝福他开的妓院,他就在余生的时间事奉神。只要我们所祷告的不是直接与神在他的话语里明白无误显明的旨意相对抗,假如我们的祷告是充满对神的感谢,那么我们所求的就不会有什么不合法的地方。


但是,假如神没有回答我们的祷告呢?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的祷告缺乏一种冲破天花板的能力。就好象神根本就没有听到我们的请求,就好象神对我们恳切的祈求无动于衷,漠不关心似的。我们为什么会被这种感觉所搅扰呢?


有时候我们在祷告的时候感受到沮丧,这有不同的原因。下面我就来讨论一下其中比较重要的几条:


1、我们的祷告太笼统


当我们没有针对性地,泛泛地祷告时,我们自己就很难感到我们的祷告清楚明确地蒙神垂听时那种喜乐。假如我们请神“祝福普天下的每一个人”,或“饶恕这城里的每一个人”,那就使我们很难明确地“看”到祷告是否蒙神垂听,笼统祷告并没有错,但假如所有的祷告都是没有针对性的,那么这些祷告也就没有一个特殊的、实际的对象。


2、我们正在公开与神作对


假如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不合谐或者与神公然背逆,我们就很难期望神会垂听我们的祷告,神喜悦那些爱他、寻求遵行他旨意的人,他不听恶人的祷告,因此,祷告时向神存敬畏之心是至关重要的。


3、我们常常缺乏耐心


当我祷告求“耐心”的时候,常常在想“现在就给我”。我们最最恳切祷告的事往往在等待了多年之后才得以实现。神行事很少是匆匆忙忙的,而我们对神的忠诚却常常要靠神对我们立竿见影的反应。假如神在等待,我们的缺乏忍耐很快就变成了失望、沮丧。我们需要学习耐心,求神赐给我们他的平安。


4、我们的记性太差


我们很容易地就忘了神手所赐给我们的恩惠和礼物,离教判道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转眼之间就忘了神的恩惠。圣徒牢记神的恩赐,不需要每个钟头都有祝福才能守住他的信仰。


神的确在我们身上恩上加恩,但我们既使从今后不再蒙任何益处,我们也应当能够因神所赐的喜乐。在你到神面前祷告之前请你记住,你向他求饼,他决不会给你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12-4 04:21 编辑

第五章   祷告中应当禁止的事



圣经中关于祷告中应当禁止的事很少。诗篇66:18中大卫写道:“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听。”希伯来原文可译为“我心里若有罪孽,主必不听。”


大卫在这里设立了一个条件,那就是,怎么样的祷告是无效的,是神不会听的。希伯来文里的“注重”一词的意思就是“看”,也就是说,我若查看自己的生活,看到罪而且还给它留温床,那么这样的祷告就是徒然的。


这是否意味着说,若我们的生活中有罪,神就不听我们的祷告?不是。假如是这样的话,所有的祷告都是徒然的了。但我们的心若刚硬,不认罪悔改,那么不仅祷告无效,我们祷告就是在亵渎神了。


大卫王在诗篇66篇里提醒他自己,有时候祷告是向全能神的一种骄傲的、放肆的、可憎的犯罪行为。这篇诗篇里有十七节描述喜乐和对神所行大事的赞美。但突然之间提醒说这整篇祷告都可能会变成一个截然相反的结果。我们从这里得到警告,知道在祷告中接近神的时候,正确态度的重要性。假如有什么事比不祷告更糟糕的话,那么就是以随随便便马马虎虎的态度祷告。


圣经中其它地方也提到了这种态度问题,诗109:7说:恶人的祷告反成为罪。约翰9:31专门说明神不听罪人。箴言15:29说:“耶和华远离恶人,却听义人的祷告”。箴言28:9说,不顺服、违背律法的人,他的祷告也为可憎。这样的祷告对神说是可厌恶、可憎恶的。


雅各告诉我们,义人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但恐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义人。的确,我们被基督的义所遮盖,当神看我们的地位时,我们是义人,然而我们在基督里的实际言行却令人伤心的不一致,有祸的不合格。


神学家们形成、定义一个概念,有时候是以圣经上说的,有时候是以圣经上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来定义。这里,诗篇作者没有说的是,假如他有罪,神就不会听他祷告,他也没有说,若他心里有罪,神就不听他祷告。大卫在诗篇里一直都在认罪,我们知道,他没有说只有圣洁的人才能祷告。不然的话,从来就没有人有资格祷告。事实上,人进入神的国的前提就是罪人。耶稣说他来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悔改。从主祷文给我们的模式里,我们知道认罪是祷告中不可分隔的一部分,约翰一书1:9说,不认罪的,就不能得赦免。


我从前的辅导老师格森那博士说过一件事,有一次在他领的一个会上,一位妇女向他宣称说自己二十年来没有犯过罪。格森那博士说,他为她感到悲哀,因为她说这话只能说明她这二十年来没有祷告,至少没有按主耶稣告诉我们的方式祷告。


我不是在建议说,我们犯的罪越多就越有资格祷告。这是一个明显的谬误结论。但认罪、求神饶恕我们的过犯,免了我们的“债”是主自己列出的祷告中不可分隔的一部分。实际上,我们越是敬虔,就越会真诚地努力不犯罪,越是痛苦地知道我们的罪。这很象是爬山的经历,我们离山越近,山就显得越大。我们可以举《公主与豌豆的故事》来说明,公主出远门一段时间,等她回来的时候,很多人想要冒充她。为了证明谁是真的皇家公主,宫廷里设计了一个试验,把很多个床垫叠起来,里面夹了一小粒豌豆。结果,所有的假公主都没有察觉到这粒豆子,只有真公主躺下时觉得非常不舒服,因为她感到了那粒小豆子,她对那颗小小的豆子非常敏感。


这个故事的意思对基督徒来说应该是很清楚的,当我们对罪有这样的敏感 时,我们就有一种皇家的敏感性。我们离神越近,我们身上那最小的罪都会使我们感到深深地伤痛。


我们可以确定,有罪并不会取消我们到神面前来的特权,诗篇作者没有在说犯罪,而是在说允许罪,清教徒们就很强调这一点。我们所要来看的不是战胜罪,而是与罪争战的本身。我们一直都在与罪的争战之中,我们不会不受伤的。一个真正基督徒的特征是他从不停止与罪争战,他并不一直都得胜,虽然因着基督他最终一定得胜。假如一个人放弃了,不再与罪争战,那么他就真是接受了罪,认同了恶,也就是允许了罪。


英国清教徒传道人司布真在登山宝训的第一福“灵里贫穷的人蒙福了”(注:中文合和本译作了“虚心的人有福了”)的讲道里说:“骄傲的罪人要基督也要他自己的享受;要基督也要自己的情欲;要基督也要自己作主,真正灵里贫穷的人只要基督,为了得着基督他可以去做任何事、放弃任何东西!”这就是诗篇66篇所说的。当一个人一面试图在祷告,一面又不肯放弃罪,并且还给它留温床,那么他就不愿意认基督为主,对基督作为神子的真实性投下了怀疑的阴影。


圣经其它地方也论到了这个概念的实际应用,彼得一书3:7说:“你们作丈夫的也要按情理和妻子同住,因她比你软弱,与你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所以要敬重她,这样,便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希腊文“阻碍”一词直译就是“割断”。假如婚姻中的不和睦没有很好地处理,祷告就被割断了,这也与诗篇66篇的警告吻合。


第二个例子是马太5:23~24:“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祭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


这里耶稣说,假如我们生活中与人有冲突未解决,我们的敬拜就有瑕疵。他是在告诉我们什么是当务之急,我们首先应该处理紧急的事情,然后再来敬拜。虽然这段经文没有专门指祷告,但原则是一样的。


当我们向神祷告时,心里还有未认、未清除的罪,我们就好象考试不及格的大学生与教授为他的卷子争吵。教授耐心而有礼貌地听了那学生的报怨后,对他说,根据那份卷子,你的确是不及格。那学生反驳说,不仅是他,其他几位同学也认为不公平。那位教授听后饶有兴趣地问,依他们的意见,应当怎么办?学生说:“他们已经决定,应当向你开枪,只不过他们没有枪”。教授松了一口气,对他们的困境表示同情。这位年青人接着说“可你有一把枪”。这个厚颜无耻的学生竟开口向这位好心的教授借他的枪,好让其他的学生们来杀他。

当我们看到自己生活中的罪,但又藏在心里,却向神祷告,那么我们就同样是厚颜无耻地要求神给我们力量来诅咒他,给我们力量来更加背逆他了。正如那个教授不会把枪借给那些要想杀他的学生一样,神也不会答应从我们罪恶之心里提出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12-4 04:24 编辑

第六章 祷告的力量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11章里让我们看到了信心的记录,这是圣经中男、女英雄们信心的光荣榜、点将台,第33~34节是对他们的一个小结:


他们因着信,制伏了敌国,行了公义,得了应许,堵了狮子的口,灭了烈火的猛势,脱了刀剑的锋刃,软弱变为刚强,争战显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军。”


圣经没有为祷告的英雄们列出一个单子来,但这个单子是很容易列的。我们可以按希伯来书作者的方法来看一看祷告所成就的事:


——因着祷告,以扫的心被雅各改变,使他们的相见化干戈为玉帛。(创世纪32章)。

——因着摩西的祷告,神降十灾在埃及,后来又撒去(出埃及7~11)。

——因着祷告,约书亚使日头停了下来(约书亚10)。

——因着祷告,当参孙快要渴死时,神使洼处裂开,淌出水来救他(士师记15)。

——因着祷告,参孙重新得求,拉倒了大衮的庙倒在非利士人身上,杀死的敌人比他一生都多。

——因着祷告,以利亚使天三年半不下雨。又因着祷告,天重新下起雨来(列王记上17~18)。

——因着希西家的祷告,神差了一位天使,一夜之间杀了西拿基立的军队18万5千人(列王记下19)。

——因着亚撒的祷告,神使古实人败在亚撒和犹太人面前(历代志下14)。


因于时间的关系,我就不能再一一列举,就如亚伯拉罕祷告,一百岁时得了儿子。摩西祷告后在红海得了神的帮助,从埃及人手里救了以色列人。大卫祷告逃脱了扫罗的追杀。所罗门祷告蒙了最大的智慧。但以理祷告得了解梦的能力。人们因着恳切地祷告,脱离危险,病得医治,见到一系列神迹奇事等等。


雅各懂得、也写下了义人的祷告是大有功效的。


祷告的能力不是自动的,也不是变魔术。圣经中关于祷告的应许是有条件的,有时候,耶稣用的是格言、警句式的简略方式,来鼓励他们的门徒们祷告,我们都记得这样的话“你们祈求,就给你们”(马太7:7),“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也必为他们成全”(马太18:19),“你们祷告,无论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马太21:22)。


类似这样的简略方式使得有些人搞出了希奇古怪的祷告理论来。他们鲁莽地、断章取义地将这些经文与耶稣和圣经的其它教导完全隔离开来。当我们以简单的方式来解释这些格言、警句式的经文时,还会造成许多其它的扭曲。就拿刚才提到的两个人同心祷告的例子来说罢,要找到两个基督徒都同意让癌症从世界上根除,或结束一切战争,不是件难事。他们在这件事上的祷告不会自动成就他们的愿望。神的话说,在基督再来的时候,战争、贫穷、疾病都会有。因此,要想让这些事在它们被指定的时间之前就消除,是与神对将来的应许所不符合的。将来天堂里的生活我们听了都很喜欢,但我们的一切祷告都不能强迫神把将来的东西,今天就赐给眼前的这个世界。


我们仍然不得不遭受罪、疾病和死亡的蹂躏。我们可以求神安慰我们、拯救我们、医治我们,但我们不能绝对地要求这些事。


那种说神“永远都会医治”的概念,已经在基督徒中间内造成了破坏性的扭曲现象,这给牧师们带来大量的问题。有一次,一位患脑神经麻痹的年青人来找我,他信心很强,身上一股感人的活力,工作也很有效果,并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他流着泪问我一个问题:“司普罗博士,你认为我是否被鬼附了?”他的生活被搅得一团糟。


我被他问的惊呆了,回答说:“你为什么会问这样的问题?”


接着他告诉我,他遇到了一些基督徒朋友,他们向他“宣告”了圣经的应许,并且他们已经“同心合意”地祷告过,让他的神经麻痹病被神医治。他们为他按手祷告,作了“信心的祷告”,然后就宣告说他会得医治。当他们看到他的病仍然未见好转时,先是斥责他缺乏信心,后来又宣布说他一定有隐藏的罪,阻碍了医治。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说他是被鬼附了,结果搞得他灵魂不得安宁。他的那些“朋友们”从来未考虑过可能是他们自己错了。他们给人的印象是大有热心、圣灵充满的基督徒。但他们的行为却表明,客气地说他们是不成熟的基督徒,不客气地说这是他们的骄傲和放肆。


祷告不是变魔术。神不是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使唤的天上的待者,来满足我们心血来潮的要求。有些情况下,我们的祷告必须包括心灵的痛苦与挣扎,就象耶稣在客西马尼园所经历的一样。有时候,不成熟的基督会感到很失望,这不是因为神没有兑现他的应许,而是这些热心的基督徒“替”神作了神自己从未作过的应许。


耶稣以简略形式作出的总结是为了鼓励我们祷告,他说,我们没有是因为我们没有求。这个形式看上去很简单;我们应当祷告,祷告就得着。新约其它地方给出了更详细的条件,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有功效的祷告都包括了些什么。下面的几段经文给出了耶稣上述声明的条件:


1、约翰9:31;“我们知道神不听罪人,唯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听他。”即:敬畏与顺服

2、约翰14:13;“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即:与基督一致

3、约翰15:7;“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即:与基督的交通

4、约翰一书3:22;“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即:顺服

5、约翰一书5:14;“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即:与父和旨意一致


正如这些经文让我们看到的,我们若想得到所愿望的,不只是求一下就可以了。信神还不够,我们必须对神存敬畏之心,顺服、遵行他的旨意,不断与基督交通。我们所求的必须与神显明的旨意一致,与神的特征、性格一致。


圣经要我们“奉耶稣的名”祷告,以耶稣的名不是一个口头禅,它有更深的意义。在圣经成书的那个时代,一个人的名字里包含了此人的全部属性与特征。我们向神求东西的时候奉耶稣的名不是贴个标签而已,这是表明我们相信,我们所求的也是耶稣自己会求的。这是表明我们与基督的心思如此一致,乃致我们可以以他的名义请求。


我们已经 看到,我们祷告必须要有一定的前提。当我们求告的时候,我们必须信靠神,必须清楚我们求的与父神的旨意一致,与基督的本性与目的一致。我们必须对神有一颗敬畏之心,必须知道我们是在顺服、遵行他向我们显明的旨意与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保持与基督的交通。当这些要求得到满足时,我们就可以知道神会听我们的祷告。这里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当我们满足这些要求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在神的旨意之外向神求什么。


神没有听我们祷告的另一个原因是雅各书4:3中告诉我们的:我们得不着是因为我们妄求。我们怀着种种不正当的动机,求的是邪恶的享受,神不会给我们东西让我们去滥用。他也不会回答我们那些无知的祷告,不知道那会引来灾难性的后果。


摩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在出埃及记33:18里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摩西已经和神说过话,看见了神所行的各种神迹就如燃烧的荆蒺,降下灾难,使红海分开等等。但摩西却想要看更大的:“神啊,那些事的确很伟大,现在能不能让我看到一切,让我来看一看你的脸吧!”在19和20节里,神说:“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谁就恩待谁;要怜悯谁就怜悯谁。但你不能看见我的面,因为人见我的面不能存活。”


神没有答应摩西的要求实在是恩待了他。假如神答应了他,那么摩西就要付上生命的代价,没有人能见神而还能存活,摩西应该为神说“不”而喜乐。


我们祷告未蒙垂听的另一个理由可能是,我们所求的东西我们在基督里早已有了。在约翰福音第4章里,耶稣与撒马利亚妇人在井边谈话,他告诉她说,她若知道和她谈话的是谁,她就会知道求什么。这对于我们来说也一样,假如我们真知道神是谁,知道他在基督里早已赐给了我们的,我们的祷告生活就与我们现在的光景大不相同了。


我们求神的同在,可他早已应许过他永不撇弃我们。我们求神赐我们平安,以弗所书告诉我们,基督就是我们的平安。想象一下吧,当你坐在感恩节满满一桌丰盛的大餐前面,却开口问女主人要一点儿东西吃。当我们为我们在基督里已经有了的东西祷告时,我们就有可能进入了一种不信的光景里。


代祷者的能力


祷告是一种祭司的职份,是将人的要求带到神面前,在旧约时代,有两类介于神与他百姓之间的人:先知与祭司,简单地说,神所立的先知是向他的百姓宣告他的圣言,先知向神的百姓说话。神所立的祭司则代表百姓向神说话。


在新约里,基督不仅执行先知与祭司的职份,他也是君王。作为祭司,他献上了完美的祭,只一次就永远献上了赎罪的祭。但十字架并不是基督祭司职份的终结。他升天后进入天上的至圣所,继续作我们的大祭司,他一直在那里为他的百姓代祷,在父神面前为我们代祷,基督祷告的能力是无法估量的。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从他在地上所行的神迹奇事上看到,也可以从他在地上的事工中看到。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犹大与西门彼得的例子吧,他们俩都是门徒。在耶稣遭遇最黑暗的时刻,他们俩都犯下了令人发指的背判罪。结果,犹大自杀了,但彼得却被重新建立,成为耶路撒冷初代教会的磐石,这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耶稣宣告他们将要背叛他的声明里看到这两人之间的关键差别,论到犹大时他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约翰13:21)门徒们问他谁是那个判徒,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然后他就蘸了一点饼给犹大,说:“你所做的快作吧!”(约翰13:26~27)。


那天深夜,在那个伟大的代祷里,耶稣说“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保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约翰17:12)。


对于彼得将要背叛他一事上,耶稣宣告说:“西门,西门!撒旦想要得着你,好象筛麦子一样(注:中文合和本将“你”译为“你们”)。但我已经为你祈求,叫你不致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加22:31~32)。


请注意,耶稣没有说“你若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他说“你回头以后”。耶稣对彼得的回头是确有把握的,我们不得不得出结论说,耶稣的把握来自他前面说的话:“但我已经为你祈求”。


耶稣在祷告中论到了犹大,他为西门彼得作了祷告,他为彼得作了代祷,他作了彼得的祭司。就在此时此刻,基督正在作我们的大祭司,替为我们代祷。


这是希伯来书作者充满喜乐的结论:


我们既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便当持定所承认的道。因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希伯来4:14~16)。


愿我们牢记这句话,愿这些话有血有肉地活在我们的灵魂里。


从祷告中得能力


祷告是需要有模式,但不是扔掉自发性,我在这里所讲的是提醒大家,在我们属灵追求中一些需要防止的陷井。没有一位指挥会期望演奏家们随心所欲地吹拉弹击而奏出一首美丽的曲子来,必须要有条理,有秩序。但是,在敬畏与秩序的范围里,每一个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达空间。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祷告:


——我们祷告因为神命令我们,我们祷告因为祷告荣耀神。

——我们祷告因为祷告让我们预备好一颗心来接受他的恩惠。

——我们祷告因为祷告成就许多事,因为神借这些事指导我们行、引导我们的路。

——我们祷告是为了称颂神、赞美神,是为了表达我们对他的伟大、全权与大能的惊叹。

——我们祷告是为了向神承认自己的大小过犯,为了经历他的恩典、怜悯与赦免。

——我们祷告是为了感谢神,感谢他所做的一切。

——我们祷告是为了要把我们一切的需要带到他面前,来回应他对我们的邀请。


我们祷告的时候,必须牢牢记住神是谁,在他面前我们是谁。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尊神的名为圣洁,我们必须记住,他是我们的供应者,我们的一切好处都来自他。我们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生活,叫神的国在这个世界上就让人看到,我们应不断地认罪,因为这是基督徒最清楚的记号,我们应当祷告求神保护我们脱离那恶者。


我们必须永远牢记,神是神,他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正如诗篇作者所说:“他随己意行万事”(诗115:3)。我们被邀请放胆无惧地来到神面前,但我们决不可随随便便、自以为是、放肆无礼地来。传道书5:2提醒我们,“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


最后,假如说我们学习祷告有什么秘密的话,祷告和做别的事没有什么不同,你必须操练。假如你想要学习如何祷告,那么你就祷告,一再一再地、不断不断地祷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9-8 10: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