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7438|回复: 21
收起左侧

将人的心意夺回 - 基督教护教学简明手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9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9 05:42 编辑

这本书面向高中水平以上的读者,不仅为基督徒进行大使命宣教提供装备,而且也促使基督徒思考所信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信。正确合理的信仰是宣教的前提,求神赐福华人教会。
将人的心意夺回 —  基督教护教学简明手册
原著:理查.柏瑞特      翻译:王志勇(校对:陈彪)


目录





第一课  坚固的根基
第二课  万物的起源
第三课  堕落之前人的特性
第四课  罪中之人的特性
第五课  被基督救赎之人的特性
第六课  非基督徒的世界观
第七课  基督徒世界观
第八课  态度与行动
第九课  流行的技巧
第十课  圣经护教学的基本架构
第十一课  为真道争辩(1)
第十二课  为真道争辩(2)
第十三课  为真道争辩(3)
第十四课  一个护教的故事

附录    我为什么信神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9 05:44 编辑

序言
约翰 M.傅瑞姆
前韦斯敏神学院护教学和系统神学副教授、现归正神学院系统神学和哲学教授


理查.柏瑞特年纪轻轻,就已经成就非凡。在还没有上神学院之前,他就已 经有数年的时间担任牧师之职。目前他正在威斯敏斯德神学院上「荣誉学位项目」(the Honors Program),这一个项目是为那些最聪明的学生所保留的。现在他 写了一本训练年轻人护教的书,在他所牧养的教会中有许多年轻人得到了验证。 这本书在许多方面都很卓越,使得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盼理查·柏瑞特将来写出 更精美的著述来。这本书当受到特别的欢迎,原因有三:

首先,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明了改革宗护教学,也就是「范泰尔式」的护 教学。一直有人尝试从事这样的工作,但大多数早期的「普及化」在关键的问题 上都陷入哲学化的语言,而且搞得苦涩难懂。之所以造成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 一直存在一个假想-若是不用范泰尔所用的术语,就不能准确地阐明范泰尔的思 想。这个假想一直极大地拦阻了对范泰尔思想的传播、接受和应用。在这一方面, 柏瑞特先生所著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个突破。我希望这一成就能够使这本书为更多 的人所接纳。

其次,目前有很多书诠释范泰尔的思想,但这本书并不是诠释,而是一个「培 训手册」。一般说来,改革宗人士在培训他人护教方面是个弱项。我们一般都是 把理论讲出来,希望理论能够自动得到施行。这种态度使得改革宗护教学常常成 为学者的游戏,这是不应当的。范泰尔深刻的思想洞见能够改变人的生命,能够 改变世界。有恩赐的护教士应当行动起来,勇敢地向朋友、邻舍和我们周围不断 地制造各种意见的文化传讲圣经的主张。

最后,这本书所面向的是高中生或大学生!但我发现很难相信竟然有人试着 向这一层次的人教导护教学,柏瑞特先生确实这样做了!他向年轻人传递真理的 恩赐真是非同寻常的。他已经确实证明可以这样做。当然,既然能够做到,也是 应当做到的。要搞清楚自己到底在信什么,为什么信,高中阶段是最理想的时间。 在这一时期,常常有一些很了不起的问题会浮现出来,需要进行深刻的探讨。

高中生很喜欢对基督教信仰提出各种疑问,而且他们会以巨大的热忱和果效 向自己的朋友传福音。我们中间有很多人都可以见证说,正是在高中阶段,圣经 在我们生平中第一次变得活了起来,我们开始真正地认识到基督教是可信的,我 们开始第一次深深地关心那些还没有接受基督为救主的人。在这一年龄层,护教 学方面的讨论尤其会令人感到兴奋。如果教会没有充分发挥年轻人这种巨大的热情和能力,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因此,我非常高兴见到《将人的心意夺回—基督教护教学简明手册》出版印 行。这本书是一个标记,它标志着改革宗护教学开始走出神学院的课堂,不仅走 向中学大学,更是走向世界。惟愿我们至高无上的上帝成就这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9 05:47 编辑


者小序

在《哥林多后书》10 章 5 节,使徒保罗阐明了他作为使徒的使命。他说:「将 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 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林后 10:5)。寥寥数言,保罗说出了两大目标。

我把这两大目标作为这本培训手册的基础。 基督徒爱慕上帝,爱慕祂的圣言,我们要「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不信者想方设法要用其他的观点来取代对上帝的认识。但是,基督徒晓得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承认上帝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定 志挑战并摧毁那些替代品。又真又活的上帝使我们不得不摧毁人所制造的各种各 样的偶像。

另外,基督徒明白,他们的任务不单是推翻各种败坏的不信,而且还要「将 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非基督徒确实需要救恩,摆脱犯罪和叛 逆上帝这一现象和后果。只有全心归信基督,这种救恩才会临到。当人做出这种 归信时,他的思想也就从抵挡上帝转向「顺服基督」。

在这本书中,我向基督徒所阐明的就是这两方面的任务。基督徒所从事的是 一场全方位的争战。因此,我们一定要揭露各种理论思辨的虚妄性,从而予以彻 底的摧毁!同时,我们必须使所有的心思意念都降服于耶稣基督,这样我们才能 完成我们的大使命。



基督教在护教学方面的书籍已经是汗牛充栋,为什么还要出版这本护教学手 册呢?我们需要做出一些说明。这本手册本身并没有什么原创性,我的目的并不 是要设计一套全新的或独特的护教学。

粗粗阅读本书,就会知道我所藉助的是范泰尔博士的著述。本书大量地藉用了范泰尔博士的各种著述,但无法在此一一注明。作为本书的一个小注,我在此 重申,范泰尔博士无疑是我们所在的世纪中最伟大的基督教护教士。

如果这本手册能够荣登你的书架,这是因为本书确实努力争取在方法上完全 合乎圣经,在表达上尽量通俗易懂。我已经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事实,大部分护教 学方面重要的著述一直都是平信徒很难掌握的。本书写作所面向的读者就是这个 层面,我希望用简易明了的方式把基督教护教学的基本内容介绍给大多数信徒。 这一手册分为十三章讲授,第十四章是一个应用性的例证。之所以这样安排,是 为了能够在主日学或查经班使用。每一课都在前面的基础上建造,建议大家按次 序学习。每一章过后都有思考题,可以用于复习和讨论。

我对这些课程有很多期望。我祈求上帝祝福这些课程,使人藉助这些课程, 能够用有效的令人信服的方式,把基督的福音传给不信者。另外,我也希望这些课程能够用于坚固已经信主的人,使他们更有自信和勇气,宣讲基督拯救罪人的信息。最后,这一手册所面向的是初学者,我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把比我更有能力的人引介进来,教导我们如何捍卫基督教真理,使我们在将来的岁月中更上一层 楼,能够更好地使所有的心思意念都顺服基督。

致谢

这本手册的形成浸透着许多人的辛劳。我特别感谢范泰尔博士,他的著述已 经在教会历史上成为一个里程碑。感谢傅瑞姆先生,他对范泰尔思想的诠释非常 透彻,并且有创造性,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诠释。谢谢阿诺德博士,他在教牧方 面的恩赐,在我多年的基督徒学习中,一直使我受益良多。最后,谢谢杜宾斯先 生为本书设计封面和插图。还有许多人奉献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为本书作校对 和打字的工作,在此不一一言谢。

将这本小书,献给我肉中的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14 01:26 编辑

一课    固的根基


「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 温柔的心回答各人。」(彼前 3:15)

顺从圣经教导的生活,就像建造在坚固根基上的房子。主耶稣在结束登山宝 训时说:「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盘石上。 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盘石上。凡听见 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 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并且倒塌得很大。」(太 7:24~27)

主耶稣指出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根基的坚固程度决定了房子抵抗暴风雨的能 力。如果房子建在沙土上,它很快就会倒塌;但如果建在盘石上,即使狂风暴雨 来袭它,房子也会毫不动摇。在以下的课程中,我们将试着去建造一所房屋。这 样,当不信的风雨击打我们的房屋时,我们就可以安然而确信,我们的根基是基 督的话语,是坚固的盘石。

然而,在打造房基之前,首先最好要明白我们造的是哪一类的房屋。让我们 首先来考虑这一个基本的问题。

一、护教学之屋

「护教学」(apologetics)这一个词语常常被人误解。它往往使人联想到,当 我们对朋友和亲人做了错事时,需要向他们说:「对不起」的那些时刻。虽然人 们在习惯上也这样应用「辩护」(apology) 一词上,但在以下的课程中,我们将 把这一词用在有限的范围内,并作为专门的术语来用。在英文中「护教学」 (apologetics)一词和「辩护」(apology)、「道歉」(apologize)同属一类。它们源 于希腊语 APOLOGIA。这个词在希腊的异教文化中经常使用,在基督教文学和 新约全书也经常用到。《苏格拉底的辩护》(Apology of Socrates)就是苏格拉底本 人在雅典法庭上为自己所提出的「辩护」(defense)。殉道士游斯丁(Justin Martyr),在他的《护教书》中,竭力为他的基督徒朋友们辩护,反驳那些非信 徒对他们虚妄的控告。保罗在耶路撒冷面对一群暴徒时,说:「诸位弟兄请听, 我现在对你们分诉(APOLOGIA)」。「分诉」在这里的意思是就是辩护;辩护是 辩护人提出的分诉,而护教学则是一门研究辩护的历史发展和实际应用的学问。

在某种意义上,护教学是一个世界上许多宗教和哲学都关注的领域。在以下 的课程中,我们将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基督教真理的辩护上,这些真理是在新旧约圣经中向人类启示的。因此,这种护教学被称为「基督教护教学」,它是「针对 各种形式的非基督教人生哲学,来为基督教人生哲学辩护」。我们在此所关注的并不是广义上的护教学,而是一种特定的护教学。用前面所提到的比喻来说,我 们在这些课程中要建构的房子是「基督教护教学之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9 05:58 编辑

二、圣经护教学的意义

当主耶稣谈到,在生活中每个领域中,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坚固的根基时,祂 是特别有所指的。祂说,只有以祂的话语为根基,我们才会有力量战胜罪恶和毁 坏的狂风巨浪。新旧约圣经就是上帝的话语。所有基督徒都一致承认:「圣经都 是 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 神 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 3:16~17)

对于基督徒而言,圣经是唯一的指南,具有绝对的权威。没有圣经,我们对 于上帝的心意只能主观性地去猜测。但有了圣经,上帝对我们生活各个方面的引 领,都是非常肯定和明确的。我们可以用《诗篇》作者的话来说:「你的话是我 脚前的灯,是我路上的光。」(诗 119:105)

主耶稣也是这样引证他所说的话语的。他的话语处处都证实,成文的上帝之 道是我们建造房屋所依靠的唯一根基。没有圣经,我们所有的努力都会土崩瓦 解!仅仅说圣经是护教学的根基,还不完全。因为即使没有经验的信徒,也不难 认识到,在他需要为自己的信仰辩护时,圣经的权威性是极其重要的根据。

世人对基督教信仰的攻击,大多数是瞄准圣经的本身。他们经常指控圣经有 错误,与其他著述相比,并没有多大的权威性,即使有权威性,也不会超过其他 的著述。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对经文的信仰加以辩护,所以,有时候就对护教 学与圣经的关系产生了误解。圣经既是我们辩护所依据的根基,也是我们必须予 以护卫的信仰根基。然而,我们经常忘记圣经的双重角色。有些基督徒们用心良 苦,但他们没有认识到圣经的根基性,他们倾向于把护教仅仅建立在人的智慧和 推理上。他们把上帝的话语放在思维架构的顶部,用护教学来支撑上帝的话语。 然而,这种思维架构是以人的智慧为最终权威,以此来维护圣经的权威会引发无 法克服的巨大困难。建造这种房屋的人,可以闭着眼睛说没问题!但正像建造在 沙土上的房屋一样,毁灭是不可避免的!

作为基督的追随者,我们必须牢记的是:「对基督教信仰的辩护,一定要建 立在圣经的坚固根基上。」如果这样做,就没有支撑不住的重物,没有抵挡不住 的大风。


因此,我们可用一个国王和他的将军之间的关系来比较圣经护教学。显然将 军的责任是保护他们的国王,就像护教学护卫圣经一样。但是,同样重要的是一 个忠诚的将军必须要照国王本人的命令和指示来保卫国王。

护教学更是如此,它在为圣经保驾护航的时候,必须完全顺服圣经中所启示 的护教原则和指示。在《彼得前书》3:15 节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圣经对护教学的 这一清楚的指导:「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 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

在这一节经文以前,彼得写到每个基督徒都必须经历的苦难。他知道在经历 这个罪恶世界的攻击和遭受苦难时,我们经常忘记我们所服事的是基督,不管是 在什么样的试炼中,我们必须自始至终地服从他,信靠他。彼得希望他的读者们 能够正确地回答对手所提出的问题,所以就教导他们先摆正对基督的心态,准备 接受将来的苦难。请特别留意这几句经文的前后秩序。

首先,彼得说:「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然后加上:「就要常作准备,以温 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在辩护之前,我们必须尊基督作主,由他来统治并掌管 我们生活中的各个部分。请注意,我们要在心理尊基督为主。但这不等于说,我 们可以根据现代观念思考,认为仅仅是在情感上的平安需要依靠基督,而我们的 理性就可以在护教学的领域中随心所欲,任意驰骋,不需要依靠基督了。我们的 思想经常会面临这样的诱惑。另外,这也不是说我们只是在心灵深处尊基督为 主,而我们在对世界各种问题的回答则不受基督主权的影响。

圣经教导我们说,心是我们位格的中心,「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 4: 23 )我们心里所想的一切,不仅控制我们的情感,也控制我们的理性和我们生 活的各个层面。进一步来说,「心里尊主基督为圣」,意味着在我们一切外部的活 动中,基督也是我们的主,这包括我们对信仰的辩护。因此,照彼得的话来说, 要对我们的信仰作出正确的辩护,就必须顺服基督的权柄,以祂作为我们的主。 在我们为信仰辩护的时候,基督亲自带领我们。这种带领是通过他的话语进行 的;没有这样的带领,一切都是枉然!

在以下的课程里,我们所关注的是建立基督教护教学,这种对基督教信仰的 辩护一定要牢牢地建立在圣经的盘石上。在护教学方面的书籍也不在少数,一些 比另一些强,这些书籍提供了各色各样的为基督教真理辩护的方法。这些书籍五 花八门,常使基督徒感到困惑,不知该从何读起。但尽管有困惑存在,有一件事 情还是很清楚的,那就是我们不应该因为某种护教学的方法,曾被各种名人使用 过,就因此而采纳;也不应当因为某种方法看起来有很多的成功之处,或者能增强我们个人的信心,就因此而接受。我们必须采用合乎圣经原则的方法,如果我 们希望有一个不跌倒的辩护方法确定我们能站立得稳,就必须把它建构在上帝的话语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9 06:01 编辑

三、护教学的重要性

学习护教学,开发为基督教真理作出正确的辩护的能力,是每一个信徒的则 任,不论老少贫富,聪颖与否,每个信靠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人,都有责任学习护 教学。然而,有些基督徒虽然很热心,却常常忽略了这个护教的责任。

忽视护教学的一个普遍原因是误解了耶稣的话:「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 虑怎样说话,或说甚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 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太 10:19~20)

人们常对这段经文产生严重的误解。特别是对英王钦定本误解:「不要去思 考你们要说的话,也不要考虑要怎样说。」人们常常认为,这段经文是教导我们, 在维护信仰的时候,要完全依靠圣灵的引导,因此,完全不必作什么准备性的学 习和研究。事实上,有人甚至认为学习护教是因为信心不足,是没有真正顺服上 帝的表现!但仔细查考这段经文本身,就知道这种解释是站不住脚的,也与圣经 中其余的经文不符合。

首先,主耶稣没有说:「不要考虑你将说些什么」就像英王钦定本对我们现 代人所提示的那样。相反的,主耶稣在这段经文中重点是警告我们不要忧虑。在《马太福音》10:19 节前面的经文中,主耶稣说:「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 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 邦人作见证。」来到这些显赫人物面前,可能是一件令人战兢的事,但是主耶稣 事先告诉门徒们不用担心害怕,应当一无所惧,因为他们绝不是孤军奋战,上帝 的圣灵将在需要的时候会赐给他们力量和智慧。正如保罗所说:「我初次申诉, 没有人前来帮助,惟有主站在我旁边,加给我力量。」(提后 4:16~17  )

在为信仰辩护的时候,圣灵会亲自动工,加添我们的力量,这是非常重要的, 但这绝不代表我们就可以弃掉实实在在的学习和准备。虽然主曾经告诉我们不要 为吃什么,穿什么担忧(太 6:25 ),但他也命令我们要劳碌工作,赚取衣食。 同样,我们也必须要自己担负准备的责任。彼得说我们应该「常作准备,以温柔 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在这些方面若疏忽大意,你就没有顺服基督为主,也没有 信靠圣灵,因为真正顺服基督,信靠圣灵,就会仔细地学习研究护教学。

忽视学习护教学的另一个常见的理由,就是认为为信仰辩护是专业人员的 事,与一般平信徒无关。人们期望教师和牧师应该掌握一套仔细设计的护教体系,而对一般平信徒来说,护教学则被认为是哲学性太强,抽象难懂,不切实际。 许多人认识到平信徒也有传福音的责任,但他们认为平信徒的责任仅仅是传福音而已,如果有人对基督教信仰的可信性提出疑问,就把他们介绍给牧师好了,牧 师就是所谓的「专家」。牧师和教师在护教学上的责任确实是比大多数信徒更重, 但每一个信徒都有护教卫道的义务。彼得并未说到有人可以例外,不需要常做准 备。每个人都必须为基督而受苦,每个人也都必须常做好准备,随时为自己在基 督里所存的盼望提出理由。

另外,保罗也曾清楚地表明,每个信徒都有责任维护自己的信仰。保罗「是 为辩明福音设立的」,但他知道为基督教辩护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责任。因此, 他对腓立比人说:「因你们常在我心里,无论我是在捆锁之中,是辩明证实福音 的时候,你们都与我一同得恩。」(腓 1:7)

保罗为传福音而入狱,但是腓立比的基督徒们并没有遗弃他。他们通过教会 的代表寄送礼物给他。他们积极地支持保罗的使徒事工,以至他们像保罗一样, 分享同样的经历:「你们的争战,就与你们在我身上从前所看见、现在所听见的 一样。」(腓 1:30 )。「辩明证实福音」 就是他们与保罗一起分享的共同经历。 保罗之所以这样称赞腓立比人,就是他们很认真地对待护教的工作。所以,每一 个参与基督教信仰辩护的人,都为上帝的话语所赞许。护教学不是少数人的事, 而是每一个人的事。

在其他许多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护教学的重要性。可以维护我们信仰的能 力,使我们的传教事工更加有效。如果我们有能力回答朋友和邻居的问题,就不 必害怕在他们面前提起基督教的话题。如果我们有能力维护信仰,就根本毋需惧 怕那些知识程度较高的非信徒。学习护教学,可以增加传福音的火热。更重要的 是,如果听福音的人所提出的问题得到正确的解答,他们的疑惑常常可以消除。 此外,建立在圣经基础的护教学,还可以增强信徒的信心。许多基督徒们被疑惑 困扰。这些疑惑常常导致信徒不能充分地发挥潜力,为基督做工。同时,护教学 还能使信徒抵挡诸多导致不信的引诱。拥有护教的能力,可以使信徒把注意力集 中在其他学习和事工上。即使从来没有遇到疑惑的基督徒也可以通过全面的学习 护教学而增强了信心和热忱,从而更加地顺服上帝。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护教学 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每个人都应当认真学习。

在以下的课程里,我们将以上帝的话语为牢固的根基,一砖一瓦地建造这做 护教学之屋。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使信徒能够装备得更齐全, 顺服上帝,有效地夺回灵魂,以此服事主耶稣基督,建造上帝的教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9 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动动脑:

1.在以下课程中,将要用到的术语「基督教护教学」的含义是什么?

2.请描述圣经和护教学之间的双重关系。

3.对学习护教学的两个常见的理由是什么?你怎样回答?

4.学习护教学,你自己会得到什么益处?

5.请指出几种把彼后 3:15 经文与学习护教学直接联系起来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14 01:30 编辑

二课    物的起源


「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创 1:1) 在前一课中,我们认识到如何把圣经与基督教信仰的辩护联系起来。我们要确立对基督教信仰辩护的根基,首先必须查考圣经,并且要把圣经中的原则实际 运用到护教的过程中。因此,为了要贯彻圣经原则,就须要对几个相关的问题加 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来看圣经中的创造论。

一、上帝和祂的受造物


圣经开宗明义,毫不妥协地宣告:上帝是万有的唯一创造者;之所以如此开 始,肯定有着重大的意义。圣经是一本宗教典籍,它所指明的是真的宗教之道。 所以在一开始时,它就清楚地表明上帝是万有的唯一创造者之重要性。如果我们 说,整本圣经都是在阐述上帝是独一的主、是独一的创造者这一个主题,一点也 不为过。没有上帝的创造,人在犯罪前就不可能住在伊甸园里,人的堕落犯罪也 不会发生,而借着主耶稣的受死与复活所完成的救恩,也就毫无意义了。

伊甸园就是上帝与受造物之间和谐的关系。罪就是受造的人背叛他们的创造 者。救赎就是受造之人从罪里获得释放,重新与上帝建立正确的关系。使徒约翰 在谈到上帝的创造性时说:「万物是借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 他造的。」(约 1:3)

只要对创世记一章 1 节略加思考,就可以发现创造这一个行动形成了一个最 基本的划分。一方面是施行创造的那一位,另一方面是祂所创造的万物。所以, 在创造万有的上帝与祂的受造物之间存在者一种区别。我们把这一区别称为「造 物主与受造物之别」。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这一区别,我们时时刻刻都不能忘 记,也不能忽略,因为要确立合乎圣经的护教学,这一区别是不可或缺的。

(一)上帝独立于万物之外

当今的新派基督徒常常把上帝想象成一位坐在云层里的老爷爷,祂望着地上 滚滚红尘,虽然大失所望,却也无可奈何。人们认为上帝在实际的生活中没有用 处,无足轻重,除非是人忽发奇想,有所期冀,才会想到请上帝来帮忙实现。在 许多人的心目中,世界历史的进程并不需要上帝。他们说:「只有在发生天灾人 祸的时候,才需要上帝。」更有甚者,竟有许多人认为上帝需要依靠受造之物, 认为上帝会希望事情有所不同,却无能力改变现状;而有一些聪明人的举动还常 常会使祂措手不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的教会里日益蔓延,而这与圣经中所描述的 上帝差之千里!。上帝绝对不是一个依赖人的「慈祥老爸」;祂是全能全善的创 造者,万物的存在都依靠祂的护理。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祂,依靠祂,归于祂。(罗 11:36) 如果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在这节经文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关于上帝的知识。首先,保罗说,所有的受造物都是「本于祂」。换句话说,上帝是从无创造 了万有;万有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自行产生的。

最后,保罗说万物都是「归于祂」,也就是说,万物最终都是为了他自己的 荣耀和旨意而造的,而不是为了人或其他的受造物而造的。

这节经文对创造的第二个描述也同样颇具意义。万物的存续都是「依靠祂」。 此处,保罗所讲的不是在起初的时候上帝与受造物的关系,也不是在末日的时候 上帝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保罗所讲的是,上帝在每时每刻都在保持和维系着所有 的受造之物。万物都是借着上帝而存续的。

这里的基本点是:上帝是起初时创造的力量,也是现在维系的力量。同样, 起初上帝既不是被受造之物所创造的,现在也不是借着受造之物来维系自己的存 在。

「上帝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 人。」(徒 17:25)

简单地说,上帝不需要受造之物提供任何东西来满足祂自己,相反地,受造 之物的一切需求均有赖上帝的供应。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上帝是独立自存 的。

(二)万物依赖上帝

在谈到上帝独立于受造物时,我们必须同时强调受造物对上帝的绝对依赖。 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必须依赖父母。但当他们渐渐长大时,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就 越来越少。甚至一个新生儿也可以在没有父母照料的情况下生存一小段时间。但 受造物对上帝的依赖,却不是这种小孩子对父母的依赖,而是受造物连片刻都不 能离开上帝的维系。圣经上有多处谈到这一点:

「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使     17:25)

「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西    1:17) 上帝联合、供应、维系万物,无一例外。从大到小,受造物的每个方面,都需要完完全全地依靠上帝才能存续。我们必须同意加尔文的说法,在相信上帝是 造物主的同时也必须相信祂是历史的主宰。世界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持续下去。 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本于上帝,依靠上帝。确实,我们必须认清受造物是绝对依 赖上帝的。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将看到,承认独立性的上帝和依赖性的受造物之间 的区别,这是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的分水岭。基督徒力求从受造物对上帝的依赖性 这一角度来看待一切事,而非基督徒则反其道而行。也许某些非基督徒会强烈地 否定此点,但事实上,任何不信靠基督得救的人,都是以某种方式把上帝和受造 物置于互相依赖的地位,赋予受造物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尽管非基督徒之间有着 各种不同的观点,但他们在这一点的看法上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否认造物主和 受造物之间的区别。

(三)上帝已经向人启示


作为基督徒,我们必须坚持强调上帝与受造物之间的区别,也绝对不要忘记 上帝已经把自己和祂的旨意启示给了人。虽然在不同的时期,上帝以不同的方式 把祂自己启示给人,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个基本的启示方式上,在各个时 期,上帝都是以这两种方式为基本,把祂自己启示给人。

1.受造物的各个方面

上帝神奇地创造了整个受造的宇宙,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在把上帝启示给 人。世界上的每个成分都毫无例外地向人揭示着上帝的存在和旨意。

「诸天述说上帝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 传出知识。」(诗  19:1~2)

奇妙的创造彰显了上帝荣耀的本质和他对人公义的要求。正如保罗所说:

「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 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 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     1:20)

「他们虽知道 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然而他们不但自己去行,还喜欢别人去行。」(罗  1:32)

虽然堕落的人类对此不予承认,而基督徒也经常迷糊,但圣经清楚地教导我 们说,上帝已经借着受造之物的样式,甚至人自身的构造,将祂自己明明白白地 启示给人。上帝的启示是人无法回避的。若不将眼光转向造物主,我们就不可能 认识受造物的任何方面。

「诸天表明祂的公义,万民看见祂的荣耀。」(诗     97:6) 人要认识自身与周围的万物,就必须承认其中所启示的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区别,并借着观察万物,从而更清楚地认识上帝的旨意。譬如说:仅仅知道牛吃草是不够的。对牛和草的真正理解,使人认识到上帝的护理和眷顾,以及上帝 赐给人的治理使命:要治理这地,管理万物,以荣耀上帝(参创 1:28)。人无 法真正理解地球与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之间的距离,除非人先承认它所显示的上 帝,因为这几万光年的距离对上帝不过是举手之劳,这表明人需要向上帝谦卑己 心,需要对上帝的恩典存感恩的心。受造物不可能离开上帝而存在,它也不可能 不诉说上帝的存在。人对宇宙中的任何事实了解越深,上帝和上帝的旨意就会藉 着这些事实更多地向他显明。

2.上帝的特殊启示

上帝除了在受造物中显明自己以外,祂同时还运用特殊启示来彰显自身。在伊甸园里,上帝用听得见的声音向亚当讲到分别善恶树。向旧约中的族长们,上帝借着异梦、显现和异象启示自己。上帝在燃烧的荆棘中及借着石板向摩西说 话。对于使徒们,上帝则通过祂儿子耶稣的道成肉身对他们说话。对于今日,上 帝则是借着圣灵默示的圣经向我们说话。

在罪进入世界以前,人的顺服是受特殊启示的考验。在人堕落以后,特殊启 示有了双重目的;一是指出通过基督得救赎的道路,一是帮助人更清楚地理解上 帝的启示和上帝对受造物的其他各个方面所存的旨意。

罪把人置于审判之下,同时也蒙蔽了人的眼睛,使人无法真正晓得在万物之 中所显明的上帝。因此,圣经成为我们认识自己、世界与上帝的工具。

「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 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     3:16~17)

上帝在圣经中把启示赐给我们是为了引领我们走向真知识。 上帝在万物和圣经中的启示,并不消除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区别。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上帝的启示形成了人能够并且必须承认这一区别的基础之一。

二、人对上帝的依赖

「你们当晓得耶和华是上帝;我们是祂造的,也是属祂的;我们是祂的民,也是 祂草场的羊。」(诗  100:3)。

人和其他受造物一样需要依靠上帝。因为人的受造来自上帝,人的存留也在 乎上帝。人是上帝创造的冠冕,但他仍然是受造物,最终要归于尘土(创 3:19)。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祂。」(使 17:28)。

离开上帝,我们一无所有。人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上帝的赐予;与其他被造物一样,如果上帝把祂的手从我们身上拿开,我们就无法继续生存。我们的存在完全基于上帝的旨意。人对上帝的绝对依赖有许多含义,其中有两个方面表 明我们需要上帝,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护教学时,显得尤其重要。

(一)人的知识依赖性

人是否有能力认识自己、世界和上帝?基于「造物主与受造物的区别」,影响基督徒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在以下几课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人的知识,特别是受罪影响后的知识。但是,让我们先注意一般性的知识,这是很重要的。正如我 们已经看到的,人完全依赖上帝,这也包括人的知识。上帝对祂自身和受造物的认识是完全独立的,而人的知识则是依赖性的。

「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诗 36:9)。 离开上帝在世界和圣经中所启示的光,我们永远也不会认识光。上帝无所不知,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什么,就必须依赖祂的知识。人所具有的一切真知识都是 有意无意地从上帝那里取得的。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从人类的始祖起,一直到现 今,知识的取得都是如此。

主耶稣亲自宣称:「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 14:6) 保罗也证实这一点:「所积蓄的一切智慧知识,都在祂里面藏着。」(西 2:3)。

不仅包括所谓的「宗教真理」,一切配得称为真理的,首先是蕴藏在上帝里 面。如果不把上帝关于他自身的启示视为真理的源泉,就不会真正地认识真理, 因为教导人知识的是上帝。我们稍后将会看到,人在知识领域中依赖上帝,但这 并不等于说人没有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也不等于说人的思想就像电脑一样,按上 帝编排好的程式进行。事实上,人确实会思考,但真正的知识仍然有赖于上帝, 并且源于上帝,这知识是由上帝向人启示出来的。

(二)人的道德依赖性

在一般知识上,人必须依赖上帝;同样,在道德的领域中,人也必须依赖上帝。今天,传统的价值和目标均招致人们的质疑,我们更需要重新求问:「到底应当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对于这一问题或类似的问题,要成功地找到答 案,唯一的方法就是重新确认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区别。

作为创造者,上帝从一开始就是赐律法者,祂虽在律法之上,却期待受造物 遵从祂所赐下的律法。当上帝说:「这是好的」时,祂是在宣告祂自己就是善恶 的审判者,直到今天,判断善恶的权柄仍然在祂的手中。

祂曾经对亚当和夏娃说:「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创  2:17) 祂也曾经向摩西宣布:「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上帝!」(出 20:2~3)

关于耶稣,上帝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祂!」(太 17: 5)

世上任何法庭都无法拦阻上帝的审判;祂是至高无上的审判官。祂所宣告的 道德诫命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如果我们想知道善恶,就必须记住人是被造物, 在道德判断上,人必须依赖祂。

用合乎圣经的方法来研究护教学,是一顶艰巨的任务。上帝是创造者,我们 是受造的人,如果想得到真正的知识,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完全依赖祂的启 示。

动动脑:


1.圣经以创世记 1:1 节的话作开头,这一事实有什么意义?
2.我们所说的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区别是什么意思?
3.上帝怎样独立于万物之外?是否意味祂与世界毫无关系?
4.被造物是怎样依赖上帝?你能不能用圣经的话来支援你的答案?
5.今天上帝用以启示自己的两个基本方式是什么?我们需要其中哪一个方式,才 能正确地理解另一个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课        堕落之前人的特性


「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创 1:27)


要了解圣经护教学,必须对人的特性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你自己」,这句格言在哲学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在思想家中广为流行。只有认识自己,才可以更好地 装备自身,去完成我们在世上的各种职分。

圣经把世界和人类历史分成三个阶段:创造、堕落、和救赎。世界被创造出 来,又落到罪的咒诅之下,并借着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而得赎。我们将根据这 三个阶段的划分,考察人在这三个范畴中的特性。在本课中,我们考察的是堕落 前之人,在接下来的两课中,我们将分别考察堕落后之人和得赎之人。

一、具有上帝形象的人


人与其他被造物的区别,就在于他是按上帝的形像造的。这一事实含意深 广,在此无法详细讨论,我们只能简略地回顾一番。从外表看,人的体质和体力 与上帝相仿。从内在看,人有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人有上帝的形像,这是独一无 二的,原因就在于他有一个不朽的灵魂。人与上帝相像的另一点,就在于人之受 造,是来作王治理全地的。作为上帝的代表,人不断地发掘出隐藏在世界中的各样潜能,用来服事上帝(参见创 1:27-31)。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现在世上所有人都有这些特性,但人在堕落之前有着上 帝的形像,那是一种特别的方式。在犯罪以前,人受造所具有的是完美的上帝形 象。本来上帝造人原是正直。(传 7:29)因此,那时人所具有的上帝的形象是完 全没有罪的玷污的。在伊甸园中,亚当和夏娃与上帝和谐相处。他们上帝面前行 走,并不羞愧。

保罗把人的这种状况描述为:「这新人在知识上渐渐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 像。」(西 3:10)。

保罗在别处还说如果一个人恢复了亚当原本的特性,他就是一个新人,「是 照着    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  (弗 4:24)

从这些经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人在犯罪前有两个重要的特性。第一, 他有「真知识」(西 3:10)。换句话说,在他们的知识方面,亚当和夏娃从来没 有忘记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区别。他们把上帝对自身的启示作为真理的来源, 并将他们的一切思想与上帝所启示的真理标准吻合。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亚当可 以承担起管理伊甸园,以及给每种动物起名的艰巨任务。他明确地意识到,要想 得到真知识,就必须在一切情况下都听从上帝的话语。同样,在犯罪之前,人的 道德特性也促进了他对真理的认识,他拥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亚当知道, 因为自己是受造物,他需要从上帝那里学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他 和夏娃完全顺服上帝的所有要求,与上帝和睦同处。在犯罪以前,人可以在各个 方面认识真理,并且按着真理生活。

二、无罪与有限


虽然人在犯罪前有着上帝的完美形像,但这一形像仍然是有限的受造形像。 上帝无所不在,而人则受自身肉体的局限,是有限的存在。上帝是全能的;在他 没有难成的事。虽然随着近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也变得大有能力,但比起上帝 的能力来,人仍然是软弱的,在上帝面前,人仍然是有限的。同样,人的知识也 是有限的,而上帝则无所不知的。

《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 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来 4:13)

甚至亚当也会同意以赛亚的话:「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 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赛 55:9)。

确实,与上帝的知识相比,人的思想意念不过是「虚妄的」。所以,人的认 识只能局限在上帝所启示的事物中,而且人必须满足于这种不完全的知识。

「隐秘的事,是属耶和华我们上帝的;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于我们和我们 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申 29:29)

人知识的有限把我们带到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虽然亚当不 是无所不知,但他仍然有真知识。人对所知事物的理解受到他看事物的角度、时 间、和事物变化的局限。这些局限和其他的局限都是受造秩序中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亚当在犯罪以前所具有的知识,都是依靠上帝的启示, 从上帝那里得来的。亚当所知的一切都是真知识,因为他的知识是从真理的源头 那里得来的,这真理的源头就是上帝。显然,人的有限性并没有阻碍他得到真知 识。只要知识是从上帝那里得来的,那就是真知识。


由于亚当是有限的,他面对许多的奥秘,也就是他所无法明白的「隐秘的 事」。甚至亚当这样完美的人,也不可能把他所具有的知识的各个层面都有系统 地整理起来;在他的思维框架中,仍然有松散的地方,也有人类所无法解决的困 难和种种反合性。尽管存在着很多难解的奥秘,但不能因此就说人的知识算不上 知识,也不能因此就把人知识的确定性排除。

亚当的知识是确定的,因为这知识是建立在上帝的启示上,而不是不依赖上 帝,仅仅靠他自己的能力得到的。只要我们依靠上帝,上帝对万物的完整知识就 能使我们的不完整知识变得真实有效。


让我们举例来看看令当代人困惑的一个奥秘。人类救主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 是充满奥秘的。我们承认,祂既是上帝又是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祂 真正的神性和人性。但是当我们进一步探讨这个教义的含义时,就会发现我们的 理解力到了尽头。既然耶稣是无所不知的上帝,我们怎样解释《路加福音》中所 记在的「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 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 (路 2: 52) 呢?我们又如何解释耶稣既然是上帝,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呢?对于这些问 题,我们可以尝试作出一些的回答,但都是缺乏力量的,任何诚实的人很快就可 以发现这一类的问题是超越人的理解能力的。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把握这些概念, 我们仍然能够肯定耶稣既是上帝又是人,他的智慧增长,并且死在十字架上。即 使我们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对知识的确信并不是建立在我们 自己能否理解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上帝的启示上。

我们对基督教真理认识得越多,就会越多地发现:彻底研究圣经中所启示的 每个教义,要理解整个的概念亦即它们与其他真正概念的关系,都超出了人的能力。因此,在基督教真理中,有许多表面上看来似乎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我们不 能因此怀疑圣经的教导。


原因有二: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受造性,保罗说:「深哉!上帝丰 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罗 11:33)

第二,当我们不能把一切都拼好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怀疑圣经,因为在圣经 启示的后面是上帝的思想。对上帝来说,不存在任何难解的奥秘。我们所无法调 合的思想在上帝那里则是完整和谐的。上帝对于对一切都有完全的认识。奥秘的 产生是因为我们人的有限性,并不是由于造物主的有限性。只要我们依靠上帝去 寻求知识,即使最深的奥秘也不会拦阻我们认识真理。

三、逻辑、上帝与人

探讨圣经护教学的时候,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上帝与人的关系 中,逻辑有什么作用?它扮演什么角色?在这一课中,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 问题的一小部分上;其他部分将在以后的讨论中提及。

亚当是一个会思想,能推理的受造物,因此,他和其他动物截然不同,他是 被造来反映上帝智慧的。正如我们所见到的,在伊甸园里,亚当在使用推理能力 时,是以上帝为依靠的,他按照上帝的指示来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的确,亚当 运用逻辑,至少是一种简单的逻辑,但他在运用逻辑的时候,是对上帝的顺服中 运用的。他从来也没有认为自己的逻辑可以给他独立的观察能力,从而忽略对上 帝的依靠。因此,亚当在发挥自己的推理能力时,总是顺服在上帝的启示所界定 的范围之内,并顺服在上帝启示的带领之下。亚当总是把上帝视为真理的根基和 指导,因为那时亚当仍有上帝的形象,没有犯罪。

在人未犯罪之前,逻辑推理在人的生活中所扮演就是这样的角色,由此看我 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

首先,理性本身并不是恶的。基督教会一直遭受到许多自称「讲理性」、「讲 科学」的人的攻击,因此,一些基督徒们就认为,唯一解决之道是排斥理性和科 学,认为理性和科学本身就是恶的。然而,人对理性的运用并不是一件恶事,因为在伊甸园中,亚当也运用了思考和推理的能力。他给各种动物起名,还负责看 管伊甸园。的确,如果人的理性偏离上帝,必将导致虚假和错误;但是,如果依靠上帝的启示来运用理性,就能发现真理。所以,理性本身并不违背信仰和真理。


第二,逻辑不能凌驾于造物主和受造物的区别之上。当我们谈到人对理性的 运用时,我们必须牢记:逻辑最多只能用来反映上帝的智慧和知识。在圣经中, 上帝降卑自己,根据受造之人的理性,将他自己启示出来。但是,逻辑并不在上 帝之上,也不与上帝平等,更不是上帝的一部分。即使最精密和最复杂的逻辑, 也只是在受造物的范围内,它只是人作为上帝形象的一个特质,绝不是上帝本身。


由于逻辑是受造物的一部分,它是有限的。首先,逻辑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 展的体系。事实上,逻辑体系不只一种,不同的逻辑体系在某些观点上相互冲突。 甚至逻辑概念本身,也没有一个人人都认可的定义。此外,即使所有的人都一致 采用同一推理体系,仍然不能把逻辑用作判断真假的标准。在某些方面,基督教 是合乎理性和逻辑的,但是,当涉及到基督道成肉身和三位一体的教义时,逻辑 就走到了它的尽头。逻辑不是上帝,我们绝不能把单单属于上帝的荣耀归给它, 只有在上帝的审判宝座前,我们才能找到真理,在逻辑的法庭则是无法做到。


涉及理性和逻辑,我们必须谨慎,要避免一般人对理性和逻辑采取的两种极 端态度。一是盲目相信,完全排斥理性,一是赋予逻辑某种程度的独立性,使其 脱离上帝而单独存在。这两种态度都不符合人在犯罪以前的性情。人是有理性的 受造物,但是他应该认识到他的理性有着许多的限制,他的逻辑所依赖的是造物 主。在罪进入世界以前人所具有的特性是研究护教学的基础。虽然现在没有一个 人是完全无罪的,但人在原初犯罪之前的某些特性,仍然遗留到今天。我们护卫 基督教信仰,所面对的男男女女都是亚当的后裔。因此,牢牢掌握人在犯罪之前 的状况,是十分重要的。

动动脑:


1.我们必须在哪三个范围内思考人的特性?
2.人有上帝的形象,这是什么意思?
3.请描述亚当在犯罪前对自己的知识和道德抉择的看法。你能否用圣经中的话来 支持你的答案?
4.人的知识如何受其有限性所局限?
5.为什么有些奥秘是人所无法理解的?你能不能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6.既然有些奥秘是我们所无法理解的,我们怎能确知某些事呢?
7.亚当在堕落之前对逻辑的应用,可以给我们哪两方面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chthys 于 2016-5-14 09:40 编辑

第四课        罪中之人的特性

「然而,属血气的人不领会 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并且不能知道, 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  (林前 2:14)

在前一课里,我们讨论了人在犯罪之前的特性。若不考察罪对人的影响,我 们对人的考察将是不完全的。「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首先在于思考我们在受造时 得到了什么?其次,我们要考虑亚当犯罪之后我们所处的悲惨状况。」在罪的咒 诅之下,人的特性已经改变了。人不再具有上帝完美的形像;人的所思所行,不 再像亚当和夏娃堕落之前那样了。事实上,正如我们在这一课看到的,罪对人的 影响非常严重,以至于他拒绝对上帝的完全依靠。为了理解人的这一状况,我们 将首先讨论人的原初的堕落,然后讨论此后的状况。

一、人类的堕落

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造男造女,并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里。当时,亚当和夏 娃承认他们的受造性,所以心诚悦服地献身于上帝的事工。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对上帝的忠心受到了考验,上帝把分别善恶的善恶树置于园子中间,说: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吃的日子必定死!」(创2:17) 对人来说,问题不仅仅在于不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上帝禁止亚当吃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是要考验他的顺服,证实他是不是甘心乐意地顺服上帝的诫命。」对于禁树,上帝已经发话,显明了他的旨意。亚当和 夏娃所受到的考验就是:对于上帝的权柄,对于他们对上帝的依靠,是承认,还 是拒绝。

《创世记》第三章集中谈到人的堕落。那条蛇,我们在圣经的别处看见它就 是魔鬼,接近夏娃,引诱她离弃上帝的诫命。魔鬼把夏娃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放在她面前,说:

「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上帝能 知道善恶。」(创3:4~5)

魔鬼的话显然与上帝的启示相矛盾。 夏娃所面临的是一个这样的选择:谁更可信?

上帝说过:「你们必定死!」,而蛇却说:「你们不一定死!」。夏娃不是 相信上帝的话,就是相信魔鬼的话,二者必居其一。狡猾的魔鬼并不满足于仅仅说上帝错了。他更进一步地暗示说:如果夏娃吃了禁果,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 区别就会一笔勾消。他吹嘘说:「你们便如上帝!」(创3:5)

这事虽然显得很愚蠢,夏娃还是中了狡猾的魔鬼的骗局。能变得如上帝一 样,这个应许的诱惑太大,夏娃对她创造者的敬畏之心被动摇了,她决定不再依 靠上帝去获得真知识和道德的引领。魔鬼对上帝在这些事上的可靠性提出质疑, 而夏娃则顺从了魔鬼的建议。

在此之前,夏娃接受上帝的启示,承认她对上帝的完全依靠,但现在她认为 对上帝的依靠是可有可无的。细读《创世记》三章六节,就可以看出夏娃错误的 本质。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 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夏娃并没有立即拒绝上帝的话,也没有立即接受魔鬼的话。她亲自察看了那 棵树,并离开上帝的启示,自行断定这树的特性。她对自己说:「为什么我要听 别人的话?我要自己为自己制定律法;我要独立自主!」这样做,夏娃就拒绝了 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区别。 她 把 独 立 的 上 帝 的 启 示 与 魔 鬼 的 话 放 在 同 一 水 平上,把自己当作两者之间最高的裁判者 。

夏娃把禁果拿给她丈夫亚当。他也吃了,人类从此就堕落在罪的权势之下。 这就是罪的本质: 拒不承认他在所有事情上对上帝的依赖,自负地假定自己有独立于上帝的能力。

不管我们选择承认,还是选择不承认,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的区别永远不会 消除,牢记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亚当和夏娃在犯罪后同样需要依靠上帝,这和 他们在犯罪前对上帝的依靠没有两样。

他们只不过是拒绝承认这种依靠罢了。一个刚学走路的幼儿可以欺骗自己, 认为自己不需要父母了,但他仍然是一个要依靠父母的孩子。同样,亚当和夏娃 以为他们独立于上帝了,其实他们仍在所有的事上都需要上帝,甚至他们拒绝上 帝的能力也是因上帝才能存在。上帝要求亚当和夏娃承认他们的信靠, 过一种信靠上帝的生活。他们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就堕入罪中。他们原以为自己聪明,反成了愚拙,因为上帝的话是完全信实的;他们的结局就是死亡!

二、堕落的影响

人在伊甸园中的堕落并不是一个与今天的人毫无关系的孤立事件;这个堕落 使所有的人都陷入罪的捆绑中。

「罪是从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从罪来的,于是死就临到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 罪。」(罗5:12)

所有人生来就被罪败坏。亚当和夏娃拒不承认造物主和受造物的区别,同 样,今天所有的人,也都拒绝上帝在受造物中的普遍启示,和上帝的特殊启示。

保罗在《罗马书》1:18-32节中,描述人是怎样拒绝上帝在受造物中的启 示的。保罗说,虽然受造物清清楚楚地显明了上帝的特性和旨意,不信的人还是 压制真理,「行不义阻挡真理」(罗1:18)。他们拒绝承认在受造物中所显明的 上帝,因此「无知的心就昏暗了」(罗1:21)。「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罗 1:22)。所以,他们就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拜事奉那造物的主!」(罗1:25)。「他们既然故意不认识上帝,上帝就任凭他们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 的事」(罗1:28)。堕入罪中的人,拒绝承认上帝在世界各个层面的启示。

不信的人同样不把上帝的特殊启示放在正确的位置。耶稣曾用葡萄园主和园 户的比喻,来描述以色列人是如何拒绝上帝的特殊启示的(参见太21:33-44)。 园户们是因为园主的怜悯才得以维持生活,可是他们却拒绝尊敬他。园主派了特 别使者到园户那里去,并且把自己的儿子也派到那里去,可是园户们仇恨他们, 并且把他们都杀死了。同样,虽然所有的人都应当顺服上帝在圣经中所显明的特 殊启示,但不信之人却断然拒绝。事实上,罪对人的影响如此深重,人根本就没 有能力顺服圣经。

「原来体贴肉体的,就是与上帝为仇;因为不服上帝的律法,也是不能服。」 (罗8:7)。

所以,在堕落状态中的人,是无法理解上帝的启示的。

「因为这些事惟有属灵的人才能看透。」(林前2:14)。 人不仅不顺服上帝的启示,反而效法亚当夏娃,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必须用他们自己属血气的愚蠢尺度去衡量。人不承认上帝在自然中的启示,不接受圣经作 为认识上帝及其旨意的路径,就陷入困境之中。耶利米曾在他所处的时代大声疾呼:「他们弃掉耶和华的话,心里还有什么智慧呢?」(耶8:9)

如果闭上双眼,我们能看见什么呢?如果井干枯了,什么能为我们止渴呢? 什么也不能!对于智慧和知识来说,也是如此。只有上帝才能通过他的启示来教 导人知识。如果我们拒绝上帝的话,我们就是在拒绝所有的真理,原则上来讲, 我们除了谬误之外,就一无所知。

「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箴1:7)。

「自以为是的人」(箴28:26),「不喜爱明哲的人」(箴18:2),都是愚昧 人。「愚昧人恨恶知识」(箴1:29),从他嘴里找不出知识的话语,因为他们拒 绝上帝的启示,就「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他们心地昏昧,与上帝所赐的生 命隔绝了」(弗4:17~18)。 因此,圣经上告诉我们说:「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 是虚妄的。」(林前3:20)。

只要人仍旧拒绝上帝关乎他自己和他的旨意的启示,就无法真正认识自己、 世界和上帝。

三、自相矛盾和表面真理

非基督徒在其一生中轻易地否认圣经中所启示的真理,粗暴地歪曲周围的世 界,我们由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罪对他生命的影响。可是,罪人的想法和言词并 不都是如此显明。为什么非基督徒也可以思考和表达一些正确的思想呢?信徒和 非信徒都主张二加二等于四。几乎没有人会否认这张纸上列印的字。事实上,甚 至圣经里也有几处提到堕落的人也有真理(参见太23:3;使17:28)。罪人既然 拒绝上帝为真理的源泉,我们又该怎样理解这其中的关系呢?

只要仔细考察罪人的状况,考察罪人的知识的两个方面,就可以解决这一问 题。首先,虽然非信徒拒绝上帝关乎自己的启示,但他们不可能把这种拒绝贯穿 一致,他们的做法始终是自相矛盾的。在某种程度上,每个罪人都有这种不一致 之处,原因就在于罪人也是照上帝的形像造的,他们身上仍然保留了许多人类最 初的能力(参见创9:6;雅3:9)。人仍然能进行思考和推理;他仍然在感受这个 世界。这是因为上帝的普遍恩典约束着罪恶和败坏,使非基督徒确实能够思想, 并根据他们身上所残留的上帝的形像而有所行动,虽然他们并不承认上帝是他们 的创造者。

「没有律法的外邦人若顺着本性行律法上的事,他们虽然没有律法,自己就 是自己的律法。这是显出律法的功用刻在他们心里,他们是非之心同作见证,并且他们的思念互相较量,或以为是,或以为非。」  (罗2:14~15)。

罪人思想行事的出发点是他自己的独立性,他们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地认识真 理,不需要上帝。如果罪人把这种假定贯穿一致,他就不会得到任何真正的知识。 当然,事实上,罪人是无法完全贯彻这种假定的。依靠上帝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 路。非基督徒无法保持前后一致,而且也确实处于自相矛盾的状况。他们经常转 向所保留的上帝的知识,在上帝启示的真理和世上的谬误之间来回摇摆。因此, 他们的所思所言,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真理。

罪人试图抵挡上帝的启示,不可避免地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我们认识到罪人 的这种处境,并明确罪人对真理的把握的特性,就能够理解他认识真理的能力。 堕落之人的理解能力在上帝的眼里,是一个不稳固的暂时性的东西。非基督徒之 所以能够认识表面性的真理,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他们罪恶的思想原则贯彻始 终。正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自相矛盾,所以他们所得到的知识,最多不过是表面性 的真理。举例来说,主耶稣常常指责法利赛人表里不一。他们的宗教使命固然有 伟大的价值,但却因为他们自义和骄傲的动机败坏了。

《箴言》甚至说:「恶人献祭,为耶和华所憎恶!」(箴15:8)。 法利赛人在行为上,在表面上很敬虔,然而在外表行为的后面,却是自义和骄傲。所以,他们的敬虔徒有其表,不蒙上帝的悦纳。

在一般的知识领域里,我们同样可以发现这种不同。我们绝不能以罪人貌似 真理的言论为满足,必须对隐藏在这些思想后面的东西有清醒的认识。比方说, 一个异端「耶和华见证人」的信徒,或许发自内心地说:「耶稣是主」。我们都 会同意他这句话在表面上是对的。然而,「耶和华见证人」这一异端组织否认基 督的神性,认为耶稣是主,但只不过如一个特殊天使的地位一样。因此,我们必 须认定那人的言词是虚谎的。我们之所以可以同时承认和否认「耶稣是主」这一 说法,是因为其表面陈述与背后内容是有区别的。

这种区别可以从以下的事例中看出:一个人所说出的话和他所想表达的内 容,或者断定某事是个事实与这事实到底指什么,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识别这 一原则的一个方法是:总是要质问他所说出的话语和所表达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意 思?罪人或许说世界是圆的,可是他们所言的「世界」到底是指什么呢?是圣经 中所启示的上帝所创造的世界,还是经过漫长进化过程而成的世界呢?他们或许 会说诚实是好的,谋杀是坏的。可是,他们所言的好与坏到底是指什么?这好与 坏是按上帝的律法界定的好与坏,还是依据其他原则来界定的好与坏?一株美丽 的树被栽到有毒的土壤上,就会被毒化;同样,非基督徒拒绝真理,离弃上帝不容否认的启示,表里不一,自相矛盾,虽然他们说出的话语表面上看似真理,但 因为他们的思想脱离上帝,所以,他们思想的土壤是有毒的,这有毒的思想土壤就败坏了他们所言的表面上的真理。有时,要发掘出对方虚妄的意思,我们必须 深入到非信徒思想表层土壤的下面。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非基督徒所陈述的每 个主张,所表达的每个观念,其根源都不过这样的假定:「我独立于上帝之外, 我得知一切全靠自己,不需要考虑上帝和上帝的旨意。」

总之,对待非基督徒所发表的真实的言论,从正确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说 这些言论既是真实的,同时也是虚假的。有时,非信徒们的思想是从上帝的不可 逃避的启示而来,是上帝普遍恩典的产物,因为非信徒身上仍然有上帝的形像所 必然具备的品质。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非信徒也能够思索真理,讲说真理。

进一步来说,非信徒的某些言论之所以是真实的,是因为上帝的启示在表面 上确实证实这些言论。如果为这些言论提供另外一个框架,上帝的启示可以引领 他们承认上帝,顺服上帝。

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说,非信徒的那些言论是虚妄的,因为它们不是自愿 顺服上帝启示的结果,而是源于对造物主和受造物之间区别的否认。此外,这些 言论还受到非基督教思想框架的歪曲,从而导致人偏离对上帝的敬拜。归根结 底,仅仅坚持人的独立性这一点,就足以使所有非基督徒的言论大错特错了。

要捍卫基督教信仰,至关重要的是要认识人堕落在罪中并且顽梗不信的状 况。如果晓得非基督教思想的徒劳无望,我们基督徒就会明确方向,更有信心地 捍卫我们的信仰。

动动脑:

1.夏娃在伊甸园中失败的本质是什么?这个罪如何成为每个非信徒生活的根源的?
2.非信徒怎样对待上帝在受造物各个层面中的启示?怎样对待上帝的特殊启示?
3.坚持独立自主的做法,对非信徒的知识和道德有何影响?你是否用圣经中的话来支持你的回答?
4.为什么罪人仍然能够主张真理,做出善事?
5.在哪个意义上说,非基督徒也可以说出真理?在哪个意义上说,他们正确的言 论也可以说是错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1 23: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