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家属只是要求穿白衣送葬,而没有提出烧香、祭拜、撒纸钱等其他要求,为何不可以接受呢?
根据民俗学家考查戴孝的起源,它的最初意义在于表示某种禁忌。原始社会的先民出于对鬼魂的恐惧心理,担心死者会降祸作祟,为了不被鬼魂辨识,免遭灾祸,在办理丧事时往往披头散发,以泥涂面,衣着也同平时大不一样。到后来随着伦理观念的进步,丧服的意义也逐渐演变为主要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的一种形式。
孝服从夏商周形成,到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完善以来,在中国已经流行三千年了。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丧服制度,按规定,血缘关系越亲、服制越重;血缘关系越疏、服制越轻。现行的“穿白戴孝”就是由过去“五服制”演化而来的,而且穿白孝服是由五服当中最后一服缌麻转化而来的。由于纺织业的进步无麻布可找,后来就用相近的粗白布取而代之。圣经里也有用“撕裂衣服、穿麻衣、蒙灰尘”来表示哀悼,所以披麻戴孝本身并不违背圣经。
虽然戴孝的起源有些迷信心理在里边,但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意义已经不一样了。对于现代人来说,丧服主要是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基督徒倘若太拘泥于查考起源,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如果真要凡事查考源头,那么最起码馒头是不能吃的。
馒头的起源来自三国时代,是诸葛亮发明用来祭祀专用的供品。当时蜀国南边的南蛮洞主孟获总是不断来袭击骚扰,于是诸葛亮亲自带兵去征伐孟获。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而且泸水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当然不能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军中带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的模样儿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祀河神。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