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9-21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弥迦书——第四章(续)
伍. 基督千禧年国度的荣耀(四)
四1~4 先知弥迦在前三章里宣告了耶和华的责备和审判之后,接下来的第四章与第五章,先知带来一种新的信息,乃是安慰的信息,也是希望的信息。我们读先知书,会发现先知书的特色之一,就是有严厉的谴责信息,也有浓厚的希望信息;在神严厉谴责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他拯救的恩典,使以色列人从被掳之地返回故乡,并且已经荒废的城镇都将再恢复往日的繁荣。
先知弥迦是主前第八世纪的先知,与他同期的有以赛亚先知,可能是因为主前第八世纪北国以色列被亚述帝国所消灭,带来以色列民族自出埃及以来最大空前浩劫的缘故,因此,这两位先知都有一个共同安慰的信息出现,这种安慰的信息充满着一个希望:就是希望有这么一天,大家都能够和平相处,而不再听到战争的声音。
本章信息一开始就讲述基督千禧年国度的祝福。第一至四节和以赛亚书第二章二至四节几乎是雷同的,因此有些圣经学者感到困惑,因为不知道这首诗歌到底是谁抄谁的作品?有一个可能,这原本就是已经流传在当时的诗歌,被这两位先知拿来使用作为他们传达神祝福的信息之材料。
在末后的日子,耶路撒冷将被高举,锡安因拥有神的话语,必成为吸引万民的地方,许多国的民都想要前来认识耶和华,来敬拜耶和华。那时弥赛亚统管万国,万民均以他的判断为准绳,全世界在他的治理下得以和平共处,无需学习战事;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家园,丰足的过活,也没有半点贪念,以致世界和平。这从以下著名的经节中生动而实在地描绘出来:“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
“坐在……无花果树下”是所罗门时代太平景象的描绘(王上四25),象征和平、安逸无忧。平安稳妥将遍布全地,耶和华所有的子民都要感谢他。先知弥迦传出的这个信息,对那些已经因为战争之乱感受到生命苦难的以色列人来说,是个极大的安慰和鼓励。
四5~8 第五节提到先知不得不面对目前现实的情况:万民仍拥有他们各自的信仰与宗教,假神和偶像仍没有完全消除。但是这并没有让先知失望,相反先知呼吁以色列人用坚定的态度,来表明他们的信仰告白,以表示他们对神绝对的忠实。真正的信仰就是像这一节所提到的,无论别人怎样膜拜他们的神,也不论这些人的家道如何的兴旺,我们对神忠实之心绝对不改变,这样的信仰态度才是正确的。
第六节说当耶和华降福的时候,原被轻视被欺凌的人,将得着怜悯和抬举。先知以受伤被赶散的羊形容被逐的犹太人,那些因被掳而变成“瘸腿”的百姓必被聚集,重新归回这地。神要带领余民返回故乡,将他们集合起来,重新与他们立新的约,神将亲自作他们的王,使他们享有至高神国度的福气和权利。
第七节里的“余剩之民”与“强盛之民”二者是同义字。“余民”或“余数”是旧约先知书中十分重要的救恩论用词,专指耶和华保守的一小群信心坚定的子民,他们是在劫后余生之下,成为以色列民族复兴的核心,可说是强盛之民,因为人数众多,会显出强盛的力量。
第八节“羊群的高台”指牧羊人的守望楼(代下廿六10;廿七4),是看守羊群以防止恶兽袭羊群的地方。牧羊人需要有守望的高台,为要照顾群羊的安全,常常遥望,看有无野兽从四方来侵袭,或有偷羊的贼从远处来潜入,先知在这里把耶路撒冷比作耶和华看守他子民的了望台。“从前的权柄”可能指大卫和所罗门治下的荣耀,然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恢复从前的权柄,终极的目标就是恢复因亚当的过犯而暂时失去的权柄。
四9~13 先知弥迦并没有忘记百姓现今在道德和信仰上的腐朽,百姓在享受一至八节所预言的福气之前,将会有被掳的痛苦。神的慈爱并未埋没他的公义,必定实践对罪的审判,犹大人将被赶出耶路撒冷,经过空旷的“田野”,被掳到巴比伦。与弥迦同时代以赛亚,也预言了巴比伦将征服犹大。
对于当时的百姓而言,这个预言是匪夷所思的:首先弥迦预言锡安被玷污,耶和华竟将自己的圣所毁灭,这怎么可能?其次,当时的强国是灭北国以色列的亚述,而非巴比伦,当时巴比伦尚未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因此,对当时的百姓来说,这预言是很难接受的;然而,弥迦要指出这一切皆有神的旨意,非人所能测度的。
当时犹大的百姓认为自己的王国会永世长存,弥迦却预言他们将不会有国王了。真正的先知就是会看到一些一般人看不见的异象,因此才能提醒百姓注意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而这也就是先知所以经常不被人喜欢的原因,因为先知看到的往往是以后的事情;更重要的,乃是先知的预言中,经常提出来的是谴责的警语。而一般人所看到的都是眼前的、短暂的,且是比较现实利益的,并不希望听到神惩罚的信息。
先知弥迦的话是相当严厉的,他预言巴比伦要毁灭犹大、掳走国王,第九节以产难妇人的疼痛比喻敌人的攻击无可避免地要临到百姓,引起莫大的惊恐与痛苦。犹大将受敌国攻击,一败涂地,但过一段日子神将会帮助百姓回到家园。这一切后来都应验了,这些事件在历代志下卅六章九至廿三节中都有记载。灾难来临时,人的帮助是无能的,只有求耶和华拯救。但是他们若不被掳到巴比伦,神公义的审判仍未达成。所以耶和华救赎他们脱离仇敌的手,不是在耶路撒冷,而是在巴比伦,百姓在那被掳之地才得解救。
第十节“耶和华必救赎你脱离仇敌的手”强调的是解救而非试炼。这个预言先在公元前五三六年古列治下,然后在亚达薛西治下得到部分的应验(见以斯拉记一1-4;耶利米书廿九10)。但是回来的人并没有因流亡的管教和先知的训诲而实现属灵的复兴。换句话说,从流亡巴比伦回到犹大的人没有达到弥本章一至八所描述的辉煌前景,经文完全的应验要在基督千禧年的时候。
第十一节先知弥迦从神对耶路撒冷奥秘的筹算,转移到他对列国的计划。他们的骄傲全在神的掌握中,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自己毁灭的工具,因为耶和华就是运用他们的憎恨和骄傲,来造成他们的挫败。许多国的民将连成同一阵线聚集攻击以色列,他们存心来玷污锡安,以为耶和华已经完全放弃以色列民,所以任凭外邦人肆意的攻击、杀害、欺压。但事实上,聚集他们的是耶和华。
先知弥迦传出鼓励的信息,要以色列人对神有信心。十二节指出耶和华的意念对以色列人不是灭绝,而是炼净,使他们经过管教磨炼之后可以得着复兴与更新。神的筹划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建设性的,不是破坏的。
耶和华聚集列国,与他聚集以色列人不同,神聚集列国好像把禾捆聚在禾场一样,准备筛谷的工作,以打粮食的铁器发怒击打列国,如同打粮(哈三12)。十三节的“铁角”是指尖锐的军队,勇猛无比的意思;“铜蹄”是指彻底毁灭敌人的进攻,甚至可以践踏敌方的军队,如同人在踩踏蚂蚁一样的容易。本来列国来是为了要掠夺耶路撒冷,但结果是相反的,他们将遭掠夺,而他们留下的财富将被奉献给耶和华。
本章最后这几节经文的背景很复杂,很难照字面得出令人满意的解释,我们只能从一个大的架构下来了解,才能比较抓得住它的精意。总的意思就是当列国的罪恶满了之后,神就把他们聚在一起,要永远地消灭。我们比较有印象的就是启示录里提到的“哈米吉多顿”大战,神让所有敌挡上帝的军队集合在一起,攻击神的百姓,目的是要一举把他们都消灭,然后新的国度来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