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20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哀歌——第五章(续)
柒·余民恳求神施恩和复兴(五)
虽然这首哀歌共有二十二节,但它和前面几首哀歌的结构有异,并未遵照依字母顺序的离合诗体裁,甚至在英文的译本中都清楚可见这首诗的结构和前几首诗的结构是不同的。本章包括认罪及对神不变的主权之确认。由于它较像祷告而非哀歌,其随意性及个人性也许使它不适合因袭前几首哀歌的规格。在这哀歌的格式中,不再有任何不同长度的语句,而是每一行差不多都是同样长短。
五1~14 这段祷告一开始就恳求神注意犹大所遭遇的不幸,作为求神施怜悯的基础。在这些经节中,百姓为着临到他们身上的可怕情况而痛哭——日常必需品的价格高昂(4节);被迫得疲乏(5节);被欺压(8节);有饥荒和危险(9~10节);处女、首领和老人被施暴(11~12节);少年人、孩童和老年人吃尽苦头(13~14节),少年人被迫做最低贱的工作(13节,磨粉的工作在以色列通常只是妇女的工作)。
五15~18 这种种可怖的事使犹大不再快乐,歌舞变为哀哭,她头上的冠冕跌落,锡安山变得荒凉。国家的尊严和威望(16节)已丧失,因为百姓不断拒绝履行西乃之约的责任。
作者再一次论述犹大自己招致的可怕惩罚。百姓承认发生所有这些事的原因说:“我们犯罪了,我们有祸了!”这个意象完全表达了以色列的降卑,且对她沦亡的原因,下了正确无误的评估。这种对于“罪必招致惩罚”的认知,促使作者为自己的同胞代求。作者在此以徘徊的野狗之意象,传达出一度人口众多的锡安山如今荒凉的画面(18节)。
五19~22 最后,百姓恳求耶和华使他们向他回转,以致他们可以复新,可以重新开始。神的永恒不变是作者向神呼求,以及对未来盼望的基础。就算神的孩子曾经悖逆且拜偶像,他仍是可信的(提后二13),且必赦免悔改的罪人。锡安山上的圣殿可能在废墟中,但那并非意味 神的国已经崩溃了。虽然可能不再有任何犹大的王坐在耶路撒冷的王位上,但“你的宝座,存到万代”(19节)。有一个王权不属于这个世界(约十八36),这王权不是世上任何事能摧毁的,这是耶利米哀歌表现的重大确信。
第廿一节表达了作者对于全民复兴以及与神和好的渴慕,因为他深信神对他的子民仍有一至高的计划。廿二节可译成“除非你全然弃绝我们”,或是疑问的方式“难道你已全然弃绝我们了吗?”上述两种译文都表达了作者对以色列仍旧被神抛弃的体认。然而,按照神在前约中的怜悯,作者无法相信神已然弃绝他的子民(参:罗十一1-2)。
有一点很有趣,在许多希伯来文抄本中,第廿一节在廿二节后重复出现。很明显,这是为了使本书以盼望来结束,而不是以悲哀结束。事实上,正如凯尔指出,若正确地了解第廿二节,这样的重复就不必要了:这个结论完全与耶利米哀歌的风格一贯,抱怨与哀求应持续至结束——但不会没有盼望的元素在内。虽然后者不一定在欢呼得胜高潮中出现,但正如格拉克表达自己说:“只是遥远处的微光,象云层中的晨星,虽然它宣告旭日快要升起,但它自己无法驱走夜幕的阴影,不过它将取得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