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四十四章(续)
四四1~14 第四十四章是有关耶利米在埃及的最后记录。上帝的这个信息发布的时间可能是上一章事件的数年之后,第一节所提到的三座城,无疑是安置犹大移民的地方。
耶利米提醒他的同胞,他们一切灾祸全是因他们拜偶像所致;上帝一再地差遣他的仆人警告犹大以色列人民,不要拜偶像神明,但他们总是不听,即便他们逃亡到了埃及,仍然供奉假神。因这缘故,他们要全面被灭;除了几个逃脱的人之外,一个都不能归回犹大。
特别注意第五节所说的“却不听从……不转离恶事,仍向别神烧香”,这句话很清楚地让我们看到犹大的以色列人民在拜偶像神明的信仰上,已经不是初犯,而是一再地重犯,且是已经成了生活习惯的一部份了。拜偶像是大家都熟悉的,且是认为“每个人都这样做”,所以就认为拜偶像是对的,其实那是严重的错误。
第八节的“在所去寄居的埃及地,向别神烧香”暗示除了继续迦南的偶像崇拜之外,还采纳埃及人的做法。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件很值得我们省思的事。可能因为是耶路撒冷圣殿的毁坏,使他们受到极大的创伤,使他们开始怀疑上帝是否还在他们民族当中引导他们,加上过去长久以来祭拜偶像所带来的影响,使他们当中有了一股新的看法:也许求助其它的神明会比较好。他们看到巴比伦帝国的兴起,也看到埃及在巴比伦帝国兴旺之际依旧存在,且国势仍强盛,因此,他们认为求助于埃及或者巴比伦的神明庇护,可能会比较安全可靠。
这些剩余的犹大以色列人民被迫逃难到埃及,却还不知道悔改,相反的,他们到了埃及之后,连埃及人所拜的神明也一起拜,这将为他们带来更大的灾祸,会使他们遭遇更残酷的后果——整个民族被消灭。先知提起这些话,主要是告诉这些已经离开故乡到埃及等地避难的犹大以色列人民,应该从故乡的毁灭得到教训和反省的机会。在先知的信息中,一再强调犹大之所以被巴比伦消灭,主要原因就是长久以来离弃上帝的旨意,从“祖先”开始,包括高官显要在内,且是“大街小巷”随处都可看见拜偶像的行为。换句话说,拜偶像的行为已经不是少数特定对象,也不是某个地区,而是普遍到全国人民的共同行为,因此先知耶利米所强调的毁灭也将会是整体的,而不是针对单一对象,是“所有的男人、女人、幼童,和婴儿都灭绝,连一个也不存留”这样的严重。
第十二节特别指出约哈难他们不听上帝的话,硬要去埃及,结果也将和那些在犹大旧城的以色列人民同样的遭遇,就是有战争、饥荒、瘟疫的灾难紧随着他们。不要以为埃及就是安全地带,没有上帝保守、看顾,就算逃到人看为最安全的地方,也是一样无法消除上帝的忿怒。要注意的是第十二节所说的,上帝惩罚的这些灾祸,并不是只会临到某些对象,而是“他们无论地位高低都要在埃及战死或饿死”,这才是重点。不会因为地位高、财富多,就可以逃得过上帝的忿怒。这些有地位与财富的人,也许可以得到庇护国的特别保护,也许可以得到许多特殊的安全保障,但如果不是来自上帝的保护,人的力量是相当有限与脆弱的。这让我们看到一个重要信息:没有上帝,就没有安全可言;相对的,如果有上帝同在,即使在最危险的地方或时刻,也可以生存下去。因为上帝是我们生命的主。
四四15~23 但百姓拒绝听从耶利米的话,还说他们若供奉天后,一切会更繁盛。从这里我们看到,人真正的问题就是将生命放在物质生活的标准里打量,也往往会将财富收入的多寡当作是神明的力量,这是非常危险的。其实圣经告诉我们,生命的倚靠不是在这些可变化的东西上,圣经耶稣基督的话甚至告诉我们,根本就不用愁烦这些东西,因为在上帝创造我们的时候,已经赏赐这些东西给我们了(参考路加福音十二22-31)。
真正的问题是在人贪婪的心太多,多到连上帝看了也会摇头叹气。在我们所读的这段经文里,我们看到这些已经逃离犹大去埃及避难的以色列人民,他们表达了几个态度:一是他们拒绝听从先知耶利米所传出的上帝信息;二是他们认为拜外邦的偶像神明反而使他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的享受更多;三是没有向这些偶像神明祭拜,结果带来更多灾难,不是战死就是饿死。
这些人这样回答,可从列王纪下第廿二章至第廿三章三十节,或是历代志下第三十四章至第三十五章,有关约西亚改革犹大宗教信仰的情形看得到。约西亚虽然很致力于改革的运动,却因为在一场与埃及军队的战争中去世。犹大的以色列人民似乎认为约西亚的改革不但没有救犹大国免于灭亡,相反的,因为进行宗教改革的结果,不断地遭遇到天灾连连、人祸不断(指外国的侵略)。这一切遭遇使得他们更加认定就是因为约西亚王进行宗教改革,摧毁了巴力神庙与女神亚舍拉神柱,才惹起巴力神明、亚舍拉女神的生气,他们所遭遇的天灾人祸是这些神明惩罚他们所带来的结果,约西亚也因此才会在战争中去世。
然而,他们忘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什么约西亚必须进行宗教改革?就是因为因离弃上帝,导致他们所行的事都离开了上帝的诫命,行尽一切的坏事(参考耶利米书七5-15),因此,当约西亚在进行改革时,其过程是相当艰辛的,因为他继承下来的是他祖父玛拿西、父亲亚们所留下来的宗教信仰堕落的弊病。而要改掉上两代留下来的弊病,可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甚至有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完成。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有玛拿西和亚们两代在信仰上的堕落,约西亚可以不用花那么多时间于进行宗教信仰改革的工作,他可以很快地就将国家大事、人民心灵的更新改进得更好,更符合上帝的旨意。
可惜的是:人喜欢看的,往往是这些可数的数字,或是外表呈现出来的,却无法用心省思真正的问题所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说往年拜女神天后(亚舍拉)时,大家有得吃、喝、穿,生活得很好、很富裕,现在却因为停止向女神天后烧香祭拜,结果带来更多的灾难,甚至连战争都输了。
在第十九节这些答辩的妇女特别提醒先知耶利米,说她们之所以会这样做,并不是自己暗中去做的,而是丈夫们都同意之后她们才去做。这样的回答是有依据的,根据摩西法律的规定,女人要许愿做什么事,如果有丈夫同意就可以(参考民数记三十6-16)。因为以色列人民的宗教事务,是男人在决定的,女人只能听从男人决定的事去行。这些女人向先知耶利米提出这些答辩时,其实也是在表明她们所行的,并非完全出于自己的主张,而是有丈夫的认可。
第二十至廿三节乃是先知耶利米的答覆,他让这些在埃及避难的以色列人民知道:之所以有这些“战死或饿死”的灾难发生,并不是因为他们停止拜偶像神明之后才发生的,而是因为他们先前拜偶像神明,激怒了上帝才导致这样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不但没有反省自己在信仰上的堕落,反而将之归咎于是敬拜上帝的结果,这真是本末倒置!
四四24~30 先知再次告诉他们,拜偶像是他们遭祸患的原因,而也因为他们的罪,他们丧失了称呼耶和华的名的权利。这审判真是可怕!他们将被重重责罚,而他们所信赖的埃及王也将被征服。
读这段经文,很容易使我想起摩西与约书亚,当他们在去世之前都曾很严肃的语气对以色列人民呼喊说话,他们要用生命作证,呼吁以色列人民千万不要离弃上帝的诫命,不要去拜任何偶像神明。他们都说这是“祝福与诅咒之间”的选择,也是“生死祸福”的抉择(参考申命记三十1、15、19)。摩西要以色列人民一定要选择“生命”,这样才能使以色列民族“长久生活”在上帝所应许的土地上(申命记三十20)。而约书亚则清楚地指出,要不要敬拜上帝,他们必须作明确的选择,到底“要事奉的是谁”?他告诉以色列人民说:“至于我和我的家,我们要事奉上主。”(约书亚记廿四14-15)而以色列人民也都很清楚地表示说:“我们永远不离弃上主去事奉别的神明!”(约书亚记廿四16、21、24)
现在我们读这段经文会很容易感受到先知耶利米是多么的失望,他的内心必定有相当大的感伤,因为他发现这群犹大国剩余的以色列人已经没有当年他们祖先出埃及入旷野,进入上帝所应许的迦南地时,那样坚决的心志和那种坚定不可动摇的信心。相反的,目前所听到的是一片决定背弃他们与上帝所立之约的声音,是决定要离弃上帝的态度。因此,他很感伤的说出上帝这样的话:“我再也不准你们任何人指着我的名发誓说:‘我奉永生上帝发誓。’”(廿六节)这句话已经清楚表明上帝和犹大以色列人民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破坏了!上帝要让这些心硬的犹大以色列人民随他们的心愿去行他们所意爱的事—拜巴力神明、女神亚舍拉。
这正好是使徒保罗所说的:“他们自称为聪明,反成了愚拙;将不能朽坏之 神的荣耀变为偶像,彷佛必朽坏的人和飞禽、走兽、昆虫的样式。所以, 神任凭他们逞著心里的情欲行污秽的事,以致彼此玷辱自己的身体。他们将 神的真实变为虚谎,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罗马书一22-25)使徒保罗一再强调上帝“任凭”人去随自己的心里欲望行事,原因是上帝已经不再对人存怜悯了,他是极度的失望、难过,才会有这样的决定。其实,上帝原本不是这样的上帝,他是一直在期盼人能悔改归向他。
先知耶利米一再呼吁犹大的以色列人民听上帝的话,但他失望了,且是非常的失望,因为他们决定不听从上帝的旨意,要继续拜偶像神明,这才是使上帝极为忿怒的主要因素,因而决定要与以色列人民断绝关系。
另一方面,先知的信息中也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一再提起忿怒中的上帝,却也在极度的忿怒中隐藏着他的慈悲和怜悯;当他决定切断与犹大以色列人民关系时,也保留了一些“幸免于难”的人,上帝以他的慈爱留下这些人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残存的人”作见证,让他们亲自对以色列人民的子孙见证:到底是带领他们出埃及入迦南地的上帝对,还是那些偶像神明是真?这种留下一些少数人作见证,就是先知文献中一再出现的信息,也同时表明上帝乃是个慈悲、怜悯的上帝。以色列人民虽然恶劣到足以严厉惩罚他们,甚至也可以完全消灭他们,但上帝没有这样做,他还为他们留下延续民族命脉的一小群“残存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