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1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二十二章(续)
二二1~9 本章的信息没有注明日期。根据第二节“你的臣仆,并进入城门的百姓”, 耶利米很可能是坐在城门口,当着百姓的面,向处理国家事务的国王传达了这个信息。
本章提到犹大最后四个君王,不过并没有按次序排列。而历史上的次序是: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和西底家;换言之,首先提及的是最后一个君王,其它按次序排列。西底家是首个被警告的君王,神要他行公平和公义的事,否则犹大中虽如基列和利巴嫩那样壮丽,也将变为旷野,无人居住。历史上三位君王令人忧伤的下场,使这项警告更具震憾力。
基列和黎巴嫩这二地方分别以出产乳香和香柏木闻名于当时的中东地区。在当时的巴勒斯坦人看来,基列和黎巴嫩一直是最美丽、最富饶的地带。然而,一个国家的存在,并不完全是看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是否遵照上帝的旨意行事;领袖是否遵照上帝的话语在办理政事?如果没有,即使有很强壮的军武设备也将是枉然,因为上帝若生气、要惩罚,又有谁能抵挡得了?现在我们从第六、七两节看到的就是这样:上帝所支持建造起来的圣殿、王宫,将会因为国王不听从上帝的话,结果都将被上帝所拆毁,因为真正使人和国家存在的,不是这些可以看得见的外表建筑,乃是因为人民和领袖听从了上帝的话语。
四·针对沙龙王的预言(二二10~12)
从第十节开始到本章结束,是在一一数算犹大诸王的罪状,也包括了耶路撒冷城的人民在内。在古代,国王与国家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当上帝对一个国王说出惩罚的时候,也几乎可以说是要惩罚那个国家一样。因此,当我们在读这些经文时,会发现国王被掳去他国,也就是在表明这个国家已经被敌人所败,不只是国王被掳,人民也遭殃。
“不要为死人哭号”这里的“死人”指犹大的义王约西亚。耶利米曾为他写了庄严的哀歌(见代下卅五25)。百姓深深爱戴约西亚,对他的过早死亡十分悲伤。他死后,犹大人民拥立约哈斯为王。
“离家出外的人”指约西亚的儿子和继承者沙龙,他是第二位君王,约哈斯是他的御用名称。约哈斯继任王位时年纪是廿三岁,他只统治三个月的时间,但是他却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列祖一切所行的”(列王纪下廿三32)。埃及法老尼哥废黜了他,把他掳到埃及(王下廿三31-34;代下卅六2-4),结束他短暂的统治。此后约哈斯一直在埃及,并且死在那里,“不得再回来”到自己“本国”去,他的命运比在战场上受伤而死的约西亚更值得悲叹。
五·针对约雅敬王的预言(二二13~23)
二二13~19 “行不义盖房”指约雅敬本人,约雅敬是第三位君王。我们从列王纪下第廿三章三十三节可以看到他上任之初,就为了他父亲约西亚因为战争输给埃及,而必须赔款“银子一百他连得、金子一他连得”,也为了要赔偿这笔庞大的钱,他开始对人民不论贫富都“征收税银”(列王纪下廿三35)。如果说征收来的税金是完全用在赔偿那还好,但是他却用来“扩建王宫”,且是用最好的“香柏木”材料。而被征召去做工的人民却得不到任何工资,百姓实际上成了奴隶,没有自由,除了食物以外,没有工资。这简直就是使贫困的人民雪上加霜,约雅敬显然无视他百姓的经济状况,百姓已饱受外国侵略的苦难和纳贡的沉重负担。这种君王只会引起上帝的怒气,绝对不会为他及他的国家带来福气。更严重的乃是他还杀死先知乌利亚(耶利米书廿六20—23)。
因为约雅敬并不效法他父亲(约西亚)的义行,所以后来死时被拉出……耶路撒冷,无人为他哀哭。他被埋葬好象埋驴一样,即被抛在沟里。这里对约西亚的死和约雅敬的死作了鲜明的对比。对于不虔诚儿子的死,不会像对虔诚的父亲那样举哀。约雅敬的亲戚不要为失去亲人而举哀。百姓也不要为失去国王而举哀。
二二20~23 百姓要上到利巴嫩和巴珊,为他们亲爱的(外国联军)和牧人(君王)将被尼布甲尼撒王征服而举哀。黎巴嫩山、巴珊、摩押山等,这些是相连的山脉,从北向南,从东边疆界伸展出来,俯视着整个巴勒斯坦地区,将犹大和以色列的版图全部纳入了眼底。从黎巴嫩和巴珊的高山俯瞰巴比伦人的路线,是为犹大的灾难举哀的合适地点。他们自己也必因被掳的痛苦而唉哼,无法逃脱的厄运将临到犹大领导人和百姓。第23节提起他们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拥有可观的财产就可以保证安全,但是他们错了,因为即使是住在“用黎巴嫩香柏木造的宫殿”,也一样难逃灾难,且是严重的灾难。
六·针对约雅斤王的预言(二二24~30)
哥尼雅(又称为耶哥尼雅和约雅斤)是第四位君王,他在他父亲约雅敬死后继任为犹大王。当年他才十八岁,统治时间很短,跟约哈斯一样,只有三个月。就在他统治短短三个月期间,列王纪的作者也用这句话来作评语:“约雅斤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他父亲一切所行的。”他在位期间虽然这么短,却遇上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亲自率大军攻打耶路撒冷,犹大的守军几乎毫无招架的余力,因此约雅斤就投降巴比伦,不但他被俘虏,而且“将耶和华殿和王宫里的宝物都拿去了”(列王纪下廿四13),也俘虏了全国所有的菁英去巴比伦当奴隶(列王纪下廿四14—16)。
尼布甲尼撒在俘虏了约雅斤后,立他的叔父玛探雅继承王位,尼布甲尼撒给玛探雅改名为西底家。约雅斤将死在巴比伦,在他的后裔中,再无一人得坐在大卫的宝座上,继承他的王位。虽然所罗巴伯成为被掳回归时犹太人的领袖,但他没有以国王的身份执政过。
戴尔评论说:“这个预言也有助解释马太福音第一章和路加福音第三章中基督的家谱。马太所写的家谱是透过基督地上的父亲约瑟展开,这是法律上的家系。然而,约瑟的家系由撒拉铁而来,他是约雅斤(耶哥尼雅,太一12;比较代上三17)的儿子。如果基督是约瑟肉身的后人,而不是由童女所生,他便没有资格作以色列的王。路加所写的家谱是透过马利亚展开的,是基督肉身的家系。她继承大卫的儿子拿单(路三31)的血脉。这样,基督便不在约雅斤的‘咒诅’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