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2136|回复: 2
收起左侧

傈僳族的使女——杨宓贵灵(Isobel Kuhn)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3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傈僳族的使女 杨宓贵灵
Isobel Kuhn


文/ 淑贤


 
寄居时期:1901 - 1957
在华时期:1929 - 1950

 

 


 
 
杨宓贵灵女士出生于加拿大,是爱尔兰裔人。长于基督教家庭,但属灵生命真正改变却在19岁那年。1922年大学毕业之后,她在师范学院接受了五个月的训练,取得教师证书,奠定日后为神工作的基础。1923年夏天,她参加了一个小型退修会,当时的讲员正是中国内地会刚从云南山地傈僳族回来的宣教士富能仁牧师。他曾到过偏远的华西中缅边界传道,在那发现了一群既不是汉人,也不是缅人或西藏人的少数民族-傈僳族人,便长期在那里工作,向他们传福音。宓贵灵深受感动,从那时起,便决志投身在这民族中,一生献与主用,后来又被称为“傈僳人的使女”。

宓贵灵(Isobel Kuhn, 1901-1957)于1924年进入慕迪神学院攻读,但她没有足够学费,只好天天为此事祷告。非常奇妙,神藉另一位因身体欠佳而不能入学的姊妹,把毕生积蓄,即整年的学费和交通费送给她。这位姊妹原本也是计划到中国宣教的。


在圣经学院的两年内,贵灵在生活上的各种需要,都要依靠神的供应。在圣经学院,她认识了未来的丈夫杨志英(John Kuhn),是一位荷兰裔的神学生,也是一生奉献传福音给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的传教士,与妻子贵灵成为宣教事业的好“拍挡”。


神学毕业后,贵灵搬到多伦多内地会的宣教之家,并且学习中文。1927年,中国爆发排外暴乱,内地的宣教士纷纷退回上海,新同工根本没法进入中国。贵灵只好返回温哥华,担任“温哥华女子房角会”负责人,并代父亲和哥哥持家,因母亲在她还读神学时已癌病去世。经历这许多事情,贵灵深深感到,主知道她在异乡独当一面工作之前,有很多地方尚需琢磨、学习。

 


信心依靠

 


1928年12月,贵灵终于成行,乘船前往上海。当时她已与志英订婚,而未婚夫亦早于她毕业前三个月,到中国宣教。船抵达上海,这是贵灵第一次踏足中国。上海虽然是个大城市,但一般百姓生活仍然很苦,各样环境都与家乡有巨大分别。贵灵心里纳闷,适应新生活总是不容易。离开上海后,贵灵前往云南省会昆明,与志英会合。他们在那年的11月结婚。


贵灵本想马上在华人当中工作,但当地的生活习惯、物质供应、卫生环境等,都与过往的环境和标准,天渊之别,实在很难适应。贵灵陷入极大的挣扎之中:一方面渴望接近中国人,另一方面却因为背景不同而加深了彼此的距离!她不断祈求神的帮助,每天背诵一些经文来鼓励自己,直至读到加拉太书2:8:“那感动彼得的??也感动我。”内心才有真实的改变。她想到那些中国人因着他们的讲道,第一次听闻福音,一切所受的苦都是值得的。


更多锻炼

 


1930年6月,内地会决定差派志英和贵灵夫妇到大理事奉。贵灵感到很高兴,因为风光明媚的大理,座落在海拔高嵩的点苍山脚,距离她希望委身事奉的傈僳族人又接近些了。可是途中她染上痢疾,身体极度虚弱。幸好在一个美籍宣教士的家中遇上一位高明的中国护士,才保住了性命。患病期间,贵灵因自己不能事奉而自责。在大理一年后,他们夫妇生了一个女儿,名叫鸿恩。贵灵除照顾女儿及传福音外,还带领华人查经班,同时继续学习中文,并有两年半时间与志英一同训练内地会的新同工,差派他们到福音未及的地区工作。由于大理位于主要交通干线,经常有宣教士或探险家经过,贵灵亦兼任接待的工作。


差会后来终于差派他们到另一个工场-傈僳族人居住的永平谷去拓荒,贵灵感到非常雀跃,但志英却不想局促在一个小山谷内。因着志英的不顺服,他患上忧郁症,讲道时听众也没有反应;贵灵也患上热病,几乎丧命。直等到志英终于降服,贵灵才渐渐康服。夫妇俩顺服神的带领,到新的工场事奉。


圆梦事奉


1934年,贵灵与丈夫一同走向傈僳地。地区主任建议他们先到麻粟坪的松山村。刚到两天,便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们知道神确是呼召他们到那里去的。
有三个在缅甸境内古母村居住的傈僳人,千辛万苦、翻山越岭到来寻找“耶稣”。原来,这条村被“耶稣鬼”辖制了十年。这三人想:必定有一位“好的耶稣”,因为别处的基督徒都过得平安快乐, 为什么他们不能?所以他们冒着风雪及危险,一边走路,一边向“好耶稣”祈祷,终于找到贵灵他们。夫妇二人鼓励两位青年人与那三位村民到古母村传福音。全村人都聚集到他们那里,接受了耶稣。


在麻粟坪事奉,贵灵一直向神祷告,盼望神赐他们一个会说华语的傈僳人帮助他们。结果,神安排一位会说华语的本地传道人接待他们。贵灵觉得那虽然物质短缺,环境恶劣,但神的恩典够用。他们盖了一间宽敞耐用的厅堂,起名“恩典之家”。夫妇同心事奉,足迹遍及福音未到过的地方。


此外,一直以来,贵灵感到傈僳教会没有自己语言的圣经,行事几近“律法主义”,却不明白律法和恩典的意义。因此,他们带来了傈僳文手抄本新约圣经,和一傈僳文手提打字机,准备让本地人更深认识圣经真理。另外,又举办圣经班,举行一年一度的“雨季圣经学校”,利用当地三个月的两季,即六、七、八三个月,召集傈僳族信徒,进行密集圣经课程。

 


战争熬炼

 


中日战争爆发。1942年,日军占领内地会在烟台的宣教士子弟学校,贵灵的女儿小鸿恩和其他学生,监禁在集中营。身为双亲的志英和贵灵心急如焚,只能依靠神的应许,不至终日沉溺在恐惧和忧伤之中。然而,战争期间,志英和贵灵仍如常传福音,并为当地基督徒排解纠纷,及帮助一些因逃避战祸而来的宣教士。这期间,使贵灵兴奋的是,傈僳文新约圣经终于面世。她深信一切事工都是仰赖神的保守,及一群祷告勇士在背后的支持。


1943年,神更赏赐贵灵一份礼物,她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建民。同年底,日军终于占领了教会所在地对面的峡谷,敌军就在眼前。究竟圣经学校要不要继续呢?经过祷告后,他们还是决定坚守岗位,圣经学校课程得以在战时顺利完成。此时,鸿恩及其他宣教士子弟获释的消息传到;因战争关系,他们夫妇俩亦不得不离开中国,以“难民”身份前往印度加尔各答及孟买,再转乘军舰辗转到美国费城与女儿会面。


原子弹中止了中日战争。1947年,志英是地区主任,首先要回到中国,贵灵和孩子则在费城住了一年才再踏上回中国之路。重回旧地,傈僳人已在600公尺外的地方等着他们。替贵灵搬运行李的苦力,样貌本来很凶猛,但因成了基督徒而变得又和蔼、又好客,叫人震惊不已。


然而,中国的政局继续不稳。1950年3月,贵灵和儿子不得不先离开中国。他们离开时,一群傈僳人冒着风雪,伴他们越过3,000多公尺的高原,送他们出境。最后,他们抵达缅甸。

 


忠诚为主


内地会于1951年要所有宣教士离开中国。翌年,神呼召他们夫妇俩到泰国北部,向他们所爱的傈僳族人传福音。当时的贵灵已50岁,对转换环境,及学习泰国方言,感到很为难,确曾想过退缩。但神再一次鼓励她,结果他们夫妇于10月抵达曼谷,乘火车北上泰北清迈,辗转到山地少数民族中开展工作。
只是,贵灵的事奉生涯因病逼不得已要结束,于1954年返美国医治,与子女共渡了一段快乐时光,于1957年5月20日投入神的怀抱。


贵灵不但是位深入落后蛮荒开荒宣教的“神之使女”,更是出色的作家,一共写了八本书,有些更翻译成了中文,包括华人信徒爱读的《我成了一台戏》(In The Arena)、《寻》(By Searching)和《绿叶常青》(Green Leaf in Drought Time)等,将宣教生活和异象,带给外间的世界。


 

杨宓贵灵 --- 山地


杨志英的英文姓氏是Kuhn,按翻译的标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译成“杨”。原来云南的少数民族最常有的姓氏是“杨”,正所谓“向姓杨的人,就作姓杨的人”,因此便出现“杨志英”和“杨宓贵灵”两位一生委身服侍僳僳族人的宣教士。


参考资料:


1.  《傈僳女使徒-杨宓贵灵》,狄贺妮着,徐成德译,大使命基督徒团契1996年初版。
2.  “漫步在云南-杨宓贵灵小传”,魏外扬着,《传爱组曲》,宇宙光1998年初版。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维基百科有关杨宓贵灵的资料:

 

kuhn222.jpg

 

 

 杨宓贵灵(Isobel Selina Miller Kuhn,1901年12月17日-1957年3月20日)是20世纪中国内地会派遣的一位加拿大女传教士,在中国云南省的傈僳族和泰国传教。
 
早年


1901年12月17日,杨宓贵灵出生在加拿大多伦多,祖先来自爱尔兰。
1922年,杨宓贵灵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英文系。1923年起,她任教于温哥华小学3年级。1924年,她在夏令会上深受在中国雲南怒江大峽谷向傈僳族传教的富能仁的影响,也立志前往,于是进入慕迪圣经学院,1926年发表毕业演说。
 
中国


1928年12月,杨宓贵灵由内地会派往中国。1929年11月4日,她在昆明与内地会美国籍传教士杨志英(John Becker Kuhn)结婚。他们最初在云南澄江传教;1930年,他们被派往云南大理传教。第2年,她在大理生下了女儿鴻恩(Kathryn Alice-Ann)。
1934年,杨志英和杨宓贵灵终于进入怒江大峡谷,在傈僳族中间传教。1938年5月,杨宓贵灵开办了当地第一期雨季圣经学校。雨季圣经学校为傈僳族教會造就了不少領袖人才。1943年,杨宓贵灵生下了儿子。
1950年,共产党政府强迫杨志英和杨宓贵灵离开中国,于是他们在泰国北部的傈僳族中继续工作,直到1955年。退休后,杨宓贵灵写了8本书籍,包括。1957年3月20日,她因癌症在美国伊利诺斯州Wheaton去世。
 
著作


《寻》(By Searching: My Journey Through Doubt into Faith),慕迪出版社(1959年)

 《我成了一台戏》(In the Arena),海外基督使团(1995年)

 《绿叶常青 - 最后撤离中国的內地会宣教士》(Green Leaf in Drought),Harold Shaw Publications(1994年) Stones of Fire, Shaw Books (June 1994)

Ascent to the Tribes: Pioneering in North Thailand,海外基督使团(2000)

 Precious Things of the Lasting Hills,海外基督使团(1977)

 Second Mile People, Shaw Books(1999年12月)

 Nests Above the Abyss,慕迪出版社(1964)

 

参考书目
Carolyn Canfield, One Vision Only (1959)

Lois Headley Dick,杨宓贵灵(1987)

 Gloria Repp, Nothing Daunted:杨宓贵灵的故事

 

参见

内地会在华传教士列表de:Isobel Kuhn
 
 en:Isobel Miller Kuhn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30 19:59:55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9-30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宓贵灵的自传——《

 

http://www.jonahome.net/bbs/dispbbs.asp?boardid=65&Id=587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5 09: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