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982|回复: 31
收起左侧

你怀才不遇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6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怀才不遇——世俗与宗教的双重视角

 

首先声明:1、我这篇帖子并非特指某一个人,而是对一种观念提出质疑,希望大家不要“对号入座”;2、我的话可能扎人,如果让这里的某一位朋友感到不舒服,请不要吝啬你的砖块,我绝对尊重、捍卫你拍砖的权利(在这里宣泄一下也有助于调整心态)。


世俗视角


      中国有句古话,“才子安心草舍者,足登玉堂;佳人适意蓬门者,堪贮金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一份卑贱的工作,他才有资格身居高位;漂亮的女人嫁在贫穷人家而不觉得委屈,她就有资格凤冠霞披于富贵之门。
  我也经常思考,到底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算是人才?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很有才能却碌碌无为呢?为什么在我们看来平庸无能的人,却占据优越的位置呢?为什么……

 

怀才不遇的文化渊源


  我觉得怀才不遇不仅仅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观念,一种极容易导致抱怨、堕落、甚至仇恨的观念,从古至今,这种观念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的前程,如果我们对人类自身的罪性多一点关注,不知会避免多少的历史悲剧,可惜,我们只有自夸、自负的自我认同传统,古代先贤“一日三省吾身”的可贵精神单纯以文字的形式传承了下来,没有起到它应有的效果……
  唐代韩愈的《马说》众所周知,一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知安慰了多少飘零游子心,李白那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不知倾倒了多少落第不仕的秀才。文人,是最容易感叹怀才不遇的一个群体,他们一面浸淫于诗词歌赋排遣心中的郁闷,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作出新词来表达怀才不遇的愁苦,还真应了辛弃疾那句“为赋新词强说愁”。
  从古至今,这些文人都是一个调调,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就聚在一起喝酒、吹牛,喝醉了之后就大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酒醒了之后还是郁闷,一郁闷还是喝酒,如此,稀里糊涂地度过一生,除了给后人留下几句酸酸的辞赋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如果让李白、韩愈、杜牧、辛弃疾、苏轼、秦观、柳永……之流都当宰相,中国历史就更热闹了(李白酗酒、韩愈有抑郁症、杜牧嫖娼、苏轼爱发牢骚、秦观、柳永只会哄女孩子)。
  他们自己堕落也就罢了,可是人们偏偏喜欢他们这些酸不拉几的文字,还搬到学生的教材里面,弄得我们的大学生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匹千里马,以为读了几本破书,会写几行情诗就觉得自己是才子了;以为看了几眼法律条款就觉得自己是个管理人才了;以为会用电脑,ps几张图片就是设计高手了。兴冲冲出门找工作,结果没人要,于是回来伤心啊!
  现今,怀才不遇的人太多了,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才,自己到底缺乏什么的人太少了;指责别人占着茅肯不拉屎的人很多,思考自己为什么占不到茅坑的人太少。我们可以为自己找不到“茅坑”总结出千百万个理由,最常见不外乎两种——关系和金钱,人家占据一个好职位是因为有关系,或者他是拿钱买来的。不错,很多人都是靠关系和金钱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你没关系也没钱,所以你得不到,更所以你觉得不公平。不要不服气,关系和金钱也是人能力的一种体现。
  
任人唯亲的苦衷
  
      很多人觉得任人唯亲是一种腐败,的确,我也认为任人唯亲有很多的负面影响。但是任人唯才需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社会要有一种相对完善的机制来保证人才不会背叛这个集体,我们缺乏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机制,拿现在的私营企业来讲,我相信任何一个老板都想用人才,可是他找不到一个能够让人才全心全意效忠于他的办法,所以他宁可不用人才也不会把自己苦心经营的事业交给一个不信任的人,也许你可以说你能够全力效忠自己的东家,可是有哪个傻瓜会相信一个陌生人的口头承诺。从这方面讲,任人唯亲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行政机关更是如此,那里面更需要信任,他们只有把自己的亲友安插在身边才放心,试想,如果你是某局局长,你会用一个从人才市场招聘过来的办公室主任吗?你就是有那个心,怕也没那个胆儿,他能力越强,你就越担心,当然,你可以说,你要做包青天,你可以坚持下来,鬼才相信……什么都不要怨,我们国家法治不完善,缺乏最基本的人才选拔与保障机制,中国就是个关系社会,这是客观存在,没什么怀才不遇的。
  
反思自身的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所认为的——那些草包们,不一定就是真草包,做一件事情很难很难,尤其在我们这个社会,一个人需要各种各样的能力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都说一个人很有才能,他能说能写,懂计算机,懂英语,还会用设计软件(够有才了吧),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职场中人讲究的不是你的学历、书面表达能力和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个人的气质、品貌、言谈举止、坐姿走势、着装配饰,等等,这一切外在的条件都很重要,一个人能吹能侃不代表他有能力,商务交往要的是一言见血,而不是滔滔不绝的演讲,没人有时间,也没人有兴趣听你天南地北的胡侃,所以那些平常笨嘴拙舌的人不一定不适合商务交往,行政机关就更不需要你表现出超人的能力了。
      总而言之,用人者首先需要的是信任、稳重,而后才是你的才能,你能做到吗?
有时候,别人不是不知道你是匹千里马,人家不用你就是因为一眼就看出了你是一匹野心勃勃的千里马,他知道自己的小庙容不下你这尊大神。
      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知道自己没能力的人也不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只要那些——没有能力又自我感觉良好的人——才时常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

基督教视角

 

  马太福音5:4--8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 
  马太福音6:29--32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 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神掌管一切

 

       一个灵命丰富的基督徒就算再有才能也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想法,他知道自己生命的盼望不在地上,他更知道——神掌管一切,“神掌管一切”,意味着什么呢?奥古斯丁说得很好:
      
至高、至美、至能、无所不能、至仁、至义、至隐、无往而不在,至美、至坚、至定、但又无从执持,不变而变化一切,无新无故而更新一切:“使骄傲者不自知地走向衰亡”;行而不息,晏然常寂,总持万机,而一无所需;负荷一切,充裕一切,维护一切,创造一切,养育一切,改进一切;虽万物皆备,而仍不弃置。你爱而不偏,嫉而不愤,悔而不怨,蕴怒而仍安;你改变工程,但不更动计划;你采纳所获而未有所失;你从不匮乏,但因所获而欢乐;你从不悭吝,但要求收息。谁能对你格外有所贡献,你便若有所负,但谁能有丝毫不属于你呢?你并无亏欠于人,而更为之偿;你免人债负,而仍无所损。我能说什么呢?我的天父,我的生命,我神圣的甘饴,谈到你,一人能说什么呢?(选自:《忏悔录》第一卷)
  这就是“神掌管一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罪人,所以从来不敢骄傲自负,一个真正敬畏上帝、相信上帝的人不会为一份工作而苦苦哀求、不停祷告。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自己往哪里去,要做什么,就算一时无路可走,他也会照着对神的信仰在勤勤恳恳的工作中等待神的旨意,不管这工作是多么卑贱。
  
效法耶稣,顺服上帝
  
      有这样一个故事,不知是真是假,就算是杜撰出来的,但道理不虚。说的是一个很有才能的基督徒,在海边从事捕鱼的工作,有人问他:“你有一身的才能为什么要在这里打渔呢?你不觉得委屈吗?”,基督徒反问那个人:“耶稣有才能吗?”,“当然。”那个人回答道。基督徒又问:“你知道耶稣是做什么工作的吗?”,那人说:“是个木匠。”基督徒笑了笑没有回答,可是那个人已经知道了他是个敬畏上帝的人。
      耶稣在传讲福音的路上,他的门徒为了争当大师兄而闹意见,耶稣教导他们说:“若有人愿意做首先的,他必做众人末后的,作众人的用人。”,耶稣这样教导门徒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团结,更是要我们这些后人晓得:居上位者必要有所担当,神给你预备一个有权势的职位并非要你去享受其中的乐趣,而是压给了你一份重担,可是,我们的肩膀到底能够扛起多重的担子呢?
      很多时候,神借着各种各样的磨难来训练我们,为要增加我们所不具备的能力,《新编赞美诗》62首《圣灵运行歌》唱的很好:
     
圣灵如剑似刀斧,剖开灵魂与筋骨。我主双目如烈焰,洞察人心与肺腑,鉴察吾,鉴察吾,隐秘过错求饶恕,我灵赤露主光中,按主形象任雕塑。
      圣灵如火燃熔炉,炼我炉中浮渣除。又如大光照程途,心眼明亮无迷雾,燃烧吾,燃烧吾,照亮此生爱之路,愿成精金作器皿,圣光爱火永同信。
      孟子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有时候,我们所遭遇的一切,是神训练我们必需的功课,“圣灵如火燃熔炉,炼我炉中浮渣除”,这歌虽然好听,但是当神真的把我们你扔在世界的大熔炉之中炼化我们的时候,有几个人能够想得通,想通的人又有几个能够顺服呢?
  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神就是要预定你做一个既有能力又无所作为(属世的作为)的人,就是要让你在一个很不起眼的位置上度过一生。
  
写在最后的话
  
      我知道码字儿比做事情容易千百倍,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容易,很多事情不是靠一篇文章或者大家在一起辩论一下就能够解决的,但至少我们可以藉此相互勉励!哈利路亚!

发表于 2010-9-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神掌管一切”,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罪人,所以从来不敢骄傲自负,一个真正敬畏上帝、相信上帝的人不会为一份工作而苦苦哀求、不停祷告。他清清楚楚地知道,他自己往哪里去,要做什么,就算一时无路可走,他也会照着对神的信仰在勤勤恳恳的工作中等待神的旨意,不管这工作是多么卑贱。


写的好,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很好!只是个别地方需要商榷,比如“关系和金钱也是能力的一种”这个观点,在现时代中国,这是真理,但不代表它正确。

我觉得怀才不遇和中国特色有紧密关系,在中国是分等级的,卑贱的工作被人看不起,被踩在社会最底层,没有尊严,这种社会现实造就了所有的人都拼命的想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体面的工作,因为体面的工作会带来体面的生活;如果在国外特别是靠基督教立国的国家,工作的卑贱不会影响到你生存的尊严,因为上帝造人,在生命、信念等方面是平等的,钱财和地位的不平等不会影响到做人的平等。但在中国就不行,虽然我们信了基督教,但是传统文化的影响依旧根深蒂固,怀才不遇的人大多是比较清高的,不愿意同流合污又不能对现实泰然处之,所以只好抱怨几句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求神的国神的义,其它都会加给了。况且在世如匆匆过客,就无所谓什么“怀才不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话题甚值得考虑的呀;

 

其实,我本人并不是有才;

也就谈不上怀才不遇的。

 

就是算有些小的积累,如60年的风云雨雪的经过等,也许会对将来面对
在对主耶稣再来的等待与盼望时,还会有用的。

 

感谢主!

这样的命题,倒让我更加谨慎的前行。

感谢加给力量的主耶稣基督!阿们。

 

从打渔为生的彼得,到纺织帐蓬的保罗;

从牧羊的亚伯拉罕,到栽桑树的阿摩斯;

从医生治病的路加,到种农田的以利沙;

 

有的人看不出来是怀才不遇;但却被主所使用的。

求主帮助我们能为主的缘故而积累更多的知识见识来服事主!阿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你哗众取宠了吗?

笑而不语[em20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楼主总是拿自己姐妹的痛苦来当哗众取庞的模板,没事就发一贴批判一下,炫耀一下自己的知识丰富,思想成熟,以义人的样子自居,这样就可以荣耀神,帮助兄弟姐妹的话,那么请继续好了

“花钱买工作的世俗视角”

“怀才不遇”

这两贴你写得真好,成功的为自己提高了群众认知度

又成功的打击了你的姐妹

继续努力吧

反正我那帖子一直放在那,等着你一点点的找细节批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可以再狠一点,把你的姐妹批判成一无是处,奸懒谗滑,爱慕虚荣,与世俗为友,十恶不赦,活该报应的样子

这样你是不是会更开心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自己堕落也就罢了,可是人们偏偏喜欢他们这些酸不拉几的文字,还搬到学生的教材里面,弄得我们的大学生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匹千里马,以为读了几本破书,会写几行情诗就觉得自己是才子了;以为看了几眼法律条款就觉得自己是个管理人才了;以为会用电脑,ps几张图片就是设计高手了。兴冲冲出门找工作,结果没人要,于是回来伤心啊!

===========================================================================

 

古人(李白、杜甫等)的诗写得很好,这是不容置否的。如有人要说是酸不拉几的文字,只能说那人的欣赏水平出了问题。

 

另外,现在的大学能培养出来高端有创新力的人才、能培养出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式的人才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6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第一个怀才不遇的人就是该隐,当他将辛苦耕耘出来的粮食献给上帝时,上帝却没有认可他的作品。他因此而痛苦不堪,绝望至极。

因为上帝告诉他,“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言下之意就是他的行为有问题,进一步理解应该是他的罪性还完全没有得到悔改。所以根据圣经,我认为,就算一个人很有才华,也不是必定得到命运的悦纳,同样有一技之长的人,亚伯得到赏识而该隐怀才不遇,由此可见才能相当的两个人,上帝一定会更加祝福顺服的而诅咒驳逆的。当然我这不是说论坛里讨论的那个姐妹就是驳逆的,但或许也有她自己没认识到的问题,可能这个问题在她看来是小问题,但上帝很在乎。

 

按圣经记载,该隐没有反思,反而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干出了更加过激的事情。如同后来历史上所有的怀才不遇而又不反思的,郁郁而终的“天才们”。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9-6 13:37:5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