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你以你的真理引导我,教训我,因为你是救我的神。我终日等候你。」(诗二十五5)
「为真理、谦卑、公义赫然坐车前往,无不得胜;你的右手必显明可畏的事。」(诗四十五4)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道指教我;我要照你的真理行;求你使我专心敬畏你的名。」(诗八十六11)
「求你叫真理的话总不离开我口,因我仰望你典章。」(诗一一九43)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14)
「律法本是藉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一17)
「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三21)
「就是真理的圣灵……」(约十四17)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十七17)
大 哉 问
希腊(Greece)古哲学家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在他的《形而上学》第一书中开宗明义的说:「人按他的本性都有想要知道的欲望。」欲望——意味着一个能满足这欲望的答案的存在。我们所得到的答案,与我们所问的问题是大有关系的。所谓的有学问,不只是与我们学了些什么有关,更是看我们会不会问问题。据说从前在天主教的某修道院中,有两位修士争论在他们晨更祈祷的时候,到底可不可以抽烟的问题。争论许久,没有结果,最后他们两个人决定去请教宗来裁决。一个修士问说:「在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教宗回答说:「祷告是神圣的时刻,应当专心,不可抽烟。」另一个修士却问说:「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祷告?」教宗却回答说:「当然可以,因为我们无论在做什么事,都应当祷告,所以在抽烟的时候也可以祷告。」可见会问对问题是何等的重要。
孔子有个学生林放问“礼”之本。孔子十分欣赏,就回答说:「大哉问!」这个礼对孔夫子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是对他还是有比这更重要的问题。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更要紧。约在两千年前:有位在犹大地做巡抚的罗马人彼拉多问耶稣说:「真理是什么呢?」(约十八37、38)
真理是什么呢?这真是大哉问啊!
真理按照定义是永远正确与事实符合的信念,也可以说是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真理的特质
根据哲学家的分析,真理有下列的一些基本特质:
一、符合事实:这也就是荀子所说的知有所合——比方说在物理学中的惯性定律(Newton’s
Laws of Inertia,意思是在没有外力的状况中,静者恒静,动者在直线上以等速运动)是与所能观测的现象吻合的,可以视为真理。真理是对实存的描述,必是符合事实的。然而不是符合观测的理论都是真理。同时,也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可以观测的。
二、有一致性(Self consistent):真理是不能自相矛盾的。比方你若说:「我有个同胞弟兄是我父母亲的独子。」你就是自相矛盾了,因为你既是他的兄弟,他就不是独子,所以这句话不能是真理。故此真理必是排他的。1+1=2是真理,那么任何别的答案都是不对的了。一切真理的宣称也都必然是排他。排他性是真理最重要的特质之一。
三、有可行性:这就是说真理是有实用性的。有人甚至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怀疑论(Skepticism)也能自圆其说,所以有一致性,那么这是不是真理呢?怀疑论者不认为任何知识存在,我们相信人不能在这种信念中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所以这理论缺乏可行性,也不算是真理。
四、有全面性(Comprehensive):真理有一种放诸四海而皆准、古今中外而不变的特性。一般数学定理及一些物理定律都该是符合这个要求的。「太阳是从东方出来的」这句话就没有全面性。这话在地球上固然是对的,但是在太阳系中的金星,从北极向南看,是反时钟转的,所以在金星上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
五、真理是个信念:所以真理是存在于信心领域中的,这也是因为真理有全面性的缘故,所以不能凭有限的观测来证实。真理与事实是不一样的:事实是没有反面的。比方说光速是每秒钟约三百万公里,这是个事实。光速就是这么一个数字,没有哪一个数字是这个数字的「反面」。
艾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说光的速度在任何惯性的坐标中都是一样的,我们称之为一个定律或是真理,既是真理,所以我们知道这是符合目前观测的。同时这理论也有一致性,不与相对论别处有任何的冲突。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都相信这定律是真的。但是还是可能有一天发现这定律是错的,那时这个光速在任何惯性的坐标中都是一样的真理,就不再真了(真理的反面),这定理也当然就不再成立了。但现在我们相信爱因斯坦说的是对的。真理是符合事实,有一致性、有可行性,又有全面性的信念。
所以我们对真理的了解与体会,是需要用我们的思想、经验和信心,乃是关乎我们全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