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投给海南日报、三亚晨报的一个稿件转发来此:
庆幸五年前来过三亚,因为那时的一些美好情境已不复再现。相信日后再来,环境会比现在破坏得更厉害。
这次来我先是在三亚呆了一周。感觉环境不如五年前了。同样是住在三亚湾一带,海滩边来回穿梭的大三轮散发着废气,也把本该松软的沙滩压成灰黑平板路。近岸的海水漂浮着黑亮油星污垢和垃圾。在三亚,除了市中心可能好一点,这样的脏态并不少见。后来我住到离市区20多公里的天涯海角附近。在这还能看到比市区清澈湛蓝的海水,还能在被海水冲击洗刷到的银白沙滩上惬意行走。但如果背朝大海,那就到处是脏不忍睹了!刺鼻臭味会时不时扑来,我一直在奇怪这个大名鼎鼎,即将“国际化”了的城市,垃圾箱为何如此难觅。在天涯海角旁边号称“海洋世界”游人如织的旅游景点,我却只看到一个垃圾箱和旁边一个脏兮兮的箩筐。在景点大门外的马路散步,走上几里路都看不见一个垃圾箱。虽然不少人已是浪掷成性,可以无视垃圾箱的存在,但此物对于我等还是有用的。已经几次不自觉中把弃物给带回了住处。
在三亚,空气中都弥漫着谈论“地皮房价”的腾腾热气。国家对海南新政策的出台,似乎变质了人们本应来此的休闲目的。人类攫取的欲望让造物主恩赐的资源受到虐待。且不去提人为破坏了的恶心环境与自然美景的极大反差,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更令我心痛扼腕——
五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我首次来到三亚呆了一个月。那时的绿色要比现在艳,树也比现在挺拔。早上来到海滩,总能看到形形色色被海浪冲上岸边的小玩意儿。偶然发现一个别致的造物主的杰作,会让你喜不自禁爱不释手。五年来这些被我精选后带回来,装在高玻璃瓶的小宝贝们一直放在我家醒目的位置,让我不时重温捡拾到它们时惊喜的情绪。然而这次,来了十天了,我却一无所获。就连当年被我淘汰过懒得弯腰拾起的小玩意儿也已少之又少了。我更愿意相信,丰富的海洋世界永远不会阙如这些观赏资源的,只是它们已经不屑于向丑恶的人类露脸,或者说,人已经不配欣赏造物主的这些杰作了!
还有沙滩上那些大大小小的螃蟹洞,曾经让初次看到它们的我惊喜不已!近海沙滩满是这样圆圆的洞,小到只有绿豆大,大的可以伸进大脚趾。最有意思的是,比较大的洞一侧总会有带着条条竖道张牙舞爪般散开的沙子,那是大螃蟹用多个肢爪打洞时扒拉出来的。早上你总能看到成群“沙滩色”的螃蟹在这些洞之间来回穿梭,速度极快,反应极为灵敏。明明看见它就在沙面上,眨眼功夫就钻进洞里了。然而这次我却看不到这种壮观了。螃蟹洞倒是稀稀疏疏的有一些,但却很少看到有螃蟹在沙面上欢快行走了。今早总算看到了一只很小的螃蟹。本能让我伸出赤脚去拦住它,想抓到手上与久违的小东西亲近把玩一下。可是没想到这只还没学会快速逃跑的小生命太娇嫩了,居然没能承受我脚趾轻压下去的力量,一会就不动弹了。我满怀愧疚地赶紧把这只通体透亮的蟹崽崽放进海水。祈望它只是一时犯晕,还能继续横行开来......
还没待我从懊悔中走出来,就看见几个壮年汉子,正围住一个大螃蟹洞,在那齐力往里面掏着。我张张嘴又无奈地合上了,扭转头去面朝大海,但是此刻已经没有春暖花开了。
万物有灵。螃蟹、贝壳、珊瑚……你们是在用隐匿躲避,无声地抗诉人类肆无忌惮地糟践么?
致歉!被我不慎伤到的小螃蟹!因为你,我改变了排得紧紧的日程,坐到了电脑边。
清晨点缀着朝霞的大海总会带给我心旷神怡的享受,但行走在少了内容乏了色彩的沙滩上,我会独自品尝那一份失落。我常会在沙滩上留下“感恩造物主,保护海洋沙滩”等大字,应该是我对失落的排解吧!我爱造物主,爱大自然,期盼天地万物和谐的生存环境。我不是环保问题的积极参与者,但我的脑子里确乎定格了这么一些片段:
那年在北京,我经历了有名的沙尘暴天气。大风狂卷黄沙,也使北方干枯的树枝上挂满了看着恶心的塑料袋。当时很不恰当地想起毛泽东的诗句“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那些塑料袋漫天张牙舞爪的场景,与诗句内涵的悲壮不同——它是悲哀,是环境污染的深重悲哀。
一次在电视里看到,一组国外的学生在人类学教授的带领下,对垃圾填埋坑进行了挖掘。他们挖掘出被填埋了数十年的塑料袋等塑料制品仍然完好未能降解。电视里列举了一堆科学数据表明:这些很难分解的垃圾还有漫长的N年需要占据地球大量的空间。
还曾经在报纸上看到,在国内某个被列为世界保护遗产的景点,一边是国内游客肆意地扔弃垃圾,一边是一群好象是韩国?的男女老少在默默地弯腰拣拾。那篇文章很沉重地用了些许“羞愧”“汗颜”等词语。
做为户外运动的爱好者,游历途中,我常常为身负大长背包的外国游客手中的垃圾袋,还有我的一些(不敢说全部)“驴友”们在疲累负重的情况下,坚持带走垃圾的行为感叹、感慨和感动......
很早我就对塑料袋以及某些一次性用品,有一点“讨厌”的情绪了。在塑料袋还不要钱的超市,我经常需要用解释挪移聚焦到我身上的惊异目光-——只因我拒绝多用一个别人争着多要的塑料袋。
确实有点搞不懂:这些东西,还有一些根本无需积累的物质,要那么多干什么?除了满足人性中的贪婪心理,大概只是为了满处乱扔罢!
说到乱扔浪掷,不由得会想到我居住地湖南环境卫生脏乱差这个经久话题。那些让人蹙眉、掩鼻、反胃的恶劣环境就无须枚举了。我们都听到过太多的抱怨,我自己更是把这个现象上升到对本地人素质的抱怨。但走出家乡所见所闻同样令人摇头失望,看来要抱怨的是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了!
我们既然不能满足于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我们更是担心被我们现在百般呵护的孩子,还有孩子的孩子,今后将生活在被不能降解的垃圾挤满的空间里,呼吸着废气,患上可怕怪异的疾病。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为我们的后代做点什么?
我们是否可以树立“人人都得为道德伦丧埋单”的理念,我们是否可以先做好自己?
是的,我们以一己之力也许无法改变人心,无法参与政府大事的决策,但这不应该是我们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的理由。在环保问题上,我们确实可以不太难地做好自己,就在少要一个污染环境的用品,在带走垃圾,在拧紧一个公用水龙头这些举手之劳的点滴小事上尽量地做好自己,并且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影响别人。曾在一篇短文中读到:在某些发达国家比如法国,现在正流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就是让自己“清贫”地生活。在着装上,除了白领阶层,许多人都穿得十分随意,甚至刻意不去穿羊毛羊绒制品。在德国,尽管奔驰轿车跟他们国名一样值得骄傲,但现在谁要是开着奔驰牌私家车横穿闹市,一定不会被认为爱国,只会招来鄙夷的目光--他们家庭用的大都是排气量很小的车。他们认为地球能源如此紧张,开大排量的汽车只是给自己长脸,不仅不爱国而且不爱全人类。再说美国,其“清贫”程度也让去那里的中国人吃惊不小:宾馆里的电视机,大多比中国落后十年。移动电话,现在依然有人用着砖头般的大哥大。如今的废弃电子产品污染已经成为全球一大公害,少换代就少污染,这就是对自然环境的自觉保护意识。这一切我们虽然还做不到,但的确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学习的。
作为旅游热点的城市,靠着造物主恩赐发财富裕了的人们,更不应该以牺牲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剥夺类似螃蟹门的自由欢快为代价。这种失德是会遭天谴的!天地有灵。生生不息,滋养万物,包容一切,不改其德。我们的大自然太值得人类呵护热爱和尊重了。让我们都来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吧,让我们的子孙在今后对历史的追思中,对我们多一点感激,少一点怨怼吧!
自然以美示我,要我回报以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