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27245|回复: 286
收起左侧

磐石之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3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磐石之上   The Christian Life -- A Doctrinal Introduction
原著:傅格森(Dr. Sinclair Ferguson)


  目录  

  序言 

  绪论 

 

 1 『知』道为要『行』道 

 2 神形象的亏损  

 3 永恒的救赎计划   

 4 上帝的恩召 

 5 悟罪悔罪  

 6 重生 

 7 在基督里的信心  

 8 真悔改 

 9 称义 

 10 作上帝儿女  

 11 与基督联合  

 12 上帝的拣选 

 13 罪势的瓦解 

 14 基督徒的属灵交战  

 15 治死心中恶  
 16 圣徒的坚守忍耐  

 17 在基督里的安睡  
 18 在永恒里得荣耀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序言


很高兴能为此书写序。我认为这是一部相当出色的作品,本书所要针对的正是目前教会急需要做的事。曾经有一位智者说过,基督徒的生命就好像一张三脚凳:第一条腿是神的道(即教义);第二条腿是信徒的个人经历;最后一条是属灵生命的实践--也就是对顺服真道的操练。人若想在灵程路上站立得稳,这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然而,近年来,不少信徒的灵命并没有全面地具备这三方面:他们不是只注重教义(这些多半是加尔文主义者),就是只讲求个人经验(这些多半是灵恩派人士),再不然就是只讲属灵操练(这些人多半是为了某些目的--有些正确,有些不太正确),而健全的、三者俱备的、满有基督身量的信徒则是少之又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基督徒灵命的失衡带来了一个矛盾现象,就是我们越是谈遵从圣灵引导,就越发叫圣灵担忧;叫嚷的声音虽大,却鲜有生命和能力的彰显。要纠正时下这种病态现象,我们必须重新回到《圣经》有关真生命的源头、真生命的本质和其外在的表现之基本教导上。这正是傅格森博士著此书的主旨所在。

 

此书论及的乃是神学,但大家先别给吓怕,傅博士乃是那最优良的、苏格兰_____传统的最佳典范。在讨论到那些需要高度思维能力的课题时,傅博士并没有使用一些叫人望而生畏的神学术语。反之,正如加尔文(John Calvin)、欧文(John Owen)等神学界先驱给他的启发那样,他用了最显浅、最适当的用语,把《圣经》经文直接了当地向读者展示、阐明。他在这里所写的是一本圣经神学(Biblical Theology),其结论却是基于那悠久、成熟、丰富、渊博的归正神学(Reformed Theology)。凡读过加尔文《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the Chritian Religion中、下册或欧文的《圣灵论》The Treatiseson the Holy Spirit and the Christian Life的人,或者会以为傅博士是从他们的著作获取灵感的。其实,本书的一切根据乃是源于《圣经》本身,只是作者以他纯熟的文笔和精辟的见解,把一些耳熟能详的经文以崭新的面貌带给读者,让人读时有耳目一新之感,犹如从未读过般新鲜。更难得的是,傅博士的神学教导是以实践为出发点,他以他那独到的透析力和丰富的智慧,把《圣经》的教导应用在一般信徒的日常生活当中。有人指出,主耶稣要彼得喂养的是衪的「羊」,并非衪的「长颈鹿」。傅博士正是这样把高深的理论从空中拉下来,用最简单易明的话阐明给我们每个人。不但初习圣道的信徒会从中获益良多,就是那些主的「老羊」--或是又老又倔的老羊--也必能从此书中得到造就,说不定他们会因此变得柔软一些。

 

但愿我们不要再妄视此类著作为不合时宜的教导。教导过时与否并不重要,最重要的乃是所讲的是否合乎圣经,以及是否切合生活需要。我认为此书的确达到了这方面的要求,故此我极力向大家推荐此书,并热切期望傅博士有更多的作品面世。

 

巴刻
于加拿大温哥华
维真神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绪论


信徒对教义性书籍的需求好像潮水一般,时起时落。曾几何时,从书籍中、讲坛上、以及种种别的途径里,信徒可随时大量地获得有关教义方面的教导。结果,这种单侧重教义知识的现象只促成了信徒对实际属灵经验的渴求。于是,过不久,另一种风气又形成了,各类有关属灵经验的书籍又充斥了市场。人们似乎难以在知识与经验两者间抓到一个平衡点。

 

 

不过,近几十年来,有人已经开始注意到另一个新趋势,就是信徒中不断有人期望能将他们的属灵经验建立在一个稳固的真理根基上。于是,有关这方面的教导和书籍渐渐受到注视,且广受信徒欢迎。也就是说,今日的信徒所渴求的乃是一种以教义知识和个人经验相结合的属灵供应。

 

我深切期望这本书能为这个可喜的新趋势出一份微力。我在为此书命题时是经过相当慎重的斟酌,我以生命而非教义作全书的主题。因为教义知识对不同的信徒来说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但基督徒彼此间却都存有一些共通的属灵生命本质。此外,本书中每一章的标题,单按其字面意思而言,已足以道出它与基督徒这种共同经历的密切关联。同时,对于那些欲更深认识教义真理的信徒说,这些标题也提供了一些入门指引。

 

 

《本书书名》并不是要为基督徒的每一种宗教经验提供一本完整的手册。本书所涉及的范围,只限于一般神学教科书中所谓的「救赎论实践学」的那个范围。因此,有关教会、圣礼、祷告等方面的教义,我就不打算在此提及了。也许有一天,我会有机会写到有关这些方面的题目。

 

本书有的地方引用了大量经文,有的地方则对某一两节经文作了详细的分解。在经文引用方面,若非特别注明,则一般采用〈圣经新译本〉。您若能在读这本书时,同时翻开一本《圣经》随时作参考,将会更有助阅读。

 

在此,我想藉机会向那些一直在我背后鼓励我完成此书的人表示感谢。首先要致谢的是鸿骆柏牧师(Rev. Robert Horn),因为他在本书初稿完成时给了我不少有益的建议;其次要谢的是赫莉沁姊妹(Miss Alison Haid),多得她甘心乐意地帮我打好整份手稿;还要感谢巴刻博士(Dr. J. I. Packer)为此书惠赠序言;最后特别要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

 

辛克莱?傅格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1  『知』道为要『行』道


刚开始教神学的时候,我以为基督徒最需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要接受「更高深」的真理教导。但过不多时,无论是从我个人的经历中还是从对别人的观察,我都发现自己那种想法实在是大错特错。其实,所谓「更高深的真理」(若是真的有这回事的话)并非是什么信徒生活中的奢侈品;反之,此乃他们每日生命的必需品。这一发现令我不禁感到不安。我意识到,原来今天许多宣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对圣经基本教义架构的认识原是如此肤浅。我们往往自以为对《新约》信息早就熟悉了,其实有时我们对这些信息的了解,莫过于初阶程度。

 


当我反复思想这个问题时,我似乎意识到一件事:我想,也许今日信徒的光景跟使徒保罗那个时代的相差无几。记得保罗在《罗马书》中、在《哥林多前书》里,一次又一次地问到:「你们岂不知…,你们岂不晓得…」(罗6:3,17;7:1;林前3:16;5:6;6:2,3,9,15,19;9:13,24)他连连追问,彷佛要藉此唤醒那些早期教会的信徒,让他们紧紧抓住那些他们本该熟知、却没有学好或早已忽略了的真理。基督教教义和基督徒信仰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信徒唯有对这一原则有深刻的认识才能真正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教牧同工常常发现教会里有这样一个现象:大多数信徒,生性多半不是思考型而是实践型的。人们总是爱做不爱想。然而,《圣经》与教会历史均告诉我们,往往是思想家产生了行动家。不信,你大可回顾一下,在教会发展中,甚至在你个人生命历程中,有哪些历史人物的生命曾经产生过最实际的影响力?你不难发现,纵使这些人对真道的研习可能并不一定隶属一套正规模式,他们当中鲜有不是圣经真理的学生的。从最伟大的神学家、殉道士、或思想精密、博学多才的布道家和传导人,一直到那些没有什么特别恩赐却大有能力的平信徒,他们都毫无例外地做过真理的学生,而这也正是他们大有成就的秘诀之一。

 

知识和灵性是不可分割的。这一点,无论对我们常人的理性来说是何等矛盾的一件事,仍是一个必然的定律。基督徒的灵命应当建立在悟性和知识上面;正如《箴言》所说:「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怎样。」(箴23:7)这句话实在是基督徒灵性光景最恰当的描述。我们的思想和观念如何,我们的生活行为就如何。从整本《新约圣经》中,我们不难归纳出这个贯彻始终的基本定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3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耶稣的教训


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所讲的无不是实用的基督教教义。也许对许多人来说,这些教训并不太实用。但是,主所训悔的,从头到尾都是有关日常实际生活的事。从祂的这些教训中,我们获得有关行事为人、意念动机、祷告、忧虑以及其他种种生活方面的实际教导。但是这些具体课题背后的根据是什么呢?主耶稣在教导中指出,信仰生活的根基在乎对神的认识,即对神的本质和神的道路的了解。主告诉我们,我们祷告最基本的出发点是:承认神是我们的天父,我们是衪的儿女,并且确信衪在我们祈求以先已经知道我们的需要。整篇「主祷文」可以说是一份教义手册,(如果真的有「教义手册」这回事的话)。「主祷文」提到神为父,衪高居在天、衪的圣洁、衪的名、衪的国度和衪国度的降临、衪神圣旨意的本质、衪的保守和供应、衪的赦罪、以及魔鬼的存在和试探诱惑的问题。在登山宝训中,那被誉为「天国生活蓝图」的教导,乃是对神的知识,以及神的属性和作为的展述,而这些即成为我们在世一切实际信仰生活的依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主的其他教导亦然。《马太》二十四章至二十五章、《马可》十三章、《路加》二十一5~36这几段被喻为「袖珍启示录」的经文,乃是主在世上对「末后的事」的教导。看它至今产生了何等实际的回响!主耶稣并没有只为传讲知识而传讲。衪教导、装备门徒,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都要活出基督徒真正的生命素质。

 

 


在《约翰福音》十三章至十七章中,主耶稣在被卖之前于马可楼上给十一个门徒的最后赠言,更清楚地表现了这一点。在那个时刻,我们的主心里感受到极大的痛苦,《圣经》说衪「心里忧愁」(约13:21);而他的门徒呢,显然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极大的苦恼,《圣经》说他们也是「心里忧愁」(约14:1,27)。这时,主怎样行、怎样反应呢?我们的主只把思想集中在今日教会视之为至高至圣的基督教教义上面。主的思想提升到「三一神论」的教义上,衪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祂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约14:16~17),「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14:7,9,10),「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祂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16:15)。同时,我们的主也思想到有关「神的荣耀」的真理,祂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的荣耀祂。」(13:31~32),「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17:1),「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17: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我们应当如何着手发掘这些宝贵、丰富字句中的含义呢?我们首先必须清楚认识一点,这些伟大的真理、就是那些常常被我们妄自视为只属于「教义」范畴的东西,正是主在最有实际需要的时刻用以激励门徒、甚至用以自持的基础。衪好像在说:「唯有抓住这些真理的核心,人才能在属灵经历的幽谷中站立得住。」


种种例证足以告诉我们:基督教教义是有其实际功用的。我们必须再度反省我们向来对教义性教导所持的态度和反应,好叫我们今后能更正确地将我们的属灵经验与教义一同结合起来。长久以来,有太多的信徒一直视教义为不切实际、枯燥乏味、甚至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东西。但是,如果我们厌弃神在《圣经》里所赐给我们的教义,我们怎能说自己是在顺服、聆听主的教导呢?我们的主在世的生活,是再现实不过了。然而衪却是用教义性的教导来喂养我们,好叫我们的生命成长得健全扎实、满有恩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使徒保罗的教导

 


请问,讲以下这些话的人,可否被视为是一个不切实际的人?


我比你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林后十一23~28)


保罗在这一连串的困苦中何以把持自己呢?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对上帝的性情、基督的工作、上帝行事的原则、以及圣灵内住在他身上的能力等知识,有清晰而确实的掌握。保罗的一生正是将信仰知识化成信仰经验的具体表现。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会三番四次地追问早期教会信徒:「你们岂不晓得…?」的原因。他彷佛在说:「要是你们早知道、早明白这些真理,你们的日子就不会熬得这么艰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没有哪本圣经译本比腓力译本(J.B.Phillip)对《罗马书》(12:1-2)演绎得更贴切了。经文译道:


弟兄们,我睁眼定睛在神的慈爱上以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圣洁且蒙悦纳的活祭,此乃你们最明智的敬拜。不要容让周遭的世界把你们挤压成它那样的模样。倒要让神重新陶塑你们里面的思想意识,以致你们能够在实践中印证出神为你们所定的计划是美好的,是合乎衪一切要求的,并且是叫你们逐步迈向真正成熟的境界的。


这里所写的,本是一个忠心事主的生命所当具备的基本要素。但叫人意外的是,保罗反倒在此呼吁:信徒啊,好好运用你们的头脑吧!将身体献上给主「作为你们最明智的敬拜」,又「让神重新陶塑你们里面的思想意识」。是的,只有当我们睁眼定睛于神的慈爱之时,我们才能自然而然地以一种完全彻底的自洁回应衪;而这样的圣洁生活正是基督徒生命所结的果子。也只有当我们真正明白、真正领会到神的慈爱,我们才能为主活得更丰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0: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