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445|回复: 3
收起左侧

情欲、物欲、权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6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 灵 与 合 一

保罗判断哥林多教会不属灵、不属乎圣灵,是由于教会内出现了“分党”和“纷争”[5]。其根本原因,一在于幼稚,二在于包括情欲、物欲、权欲在内的私欲[6]。哥林多人不属乎圣灵而属乎私欲,具体表现于下列诸方面:

崇拜领袖而不尊主为大
各属一位自认为伟大的领袖,实际上是藉这位伟大领袖高抬自己,从而造成分裂。即使自称“属基督的”,表面上似乎是超越了其他各派系,实际上仍是唯我独尊,贬低并排斥了其他人。对派系或宗派的处理办法,是“一心一意彼此相合”,既不排他,也不搞一统天下;而是“藉相同的心灵,一致的看法,相互结合或连接在一起”[7]。

追求智慧而不高举十架
这是知识分子信徒的通病,以知识、学问、智慧自珍自傲,喜欢猎奇、钻牛角尖、想入非非;神学生则满口神学语汇,夸夸其谈。二者均难进入十字架的道理,从而也讲不出十字架的道理。这一追求倾向的恶果之一,便是对无文化者、无智慧者的傲视,因孤芳自赏而自外于基督的身体。这样的人应当谦卑下来,理解这样一个朴素的真理:


“一切有血气的(所有的人),在上帝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8]。神学生和青年传道人同样应当谦卑下来,理解另一个朴素的真理:“上帝为爱他的人所预备的(所准备的救恩),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上帝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所以,要学会“用圣灵所指教的言语,将(藉)属灵的话,解释属灵的事”[9]。反之,纵能哗众取宠,却于信徒灵性无补,却能引发同工之间乃至全教会的疏离与隔膜。

追逐权利而不自甘寂寞
负责弟兄和教牧同工必须像保罗那样,自甘寂寞,自甘在一切事上退居末位;必须像保罗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10]。争权夺利,抢班夺权,称王称霸等等行径,必然要拦阻并毁坏圣灵的合一工作。就当前全国大部分教会来说,这已经成了一种最为普遍的令圣灵担忧的罪恶!

容忍腐恶而难成新团 “团”指面团;新团,原文含有“一个新的面团”的意思,指一种整体的、不可分割的质量清新、无霉无毒的新群体。逾越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被拯救、被救赎的新以色列人——教会,就当自己除酵。淫乱、腐化、贪婪、勒索、酗酒等等严重的罪恶像是陈旧的、败坏的酵母,若不除掉,就会使整个面团毁掉;又像腐蚀剂,使整个面团永远合不到一起,揉不到一起。在此,需要壮士断腕精神,倘若你一只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你缺一只手进入永生,强如有两手被丢在永火里[11]。个人如此,教会也如此。所以,当我们说教会守“除酵节”的时候,是说要除去教会内部的罪恶,培育源于圣灵的纯洁与真诚。无此壮举,教会不可能成为一个整体上纯洁、真诚的,揉合到一起,凝聚在一起的新团[12]。

斤斤计较而不顾全大局
哥林多人诉诸法庭、对簿公堂的事,大致是弟兄之间的欺压(原文为委屈)和亏负。所以,问题不在于基督徒能否向法院告状,而在于值不值得告状,有无必要告状。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胸无大局,自古至今历来是一种小市民习气;出现在弟兄身上,更是一种“娘娘腔”。基督徒要有一点男子气,像保罗所说“要作大丈夫”[13]那样。“为什么不情愿受欺呢?为什么不情愿吃亏呢?”[14]忍辱负重,识大体顾大局.历来是中国人的英雄本色。基督徒,特别是教牧同工,做不到这一点的,最好不要奢谈团结和合一。

强调自由而不尊重别人
基督徒是自由的,这是对旧约律法而言,对法利赛人所拘泥的清规戒律而言。但基督徒的自由绝非任意妄为,它必须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一是“义”的约束,不可“将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利用自由为肉欲创造条件);二是“爱”的约束,总要“用爱心互相服事”(凭着爱心像奴隶那样彼此服事)。[15]这爱心,是处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为别人考虑;凡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乃求别人的益处,凡事都叫众人喜欢。这当然不是无原则地迎合、附和任何人。麻烦的是教中某些人惯于孤芳自赏,独来独往,自以为是,旁若无人。在某些食物是否可吃的问题上,在某一天崇拜是否更蒙悦纳的问题上,我们的基本态度应当是:既有自己的看法和持守,又不把自己看为真理的化身;同时对别人的看法和持守抱理解、尊重态度,在这类问题上不刺激弟兄,不伤害弟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保护全教会的安宁与团结,尽管有点委曲求全的味道,但圣灵合而为一的工作,却又每每是在人甘受委曲、甘愿让步时成全的。[16

彼此凌驾而不得其平
凌驾,是高人一等;平,重要含义之一是公正。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不得其平则要有意见,则要发牢骚甚而闹翻。“平等”一词,原是佛语,佛家认为:宇宙本质皆同为一体,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17]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是教会不能合一的又一原因,并且是阻碍圣灵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哥林多前书》11章的信息之一,是男女平等。“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这是指亚当和夏娃的被造。“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于上帝”,第一句是指夏娃的被造是借亚当的一根肋骨;第二句是说除亚当之外人类所有的男人,无一不是由母亲所生;第三句则说包括男女在内的所有的人都出于上帝,本质皆同,这是我们主张男女平等的根本依据18]男女不平等不只使家不能和,更使教会不能和。
贫富不平等是使教会不能合而为一的更重要因素。按贫富分门结党,这不只是藐视穷人,更是藐视上帝的教会;聚会时也称不得吃“主的晚餐”,而只是将美酒佳肴从家里搬到教会来,换个地方吃自己丰盛的晚餐。教会的任何聚会,都可能给大家带来灵性上的裨益,但这种贫者饥饿,富者酒醉的所谓“爱筵”[19],则只能招损,招来个人的、教会的灵性上的损害,损害教会及肢体间的合而为一。20

强调一律而不多中求一“一律”是’Uniformity,即一式一样,像学生或当兵的所穿的制服那样。“多中求一”,则是圣灵工作的根本原则。中国传统文化对此领悟很深,主张容许事物的多种多样存在,并在其间寻求一致,寻求和谐。按中国思维换式,“一”与“多”是统一的,“殊途同归”[21]是其表现之一。《哥林多前书》所讲的“恩赐”,主要是指圣灵赐给各人的建立教会的能力或才干。各人从圣灵领受的恩赐可说是千姿百态,但又都源于同一位圣灵。“职事”,即属灵的分工或不同职务,但所服事所事奉的,又都是同一位主耶稣基督。“功用”,犹之于现代汉语的作用或效果,各人所起的作用不同,工作的效果也不同,但必须切记的一点是:能使人起作用、有效果的是上帝自己,他在万人里运作万事。惟其如此,教会里的恩赐愈多愈好,愈多元化愈好;那种以一概全,独尊某一教派背景、某一神学观点、某一崇拜仪式的想法和做法,都只能扼杀并摧残圣灵所赐给教会的活泼生机。教会中任何人均不得自外于身体,因他无法摆脱这个机体。教会中任何人也无权向别人说“我用不着你”,排斥其他肢体意味着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我们绝对需要的是“多中求一”,这个“一”意味着和谐、一致。所以说,“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你们(教会)就是基督的身子,并且各自作肢体。”[22]
《哥林多前书》第13章被称为“爱的篇章”,但不宜孤立地读这一章圣经经文。爱,是圣灵藉以促成教会合而为一的一种粘合剂和润滑剂。
第4节以下对爱的界说、名状或阐述,均指善处人际关系而言。第7节最好这样翻译:包涵、容让所有的人,信任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人满怀希望而永不失望,在爱弟兄、爱众人这一点上,坚持不懈,坚韧不拔、坚定不移,一爱到底。爱,像是一朵永不衰败、永不凋残的鲜花;23其所以能以永存,是由于基督及其身体—教会永存,而永存的教会是赖爱得以维系其合而为一的24

本来,上帝所创造的普天下的人,他们的口音和言语都是一样的。口音和言语的相同,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是人类群体多而不散,分中有合的基础。但当人类僭越上帝,蔑视上帝,妄图传扬自己的时候,便将自己陷于“巴别”,陷于变乱(to be confused扰乱);石漆(沥青)粘不住石块,糊不成一座通天的塔,特别是在没有建立一个根基的情况下[1]。人类重又找到共同语言,是在五旬节圣灵降临之后,使徒们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说起别的地方的土话来(tell other tongues),以至来自罗马帝国各地的犹太人和加入犹太教的希腊人都能听懂,因为使徒们此时此刻所讲的正是他们的乡谈,正是他们的家乡话[2]。超越语言的隔阂,相互理解于语言的障碍之外,这是圣灵的工作。没有这一相互理解的前提,则无法有传扬福音和建立教会的可能。
圣灵的大能及其作为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之一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相生、相成。所以,保罗称圣灵是“赐人合而为一之心”的圣灵,并劝勉教会要竭力保守(持守、坚持)这一源于圣灵的“合而为一之心”。这是《以弗所书》所要求于教会与信徒个人“行事为人”的主题。同前面1至3章的教义吻合:“他是我们的和睦(原文),将两下(犹太人和外邦人)合而为一……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3]。这里的“两下”和“一个”,原文带着强烈的对比意味,15节后半节不妨译为“能在他里面创造一个新人,以取代两下或双方,如此便建立了和平与平和”[4]。圣灵在教会里的作为,即在于将教义的内容转化为教会与信徒个人的行事为人,即在于将客观真理转化为基督徒心灵境界与道德情操,即在于将外在的写在石版上、羊皮卷上、莎草纸上的内容写在内在的心版上、良心或天良上。既然基督以他的身体为祭,在十字架上消除了两家乃至几家的冤仇,作为蒙召的教会和信徒个人,理所当然要以“合而为一的心”与之相应或相印。“合而为一的心”又是圣灵所赐的,能否持守或竭力持守此心,便成了衡量一个教会、一个信徒是否属于圣灵的根本尺度。

原文地址:及其注解
http://wangweifan.bokee.com/6803824.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6 11:59:5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0-6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1] 《创世记》11章9节。


[2] 《使徒行传》2章1—3节。


[3] 《以弗所书》4章l一3节。


[4]  同上,2章l4—15节。


[5]  New American Bilbe(1970):That he might create in himself one new person in place of the two ,thus establishing peace。


6 《哥林多前书》l章l0一1l节。“分党”原义为“分裂”(divisions);“纷争”原义为“斗争、冲突”(strifes)。保罗对这两个词均用的复数,可见哥林多教会不只存在两派,而是四分五裂;不只存在一个斗争冲突,而是多个。


7  同上,3章1—3节。l节的“属肉体”的原文为σαρκινο??,主要指幼稚,像婴孩那样,不明白更深一层的道理。3节的“属肉体”原文为σαρκικο?,主要指情欲、肉欲、利欲、物欲、权欲等等。


8  同上,1章l0—13节。


9  同上,l章2:2—3l节。

10  同上,2章l—14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陶行知以自勉的一幅对联。


[11] 同上,4章6一17节。


[12] 参《马太福音》18章8—9节。


[13] 《哥林多前书》5章l—13节。


[14] 同上,16章13节。


[15] 《加拉太书》5章13一14节。


[16] 《哥林多前书》10章23—33节。


[17]《涅褩经》:“如来善修,如是平等”。《景德传灯录》:“慈心一切平等,真如菩提自现。”


[18]《哥林多前书》11章3一15节。


[19] 爱筵:初期教会领圣餐,形式与最后晚餐相同,一道吃饭并分饼递杯,称爱筵。


[20] 《哥林多前书》11章17—22节。


[21] 语出《晋书·律历志》,意为可以通过不同的道路或方法,到达或达到同一个目标。


[22] 《哥林多前书》12章4—27节。


[23] 同上,13章8节。“官话和合译本”作“爱是永不止息”,按希腊文译为“爱永不衰败”较妥。


[24] 同上,13章4一13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教会的兴旺发展绝非凭某个人能力可办到的,而是靠众同工的同心合意,互相搭配,各自发挥其特长,按所得的恩赐彼此搭配事奉才能完成的。正如保罗所言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各肢体要互相联络,各尽其职,教会领袖要关心爱护其他同工,而不是家长式或教霸式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作风。如果在工作中产生了相左的意见,应该及时沟通,不是背后打击,到处贬低,这不但不能消除半点矛盾,反而恶化矛盾,扩大分歧。而这时作为教会的领袖也失去了“群羊”榜样的美好形象。从信仰角度讲,一个好的教会领袖应该是与神与人都有着合理、良好、合宜关系的人。实实在在地说,建立良好、合宜、合理、和谐的同工关系,是办好教会的有力保障。这需要教会领袖如太宗般之胸襟和度量。

  新时代教会要求的教会领袖不但是一个会讲道的人,也是一个会正确处理同工关系的人,更当是一个胸襟宽广、乐听诤言的人,还是一个谦逊,温柔,奉献,赤诚与无伪正直的品格,有广博学识和属灵智慧的人。使同工之间不仅成为好同工,好师友,还要成为好诤友。教会的建设也不能忽略一些有恩赐的信徒的作用。和谐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配合乃至参与到教会的建设中来,对他们提的一些正确意见、建议,当聆听吸取,而正是这些人没有利益利害关系,才会发出诤言,教会领袖当越发重视。

  作为教会领袖,不能有衙门作风,不能有训人姿态,绝对反对骄傲自大,盛气凌人和领导者自居,倒是谁愿为首,就当作众人的仆人(参可10∶44);“为首领的,倒要像服事人的”(路22∶26);“大的要服侍小的”(罗9∶12)。缺乏平等待人的不良态度,其实这也是不自觉地反映出作为一个教会领袖的精神风貌和属灵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5 2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