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冠军倡导身心灵健康发展的体育精神
微 言
在商业化和明星崇拜等因素的作用下,当代体育尤其是中国体育,正日益丧失其健康的精神内涵。君不见,伴随着兴奋剂、“假哨”、“假球”、“假摔”等各种丑闻和各种大赛金牌累年上升而欢呼的,却是学生体质、青年体质、军人体质、公众体质节节下滑[ii]的悲哀。人们日益崇拜极少数“赢家通吃”型的姚明、乔丹式人物天文数字般的收入与盖顶的辉煌,却不见大多数运动员“身体潜能被恶意挖掘”(足球名帅金志扬语)[iii]而落下严重伤残与病变,甚且其中许多人退役后穷困无他技以谋生[iv]。而在国外,许多被大众广泛推崇的体育明星,私生活却极其空虚坠落。从运动员到体育管理机构,到整个大众的体育文化精神,是变得更健康了呢?抑或是危机日深?
面对如此景况,不由得让人深深感叹,我们是何等需要《奔跑人生》所介绍的那位生在中国、献身中国、最后死在中国的苏格兰奥运冠军埃里克·利迪尔所倡导的“身、心、灵都健康发展的体育精神”,并且因此活出平衡而完美的人生!
埃里克·利迪尔是1924年奥运会的传奇人物,因为坚守信仰放弃自己善长的、而且基本是稳拿冠军的100米比赛,却又意外地得到队友让出机会的自己不善长的400米赛冠军。他的一生也是传奇而激励、影响、造就无数人的一生。他生于来中国宣教的一个家庭,长于苏格兰,品学兼优,信仰、生活、学业、兴趣、比赛全面平衡发展,一生格守父母所教的“诚实、纯洁和公平竞争”的精神。获得奥运冠军后,加之他良好的信仰与生命品格,各方邀约,前程似锦,却断然告别培养他成才的苏格兰,返回炮火连天的中国,默默地作一个中学教师,把最后20年献给了中国。他成为了许多中国人的祝福,其中包括他冒死救下的两位抗日战士和许许多多的孩子。被日寇抓到集中营后,他又成为一同被困的各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祝福,给大家带来乐趣、安慰和希望。作为世界知名的人物,他被列为最早交换的战俘之一,据说是邱吉尔亲自点名要的人,但他又把生的机会优先让给了别人[1],结果在最终胜利的前夕,因病与所受的折磨,死在集中营中。
对埃里克·利迪尔,《爱丁堡大学运动员俱乐部故事集》曾评论说,“没有一位运动员像利迪尔那样对全世界的人产生过那么大的影响。”他传奇的一生被拍成电影《烈火战车》,荣获三项奥斯卡大奖,至今为体育类题材影片之冠。其同名主题曲更是风靡世界,知名度甚至在电影之上。《烈火战车》顾问约翰?W. 凯迪撰写的利迪尔的体育传记《奔跑人生》2008年4月由华夏出版社正式推出。
利迪尔以他一生的美好见证强调:“体育是全人教育的一部分,人是由身、心、灵三个部分组成的,唯有不过分重视某部分,而是适当地强调每一部分,就能够在这样的教导下,从大学造就出最优秀最真实的人才。当我们了解不只该为自己的头脑储存知识,也应当为奋斗的人生培养强健身体,更要记得我们也是有灵性的人。如此我们的学校就能够培养出在生命各方面有全备的装备、足以接受任何挑战的毕业生。”[v]
利迪尔在大学期间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学生,他正是在此期间获得了令他扬名世界的那场传奇的奥运冠军。对埃里克·利迪尔有较深影响的D.P.汤姆森有他在大学里的成绩记录。他还因着信仰的缘故,参与和承担了很多社会工作,他是教会里青少年活动的领袖,又在贫民窟的穷孩子中教主日学。显然,他在大学里把学业、运动和信仰做了很好的平衡。他的人品也受到广泛好评。他因着信仰的原故,不会在礼拜天赛跑或者打橄榄球,但是他的态度中没有一丁点儿的趾高气昂。他尊重那些和他有不同意见的人,就像他们尊重他的看法一样。在这一点上,大家从来没有什么异议。利迪尔说他自己“在自己强大的运动能力上体会到的乐趣”,认为这是上帝安放在人性中玩耍的乐趣,简单而合乎自然规律。在一个罪恶和堕落的世界中,这些东西可能被滥用并且腐化变质。而基督信仰使他能够抵御种种腐化,并让他能在体育比赛中表现更佳的心胸。
当年他在潍坊集中营常讲的一个故事,很能说明其价值观:有一回他坐在大看台上,观看来自英国、美国的运动员进行跨栏赛跑。只见领先的一位参赛者撞倒了一个栏架,另一名跑在他后面内圈跑道的运动员其实可以捞个现成的便宜,趁机冲过留下的缺口。但是那位运动员却突然转向一边,越过一个栏架,才再转回内圈跑道。埃里克·利迪尔永远忘不了当时漫过其全身的激动兴奋,还有观众席上顿时回响起的一片欢呼。他对集中营里的人说:“那是当天最漂亮、最棒的一件事!”爱丁堡的桑德斯男爵如此概括了埃里克·利迪尔的人生哲学:“这位年轻人以平常心来看待他的赛跑生涯,与持守真理的原则相比,他视赛跑的成就为尘土。在生命中有比运动更重大的事情,最要紧的,是忠于灵性的伟大法则。”
正如《奔跑人生》作者所言,“自埃里克·利迪尔那个年代以来,世界已经改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体育竞技场,都发生了变化。然而,从某种真实的意义上来说,今天这个世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具有埃里克·利迪尔这样品质的人。作为一个运动员,他的榜样仍鼓舞人心,因为他一方面在自己的道路上全力投入而且坚持不懈,另一方面,却没有落入过度强调其重要性的陷阱中。”
《沈阳军区部分新兵体质差 已影响部队正常训练》,《中青报》沈阳4月29日电,http://news.qq.com/a/20070430/000145.htm
[ii]《人均体育经费不足三元 学生体质怎能不下降?》,2006年09月09日,《中国青年报》
[v] 《直奔金牌》,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