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7648|回复: 11
收起左侧

鲁益师(C.S.Lewis)四种爱(The four loves)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7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种爱(The four loves)   雅歌出版社

作者:鲁益师(C.S.Lewis)
译者:林为正
校订:曾珍珍·李达人

目录
1.引言
2.喜欢与爱
3.亲情
4.友情
5.爱情
6.圣爱

作者简介

鲁益师是二十世纪英国一位具有多方面文学天才的作家兼批评家,也是英国本世纪中最有影响力的基督教代言人。他廿六岁即登牛津大学教席,被当代人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以后复被推举为剑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鲁氏一生著作不下五十种,其中包括诗集、小说、童话、文学批评,以及多种阐明基督教精义的著作,在欧美文坛声誉极著,一一见列畅销书之林。

具深厚学养和文学见识的鲁益师,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个单纯的性情中人,他代友侍母、勤于回信、捐献收入的三分之二……在在显示出他的生活与自中年后接受的基督教信仰紧密结合;而他以无比生动的意象和比喻所写成,包括『狮王·女巫·衣橱』等一套七本的『那里亚童话集』(纳尼亚),更展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赤子之心。

鲁益师的散文作品文笔优美、见解精辟,为此间台大外文系王文兴教授盛赞。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推这本书『四种爱』   (The Four Loves)   书中探讨亲情、友情、爱情、圣爱,引经据典、鞭辟入里,实为普天下寻“爱”者之不可错过之好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7 12:38:41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2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这书,好好拜读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8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只读圣经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0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这样的文章

谢谢版主姊妹,让我们分享这样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0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1


引言

    约翰曾说:“神就是爱”。当初动笔写此书,我觉得这个金句正好可用来贯穿全书的主题。我认为,我大可宣称人类的爱之所以够资格算做爱,乃因人类的爱与神的爱相似。因此,首先我要区别所谓的“舍己之爱”与“需求之爱”。典型的舍己之爱,驱使人为了家人的福祉,自己努力工作、计划、储蓄――即使看不到、也享受不到成果;而需求之爱的最佳实例,则是那种驱使孤单、受惊的小孩,投入母亲怀抱的爱。

 

    何者更接近神的爱无庸置疑,神的爱即舍己之爱。天父将自己及全部所有,给了祂的独生子。耶稣亦如此回报天父,并将自己献给世界;而世界亦因耶稣这般全然的付出,重回天父怀抱。

 

    换句话说,还有什么会比舍己之爱,更异于我们所认识的神的性情呢?祂一无所缺。而需求之爱,正如柏拉图所见――“因匮乏而生”,这是真正感受到人类本性后的精辟见解。我们天生无助,一旦意识发展成熟,便察觉自己的孤单。无论在肉体上、情感上、智能上,我们都需要别人;若想了解任何事物,甚至包括认识自己,都非靠别人帮助不可。

 

需求之爱

 

    我本来想很浅显的颂赞舍己之爱,谴责需求之爱,而且原本想说的话,至今看来实在也没错。我仍然认为,我们所谓的爱,如果仅是被爱的渴望,我们的生活便相当可悲。不过,至今我仍不敢同意我心中的恩师――麦克唐纳的看法,即如果爱只是渴望被爱,即是把全然与爱无关的东西错当做爱。在此,我无法否认需求之爱也算是爱。每当我试着从这方面来思考这件事,总是既迷惑又矛盾。其真相比我想像的要复杂多了。

 

    首先,如果我们不把需求之爱称作“爱”的话,我们便会戕害大部分的语言,包括我们自己的语言。当然,语言这种工具,虽然并非万无一失,它有它的短处,但其中也保存了许多洞识与经验。如果一开始未能谨慎用词,到头来必然自食其果。还是别学那位坐在墙头上的蛋人(注1)任意排遣字意。

 

    第二点,在称需求之爱“纯粹自私”时,必须小心。“纯粹”这字眼,总是暗藏危机。需求之爱,毫无疑问,无异于其他所有的情欲,容易让人自私的沉溺其中。霸道、贪婪地索求情爱,固然可怕,但是,在日常生活里,看到小孩子奔向母亲寻求慰藉,没有人会说他自私;而看到成人找人做伴,也不会这么想。反倒是不这样做的成人或小孩,通常并非最无私心。来自需求之爱的冲动,通常不乏理由去抑制或彻底疏导;不过,若是没有这种冲动,通常是由于冷漠的个人主义所致。既然现实赊购怒火众,我们彼此互相需要(“那人独居不好”),那么,这种需求如果不能以需求之爱呈现在意识里,便表示其人精神状态并不健康;就好像人不能不吃东西,若是一个人没有食欲,必定有病在身。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每位基督徒都会同意,精神上的健康与对神的爱成正比,但是,我们对上帝的爱就其本质而言,必然永远大半是需求之爱,而且经常纯粹的需求之爱。我们常祈求神赦免我们的罪,或帮助我们渡过难关,这不正说明了这点。而且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必然会发现,活在世上,本身便是一个最大的需求;人生充满缺陷、生涩、虚空,令人莫衷一是,只能求救于神,惟有祂才能解决一切不解之难题,使一切重上轨道。我倒不是说,人所能给神的,只有需求之爱,别无他物。得道的圣徒能告诉我们,如何超越这个层次。但是,我想他们也会告诉我们,一旦你自以为可以与“道”并存,摆脱人世间的需求,那么所修得的境界,最多不过是新柏拉图式的梦幻(注2),甚至沦为魔鬼与神抗衡的妄念,而不再是天赐的恩典了。因为,正如『效法基督』(注3)一书中所言:“极高与极低必须相互依存”。那些在造物者跟前自夸“我绝非乞丐,爱祢无所求”的人,只是狂妄、愚蠢的家伙罢了。而在得道之后,或甚至在得道的刹那,壁毯会跟那些悔罪的税吏一样,在唯一的施予者面前捶胸坦承自己的匮乏。神接受这一切。祂针对我们的需求之爱说过:“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或者如旧约所示:“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

 

    因此,需求之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它与人类最崇高、最健全及最宝贵的精神状态,若非合而为一,也必然是其主要成份,于是,我们得到一个令人意外却必然的结论,从某方面来看,人类惟有最不像神的时候,方能最接近神。富足与匮乏、崇高与卑下、公正与悔罪、无穷的能力与求救的哀嚎,还有什么比这些相去更远?最初这个似是而非的结论闪进脑海时,我不禁迟疑;一时打消了所有写作论述爱的文章的念头。其实只要正视这个矛盾,这似乎是必然的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0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接近神和与神相似

   
有两种情况,都可以视为接近神Nearness to God),我们必须加以区别。一是形象上与神相似(Likeness to God)。我想神在创造万物时,在每一件作品上,都留下自己某方面的特质。空间与时间以它们自己的方式,反映出神的伟大;其他如万物之生生不息、动物之活跃行动等。人类所获得的特质则更为重要,那便是理性。我们相信天使则接受了神的不朽与直觉,这是人类所没有的。因此,人类(不论善恶)以及天使(包括堕落的)都比动物接近上帝。他们的本性从这方面来看,较接近神性。另一种接近,我们称之为对上帝趋近上的接近(nearneee of approach)。如果这才是我们对接近的定义,那么当我们非常靠近神时,必然能迅速地与神结合。朝见祂的面光、享受在神里的喜悦。一旦能分辨相似上的接近(nearness-by-likeness),与趋近上的接近(nearness-of-approach),我们便可看出二者未必吻合。有时候相同,有时候不同。

    
在此打个比喻来说明。假设我们由山上走向在村子里的家,中午我们到达一处悬崖顶上,由于村子就在底下,在空间上,我们已经非常接近了。石子一丢就到。但是,我们并非攀岩专家,不能顺势直下。必须绕段远路;就算有五哩远吧!在这条迂回的路上,就静态的距离而言,许多路段离村子反而更加遥远。但这仅就静态而言。以行进的观点来看,我们就快要到家,可以洗澡喝茶了。

神与人的极端对比

   
在崖顶上,固然离家不远,若是坐着不走,待再久也洗不了澡,喝不了茶,因此,在某些受造物身上,以及其生命中,神所留下自己的痕迹,虽然使它接近神,却是与生俱来且不会增长。仅由这点看来,凡本性离神不远的,绝不会因此而能走得更近,相对的,趋近上的接近,照理说才能增加接近的程度。本质上的相似乃是天赐,不论受者心存感激与否,也不论加以善用或滥用;接近的工夫,即使有神的恩典引领与扶持,实际上仍有待我们自己努力。万物生来便各自拥有了神的某部分形象,不但不曾出过力,甚至没机会表示意见。万物并不因此而成为神的子民。要成为神的子民,必须超越本质上的相似,在意志上与上帝完全结合;而这点也呼应了前面所说的一件事。即神与人之间必须维持极端的对比。有位学识渊博的作家曾说,人在这一生中,除了先天领受神所赐予的近似神的特性以外,想要仿效上帝,便要仿效一个具有人身的神:那便是耶稣,不只是受难中的耶稣,也是在工作中、在奔波中、在人群中、在质问的声浪及强烈的排斥中、在毫无平静隐私的环境里、以及因厄纷至时的耶稣。虽然这一切比之想象中的神,是如此令人诧异的不同,但却能告诉我们,如何在人生各种处境中,活出神的生命。

   
说到这里,有必要解释,为什么讨论各种爱,有必要区分两种接近约翰的名言是神就是爱,长久以来在我心中,可用一位当代作家罗吉蒙特(M.Denis de Rougemont))的话加以补足,即爱惟有在不妄想做神时,才能免于沦为魔鬼";换句话说,也就是爱一旦被奉为神,当即成为魔鬼。我认为,惟有加上这句话,才能免于误解。没有它,原本是真理的神就是爱,可能一不留神地就变成相反的意思--爱就是神。

   
这件事只要经过思考,罗吉蒙特的话便不难明白。所有人类的爱,发展到极至,都不免会妄想拥有神的权威。其语气听来就仿佛直接发自上帝的意志,它教我们不计代价,它要求我们全部投入,它企图凌驾一切其他需求,并且暗示,只要是以爱为出发点,诚心去做,什么事都是对的,甚至都值得嘉奖。男女之爱、国家之爱、常藉此企图变成神,便可谓众所皆知。亲情也可能有同样的企图。友情也不例外,虽然方式不同。这里就不赘述了,在往后的章节里,我们会一再遇到这个问题。

 

相似不等于相同

    
谈到这里,我们必须注意一件事,人间的爱并不是在堕落到了极点,才会有如此亵渎神的要求,而是在于发展到最崇高、自然的一刻--也就是祖父那一辈所说的纯洁高贵的时候。这点在男女之间,更是显而易见。忠贞诚心的爱情,不但会自我牺牲,还会以神般的声音训谕我们。纯粹肉欲或是逢场作戏便做不到这点。人的权威;或许有人会受这类情欲所驱使,但是他决不会加以尊重,正如同一个抓痒的人,不会对其痒处产生敬意。有一种母亲,毫无头脑,只因一时兴起,便随自己高兴,把已宠坏的孩子,当宝贝恣意纵容;另一种母亲,充满深刻、专注的母爱,可说是为子女而活;比较两者可知,前者的母爱,实在不可能变成神。而我敢说,要是有人喝了些啤酒,再加上乐队声鼓动,便满怀爱国情操,那他也不会因此做出什么坏事(好事)。因为待会儿再点一杯饮料,或是跑去跟别人唱首歌,这般热情便立刻抛诸脑后了。

    这个自然是预料中事。而人类的爱,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也不会争取与神同等的地位。再此请别误会,人类的舍己之爱,确实有近似神的地方;愈是能够毫无止境、取之平静的施予者,愈是具有神的模样,诗人对这类爱的描述,全然无误。而其所激发的喜悦、活力、耐心,以及其善于宽恕、为所爱付出的关怀,这一切的确与神的形象相符,但却不宜加以崇拜。能拥有这些--我们得感谢神赐予人类如此的力量。我们若说,那些广施爱心的人是接近神,这完全属实,而且理智。不过,这自然是指相似上的接近,本身不会产生趋近上的接近这种相似乃是天赋。与我们那段漫长、痛苦的趋近过程,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必须自己加以承担(虽然不是完全无助),不过,由于此天赋光彩夺目,我们便把相似误以为是相同了。于是该献给神的无条件忠心,便转而献给了种种人类的爱。一旦奉之为神,它们同时也变成了魔鬼。于是不但毁了我们,也毁了它们自己。因为人间的爱在被奉为神之后,便无法保持爱的本质。名字虽然没变,实际却可能转变成种种错综复杂的恨。

    各种需求之爱,或许贪婪且苛刻,却不曾自立为神,因为它们根本不像神,无法做此奢望。

    如此看来,对于人类的爱,既不该当作崇拜的对象,也不该以嘲弄态度加以蔑视。十九世纪文学的一大错误,便是盲目崇拜亲情与男女之爱。白朗宁、金斯莱及巴特莫尔,在其作品的语气中,有时似乎把坠入情网与成圣当作同一件事;而小说家总是习惯把家庭与世界放在对等地位,忘了应该是天国与世界。这种想法,在今日已遭到反作用力。那些标榜以冷眼看世事的人,把上一代对爱所做的赞美,绝大部分丑化成空谈与伤感主义。他们总是一再挖出人类的爱那不洁的根部,并公诸于世。不过我总是认为,凡是人言,不论是聪明过头或愚蠢透顶,都不足采信。极高与极低必然相互依存。任何植物必需下有泥土生根,上有阳光照射,沾土的部分自然是不洁了。泥土本来就该留在花园里,只要别老是把它带到书桌上,它们大部分仍算是干净的。人类的爱也能绽放光辉,成为神爱的形象。这一点也不假,但也仅止于此。而这种相似,有时有助于趋近神,有时有害,有时则是毫不相干。


  

译注:

1.墙头上的蛋人(Humpty Dumpty:此为『爱丽丝游仙境』中一蛋形人物,好玩弄文字,自以为是,该书作者原用以讽刺这类人的狂妄无知。自陷险地而不自觉;当爱丽丝发现蛋人不可理喻,只得无趣的离开时,却闻深后传来巨物跌碎的声音。

2.新柏拉图式的梦幻(Neo-Platonic):新柏拉图主义者相信,灵魂只要经过一连串的净化过程,便能脱离污浊的尘世,重新与上帝融为一体。

3.『效法基督』(Imitation):本书可说是除圣经之外,最普遍为世界基督徒颂读的一本书。与其媲美的恐怕只有『天路历程』。无论是基督教、天主教、以及希腊正教,它都一致地受人欢迎。它是十五世纪初叶的作品,远在马丁路底宗教改革之前约一百年写成。其作者经古今学者反复考据、辩论,至今尚无定论。不过一般人都认为是肯比斯(Thomas A. Kempis)。

本书内容有一特点,便是指出每个人都可直接到基督面前求恩的道理,并不需要特殊的仪式,或圣母和圣徒的代祷。这在天主教管辖之下的中世纪,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见。

本书中文译本有天主教之『遵主圣范』和晨星出版社之『效法基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我很喜欢鲁益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1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路易斯著作系列现在也有这本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11 2:21:2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蓝色心情在2009-2-11 2:19:00的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路易斯著作系列现在也有这本了。

 

谢谢,知道了,昨天在网上又定了本“卿卿如晤”应该快送到了。[em28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11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marylu在2009-2-11 10:58:00的发言:

 

谢谢,知道了,昨天在网上又定了本“卿卿如晤”应该快送到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哈哈,我已经看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0-18 20: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