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685|回复: 0
收起左侧

说圣经故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圣经故事之特性 1. 圣经故事是真实的 。一般人记载伟人的事迹,多半是歌功颂德,将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圣经所记载的事迹却是实实在在的,丝毫不隐瞒人的光明面与黑暗面。例如,圣经对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的记载,并没有将他犯的四次错误避而不言(参创世记十二10-20,十三1-4,十六及廿章)。又如神称为合祂心意的大卫王,圣经也清清楚楚将他所犯的奸淫罪记载下来。 2. 圣经是神的话,不是人编造的。 小朋友喜欢听的童话故事大多是人编造的,是出自人的创意。圣经是神的话,是神所默示的,它带有能力、权柄、启示、盼望、生命与平安。 3. 是精彩动人的。 圣经故事充满了趣味性、神迹奇事、美丽的故事、战争、英雄、美人、家庭、夫妻、国王与平民、预言、诗歌……。 二、圣经故事之价值 1. 能使儿童经由圣经故事认识神、人、自己、撒但 。教师藉由圣经故事让儿童明白神性(认识神),明白神的心意。经由圣灵的启示明白自己是个罪人(认识人的本性与自己),并接受神完美的救恩计划,认识撒但的权势与诡计,并倚靠神胜过罪。 2. 藉圣经故事向儿童解说难懂的属灵真理。 真理如同隐形人,但当教师为它穿上衣服(故事),用圣经中的事迹来说明真理时,真理对孩子而言就不会深涩难懂了。 3. 圣经故事的主题是整个儿童主日学每一个活动的中心 ──儿童主日学的进行过程中,有诗歌赞美(崇拜)、奉献、金句背诵、圣经故事与教学活动等,这些过程的内容,都指向当日圣经故事所要传达的真理,因此圣经故事是儿童主日学的“核心”。 4. 儿童藉由圣经故事,学习将圣经的真理运用在生活中。 若圣经故事只是一则故事而已,它与其他的童话故事并无不同之处;然而,圣经故事不单是精彩动人的,它能启发孩童在生活中将真理实行出来,更让孩童得着丰盛的生命。 三、说故事的几种形态 [B] 1. 直述法。 [/B]单刀直入式,开门见山的直接进入故事中,以平叙的方式将故事呈现出来。如,马可福音一29-31,作者马可即是以平淡的叙述法将故事带出来。此法较不吸引人进入故事的情境中。 [B] 2. 间述法。 [/B]以叙述及间接语气讲述故事,也就是说,说故事者一面讲述故事,一面扮演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声调、表情、语气或心境。如,马可福音十47:“他听见是拿撒勒的耶稣,就喊着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这句是间述语气,但若是直述语气,则是如此叙述的:“他听见是拿撒勒人耶稣,就一直大声叫着耶稣的名字,要耶稣可怜他。”前者较能吸引听众(间述法),后者则显得平淡(直述法)。 [B] 3. 引入法 [/B]。  * 由两三人的对话为开场。如,老师手中操作两个玩偶,以玩偶的对话来引入圣经故事:   玩偶甲:小福,你有没有爬过树啊?   玩偶乙:当然有啊!上个星期我到舅舅住的村子里,前面就有一棵大榕树,我和哥哥就爬上去玩。   玩偶甲:真的啊!我好羨慕你哟!我住在城市里,从来没有爬过大树。   玩偶甲:富雄,上星期我的主日学老师告诉我们有一个大人也爬树耶!我来说给你听…(老师带入路加福音十九章税吏撒该的故事。)  * 以生活的实例──见证、见闻、经历为开场,再引入圣经故事中。 [B] 4. 拟人法。 [/B]  * 以故事中某个人物为主干,以他的角度来讲述故事。如,在讲述路加福音十九章“撒该的故事”时,将其中的桑树当作主角,以他的角度来叙述故事。 范例:   在耶利哥城的街道旁,长了一棵桑树,平时这街道来来往往的行人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棵桑树。这一天,桑树底下忽然围了许多的人,大家都显得好奇又兴奋的样子。桑树“奇奇”不由得摇摆了一下他的枝子伸伸懒腰,探个究竟。喔!原来许多人正围绕着一个人,祂的模样看起来很慈祥,又很有权威,大家不断的称呼祂为“耶稣”,耶稣也微笑的回答他们每一个人的问题。   奇奇正看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他的身上爬,而且一直往上爬,紧紧的抓住他的一根枝子。奇奇不由得扭动了一下他的身子,但那东西似乎把他抓得更紧了。奇奇似乎听到有人在喊着说:“喂!你这个讹诈人的税吏,快走开,你爬到树上去做什么?这里不是你这种人来的地方!”这时奇奇的耳边响起了声音:“我…我不过想要看看耶稣罢了。”“臭矮子!坏税吏!耶稣不喜欢你这种坏人!你快走!”………(以下略,请老师自己发挥你的想象力,继续说下去吧!) [B] 5. 戏剧法 [/B]。以角色扮演或戏剧的的方式将故事表演出来。 四、结构   一般而言,一个故事的结构,也就是说圣经故事的程序大略如下: 1. [B] 引言 [/B]:或称“引起兴趣”或“引起动机”。同上述的“引入法”,以与小朋友生活有关的人、事、物为开场白,导入主题故事中。 2.[B] 叙述 [/B]:讲述故事内容。 3. [B] 转接 [/B]:由故事的某一景转到另外一个景,由某种语气转为另外一种语气。 4. [B] 插曲 [/B]:在讲述故事中,带入真理的教导与生活的应用。这一点,我们将在下一课再做详细说明。 5. [B] 高潮 [/B]:故事中最精彩的部分,这一部分是教导真理的最佳时机。 6. [B] 结语 [/B]:结束要精彩有力,使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点,立刻做结束。不要“说教”。 7. [B] 祷告 [/B]:当故事强有力的结束时,立刻带领孩子们祷告。在祷告时,可以“呼召”。针对未信主的孩子,要给他们机会接受耶稣作救主;对于已经得救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对当日的真理有所回应,例如:“亲爱的小朋友,你是不是有得罪人的地方,到现在还没有向人道歉?今天回家以后,你愿不愿意去向这个人道歉?愿意的小朋友请举起手来,老师为你祷告。”(鼓励他们要实行承诺。)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003-1-6 21:21:41 编辑过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14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