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2531|回复: 2
收起左侧

[推荐]如何接近孩子的心_成就孩子一生的好品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30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接近孩子的心—成就孩子一生的好品格》

作者:姚维莹

三个孩子的母亲

中国台北市私立嘉恩幼稚园负责人

美国多元智能潜意识应用科学资询师

中国台北市内湖区幼教联谊会会长

作者的话

常驻足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着熙攘往来的车辆和穿梭在都市丛林的人群,不自觉的感叹着:

人类的科技文明不断向前迈进、挑战未知,

而人类的道德文明却急剧下滑、几近无知;

地球村的世界已经来临,拉近了地与地的距离,

而近在咫尺的人,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遥远;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人能飞天遁地、大显神威;

但在真实的世界中,却常一筹莫展、呆若木鸡…

我有三个孩子,他们让我享受做母亲的喜悦;我经营一所幼儿园,里面的小天使让我看见人性善良的一面。我知道,在人心的深处,有一个祈求祥和之地:

那里不喜欢欺凌;那里容不下憎恨;

那里厌恶虚伪;那里躲避暴力;

那里向热诚伸出双臂;那里向良善展开双翅;

那里迎接纯真;那里拥抱甜蜜。

祈使这本书:

能拨开笼罩人心灵的那层纱;

能吹散隔离人际间的那层雾;

能掸尽覆盖在亲子间的那层灰。

让有心的父母、老师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接近孩子的心!

友人问:「为何这本书名不叫『拥抱』孩子的心,而仅仅是『接近』孩子的心呢?拥抱不是更热情、更温馨吗?」

的确,哪个做父母的不是这样期待;期待随时能紧紧拥抱孩子,像拥抱柔软的布偶一样,紧密而贴心。但是布偶没有自由意志、布偶没有情绪、布偶可以任人摆布,而我们所心爱的孩子,随着年龄渐长,他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主张、好恶,他是一个自由的独立个体,并不是父母的产物,更不是任由父母随心所「欲」的布偶,除非您能先「接近」他的心。

常在公园看见小狗奔向召唤牠的主人,也常看到小娃儿奔向展开双臂迎接他的父母,他们愿意「奔向」,是因为主人、父母给予他们「爱的安全感」,他们知道所奔的这个对象不会伤害他,甚至会抚平他的伤害,因此他们乐于「奔向拥抱」。

所以,先学习「接近」,让你所接近的对象相信你不会伤害他、你不会令他恐惧,在你的怀里是自在的、放松的、受欢迎的,他自然会奔向你的怀抱,如果父母一开始只想着要拥抱孩子,却不思考如何让孩子接纳,这样只会「吓跑」你要拥抱的对象,就像在公园喂鸽子、小鸟一样,动作太粗暴、声音太大都会让受惊吓的小动物迅速逃离。

轻轻的、柔柔的、慢慢的拉近与孩子的距离,能接近孩子的心,拥抱就不远了……

如何使用这本书

这本书是一个养育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娃儿的妈妈,以及二十几年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从孩子心理成长的教育理论到如何将理论落实的经验分享。所以,是以母亲及教育工作者的立场,和每位有心经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家长、老师一起探讨我们经常谈论,并围绕着我们生活的主角 —孩子的教育心得的书。

本书分为两个部份,第一部份是「亲职教育」:家庭教育若要有好的成效,必定要建立在良好的亲子互动上,父母与孩子若没有好的「关系」,任何教育理论及理想都只沦为口号、空谈,或躺在书里面的规条。在社会中尚且流传「没有『关系』就有关系!」,更何况是家庭呢?花工夫、时间、精力、心力培养与孩子的关系,是所有「关系」中,最值得投资的。

第二部份是「品格教育」:人一生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人的「特质」,综观古往今来所有有成就的人,自幼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质,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长」就是这道理。从小培育孩子美好的品格,等于储存他长大后成功的条件。花工夫、时间、精力、心力培养孩子的品格,是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

这整本书中有很多给父母(老师)的建议,试试看!您将会发觉您周遭的气氛因着您的转变,正在焕然一新中;您将体会,教育是一种骨牌效应,而您就是那设计者……

来自女儿的分享 ——谈谈我生长的家

杨天馨

我很高兴能够介绍我引以为荣的家,我一直深深的感受到,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被我爸妈生下来,并且快快乐乐的长大。

我,在家中排行老二,以「传统」的观念来讲,我很可能是一个没自信的人。因为一般社会中存在着重男轻女、宠老大腻小儿的情况不胜枚举,但我敢说,我们家三个小孩一样棒!因为我们都是妈妈的心肝宝贝,我们的存在对爸妈都有格外的意义,不是哪家小孩可以取代的。我确切的感受到我是被爱的。因为父母爱我,所以我也爱我自己,更愿意对别人付出爱心。

每个妈妈都爱自己的小孩,而我妈妈伟大的地方就是她对我们表达的方式(就是这本书所要呈现的) 对我影响最大的,我归纳为下面几点。

一、独立自主

从小,我就学着自己做决定 ——电视看太久就没时间写功课、买双球的冰淇淋就不能有饼干……我妈很酷,她不会帮我做决定,却放手让我去尝试,当我做好决定后,她所要做的就是当我失败了,她就鼓励我、让我再次勇敢出发! 等我下次做类似的选择时,我就知道:啊!要小心,这里有陷阱。

妈妈要求我要对自己负责,所以我不会有混日子的心态,必须积极的面对每一天,并且主动学习,尽我所能的做到最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花多少时间来准备考试?如何安排我的休闲娱乐?她不会计较联络簿上登记成绩的高低,不会计较我把房间搞得多乱,不管我做的选择好或坏,她给我机会让我面对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我们家的独立自主。

二、信任支持

从小我就很受师长们的肯定,参加各项的英语、数学、语文、钢琴、长笛、独唱、合唱比赛,也得了很多的奖杯、奖状,最近才获得中国台北市诗歌朗诵比赛「特优奖」以及代表学校从中国台北市长马英九手中接过的「优良学生」奖,同时还经常参与学校各项重要的活动。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在课业这么繁重的时候,还能学习这么多与课业无关的技艺,而且还可以维持不错的成绩?我的答案肯定是:因为我有个与众不同的妈妈,她相信我,我想学声乐、长笛、架子鼓、吉他、钢琴、电子琴、跆拳道,她没有一次反对过,并随时为我加油打气,或许我没有那么棒,可是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因为她的鼓励,我有勇气在错误中不断尝试。 更重要的是,她不是那种「选择性」的支持,有些家长就是:读书—很好,要玩—不可以。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和朋友一起去看「五月天」的演唱会(从下午两点到晚上十一点),妈妈不但没有阻止、甚至帮我准备零食,为的不过是要女儿能玩得开心。其它家庭就没有那么幸运啦!像我这样能让妈妈放心,而自己又能出去玩得开心的少年真的少之又少,「信任」这种默契,是双方的诚实守约,也是从小培养的。

三、完全接纳

很多做家长的都有股虚荣心,喜欢拿自己的小孩和别家的小孩比,要不然就是以自己小孩做为炫耀的题材。这都是我们青少年觉得最厌烦的地方。就是因为大人不断的比较,我们才开始自卑、并想办法证明我们很特别,穿名牌、装阔,其实只是想从朋友们身上弥补家里欠缺的认同与在乎……

我生长的家庭很幸福,妈妈从不把我们和别人做比较,我就是我、特别的我,不须从比较中来肯定我自己。 有一次我很认真的和爸爸说:「爸,我长大想去卖香肠好不好?」 爸爸什么也没想就说:“好”。但若是其它父母的反应,不外乎「你怎么这么没出息阿!」

爸妈对我的爱,来自从他们心中的接纳,不会跟着世俗的眼光的高低而改变,更不会因为我今天考差了、某件事处理错误、对别人没有礼貌……他们就不爱我了。不会有任何事能改变这份对我的爱。

这一点一滴的成长历程,构成了我们家「快乐的元素」,希望这些元素也能散播在每个家庭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08-30 18:00:12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房子建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建在磐石上。”
本书作者姚维莹女士是主的门徒。她运用《圣经》的原则成功教育自己三个孩子。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格,活出神的样式。
本书主要内容:
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如何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顺服的品格
如何培养孩子尊重、忍耐的品格
如何培养孩子热诚、专注的品格
如何培养孩子诚实、井然有序的品格。
本书适合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父母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2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這個倒值得去試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3: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