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1~6 约伯继续询问神为何这么冷酷无情地对待一个短暂飞逝、软弱无力和满有缺点的人。生命短暂且充满愁烦,便是约伯在其结束语中的悲叹。疾病、孤独、失望和死亡使约伯感到人生并不公平。第1节常被引用,或许在很多情况都合用:
“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
为何不容他在剩余的短暂生命里稍享平安?
一四7~12 一棵树被砍下来,并非死了。虽然它不能再长到从前的高度,枝叶也不复以前茂盛;然而从它腐烂的残干,土壤若有足够湿气,当一切似乎都已丧失时,突然会有新的嫩枝长出来。但人连半点希望都没有,死亡,对他来说,是完全消灭。砍下来的树比他还有指望。人死有可怕的终结;一个死人象干涸的河流一样。
一四13~17 约伯希望神将他藏在阴间……等他的怒气过去。到时若全能者呼叫他;他就可以为自己申诉。在这时候,神记下他的每样罪。
约伯在这段里做了四件事:(1)他祈求主揭开他犯了什么罪;(2)他描写人生的短暂:(3)他对人类死亡的终结感到绝望(期待一位中保和找着来世的希望);(4)他投诉他当前的困局。
第14节上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若死了,岂能再活呢?我们的主在约翰福音十一章25和26节回答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神给与生活在不公平世界中的信徒的出路,就是保证与他永远活着。不管现今世界多么不公平,神给我们与他永在一起的盼望。
冼约翰评论第14和15节说:“第十四章14和15节描述在平静的海上曙光初升,光芒出现在似乎无法形容的天际间。约伯宣示人类比事物高,纵然天地废去,高山崩塌,他自己可能埋葬于千万年的坟墓里;但必有一天神渴想他的朋友;并期望他手所作的工。在地底的最深处,约伯的回答,比高山更长存,比天上更恒久,他将与神重聚,神想念他的仆人,因思成病。”
一四18~22 人在审判下去世就如自然侵蚀般无可逃避。他的身躯归回尘土,而他的心去到伤痛的地方。
这样第一回的答问完结了。约伯朋友的逻辑就是:神是公义的;他惩罚恶人;如果约伯受罚,就证明他是恶人。但约伯坚决强调他不是恶人。
本章中约伯的深奥言论说明了一个重要真理:有一套正确的教义并不足够,知道所信的内容并不代表讨神喜悦;未经生活考验的真理是呆滞而没有活力的。苦难可以带给人活跃的生命力,就像干旱的土地促使树根往深处生长去找水一样,苦难也可以促使我们越过对真理的肤浅认识,而信靠神得着盼望和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