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866|回复: 0
收起左侧

试炼中的侍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11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经文:
  彼前2:9-10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 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引言:

  中国1949年解放前,曾有一英国大使来中国工作,当他下火车后领事馆的车因临时有变动而没有来,当时有很多人力黄包车夫争着来抢生意,他们来帮他拿包,但是他却执意不肯,反而自己拿着包朝着领事馆的方向走去,旁边的人就笑他傻,有好奇的人就问他说:“你为什么不坐车呢?这多省劲哪!”但是他说:“我作为英国的大使,怎么能坐中国的黄包车而有损我们国家的形象呢?”也许今天我们对此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的看法建立在他优越的民族感上,他非常看重他自己的身份。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他并不会在意这些,但因为他是有地位的大使,所以他代表了国家,因此他认为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是理所应当的事。

我们在传福音时也常会以对比的方式告诉人我们的信仰不同于其他的信仰,说我们的信仰区别于其他的信仰,我们也常常以我们的侍奉与别人的侍奉是截然不同的,究竟我们的信仰特别在哪里呢?尤其是面对受苦的环境,如何帮助人来认识自己的信仰呢?让我们回到《彼得前书》来寻找答案。

  背景:

  当大家读完这段圣经后,相信有不一样的感觉,对于受苦中的信徒这样的安慰是非常关键的。四重的身份令人为之震惊,这对当时的读者更是如此,为什么呢?彼前1:1-2节告诉我们他们是分散在小亚西亚北部的信徒,当时正处于试炼中,1:6节说“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这些信徒包括犹太和外邦基督徒,都是寄居者,他们的信仰大概是五旬节之日去耶路撒冷聚集听闻到的(徒2:9-11),以及后来保罗在其中一些省份传道和教导(徒16:6,18:23,19:10、26)。他们所面对的逼迫主要来自两方面:犹太教徒和外邦人。当时教会已经完全脱离了犹太教,所以处处受到犹太教徒的攻击,不但如此,因为他们不再象往日随从外邦人那样行事为人(4:3-4),所以遭受诬赖,毁谤,排挤,迫害(3:16)。这些敌视都是社会性的,而非政治性的,教会在各地普遍受到逼迫,于是彼得提醒他们:他们是与众不同的。

  一、特别的身份

  9节的“惟有”在原文是“但”,转折的前奏是7-8节,不信的人因为不信而绊跌,甚至耶稣对他们而言成为绊脚的石头,他们是不信真道的人。对比受苦中的信徒们,却因信而拥有崇高的地位。这些称呼在旧约全部是用在以色列人的身上,这些字句主要是引自两处旧约经文,即《以赛亚书》43章21节中,以赛亚听见上帝如此说:“这百姓是我为自己所造的。”不过,在《出埃及记》19章5、6节中,上帝更明显地宣示:“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上帝应许赐给以色列人的福份,都应验在教会身上,这教会也就是新的以色列。

  1、蒙选的族类

  “被拣选”这个词所拣选出来的通常是最好的,是超群的,这对于因信仰而被人藐视的基督徒而言是何等大的安慰呢?族类在这里指“民族,百姓”,作者在本段所用的词都是单数的,作者所强调的是群体的概念,这里的重点并不在个人身上,这群体的拣选、建立和成圣,都在这末世的救赎事件,这群体的特性在于他们有同样的源起,同样的命运,和共同生活的方向,因为他们的存在,是基于他们对基督(对真道)的反应,他们的命运亦因而系在耶稣基督的身上,这群体亦认同于基督,基督是被人所弃的,但却是蒙神所拣选所宝贵的,同样神子民群体在地上亦经历这种被弃,但同样他们要享受神所给予的荣誉。过去的以色列民常常以此为夸耀,他们是神特选出来的,所以他们不肯与外邦人交往,甚至把他们看为不洁净的,称他们为狗,但今天却不再是这样,神把这个尊贵的地位给了这群受苦的信徒,也就是教会。在内蒙古上学的时候,我很羡慕校长的家族,原因是他们与第一届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是一个家族,他们的姓氏称为“云氏”家族,一般这个家族中的人都会有官作,而且在内蒙古很有地位。这仅仅只是地上的一个家族,神没有让我生在“云氏”家族,今天却给我比“云氏”家族更高的族类,那就是属天的特选族类,这是神的大恩典。让我们来重新审视自己所属的特殊家族,无论今天的环境如何,你是否会为属于这个族类而感恩呢?

  2、君尊的祭司

  君尊的直译为“王家的祭司”,其意思有“王室的,皇家的,第一流的,高贵的”,在旧约中祭司只有利未人才可以做,这也是特别的拣选,他们在圣殿中为百姓献祭,而在新约希腊文中祭司这个词仅出现两次,圣洁的祭司是指全体信徒而言。身为祭司,信徒就要:

  反映神的圣洁和大祭司的圣洁;

  奉献灵祭;

  在神前为人代求;

  在人前代表神。

  新约从来没有用过译为“祭司”的原文字词来描述基督徒的事奉(参启一6)。纵观整卷旧约,君王和祭司是分开的两类人。惟有麦基洗德和弥赛亚同时拥有这两种身份。象本处所提到的既是祭司又是王室的根本没有,在王国时代,第一个王扫罗曾试图独揽两种角色,他擅自献上祭物,结果犯罪以致自己的王权被剥夺(撒上13:5-15)。但我们这些没有象扫罗那样积极寻求如此地位的人,神却借着他儿子白白的赐给我们,我们在基督里同时拥有这两种身份,这实在是大的荣耀。对于“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地位,我们当如何面对呢?是否应该尽自己祭司的本分?

  3、圣别的邦国(圣洁的国度)

  “圣别的”原为一礼仪概念,指人或物所具有能接近神的特质。“与众不同,有分别。神圣的,被视为神圣的”,邦国是“民,国”的意思,这也是以往以色列民对他们的国度的认识,如果大家是以色列民,今天外邦人得到如此的地位会有何感想呢?感谢神呢?还是愤愤不平呢?我们所看到的是圣洁的国度从以色列民扩展到外邦,神的爱也实在在此向我们显明。他分别我们出来,奉行上帝的旨意,全心事奉上帝为重。他人或以世界所厘定的标准行事为人,但他却以上帝的标准为依归。这对当时的信徒也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鼓励。

  4、上帝产业的子民

  “属神的子民”(亦即是特别的子民)是采用了描写东方君王的象征手法,他们习惯保留一个不受财务大臣监管的特别财库,留为己用。这个观念最初在《出埃及记》十九章5节出现,“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保罗在《提多书》2章14节也曾使用过,“为我们舍了自己,要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又洁净我们,特作自己的子民,热心为善。我们是子民,是作上帝产业的,神以我们为他的产业,我们也以他为我们的产业”。在《诗篇》16篇大卫曾写到,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分。我们与神之间是互属的关系,产业也是荣耀,所以神给我们的地位都是荣耀的。

  二、特别的使命——宣扬美德

  宣扬:过去不定时,主动态,其字根是“说出,宣扬”之意,该词常有公开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的意思,在七十士译本中,该词用来指祭礼仪文的宣喻,或复诵赞颂神的公义的崇敬话语,该词是虚拟语气,与虚词连用表达目的。在新约中该词只出现一次,它的意思是“宣布,宣扬,发表”。在《诗篇》的希腊文译本中却出现数次,每次都作赞美神解释。我们常会自我陶醉于得救的喜乐中,因而闭口不言,不传神的美德,使救赎的终极目的不得彰显,神的名不得荣耀。然而即使我们稍稍一提神的美善,都会使听者灵性得到更新。

  例证:在东北有一位医院的护士,她平常根本不爱说话,也常常是很严肃的表情,她平常说话并不是一个温柔的人,但神使用她在医院中作传福音的工作,她平常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里面常常有感动去传福音给那些病人,而且当她去传时,那些人基本都信,神非常使用她在那个医院中。这让我们看到她所宣讲的是什么呢?她没有去讲耶稣有医治的大能,而是谈耶稣对人的爱,谈耶稣的大作为。他她所作的不仅是口上的宣扬,也有她自己活的见证——身体力行的宣扬,这也是《彼得前书》中作者的观点:“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

  美德:作英雄行为的能力,该词用来指神时,不表示神的美德或内在性质,而指其力量的显现,也就是神的威能和荣耀的行为。更清楚的译法是“大作为”。宣扬的内容是他的大作为,而这里对宣扬对象的描述是: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召:过去不定时,主动态,分词。该词指神深切的召唤。黑暗与光明是对比的手法,突出的神的能力,这里的黑暗是指宗教和道德的黑暗,用于不信者和不虔敬者的情况。而光明则指人的里外皆得到丰富的祝福,用于弥赛亚的救恩福音等。这光明是奇妙的,因为这是一个拯救的神迹。所以我们要宣扬的神的美德不是说他的圣洁公义慈爱,而是他自己的福音。对于这些在苦难中的信徒需要如此,今天我们处于平安环境的信徒更需要如此,愿我们能把握机会去宣扬神如此的美德。

  三、特别的尊荣

  1、非子民―― 子民

  2、未蒙怜恤―― 蒙怜恤

  从前和现在的对比:作者透过拣选这主题,说明作为新约神子民的特性和责任,并他们与基督的关系,神子民的身份不是凭借血统和民族的关系,而是基于他们与基督的关系。旧约以色列民因不顺从和罪恶而面对被掳分散及其他的苦难,新约神的子民之所以要面对迫害,不是因为他们的犯罪不顺从,反而是因为他们顺服这真道,这是他们蒙拣选的明证,真道要求人以诚信实行出来,此中蕴涵着对基督所作的抉择,这对面对逼迫的信徒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怜恤:完成时,被动态,分词,字根有怜恤的意思,被动义,蒙怜恤,完成时强调状态或境况,与完成时相对,后续的过去不定时强调从长久的先行状态转为使这种状态结束的某个事件。

结论:

 环境不同,使命相同,让我们从试炼中的信徒的身上再次得到激励,神没有因他们环境的艰难而让他们放弃自己特别的使命,反而鼓励他们,使他们再次认识自己特别的身份,从而能面对苦难并留下美好的见证,对于与他们拥有同样身份的我们,是否能够完成主的托付,在环境的试炼中也照样宣扬他的美德呢?让我们一同为自己祷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9-21 1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