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2542|回复: 5
收起左侧

[分享]《信望爱第三辑——如何面对忧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1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面对忧虑? 依靠上帝 如何面对忧虑? 安静的祈祷是良好的开端,许多人从这句话得到内心的平安,“上帝让我平静地接受我不能改变地事,让我有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事,并赐给我分辨的智能。”圣经为这样的祈祷奠定了一个基础,但圣经对此还有很多阐述。圣经告诉我们上帝许多的心意,他让我们把一切的忧虑卸给他。 在本书中,作者戴夫·恩格(Dave Egner)将分析那些折磨我们的焦虑,也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坚定的基础,相信有一位上帝,他愿意我们在他里面得到宁静、勇气和智能。 马丁·狄汉二世(Martin R.De Haan II) 目录 导论 “我在忧虑!”………………………………………………2 什么是忧虑? ………………………………………………4 为何忧虑? …………………………………………………8 如何对付自己的忧虑 …………………………………… 10 仰望上帝 ……………………………………………… 11 不要依靠自己 …………………………………………… 17 向关心我们的人诉说…………………………………… 20 把我们的忧虑交给上帝………………………………… 22 圣经个案分析 ………………………………………… 23 约妮的故事 …………………………………………… 25 最大的忧虑 …………………………………………… 31 我在忧虑! 基恩和简(一对夫妻)都烦躁不安,一种传闻盛传了几个月,说基恩工作了27年的工厂将减产百分之25至30,如果这是真实的,工厂各阶层肯定都会有人被解雇,包括基恩所属的管理层。现在,消息已经得到证实,月底就要裁员。 基恩和简都被这事击跨了——他们被未来的忧虑震懵了。“如果我失业了,我们怎么办?我们怎么按期支付房款?我们怎么支付健康保险?我这个五十六岁的人还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简必须再工作吗?”基恩说了三十一遍,才慢慢安静下来。简也是,半夜醒来,就再也无法入睡。他们都十分忧虑。 基恩和简都是基督徒。他们时常去教堂,自以为灵性成熟。他们认为基督徒不应该忧虑,牧师对他们说:“上帝会看顾你们”。他们相信牧师的话,也为此事祷告了,可他们依然忧虑。 我们许多人就像基恩和简一样,也会忧虑,许多美国人也是这样。忧虑“是美国人精神健康失调的首要原因”(《无忧的生活》,霍金斯著,第17页)。忧虑会让一些人陷入诱发恐慌的特殊境况,导致口干舌燥、呼吸短促,甚至会不由自主地流眼泪;对另一些人来说,忧虑是慢性的、模糊而又没有止境的恐惧,害怕发生什么事,会摧毁他们的一切;还有一些人,对他们来说,忧虑就是担心其它人不喜欢他们,或是不认同他们的穿着、他们谈话的方式。 有位妇女,为成年子女得蒙救恩而焦虑不安,寻求咨询。她彻夜不眠,思虑此事。她一次又一次地自我反思,看看自己是否真的相信上帝能拯救他们。这位妇女因忧虑而不安,她需要为此做点什么。 “你认为自己不应该忧虑,这也会让你忧虑。” 作为基督徒,我们未必不会忧虑。我们和其它非基督徒一样,生活在社会各种压力之下。尤其是我们信仰上的一些观念也能成为忧虑的诱因。我们希望成为合格的基督徒父母或基督徒配偶,希望在邻里作一个美好的见证人。为这些,我们也会忧虑。 我们甚至会因为意思自己是个忧虑者,而变得忧心忡忡。我们明知不应该忧虑,但我们就是情不自禁。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本小册子的宗旨就是帮助我们从圣经和实践的角度来看看,我们该如何面对忧虑。通过理解什么是忧虑、我们为什么忧虑、以及圣经的教导,我们就能把忧虑转变成灵命的成长。 什么是忧虑? 在我们打开圣经来看看怎样应付忧虑之前,先回答一些有关忧虑的基本的问题,也许会有益处。 什么是忧虑?忧虑就是不安、愁烦或恐惧的感觉。这些感觉通常与消极的思想联系起来,它们总关系到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如果我的丈夫心烦和生气,我该怎么办?”“如果我的女儿进入一所州立大学,她是否受得了?”“如果我们现在就买下这幢房子,我们能不能按期支付房款?”“下次地震,我们能幸免吗?” 忧虑的人活在未来。他们花很多时间考虑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然后为最坏的可能担惊受怕。 忧虑的人生活在许多“如果……怎么办……的问题中。” 在新约圣经中,描写忧虑的主要用词是“merimnao”,意思是“焦急、困惑、心烦意乱”。耶稣说“不要为生命忧虑”,用的就是这个词(马太福音6章25节)。保罗说“应当一无挂虑”,也用了这个词(腓立比书4章6节)。忧虑的人或是全神贯注,或是心烦意乱。不管他们做其它什么事,他们头脑中总少不了忧虑。 什么人会忧虑?每个人都会忧虑!没有哪个人是生活在一无挂虑中。如果有人说他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丝毫牵挂,那是不实之词。任何一个认真负责的人,都不会感觉不到一定的忧虑。忧虑是促使人做事的一个原因。世界上一些最伟大的领袖都有忧虑,如:伟大的亚历山大,乔治·华盛顿,曼斯顿·丘吉尔等。 有趣的是,许多成就非凡的人都是忧虑的人。他们担心因自己的不足会发生什么事,这促使他们努力进取。但也有人把忧虑隐藏起来,他们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忧虑。 我们忧虑什么?有人说,忧虑就是把未来的重担放到现在。忧虑是全神贯注于可能发生的令人痛苦的后果。忧虑通常产生于以下三种情况: 1.威胁。要体会犯罪给人带来的威胁,你不必生活在洛山矶或芝加哥。设想你生活在一个犯罪率较高的地方,而你又不得不在天黑以后下班回家。你会担心遭人抢劫,而当你平安到家,闩好门后,就会大大的松了口气。人们会忧虑的一个原因,就是担心身体会遭到威胁。 有些人会因其它人对他们的看法而感到害怕,他们想在任何时候都表现良好,做事顺利。一旦他们进入陌生的环境,或是接到要求很高的任务,他们就会忧虑能不能做好。许多这样的人都缺乏冒险精神,不敢避开受责备的可能性。 还有一些人忧虑,担心遭到厌弃。他们需要配偶或朋友不断向他们保证,坚决不离弃他们。 2.选择。许多人在必须做决定时,也会忧虑。他们希望尽一切所能,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甚至他们在面临两个不错的选择时,也会忧虑。例如,约翰有两个教师位置可以选择,一个待遇优厚,另一个课程轻松,还有机会打棒球。他担心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郁郁寡欢。 3.过去的经历。导致忧虑的第三个原因来自过去。一位青年男子,由于他与父亲的关系或曾与老师交恶,而与男性上司很难相处。无论何时,只要他不得不与老板谈什么事,都会忧虑。他无法承受再次受辱的威胁。 “忧虑是把重担从上帝的坚强膀臂上移到自己孱弱的肩膀上。” 再者,忧虑就是专注于可能发生的糟糕事情。我们害怕难堪,害怕承受疼痛,害怕遭受损失,也害怕遇到麻烦。这就给我们留下选择的余地,我们可以选择逃避让我们忧虑的根源,但这只能增加我们的压力;我们也可以选择面对让我们忧虑的根源,采取适当的行动,把它置之脑后。 圣经关于忧虑有哪些教导?圣经讲到两种忧虑:(1)一种是消极、有害、让人软弱的忧虑;(2)另一种是积极、有益的关注。在新约圣经中,所用的希腊词(merimnao)相同。 在圣经中,消极的忧虑就是因烦躁和焦虑而备受困扰。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六次提到这种忧虑(马太福音第6章),他吩咐信徒不要为每天的生活需要忧虑:食物、衣服、住处、以及将来。保罗告诉我们要“一无挂虑”(腓立比书4章6节)。彼得也教导读者要把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彼得前书5章7节)。要记住,在这本小册子中,我们使用忧虑一词,通常是指这种消极的、让人软弱的忧虑。 然而,并非所有的忧虑都不好,圣经也讲到有益的忧虑。在《哥林多后书》11章28节,保罗说他“为教会挂心”,此处译为“挂心”的希腊词,与前文指“忧虑”的希腊词相同。保罗为信徒挂虑,因此给他们写信。 保罗在《腓立比书》也说,他挂念(相同的希腊词)那里信徒的事,渴望打发提摩太到他们那里去(腓立比书2章20节)。这是有益的忧虑,能激发保罗和提摩太为他人的缘故从事爱的行动。我们称这种积极的忧虑为“挂虑”。 我什么时候会忧虑太甚?但我们处在下列境况时,有益的挂虑就变成了沉重的、让人软弱的忧虑; l 由于不停地思虑将来会发生的事,以致于无法入睡; l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放松一下就觉得有罪恶感; l 不管什么时候,总有担惊受怕的事; l 在有些情况下感到恐慌; l 不肯正视我们的感觉; l 凡事都归咎于他人; l 莫名其妙地惧怕灾难。 我们为何忧虑? 使徒彼得地生活中发生过一件事,有助于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你是否记得门徒在逆风中行船精疲力竭这件事吗?当时,耶稣上山去祷告,让门徒先行(马太福音14章22-23节)加利利海吹起了狂风,风浪甚大,门徒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前行。那时,耶稣出现了,他在水面上向门徒走去,门徒吓坏了。 耶稣讲明自己的身份后,彼得表示怀疑,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28节)。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凭着信心从水面走向耶稣。 然而,彼得环顾周围,看到风大浪急。他以为陷入了危险之中,就开始怀疑在这种光景之中能否存活。他开始下沉,就向耶稣呼救,耶稣伸手拉住他,一起上了船。 我们多么像彼得啊,他的经历可以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忧虑。 1. 我们忧虑,因为我们脆弱。 身为平凡人,有许多事情容易影响我们。我们会生病,经济状况会恶化,汽车抛锚或是意外的航空事故会让我们束手无策,我们会被喝醉的驾驶开车撞伤我们害怕有人对我们说尖刻的或是严厉责难的话,重重地伤害我们。 我们是脆弱地人,生命短暂而又敏感,我们的身体、情感和灵性都容易受伤,我们在许多方面都会受到伤害。我们就像彼得一样,只是人,也会溺水而死。我们忧虑,因为我们脆弱。 2. 我们忧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脆弱。 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还是有安全感的。我们经营一个安全的家,驾驶质量可靠的汽车,并且好好保养它,我们会定期检查身体,买足够的保险,与人和睦相处,我们也会关心自己的身体、感情和灵性。 可是,一旦发生什么事,就会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脆弱。我们就像彼得一样,看见风浪就害怕了。大风浪或是发动机的声音异常,或是某个孩子生病,或是我们感到胸闷,或是发现我们身上有个异样的肿块,或是听到解聘的谣传。不管这风浪是什么,都会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软弱。 3. 我们忧虑,因为我们不能完全信靠上帝。 由于我们软弱的天性,我们面临着两个选择。我们可以将自身的安全和忧虑都交到上帝的手中,全然地信靠他;或是把自己的福祉抓在自己手里。彼得在水面行走时,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由于软弱,他对耶稣失去了信心。然而,他知道他不能救自己。 耶稣对彼得说“你这小信的人哪!”(31节),这话发人深省。彼得对耶稣失去了信心。当我们觉得不再把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感情,以及我们的未来交托给耶稣时,我们就会忧虑。而且这还是罪,因为我们自己担负起原本属于主的责任。我们顽固地拒绝把自己交托在他大能地手中。 难怪我们会忧虑! 如何面对自己的忧虑? 琳达是个忧虑的人。她是第一次承认这一点,她担心丈夫的工作、邻居的狗、孩子的午餐,汽车的嘈声、家庭的保险、教会的托儿所,以及晚餐时他们正在吃的烧烤。 琳达特别关心房屋夜晚的安全,她要确保每扇窗户和每扇门都真正地锁好。每天晚上睡觉前,琳达都会在房子周围转几圈,确保所有的门窗都关紧、锁好。她知道自己忧虑得太多。 现在,琳达不再忧虑了,她因着一系列的选择而得到释放。首先,她对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她开始把自己的脆弱感看作成长的机会,包括感情和灵性上的成长。她用两种方法做到了这一点,一是通过学习圣经,她明白了如何处理她的忧虑。二是她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来帮助她摆脱忧虑。哦,她仍然锁门关窗,这是她应该做的,可是她不再因无助感而困扰。 我们把忧虑转化为动力,也能达到琳达这样的地步。要把我们的忧虑转变成机会,可以采取以下是个步骤: 1. 仰望上帝; 2. 不依靠自己; 3. 向关心我们的人倾诉; 4. 把我们关心的事交给上帝。 仰望上帝 忧虑的人,眼光常聚焦与还没发生之事件的后果,他们觉得很脆弱,想着最糟糕的事,为自己无力控制的事物担惊受怕。但是,只要他们仰望上帝,他们就会在上帝的属性中,找到他们脆弱的答案。从上帝的话语中,我们能最清楚地看到他的属性。 上帝掌管一切。圣经告诉我们,上帝知道并掌管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耶和华在天上立定宝座,他的权柄统管万有”(诗篇103篇19节)。他是大有权能的上帝(诗篇66篇7节)。他是掌管万有的主。 忧虑的人总觉得什么事都把握不了——有些可怕的事要发生,可他们又无力阻止。这些感觉会让人产生焦虑,引发一些问题,忧虑的人必须切记三个重要的、有关上帝的真理: 1. 上帝无所不在(诗篇139篇7节;耶利米书23章23-24节)。无论我们在哪里,上帝都在那里。上帝无所不在,不管我们感到多么孤单。上帝总在那里! 2. 上帝无所不知(约伯记7章20节;诗篇33篇13节)。上帝知道我们多么担心,知道我们的感觉多么糟糕,也知道我们害怕什么。我们越是忧虑,我们就越觉得上帝对我们的状况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明天的事,但上帝知道。他知道一切事情怎样发生,也知道我们的需要。 3. 上帝无所不能(创世记17章1节:18章14节:马太福音19章26节)。忧虑的人总觉得没有人能够阻止不幸事件的发生,他们甚至觉得上帝也无力阻止他们的女儿未婚先孕,无力让他们的儿子不进监狱。然而,上帝有无限的能力。“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答案是“没有”(创世记18章14节)! 威廉·巴库勒在《关于忧虑的好消息》一书中谈到他的妻弟,他是个运动员,因患血管病而住院。手术非常成功,但随后的24小时仍有生命危险。他忧虑起来!他躺着说:“我是一个运动员,以前可以任意活动我的身体,我的身体也完全听命于我。但我现在告诉自己,必须停止忧虑,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我却办不到。”他越是想要由自己控制自己的焦虑,情况就越糟。 后来,上帝好像对他说:“谁掌管这一切?”他嗫嚅地回答说:“你掌管这一切”。这种信念和交托之情一进入他的头脑,心中就满了平安。 上帝能背负我们的重担。我们身上背负着生活中沉重的忧虑,可以把它们卸到上帝的膀臂上。我们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子孙,关心我们所爱之人是否蒙恩得救,关心世界和平,上帝比我们更加关心这一切。他帮助大卫杀死熊、狮子和非利士的巨人,他保护大卫免遭扫罗愤怒的击杀,他使大卫在敌国得享安稳。也许是这些原因,促使大卫写道:“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篇55篇22节)。 可是我们怎么把自己得重担卸给上帝呢?我们要怎么把重担放到上帝得膀臂,并把它们留在那里呢?要照我们所知道的而行。我们知道上帝无所不能,全然信实。我们在忧虑时,就是没有全然地信靠上帝。我们让自己承担他的角色,我们以为自己能做得更好,其实不然,我们应该将他的权力交还给他,全心信靠他。 “你要把你的重担写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他永不叫义人动摇”(诗篇55篇22节) 我沿着一片散布着岩石地沙滩漫步,一个小男孩搜集了一小袋石头,正竭尽全力带着袋子走路。他赶不上家人,还跌倒了一两次。他无力背负这样的重担。后来,他的大哥看见了他,就走了回来,抱起他和他那袋石头,然后往前行。上帝也在等待为我们这样行,只要我们向他伸出双臂。诗人大卫说:“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他”(诗篇37篇5节)。 上帝能消除我们的恐惧。忧虑表现出我们对未来的恐惧。我们害怕未来之事的结局:考试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在牙医面前我该怎么做?我们的城市会不会遭到飓风袭击? 亚当和夏娃犯罪之后,他们在伊甸园里就有了忧虑。他们害怕自己选择吃了禁果后的结局,就躲避上帝的面(创世记3章10节)。亚当说:“我就害怕”。 认识上帝是良善的上帝,就是说没有任何邪恶的事物从他而出。这有助于我们消除恐惧。当我们可以和大卫一同说“耶和华是良善正直的”之时(诗篇25篇8节),我们就会找到保障。当我们为明天忧虑时,我们可以效法诗人的榜样,“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诗篇34篇8节)。 接受上帝对我们的爱也有助于我们消除恐惧。圣经告诉我们,我们若有什么可敬畏的,就是敬畏上帝就是爱他,接受他对我们奇妙的爱,在爱中得享安稳。敬畏创造主,要比敬畏他所造的任何事物好得多。敬畏爱你,为你舍弃独生子的那一位,比惧怕未来不可名状的、模糊而又无用的忧虑好得多。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畏爱你,为你舍弃独生子的那一位,比惧怕未来不可名状的、模糊而又无用的忧虑好得多。”

大卫从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到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因此他能告诉我们,哪怕他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诗篇234节)。他在第31篇诗中描写自己可怕的生活经历——被朋友抛弃(1112节),被仇敌击打(1315节),然而他说,“耶和华啊,我仍倚靠”(14节),“我终生的事都在你手中”(15节)

我们在害怕时,可以做些事来应对恐惧。圣经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不要怕,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受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做大卫那样的选择。我们必须说,“我们也不害怕”(诗篇463节)。

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在讲论战争、饥荒和恶人时说,那些倚靠上帝的人,“必得饱足”(诗篇3719节)。这里得基本意思是说,他们不会颤抖,不会摇动。在我们合理考虑生活时,不会因惧怕而颤抖。为什么呢?因为上帝能用他的大能支撑我们。

在我们感到脆弱时,我们就被头脑中得顾虑搞得心烦意乱。我们就像一位父亲,他三岁的儿子在医院里奋力与危险的传染病搏斗。母亲留在床边照应儿子,他去上班。但即使在工作,他的部分思绪总是萦绕在孩子的病房里。每位目睹儿子奔赴战场的母亲,都能体会到这位父亲的感受。女儿第一次约会或十几岁的儿子开车回来晚了,作父亲的也是如此。

在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写道,“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诗篇5522节)。这位永不改变的上帝会保守我们,让我们不会因生活中的忧虑和顾念而动摇。

上帝将永远与我们同在。忧虑是一副孤独的重担,我们总是易于独自背负。我们忧虑得越多,越是觉得孤单无助。但是,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我们永不会被他弃。大卫在第139篇诗中向我们保证,上帝与我们同在,大卫说他还没有出生,上帝就知道了与他有关的一切事情(13-16节),他也无法躲避上帝的灵(7-12节)。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是陆地还是海洋,是天上还是阴间,上帝都与我们同在。

是的,大卫知道上帝时刻都关心他。他写道,“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篇2710节)。在我们中间,有谁不像害怕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呢?有时,这些可怕的感觉会环绕着我们。这时候,我们必须记住上帝的应许,他永远与我们同在。

以赛亚也知道上帝时刻关心他。耶和华曾对他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以赛亚书4110节)。

约书亚也明白这一点。上帝对他说,“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必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约书亚记15节)。

摩西也深知这一点。“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希伯来书1127节)。

耶稣的门徒也知道这一点。耶稣在升天之前对他们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20节)。

我们也知道这一点。耶稣给门徒这样的应许,也是给我们的应许。

当忧虑再次困扰你时,要转向上帝,要记住:

(1) 他掌管一切,

(2) 他能背负你的重担,

(3) 他能消除你的惧怕

(4) 他能支撑你,

(5) 他永不离弃你。

不要依靠自己

在新约圣经中,有关忧虑的教训主要是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马太福音625-34节)。在这段讲论中,耶稣为我们提供了忧虑的解毒剂。他对那些虔诚的人(像我们大家一样)讲话,他们虽盼望弥赛亚来临,却没有做好准备。在这十节经文中,耶稣共六次提到忧虑。当我们面对这个快速发展、充满压力而又追逐物质的社会时,耶稣的话恰恰也针对我们。耶稣实质上是说,“你们充满了忧虑,是因为你们没有真正靠信心生活。你们过于关心食物、衣服和各样的东西。你们要把我和我的国放在首位,你们一切就都好了。”

不要忘了,那时主耶稣刚刚教导门徒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619-24节)。我们似乎听到有人无声的异议,“噢,如果我像你说的那样生活——总是思念天上的事,我必定会饿死。你知道,一个人总是要吃饭的哟‘。这很可能是耶稣以”不要忧虑“的命令展开教训的原因(25节)。

忧虑的原因(马太福音625-32节)。耶稣的门徒若继续为地上的事忧虑,就绝不可能在天上积攒丰富的财宝。耶稣说,我们不必为生活必需品忧虑,上帝若顾念空中的飞鸟和野地里的花朵,他也必看顾自己的儿女。

当然,我们有责任工作,有责任为我们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必需品。使徒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撒罗尼迦后书310节)。耶稣不是教导我们去消极地单单接受,他教训的要点是叫我们不要为我们的需要而烦恼、忧虑,或是焦虑。

然而,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为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忧虑。我们想让人看到自己“在“饭馆里、想拥有比邻居好一点的汽车、想用更精美的方砖建造房屋、想穿著最时髦的服装,还想着其它许多这个社会视为重要的事物。我们那么沉湎于物质主义的社会,以致于我们会为跟不上潮流而忧虑。

耶稣说,我们的一切忧虑都是没有必要的。他知道忧虑确实是个问题,但它是个多余的问题。飞鸟需要食物,但它们没有为食物忧虑得头痛。花朵也“装饰”,它们虽免不了会腐烂。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它们的天父顾念它们。

忧虑背后的原因(30节)。从耶稣的话语中可看出忧虑的内在原因表现在耶稣的话语中,“你们这小信的人哪”。我们被忧虑压倒,只因为我们不信上帝。其实我们并不相信,是上帝在使世界正常运转。我们不信他顾念我们的需要;即便是他有这样的应许。我们把眼光从天上转到地上,我们宁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上帝。我们把未来的责任放到自己的肩膀上,觉得不能再把那么重要的事交给上帝!

耶稣为忧虑提供的解药(33-34节)。耶稣说,忧虑会搅乱应该先考虑的事。我们为衣食、竞争、把握未来而忧虑,却不关注最重要的事。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操练信心,并先求上帝的事,你就是积攒财宝在天上。

我们听了耶稣的话就会明白,消除忧虑其实在于我们的选择。当我们选择相信上帝而不是相信我们自己时,我们的忧虑就会消减。答案在于我们自己。

“忧虑只是表面现象,它的症结是我们没有全然地信靠上帝。”

你曾否因为要拥有足够的食物而忧虑?因为穿什么而忧虑?为你的房子是否足够大而忧虑?是否因为自己的汽车好不好而忧虑?是否因退休后生活有无保障而忧虑?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基督徒从艰难的经历中懂得,这些事物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且上帝会按照他的话供给我们。他们还懂得,使信心增长得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在生活遇到真正的难题时,最需要的是信心。

向关心我们的人诉说

在保罗所写的《腓立比书》中,我们发现消除忧虑的另一个重要办法。我们不是在软弱中放弃,而是采取积极行动,帮助我们消除忧虑。

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特别命令信徒:“应当一无挂虑”(46节)。耶稣在加利利山上也讲到相同的命令(马太福音625节)。耶稣还要继续讲述忧虑毫无益处,保罗则要求腓立比的信徒不要忧虑,却要祷告。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6-7节)。

在《腓立比书》46节中,保罗要求我们不要忧虑,他用了三个词来讲述我们应当做的事。

1、祷告。保罗此处使用的词,是指与上帝交谈最常用的词——祷告。总的说来是指祷告,而且很可能关系到祷告中的敬拜方面。当我们祷告时,我们就是承认上帝的伟大,并尊崇、敬拜、尊重他。我们认识到上帝是至高的主,就会把我们的忧虑交给他。

2、祈求。保罗描述消除忧虑的第二个用词是祈求,这个词是指我们向上帝表明我们的需要。就是向上帝表明我们最真诚的恳求,就是我们不顾一切向上帝呼求帮助。祈求,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

3、感恩。保罗讲论用祷告代替忧虑,他用的第三个词是感恩。我们有时太专注自己的难题,忘记了上帝过去做工所用的满有恩典的方法。我们看不到他以恩慈和怜悯恩待我们,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我们回想上帝过去怎样关心我们,能使我们倍感安心。

当我们不再忧虑而祷告时,我们就把重担从我们的肩上移去,把它放在全能上帝的膀臂上。一旦我们把我们所关心的交托给他,我们就会感谢他,因为他是爱我们的上帝,他热切地关注我们的困难,并有能力回答我们的祷告。

当把你的脆弱带到至高者面前,他有能力改变这些。你夜里醒来,为姐妹、工作或小孩忧虑时,你要祷告。制止你的思绪不再忧虑,并把一切用在忧虑上的精力转移到祷告上,因为忧虑是破坏性的,而祷告是建设性的。恳求上帝帮助我们、安慰我们、坚固我们、为我们开出路,并求他成就只有他才能成就的奇妙的改变。

当你因前景惶恐不安时,你要祷告。要把你的忧虑交给主,摆在他面前。你在红灯前等候时,若为支付各种帐单而忧虑,你要祷告。恳求上帝帮助你,然后继续前进。上帝必倾听你的祷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畏爱你,为你舍弃独生子的那一位,比惧怕未来不可名状的、模糊而又无用的忧虑好得多。”

大卫从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到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因此他能告诉我们,哪怕他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诗篇234节)。他在第31篇诗中描写自己可怕的生活经历——被朋友抛弃(1112节),被仇敌击打(1315节),然而他说,“耶和华啊,我仍倚靠”(14节),“我终生的事都在你手中”(15节)

我们在害怕时,可以做些事来应对恐惧。圣经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不要怕,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受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做大卫那样的选择。我们必须说,“我们也不害怕”(诗篇463节)。

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在讲论战争、饥荒和恶人时说,那些倚靠上帝的人,“必得饱足”(诗篇3719节)。这里得基本意思是说,他们不会颤抖,不会摇动。在我们合理考虑生活时,不会因惧怕而颤抖。为什么呢?因为上帝能用他的大能支撑我们。

在我们感到脆弱时,我们就被头脑中得顾虑搞得心烦意乱。我们就像一位父亲,他三岁的儿子在医院里奋力与危险的传染病搏斗。母亲留在床边照应儿子,他去上班。但即使在工作,他的部分思绪总是萦绕在孩子的病房里。每位目睹儿子奔赴战场的母亲,都能体会到这位父亲的感受。女儿第一次约会或十几岁的儿子开车回来晚了,作父亲的也是如此。

在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写道,“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诗篇5522节)。这位永不改变的上帝会保守我们,让我们不会因生活中的忧虑和顾念而动摇。

上帝将永远与我们同在。忧虑是一副孤独的重担,我们总是易于独自背负。我们忧虑得越多,越是觉得孤单无助。但是,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我们永不会被他弃。大卫在第139篇诗中向我们保证,上帝与我们同在,大卫说他还没有出生,上帝就知道了与他有关的一切事情(13-16节),他也无法躲避上帝的灵(7-12节)。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是陆地还是海洋,是天上还是阴间,上帝都与我们同在。

是的,大卫知道上帝时刻都关心他。他写道,“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篇2710节)。在我们中间,有谁不像害怕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呢?有时,这些可怕的感觉会环绕着我们。这时候,我们必须记住上帝的应许,他永远与我们同在。

以赛亚也知道上帝时刻关心他。耶和华曾对他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以赛亚书4110节)。

约书亚也明白这一点。上帝对他说,“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必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约书亚记15节)。

摩西也深知这一点。“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希伯来书1127节)。

耶稣的门徒也知道这一点。耶稣在升天之前对他们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20节)。

我们也知道这一点。耶稣给门徒这样的应许,也是给我们的应许。

当忧虑再次困扰你时,要转向上帝,要记住:

(1) 他掌管一切,

(2) 他能背负你的重担,

(3) 他能消除你的惧怕

(4) 他能支撑你,

(5) 他永不离弃你。

不要依靠自己

在新约圣经中,有关忧虑的教训主要是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马太福音625-34节)。在这段讲论中,耶稣为我们提供了忧虑的解毒剂。他对那些虔诚的人(像我们大家一样)讲话,他们虽盼望弥赛亚来临,却没有做好准备。在这十节经文中,耶稣共六次提到忧虑。当我们面对这个快速发展、充满压力而又追逐物质的社会时,耶稣的话恰恰也针对我们。耶稣实质上是说,“你们充满了忧虑,是因为你们没有真正靠信心生活。你们过于关心食物、衣服和各样的东西。你们要把我和我的国放在首位,你们一切就都好了。”

不要忘了,那时主耶稣刚刚教导门徒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619-24节)。我们似乎听到有人无声的异议,“噢,如果我像你说的那样生活——总是思念天上的事,我必定会饿死。你知道,一个人总是要吃饭的哟‘。这很可能是耶稣以”不要忧虑“的命令展开教训的原因(25节)。

忧虑的原因(马太福音625-32节)。耶稣的门徒若继续为地上的事忧虑,就绝不可能在天上积攒丰富的财宝。耶稣说,我们不必为生活必需品忧虑,上帝若顾念空中的飞鸟和野地里的花朵,他也必看顾自己的儿女。

当然,我们有责任工作,有责任为我们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必需品。使徒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撒罗尼迦后书310节)。耶稣不是教导我们去消极地单单接受,他教训的要点是叫我们不要为我们的需要而烦恼、忧虑,或是焦虑。

然而,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为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忧虑。我们想让人看到自己“在“饭馆里、想拥有比邻居好一点的汽车、想用更精美的方砖建造房屋、想穿著最时髦的服装,还想着其它许多这个社会视为重要的事物。我们那么沉湎于物质主义的社会,以致于我们会为跟不上潮流而忧虑。

耶稣说,我们的一切忧虑都是没有必要的。他知道忧虑确实是个问题,但它是个多余的问题。飞鸟需要食物,但它们没有为食物忧虑得头痛。花朵也“装饰”,它们虽免不了会腐烂。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它们的天父顾念它们。

忧虑背后的原因(30节)。从耶稣的话语中可看出忧虑的内在原因表现在耶稣的话语中,“你们这小信的人哪”。我们被忧虑压倒,只因为我们不信上帝。其实我们并不相信,是上帝在使世界正常运转。我们不信他顾念我们的需要;即便是他有这样的应许。我们把眼光从天上转到地上,我们宁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上帝。我们把未来的责任放到自己的肩膀上,觉得不能再把那么重要的事交给上帝!

耶稣为忧虑提供的解药(33-34节)。耶稣说,忧虑会搅乱应该先考虑的事。我们为衣食、竞争、把握未来而忧虑,却不关注最重要的事。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操练信心,并先求上帝的事,你就是积攒财宝在天上。

我们听了耶稣的话就会明白,消除忧虑其实在于我们的选择。当我们选择相信上帝而不是相信我们自己时,我们的忧虑就会消减。答案在于我们自己。

“忧虑只是表面现象,它的症结是我们没有全然地信靠上帝。”

你曾否因为要拥有足够的食物而忧虑?因为穿什么而忧虑?为你的房子是否足够大而忧虑?是否因为自己的汽车好不好而忧虑?是否因退休后生活有无保障而忧虑?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基督徒从艰难的经历中懂得,这些事物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且上帝会按照他的话供给我们。他们还懂得,使信心增长得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在生活遇到真正的难题时,最需要的是信心。

向关心我们的人诉说

在保罗所写的《腓立比书》中,我们发现消除忧虑的另一个重要办法。我们不是在软弱中放弃,而是采取积极行动,帮助我们消除忧虑。

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特别命令信徒:“应当一无挂虑”(46节)。耶稣在加利利山上也讲到相同的命令(马太福音625节)。耶稣还要继续讲述忧虑毫无益处,保罗则要求腓立比的信徒不要忧虑,却要祷告。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6-7节)。

在《腓立比书》46节中,保罗要求我们不要忧虑,他用了三个词来讲述我们应当做的事。

1、祷告。保罗此处使用的词,是指与上帝交谈最常用的词——祷告。总的说来是指祷告,而且很可能关系到祷告中的敬拜方面。当我们祷告时,我们就是承认上帝的伟大,并尊崇、敬拜、尊重他。我们认识到上帝是至高的主,就会把我们的忧虑交给他。

2、祈求。保罗描述消除忧虑的第二个用词是祈求,这个词是指我们向上帝表明我们的需要。就是向上帝表明我们最真诚的恳求,就是我们不顾一切向上帝呼求帮助。祈求,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

3、感恩。保罗讲论用祷告代替忧虑,他用的第三个词是感恩。我们有时太专注自己的难题,忘记了上帝过去做工所用的满有恩典的方法。我们看不到他以恩慈和怜悯恩待我们,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我们回想上帝过去怎样关心我们,能使我们倍感安心。

当我们不再忧虑而祷告时,我们就把重担从我们的肩上移去,把它放在全能上帝的膀臂上。一旦我们把我们所关心的交托给他,我们就会感谢他,因为他是爱我们的上帝,他热切地关注我们的困难,并有能力回答我们的祷告。

当把你的脆弱带到至高者面前,他有能力改变这些。你夜里醒来,为姐妹、工作或小孩忧虑时,你要祷告。制止你的思绪不再忧虑,并把一切用在忧虑上的精力转移到祷告上,因为忧虑是破坏性的,而祷告是建设性的。恳求上帝帮助我们、安慰我们、坚固我们、为我们开出路,并求他成就只有他才能成就的奇妙的改变。

当你因前景惶恐不安时,你要祷告。要把你的忧虑交给主,摆在他面前。你在红灯前等候时,若为支付各种帐单而忧虑,你要祷告。恳求上帝帮助你,然后继续前进。上帝必倾听你的祷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把你的脆弱带到至高者面前,他有能力改变这些。”

丹佛神学院出版的《焦点》一书中刊有保罗,包登的一篇文章,他为忧虑的人提供了极好的行动建议。他建议忧虑的人列一份忧虑清单,你为某事忧虑时,就把它写在上面。或许是你年长母亲的健康问题,或是要换冰箱,或是要更换常去的教会,就把它写下来。当你看到用白纸黑字写下的具体忧虑时,会对你有所帮助。

然后,把忧虑的清单换成祷告的清单。要为你关心的事情祷告,要特别为它们祷告。你会惊喜地发现,这样做非常有助于避免让这些忧虑压伤你、控制你。

包登还建议,你还要把祷告的清单变成行动的清单。当上帝给你灵感和信心时,你要针对所关心的问题采取行动。哪怕你只做一点点,也很快会发现,这些令人烦恼的焦虑会被你对生活责任的关注所取代,而这种关注是健康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

你在忧虑吗?要祷告。如果你已经祷告了,还要再祷告,要把忧虑的精力用在祷告上。

把我们所关心的交给上帝

彼得写信给遭受严酷迫害的信徒时,向他们指出了应付忧虑的另一种选择:“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他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6-7节)。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1、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事物。我们不要否认自己的忧虑,并以此来取代愤怒、忧闷、逃避现实,却要谦卑接受这些状况,它们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无权命定自己的幸福条件,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谦卑,能接受我们从上帝大能之手所领受的一切。

2、把我们的忧虑卸给上帝。我们把自己无助的忧虑之惑交给全能上帝的手中,把我们的忧虑卸给他。我们把未来交给上帝,他那么关心我们,以致差他的儿子 为我们受死。这种做法,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想法格格不入,常有人对我们说:“除了你自己,你不需要任何人”,“你得时刻提醒自己是老大,因为没有别人能做老大。”

你是否在背负着一大袋沉重的忧虑?太骄傲或太自卑,都无法谈论忧虑,你知道吗?应当把它交给上帝,你已经背负得够长久了!

圣经个案分析

路加医生记述耶稣来到马利亚、马大和拉撒路的家,让我们看到耶稣如何帮助忧虑的人,极为珍贵(路加福音1038-42节)。耶稣和他的门徒在旅行,他们应马大之邀请来访。我可以这样设想随后的场面。

要满足耶稣和门徒这群人的吃喝,任务可不轻。马大在厨房里忙忙碌碌,准备食物(切菜做菜、准备上好的瓷器、准备主菜以及饭后用的甜点),可马利亚却悠闲地坐在耶稣的脚边。

马大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希望凡事都为主预备妥当,但有许多工作要做,让她感到为难和无助。她“心里忙乱”,瞥一眼客厅,希望马利亚来帮她。马利亚却为耶稣的话着迷,坐着一动也不动。

最后,马大忍不住了。她来到客厅,要求道:“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然后,她向主下了一道命令,“请吩咐她来帮助我”(40节)。

也许你就是马大——或是与你同住的是马大。耶稣对马大耐心而善解人意的回答,是给你的绝佳榜样。要留心他是怎么做的。

首先,耶稣让马大看到她自己的忧虑。“马大!马大!”耶稣回答说,“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41节)。我相信,当耶稣两次称呼马大时,他的声调一定是柔和的。他把马大的问题摆在她面前,让她知道她有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当好女主人没有什么不对,希望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也没有什么不当,耶稣没有对马大的做法下结论,只是让她留心自己的忧虑;

第二,耶稣让她明白,忧虑是可以选择。马大选择了预备食物,满有焦虑。她的选择使她责备自己的妹妹,也暗示耶稣对此漠不关心,并向他下了一道命令。耶稣没有责备马大,却指出马利亚也做了她的选择(42节);

第三,耶稣告诉马大,在现世、短暂和属天、永恒之间存在着两种选择。耶稣对马大说,“马利亚选择了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42节)。马利亚可以不顾饭菜,但耶稣的话存在她心里,会结出永远的果子。

如果马大来与马利亚坐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们都吃不成饭,是吗?不!他们都能动手做饭。否则,耶稣也能命令出现一桌有七道菜的丰盛饭菜。

我相信马大从耶稣的话里得益匪浅。约一年或一年多后,耶稣再次来到这家坐席。因耶稣让拉撒路从死里复活,全家人一起预备晚饭,以示尊崇(约翰福音121-11节)。圣经只是简单地告诉我们,“马大伺候”(2节)。她仍然做事,但这次她没有被责任压倒。我相信她学会了控制自己,不去忧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约妮的故事

下列内容摘自作家约妮?约德(Joanie Yoder)的访谈录,该访谈录收入RBC的电视节目《探索之日》。

我的生活充满了焦躁和忧虑,可我却视而不见。我像许多人那样,把它们遮掩起来,直到我经历过被它击打到最低点为止。后来,我被迫面对我的焦虑、我的担心,我的恐惧和我得忧虑。卡瑟琳.马歇尔曾说过,我们最大的发现是认识到我们自己的力量的不足。我经历过这样的发现,我看到自己里面一无所有,我似乎没有一点力气在迈进一步,不管是身体上的还是感情上的。

我患了恐旷症,恐旷症就是害怕到空旷的地方,害怕到户外去。对我来说,就是害怕进超市。这种恐惧是那么强烈,以致我一进入超市,就会惊慌冒汗。我担心自己在众人面前会完全疯掉——甚或更糟,会死去。

因此,我有时会中断购物,把手推车猛然推进超市某个角落,然后跑回家。一旦进到自己家里,我就会突然放松下来,又觉得安全了。

我以为自己是唯一有这种感觉的人。我吃饭的习惯变了,睡眠也不稳定,我会发抖,摇摇欲坠,我常为生活及生活中的一切责任焦虑不安。我无法面对任何事情。在我三十岁刚出头时,我被彻底洗涮了一遍。

我的难处有一些内在的原因。现在回头来看,我明白有三个原因导致我无力过正常的生活。一是极端幼稚,我的感情不成熟,无力担负责任;第二,我养成了一个痛苦的习惯,其实我没有真正认识这个习惯,因我一直沉湎于这种习惯时,总觉得自己的感觉是对的。我的感觉一直是造成我这种状况的一个原因;至于第三个原因,我认为我们大家都很常见,就是容易过于自信。我努力尽自己的力量做一切事情。当我明白我无力靠自己来完成时,我仍觉得自己应该有能力做到。

这三个因素把我打垮了,它们让我走向我所需要的崩溃,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这种崩溃。他不是精神上的崩溃,而是自足的崩溃。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以及观察其它处于这种痛苦境况下的人怎样耗尽自己的精力,我发现有一个特点就是对控制的需要——需要控制生活、环境、人群,甚至无意之中要控制上帝,因为我们害怕会发生什么事。我们觉得,我们若能控制各种事情,使之按一定的方式运作,我们的担心必会降低。

我的问题在于,我无法感觉自己真能做到自我保护保护自己避开我所害怕的事情。因此我开始在我自己身边作茧,这茧越来越小,正如茧这个字所指的东西那样。我有一个让我感到安全的狭小空间——就是我房子的四壁。事实上,我把自己的生活缠裹起来,只容下一个人——就是我。

在此期间,我一是基督徒。尽管我坚定地相信上帝,可是我的生活没有为他留出空间。我没有欢乐,甚至还有更糟的事,我觉得自己没有达到上帝创造我的唯一目的。

我被击打到最低点。在我发现基督的丰富,以及我让他改变我以前,我快走到了尽头。就像保罗在《腓立比书》16节那里所说的那样,上帝开始复兴我,“我深信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这善工是从交谈开始的)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这个过程不是花短短的六个小时或六个月能完成的,而是要继续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在我走向完全的初期阶段,上帝向我指明了四门功课,它们至今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活:读经、祈祷、交托和顺服。

读经——摄取养分。

祈祷——与上帝一同赴宴。我们无法划分祷告地时间界线,我们去市场,开车出门,进入周边环境,都可以祷告。

交托——就是把我们无力控制的食物交在上帝的手中,摆脱它们,但不是把它们扔进稀薄的空气中,而是交给上帝。

顺服——上帝愿意我们在力所能及的事上顺服他。

我们都很熟悉这四门功课。完全依靠上帝,它的内涵包括圣经中明显的真理,又包括经验中不明确的真理。我们不仅要了解、谈论,或是热切地相信这些真理,我们所蒙的祝福有助于激发我们,去真正实践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

当我开始把这些课程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时,我发现它加强了我凭信心与基督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他也开始向我表明他在各样的事情上让我丰富有余。当基督不断帮助我时,我对他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

读经、祈祷、交托和顺服,这四门功课互相交织在一起,这种交织表明,我有自己应做的事情。可是,当我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时,就是让上帝做只有他才能做得事。因此,我越来越觉得没有理由去忧虑,忧虑成了多余的东西。我也开始明白,无论上帝让我经历什么,哪怕是把我打垮的事,他定会帮我战胜这一切。

上帝最终为我脱掉了身上的茧,这茧是我一个人编织而成。上帝让我带领邻居一起查经,这让我脱掉了自己身上的茧。我相信自己能有成效地照顾小组中的妇女,因为她们知道我与她们一样,很需要基督。因此,我对她们并非是一个威胁,反而是对她们成长地鼓舞。

后来,上帝把我和丈夫带到海外。有一天,我们在伦敦地铁中遇到了一位吸毒者,我们就把他带回来,与我们一同生活,直到那时,我才开始实践真理。在那之前,我总觉得有点愧疚,因我在各样的事上不得不依靠上帝,而许多人做这些事却不费吹灰之力。然而,通过与这些沉湎与毒品的人一起生活,我知道他们与我一样,要痊愈不是靠自己,关键是靠上帝。

通过与吸毒者交往的经历,我发现依靠上帝是我们之所以被造的目的之一。我也明白了,在一次危机中岂作用的事物,任何时候都能起作用。我因此发现,我能为吸毒者提供果断而令人惊奇的治疗措施。有人一向教导他们,要他们舍弃生活所依靠的一切东西。但我向他们指明,真正的解决方法是从依靠毒品转向依靠上帝——不是拿上帝替代毒品,而是转到我们被造之初就当依靠的那一位。

假设人们愿意归向基督,我们来讨论其原因,你认为他们愿意怎样归向基督?他们是愿意通过刚强的、看似找不到弱点的人来归向基督?还是愿意通过软弱的、却表明了如何成为刚强的人去归向基督?

我想他们会一无例外地倾向后者。尽管我们以为自己是在服侍上帝,尽力藉着刚强地人向人们讲论上帝,但我们这样做有可能剥夺他们最后地希望,就是谈认为上帝会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希望。因为他们的反应不是,“哦,这是为我做的”!而是说:“我绝对做不到这一点”。然而,他们若看到一个软弱的人学会了怎样成为刚强的人,而且仍然在从上帝那里支取力量,就会让他们充满希望。他们会说,“哇!如果上帝为她做了这样的事,或许也能为我做一些。”

我诚然是个普通人,这不仅是事实,也是我心所愿。除了我们都是独特的受造之物这点外,我的确很平常。没有基督,我就是完全失丧的人。事实上,在一次聚会中,我是被人这样介绍的。他们说,“这是约妮,她如果没有基督,只会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这种介绍使我惊骇。然而,在我的人生中,上帝把我带到这个地方,他让我在这里成为一个软弱的榜样,让我能出去与世人分享,并向别人见证上帝在人的软弱中、藉着我成就了这样的事,他们岂不也行吗?

依靠上帝是我生活的主要旋律。我的故事是讲述一个自己一无所有的妇女,她在生活中依靠上帝,从中得到了她所需要的一切。必须依靠上帝并非什么可悲的事——它是上帝完美的设计。受造之人依靠他的创造主时,才能达到最佳境界。过去我常把依靠上帝作为最后的诉求,现在它成了我第一要紧的事!

我灵性生命的长进始于低谷的经历。我看起来并不好,感觉也不佳,但它是我人生中灵性生命最刚强的时刻。我希望这成为处在这种光景下的人的鼓励。我们时常以为属灵就是始终处于高峰阶段,事实并非如此。属灵就是进入一种境界,我们在此一无所有,而上帝样样都有。

(约妮.约德的自述故事,是其著作《建立依靠上帝生活》中的一段内容)

最大的忧虑

任何事物都没有比想到死,更让我们感到无助。面对生命的终结,我们必须思考死后的问题。死亡问题是最令人忧虑的事。这是“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未927)地狱才是最该忧虑的事!

若问大多数人是否会进天堂,他们都会说,“我希望如此”,或说“或许能进入,如果我不放弃”。他们若是真诚,就会承认,想到地狱会让他们恐惧。

然而,上帝在圣经中告诉我们,我们能够毫无疑问地知道自己在走向天堂,他还告诉了我们原因。

首先,基督为我们满足了进入天堂地要求。他一生完美无瑕,并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的罪付了赎价。随后,我们需要的神迹出现了,耶稣从死里复活了,表明上帝悦纳了他为我们献上的祭。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上帝为我们成就的是白白的奇异恩典。

第二,进入天堂的方法是靠信心。基督为我们受死,上帝赐予我们大爱,我们的响应是相信耶稣,向罪悔改,重生得救。我们一旦信了,就不会再失去。救恩出于恩典白白的赏赐,他关心我们灵性上的软弱。

我们一旦相信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大功,我们就不会担心。上帝在基督里接纳了我们。上帝若不抛弃他的独生子,就不会抛弃我们,而他永远都不会这么做!相信基督,就不必为永生忧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4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约妮.约德的《建立依靠上帝生活》哪里有买啊?我很想看一下这本书,能不能请告知哪里可以买到?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