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爱你,为你舍弃独生子的那一位,比惧怕未来不可名状的、模糊而又无用的忧虑好得多。” 大卫从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到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因此他能告诉我们,哪怕他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诗篇23篇4节)。他在第31篇诗中描写自己可怕的生活经历——被朋友抛弃(11、12节),被仇敌击打(13、15节),然而他说,“耶和华啊,我仍倚靠”(14节),“我终生的事都在你手中”(15节) 我们在害怕时,可以做些事来应对恐惧。圣经反反复复告诉我们不要怕,我们的任务就是接受上帝的良善和慈爱,做大卫那样的选择。我们必须说,“我们也不害怕”(诗篇46篇3节)。 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在讲论战争、饥荒和恶人时说,那些倚靠上帝的人,“必得饱足”(诗篇37篇19节)。这里得基本意思是说,他们不会颤抖,不会摇动。在我们合理考虑生活时,不会因惧怕而颤抖。为什么呢?因为上帝能用他的大能支撑我们。 在我们感到脆弱时,我们就被头脑中得顾虑搞得心烦意乱。我们就像一位父亲,他三岁的儿子在医院里奋力与危险的传染病搏斗。母亲留在床边照应儿子,他去上班。但即使在工作,他的部分思绪总是萦绕在孩子的病房里。每位目睹儿子奔赴战场的母亲,都能体会到这位父亲的感受。女儿第一次约会或十几岁的儿子开车回来晚了,作父亲的也是如此。 在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上帝能支撑我们。大卫写道,“你要把你的重担卸给耶和华,他必抚养你”(诗篇55篇22节)。这位永不改变的上帝会保守我们,让我们不会因生活中的忧虑和顾念而动摇。 上帝将永远与我们同在。忧虑是一副孤独的重担,我们总是易于独自背负。我们忧虑得越多,越是觉得孤单无助。但是,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我们永不会被他弃。大卫在第139篇诗中向我们保证,上帝与我们同在,大卫说他还没有出生,上帝就知道了与他有关的一切事情(13-16节),他也无法躲避上帝的灵(7-12节)。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是陆地还是海洋,是天上还是阴间,上帝都与我们同在。 是的,大卫知道上帝时刻都关心他。他写道,“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诗篇27篇10节)。在我们中间,有谁不像害怕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呢?有时,这些可怕的感觉会环绕着我们。这时候,我们必须记住上帝的应许,他永远与我们同在。 以赛亚也知道上帝时刻关心他。耶和华曾对他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上帝”(以赛亚书41章10节)。 约书亚也明白这一点。上帝对他说,“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必撇下你,也不丢弃你”(约书亚记1章5节)。 摩西也深知这一点。“他因着信,就离开埃及,不怕王怒;因为恒心忍耐,如同看见那不能看见的主”(希伯来书11章27节)。 耶稣的门徒也知道这一点。耶稣在升天之前对他们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章20节)。 我们也知道这一点。耶稣给门徒这样的应许,也是给我们的应许。 当忧虑再次困扰你时,要转向上帝,要记住: (1) 他掌管一切, (2) 他能背负你的重担, (3) 他能消除你的惧怕 (4) 他能支撑你, (5) 他永不离弃你。 不要依靠自己 在新约圣经中,有关忧虑的教训主要是在耶稣的“登山宝训”中(马太福音6章25-34节)。在这段讲论中,耶稣为我们提供了忧虑的解毒剂。他对那些虔诚的人(像我们大家一样)讲话,他们虽盼望弥赛亚来临,却没有做好准备。在这十节经文中,耶稣共六次提到忧虑。当我们面对这个快速发展、充满压力而又追逐物质的社会时,耶稣的话恰恰也针对我们。耶稣实质上是说,“你们充满了忧虑,是因为你们没有真正靠信心生活。你们过于关心食物、衣服和各样的东西。你们要把我和我的国放在首位,你们一切就都好了。” 不要忘了,那时主耶稣刚刚教导门徒要积攒财宝在天上,不要积攒财宝在地上(6章19-24节)。我们似乎听到有人无声的异议,“噢,如果我像你说的那样生活——总是思念天上的事,我必定会饿死。你知道,一个人总是要吃饭的哟‘。这很可能是耶稣以”不要忧虑“的命令展开教训的原因(25节)。 忧虑的原因(马太福音6章25-32节)。耶稣的门徒若继续为地上的事忧虑,就绝不可能在天上积攒丰富的财宝。耶稣说,我们不必为生活必需品忧虑,上帝若顾念空中的飞鸟和野地里的花朵,他也必看顾自己的儿女。 当然,我们有责任工作,有责任为我们自己和家人提供生活必需品。使徒保罗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吃饭“(帖撒罗尼迦后书3章10节)。耶稣不是教导我们去消极地单单接受,他教训的要点是叫我们不要为我们的需要而烦恼、忧虑,或是焦虑。 然而,我们当中有许多人都是为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忧虑。我们想让人看到自己“在“饭馆里、想拥有比邻居好一点的汽车、想用更精美的方砖建造房屋、想穿著最时髦的服装,还想着其它许多这个社会视为重要的事物。我们那么沉湎于物质主义的社会,以致于我们会为跟不上潮流而忧虑。 耶稣说,我们的一切忧虑都是没有必要的。他知道忧虑确实是个问题,但它是个多余的问题。飞鸟需要食物,但它们没有为食物忧虑得头痛。花朵也“装饰”,它们虽免不了会腐烂。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它们的天父顾念它们。 忧虑背后的原因(30节)。从耶稣的话语中可看出忧虑的内在原因表现在耶稣的话语中,“你们这小信的人哪”。我们被忧虑压倒,只因为我们不信上帝。其实我们并不相信,是上帝在使世界正常运转。我们不信他顾念我们的需要;即便是他有这样的应许。我们把眼光从天上转到地上,我们宁愿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上帝。我们把未来的责任放到自己的肩膀上,觉得不能再把那么重要的事交给上帝! 耶稣为忧虑提供的解药(33-34节)。耶稣说,忧虑会搅乱应该先考虑的事。我们为衣食、竞争、把握未来而忧虑,却不关注最重要的事。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33节)。操练信心,并先求上帝的事,你就是积攒财宝在天上。 我们听了耶稣的话就会明白,消除忧虑其实在于我们的选择。当我们选择相信上帝而不是相信我们自己时,我们的忧虑就会消减。答案在于我们自己。 “忧虑只是表面现象,它的症结是我们没有全然地信靠上帝。” 你曾否因为要拥有足够的食物而忧虑?因为穿什么而忧虑?为你的房子是否足够大而忧虑?是否因为自己的汽车好不好而忧虑?是否因退休后生活有无保障而忧虑?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多基督徒从艰难的经历中懂得,这些事物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而且上帝会按照他的话供给我们。他们还懂得,使信心增长得事物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在生活遇到真正的难题时,最需要的是信心。 向关心我们的人诉说 在保罗所写的《腓立比书》中,我们发现消除忧虑的另一个重要办法。我们不是在软弱中放弃,而是采取积极行动,帮助我们消除忧虑。 保罗在《腓立比书》中特别命令信徒:“应当一无挂虑”(4章6节)。耶稣在加利利山上也讲到相同的命令(马太福音6章25节)。耶稣还要继续讲述忧虑毫无益处,保罗则要求腓立比的信徒不要忧虑,却要祷告。 “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所要的告诉上帝。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立比书4章6-7节)。 在《腓立比书》4章6节中,保罗要求我们不要忧虑,他用了三个词来讲述我们应当做的事。 1、祷告。保罗此处使用的词,是指与上帝交谈最常用的词——祷告。总的说来是指祷告,而且很可能关系到祷告中的敬拜方面。当我们祷告时,我们就是承认上帝的伟大,并尊崇、敬拜、尊重他。我们认识到上帝是至高的主,就会把我们的忧虑交给他。 2、祈求。保罗描述消除忧虑的第二个用词是祈求,这个词是指我们向上帝表明我们的需要。就是向上帝表明我们最真诚的恳求,就是我们不顾一切向上帝呼求帮助。祈求,既可以为自己,也可以为他人。 3、感恩。保罗讲论用祷告代替忧虑,他用的第三个词是感恩。我们有时太专注自己的难题,忘记了上帝过去做工所用的满有恩典的方法。我们看不到他以恩慈和怜悯恩待我们,满足我们一切的需要。我们回想上帝过去怎样关心我们,能使我们倍感安心。 当我们不再忧虑而祷告时,我们就把重担从我们的肩上移去,把它放在全能上帝的膀臂上。一旦我们把我们所关心的交托给他,我们就会感谢他,因为他是爱我们的上帝,他热切地关注我们的困难,并有能力回答我们的祷告。 当把你的脆弱带到至高者面前,他有能力改变这些。你夜里醒来,为姐妹、工作或小孩忧虑时,你要祷告。制止你的思绪不再忧虑,并把一切用在忧虑上的精力转移到祷告上,因为忧虑是破坏性的,而祷告是建设性的。恳求上帝帮助我们、安慰我们、坚固我们、为我们开出路,并求他成就只有他才能成就的奇妙的改变。 当你因前景惶恐不安时,你要祷告。要把你的忧虑交给主,摆在他面前。你在红灯前等候时,若为支付各种帐单而忧虑,你要祷告。恳求上帝帮助你,然后继续前进。上帝必倾听你的祷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