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944|回复: 3
收起左侧

[分享]《信望爱小丛书第三辑之基督徒生活须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22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望爱小丛书第三辑之 基督徒生活须知 活出基督生命的七个步骤 基督徒生活须知 如何过属灵的生活?如何让基督的生命从你身上活出来?如何在信主后变得刚强成熟?这些是我们在写作这本小册子时,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祈求主能用本书来使你更了解:什么是圣经中提到世上最大的恩惠——这恩惠就是能活出基督的生命。 马丁.狄汉二世(Martin R HaanII) 目录 没人说这是一条易路…………………………2 你在虚度光阴吗?……………………………3 谁该把方法告诉你……………………………4 彼得的计划……………………………………5 上帝的部分………………………………5 我们的部分………………………………6 七个步骤…………………………………8 七个步骤的成果………………………………22 七个步骤的误解………………………………23 小心!有陷阱…………………………………24 历史的教训……………………………………26 排除活出基督徒生活的困难…………………29 生活的动力……………………………………30 一个警告………………………………………31 没人说这是一条易路 “唉!我还是放弃算了,无论我多么努力,就是无法活出基督徒样式的生活!”你对这句话感到熟悉吗?这是个刚信主的信徒在绝望之余所说的话,看得出来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你的情形如何呢?信主后,你是否偶尔仍会被失败及沮丧的感觉所打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看看下面这些人所说的,你会发现其实你并不孤单! 初信者:我放弃了! 成熟的信徒:“我越努力,我就越清楚的意识到在我里面的叛逆本性。” 保罗:“我所愿意的,我并不做;我所恨恶的,我倒去做。” 耶稣:“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马太福音26章41节) 基督徒的生活并不是突然形成的。有位父亲在对女儿的一席谈话中,说得很好:“乖女儿,要是你明白世事艰难,那你做一切事情时就会容易多了。” 但那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我们要咬紧牙、握住拳、站稳脚跟,才能够勉强地活出基督徒的生活吗?不,答案绝对是否定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事会比认识上帝、与主同行,更能让人经历生命中最大的满足。因此是我们必须为打场胜仗做好准备。我们需要一个计划,也需要去执行那个计划。 你在虚度光阴吗? 要活出基督徒的生活,方法有很多,但是有一些做法是行不通的。比方说: 1、 若你尚未接受基督做你个人的救主及生命的主宰,就不必试图过基督徒的生活,因为这是基督徒生活的第一步。若你不确定自己是否已经信主,请参阅第31页。 2、 不要以为靠自己的力量去遵守规条,便可以过基督徒的生活。那正是使徒保罗写信给一群受律法的人,责问他们是否真的以为信心之路是光凭己力就能成就的原因(加拉太书3章1-5节) 3、 不要单以每周去教会一次的方式来过基督徒的生活。和上帝的子民相聚是很重要的事(希伯来书10章25节),但信仰并不是一周去聚会一次的活动,而是日日与上帝相交的关系。 4、 不要以为倚靠行善便能活出基督徒的生活,那太笼统了!因为采取这种做法的人,是无法有足够的时间来做他想做的每一件事,比如在美国,你会开车时顺道载入一程、捐钱给埃塞俄比亚或公益团体、把旧衣服捐给救世军、参加反堕胎的游行活动。做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但却仍然不够。 谁该把方法告诉你? 你希望由谁来告诉你:该如何过基督徒的生活呢?是经验老到的人?知识渊博的人?富有同情心的人?上帝所差遣来的人?或是沉默寡言的人?若以上皆是,那么耶稣的门徒彼得就是你心目中最佳的导师人选。从他的所言所行和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基督徒生命的特质。 l 彼得是主的十二个门徒之一。 l 他是“核心人物”之一。 l 他深知成功的喜悦。 l 他深知失败的痛苦。 l 他曾在水面行走。 l 他曾目睹主的大能。 l 他亲眼目睹了圣灵的降临。 l 他行过神迹奇事。 l 他曾领许多人信主。 “我要尽心竭力,使你们……时常记念这些事。”彼得后书1章15节 彼得在快殉道之前写了一封信给众人传阅(彼得后书1章14节),其中提到他所学习到的基督徒生活,这位主的老门徒、亦是老兵与老友,在短短的几句活中,就描述了——(1)上帝所做的部份,(2)人的部份,包括要达到灵命成熟的七个步骤;(3)执行此计划的人必能得到成功。(这七个步骤又常被称作“七步灵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彼得为了要达到灵命成长所列出的计划。 彼得的计划 上帝的部份:能力及应许 从彼得后书1章1-4节可以得知,主并不期望我们靠自己的知识和力量来生活,但他应许赐下能力来帮助我们。他同时也确实应许要帮助我们。若他要我们在水面上行走,移动一座山,胜过试探,饶恕别人,表达爱心,或领人归主,我们大可放心!因此他早已将我们所需的一切赐给我们了。他已赐给我们: l 一个代言人,代他写这封信给我们(第1节) l 一位拯救我们的救主(第1节) l 信靠上帝的能力(第1节) l 认识上帝的机会(第2节) l 带领我们的主(第2节) l 我们所不配得的帮助及平安(第2节) l 知识的泉源(第3节) l 能力的泉源(第3节) l 迈向卓越的邀请(第3节) l 一系列宝贵的应许(第4节) l 经历上帝的方式(第4节) l 脱离败坏的拯救(第4节) 我们的部分:信心及殷勤 深知天国及今世之道的彼得发现,基督徒光是袖手旁观是绝对不会成功的。他知道人若光是仰慕基督是绝对享受不到信心生活的喜乐。为此,他继续将把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的计划告诉我们。 但在我们以第5-7节来思想彼得的计划中的七个步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过得胜的基督徒生活的两个先决条件: 信心=信靠、完全倚靠上帝 殷勤=努力尽本分 信靠+努力=成功 请牢记:彼得的这七个步骤是以信心或信靠上帝为根基。但光凭信靠还不够,信心唯有和殷勤加在一起才会活络起来。而光是殷勤也是不够的,它还需要和信靠上帝结合在一起才行。 这话的意思就是殷勤和信心是奥秘之事的两面。我们不知道奥秘之事是如何发生的,但倘若我们要有属灵的得胜就必须具备这两项要件。 这个组合往往被强调“活出基督”的人所忽略。有太多基督徒只是干坐着等待圣灵的感动临到,却从来没有为上帝行大事,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受挑战。然而个人的努力就是彼得所说的我们的本分,这表示上帝呼吁人要殷勤、努力、热心,要全力以赴,而非逃避拖延。 彼得并不是惟一抱持这种观点的人,使徒保罗在对早已信主的人说话时,也提到同一件事: “这样看来,我亲爱的弟兄,你们既是常顺眼的,不但我在你们那里,就是我如今不在你们那里,更是顺服的,就当恐惧战兢做成你们得救的工夫。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立比书2章12-13节) “信心并不是袖手旁观” 这里的重点不在于为了得救而做,而在于得救的本身。由于我们因为信靠基督而已经得救,因此我们理当下定决心,殷勤做工,以感恩的心来服事那位救我们的上帝! 从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来看看彼得后书1章5-7节,并一一检视从殷勤的信心而来的七个步骤。 步骤一:殷勤的信心需要德行 彼得写道:“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在别的圣经译本及注释书把“德行”译成“良善”。但从上下文可知,我们必须以基本的形式来看待这种良善。彼得继续提到的各个步骤前,必须先有良善的形式,如知识、节制等。 彼得深入外邦的文化,为良善一字找到一个最大众化的字眼“德行”。在第5节中,德行似乎有一片好意的意思,此意思和其它的经文相吻合。由其它经文可知,真实的信心必产生愿意遵行上帝的旨意、讨上帝喜悦、行事正直的心志。那岂不就是真正良善的起点吗?在行事之前,你必须先有愿意去做的心才行。 这就是每位家长、老师、雇主在找寻的德行。他们在找那个肯做正确事情的孩子、学生及员工。 没有愿意的心,就得不到进一步的指示、得不到深入的关系,无法互信。除非一个人真的有心做正确的事,否则一切进展就会停摆。 这听起来虽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但那却是彼得要我们牢记的重点。殷勤的信心的第一步就是愿意朝良善的方向前进。 现在假设你有此意愿,你如何面对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你是否热烈地追求良好的德行?是否尽全力去追求良善?你是否把主的这段话当真: “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马太福音5章6节) “心里不想做正确的事,一切成长的活动就会停止。” 现在请你扪心自问: l 你愿意做正确的事吗? l 你愿意讨上帝的喜悦吗? l 你愿意与主同行吗? l 你愿意受圣灵引导吗? l 你愿意克制自己习惯性的罪行吗? l 你愿意花更多时间读经吗? l 你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祷告吗? 如果没有这种良善的意愿,就绝对无法在信心的生活中有任何长进。不过我们也知道光有良善的意愿是多么不完全。若我们有了这个意愿,那我们也只不过是有了好的开始而已。那就是为何彼得要继续提到下一个步骤的原因了。 步骤二:德行需要知识 在彼得为信徒成长所作的计划中,第二个步骤是除了有德行之外,还要加上知识。请注意德行和知识之间的关系,这很有道理。一旦我们有心做正确的事,我们就需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 此外,就像有心去做正确的事就是考验信心的工具一样,追求知识就是我们有良善意愿的具体考验。 让我们言归正传。你真的想做正确的事吗?那么扪心自问:你花了多少时间在读经?花了多少时间在上帝的话语和心思意念上? 诗篇第1篇就提到德行及知识这两者。希伯来的诗歌作者写到: “不从恶人的计谋,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亵慢人的座位,惟喜爱耶和华的律法,昼夜思想,这人便为有福。!” 请记住,人心是诡诈的,人若不愿意做正确的事就是自欺。我们会说服自己:除了追求知识之外,我们还有更好的事要做。 也许我们把时间花在值得商的问题及观念上,并以此做挡箭牌,而不好好默想我们与上帝以及人际关系的真正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有许多人精通“上帝的主权”、“上帝的律法”、“预言的细节”及“律法传统”等问题,却仍然在灵里迟钝、心骄气傲的原因了。 因为这类的危机,所以我们务必要确定自己已经认识了最重要的事。比方说: l 认识上帝的样子(出埃及记34章4-7节;约翰福音4章24节) l 认识上帝喜爱什么(诗篇37篇28节,146篇8节;约翰福音14章23节,15章9节;哥林多后书9章7节) l 认识上帝恨恶什么(诗篇5篇5节;箴言6章16-19节;以赛亚书61章8节) l 认识嫉妒是谁(以赛亚书9章6节;约翰福音1章1-14节,8章58节;罗马书1章3-4节;希伯来书1章1-14节;启示录1章5、17-18节) l 认识基督为你做了什么(以赛亚书53章1-12节;马太福音20章28节;约翰福音10章11节;罗马书4章25节;哥林多前书15章3-4节;彼得前书1章17-21节;约翰一书2章2节;启示1章5-6节) l 认识你在主里的身分(以弗所书1章3-14节) l 认识你的属灵资源(彼得后书1章3-14节) l 认识祷告的重要性(腓立比书4章6-7节;雅各书4章2-3节,5章16-18节) l 认识在教会中与人交往的重要性(马太福音28章19节;使徒行传1章8节) 知识和聪明是任何事物所无法取代的。所罗门教导我们要尽心尽力去追求它。他写道:“得智能,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因为得智能胜过银子,其利益强如精金。”(箴言3章13-14节) 但那又引出另一个问题,所罗门的生活方式使我们想到光有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即使所罗门是当时最有智能的人,但他最终因妻妾成群和聚敛个人的财富,而触犯了上帝的诫命,因此了结一生。而那就是彼得要我们采取下一个步骤的原因了。 步骤三:知识需要节制 彼得接着说,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请再次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彼得很精妙地把一个观念加在另一个观念上。他提到,知而不行是不完全的,而且知识是行出正确行为的手段,而不是追求的目的。 保罗赞同此一说法。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8章中,提及知识有令人自大的倾向,他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第1节) 雅各亦赞同此一说法。雅各在雅各书中提到,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2长17、20、26节)。他发现光有知识而不去行的人便是在自欺欺人。 基督也赞同此说法。他教训说,聪明人不光是听主的话,而且是听了就去行(马太福音7章24-27节)。 这表示我们要尽力把所知的付诸行动。知识本身不是最后的结果,它的信心、殷勤、德行一样,只是通往结果的一个重要策略,它使信心成长又更上一层楼。再也没有比自认为万事通,生活却一团糟的人更可悲了。对教义及圣经历史知道得一清二楚,却无法克服骄傲、愤怒、欲望、苦毒、嫉妒、欺骗、暴饮暴食、酗酒、贪婪、拖延。原因何在?因为节制绝不只是个人努力所致,在属灵的事物上,节制乃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加拉太书5章23节)。只有当人有了信心、善行和正确的知识,他才能期望身心灵有所节制。 所罗门一生受性欲所辖制,必深知这个道理。事实上,他真的如此,因他曾写过:“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攻城。”(箴言16章32节)但光是知道上帝要我们做什么还不够,甚至为此默想也不够,我们必须起而行才行。 然而,光是行善还不是全部。大多数的人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开始时兔子一路领先,乌龟在后苦苦追赶,但比赛结束时,坚忍到底的才是获得胜利的那一位。耐力是真正的考验,所以彼得在信心的阶梯上又加了另一步骤。 步骤四:节制需要忍耐 彼得在谈到殷勤的信心要透过德行、知识、节制来长进之后,就告诉读者:“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为什么要忍耐呢? l 它能使我们做事有始有终(腓立比书3章13-14节) l 它能使我们效法基督(希伯来书12章2节) l 它能使我去爱人(哥林多前书13章7节) l 它能使我们印证我们的信心(雅各书1章3节) l 它能培养品格(罗马书5章4节) l 它能使人得到上帝的应许(希伯来书10章36节) l 它能使人得福(雅各书5章11节) l 它能使人得上帝的喜悦(提摩太后书4章7-8节) 在此,我们先停下来想想彼得所定的进度。忍耐和其他品德一样,绝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连的。在忍耐之前必须先懂得节制,而节制是有正确的思想所产生的结果,而那又是由于一心想做正确事情的心志所造成的,而最终是从信靠主的心而来的。不管这些是否能行得出来,都和殷勤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又为何要有忍耐呢?这是因为我们在世上会有苦难,就如同耶稣所说的(约翰福音16章33节);因为人的身体软弱,因此注定会死;我们会有苦难,也是因为别人犯的错误所导致;我们会有苦难,是因为别人厌恶我们的信仰;我们会有苦难,因为上帝要考验并培养我们与他之间的关系。 但我们切勿自怜。在各行各业当中,有谁能够做到,少了忍耐到底的耐心却还能成功的呢? l 是运动员吗? l 是教育家吗? l 是音乐家吗? l 是主管吗? l 是婚姻当中的配偶吗?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们愿意历经苦难为的是要得到他所看重的东西,有谁比定睛仰望上帝的人更乐意受苦呢?那正是配合彼得提到的下一步骤的大好时机。

步骤五:忍耐需要敬虔

基督徒不是为属世的成就而忍受苦难。他受苦是为了上帝,也一心要在敬虔方面有所成长。

那也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活在世上不光只是因为历经沧桑是件好事,也不光是为了留点面子,避免尴尬、避免受人嘲弄而坚忍地活下去。我们之所以坚忍不屈,为的是要能效法基督、表示我们信靠上帝、更亲近上帝、更像上帝、讨上帝喜悦、使人从我们身上看到上帝。所谓的基督徒就是蒙召与上帝建立关系、成为满有上帝性格并与上帝同行的人,正如耶稣基督与上帝同行一样。同时他也是蒙召倚靠上帝的能力而活的人。

我们所做每件事都该出于敬虔的观点,我们应该在一切所行的事上要认定主(箴言35-7节),我们应该在一切的事情上竭力讨上帝的喜悦(歌罗西书110节),我们应该殷勤地操练自己,使自己活出敬虔的样式(提摩太前书47节)

l 上帝既是慈悲的,我们也当以慈悲待人(路加福音636节)

l 上帝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相爱(约翰一书47-11节)

l 上帝既是圣洁的,我们也要圣洁(彼得前书115-16节)

l 上帝既是真实的,我们也要作真实无伪的人(约翰福音826节;约翰一书318节)

l 上帝既是美善的,我们也当如此(诗篇34814节)

l 上帝既是有耐心的,我们也当如此(罗马书155节;提摩太前书611节)

l 上帝既是有节制的,我们也当如此(出埃及记329-14节;哥林多前书925节)

但那却引出一些问题。为何彼得把敬虔列第五步骤?为何敬虔不放在第一?或放在最后?

答案就在上述所说的上帝性格当中,上帝因爱我们而临到我们身上。同理,我们也要以活出敬虔的生活以便将福音传给别人。敬虔的生活不是终点,这就是为何彼得受感受把敬虔列为第五步骤的原因。这个步骤接着又领我们到下一个步骤。

步骤六:敬虔需要爱弟兄的心

换言之,彼得所指的敬虔之人,并不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也不是一个活在云端,满脑子不切实际的牧师。我们当中真正虔诚的人乃是关心弟兄姐妹的人。真正爱天父的人就是学习以骨肉至亲的那种爱来爱上帝儿女的人。

有一首歌一再重复唱着:“我们都是一家人。”当匹兹堡海盗棒球队把它当成球队的主题歌时,许多人都感受到一股温暖。因为对亲人的爱及对兄弟的仁慈有很正面积极的意味。而这种爱没有比置身在跨越文化与国界的上帝家中更有意义的了。保罗写道:

“爱人不可虚假,恶要厌恶,善要亲近。爱弟兄,要彼此亲热;恭敬人,要彼此推让。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在指望中要喜乐,在患难中要忍耐,祷告要恒切,圣徒缺乏要帮补;客要一味地款待。”(罗马书129-13节)

这段话涵盖了一切。保罗也知道德行、知识、节制、忍耐、敬虔是与上帝建立关系并与上帝一同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它能产生爱弟兄的心。

有人会问:“为何今日的信徒中间缺乏这种认识呢?为何在信徒中间的反而都是嫉妒、骄傲、纷争与对抗呢?

是的,世上总有不幸的家庭,总有家人不明白亲人之间是多么地彼此需要,总有弟兄姐妹猫狗打架般的争吵,行为好像野兽一般,一点也不像是照上帝形象所造之人。

我们需要切合实际。截至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是,这种爱弟兄的心惟有存在于虔敬的人所在的地方,这些虔敬的人之所以虔敬,只因为他们愿意忍受不尽理想的人际关系及环境,以便能与主同行。爱弟兄的心只有当一群人肯自我节制、熟知圣经的话,也愿意行善以表明他们对上帝的信靠时才会发生。

若我们少了爱弟兄的心,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照彼得的计划行事。我们并没有照上帝要基督徒为信仰付上代价的方式去生活。

现在我们准备要来思想基督徒生活的最后一个步骤。

步骤七:爱弟兄的爱

这是彼得所给我们的最后步骤。我再说,请注意他所指的不是任何一种爱,而是以前面六个步骤为前提的一种爱。这是圣经所要求的爱,也是基督在对门徒说这段话时所要求的:“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4节)

基督所提出的爱是超越弟兄的层次。我们不可再把爱想成是去爱那些爱我们的人,主耶稣不只爱他的朋友、兄弟,也爱他的仇敌。他牺牲自己的性命及利益,为的是拯救那些与他为敌的人(罗马书58节)那就是为什么他可以说出下面这段话的原因: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甚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甚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甚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路加福音627-35节)

有一点也很重要,我们要明白这最后的步骤不是给已经在这门课考试满分的人所准备的附加题。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1-2节明白地说到,无论我们有多少好的,若我们没有爱,一切仍是零。有一道数学公式可以把这段话分解如下:

(能说天使的话语)+(明白各样的奥秘)+(有全备的信心能够移山)+(将所有的周济穷人)+(舍己身叫人焚烧)—爱+与我无益(131-2节)

信徒高贵的品行只有在加上爱的时候才会有价值。

七个步骤的成果

按彼得所说的,当照着这七个步骤去行,就会有很多美好的期望(彼得后书18-11节)

l 我们会在认识主的关系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第8节)

l 我们就不会瞎眼,或只看见近处的,而忘了上帝所为我们成就的一切(第9节)

l 我们藉着更加殷勤,就能使所蒙的恩召坚定不移,进而使信心长大成熟(第10节)

l 就属灵的进展及属灵的历程来看,我们必永不失脚(第10节)

l 我们大可以盼望胜利地进入我们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度(第11节)

就彼得看来,这些成果是值得人们为之生,也为之死的目标。它们是彼得想持守的,他希望凡是开始过信心生活,但却在中途分心的人也可以持守它们。

“当基督徒停止成长,他就开始朽坏。”

七个步骤的误解

1.进行七个步骤时并非像遵行时间表一样。进行这七个步骤并不意味你一次只能做一项,也不是一月德行为主,二月知识为主,三月节制为主。其实每一个步骤都是密不可分的,这七个步骤的目的是向我们表明真实信心的过程,它们向我们表明上帝不只要求我们要有爱心、信心或知识,他要求我们有这一切品质是因为它们的结合能使我们拥有完备、平衡、不断进步的基督徒经历。

2.这些步骤并不完备。它们并没有涵盖所有的范围,但范围已经很广了。其他的圣经原则可以排在这七步骤以下。比方说,祷告的需要可列在“知识”当中。

3.这些步骤不可只想私自保留。例如彼得领受这来自上帝的道理就传给其他人一样我们也当如此行(提摩太后21-2节)。由这个角度可以知道,我们希望透过这本书的说明能帮助你去帮助其他人,使他们明白活出基督徒生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心!有陷阱

讲完彼得为基督徒生活所定的计划之后,现在我们还需要查看这套计划难以执行的几个原因。由圣经可知,基督徒有三大敌人,一是世界,二是肉体,三是魔鬼。我们需要了解其本质,才能抵挡它们。

世界:是环绕我们周围的敌人

当使徒约翰告诉信徒们不要爱世界(约翰一书215-17节)时,他指的是一个真实但没有具体形状的敌人。他在用“世界”一词时,心中想的是我们周遭那些与天父为敌的一切。由此看来,世界代表了我们喜好与上帝为敌,种种因素,不管是在物质上,生理上或社交上。

“基督徒必须活在世界里,但千万不要让世界活在他里面。”

肉体:我们里面的敌人

新约作者警告我们要防备第二个敌人:肉体(请参考罗马书71825节,81节,1314节;加拉太书517-24节,68节;歌罗西书223节)

“肉体”一词在许多经文中指的是在我们身上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满的心态。但它的涵意不止如此。有其它经文指出,它指的是我们心中敌对上帝的心态、“罪的律”(罗马书723节)。肉体与我们从圣灵而来的高尚意念以及圣灵因我们重生而放在我们里面的新生命是对立的。

魔鬼:在我们之上的敌人

魔鬼这第三个敌人是反对一切属灵成长的顽强对手。照彼得的说法,魔鬼就像“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节)。他是说谎之人的父(约翰福音844节),他拥有一群和他一起来攻击我们的恶魔(以弗所书612节)。但除非我们给他机会,否则他无法叫我们不信靠上帝、不爱上帝(雅各书47节)。虽然他是可怕的大敌,但我们的灵命不必摇摇晃晃地被他打败。

因为我们有这个应许:“那在你们里面的(圣灵),比那在世界上的(魔鬼)更大。”(约翰144节)当我们顺服圣灵,就能靠着他的大能经历到属灵的得胜。雅各书说:“务要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你们逃跑了。”(47节)

“只要你不实现你的承诺,魔鬼才不会在乎你的承诺!”

历史的教训

西门·史泰来(Simeon Stylites,390495)是位受人景仰的人。在他生命中最后36年都生活在一根柱子上方,大约只有三呎宽的平台上,为了表明他的舍己及献身给上帝,他试过几个方法。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自己埋在土里,只留脖子在外。也曾住在一个密室长达十年之久。更花了许多时间在不同的修道院中。但没有任何方法足以表明他献身给上帝的心志。于是他灵机一动爬上一个9呎高的柱子,把它当成家。在几次的加高之后,柱子最后竟有六十呎高。虽然有人嘲笑他,但他并不在意,他尽全力要活出自己认定的敬虔的基督徒生活。

“智者会从别人的错误中记取教训。”

由整个历史来看,基督徒都在努力了解及达到圣经所要求的基督的样式。以下是过去的人用以活出基督徒生活的几种方式。

孤单的生活:在基督徒早期,许多人以为与上帝相交的最好方法就是远离人。史泰来就是一例。被称为波西人(Bosci)的一群人就住在田野,像牛一样以吃草为生。有个隐士深为下层人士所景仰,因为他从不洗澡、更衣。也有人赤身在西奈山附近的旷野行走达五十年之久。

有些与世隔绝的人以为,只要他们与志同道合的人住在一起,就是最能避开诱惑的生活方式。于是修道院纷纷成立,成了教导及修道活动的最重要场所。

守法的生活:另外有人以为真正的属灵可从仪式及规条中找到。比方说,在新约时代,有些信徒就教导基督徒要守旧约律法的规定(参见使徒行传第15章,加拉太书,歌罗西书)。律法主义推崇外在的表现及宗教活动,而忽略了信徒生命的内在特质。在今日的世界中,有许多人以为他们和上帝关系良好,因为他们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不是因为他们与耶稣基督建立了个人的亲密关系。

放荡的生活:当信徒过分强调上帝的恩典而忽略了上帝的圣洁时,就落入了放荡生活的陷阱了。过去有基督徒曾说,既然基督完成了上帝律法的要求,我们就不必再为能不能达到上帝圣洁的标准而担心。他们说:“我们想犯多少罪就犯多少罪。”使徒保罗早在写信给罗马信徒的信上就料到这种行为(罗马书第6章)

完美的生活:伯拉纠(Pelagius,约公元400年)教导说,人的本性在堕落时并未腐化,因此他说我们只要有上帝的恩典在旁帮助,就能活出无罪的生活。一个当代的教会派别则强调,当人受洗除去了原罪,又透过教会的其它圣礼领受额外的恩典,他就有能力完全顺服上帝的律法而行。

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1703-0791)却对完美的生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提到在得救后上帝的恩典要再次动工,除去人身上的罪根,人的动机及意志才得以完善。

辛勤的生活: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教导说,即使人尽了全力,又有上帝的恩典相助,仍无法完美。他的解决之道就是上帝动工来产生他要我们所具备的东西(上帝赐下他要求的东西)。基督教改革宗以奥古斯丁的原则为根本,当代的路德派及改革纵的教师都继续强调这点。

努力追求圣洁所强调的是,虽然信主后可胜过罪,但我们总是在与撒旦争战。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完全谦卑地倚靠圣灵,并藉着属灵操练及活动,积极追求效法基督的目标。

安歇的生活:在过去的一世纪,有一群人说到基督徒生活的秘诀就是“放手让上帝做”。自从1875年开始,在英国每年都有凯兹华克大会,在此影响下许多人开始奉行这个教义。凯兹华克团队坚称藉着认知撒谎能够的倚靠圣灵,及每遇试探就呼求他的大能,信徒就能胜过罪,克服罪性。是信靠耶稣的十字架使他们得以胜过罪。事实上,若信徒视自己向罪是死的,向上帝是活的(罗马书611节),并且他若倚靠耶稣及圣灵而活,就能胜过所有已知的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2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千个人用斧头砍邪恶的树枝,但只有一个去砍根部。”

梭罗(Henry Thoreau

由这些历史人物试图活出基督徒生活的方式可以得知,人总是在和罪苦战。今日有些人放弃一战,有的人则佯装它已不复存在。我们的祷告就是期盼这本小册子能帮助你从上帝的话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排除活出基督徒生活的困难

你个人如何与主同行?你有进步吗?或是停滞不前?以下几个问题可帮助你排除你的属灵生命之困难。

¨ 我是否常倚靠上帝?

¨ 我是否努力讨上帝喜悦?

¨ 我是否真心想要顺服基督?

¨ 我是否从圣经学到功课?

¨ 我是否放弃了某些方面?

¨ 上帝的性格是否正在我的生命中建立?

¨ 我是否爱其他信徒?

¨ 我是否愿意爱我的仇敌?

¨ 我是否和肉体争战?和世界的罪争战?

¨ 我是否靠圣灵的大能抵挡撒旦

“上帝希望我们作得胜者,而不是受害者;要展翅上腾,而不是往下沉;要得胜,而不是被打败。”

生活的动力

每个信徒都该在属灵上有所成长。下面的“大能”(POWER)原则,可帮助你记住灵命进深的重要因素。

祷告Pray)。想要成长的信徒可透过祷告与上帝相交。向主感恩、认罪、为自己求告也为别人代求。上帝应许要亲近用祷告来就近他的人(诗篇14518节)

顺服Obey)。在约翰福音第14章中,耶稣说我们若遵守他的命令就代表我们爱他(152123节)。但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做到,那正是上帝赐下圣灵的原因之一(16-17节)。当我们顺服他,圣灵就赐下能力,使我们顺服圣灵而行(加拉太书16-25节)

敬拜Worship)。基督徒对上帝的委身是持续不断的。在私底下,他应该在祷告及思想中敬拜上帝(诗篇341节);在公众场合,他应该与教会其它信徒联合,一起颂赞上帝(诗篇1111节;希伯来书1024-25节)

传福音(Evangelize)。福音的好消息要传开来。当我们把主为我们所做的事告诉别人,就会发现自己在属灵上有很大的成长(马太福音281920节)。

读经(Read)。信徒属灵成长最直接的;来源就是圣经。要常读经是因为圣经是灵奶也是干粮(彼得前书22节;希伯来书51214节)。圣经会告诉我们如何生活(诗篇119105节),也是上帝今日对我们所说的话。

一个警告

仅仅牢记彼得所列出的七个步骤并不会使人成为基督徒。它们只能帮助已经成为基督徒的人如何能与主的关系更好。

若我们忽略此一事实,就会犯了保罗在罗马书1013节所写的那些错误,虽然那些人热心追求上帝,但却以为靠自己的方法就能亲近他。

以次看来,要记住新约所说的,我们唯有完全倚靠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大工,才能成为基督徒。他为我们的罪死在十架上,然后又从死里复活,以证明他的牺牲已经完全了,如今他要使凡信靠他的人都到父那里去。

除非你已接受基督作你个人的救主以及生命的主宰,否则无法试图去过基督徒的生活,思考下列的经文: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着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上帝和好;上帝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上帝的义。”(哥林多后书520-21节)

(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0: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