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466|回复: 1
收起左侧

唱歌的技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29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确的歌唱姿势   (1)人体自然直立,上身放松,下半身稳而不僵硬,使整个身心处于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状态。   (2)两脚如肩宽,成丁字型分开站立,支撑点可放在前脚或后脚上,以便歌唱时保持重心。   (3)腰部直立,使胸部挺起,同时微收小腹,两肩平放而略向后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4)头眼平视,颈部放松。下巴自然下垂而微向后收,切不可向前突出。   (5)脸部肌肉放松,表情自然大方。切忌皱眉、噘嘴、歪头等。   (6)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加入少许动作,但动作要简练自然,避免矫揉捏造,以免影响舞台形象。   坐着唱时(中学音乐课较多是坐着唱),注意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三分之一的面积。背不要靠在椅子上,腰部稍挺,感觉下背拉直伸长,从头、颈、背到腰,有垂直感。头部、脸部要求基本与前面所讲的相同。   歌唱中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的呼吸既相同又不相同。就其本质和生理学基础来说,两者完全一样,但在运用上却有很大区别。平常的呼吸纯为自然的动作,是下意识的运动,说闲话时的呼吸也是随意和自由的。而歌唱时的呼吸则不同,它必须根据歌唱发声和艺术表现的要求进行。唱歌的人应能保持自己所有的气息,将气度、长度、强度,帮呼吸应随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唱一首歌曲时,歌唱者只能在乐句间或休止时换气、吸气,也就是说呼吸应按照音的长短和分句进行调节,必须服从情绪变化的要求。总之,歌唱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它是高度技术性的、后天训练的结果。    歌唱呼吸的三种类型   [B]胸式呼吸:[/B]这是一种主要依靠胸腔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吸气时双肩上抬,只用胸部的扩张和回缩动作进行呼吸。这种呼吸法由于只用胸腔上部,即抬肩来进行呼吸,因而吸气太浅,气息的容量小,没有利用横膈膜与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能力;气息保持不住,容易很快泄掉;还会引起喉头、颈肌、下腭和舌根的紧张,影响音域的扩大和声区的统一,声音缺乏应有的色彩变化,易产生逼紧、生硬的效果。   [B]腹式呼吸:[/B]这种呼吸法主要靠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唱时胸部不抬起,只用凸肚子或瘪肚子的方式呼吸,或者呼气时小腹不但不收缩,还向外凸出。运用这种呼吸法的人,因将气息压迫得过深,腹部膨胀,使胸腔肋骨受到压缩,失去胸腔肋间肌肉控制呼吸的能力,气息容量不大,并不能积极地对声带形成应有的压力,声音滞重不灵活,空洞、无力,高音尤为困难。   [B]胸腹式呼吸:[/B]这是目前声乐界大多数人认为最可取的歌唱呼吸方法。它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肉膈膜和腹部肌肉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法。它的优点在于全面地调动了歌唱呼吸器官的能动作用,使胸腔、横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协同完成控制气息的任务;由于吸气时下降横膈膜和张开肋骨同时并用,使胸腔全面扩大,气息的容量大;控制气息的能力强,呼气呼气均匀而深沉,并能对呼气气势的强弱进行调节,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控制自如。这种呼吸法解除了胸部的僵硬紧张,呼吸支点明显,音量、音域都得以扩大,声区调和统一,声音的表现力丰富。   这儿我们还着重说明一下呼吸支点及其作用。歌唱时,我们用了胸腹式呼吸法进行呼吸,就会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所谓呼吸支点,一方面是指气息的保持部分,即利用胸腔肋间肌、腹和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呼出,使气息呼出时均匀而有节制;另一方面是指声带支点,就是声门闭合,根据所发音的高、低、强、弱,调整呼气的压力和声带长度、厚度和张力,使有节制的呼气与声带正常的振动密切配合。   如果呼吸有了支点的感觉,那么当我们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发每个音都是用气息支持的,发出的声音不但响亮、悦耳,并且具有伸缩性和色彩变化,而颈部肌肉、下腭、舌根等并不感到紧张。不论唱高、低、强弱的声音,都要有呼吸支点,也就是说,所有的声音都必须用气息来支持。当我们发声时,控制呼吸声带松紧和张力的力量应有大小变化,便不会失去呼吸支点的感觉。   那么,怎样才能产生呼吸支点的感觉呢?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正确地使用胸腹式呼吸。胸腹式吸气时,横膈膜下降,使胸腔底部向下伸展,同时胸腔两肋张开,使胸腔全面扩大。此时,因胸腔和肺部扩大,外界空气即入肺内。呼气时,一方面依靠胸腔本身的弹性作用和胸腔呼气肌肉用力,逐渐将肋骨拉下,使胸腔缩小;另一方面,腹部肌肉有控制地收缩,压迫腹腔内器官向上,使横膈膜逐渐抬起(回复原来位置)。以上两种方面的呼气动作互相配合,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出。 呼吸的注意事项     呼吸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气息应吸在胸腔下部,不可过浅或过深(如胸腹式呼吸)。   2.吸气要柔和、平稳,全胸部自然地扩张,不能用强制的力量,否则呼吸器官各部分会产生僵硬、逼紧的感觉。   3.吸气需口鼻同时吸,快而且深,无杂音。呼气则缓慢、节制、均匀。   4.气息吸入后必须善于保持,不要一下子让气息很快泄掉,也就是说不要一下子让横膈膜与胸腔吸气肌肉放松,而要保持胸腔的扩张状态。   5.控制呼气的力量要适中,不能将气用力压住。错误地把保持气息当成紧压,用力挤压下肋和横膈膜,结果会产生沉重,逼紧的声音。   6.呼气时,上胸部要放松,保持自然的突起状态(不能僵硬),要用下胸肌和腹肌来操纵。      呼吸的方法   知道了如何进行胸腹式呼吸及注意事项后,接下去我们再简要地介绍一下线呼吸练习方法:   1.缓吸缓呼法――按照歌唱呼吸的要求,缓缓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气。呼气时要均匀而有节制。注意呼吸保持部分不能有僵硬的感觉。   2.缓吸急呼法――缓缓吸气,略停顿后,急速呼气。注意呼出时腹肌和横膈膜急缩而有弹性的抽缩动作。   3.急吸缓呼法――急速吸气,略停顿后,缓缓呼气。这种呼吸法,是歌唱时最常用的一种,应经常练习。   4.急吸急呼法――急速吸气,急速呼气。   纯呼吸练习,还有多种方法,例如吸气后,长短交替呼出,如长、短、短、长、短、短或长、短、短、短、短、短、长等等。 当然,呼吸方法并不是千篇的一律的,没有两个人的呼吸方法完全相同,每个人都有他(她)自己呼吸的幅度和速度(呼吸幅度是  从吸气到呼气的全部范围),不可能完全一样。这点在练习的时候应注意。   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在了解了歌唱发声器官的构造和掌握了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后还需要知道一些歌唱发声的原理。   当气息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时,喉头两声带才闭合,气息经过声门,引起声带的振动而发声。然而声带受气息磨擦振动而发出的基音是十分微弱的,没有头腔(鼻腔及鼻窦)、口咽腔和胸腔的打开状态和共鸣作用,噪音就不可能扩大和美化。音波只有在各共鸣的腔里得到调节的扩大,才能发出响亮、优美的歌唱性声音。   歌唱的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高、低决定的,声带振动频率高(即每秒一闭一合的次数多),发出的声音就高;反之,声带振动的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声音的强弱则是由声音振幅的大小决定的,声带来回颤动所占的空间大,所形成的振幅大,声音就强;声带来回颤动所占的空间小,所形成的振幅小,声音就弱。   在唱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歌唱器官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唱高音时,呼气压力大,声带紧张、缩短、变薄,张力相应增大,口腔内开度大,并明显地三到上部共鸣的作用。唱低音时,呼气压力减小,声带松弛、伸长、变厚,张力也相应减小,共鸣偏重在下部。唱强音时,呼吸的气势强,声音振幅大;唱弱音时,呼吸气势小,声音的振幅小。   初学唱歌的人往往只用喉部肌肉来调节声音的高、低、强、弱,唱高音就把喉咙卡紧,唱弱音就把喉咙缩小。其实,歌唱时高、低、强、弱音的变化, 是在听觉器官的操纵下面使呼吸、喉头声带和共鸣器官协调动作的结果。   人类的发声器官犹如管乐器,声带是乐器的嘴子或簧片,管子就是人的共鸣腔体。只有经过共鸣器官的共鸣,扩大了振幅、丰富了泛音,经口唇传出,才能变成我们听到的优美宏亮的歌声。这里需指出的是,有人为了获得大的音量而单纯加强呼气部力,他们以为呼气的功能越大,转换成的声能也就越大。岂不如这样一来就迫使喉头、声带处于被动的挡气状态,在强大的气流冲击下,喉头、声带都变得十分僵硬,声带处于纯肌肉操作,无法做正常的振动和调节,常常会出现憋气或漏气的现象。大量的气动能被消耗或泄掉,两片声带常常会发生不同步的振动,出现抖音或晃音。如果再用蛮力加强呼气力,声带客喉头挡不住气息的冲力,就会本能地借助喉外肌及会厌、咽喉共同捏紧来帮助挡气,这就是产生喉音、白声、喊声及鼻音等毛病的主要原因。所以这种发声法是不科学的,当人们意识不到的时候就不会自学的采用这种发声法,学唱的人应当注意这一点。   正确的发声首先要有的呼吸基础,即要有呼吸支点,喉头要稳定,声带的运动应与呼吸密切配合,适度调整。当然,要掌握正确的发声还远不止这些,例如还要求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使声音圆润、明亮,传得远,并富有力度变化和音色变化;要适度调整共鸣区,开发出宽广的音域,使声区调和、统一,声音上下走动无裂痕,行腔自如;音高、节奏都要唱得准确,唇舌、下腭的灵活自如,不能僵化,还要做到能正确、清晰地咬字吐字。如能做到以上这些,就能较好地掌握歌唱的发声技能。   著名的英国声乐大师威廉莎士比亚对于歌唱的发声曾概括了四句话:“用无声的呼吸把喉咙放松,开始发声就要落在准确的音上,像打哈欠样地唱着“啊”字,吸气好像是在激动时的模样”。虽然这四句话包括的内容还不算全面,仅指出了关于发声的某些要点,但他对如何正确地歌唱发声作了精辟的总结。总之,科学的发声方法是要使发声器官的功能得到正确发挥,养成习惯性的控制能力,使声音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4-4-29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声的分类   歌唱艺术中,通常把人声分为六类:女高音、女中音、妇低音、男低音、男中音、男低音。女高音可分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和戏剧性女高音。男高音可分为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   人声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域和音质确定的,同时也参考换声区及声带的条件。   [B]1.音域[/B]   各类声音在未经过训练前,音域一般都比较窄。经训练后,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   [B]2.各类声音的音色特征[/B]   女高音   唱低音时较弱,响度不大,随着音的增高,力度响度逐渐增大,高音区的音较为响亮、圆润,唱时也较轻松自如。女高音中较多见的是抒情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前者音色柔和,圆润,后者音色雄厚有力。还有一类音量较小,轻快而灵活的女高音,擅长演唱快速的音阶、跳音和各种装饰音,便是花腔女高音。   女中音   声音厚实,尤其是中声区响亮有力。女中音是个不太容易鉴别的声部,唱低音时近似女低音,唱高音时又近似戏剧女高音,所以确定这个声部时,需作仔细的全面的分析。   女低音   低声区的声音尤为深厚、有力,高音区域。   男高音   低音区较弱、不响亮,随着音的增高,中声区和高声区的力度响度逐渐增大,高音明亮、有力,有金属音质。男高音双可分为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   男中音   低声区较弱,中声区浑厚有力。可分为抒情型与戏剧型的。   男低音   低音区有力,浓厚,响亮,高音较困难。男低音又分为高的男低音和低的男低音,前者音色柔和,接近男中音,后者低音特别厚实有力,但高音很困难。    声区与换声点   在声乐学习中,我们应该懂得并掌握转声区和统一声区的道理和技巧。首选划分声区,然后逐渐解决换声区,统一声区。“分”是为了更好地“合”。   关于声区划分,现在一般认为每类声音都可划分为三个声区,即低(胸)声区,中(混)声区,高(头)声区。   根据人声声区划分的原理,从胸声区转入混声区,混声区转入头声区时都有换声现象。但由于各声部的声音和各自的生理条件的差异,具体反映在换声上也不相同。有的在胸声区转入混声区时较为明显,有的在混声区转入头声区时不易衔接。就各类嗓音的“换声点”而言,也会因人而易,有时会有半音之差。   当我们由下往上或由上往下唱是地,往往在某些音上会感到困难,音与音之音似乎有裂缝,这就是换声区,它一般包括三个半个半音,其中一个是主要的,称为换声点。它是鉴定和区分声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各声部从混声区转入头声区的换声点平均高度如下:   女高音一般在#f2   女中音一般在be2   女低音一般在#c2   男高音一般在#f1   男中音一般在be1   男低音一般在#c1   由于每个人的发声习惯不同有的真声多些,有的假声多些,有的声区经常接触,有的则几乎没有开发过,这就造成了声区和真假声能力的不平衡。声乐学习就是要加强训练和发展较弱的或还未开发过的声区和机能,使两者逐渐趋于平衡。   中(混)声区是高(头)声区的基础,是突破换声区并进而统一各声区的出发点。因此老师与学生都要特别重视中声区训练,只有将中声区的声音训练得得轻松、流畅、自如时再逐步扩展音域,使声区逐渐过渡,达到声区的统一。意大利美声学派教学的代表人物蓝培尔蒂主张初学时,先建立一个悦耳动听的中声区,把“e2”固定在头腔,反复练习,就能比较容易地向高声区扩展。他认为用头声唱过渡音是连接声区和消除裂缝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这确实是十分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0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