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又是很具争议的话题。一种意见是:绝对不可以。另一种意见是:尽量不说谎,但在特定情况下,比如面对敌人、歹徒、重症病人,诚实反而是愚昧或者残忍。我们不妨先看看圣经——
一、《出埃及记》
1:15 有希伯来的两个收生婆,一名施弗拉,一名普阿。埃及王对她们说:
1:16 “你们为希伯来妇人收生,看她们临盆的时候,若是男孩,就把他杀了;若是女孩,就留她存活。”
1:17 但是收生婆敬畏 神,不照埃及王的吩咐行,竟存留男孩的性命。
1:18 埃及王召了收生婆来说:“你们为甚么做这事,存留男孩的性命呢?”
1:19 收生婆对法老说:“因为希伯来妇人与埃及妇人不同,希伯来妇人本是健壮的(注:原文作“活泼的”),收生婆还没有到,她们已经生产了。”
1:20 神厚待收生婆。以色列人多起来,极其强盛。
1:21 收生婆因为敬畏 神, 神便叫她们成立家室。
面对法老的责问,按照诚实的原则,收生婆应该告诉他:“我们没有按照您的命令做,
因为我们敬畏神。”等待收生婆的是什么结果呢?
二、《约书亚记》
2:1 当下,嫩的儿子约书亚从什亭暗暗打发两个人作探子,吩咐说:“你们去窥探那地和耶利哥。”于是二人去了,来到一个妓女名叫喇合的家里,就在那里躺卧。
2:2 有人告诉耶利哥王说:“今夜有以色列人来到这里窥探此地。”
2:3 耶利哥王打发人去见喇合说:“那来到你这里、进了你家的人要交出来,因为他们来窥探全地。”
2:4 女人将二人隐藏,就回答说:“那人果然到我这里来,他们是哪里来的我却不知道。
2:5 天黑要关城门的时候,他们出去了,往哪里去我却不知道。你们快快地去追赶,就必追上。”
喇合应该说的是:“我知道他们藏在哪里,因为是我亲手隐藏的。”当然,如果喇合并不想保护这两个探子的话,她就不会将他们隐藏,必然直接把他们交出去。那么,又从哪里可以看出喇合是敬畏神的呢?喇合是否可以说:“我是在心里敬畏以色列的神的,但我必须遵循诚实的原则。”她这样做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三、《撒母耳记上》
16:1 耶和华对撒母耳说:“我既厌弃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你为他悲伤要到几时呢?你将膏油盛满了角,我差遣你往伯利恒人耶西那里去,因为我在他众子之内,预定一个作王的。”
16:2 撒母耳说:“我怎能去呢?扫罗若听见,必要杀我。”耶和华说:“你可以带一只牛犊去,就说:‘我来是要向耶和华献祭。’
16:3 你要请耶西来吃祭肉,我就指示你所当行的事。我所指给你的人,你要膏他。”
16:4 撒母耳就照耶和华的话去行。到了伯利恒,那城里的长老都战战兢兢地出来迎接他,问他说:“你是为平安来的吗?”
16:5 他说:“为平安来的。我是给耶和华献祭,你们当自洁,来与我同吃祭肉。”撒母耳就使耶西和他众子自洁,请他们来吃祭肉。
面对伯利恒长老的咨询,撒母耳应该说:“为平安来的。我是给耶和华献祭。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是膏立大卫作王,因为神已经厌弃你们的扫罗王。”最令我们诧异的是,前面面对撒母耳的担心,神应该说:“只管说,不要怕,因为我与你同在。”
四、《约翰福音》
7:1 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
7:2 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
7:3 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
7:4 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
7:5 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
7:6 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
7:7 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
7:8 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
7:9 耶稣说了这话,仍旧住在加利利。
7:10 但他弟兄上去以后,他也上去过节,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
关于7:8的解释有很多种,但都绕不开“说谎”这一点。如果耶稣说的是“你们先去,我等几天再去”,或者耶稣对这个话题沉默,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试图作合理性解释的注解。
五、《约翰福音》
5:1 这事以后,到了犹太人的一个节期,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 5:2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作毕士大,旁边有五个廊子。 5:3 里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乾的许多病人。(注:有古卷在此有“等候水动, 5:4 因为有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那水,水动之后,谁先下去,无论害甚么病就痊愈了。”) 5:5 在那里有一个人,病了三十八年。 5:6 耶稣看见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 5:7 病人回答说:“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5:8 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 5:9 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来走了。 5:10 那天是安息日,所以犹太人对那医好的人说:“今天是安息日,你拿褥子是不可的!” 5:11 他却回答说:“那使我痊愈的对我说:‘拿你的褥子走吧!’” 5:12 他们问他说:“对你说‘拿褥子走’的是甚么人?” 5:13 那医好的人不知道是谁,因为那里的人多,耶稣已经躲开了。 5:14 后来耶稣在殿里遇见他,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 5:15 那人就去告诉犹太人,使他痊愈的是耶稣。 5:16 所以犹太人逼迫耶稣,因为他在安息日做了这事。
这个人真是个诚实人,但是一方面完全置耶稣的提醒于不顾,一方面给耶稣带来了更大的逼迫。
我们再来看看一下特殊的情况——
一、面对重症病人。我们直接把病情和可能的结果告知他们,必然加快病人的死亡,是遵循诚实的原则了,但是爱心呢?
二、面对歹徒。当一个歹徒要求我们说出我们的银行卡号和密码,我们只要说出去,很快我们卡上的钱就轻易落入他们的腰包。是诚实了,但是智慧呢?
要让整本圣经说话,在讲一个原则的时候,也要兼顾其他的原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8 18:25:3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