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出埃及记──出死入生之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尊重别人的名声(二十  16)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这是我们记忆中最痛苦的回忆。。。。文革期间、举报、清算、斗争等,有数不尽的假见证、诬告、陷害,.......

 

圣经似乎摸透人的罪性,早于  3500年前已将此诫命颁给以色列人。事实上,今天的人仍是如此,试看有多少人曾在背地里说人?多少人曾毁坏过别人名声?多少人曾陷害过人?特别是与别人有利害冲突时,会否在老板面前说人坏话?你们当中多少人已成了这罪的受害者!

 

 (六)克制自己的欲念(二十  17)

 

圣经比一切国家法律更先进之处,就是不独警告我们在行动上不可犯罪,它更给我们一些防范方法,如何可以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陷害人?最后一诫交代了,“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贪恋就是“渴望拥有”,当一个人渴望拥有别人合法拥有的一切时,这人已经是犯了十诫。

 

箴言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都是由心发出”。

 

从圣经的启示来看,以上这六条诫命不独是给以色列人,任何外邦人犯了这些罪,神亦会审判他们。为何?从圣经启示而言,乃因神已给了人基本的良心,普及性的普通启示已放在人的心里。事实上,各国都有法律保障人的生命、财产及家庭。越接近圣经的,就越先进。跟着圣经标准而行者,有百利而无一害。要保障国家、社会、家庭安宁,最重要的,是归回神那里。某些地方有不少村子变了耶稣村,农村民可穿插一家一户中,随时如家人般,互相守望相助,村的风气与别不同,治安与其他地方成强烈对比!人与人的关系,必须建立于人与神的关系上,他希望我们更看重带人归主,使更多人因我们得救,得享丰盛生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及讨论问题

 

1.当社会风气每况愈下时,一些先进国家怎样回应?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六诫的内容主要是涉及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对人的第一诫是什么?请加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了新约时代(太五21~22),“不可杀人”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有杀过人吗?怎样才可避免憎恨别人?若你有这样的经历,请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婚外、婚前性行为已泛滥到一个令人诈舌的地步。你曾在这方面失脚吗?如何才可以避免在性这方面失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何谓“偷”?你有试过吗?你将如何还清所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有试过背后说人是非、中伤人吗?为何神不容我们作假见证陷害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神要求我们不独在行动上不可犯罪,在思想上也要圣洁。神要求我们如何克制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他将这项也列为十诫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数一数,你在十诫中犯过多少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祸是我们闯的,但“锅却是主背 ”的(即“责任由主背负”的意思), 主如何背负我们的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19.对人权责任之律

 


读经: 可十二  30~31;出二十22~廿一27,廿二16~27

 

 

最近香港经常出现本地劳工及外劳与资方之间的劳工纠纷,绝大部份都是涉及雇主没有合理之补偿福利给被辞退之雇员,也没有考虑给退休之员工退休金。公积金及长期服务金之条例,是最近一年才开始在立法局中讨论,这实在是先进社会之一大讽刺。其次,去年有狗只咬死人事件,狗主是否有责任?何种情形下狗主须负责任,何种情形下狗主不须负责任?报章意论纷纷,明显,香港法律并没有这一项,这又是文明社会的一大讽刺。此外,孕妇被人殴打,导致流产,伤人者是否有罪?为害命而不是为救命之堕胎又是否应该?眼见文明社会对这方面越来越开放之作风,我们不能不说,这实在是一大讽刺。为什么?因为早在  3500多年前已经在出埃及记有详细之记载。出埃及记二十章是记载诫命,二十一章开始则为以色列国之律例与典章,亦可以说是国家之法律。这些律法与律例典章完全与救恩无关,只是为保障社会之秩序而订立之律法。律法之设立是反映人的罪,律法一方面是叫人知罪,另一方面又是为罪人划定一底线,否则少部份人之“自由”,将使无数人失去自由。老子在《道德经》四十二章亦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现在,让我们这一群文明人看看  3500年前神对以色列人所颁之律法,特别是有关保障人生命、福利、健康之律法是怎样的。

 

 (一)关于敬拜之条例(二十  22~26)

 

百姓要在坛上献上燔祭和平安祭,以尊崇神的名,也使他们的生活蒙福。这里提到“你要为我筑‘土坛’”(原文是单数),说明了神喜悦他的子民同心一起去敬拜他,而不是只着重小组。坛的设计尽量以天然为主━━神不是看外表,乃是看内心的。另外神不许以色列人用台阶,一方面是当时外邦人是用层层上升之台阶去拜假神、偶像;另一方面,则为避免祭司“走光”。原来神要我们在衣着上也要庄重、保守,暴露之衣服不宜穿着,免得有人因此在敬拜时分心。特别是姊妹们,不宜穿迷你装,露背、露脐、低胸等衣服。弟兄们要打球,请带备衣服,而不是穿着球衣、球裤参加崇拜。

 

 (二)关于照顾仆人之条例(廿一  1~11)

 

出廿一  1~6是论及希伯来人的男仆,7~11则论及女仆者。以色列人当时可能因贫穷或欠债,而将自己和妻子卖为奴,但是他为奴之时期只能为期六年(廿一2),这算是一种有期服务。六年完结后,主人就必须还他们自由,且要派遣散费或长期服务金(申十五13~14)。倘若仆人想在主人家里永远为奴,则他的请求应由审判官判定生效,然后要用锥子刺穿他的耳朵,作为甘心情愿的记号(诗四十6),女仆人也可以照样而行。(申十五17)

 

出廿一  7~11记载女仆人之遭遇与男仆人不同,因她们常有机会成为主人的妻子或妾。当时有些人以为嫁给一较丰裕之家庭为妾比嫁给贫穷者为妻更加安定、快乐。倘若女子作了奴仆,主人却不喜欢她,主人则需要找一个近亲替她赎身(利廿五47~54),但绝不可卖给外邦人。而女仆本身亦可以自己替自己赎身。如果她嫁给主人的儿子,她就应当享有家庭成员的地位(出廿一9)。如果主人另娶他人,他就应当为那女仆提供三项必须品:吃食、衣服及“好合之事”──最后者可能是指居所,而不是指夫妻间性的权利,因为上文交代主人另娶他人。

 

今天不少公司仍没有做到  3500年前神的要求,难怪今天有那么多工潮及劳资纠纷,一天这方面制度不建立,社会就会有两个极端──花费庞大金钱作为综合援助金、救济或失业救济金。另一极端是对这些人不理不睬,导致社会需要应付越来越多的动乱,越来越多罪案及不安定,这更得不偿失。某些国家,近年来国民收入平均比二十年前高出三倍之多,但为何罪案反而增加?贫富悬殊,不患寡却患不均的现象是社会最重要的不稳定因素。早些建立退休保障及公积金制度,社会便更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关于死罪的条例(廿一  12~17)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社会是有死刑执行的。圣经特别提到四种应当处之死刑的罪行:

( 1)蓄意杀人(出廿一12、14及出二十13);

( 2)殴打父母(出廿一15);

( 3)拐带及贩卖人囗(出廿一16;申廿四7);

( 4)咒骂父母(出廿一17)。

 

由于家庭是稳定社会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它的神圣尊严应当予以保卫,父母要受保护,儿童也要受到控制,对父母也不尊敬者应当受到杀人犯一样的对待。我感谢主特别怜悯,在我们家庭悲剧未发生前先拯救了我,后拯救了父亲,神让我们父子在和好以后,家庭改变了以后,才让父亲安息,否则肯定会影响我的见证,甚至事奉。当我们一想到父母生养之恩时,我们便不可能有什么理由要咒骂父母。虽然今天社会不会判咒骂、殴打父母者死刑,但我们要小心,将来神也必追究。

 

至于意外使他人死亡的,他则可获得宽容。对犯误杀别人之人,神特别为他们设立了六座逃城(参民卅五  6~34;申十九1~13;书20等),免得他们被受害者家属追杀复仇。

 

有关拐带人囗方面,若你有看过“飘零燕”此一剧集,相信你会发现四、五十年代的香港,拐带及贩卖人囗仍属十分普遍之问题,当然,绝大部分拐子公、婆不会像霞姨般善良。有关禁例只不过是近一世纪之事,美国之开发,不少是因被贩卖之人囗的功劳。从而我们可看到圣经之先进。

 

 (四)关于伤害别人身体之条例(出廿一  18~27)

 

出廿一  18~19记载在肉体相争打斗的事件中,不管伤人的一方是否存心伤人,受伤的一方总要因延误了工作而获得金钱的赔偿,并要负责将他全然医治好。一位违例货车司机因被交通督导员抄牌,忿忿不平地推了她一把,结果令她受伤,不能再任该职,最近司机被判罚二百多万元去补偿她的损失。报章记载这判例是从未试过的。你有否想过,早于三千五百年前神已订立此例,目的是要建立人成为自律的人,成为负责任的人。该司机感叹地说,以后打人要认真“想清楚,想不到一次出手,导致自己一生都要免费替人打工!!”

 

出廿一  20~21记载及仆人虽是主人用钱买来的,但主人却不可残忍地对待他们。如果主人责打仆人导致他死了,他必须受刑,受什么刑?罚按廿一23所载,有可能是死刑,若是那人没有即时死亡,却受了伤了,过了一两天才死,这是误杀罪,则不须受刑。但按照廿一24~25所载,主人仍须向他作出合理之赔偿。明显,在法律下人人平等之精神,早在3500年前的以色列已经开始。

 

出廿一  22~25则记叙怀孕妇人被打,导致早产之事(“堕胎”一字原文是:“孩子出了来”),若母子平安无事,伤人者无须受罚,否则“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以烙还烙,以伤还伤,以打还打”。怎样罚?可能审判官主持体罚或将伤人者收监。从这些经文的判例,我们可清楚看到,神视未出世之胎儿为人,伤害胎儿等于伤害人,杀胎亦等于杀人。若堕胎不是为了救命(如危害到母亲,甚至母亲及胎儿生命),就是等于害命了。

 

眼见世界各地对堕胎越来越“儿戏”,这反映到人的人性,对人生命之尊重越来越少,求主怜悯我们。

 

出廿一  26~27则为主人打伤了仆人之例,主人要付的代价是,要因仆人伤了一只眼或一只牙,还他们自由。另外,当然可能包括遣散费、生活费之补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关于疏忽之罪的条例(廿一  28~36)

 

去年香港发生多宗狗只咬人事件,其中一女孩更因此丧生。报章意论纷纷,狗主应否负责?应否要向伤者及死者家属作出赔偿?在美国则有另一些极端,一对美国夫妇请客,请另一对夫妇到他们家中吃饭,但那位太太竟在停车跑道滑倒,伤了脚踝,于是,她往法院去,要求这对朋友夫妇赔偿七十五万美元。到底这些事应如何判决,立法局应否立例?若然,又应如何立例?美国又应否修改法律漏洞,免得社会上人情味更薄,人对人更有戒心,彼此相告、相害事件继续增加?让我们看看圣经的准则,早在  3500年前已颁布的律例又如何吧!

 

若有牛触人,把人触死,则这牛必须被杀。但若这牛素来是触人的,主人却没有把它拴好,以致它触死人,则牛要被杀死,主人也是有杀人之罪,要被处死!倘若他按死者家属的要求,赔偿赎命之价银,则牛主可免一死。若死者是仆人的话,牛主则须赔三十舍客勒的银子(一舍客勒=  0.4安士;主耶稣其实也是以三十舍客勒之价银被卖的),明显,三十舍客勒乃是奴仆的价银。

 

其次,若有人因疏忽而导玫致别人的牲畜损失了,疏忽的一方须照价赔偿,赔偿的原则是要公平、合理,绝不会如美国律师般的掠夺,也不如大部份国家般的不了了之。

 

(六)关于性犯罪之条例(廿二  16~17)

 

现今社会道德败坏,当人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责任问题,只为发泄自己的情欲。香港则只惩罚那些与十六岁以下少女发生性行为或强奸者。但受害一方却全无补偿,更无保障。

 

旧约圣经在  3500年前已订立保障女方之条例:“人若引诱没有受聘(即未婚)之处女,与她行淫,他总要交出聘礼娶她为妻”。在以色列人中,未婚少女被视为父母产业的一部份,所以,女儿失去童贞,她的出嫁机会就减低,因当时没有人肯娶非处女为妻的。其实,即使是性欲横流的今天,大部份人亦不肯与跟其他人有过性关系者结婚的。因此,男方需要娶她为妻,并交出聘礼给女方父母。然而,若女方不肯嫁给对方,则男方要交出聘礼,是按处女之聘礼交出钱来。但是,若男方及女方已受聘,却与非自己配偶者发生性关系,则二者皆要被石头打死。明显,这条例是要建立人成为负责任之人,未有经济能力,未成熟者不应结婚,性是婚姻关系中才可以享有的权利,绝不能随便。

 

(七)关于眷顾贫穷人之条例(廿二  21~27)

 

神为了保障社会上贫苦无依的人,在典章与律例中,也特别包括了保护贫苦大众的律法,因为神眷顾他们。对寄居者要以恩慈待他们,因为以色列人也曾在埃及作过寄居的(廿二  21);不可苦待孤儿寡妇(或作占他们便宜),因他们已得不到保护了(廿二22~24)。苦待他们者会惹神之烈怒,犯罪者可能会丧命。在收割的时候要留些谷子给孤儿寡妇(申廿四19~21),地之边沿地带之谷物不要割尽(利十九9~10)。帮忙收割之人,每到节期之时应获特别款待(申十六11~14);每隔三年,他们要获得一次特别什一的慈惠奉献(约百分之八点一[申十四28~29,十六12~13])。在安息年之中,他们也可以获得田中自长的谷物(廿三11~12)。

 

有关借贷给本族中经济有问题者方面,绝不可取利(廿二  25~27),如果穷人借贷,通常把他当为贵重的财物(通常是衣服)给债主作当头,以保证他到时还款。但债主应在日落以先,将他的衣服归还,使他在晚上可以过得舒服一点(参申廿四10~13)。

 

今天的银行也提供贷款给学生,但利息惊人,提供给人的超额提款( O.D.)更是利息惊人,更枉论“大耳窿”之所为了!

 

神早在  3500年前设立这些保障人权、保障人幸福与健康之律例,目的何在?从条例的内容看,明显是要建立人成为负责任的人,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另一方面,我们对周围的人也有责任,没有得吃的,我们有责任给他们吃,没有得喝的,给他们喝;没有得穿的,给他们穿。惟有这样,才可以保障社会不致有人因贫穷要去偷盗、抢掠、行劫、犯罪。另一方面,也使社会上较弱小的也得到一定的保障。重温三千五百年前神对人的人权、责任,我真佩服神的智慧,感到文明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香港,竟有那么多不如之处,某些地方更不用说了,惭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4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及讨论问题

 

1.现今社会对狗只咬伤人、劳工无故被辞退、雇主拖乏雇员薪金,雇主(包括政府)拖欠承建商工钱……是否有足够监管?“打工仔”(即雇员)是否有足够保障?你认为那些方面有漏洞,宜立法保障雇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的律例及典章如何保障男仆及女仆的福利及权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旧约有那些罪是死罪?为何神要订立这些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伤害别人身体的人,神要求他们负上什么责任?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我们饲养的牲畜伤了人,我们是否有责任?圣经的意见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时下十分普遍婚前性行为,神对那些未婚犯人及被侵犯者有何要求?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神吩咐以色列人如何照顾社会上的贫苦大众?你对穷人有何责任?你将如何分担他们一部份的苦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20.人对别人财物之责任

 

 


读经: 出廿二  1~15、28~31

 

 

出埃及记二十二章可说是第八条诫命之实践:“不可偷盗”。但何谓偷盗?除了偷、抢、劫以外,借而不还是否违背第八条诫命?看守别人财物失窃了,我们是否有责任?损坏了别人的财物,我们又是否有责任?随着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商业化、高科技化,人的责任感越来越弱,人越来越见利忘义。银行负债,比十年前激增至少三倍以上,其中以警察借而不还比例最多,而绝大部份例子是涉及赌博的。另一方面,每次暴动的新闻出现,特别是南韩、南非、欧洲国家,甚至美国等,总有破坏;不少人与人不和,便恶意破坏,甚至放火烧别人的汽车、房屋,甚至乎澳门麦当奴快餐店上星期也被连烧二间店铺。每逢有这些事发生,法院只判刑事毁坏,判被告入狱。星加坡则判“划花”别人车子,破坏别人财物之青年接受笞刑,然而那些财物受损之物主是否得到合理之赔偿?大部份情形下,是不会的。我们要看看  3500多年前神为以色列人订立之法例又如何,以供我们参考。

 

 (一)对付偷窃之条例(出廿二  1~4)

 

圣经说明如果有人偷窃别人的牛或羊,将它杀了或是卖了,则必须赔偿。“赔”一字原文为“Salem”,原有“还以合法之价值”的意思(参王下四7;珥二25),就是以同样的牲畜,赔偿物主的损失,这又是以物补偿的条例。然而,偷窃者若卖掉或宰杀所偷的羊或牛,他需要以五牛赔一牛,四羊赔一羊;所偷的若仍然存活,贼人仍要以二倍赔给物主。为何罚那么多?相信是为了阻吓人不犯罪,否则他们要付上沉重的代价。

 

我们可以怎样对付贼人?若贼人在晚上被打死,屋主不算有罪;若贼人在白天被打死,则主人亦会被判流人血之罪的。显然白天主人较容易找到人帮忙,而且他容易看见或发现贼人,危险较少。当然,现在的情形与以前环境有很大差别,但其中一些法律之精神是仍然存在的──为自卫而杀人可以是无罪的。在这些法律之下,我们可以看到神连盗贼的生命也珍惜,我们不可随便杀任何人,包括盗贼。至于捉到的盗贼,他可以用自己的财物赔偿他所犯的罪,亦可以自卖为奴。

 

 

 (二)对付破坏别人财物之条例(出廿二  5~6)

 

如果有农家牧场的草场被别人的牲畜侵入吃草,又或有人点火,烧了别人的庄稼,犯事者就必须从自己的田里取物赔还,赔给人的必须是“上好”的物产,包括田间的产品或是葡萄园的果子,先经审判官审批,看看收货与否。

 

第六节,烧荆棘失控以致烧毁别人的东西也须要赔偿。荆棘是很容易着火的东西,人烧荆棘,火会蔓延得很快;再加上荆棘一着火,便容易爆破声响,爆破很容易将火种弹到其他地方,造成更广泛的破坏。烧荆棘在当时的社会常会发生的事,破坏别人的东西是意外,是绝对无意的,但神仍要那些不小心者负责任。明显,神肯定人有拥有生命和财物的权利。

 

 (三)安全存放财物之条例(出廿二  7~13)

 

以前没有银行或保险箱送类的设施,所以人全将私人财物交给邻舍保管。那人在收到别人的贵重财物(银钱、家具、  [NIV译作货物]、衣服或是牲畜),替他看守的时候,就应对这些财物负责任,如果私人的财物损失了,而又没有找到贼的话,负责保管货物之人就应当就近审判官,提出凭证,说明他没有监守自盗,否则,他就必须以加倍偿还(出廿二7~9)。第九节说明,若有人冒他人之名取他人之物,即当他偷窃来处理,他亦要受罚,且要加倍偿还。最近手提电话风波,冒签信用咭,冒名卖楼风波显示我们执法不严。如果交给别人看管的牲畜受伤,或是失去了,负责照顾的人则应当提出他没有疏忽的凭据,否则,他则要赔偿。但当看守者凭着耶和华起誓,手里未曾拿过邻舍的物,物主就要罢休,不可追究看守者;另一方面,若牲畜是被野兽撕碎的话,看守的要带来当作证据,所撕的不必赔偿。(出廿二0~13节)

 

从这法律之原则来看,政府必须负起监察责任,对银行、旅行社、上市公司等必须严密监管,免得有人从中取利、监守自盗,使无辜市民受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对付借债者失责之条例(出廿二  14~15)

 

在牲畜被别人借去的时候,借用的人就应当负责它的安全。如果借用之牲畜受伤或死亡,物主不在场,则借用之人须赔偿物主的损失,因为这是他应有的责任。然而,若物主同在一处,借的人则可算无罪。如果牲畜是雇来的,受了伤,物主获得之赔偿就是雇价之钱。

 

在借东西之时,借的人应按时交还,免得本主不方便。从这两节经文看来,借而不还其实也是偷。我们必须小心,免得过时不归还。

 

现时社会流行的一种风气,就是“借”风,所谓“先用未来钱”之风,信用卡越出越多,借钱越来越方便,不少在大学的学生亦几张信用卡在身。最近城市大学学生会干事亏空公款事件,间接是这种不健康的“借”风影响的。买楼居住,向银行借款,是无可厚非的;但每月使用信用卡借或向人借钱,则非良策,迟早陷自己于困境之中,不能自拔的。借钱做生意的人须留意,永不可将生活所需的房子也按揭作赌注,否则迟早泥足深陷,难以自拔。

 

 (五)有关尊敬之条例(出廿二  28~31)

 

我们怎样对待别人的财物?上文已讲述过了,但我们怎样对待自己的财物?怎样对待神?怎样对待官长?  28~31有清楚的记载。

 

首先圣经吩咐我们不可以毁谤神,也不可毁谤百姓的官长。这与今天动不动就烧毁某些在位者假人像之作风相反。

 

对自己的财物方面,除了纳税、奉献外,最重要是我们的心。神劝我们要将庄稼中的谷和酒酢中滴出来的酒拿来献上,又要将头生的儿子、牛羊献给神──就是将自己最好的,最宝贵的献给神,但他们都要到第八天(行完割礼后)才献给主。割礼预表着分别出来的归给神,与一切羞辱、罪恶等一刀两段。七天当跟着母,表示父母有责任以真理教导他们,以神的话喂养他们,直至他们离开罪恶,相信主,且全然献给主作活祭为止。

 

对于那些在田间被野兽撕裂牲畜之肉,神吩咐他的子民不可吃,要丢给狗吃,以便从不洁之物中分别出来。为何这些东西不可吃?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些牲畜没有经过放血,从现代卫生角度来看,这些肉随时会有各种病毒存在,一经吃食,可以致命!

 

管理钱财是自小要养成的习惯,过去我见过不少例子是因丈夫管理钱财不善,或是妻子令到家庭财政陷于危机中,欠下大量债项、导致家中永无宁日,且家散人亡。最近甚至有些青年人欠下“大耳窿”(即高利贷的意思)债项,债主利用的恐吓手段迫使他的父母偿还,儿子则销声匿迹。这样下去,纵使这儿子长大了,婚姻亦不保,因他根本不晓得管理钱财,还未“离开父母”,成为独立自主者。但怎样才可以建立我们对别人财物,对自己财物,对神所赐的财物有成熟的处理原则与态度?按圣经真理而行,绝不会“撞板”(即碰钉子的意思)。因为圣经要求更多,我们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提高了,责任感自然更加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及讨论问题

 

2.神对偷窃者有何惩罚?为什么罚得那么多(出廿二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那些破坏别人财物者(出廿二5~6),神又对他们有何要求(出廿二5~6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我们替别人看管财物时不见了,或是监守自盗,我们要负上什么责任?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那些借而不还,或是借后损坏别人东西者,神有何要求?你认为合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圣经吩咐我们要尊敬官长,敬畏神。怎样尊敬长辈?怎样敬畏神?你有做到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好的习惯是自小养成的,那一方面是你未曾培养良好的有习惯?你将如何改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1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21.门徒属灵生活之律

 

 


 读经:出廿二  18~20、28-31,廿三1~33

 

有一本书名为《平信徒,醒来吧!》。内中作者在第一章讲述了两位信徒,一位信主超过二十年,主日崇拜从不缺席,必定奉献,在教会很活跃,教会的牧者及会友均一致觉得他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他却从来没有带过一位亲友、同事信主;另一位信主三年,仍有吸烟,在教会中没有担任任何事奉岗位,在牧者、教会会友心目中并不算是好的信徒,然而他却带了许多、许多人信主。作者问,两者之中,谁才是合神心意的门徒?作者似乎暗示,主会拣选后者多于前者。然而,我却相信,两者均有需要学习之处,需要改善之处。

 

从圣经的角度看,门徙肯定需要传福音,为主作见证,作世上的盐和光;但另一方面,因我们都是基督身体的一部份,各人必须将恩赐奉献,一起同心建立基督的身体。从书中所举出的例子,我们或会留意到不少信徒正陷于两个极端中:一种人只重敬拜生活,不重日常生活之见证;另一种人只重日常见证,没有参与教会任何事奉,甚至敬拜生活亦不稳定。到底圣经如何教导我们?今天,我们必会留意到,教会生活及信仰化生活并非任择其一(“either...or”)的选择,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换句话说,参与事奉及见证是同时都需要强调的。

 

 (一)禁拜偶像、禁邪教之律(廿二  18~20)

 

这三节经文另外提到三种要判死罪的行为:

 

 (1)     行邪术 ━━邪教领袖,以邪术控制人的思想、行为,落降头,作法咒诅人者,圣经要求“不可容他存活”。圣经特别提到“女人”,因在当时行邪术者多为巫婆。

 

 (2)     与兽淫合的人亦必须治死。 或许有人问,这些人没有害人,何不容许他们做下去,何须禁止?其实,他们“害人”不是用行动表达,乃间接透过“荼毒”人的思想,这些祸害更深更远。为何我们要禁制黄色刊物,色情电视随时随地播出?为何日本、台湾禁止《完全自杀手册》的售卖及出版?因为这些东西害人不浅!在台湾,这书面世不久,即有多位少年人自杀身亡,所以有关当局宣告这书为禁书。

 

 (3)     祭祀别神, 不单单祭祀耶和华,明显就是犯了头二条诫命。为免这些人继续绊倒更多人,在旧约神用十分严峻的方法约束以色列人。事实上,理性上通过了,福音乃真理,但仍拒绝相信及接受福音者,亦无法在神的国度中存活!这些人灭亡是咎由自取的。

 

属灵生活第一项要注意的原则,就是不成为别人的绊脚石。但在应用上,这些人是否一定要判死刑?却是相对的。徒十九  19~20记载保罗并没有宣判那些行邪术者死罪,反而将福音传给他们,使他们得救,圣经更正面记载这些人的悔改及果效:“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为何有别?第一,对象不同。出廿二18~20针对的是“挂羊头卖狗肉”的以色列人,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但保罗所处的时代者均为外邦人,不认识神,不知者不罪。第二,时代不同了,应用上亦可能有差别。记得主赦免淫妇的罪之事吗(参约八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13 03: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