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无语问上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卷二 在黑暗中看见

 

 

 21  打扰

 

 

一天夜晚,我坐在地下室的书桌前,准备为这本书的第二部分拟出大纲,作个复习总结,过去几年来我收集了有关这个主题的许多材料,现在我开始逐一翻阅,想从圣经的观点再一次来看这些资料。

 

我一边工作,一边回想我与理查德在客厅第一次听他提出的三个大问题:上帝的公平性、沉默不语和隐藏不露。这些问题导使我要从整本圣经去找出蛛丝马迹。当我刚开始着手时,我期待找到一位主动的,必要时能看到他卷起袖子、呼风唤雨地介入我的困难的上帝。至少,这位上帝不要这么不动声色、深藏不露、神秘兮兮。这要求一点儿不算过分吧!

 

但是圣经却令我惊讶: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些经常有神迹的世代,却没有滋长出长期的信心,相反的大多成了没有信心的例证。我愈研读圣经,愈不渴想再生逢吗哪、火球的“美好时光”。

 

更重要的是,我在圣经中还瞥见上帝的一个观点。上帝的“目标”(如果我们可以这么用)不是要以彰显神迹来扫除我们的疑惑(这个对他易如反掌),而是渴盼与世人和好,向世人表达爱,也被世人所爱。圣经清楚地显示出,上帝为了突破隔阂,又不至于惊吓到有罪的世人,他所做的一连串努力:从圣父对希伯来人如父亲般的呵护,到圣子耶稣降卑屈就而非高高在上地来教导我们认识上帝的旨意,再到圣灵来充满我们,真实地成就了上帝的临在。因此,我们如今活在这时代,绝对是上算而不是失算,这是奇妙的特权,因为上帝还选召我们,把在地上实践上帝旨意的责任单单托付给我们。

 

当我从圣经的这些观点,再来整理我的写作纲要时,一股热情油然而生。接着,在浏览另一堆纸张时,看到了梅格·吴森的一封来信。

 

我认识梅格有十多年了。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位牧师的太太,也是一位不错的作家。然而,当我想起她,就不由得悲从中来。

 

吴森夫妇有两个孩子,佩琪和裘依,两个都患有先天囊状纤维变性(cystic fibrosis)。两个小孩不管吃多少東西都是長得瘦瘦干干的,而且不停地咳嗽喘氣,梅格每兩天得給她們捶胸排痰。每年,他們还得花好几个礼拜在医院里头,而且知道两个孩子很可能在成年之前就会不治而死。

 

裘依这个聪明快乐的美国男孩,在12岁时果然去世,而佩琪意外地活得久一点。我曾经跟梅格迫切地为佩琪祷告,虽然明知过去没有这种病得医治的神迹,但还是祷告请求上帝医治。佩琪就这样经过好几次危险而度过高中并上了大学,好像健壮了些,我们都还以为佩琪真的得了医治。

 

不料奇迹还是没有出现,佩琪在二十三岁那年终于病逝。这封信就是梅格在佩琪死后不久写给我的:

 

我一直想找个人讲佩琪临死前的一些事。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叫我一定要说出来。由于我不想再打扰我在这里的朋友,所以除你以外,我的对象很有限。

 

在佩琪最后一次住院前一个礼拜的周末,她听到她的牧师引用威廉·巴克莱(William Barclay)的一句话,兴致勃勃地跑来跟我说,而且还写在一张卡片上给我。这句话这么写道:“忍耐不只是一种忍受困难的能力,而是能把困难化作荣耀。”她还说,牧师一定是度过了一个很艰苦的星期,因为当他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大声拍了拍讲桌,而且把头转过去哭了起来。

 

佩琪后来就住院了,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一点也没有起色。一天,她望着系在她身上各种医药器材,对着我说:

“嘿,妈,记得那句话吗?”然后她看看周围这些管子,还有挂在她嘴角的那条,点了点头,显然很兴奋地睁大双眼,要在她身上实验这句话的真确性。

 

她的决心持续到她最后一口气息。有一回,她学校的主任来看她,问她有没有什么特别要代祷的事项。由于她已经不太能说话,所以就暗示我告诉他有关牧师所引用巴克莱的话,祷告上帝让她面对的困境可以化为荣耀。

 

在她去世的前几天,我坐在她的床沿。突然她痛苦地大叫。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阵阵扎心的哀叫声。护士们都急忙跑来帮助她、替她按摩、安慰她,这些都让她较为舒服(虽然后来疼痛再起时,她们已束手无策),我很少见到如此关切之情。甚至她的特别护士,好友温迪说,如果可以救活她,愿意分一个肺来救她。

 

护士可以做的、人可以做的都竭尽了,剩下的只有上帝能帮助她——这个愿意奉献自己给上帝,甚至愿意为上帝的荣耀而死的年轻女子,上帝却决定袖手旁观,让她的死亡在此疾病可怕的统计表上再多加一笔。

 

腓力,我可以告诉你,在这种时候谈疼痛会带来什么好处实在无济于事。甚至说上帝大多数时,只任疾病猖獗,这种讨论也无济于事。因为如果说他不会袖手,对人间疾苦他可以决定插手或不插手,那么至少对于佩琪,他是选择任此病猖狂肆虐了。有时候我的反应只有哀伤和从未有的愤怒,但是尽管表达了这些情绪,还是无法解除心中的痛苦和怒气。

 

佩琪从来就没埋怨过上帝,那不是因为她虔诚自制:我认为她从来就没想过要埋怨上帝。连我们这些同她一起度过死亡的人,在当时也没有埋怨。我们都被稳稳地托住,上帝的爱是那么真实,没有人能怀疑或抗拒。

 

如果我告诉你这些事,是试图想对佩琪的遭遇和我的痛苦找些答案,那么我只能再说一件事:是他的慰抚,告诉我“我在这里”,帮助我经历了上帝的爱。只是我也在想,当面对这种情况,他是怎么能做得安安稳稳且不动声色?

 

想到这里,我才发觉我从来就没有向任何人这样表达过,因为害怕会影响别人的信心。你不要觉得必须跟我说一些让我好过的话,我已经很感激你能听我诉苦,大多数的人恐怕不太晓得这是多么帮助我。

 

读完梅格的来信,那天晚上我再也无法工作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5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老问题再次在我心里翻腾起来,那些社会不公,祷告未蒙应允、身体得不着医治,还有数不清的不公平的事件等种种问题都涌上心头。理查德的心结,像一股情绪的浪潮不断袭击而来,梅格无助地在女儿的病床边所感受的,更是令人心碎。

 

我虽然已经研读圣经,看出上帝对世界的观感,知道当一个上帝是什么滋味——不过虽然知道,却永远也无法真正了解上帝崇高的心意。然而,梅格的信迫使我转变要在本书第二阶段中所采取的探讨方向。

 

因为,从上帝的角度来衡量探讨固然很好,但是我们的角度也应该考虑。之前我已经探讨了当一个上帝是个什么滋味,梅格的信让我回转来想,当一个人又是个什么滋味?她的问题不是头脑懂不懂的问题,而是心灵如何感受的问题。一个眼睁睁看着孩子被可怕的病魔夺走的母亲,同时又是个相信上帝是慈爱的父亲的基督徒,她怎么把这两种感受结合起来?

 

那个晚上,我知道我这本书还没有写完。光是神学的观念,并不能有多大价值,除非能和类似梅格这种被忧伤囿限但仍摸索到上帝的爱的人对谈。我回想起约翰·厄普代克的小说人物,那位屡战屡败的牧师所说的一段话:“有些事弄错了。我根本没有信仰。或者应该说,我有,可是它不实用。”理论当怎么应用?我们对上帝能有什么期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2  问题在于……

 

 


耶和华问撒旦说:

“你曾用心查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

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

敬畏上帝,远离恶事。”

 

                         ——《约伯记》1:8

 

这儿有一间教会,所以我就去了。每个礼拜天上午我离家信步沿坡而下,来到枞树林间有着白屋檐的教堂。某个主日会众大约有二十人,我是唯一一个年龄小于六十岁的,感觉好似在参加一支**的考古旅游团。会友来自各宗派,牧师是公理会的,穿了一件白衬衫。他对上帝认知颇深。有一次,当他在一段冗长的、为世界各地的代祷——比如,为国家领袖求智慧,为悲伤受苦者求盼望和怜悯,为受压迫者求援助,以及求上帝祝福所有的人等等——中途,他突然停住迸出一句:“主啊,我们每个礼拜都在为这些代求。”说完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之后,他又继续代祷下去。这一点,让我十分欣赏他。

 

                   ——狄勒(Annie dillard《坚固人的神》)

 

 

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没提圣经上的一卷书。这卷书就是探讨那位公理会的牧师、理查德、梅格和其它人所提出问题的一卷书。读完梅格的信件之后,我不由的拿起这卷书——约伯记,来好好读一读。尽管约伯记可能是圣经中最古老的书,其写照却最现代。它描写一个人无端地面临宇宙中最深的晦暗,预告了现代人的困境。很多人在拒绝圣经中所有其他的记载之后,总会再回来读约伯记,找寻一点启示或灵感。而全书一直重复的主题就是:良善的上帝为什么会容许苦难存在?当代英国小说家斯帕克在她的书《仅此一问》(The only problem)中,视此为“唯一值得探讨的问题”。苦难的问题尽管摩登,但古老的约伯却把它表达得淋漓尽致。

 

理查德曾经埋怨失去未婚妻、工作和美满安定的家庭,梅格在失去儿子、女儿时痛苦得要呼喊,但比较起来仍不及约伯失去的多:七千头羊、三千头骆驼、五百对牛、五百只母驴、还有无数的仆人。最惨的是,在一阵狂风之际,他的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全部丧失生命。最后约伯最引为宽慰的健康也遭受打击——从脚掌到头顶长满了毒疮。一夜之间,这位东方的伟人一下子变成最可怜的人。约伯可说是探讨对上帝失望这个主题最先锋的个案。似乎把理查德、梅格或任何人可能对上帝会有的失望都预告了。有位美籍的犹太拉比写过一本书《当坏事轮到好人身上》(When badthings Happen to Good people)。约伯记早就提出“担保”最坏的事会临到最好的人身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种误读

 

以前,如果在我读约伯记时,你来问我约伯记在讲什么?我会很快地回答说,每个人都知道它在讲什么。这是圣经中处理苦难最完整的一卷书,它讲哀伤逾恒,它讲痛不欲生。没错,整卷书都绕着受苦这个主题。从第3章到第37章,都没提到行动,只是五个针锋相对的人的对话-—约伯、他的三个朋友,还有一个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以利户。这些对话就是有关苦难的问题。他们一致试图找出,这个不幸的大灾难为什么会临到这个本来居住在大宅院、如今却在一片炉灰中绝望痛苦约伯身上。

 

如今看来,我实在错读了约伯记。说得更明确点,我根本没有拿整本书来仔细考虑。虽然大部分的篇幅是在谈苦难的问题,但我相信这并不是约伯记真正讨论的主题。苦难只是故事的部分,而不是重心所在。就像蛋糕有蛋、面粉、牛奶、发粉等配料,但这些配料是为了做一个蛋糕。约伯记不是重在苦难,而是用它当作配料,来探讨更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约伯记基本上是以最严厉的方式来探讨信心的问题。

 

我会有这样的结论,主要是根据第1、2章的情节,说明约伯在地上的“戏剧”是如何由天上的一场“戏剧”延伸而来。我曾经把约伯记看为是人对上帝大失所望时的一场表白-—好像梅格的只不过更长、更详尽,再加上圣经章节罢了。但是,当我再详读时,发现他其实不是在表白人的观点。上帝是圣经的主角,约伯记这一卷书最清楚地代表了上帝的观点。我觉悟到,我过去只从第3章读起,换言之,那只是从人的观点来看这本书。

 

让我慢慢来解释。

 

如果把约伯记看成是一出神秘侦探故事,会帮助我们更深了解。这出戏在公演前,导演对我们这些观众解释作品(1、2章)就好像试映记者会。他还介绍剧情和剧中角色,谁做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剧情要如此发展。并且解释剧中一切神秘的部分,只差一个没讲:就是主角会怎么反应?约伯会信靠上帝?还是会否认上帝?

 

当舞台上的幕被揭开来,各个角色都各自站在台上,除了剧本之外,他们都不知道之前导演跟我们讲了什么话。也就是我们台下这些人都知道剧情,只是主角侦探约伯却毫不知情。他花大半的时间在问一些我们这些在台下的人已经早就知道的问题,他以瓦片刮痒,问着:“我到底哪里做错了?为什么我会遭遇这种事?上帝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对我们观众而言,约伯的问题应该很容易理解,因为我们已经在第1、2章中知道答案是什么。约伯做错了什么?答案是他根本没做错什么。他是代表世界上最好的一种人。上帝不是称他是“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的人?那么,约伯为什么遭遇苦难?当然不是因为上帝惩罚他,而是在属天灵界的一场争辩中,他被选作当主角而已。

 

 

赌注

 

这么说来,我起初之所以会把约伯记读成这么偏差,我想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第3到第37章那股滔滔不绝对人类困境的质辩,把人卷入那种角力场中,而忘了问题的答案其实在第1、2章中已回答了。另一个原因是,前面这两章的确很令人费解。许多解经家在看这段经文时,总不知如何解释才好,有的甚至于干脆说是后人添加的。两章中的对话,显示出上帝和撒旦卷入了——你几乎可以在注释上看到有人脸红——没错,就像是一场赌局。回顾约伯一切的灾难,追根究底就像是这两极力量之间的一场赌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8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始时,撒旦宣称约伯是被宠坏的人物,他之所以对上帝忠心耿耿,只不过是因为上帝“四面围上篱笆围护他”。撒旦讥笑上帝因为得不到爱,所以用“贿赂”像约伯这种人的方式来叫人跟从他。撒旦指控说:如果事情一不顺心,这种人一定会很快就离弃上帝。于是上帝接受撒旦的挑战,同意让约伯的反应来验证撒旦的理论正确与否。就这样,灾难就一件件临到可怜的约伯身上。

 

我当然不能否认,这种天上竞赛听起来有点奇怪,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约伯记的这场赌注,也着实让我们得以窥探一点属于永恒境界的事。当人类遭受痛苦,满怀疑团——就像约伯不断被疑问所折磨,而发出“为什么会临到我?”“到底是怎么回事?”“上帝顾念在乎我吗?”“到底还有没有上帝?”之类的问题时,只有这个时刻,借着叙述约伯的困境,我们这些旁观者(而非当事人约伯)才稍微窥见了幕后的情景。约伯记的开场白,提供了一点背景,让我们知道世界是怎么被主宰的。整本圣经只有约伯记显出上帝的观点,把一般向我们隐藏的超自然的活动稍微显明出来。

 

乍看之间,约伯仿佛在审问上帝,控告上帝对无辜人不公平的行为。他的气愤、讽刺、被出卖的痛楚、因而几近亵渎的言词,听起来很熟悉,很现代,几乎把我们对上帝最深的埋怨表达净尽。然而不管约伯是怎么想,第1、2章里证明上帝不受审问试探,而是约伯在受考验。全书的目的不在苦难:痛苦时上帝在哪里?因开场白已交代过这问题。全书的主题在信心:痛苦时约伯在哪里?约伯会有什么反应?要想了解约伯记,就必须从这一点开始。

 

要信靠超自然的那一位,并不是信以为在今世过完了荣华富贵的一生之后,还有比这世界更想象不到的荣华富贵在等着,也不是信以为在今世过完了饥贫穷困的一生之后,会有无比美好的一切在等着补偿;而是相信:超自然的那位,此时此刻就是最伟大的存在。

——艾略特(T.S Elio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23    宇宙中的角色

 

 

人算什么,

你竟看他为大,

将他放在心上?

每早鉴察他,

时刻试验?

                        —《约伯记》7:17—18

 

 

 

有人说,对某些神祗而言,我们就像夏日的飞蝇,男孩随手就可打落;又有人说,如果天父不许可,麻雀的羽毛一根也不掉落在地上。

         ——怀尔德(T hornton Wilder),The Brldge of San Luis Rey

 

 

对我那位写过一本有关约伯的书的朋友理查德而言,约伯这位古人就像个英雄一样,胆敢跟伟大的上帝较量。有一次,我听他讲完约伯是如**气可嘉之后,我跟他提起约伯是个赌注的看法。结果他很生气地说:“如果是这样,我只能说,约伯付出了地狱般的代价,不过是为了让上帝觉得舒服点!”

 

说实在的,起初我也难免有这种情绪反应。毕竟上帝用强盗、大火、狂风、毒疮等方式,在约伯生命中“玩”一场天上的竞赛,总不能草草解释两句就算数。上帝要赢一场比赛,干嘛如此大费周章。就像荣格(C.C Jung)在他那本有关约伯的讽刺性的书中所问的一样:“要吓一只老鼠,值得动用狮子那种庞然大物吗?”

 

然而,当我进一步研读约伯记,我发现我把事情发生的景象放错了地方。原来较量的地方不是上帝与约伯之间,虽然上帝把约伯这个人引在中间,但上帝与撒旦才是主要的出赛者。从书中前面后面的几章记载中,很清楚指出,约伯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正在一群旁观者面前作关键性的“演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搅动全宇宙

 

这一场赌景,让我联想起圣经的其他地方,有一些可以看到幕后景象的类似记载。比如启示录第12章,就描写一场更奇怪的比赛:一个孕妇,身披日头,脚踏月亮,头戴十二星的冠冕,跟一条拖着天上三分之一星辰的大红龙相对抗。那红龙等待着妇人生产之后,要吞噬她的孩子。结果战争打到旷野,有条蛇从口中吐出水像河一样,想将妇人冲去。真是一场天上极剧烈的争战。

 

解经家对这段记载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大部分都同意,这个怪异的景象是由于耶稣降生在伯利恒所引起宇宙间的纷乱。也就是说,启示录第12章代表圣诞节的另一面,跟马槽、牧羊人、婴孩被屠杀等景象相对映。他们两者都是圣诞节的“真实”故事,只是层面不同。福音书是从属地世界的角度来描写圣诞节,而启示录则是从看不见的属灵世界来作细节性的叙述。

 

这两个世界在耶稣所说的三个故事中,也有很生动的结合。那就是迷羊、失钱及浪子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有相同的重点:当罪人悔改时,天上要有大欢呼。今天我们透过电视转播,可以看见葛培理布道会中有人走到台前,决志悔改信主的情形。但是耶稣的故事暗示有一种超越摄影机所能拍摄的景象,就是在看不见的灵界中,因人的悔改,有极大的宴席摆开,正欢悦地在为此事举行盛大的庆祝。

 

相信有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存在,就是今日信心与否的分野。有许多人起床、吃饭、开车、工作、打电话、养孩子,又上床睡觉,从来不想一下那看不见的世界。但根据圣经,人类历史不单是朝代人事的兴亡,同时也是宇宙战争的舞台。在看得见的世间里,一桩似乎“平常”的事故,可能在看不见的世界里有着不寻常的影响:路加福音第10章中记着七十人的短宣,使撒旦从天上像闪电一样坠落;第15章中描述一个罪人悔改,天上要欢喜快乐;启示录第12章谈及一个小孩的出生搅动了整个宇宙。而这些变动影响,却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除非是像约伯记和启示录中让我们惊鸿一瞥。

 

而一个存在于肉眼世界中的凡人约伯,竟然被调派在一场考验中,带来重大的影响。他没有亮光来指引他,也无任何暗示告诉他这个看不见的世界不但存在着,而且对他很在意。就像实验室中的动物一样,约伯被选作解答人类极重要的问题的关键人物,并且攸关宇宙历史重要的一个片段。

 

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在小小星球上一个小不点,居然能对宇宙有如此影响,简直叫人难以置信。正如来安慰约伯的最后一位朋友以利户所以为的:

 

你若犯罪,能使上帝受何害呢?

你的过犯加增,能使上帝受何损呢?

你若是公义,还能加增他什么呢?

他从你手里还接受什么呢?

你的邪恶或能害像你这类的人,

你的公义或能叫世人得益处。

 

不过,以利户是大错特错了。从约伯记的前后几章中证明,上帝是受这个约伯的反应大大地影响,而且全宇宙都正濒临危急之中。(往后以西结先知书中,上帝还很引以为傲地把约伯,连同但以理,挪亚并提为他所喜悦的人。)

 

约伯的故事是一个鲜明的例据,显示出地上的生活,与整个宇宙息息相关。当我刚开始研经时,免不了想避开这尴尬的第一章,可是如今我相信,无论他是一场戏或它已成为历史,这赌局提供我们很重要的信息和盼望,可能是约伯记里最有力、最经久的教训,那就是:一个人的信心具备极重的分量。约伯记确定一件事:我们对试炼的反应如何,关系重大。我们个人信心的事,紧紧牵连在宇宙的历史中。

 

帕斯卡尔(Pascal)说“上帝曾赐予我们攸关大局(causation)的尊严。”我们可能像以利户一样质疑,一个人能撼动什么呢?但圣经不断提醒我们,像约伯记的赌局,在其他信徒身上也一样会发生。我们是上帝的展示窗,对不可见的世界的势力展示他的作品。使徒保罗借用当时古罗马的斗士,进入竞技场的过程来比喻:“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同一封信中,他更惊人地说:“岂不知我们要审判天使吗?‘

 

我们人类虽然只是宇宙具体可见千万亿星球中一个小小地球上的一丝灰尘而已,新约却坚持说,我们的事要决定宇宙的未来。保罗加重语气说:“受造之物,切望等候上帝的众子显出来。”万物的叹息劳苦,只有在人类变化之际,才得以脱离败坏,得享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0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回转

 

从基督徒的观点来看,人类的历史全部发生在创世纪起头和启示录末尾中间这段时间,而两者所描绘的情极为相似,几乎是同一笔画所勾勒出来的:有乐园、河川、上帝的荣耀及生命树。历史的开始与结束都在同一个地方,而中间的每一部分就是记载如何挣扎着


想拾回起初所失落的一切。

 

在乐园中堕落之后,历史便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创造的上帝原先凭着自己,已经使无变有,造出奇妙的世界。现在,这个新工作就是“再造”,也就是上帝使用人来重新再造人所破坏的万物世界。在起初的创造中,秩序是:先有星辰,再有天空、海洋,然后有树木动物,最后才是男人女人。而再造中,就颠倒了秩序:先从人,然后再把其他万物恢复过来。从许多方面来说,再造比初造困难许多,因为它要仰赖有瑕疵的人来进行。尽管它花了上帝最高的代价:上帝儿子受死,但上帝依旧坚持要从下往上来医治这个世界,而不是从上往下做。

 

当我查考约伯记时,我发现这项赌注,基本上,还是在回答上帝创造起初所发出的问题:人类会选择爱我?还是会选择反抗我?从上帝的角度来说,这是人类历史最重心的问题。从亚当就开始问起,一直到约伯,再到世上曾经活过的每一个男男女女。约伯记的赌局,把所有人类都圈入这个试验中。

 

魔鬼撒旦否认人有真正的自由。当然,我们有下滑的自由意志——亚当和所有他的后嗣都证明这一点。但要上溯,要不计代价的信靠上帝……(当上帝像仇敌时,人还会不会信靠他呢?)或者,当信仰只是境遇或条件的产物呢?约伯记的篇章,暴露出撒旦是第一个伟大的行为学家:认为人是被支配着来爱上帝的;如果把赏赐拿走,他的信心就会垮台。但赌局把撒旦的理论拿来受检验。

 

我认为约伯的试炼就是对人类的自由意志一项重大的考验。古代如此,现代也如此。今天这属于行为主义的时代,以为人类只不过是一串DNA的结构、基因群的本能、文化的条件和一些历史潮流的冲击所组合而成。但即使在行为学的世代中,我们宁愿相信人类每天所做的千万次难易的选择,仍是算数的。约伯记也如此坚信。一个人的信心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人类毕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正如约伯为那些面对苦难的人所设立的典范一样。

 

人会对上帝产生失望,经常是因为遭遇到类似约伯的环境而引起的。孩子的死去、悲惨的意外、工作的丧失等,带出像约伯所问的问题:为什么会临到我?上帝怎么会跟我作对?上帝怎么会显得如此遥远?读过约伯记的人,我们会知道幕后的赌注,但是等到试炼临到我们自己的身上,就不会有这样的眼光。悲剧的来临,让我们陷入迷雾昏暗中,看不见幕后的情形。于是重演约伯的心境,上帝的名声就得再一次受到成败难料的世人的回应所驾驭。

 

约伯信心的战场是失去财物、家人、健康。我们面对的挣扎也许不同:事业失败,摇摇欲坠的婚姻、性倾向、差劲的身材以致交不到朋友等等。我们因而希望上帝来改变:假如我长漂亮英俊些,事情就会顺利;假如我有更多钱,或至少找到一份工作,我就很容易来相信上帝。

 

事实上,就像约伯记,最大的战场不在外面,而在我们心里。我们要不要信靠上帝?约伯记教导我们,当最难相信和最不可信的时候,是最需要信心的时候。约伯的挣扎,显示出圣经在别处已经解释过的重要真理:我们的抉择,攸关全局,不仅决定我们自己的命运,令人惊奇的,更攸关上帝和他所统管的宇宙。

 

简言之,上帝已把参与“大回转”的工作,使宇宙从败坏中复元的尊贵权利,托付给我们这些贩夫走卒。我在本书中所提及的所有对上帝大失所望的理由:各种癌症、各类死亡、各形各色的破碎关系,以及我们这个野蛮星球上所发出的各种呻吟呼救-—所有这些残缺不全都要被扫除尽净。我们有时难免会质疑上帝的头脑,等他等到失去耐性。(毕竟门徒们当年,在耶稣拒绝实现他们的梦想,不在地上建立肉眼可见的国,而是见一个不可见的属灵国度时,他们也曾大失所望啊!)但是,旧约先知们所有辉煌的预言,将来都要实现。而我们,你和我,就是被拣选协力要来实现的人。

 

再也没有人曾经像约伯那样,把这世界的苦痛和不公陈述得那么尖锐;也再没有人对上帝的失望之情强过于他。我们只能从他对上帝的埋怨和上帝显出的大能中分一杯羹。但约伯记并不是以埋怨(这是人的观点)来开始的,而是以上帝的观点。在开场白中,赌局那一幕就立下薇薇闪亮的真理:约伯以及你、我都可以投入这一战局,使宇宙一切的错误都为之翻盘。我们能使一切改观。约伯记对“为什么受这苦”这个问题,没有提供满意的答案,却取而代之问另一个问题:“到底这一切的目的何在?”经过试炼仍然对上帝保持信心,佝偻、倔嘴的老约伯,竟帮助弭平了他曾大声抗辩的世上的痛苦与不平。梅格在黑暗中,甚至眼睁睁看着两个孩子死去时,还依旧顽固地信靠上帝的爱,也一样帮助了世界从错误败坏中回复过来。

 

上帝为什么要让邪恶痛苦嚣张地存在这个地球上?为什么他能在眨眼之间可以成就的事,要留给我们慢吞吞地来进行?上帝为什么要迟延?

 

上帝是为我们的缘故迟延退缩,因为我们是他再造计划的中心。上帝下赌注以及人类历史的背后用意都是为了培育我们,而不是为了上帝自己。我们的存在,向宇宙间的势力宣告万物恢复的工作已经在进行。而每一个像约伯般信心的举动有上帝的儿女中产生出来时,都能发出钟声,传之久远,并在宇宙间萦绕不已。

 

我们在今世的生活,要活得像一场真的战役——在宇宙中真有狂野之物,需要有我们的信仰与理想去救赎的。

               ——詹姆斯(William james)《信仰意志》

 

我每日活在可敬畏的永生中已相当一段时日,如今依旧;而不是错以为:人生不过儿戏一场,到头来所有的赛手都获盼同等不值的奖项一般。

 

                                         ——艾略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4  上帝公平吗?

 

 

仰望得好处,

灾祸就到了;

我等待光明;

黑暗便来了。

我心里烦扰不安。

                       —— 《约伯记》302627

 

帕克(M.Scott P eck)的书《心灵地图》(The Road LessTraleled,开场就是率直的一句:“人生何其艰难。”“如果把约伯记浓缩成一句,大概全书每一页都会大声喊出“人生是不公平的”这句话来。

 

今天的我们,并不比几千年前的约伯更容易忍受“不公平”。我们从“苍天无眼”这句话就知,人不单是在面临悲惨之境时,甚至是在车子发不动、支持的球队输了、郊游时下起雨来都会这么想。我们总认为人生应该公平合理。上帝应该在管理世界的事务上好好加加油,办好他的差事。

 

然而现时与理想之间不断出现差距。这种持续的张力,也透过约伯记而引爆出来。约伯和他的朋友,历经三回合冗长、像疾风扫过的言语拳击赛后,一致同意:上帝理当是赏善罚恶的。

 

那么,像约伯这种善人,怎么还会遭罚呢?约伯的朋友对上帝的公平胸有成竹,告诉约伯说:“你用一点常识就知道了,上帝不会无缘无故击打你,你一定私下犯了什么罪。”约伯十分清楚,自己并没犯下什么值得这么严惩的罪,万万不同意。他要辩解自己的清白。

 

但是苦难逐渐击倒了约伯最深处的信念。约伯困惑了,“上帝还顾念我吗?”毕竟,他已蹲卧在灰烬堆中,他生命的尽程了。他已是残破、绝望、被上帝“弃绝”的人。约伯哭说:“你们要看着我而惊奇,用手捂口。”

 

信心动摇的危机开始在他里头滋长。上帝公平吗?这念头让约伯对原先信任的每一件事都打上问号,否则,他又如何能解释这突如其来的一切?他环视周遭不公平的例子:有些恶人一样飞黄腾达——他们根本没受到惩罚(他以前所深信的),而敬虔的人却反而受苦。还有人一辈子不曾想过上帝,照样过得幸福快乐。这些现实简直令约伯难以再想下去。“我每逢思想,心就惊惶、浑身战兢。”

 

对我们而言,约伯记看起来这么有现代感的原因,也是如此。约伯记中,对人生的不公,发出高亢刺耳的字眼,似乎特别符合我们这个被痛苦煎熬的世代。只要把我们当代传媒的电源插座,接上约伯的辩解:第三世界里挨饿的无辜孩童;南非忠心的牧者被囚禁在监里;

 

毒枭或娱乐圈人昧着天良牟取暴利;某些欧美富豪,从来就不思想上帝还能享尽荣华富贵。约伯对不公平世界的质问,不仅没有消音,反而越来越响亮、震耳。我们仍在等待一位有爱、有能力的上帝,他为什么不遵守善恶的法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视不平

 

 

   世上每一个人,大概在生命的某些时刻,都会面临约伯所面对的这个可怕的难题:上帝公平吗?

 

对这个难题很明显的一种反应,就像约伯的妻子一样会说:“你弃掉上帝死了吧!”当世上这么多恶事横行时,为什么还要这么感情用事,相信上帝是慈爱的?而且,在今天这个类似约伯时的世代,恐怕会有更多人跟她一样主张。有些犹太籍作家,如柯辛斯基(Jerzy Kosinski)或魏瑟(Elie Wiesel)起初对上帝的很强的信心,却因纳粹集中营恐怖的瓦斯屠杀而如烟飘逝。在目睹历史上最野蛮的不公后,他们只能作出结论:上帝根本不存在。(人的本能还是会自己下断语的。柯氏或魏氏无法回避胸间那股盛怒,因为他们也觉得被弃绝了。只是他们忽略了一件事:潜藏在人心中的正义公平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我们为什么会冀望一个公平的世界呢?)

 

另外有一些人既关心世界的不公,又无法否认上帝的存在,就提出另一种可能说:上帝可能也同意生命是不公平的,但连上帝也无能为力。犹太拉比库斯纳(R abbi Harold Kushner)在他的畅销书《当坏事临到好人时》中,就采取这种看法。在他亲眼看着儿子因病去世事时,他写道:“想把混乱整理妥当,连上帝都会感到棘手难办。”“上帝是公正的上帝,可惜没有力量。”

 

根据库斯纳的说辞,上帝跟我们一样也感到挫折,甚至气愤。但他跟世上的人一样,缺乏能力来改变现实。有千百万读者,对他所塑造的上帝感到安慰,因为至少上帝是富怜悯心的,虽然他极其软弱。然而我在想,这些人读了约伯记的后五章中上帝对自己的“辩护”之后,不知会作何想。因为圣经再没有其他地方比这段笔述上帝的能力描绘得更淋漓尽致了。只是,如果上帝真是大有能力,为什么他要选一个最坏的状况,让他的“无所不能”最被质疑?魏瑟提到库斯纳所描绘的上帝时说:“如果上帝真是这样,他为什么不干脆辞职,让更有能力的来取代’:”

 

第三种人在面对世界的不平时,采取前瞻未来的方式来回避难题。他们说不公平的事是暂时的,最终公正一定会到来。印度教的轮回解释,还运用数学精确地算出:完美的公正需要每个灵魂花上680万次轮回才会产生。因为到那时候,一个人才会因所受的痛苦和快乐总和加起来,达到正确的因果报应效果。

 

第四种人则干脆否认有这个难题,而坚信世界是公平公正的。像约伯的朋友一样,他们坚持说世界是按着定规来运行:好人一定会丰盛,恶人一定要失败。我在印第安纳州看到的那个靠信心医病的教会,就是持守这种观点。在电视上的宗教节目也经常可以听到同样的信息。这些布道家应许人只要凭着真信心来求告上帝,就会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财物。

 

这种论调显然很得人心,但并不符实。婴孩在子宫时就得艾滋病、殉道者被杀害,又该怎么解释?我本能对我的朋友梅格说:“如果你好好祷告,你的女儿就不会死。”也不能对她说:“上帝之所以让你女儿佩琪死去,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事。”其实,这两个观点都出现在约伯记里,而两种观点后来都被上帝推翻。

 

诚然,要硬说生命是完全公平,需要像奥林匹克式信心般的跳跃。一般来说,基督徒的反应不是去否认世界的不公,而是去好好分析,像约伯的朋友一样,找出苦难背后的理由:

 

“上帝是想教导你一些宝贵的功课。你应该对你有机会用信心来依靠他感到荣幸,而不应该苦恼。”

“好好默想你还能享受的恩典——至少你还活着。你总不至于相信天色永远常蓝吧!”

“你正在接受训练,有机会操练信心的筋骨。不要烦恼-—上帝不会试验你超过你所能但当的。”

“不要大声埋怨!不然你会失去对不信主的人作见证表达信心的机会。”

“有些人比你更惨。你应该不看环境而只需感恩。”

 

约伯的朋友们提供像这类智慧的话语、似乎颇有道理。但约伯记很明白地显示,这些“劝告”并不能回答一个在痛苦中的人所发出的问题。这帖药给错了,而且给的时间也不对。

 

最后还剩下一个解释世界不公平的方法,那就是约伯在听取其他解释后所下的结论,也就是我在本章开头所建议约伯记全书的大纲应该用的一句话:“人生是不公平的!”对约伯而言,这种结论不是哲理的领悟,而是自然的反应。既是自然,就对任何受苦的人产生回响,以至于每一个人也会同样像约伯一样问:“为什么是我?”“我做错了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0-18 20: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