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付
他似乎并没有做哪一样足以在创造物中代表他自己的东西。他乃是指挥我们慢手慢脚,笨拙地去做出他转瞬间就可以漂亮完工的事。
创造,从头到尾都好像一场托付、授权。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给予者。
这三个阶段——圣父、圣子、圣灵,表达了上帝与人的关系亲密程度的进展过程。在旧约西奈山上,人们不敢亲近上帝,而央求摩西代表他们去谒见上帝。而到了耶稣的时代,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与他交谈,可以摸他,也可以害他。然后到了五旬节,这群曾经离弃耶稣的门徒们,竟然成为上帝居住的对象。而且不可思议地,耶稣居然还把神国托付给他们,还有我们。
但是不谈也罢,有关圣灵的模棱两可的认识,还得与现实中教会刺眼的现况相调和。看看教会的光景,难道上帝的心意就是如此景况?
任何托付都会带着冒险性质。作主人的就懂得这个道理。当你交托某人去做一件事时,你就必须放手。当上帝“籍我们劝........”(保罗用语,哥林多后书5:29)时,他冒了极大的险——我们可能是一群极差劲的代表。贩卖奴隶、十字军东征、屠杀迫害犹太人、殖民主义、战争、三K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打着督的旗帜而进行的。上帝要去爱的世人、上帝要呼唤回归的群众,根本见不到上帝的踪影,因为挡在路中间的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脸。
然而上帝愿意冒这个险,因为他要世人透过基督徒来认识他。有关圣灵的教义,就等于是在探讨教会——圣灵住在我们中间。这种设计看来好像是“上帝的愚拙”,如同保罗在一处圣经说的,但布耶赫那对这样的愚拙,却叹为观止:“竟愿选召这类人来作他的圣工........脑筋不灵光的、不配的、无能的、自命清高的、自命不凡的、怪里怪气的、疯疯癫癫的、胆小鬼、好色之徒等。”
但保罗接着却说:“上帝的愚拙总比人智慧。”
身处于这群有瑕疵的、平庸的教会群众中,我们自己就是教会中那批脑筋不灵光的、不配的、怪里怪气的人,但仍期盼要调和成圣经所说,有关基督的身体那个伟大真理。不过圣经总是不会看走眼的。先思考两个例子。
一、我们在世上代表上帝的圣洁。圣洁,超乎一切,构筑了人与上帝之间广大的距离,也就是至圣所布幔内的那片禁地。但新约坚定地表明,那次巨大的震裂已带来天旋地转的改变。全然圣洁的上帝,如今竟住在非常不完全的人里头。又因为他尊重我们的自由,所以圣灵就“服”在我们的行为下。我们可以欺哄圣灵、让圣灵担忧,并且消灭圣灵的感动。如果我们选择走错,按字面意义,我们也就是挟持了上帝走错路。
没有别处的圣经比哥林多前书6章,更有力地诠释了这奇特的真理。保罗痛责哥林多教会好色召妓的会友。他逐一驳斥他们自圆其说之词,最后,他肃穆地警告:“岂不知你们的身子是基督的肢体吗?”保罗义正词严的责骂,接着毫不犹豫地作结:“我可以将基督的肢体作为娼妓的肢体吗?断乎不可!”你即使不是圣经的教师,也能看出这么强烈的对比。但在圣灵的时代,上帝是把他的荣誉,甚至精髓都托付给我们。我们在世上体现上帝的道成肉身;临到我们的一切,也就临到上帝自己。
二、我们在世上从事上帝的工作。或更正确地说,上帝透过我们来做他的工。不过当你要诠释时,张力就来了,奥古斯丁说:“没有上帝,我们不能做什么,没有我们,上帝也不做什么。”同样的思路,保罗也说:“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以及另一句:“都是上帝在你们心里运行。”无论这两句难解之经文有什么其他的意义,至少都与“一切都交给上帝”的态度是相对立的。
当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时,上帝为他们奇迹似的预备食物、水,甚至连鞋子也没穿破。耶稣也一样经常直接满足人的需求。许多现代的基督徒说到那些令人振奋的故事时,都会有向往之情,甚至失望“为什么上帝现在不这么做了?”“为什么他不神奇地供应我们的需要?”
但是到了新约时,上帝作工的方式就转变了。臂如保罗被关在酷冷的牢房时,他转向他的朋友提摩太提出照顾肉身的需要:“带那件外衣过来,还有书卷。还有马可,他一直于我有益。”当他遭遇其他患难时,是借着提多的探望而得到上帝的安慰。当耶路撒冷遭遇饥荒时,保罗还要到处募款来周济解困。上帝仍满足初代教会的需要,如同满足以色列民,只是以间接的方式透过教会肢体来供应。而且保罗也没分别说:“这是教会做的,那是上帝做的”如果这样分,就是弄错了他一直强调的重点。因为教会就是基督的身体,教会做的就等于是上帝做的。
保罗之所以坚信这个道理,可以追溯到他第一次与神戏剧化的会面。当时他热心迫害基督徒,是个恶名昭彰的大捕头。但在往大马色的路上行走时,有大光照着他,使他三天瞎了眼。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逼迫你?逼迫谁?我不过是追捕那些异端基督徒。
“主啊,你是谁?”扫罗终于问道,仆倒在地。 “我就是你所逼迫的耶稣。”
这个句子等于替圣灵所带来的改变做了一个总结。几个月前,耶稣才被处死。扫罗所捉拿的是基督徒,并不是耶稣。但是复活的耶稣让扫罗明白了:这些人就是他的身体。凡伤到这些人的,就是伤到他。这是使徒保罗永志难忘的一课。
想到这里,我不得不联想这个道理会怎么应用在我个人身上。有关圣灵的真理背后有极重要的涵义,可以解决本书所探讨的问题。我的朋友理查德问:“上帝到底在哪里?请显示给我看,我要见他。”其实,这个问题部分答案应该是:如果你要见上帝,那么就看看那些属于上帝的人——他们是上帝的“众身体”(bodies)。他是是基督的身体。
尼采对这个挑战曾如此说:“如果我也信耶稣为救主,他的门徒一定会看到更多人得救。”但如果理查德能认识一个像特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一样的圣人,充满了仁慈与恩惠,也许他就会比较相信上帝,因为他很像上帝,也在做上帝的工。
但是理查德并不认识特蕾莎修女,他认识的是我。而这又是关于圣灵最让人低头敬畏的教义。理查德也许一生永远不会在风中听见上帝的声音来回答他的问题,他也不太可能会在有生之年看见上帝,他能看见的就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