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果问你:「五旬节那天有多少人领受圣灵?」你们很多人马上回答一百二十个人。不!是三千一百二十个人!因为那一天领受了圣灵的一百二十个人去作见证的结果,同一天马上又有三千人受洗领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前面的一百二十个人领受圣灵的时候,有超自然的现象临到他们的身上,但后面的三千个没有这些超自然的现象;可见,即使在圣灵赐下来的这一天,这两批人的经验也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人可以说:「因为我领受圣灵的时候发生了这样的事,所以你领受圣灵也要发生这样的事。」更没有一个人有资格把这个再转过来说:「因为你没有领受这样的事,所以你没有领受圣灵。」你明白这个意思吗?我不开玩笑的,我很严谨地讲道、我很严谨地思想,所以我有资格要求你们很严谨的听道、很严谨地明白。因为我讲道不是讨你的喜悦,不是看你的反应,我讲道是要看神借着我所传的,在这个时代要兴起多少人来明白他的真理。
当第一次圣灵降临的那一天,两批人共三千一百二十个人就成为教会第一批的基督徒。而这一批里面当然以这一百二十个人是比较重要的领袖,其它的人就成为扩散福音、传讲上帝的道到全世界的动力的开始。虽然这两批人的经历很不一样,但两批人都领受圣灵、都得救了。并不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这样的事,所以你没有领受圣灵」,因为圣经的原则是:「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那么谁灭亡呢? 「不信的必被定罪」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可十六:16〉。请问一个人得救是因为信或者是因为受洗呢?一个人灭亡是因为不信呢?或是因为不受洗呢?不信的就必定罪,信而受洗就必得救。如果你转过来,变成我信而受洗就得救,所以你若不信不受洗就不得救,因为你不受洗等于你不信,所以你若不受洗就不得救,对不对?一转过来的时候,很多漏洞就出来了。因为圣经的解释必须注意「重点、次序和关系」,这是很重要的三个原则 --
第一,整个圣经的重点在哪里?
第二,重点与重点之间的次序怎么排列?
第三,重点与其它的重点、次要点之间,除了主、次的关系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