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Ichthys
收起左侧

天道圣经注释 - 创世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andeht 于 2014-11-25 16:15 编辑

 附录一 伊甸园在那里?
  (1)许多人对此问题感兴趣,95 学者提供了以下五种可能的答案:
  第一,伊甸园在亚美尼亚境内。创世记第二章提及的四条河可能都源于米所波大米北面的亚美尼亚山(Armenia),故有学者认为伊甸园的位置应在米所波大米的北部,当时有人认为该处是全世界最高的山脉(创八14)。96
  第二,伊甸园位于波斯湾的湾口,因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都是流入波斯湾,其他两条河也可能流入该湾。97
  第三,伊甸园的位置是不可知道的,因为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地方,98 乃是作者虚构出来的,就如该隐逃去的挪得(创四16),也是在神秘的东方。99 这讲法与后期的犹太拉比以伊甸园当作「义人死后的居所」的预表异曲同工。100
  第四,伊甸园的位置是无关重要的,因为创世记的作者只想表明上帝在沙漠建设了一个绿洲,读者放它在那里,它就在那里。101
  第五,伊甸园的位置是不可知道的,因为四河只预表古时的文明地区;比逊河代表东方(印度),基训代表埃及,希底结和伯拉则代表米所波大米。102
  (2)综合现有的资料,伊甸园应该是一个地区的名字;103 它位于米所波大米,在亚美尼亚和波斯湾之间;理由如下:
  第一,第八节指出伊甸园是在「东方」,而米所波大米乃是在巴勒斯坦东面。
  第二,我们能够肯定那两条河(希底结和伯拉)位于米所波大米。
  第三,四河都流入波斯湾;而且,中东各国认为波斯湾是「乐土」。104
  (3)因此,我们只可以说:伊甸园位于米所波大米,但不能定论伊甸园的确实位置。105 因为:
  第一,洪水已把世界的地理(包括米所波大米)改变了。
  第二,创世记的作者故意不清楚指出伊甸园的位置,不愿读者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该地;因此,他只说「在东方」,刻意模糊。
  作者想读者关注他的信息过于伊甸园的位置。

二 中国的「乐园」
  (1)中国《山海经》里,有许多篇说到人间乐园,就如「西山经」提及昆仑山是乐园,里面有动物、神仙、雀鸟、植物,且有河水;这河「出焉而南流、东注于无达;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干汜天之水。洋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丑涂之水。黑水出焉而西流于大汗」。106
  这乐园没有人住,只有神仙和其他生物;不过,它里面的河水,叫人想起伊甸园的四河。
  (2)《山海经》的「海内经」又记载另一乐园:「西南是水之闲,有都广之野,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107
  (3)《山海经》也提到在昆仑,帝之下都里面有不死树,即是长生树。长生树是树长生不死呢?抑是吃了它的果子就可以长生不死呢?该经并没有说明。108 不知这传说和西王母的仙桃有甚么关系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意 2:18-25
  (一)第二章的焦点是人,但作者仍然提醒读者:一切都是上帝所创造;如「男人」(创二7)、「树」(创二9)、「走兽飞鸟」(创二19)、「女人」(创二22)。
  (二)上帝深爱祂所造的人,为他预备居所、食物、工作,且知道他需要配偶,就采取行动为他预备。
  首先,祂让亚当在动物中寻找可以帮助他、与他相等的配偶。他找不到,上帝就不怕烦琐,通过五个步骤,为他造了一个与他相等又平等的夏娃,解决他独居的「不好」。90
  (三)亚当见到夏娃,就说:「我找到了」。他们二人相亲相爱,光着身体也没有觉得不妥。
  (四)上帝为人订立了婚姻的制度,让人离开自己的家庭,二人成为一体;一方面变成「完整」,另一方面可以生养众多,传宗接代。本段表明婚姻的一些特性:
  (1)应是一男一女的结合,不是多妻或同性嫁娶。
  (2)丈夫要爱妻子,把她的利益放在首位(「离开父母」)。
  (3)婚姻类似盟约;二人结为一体,永远不分开。
  (4)婚姻乃是为了彼此帮助、彼此补足(「配偶帮助他」)。
 旧约
  (一)传道者指出:「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
  (1)二人合作,效果更好(传四9)。
  (2)跌倒了有人扶起来(传四10)。
  (3)同睡彼此都暖和(传四11)。
  (4)可以抵御外人袭击(传四12)。
  上帝曾吩咐耶利米先知不可以结婚,藉此表明上帝的刑罚(耶十六1~9)。
  旧约认同「那人独居不好」。
  (二)箴言的作者所记叙的「才德妇人」,真是她丈夫的「帮助者」(箴卅一10~31)。「他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箴卅一12)、「他丈夫在城门口与本地的长老同坐,为众人所认识」(箴卅一23)、「他的儿女起来称他有福,他的丈夫也称赞他,说:『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箴卅一28~29)。
  (三)玛拉基先知用上帝「只造一人」(夏娃)这事实,指斥以色列人抛弃幼年所娶的妻子之罪(玛二14~15)。
  (四)「五经」赞成一夫一妻(利十八18;申十七17),反对「同性」性行为(利十八22)。
 新约
  (一)保罗教导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指出聚会时男人不该蒙头,女人却要蒙头;91 因为「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林前十一8~9)。保罗这番话有两点要注意:
  (1)保罗在这段经文强调男女被造的「先后」,男比女先被造,故女是男人的荣耀;因此,本段并不是说女人比男人低一等,也不是指出男人有权「管辖女人」。92
  (2)为了不想读者误会和误用他的话「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保罗在第十二节跟着指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但万有都是出乎上帝」,93 重要的是,每一个人无论男女,都源于上帝。
  (二)保罗在提摩太前书这样说「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他辖管男人,只要沉静;因为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提前二12~13)。94 保罗再一次用男人比女人先被创造这事实,禁止女人讲道。
  我们不在此处讨论女人应否讲道,只想指出保罗十分重视「先造的是亚当,后造的是夏娃」。95
  (三)耶稣曾引用创世记第二章廿四节回答「休妻」的问题(太十九4;可十6)。法利赛人指出摩西准许人在某些情况下「休妻」,主耶稣却追溯到上帝为人定下婚姻制度,乃要「二人成为一体」,这「连合」是永久的,不可分开。96
  (四)保罗引用「二人成为一体」,提醒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不要跟娼妓苟合,这样做等同和娼妓「成为一体」(林前六16)。他们既然「与主联合的,便是与主成为一灵」(林前六17),怎可以又再和娼妓「成为一体」呢?他们只能和娼妓「或」和主结合;和娼妓结合,则不可能和主联合;同理,和主联合,则不应和娼妓结合。
  (五)保罗在以弗所书第五章卅一节,用「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一节经文,阐释两个真理:
  (1)人要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体(弗五28、29、33)。
  (2)信徒和基督的关系就是像夫妻「连合成为一体」(弗五30~32)。这是极大的奥秘;信徒因此不单要效法基督,更要表彰基督。Ⅶ 应用
  (一)我们要感谢上帝,因祂爱顾祂所造的人;祂不但知道亚当的缺陷和需要,且主动采取行动帮助他。
  同时,我们要有信心:上帝同样爱护我们,愿意帮助我们,使我们由「不好」变为「好」。
  (二)我们要记得婚姻的真义:
  (1)丈夫和妻子都「要离开父母」,包括在心智和感情上独立,不再倚赖父母。
  (2)夫妇要彼此帮助,帮助对方各方面成长,更像基督;同时,大家都以对方的利益为主,不求自己的益处。
  (3)二人「成为一体」表明夫妇的关系该是「永久不变」。
  (4)二人「成为一体」,绝不可有婚外性行为,尤其是和娼妓苟合;这都是对配偶不忠,也违反和上帝联合的原则。
  (5)二人既「成为一体」,丈夫要爱惜妻子,有如爱顾自己身体。
  总而言之,今天社会最令人伤感忧心的是,婚姻与家庭制度已遭到无情浪潮的冲击和破坏,我们必须重温本段关乎婚姻真义的经文。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
一 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是两个不同的创造记录吗?
  乍眼看来,第一章和第二章好像是两个不同的记载;难怪接受底本学说的作者多认为,它们源自不同的作者。
  让我们先看它们「不同」(甚至被视为矛盾)之处:
  (1)第一章记录上帝最后才造人,人是在地上的草木创造以后三天才出现。此外,第一章记叙男人和女人同时被造。第二章却说:当人被造的时候,没有草木或菜蔬,且男人比女人先被造。在第二章上帝创造的次序是:男人(创二7)、植物(创二9)、兽(创二19)、女人(创二22),第一章却是:植物、兽、男人和女人。
  (2)第一章没有提及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创二7)、「用土造走兽飞鸟」(创二18)。
  (3)作者在第二章把上帝「拟人化」;祂「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创二7)、「立了一个园子」(创二8)、「将那人安置」在园中(创二15)、「带动物到那人面前」(创二19)、「使人沉睡」(创二21)、「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创二21)、「造成一个女人,领他到那人跟前」(创二22)等。这岂不是比第一章那伟大高高在上的上帝逊色得多?
  面对这些「所谓」不一致的地方,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前的学者处理这些矛盾,所用的方法就是把第二章的记载和第一章解作是等同的,如「雾气」(创二6)解为「大水」(相等于第一章二节的「深渊」)。98 但是,两章有很多相异之处不可以这样「调和」,使之一致。
  这样的解释不能接受。
  (2)创造的「次序」并不是创世记作者所关注的。他在第二章所提及的事物,只因它们与第三章有关系。就如第二章五节的「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乃为第三章十八节的咒诅留下伏笔。「草木」后来成了荆棘和蒺藜;「田间的菜蔬」乃是人被逐出伊甸园以后,要汗流满面才可以收割。99 换言之,第二章四至六节的描述和下文第三章(尤其是犯罪后的刑罚)是有关的,100 所提及的各物(譬如:「树木」)和第一章所记载的不相同。
  (3)有一点很重要,就是第二章四至七节会否只论及伊甸园里的情景?换言之,作者只提及伊甸园里「野地还没有草木」(因没有雨水),以及伊甸园里的「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没有人耕种)。因此,本章所关注的和第一章迥然不同,前者只集中在人的居所,就是伊甸园。若是这样,第一和第二章并没有冲突。
  (4)在第一章人是创造的高?,第二章人则是创造的中心和焦点。101 第一章像金字塔,人放在塔顶;第二章像一个圆圈,人放在中心。作者用两个不同的角度表达人是上帝创造中最重要的生物。
  因此,第一章强调人源于上帝(创一26,「我们要……造人」),第二章指出人源于地,是上帝用地上的尘土所造(创二7);第一章指出人像上帝,因按上帝的形象样式造成,第二章则记载人和动物相像,都是尘土造的;第一章最后才记叙上帝造人,第二章人先被造。102
  这些不同的地方,只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人是受造物中最特别的。两章的记载并没有冲突和矛盾,乃是互相补充。103 其实,两章的记录所论及的宇宙来源是相同的。104
  (5)第一章论及六日的创造,主角是上帝;第二章却集中在人身上,且延至下一个「后代」(创五1)。105
  (6)第二章不是独立的创世记载,因为它不完整;它假设了第一章的存在,重复第一章的观念;如:上帝是凭己意行事的创造主、宇宙按祂旨意而有、人是祂创造的高?(地位高过其他生物)、人本来是素食的等等(创一29,二16~17)。
  第二章只是在第一章之外加上许多材料,譬如加添了伊甸园、两棵树和上帝的禁令等。换句话说,第一章的记载表明亚当与夏娃和上帝、并和其他被造物的关系;他们是按上帝的形象样式而造的,且要生养众多,又要治理全地。第二章则加插了簇新的资料,详述上帝造亚当和夏娃的经过,以及上帝颁布的禁令,为第三章人犯罪留下伏笔。
  第二章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上帝的创造,目的是为第三章布局。如果没有了第二章,第三章的记载只会叫人摸不着头脑,很难明白。106
  (7)第一章的记载是宏观和概括的,包罗万有,包括全宇宙。第二章是详细、特殊的。
  作者在第一章一节至第二章三节的记载精简,让读者鸟瞰上帝创造整个宇宙的过程,再在第二章四至廿五节阐释他最关注的事情;上帝创造和爱顾亚当、夏娃。107
  第一章论到天与地、天空、日月、海中的动物飞禽、陆上的动物,以及在结束时轻描淡写提到人类。第二章则集中记录上帝造人,为人预备了居所,且为人设立了婚姻的制度。
  第一章是「天地」,第二章是「地天」,地是人的居所。
  第一章是整个宇宙被创造的「全景」,第二章则是人的「特写」(把第一章廿七节发挥及延伸)。换言之,第一章的创造有如诗篇第一○五篇,是「团体性」,第二章则类似诗篇第八篇,可说是「个人性」,只着重「人」的创造。
  (8)两章用迥然不同的笔法描绘上帝,因为第一章是记叙这伟大的创造主(「上帝」),而第二章则着重祂和人关系亲密(「耶和华」),故用拟人法描写上帝。
  第一章把上帝描绘为「君王」,第二章则是「艺术家」。108
  总括来说,第二章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上帝如何造人,可说是第一章的补篇。我们现有足够的证据,知道古代中东的文献也用「双重」的记录叙述人被造的过程。1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创世记「创造神学」的一些重点
  旧约圣经原是写给以色列人,但第一本书创世记,开宗明义记叙上帝创造宇宙万物,而不是论及以色列人被拣选和救赎的经过。这反映下列几点:
  (1)创造先于救赎,每一个人都先「被造」,后被「救赎」。无论人是否同意,生命都源自上帝,人和祂是相连的;110 创世记的作者指出: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
  (2)人类的历史和以色列人的历史都从创造开始;这位创造宇宙的全能上帝,也是亚伯拉罕的上帝、摩西的上帝、众先知的上帝。
  (3)上帝创造了万物,每一个人(无论是否基督徒)都是祂所爱和关注的。正如主耶稣所说:「因为他(天父)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五45)。
  祂不仅是以色列人或基督徒的上帝,更是普世之主。
  (4)人不仅和创造主相连,人和其他被造物也相连,就如人需要谷物(或其他食物)养生。111
  (5)上帝的创造帮助我们认识祂;创世的大功足以证明上帝的存在,显明祂的本性,112 例如祂的伟大、权能。
  此外,创造论也加深我们对人的认识,可通过人是「按上帝的形象样式造的」,以及人和上帝的特殊关系明白人的来源、地位、目标等。
  (6)祂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并没有就此袖手旁观,置身于度外;祂爱顾祂所创造的一切。
  祂的创造仍在进行(层次当然不同),今天仍在「创造」,更赐人能力去「创造」。
  创世记第一和第二章的「创造神学」强调:通过上帝的创造,我们知道祂不仅是以色列人的上帝,更是全世界人类的主。每一个人都要倚靠祂,在祂指派的岗位上尽忠职守。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从第二章的「成为一体」看基督徒的婚姻
  两个基督徒结合,成为一体;这合一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身体合一
  圣经清楚指出结婚后才可以有性行为,身体合而为一;惟有在婚姻关系里的性生活,才合乎圣经的标准、才是美的(林前六18,七2)。
  这方面的合一十分重要,就如保罗教导哥林多教会的信徒:「丈夫当用合宜之分待妻子,妻子待丈夫也要如此。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夫妻不可彼此亏负,除非两相情愿,暂时分房,为要专心祷告方可以。以后仍要同房」(林前七3~5)。
  身体的合一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的,114 要通过婚前理论层面的学习,以及婚后的实习才会不断进步、以臻完美。
  为甚么要注意和花时间去改良身体的合一?因为这方面有好的合一,夫妇的感情和亲昵会随之进步。115
  2)形式合一 116
  这是传统文化所强调,所谓「夫唱妇随」、「形影相随」,两个人出双入对,羡煞旁人。夫妇能够朝夕相处、形影相依,总比聚少离多、形单影只好。
  不过,形式上合一,不等于二人恩爱情深,因为大家可以在一起而全无感情,中间有一堵无形的铜墙。重要的是在情感方面的合一。
  3)情感合一
  有些夫妇婚前相亲相爱,水乳交融,每分钟都要和对方在一起,宁死也不肯分开。婚后激情渐渐冷却,把对方视为陌路人,不想和对方在一起,美其名是自己需要一些空间,真正的原因乃失去了婚前的亲昵关系。
  怎样可以在情感方面合一?
  第一,夫妇二人要记得婚姻不是恋爱的结束(或说「坟墓」),只是开始;大家都要付代价、花心力在这方面求进步。
  第二,大家必须抽出时间培养情感,要固定地有「二人世界」的时间,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对配偶的不满。
  第三,夫妇二人要学习如何和对方沟通(尤其是倾听),好的沟通有助大家感情发展,不好的沟通会造成误解、冲突,导致夫妇关系冷淡、僵化。
  如果情感方面可以合一,夫妇相处时仍会有无数的话可说,仍然会为对方的话入迷,更可发展到「无声胜有声」的地步。
  4)意志合一 117
  这牵涉到三件事:
  第一,夫妇意见不同,如何仍可「健康地」妥协?或说,当大家想法有异时,如何解决冲突?二人有否立志接受对方和自己看法不一样,大家努力求得共识?
  第二,如何处理对方加在自己身上的伤害,意思就是,当丈夫或妻子觉得对方作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时,怎样去「饶恕」?以致婚姻不会被「仇恨」这毒菌侵蚀,甚至毁灭。
  面对这情况,「伤害人者」最好能主动去求对方饶恕;而「受害者」又要学习如何真正饶恕对方。倘若对方没有主动求饶恕,「受害者」又要如何处理这种被得罪、被伤害的情绪呢?这都牵涉「意志」,须「立志」饶恕。
  第三,夫妇对婚姻的态度,是否终生矢志不移。就算对方不是预期那样可爱,或遭遇到疾病痛苦必须长期被照顾,自己都愿意因为对婚姻的委身而忠于对方,永不放弃。
  5)属灵合一
  这合一指二人一同在灵性方面成长。当大家更爱主时,也更容易遵从主对夫妇不同的要求。如果大家都按照主的吩咐履行夫妇的责任,夫妇的关系自然会亲密、更容易相亲相爱。
  因此,夫妇不单要自己抽出时间与上帝相交,追求灵性长进,也要有「家庭的祭坛」,每日一同祈祷,又为对方代求。
  6)目标合一
  如果二人有共同的生命方向,对于如何使用生命有相同的看法,这就是目标合一。这并不等于大家要做同一样的事,乃是能认同对方的生命目标、方向。
  「爱不单是带着倾慕的眼光凝视着对方,乃是二人都望着同一方向」(Love does not consist of gazingat each other, but looking together in the same direct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诠释
i. 宣告(二1
1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
  这节经文有以下两点值得一提:
  (一)本节的「天地」应指第一章八节的「天」和第十节的「地」。
  (二)「万物」〔sbaam〕可指天上的「万象」(赛四十26)、「万军」(天上的使者,王上廿二19;《和合本》有译作「诸军」,参诗一○三21)、「军长」(创廿一22)。此处「万物」可能不是指着「天上的使者」,因第一章从未提及天使。8
  本节的「万物」涵括宇宙的一切,即天地间所有被造物;正如利未人对上帝的祈祷,说:「惟独你,是耶和华,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并天上的万象,地和地上的万物,海和海中所有的。」(尼九6)。

ii. 上帝安息(二2)
2 「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这节经文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第二节「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是否暗示上帝在第七日仍然工作,直至完工为止?9 答案是否定的,除非我们接受一些犹太拉比的意见,认为上帝在第七日「创造」了安息。10
  本节主要指出上帝在第七日「宣告」祂创造的工作全部完成,11 不需再做甚么;正如摩西宣布会幕完工一样(出四十33)。12 此外,这宣告也让人知道宇宙已创造完毕,这是最成功的工程,不用加添或更改。13
  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这句宣告,叫我们想起主在十字架上胜利的宣告:「成了」(约十九30)。
  上帝完成了创造的大工,不等于祂就袖手旁观,不再参与和关注人间所发生的事;正如耶稣所说:「我父作事直到如今」(约五17)。
  当祂所创造的人和世界被罪恶弄坏了,上帝就开始祂的救赎事工(参下文)。
  (二)第二和第三节三次提到「工」,这词通常用来描述以色列人每日所做的工作,就如约瑟在波提乏家中做工(创卅九11;《和合本》把同一个希伯来文字译作「办事」)。创世记的作者选择此词记叙创造,可能有两个原因:
  (1)他要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我们日常的工作,包括每天做的琐事,可以和上帝创造宇宙的大工程媲美。
  (2)既然上帝的创造大工和我们每日的工作相关,我们就更要学祂一样,工作六日,第七日休息。
  (三)有人解释上帝「歇了他一切的工」(第2、3节),因为祂疲惫需要歇息;14 这纯属臆测。因为上帝创造万物,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卅三9),根本不费吹灰之力,那会疲乏(赛四十28)。15
  「歇了」原文是〔sabat〕,英文安息日(Sabbath)一词可能源于此希伯来字的名词〔sabbat〕;16 该词的重点是「停工」,如:「停息」(创八22)、「止息」(赛十四4;哀五15)。
  工作完成,上帝满足地停下来。17 这叫我们想起主耶稣完成救赎之工后,祂就「坐下」(来八1,十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iii. 上帝赐福(二3
  3 「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
  这节经文有几点值得注意:
  (一)本节记述上帝「赐福给第七日」,且「定为圣日」。「定为圣」原意是「分开」;18 「赐福给第七日」回应第一章所记上帝两次赐福祂所造的(创一22、28)。
  上帝「赐福给第七日」究竟指甚么?有两个可能:
  (1)如果这里的赐福和第一章相同,意思应是「滋生繁多」(创一22)、「生养众多」(创一28)。换句话说,上帝赐福安息日,要人通过此日生命可以更丰富和充实,结果累累。
  (2)上帝「赐福给第七日」,以致凡守此圣日的人,都得着上帝的赐福。19
  (二)「创造」(第3节)原文字根是〔 s h〕;作者用此字表明上帝完成创造大工;这字在第三章廿一节才再次出现,记述上帝为亚当、夏娃做衣服。
  上帝本已完成要做的工作,停下来稍息;可惜,人犯罪,中断了上帝的歇息,祂要采取行动为人预备他们需要的衣服。
  (三)上帝「安息了」(第3节),因为「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创造」和「安息」关系密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男人的背景(二46
  4 「创造天地的来历,在耶和华上帝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
   5  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
  (一)第四节的「来历」〔toldot〕在创世记出现十一次(本节,五1,六9,十1,十一10,十一27,廿五12,廿五19,卅六1,卅六9,卅七2),把整本创世记分为不同的段落。这词有两大特点:
  (1)它多指某人的后代(由他父亲死亡直到他自己死亡,通常他的儿孙才是主角,因〔toldot〕主要是指:「由这人所生的」)。
  这词每次都是「引子」,6 故不宜效法底本学说把本节分成两部,上半属「祭典」(P),下半为「耶典」(J)。
  有学者认为这词是一段的结束(不是引言);7 这讲法不能成立,因为:
  第一,在第卅六章一节,「后代」不可能指前面第廿五章十九节至第卅五章廿九节,一定是指第卅六章一节至第卅七章一节。
  第二,如果「后代」真是结束用的,第卅七章二节至第五十章岂不是「无主孤魂」,没有任何引子或结束?
  接受底本学说的学者认为这词通常是一段的开始,只有在本处才作一段的结束。8 这讲法假设作者不按规律运用此词。
  (2)此处的「来历」可译为「起源」(参《圣经新译本》)。9 「创造天地的来历」就是和人有关之万物的「来源」;或说是上帝创造人,以及创造和人有关之万物的「经过」。10
  此外,「创造天地的来历」可解作「人犯罪对天和地产生的影响」。11
  (二)「耶和华上帝」(第4节)这名字值得注意:
  (1)它大部分在本章和第三章出现,共十九次;在「五经」中只有出埃及记第九章三十节出现一次。此名在旧约还出现了二十次,多在历史书。
  (2)根据底本学说,本节下即属于「耶典」(J);为何在「耶典」会多次出现「上帝」(Elohim)此名称?接受该学说的学者提出几个解释:
  第一,「上帝」乃编者后来加上去的,因为本章论及创造,故在「耶典」里加上「上帝」,以此名字强调祂是全宇宙的主宰。12
  第二,因为第一章多用「上帝」,第四章开始用「耶和华」;编者因此在第二和第三章用「耶和华上帝」作为「转接」。
  第三,作者这样做,只不过叫读者知道本章的「耶和华」,就是前一章所说的「上帝」。13
  第四,为了配合某种「礼仪」称上帝为「耶和华上帝」。14
  我们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赞同或否定这些解释。不过,接受创世记源于一个作者的学者多赞同:「耶和华上帝」一名强调创造天地的「上帝」,也是关心人的「耶和华」。15
  犹太拉比解释:「上帝」代表了神的「公义」,「耶和华」则是祂的「怜悯」;16 用此复名描述人犯罪的经过,最恰当不过。
  这也可解释蛇引诱夏娃时,为甚么只称神为「上帝」而不提「耶和华」。
  (三)「造天地的日子」(第4节)本是「造地天的日子」;旧约圣经,只有本节和诗篇第一四八篇十三节提到「地天」(该处引用本节),其他都是「天地」。为甚么此处用「地天」呢?有四个原因:
  (1)作者故意改变「天地」的次序,和本节上一句「创造天地」不同,读起来不会太呆板、乏味。
  (2)本节直译是「天地创造的来历是这样……造地天」;因此,本节交叉平行:天、地、造、造、地、天。17
  (3)本节乃第一章一节至本节的结束,故用「地天」,和开头的「天地」(创一1)交叉平行。
  (4)由下一节(创二5)开始,作者记叙的中心转到「地」和在「地上」的人,故用「地天」作为下文的引子。18
  笔者认为这四个原因都有可能,很难断定那一个正确;从文体变化来说,第二个最可取;但从内容来看,第四个有道理。
  (四)第五节上继续记录上帝未造人时「地」的景况。大地一片荒芜,是不毛之地(可比较创一2的「空虚混沌」)。19
  这节经文有下列地方须留意:
  (1)「野地」即不能耕种的土地,和下一句的「田间」(农地)相对。
  (2)「草木」和「菜蔬」三方面相对:
  第一,「草木」指在旷野(「野地」)生长的植物(创廿一15;伯三十4、7),「菜蔬」(创一11、12)生长于「田间」。
  第二,「草木」不能食用,「菜蔬」却可以食用。
  第三,此处的「草木」和第三章的「荆棘和蒺藜」相对(创三18),就如此处的「菜蔬」和该处的「菜蔬」相应一样。
  5b 「因为耶和华上帝还没有降雨在地上,也没有人耕地;」
  (一)「因为耶和华上帝还没有降雨在地上」这句话有下列特点:
  (1)它为洪水留下伏笔(上帝说:「我要降雨在地上」,创七4)。
  (2)对于创世记当时的读者来说,这句话甚具震撼力;因那时的人以为「雨」来自雨神,故必须向雨神献祭,不然,就会有旱灾。创世记的作者却指出降雨在地上的乃是创造天地的耶和华上帝。20
  (3)这句话为上文「野地还没有草木」、「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提供了原因;没有雨水自然不会有「草木」、「菜蔬」,它们不可能生长。
  (二)「也没有人耕地」,这「地」是否指「伊甸园中的地」?21 这句话主要解释为甚么「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没有人耕地。
  (三)究竟本节所描述是那时的情况?学者有三种看法:
  (1)这是第一章二节的情况。
  (2)这里的「地」乃指「农地」,人未耕种之前的情况。
  (3)此处是上帝未造人,以及人未犯罪之前的情况。
  6 「但有雾气从地上腾,滋润遍地。」
第六节记叙雨之外另一个水源。
  (一)「雾气」〔ed〕在旧约圣经只出现过两次(本节和伯卅六27),可有三种解释:22
  (1)它指「云雾」(伯卅六27),但本节所用的动词是「上腾」,把此词解作「云雾」不大适合,除非它指水气「上腾」变成云,再成雨,正如以利沙的仆人所说:「我看见有一小片云从海里上来……霎时间天因风云黑暗,降下大雨」(王上十八44、45;其他类似的经文,可参诗一三五7;耶十13,五十一16)。
  (2)根据动词「上腾」把此希伯来字解作「水泉」、「水井」。不少早期的译本都如此翻译(如:七十士译本、叙利亚文译本、武加大拉丁文译本)。
  这解法把「雾气」〔ed〕视为源于亚喀得文的〔edu〕,解作「地下水」,23 「波涛起伏」的大水。24
  这种解法可以解决本段和第一章的矛盾;因为,如果此处真是谈及大水,则可把这大水视为第一章二节的「深渊」。
  不过,这解法怎可和上文第五节配合呢?汹涌的大水百害而无一利,只会淹盖农作物,怎会促使植物生长?
  (3)把「雾气」〔ed〕视为源于苏默文的〔ID〕,解为「从地下渗上来的水」。25
  总括来说,第三种的解法较合理,「雾气」指地下出来的水,「滋润遍地」,为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解决植物因没有「雨」不能生长的问题。26
  这地下水后来成为伊甸园的「河」(创二10)。27
  (二)「滋润遍地」的「滋润」意思很广,可指灌溉地,令地生出农作物(创二10),28 也可指洪水泛滥汪洋的景况(结卅二6,「漫过山顶」)。有学者认为后者的解释符合本节的上下文。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创造男人的描述〔解决没有人的问题〕(二7
7 「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
  第七节是本段的中心,作者描写上帝造男人的过程。30
  本节简明扼要,可以和第一章廿七节媲美。在该处作者以名词「形象样式」将人和上帝相连;此处却是用动词作连接。
  (一)「用地上的尘土造人」的「地」和「人」,两者的音相近,前者读音为「亚当麻」,后者读音为「亚当」。我们不能肯定它们是否源于同一个字根。31
  「用地上的尘土造人」(第7节)这句话有几点值得注意:32
  (1)「人」〔adam〕在旧约出现五百五十五次,33 最多是在以西结书,和「儿子」连在一起,成为「人子」;其次就是创世记第一至第十一章(四十六次)和传道书(四十八次)。
  传道书的主题是「人的虚空」,表明「人」〔adam〕一词和虚空相关;创世记的作者用「人」一词,也可能同样暗示人的软弱、短暂。
  (2)「造人」乃上帝在本节的第一个动作。「造」〔yasar〕在旧约出现六十三次,其中四十二次是以上帝为「主词」。34
  此动词基本意义是「塑造」,如陶匠制造工艺品,经过设计和构思才制造(撒下十七28;赛廿九16;耶十八2)。因此,上帝造人也不是「即兴」、出于霎时冲动;祂造「人」是经过深思熟虑,人是祂精心的杰作。35
  (3)这里的「尘土」本指「灰尘」,而不是陶匠常用的「粘土」,因为作者强调人的「脆弱」,和「人」〔adam〕一词有同样的重点。
  此外,用「尘土」造人可有以下的含意:
  第一,人是用尘土造成,不像天使那样是「属天的受造物」(heavenly creature)。当人因自己是「按上帝的形象样式而造」就沾沾自喜,甚至感到骄傲的时候,「人是用尘土造的」这句话乃是最适切的提醒。36
  第二,人既出于土,犯罪后要归于土(创三19;林前十五47)。人与土地形影不离。
  (二)「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第7节)是上帝造人的第二个动作。这句话有不少地方值得注意:
  (1)上帝第一个动作「用尘土造人」,回应第一章祂创造的「行动」。第二个动作「吹气」,则回应第一章的「说话」;「吹气」、「说话」都和「口」有关。
  (2)第一个动作「造」暗示手艺精巧,第二个动作「吹气」反映出温暖、亲切,有如脸颊相碰接吻那般的亲密。
  「吹气」更代表了「给予」。37
  (3)「生气」(breath of life),可直译作「生命的气息」;「气」原文是〔nsama〕,而不是〔ruah〕;前者在旧约出现了二十五次,只用于「人」,后者却可应用于上帝或人。
  (4)上帝向人吹气表明人和其他生物不同,因圣经没有记载上帝用同样的动作创造其他生物,只有人得到上帝直接「吹气」。38 我们要强调:人和其他生物不同乃在于他被造的过程特殊,而不是因为人有上帝的「生气」。39
  上帝直接向人吹气,这个过程使人有超然的地位,可以管理其他的生物(有权为它们起名,创二19);这正类似第一章人按上帝的形象样式被造(创一26、27),以及有权管理其他生物(创一28)。40
  从这角度来说,「上帝向人吹气」和「按祂的形象样式造人」相近。
  (5)「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主要是使人得着生命,正如以利户所说:「全能者的气使我得生」(伯卅三4)。有了上帝的「生气」,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6)上帝并没有把「灵魂」吹入亚当的身体,41 祂只把「生命的气」吹进他的鼻孔里。因此,本段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支持把人分为灵、魂、体的说法。上帝所关注的是亚当「整个人」。
  (三)「有灵的活人」(第7节)直译是「有灵的生物」(《思高本》),可描写动物(参创一20,二19,九9)。我们要留意这句话几方面的特点:
  (1)这句话的「灵」〔nepes〕通常和「生命」互用。也和「人」或「自己」相通。此处乃指「生命」,亚当是有生命的活人(《圣经新译本》),他可以呼吸。42 这也是《现代中文译本》的解释:「他就有了生命」。
  (2)「有灵的活人」,乃指人存活,是活生生而不是死的,与死尸相对。因此,不应把本句和人是否有灵魂这问题连在一起(《当代圣经》的翻译:「这人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是不对的)。43
  (四)第七节末「名叫亚当」,原文中并没有这一句,是《和合本》加上去的。
  「亚当」一词可指「人」、人类的总称(诗十一4,十二1;传一13)、「男人」(利一2;书十四15;尼九29)。
  这词当作「人名」第一次出现是在创世记第四章廿五节。
  「亚当」有以下特点:
  (1)他是人类的始祖,上帝创造了他之后,再造夏娃作他的妻子。亚当活了九百三十岁而终(创五5)。
  (2)他是第一个被造的人,是一个历史人物;这是旧约(创四25,五1;代上一1;伯卅一33;何六7)和新约(路三38;罗五14;林前十五22;提前二13;犹14)都提到的。
  主耶稣阐述祂对婚姻的观点时,也曾引述亚当和夏娃的婚姻。
  (3)他犯罪影响全人类,正如次经所说:「亚当!你作了甚么?罪是你犯下的,却不仅是你一人沦落;我们身为你的子孙后代,也跟你一起沦落。」(以斯拉贰书七48)。4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5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帝把人安置在祂开辟的伊甸园(二8
  8 「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第七节把上帝描写为「陶匠」,第八节则绘画祂为「园丁」。(一)祂「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第8节)。
  「东方」可有三种意思:
  (1)指迦南地之东面,这是从作者的观点来看。2
  (2)因为「东面」在创世记可象征「与上帝隔离」(创三24,十一2,十三11);有些犹太人把「东方」解作「古时」(比较赛四十五21,四十六10)。这样,第八节则变为「古时耶和华上帝在伊甸立了一个园子」(参 Targum of Onkelos)。
  (3)由于太阳在东面升起,故「东方」预表上帝的居所。
  第一个意思最切合上下文。
  (二)「伊甸」〔eden〕(第8节)这词有两方面要注意:
  (1)它的字根有三个可能:
  第一,源于亚喀得文〔edinu〕,乃指「平原」。3
  第二,源于希伯来文动词〔aden〕,即是「叫人开心」的意思(尼九25把此字译作「心中快乐」);它能够令人快乐,因为它美丽、美好绝伦。4
  第三,近日的讨论却认为它源于乌加列文〔hdn〕,或是阿拉伯文〔adana〕,意思是「水源充足的土地」。5
  第三种讲法最合理。
  (2)「伊甸」一名在旧约出现了十七次,多数象征「人人都熟识、美丽、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乐土」。6
  (三)「园子」(第8节)这词含义甚广:
  (1)它不是一般的「花园」,乃是「果园」(种满了各种果树)。7
  (2)古时中东老百姓多数栽种「菜园」,只有皇帝才会种植花园和果园。8 因此,种植伊甸园的耶和华上帝是「君王」,亚当是祂的仆人,代替祂打理「园子」。9
  这和第一章人有上帝的「形象样式」,代表祂管理全地相似。
  (3)在伊甸的「园子」是旷野的绿洲、是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水源(赛五十一3;结卅一9、16、18,卅六35)。
  (4)先知喜欢把「伊甸园」,和上帝赐给以色列人的「应许之地」连起来,就如以西结先知引用上帝的话:「这先前为荒废之地(迦南地),现在成如伊甸园」(结卅六35;其他经文有:赛五十一3;珥二3;亚十四8)。
  (5)旧约有时称「伊甸园」为「耶和华的园子」(创十三10)、「耶和华的园囿」(赛五十一3)、「上帝的园中」(结廿八13,卅一9)。
  创世记的作者在此处不用「耶和华的园子」或「上帝的园中」,可能不想读者误会「伊甸园」是上帝的居所。10 故下一句立刻说:「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四)「所造的人」(第8节)回应第七节「耶和华上帝用地上的尘土造人」,这四个字把本段和上一段连起来;这是高明的写作技巧。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6 15: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