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祂。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来6:4-8)
毫无疑问,“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这些人虽然被希伯来书的作者称为“那些”,但是一定是得救的真信徒,而且是灵性很好的信徒。
前面这三方面:“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与圣灵有分”,一般的信徒都会有,只是要稍作解释:“尝过天恩的滋味”。注意“天恩”,不是“地恩”,如果不是天国的子民,怎么能尝过“天恩”的滋味。“天恩”,在此应该是指赦免罪恶、称信徒为天父的儿子等属灵的恩典。
“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善道”是引导信徒向善、行善的道。这其中的滋味只有当人真心向神悔改,切实地遵行神的旨意时才能尝到。当信徒在行善,以善胜恶时有从主来的力量和安慰。当然,当信徒违背神旨意时,也能尝到其中的滋味,那就是这“善道”责备、光照、安慰、引导的滋味,使信徒悔改。
“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这一点不仅是非信徒无法“觉悟”的,也是一般信徒难以“觉悟”的,所以这段话一定是对信徒说的,而不是对非信徒说的。“觉悟”,是一个信徒从心灵深处的领悟,当然一定会有圣灵的感动和引导才能“觉悟”的,这点更证明此人是信徒,而不是非信徒。
“来世”,这是借用语,佛教常常用这个词,这是指区别与这个世界的另外一个世界,圣经也称之为永世。
“权能”,就是权柄和能力。在“来世”还有“权能”。
一个信徒“觉悟”到了“来世”的“权能”,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可以试想,这样的人该多么敬畏神,这样的人会多么一无惧怕、刚强壮胆,而这样的人又会怎样地洁净自己如同主那样洁净,请看约翰所说的:“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祂的儿女。世人所以不认识我们,是因未曾认识祂。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象祂,因为必得见祂的真体。凡向祂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象祂洁净一样。”(约壹3:1-3)所以,这样的人并不是一般信徒,更不可能是非信徒,而是真信徒,是灵性很好的信徒。
有的人说,这样的人不是真信徒。
这自然违背这些经文所揭示的真实属灵情况,是违背圣经的。
有的人说,凡是真信徒就不可能离弃道理。
假若真是象有人这样说的,那么我们是否应该理解成,圣经说错了?当然,圣经不可能说错了。
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信徒怎么会“离弃道理”呢?
也许我们无法解答这个问题,但是一个不容怀疑的真理摆在我们面前,写在圣经上了,我们即便在现实中还没有发现这一真理的应用,(实际有很多,只是一些人不愿意承认,强硬地说那些人从一开始就不得救。)但是我们还是要相信神的话是正确的,不能以自己的不解、自认为的不可能为根据而更改神的话。
当然,圣经对此是有解释的:“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这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解释。
这是因为这块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但是并没有“生长菜蔬”,所以不“合乎耕种的人用”,自然不能“从神得福”;还是因为他:“长荆棘和蒺藜”,结果必然是:“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我们还需要来思想“离弃道理”。这里的“道理”,一定是指属灵的道理,是指救恩真理,能影响一个人得救与否的基要真理。
“离弃”,就是离开、丢弃,就是指不再信下去,中途变节,放弃正确的信仰。
假若一个人不曾信过,从来没有得救过,从来没有接受过“道理”,他又怎样“离弃”呢?这不仅在语法上讲不通,更在事实上讲不通。所以,这个“离弃道理”的人,一定是一个曾经接受过“道理”的人,但是后来离弃了。他的结局就是:“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而他所犯之罪的性质是:“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祂。”
天父定意要压伤主耶稣(赛53章);主耶稣面对十字架,更是不要自己的意思,乃要照神的意思。但是,圣父、圣子的意思都是要主耶稣为了人类的罪恶去钉十字架,祂自己并没有罪。
当年以色列人要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他们认为耶稣是罪人。
希伯来书中所说的这种要将主耶稣“重钉十字架”的人,是“明明地羞辱祂”,这说明他们又把主耶稣当成了罪人来钉十字架。也许,他们不会这样说,但是他们的行动无疑就是这样告诉世人,他们“离弃道理”,就是在宣告,拿撒勒人耶稣基督不能拯救他们。这正是在宣告耶稣并不是救主;这岂不正是在说,耶稣基督在欺骗人;这也在宣告,他们正是因此而不信耶稣了。这是何等大的罪恶。所以,他们要“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落在神的手中真是可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0 22:17:0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