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推荐]兄弟相爱撼山河: 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69 克拉朋联盟的后起之秀



大政治家罗素,后来两度担任英国首相〔1846—1852,1865—1866〕,被公认为是威伯福斯议院改革的接班人。如同威伯福斯,他以基督徒的卓越、清廉与正直,赢得全国百姓的称赞。在近代史上他个人的知名度,要超过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他改革刑事审判制度。以前一个嫌疑犯被法庭起诉的次数几乎没有限制,他改革法庭成为地方法院、高等法院、最高法院三级,因此一个嫌疑犯被控告的次数有所限制。最高法院宣判无罪就是无罪,不得再提出起诉。罗素把耶稣基督的救赎过程,融人刑事审判程序里,这个改革造福了无数人。他又建立官方具公信力的罪犯检查制度,建立公立学校制度,把全国卫生系统的设施建设放在所有工程建设的第一位,推动自由贸易,配合艾希礼爵士〔18世纪英国工运领袖〕推进工作时数不超过10小时法案。

第二位是经济学家萨德勒〔1780一1835〕。他公开反对马尔萨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太悲观了。他认为上帝给人的食物只会有余,不会不足。社会上粮食缺乏不是因为生产不足而是因为分配不均,以及人为的忽略,破坏生产环境。因此在议院里,他为遭受分配不均的穷人劳工争取福利。他担任政府的工厂管理委员会主席,执行工作时数不得超过10小时的法令,1833年更提出童工限制法案,坚决反对用童工去无限制生产。在工厂管理委员会里,他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工作,这个委员会一年开会40次以上。操劳过度导致他两年后就过世。他的好友艾希礼爵士接续他,成为举世闻名的改善穷人工作条件的“穷人之友”。

文学家蒙哥马利〔1771一l854〕,出过20本诗集,文笔行云流水,文章短小精辟,在当时被称为是最好的诗人之一。他的父亲是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宣教士。蒙哥马利从小就秉承父亲的布道热忱,虽然家里很穷以致受教育不多,但他以《圣经》自修,熟背《圣经》,尤其是诗篇,配合他长期从事的工作,敏锐地感受人生痛苦,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文字风格,字里行间散发出炽热的爱与深刻的见解。

商人古柏,他被别人称为“善良的贵格会信徒”,是一位精明的基督徒布商。以从商的经验,他了解蓄奴地主、奴隶贩子的想法。有一天开会时,他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以经商手法,解放黑奴。”打开世界地图,随着太平洋探险队前进的路线,他指出地图上印度以东,还有一大片的土地——泰国、缅甸、马来西亚、菲律宾……是“上帝所赐,适合种植甘蔗与茶叶的地方,而且未开发国家的人工便宜,鼓励用东南亚的廉价人力市场,取代殖民地日益昂贵的奴隶管理费用。这样蓄奴者自然会放弃奴隶……同时以我的经营观点,应该鼓励机械化。如此比用奴隶的成本更便宜……威伯福斯一直用立法与政府力量废除奴隶,这个方法有其极限,尚需民间经济市场来配合,因为殖民地生意人看的是钱,不是道德,更不是法令。所以用钱来引导他们,放弃奴隶,如果挪转资金可以赚更多钱,奴隶迟早一定会得解放的。”历史发展到今天,从这些地方的种植——甘蔗与茶,就不得不佩服这位基督徒商人前瞻的眼光。后来历史学家将普世奴隶制度的废除,归功于四点: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在政治立法上的道德形象,黑奴福音大复兴与宣教士史密斯的死,古柏的市场经济论,与以下要提的文学创作的普世影响。

巴克斯顿议员〔1786—1845,一个身高接近200厘米的巨人,人家说巴克斯顿与威伯福斯在一起就像大钟与小铃铛。而他的确是声音大如洪钟。他热血沸腾,不太聪明,却力持正义。威伯福斯第一次在聚会中看到这个巨人,就说这人有“婴孩般的单纯”。别人都叫这个巨人做保镖类的工作,威伯福斯却鼓励这个巨人往文艺写作发展。巴克斯顿还真的写了两本书——《监狱管理之探讨》与《非洲奴隶贩卖与矫治之道》流传至今。威伯福斯1824年退出议院,把废除奴隶的大任,交棒给这位忠心的巨人。果然1833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奴隶解放宣言》,就是在这位巨人的领导下通过的。

历史证明这个基督徒专业人员圣经公会,使英国教会于风雨飘摇之际,成为一支守住福音真理、安定社会的队伍,并且至少又使英国有一百多年〔1815—1930〕不仅在政治上强盛,也使国家的立法基础不致远离《圣经》真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70 基督徒女性参与文学创作



在普世奴隶自由化运动中,历史上认为最关键的人物,除了威伯福斯外,另一个就是名叫莫尔〔1745—1833〕的基督徒女作家。

1775年潘恩写出《常识》,呼吁北美殖民地群起“反对付税给英国,追求独立”,被认为是一代名著。潘恩在1791年又写《人权》,替法国大革命辩护,提倡革命有理,但是他忽略了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虽然口号“自由、平等”相同,实质却不同。法国革命所要的自由、平等是要打倒信仰,反对一切传统的自由平等,结果所得的只是平等的表象,全国人民反而失去了实质的平等。1792年有一本书《乡野政谈》出版。公开反对潘恩的《人权》。《乡野政谈》这本书一下子几乎被英美百姓抢购一空。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莫尔。

《乡野政谈》用平实、清晰的笔法,写乡下一个铁匠与瓦匠在对谈,瓦匠代表潘恩《人权》一书的论点,铁匠告诉瓦匠,这样的论点错在哪里,会带来怎样的危机。莫尔出版这本书后,引起不少攻击激进分子攻击她“不尊重法国的革命政治体制”,连有些基督徒也抨击她:“法国是个天主教国家,天主教徒理当受血腥的攻击——这是天谴。”莫尔不为所动,几乎变卖所有,资助法国天主教神父逃出迫害。威伯福斯、桑顿、麦考利公开支持她,出钱给她组成“廉价单张协会”,在短短3年内,《乡野政谈》以廉价至少卖出200万册。

莫尔也写了许多传福音的小册子。1795年到1798年,英国出了114本福音小册子。她一个人就写了49本。这些福音小册子的流传,促成了1799年“伦敦圣教书会”的成立。她写的文章有故事、歌谣、短文,印刷精美,价格低廉,一下子欧美各国的监狱、学校、医院、军队、贫民收容所……都可以看到。

她的文章不仅让许多人得帮助,也间接地鼓舞了后来许多女性投入写作,包括著名的基督徒女作家、钱德勒、查普曼和斯托夫人等人。其中斯托夫人所写的《黑奴吁天录》〔或称为《汤姆叔叔的小屋》,,对美国的黑奴解放有很深的影响。

莫尔死前有很多人为她祷告,她说:“如果我延长的生命,没有比以前更荣耀主,我愿现在就到我荣耀的主那里去。”至于潘恩,他做过的好事帮助了不少人。他做的错事,却害惨了更多人。



71 一场流行霍乱



奴隶解放法案在1824年后,推动的进度仍然很慢。主要的原因是威伯福斯与第一代克拉朋联盟的成员都不在议院了,推动法案的如罗素、巴克斯顿等人都太年轻,不过仍锲而不舍地,年年被打败,仍年年再提。到了1830年,在进展仍然有限的情况下,发生7件可怕的事,而能在1833年通过奴隶解放法案。

“霍乱!霍乱!”报纸上印着头条新闻,瞬间许多人抽搐着倒下,灾区都用绳子围起来,病人满坑满谷,所有的英国人都吓呆了,大不列颠帝国的荣华,在一个流行病面前显得多么无助啊!染上霍乱的军舰,全船的人都死光,成为漂流大洋的鬼船。光是英伦三岛当年就死了32000人,还不包括躺在医院发抖的83000人。“英国议院再不请奴隶立刻自由而去,英国就要像《圣经·出埃及记》里的法老王国了!”群众怒吼道。1833年上下议院终于通过议案,宣布“黑奴自由”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让奴隶自由的法案。捆绑奴隶最后的一环断开了。这一年成为黑奴的禧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章 至死忠心的一群 
 
对人传讲那简单、清楚、重要的真理,我愿你一生不离开那条古老的道路,愿上帝祝福你。

1828年的冬天,

退休后的威伯福斯,

静静地站在窗前,

望着屋前留在米尔山丘上的积雪,

面如死灰,束手无策。

他处理过议会里多少困难的法案,

却无法回答小女儿的这个问题:

“爸爸,为什么我不能嫁给一个爱我的蓄奴男士?”

 

那一瞬间,他真希望他行进中的生命齿轮跳过这一天,

“爸爸,你在想什么?

他是那么好,又英俊,又有钱,又体贴,学问又好,

只是奴隶多一点……”

威伯福斯转过头对小女儿伊丽莎白说道:

“你知道我一贯的立场。”

“那是你的立场,但是我有我的立场。”

威伯福斯答道:

“你可以不理爸爸的立场,

但是你不能不理那位

为你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的立场,

你可以自己决定,

愿那是来自圣洁与尊贵。”

女儿愤愤地离去。

 

威伯福斯感到忧伤,

为什么多年来的教导、祷告、榜样,

都没有果效?

……

春天来了,

在每天的家庭聚会里,

老管家弹着琴,其他人一个个轮流唱,

忽然那缺席很久的女儿进来了,

她最后起来和着:

“信他!赞他!信他!赞他!直到永远。’

一家人同声唱和。

……

 

四年后·

“爸爸!这一位是詹姆斯先生,”

女儿继续说道,

“我们彼此相爱。

不过他没有钱……

他是一个乡下教会的传道人。”

威伯福斯站起来,拥抱她,说道:

“谢谢你,这是爸爸晚年最喜悦的一件事。”

 

两年后的一个夜晚,

这位勤奋的乡下传道娘,

在探望别人时染上致命的急性肺炎。

詹姆斯抱着未满周岁的嬰孩,

与威伯福斯在床前痛哭:

“上帝啊。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会如此?”

 

伊丽莎白没有抱怨,

她死前的意识非常清楚,

平静而安详地为孩子、丈夫、父母祷告,

——交托在上帝手中,然后

平静地逝去。

 

72 威伯福斯与选举

    威伯福斯长期在下议院担任议员,这职位是经由选举选出的。

威伯福斯对当时选举的活动毫不客气的评价是:“烂!”因为要选上有三种途径:第一是买票〔用金钱贿赂〕,把大把大把的金钱洒向群众,获得欢呼与支持;第二是以突出的受害者或反对者形象,竭尽所能地抹黑对方或揭疮疤,或攻击政府腐败,这也可以得到选票当选;第三是用一种积极、肯定的口气开支票、讲大话、画蓝图、开大会,这也很容易被选上,因为大人物深具群众魅力,讲大话时轻易获得信任。这些途径是英国名作家蒲乐克对当时选举生态的叙述,现在看来,这是世界选举的通病,不只是英国的专利。

    信主以后的威伯福斯,在多次选举中是如何顺利当选的?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政治专栏作家惠萧这样写威伯福斯:

在我的一生中,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特殊的人。

他的感情是直接地流露在脸上,

待人亲切和蔼,

给人感觉如沐春风,

 

他工作极为勤奋,

并且声称除了《圣经》的基要真理,

与上帝托付他的政治责任——废除奴隶制度,

他没有任何特殊、固定的政治立场。

我猜想他是一个经常摇摆于

全力投入世界改革。

或是

全身远离政治喧闹的人。

 

当时的政治家史提芬在回忆录中写威伯福斯:

一个用心灵与诚实

在政治圈中与上帝同行的人,

表现出来的竟是一种优柔寡断。

使他在政治圈中的反应都比别人迟缓一些,

这一点迟缓。

是他挣扎于天生的软弱人性,

与要把每一个抉择建立在

恒久稳固的属灵磐石上的结果。

 

当时法国名女记者德斯特写道:

我很早就听说威伯福斯是

信仰最敬虔的政治家,

没想到,他的演讲,

字句感人。

震撼了听众的每一根心弦。

 

    可是这个感人的演说家,坚持不在竞选时与人辩论。年轻的卡姆登爵士问他理由,威伯福斯在给他的信中写道:“许多政治家,在选举时为着政策的正反两面,吵得不可开交,使选民以为他们双方政治理念南辕北辙、绝对不同。其实,如果把焦点放在他们双方所要的利益上,你会发现双方立场完全相同。……所以当你听选举的争辩时,愿你能分辨得出,把双方情绪滤除,把攻击字眼滤除,把政党利益滤除,其实他们并没有冲突。所以我不想介入别人的政治纷争,也不想去排解,以免阻碍他们的利益寻求。我争的是人民真正的益处。……其实,任何党派不同的政治策略,对国家的影响都很小,重要的是整个政府的立法、执法权柄是否建立在公义与慈爱两个基础上。如果是,任何党派来执行政治策略,都可以产生有利于人民的结果。”

    威伯福斯在选举时的表现,现在看来是匪夷所思。他只有在登记候选与投票时才出现,选举期间他销声匿迹,避不见人。这时是他最好的休息时间,他的结肠炎都是在这时赴医就诊。平常的政绩与见证已是他最好的助选员。他始终是最高票当选。

    1807年,《废除奴隶贩卖法案》通过,威伯福斯的名声更是如日中天。一般政治法案的胜利会带来更多的权力,任何政治家都知道政治权力是一张网,这网要撑得大,选举是最好的时机。以法案争取权力,以权力在选举时网住更多的班底上来,成为争取下个法案通过的资本,如此,权力就像滚雪球般可以愈滚愈大。可是1808年全国大选时,威伯福斯说:“我不为任何党派、任何候选人助选。”然后他就失踪了,弄得许多本来想用他“金字招牌”大名的候选人,都骂他是无情、骗子、摆架子、政治自大狂。而他真的病了,不是政治病,而是结肠炎。他说:“每一个人投票,都该是自己良知与理智的判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73 戴着铁币匡的男人

    岁月像是涓涓的流水,带走一度充沛的体力与精神。威伯福斯的弱视症、结肠炎,长期压力造成的胸口痛,使他的腰部逐渐承受不了体重而上半身向前倾。医生在他的胸口,挂上一个皮革包裹的铁框,支持他的上半身。在威伯福斯人生末了的十多年,他每天需要挂着这副铁框才能走动。扭曲的身体,使他在议院久坐或讲一些话,就会猛力地咳嗽一阵,肺部也逐渐失去昔日的功能了。威伯福斯写道:“这个铁框使我随时想到自己原是多么软弱,在忙碌中我需要放慢我的脚步。喔!感谢主耶稣的恩典,我真是每时每刻需要他的帮助……我年纪愈大,愈能感觉到耶稣的带领是那样地细腻。”

    老年的健忘,使他被抱怨的机会也多了。有次他答应去参加罗伯茨举办的会议,结果因为忘了而爽约。罗伯茨给他一封义正辞严的信:“你的失信有失基督徒的见证,你在答应别人任何事以前,必须衡量你的时间与能力。”威伯福斯回信:“你所说的实在是我生命里不易改变的天性。我深信你是我忠实的朋友,因为你坦白指出我的缺点。”从此威伯福斯开始每天写备忘录。不过面对政治圈里永无止尽的会议,选民纷至沓来的问题与需求,政治生涯的危机,世代交替时的千头万绪……而自己的体力却愈来愈有限之时,他每天以《圣经·箴言》4章11节作为祷告,求主“指教我走智慧的道,引导我行正直的路”。他一生最喜爱的《圣经》经节是:“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入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圣经·腓力比书》4章6—7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74 时代的见证者

    1824年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的弟兄们,又成功地创立“英国皇家防止动物虐待基金会”,推动成立“英国国立美术馆”,立法成立“信托储蓄银行”。那年他宣布自议院退休,他最后的演讲是:

    我已经打过了漫长的争战。

    我已经面对了许多政敌

    欺骗与毁谤的风暴,

    我学习了许多宝贵的功课。

    多年来在废除奴隶上的努力,

    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成功的彼岸。

    我把自己的一生深深地投入政坛,

    因为,每一天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人。

    当我人生的光辉渐渐逝去,

    我看到的是更多更多明亮的太阳升起来,

    更多更强的明光照耀出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75 退佈后的试探

    一个政治家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结束的句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权力的滋味使人难以忘怀,除非后浪推前浪,否则人是很容易恋栈不去的。威伯福斯1824年退休。1825年是近代史上很重要的一年,“君权神授”观念到这个时候已经完全破灭了。百姓饥渴地在寻找新的神衹、新的偶像与它们所带来的新权威与新道路。过去那些叱咤风云的军事领袖、“朕即是天”的王室,已经是灭种的恐龙,应该消失在历史的地平线上了。现在有新的巨兽,正缓缓地爬上人类文明的海滩:“工业革命”产生新资本家,他们有更多的钱财来左右政府的政策;“统一神灵派”兴起,高举理性可以过滤一切的权威,吸引大批的基督徒投入。

    这些新兴团体需要一些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的人做招揽群众的活广告。统一神灵派就请威伯福斯担任该派与各福音团体联合大会的主席。其他民间团体也来请他担任要职。退休后的自怜、落寞,有时会使人看不清抬轿者要把你抬到哪里去。威伯福斯却看得很清楚,他一一婉拒,并说:“耶稣基督是我唯一的主,任何政治、社会、宗教团体,不承认耶稣是主的,我不能去当他们的主席。”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拒绝这种东山再起的诱惑,被群众鼓掌欢呼的滋味是多么地好。他的朋友史密斯,就接受邀请,担任联合大会主席。威伯福斯听到这消息后,连声叹道:“唉!唉!但愿史密斯早一点知道要退休!”

    威伯福斯说:“一个人判断力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知道他最后要对谁负责上。”威伯福斯不反对工业革命,但他说:“工业革命是一匹快奔的马,载着人类永无止境的享受欲望,需要用伦理、用理想去驾驭它,使工业革命的成果能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威伯福斯知道这些新兴运动背后的危机,他也知道许多政治主张是恶毒的谎言,但是,他不赞成一个人因为愤世嫉俗、嫉恶如仇,而走入“避世”的另一种极端。他要人小心翼翼地去观察,分析每一个政治、社会现象,“……不要把信心投射在人身上,不要低估人性基本的罪恶……持守坚定的信仰,继续往前走。在这一切的困难与理性的挣扎中。学习保持冷静的判断力,学习靠主喜乐,未了你会发现上帝的应许:‘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看啊!我虽然已经老了,但是我祷告与爱的力量仍然没有衰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5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76 至死永保独立的良心判断

    威伯福斯退休后生活拮据,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后来上议院议长布鲁厄姆到乡间来看他,发现他住的是一间茅草屋。布鲁厄姆后来写道:“我在门外按铃很久,威伯福斯才来开门。进去一看。他的老助理还跟他住在一起,不过已经瞎了。床上躺着一个濒临死亡的老妇人,那是陪斯普娜嫁过来的保姆。后房的老厨师还在,不过我看他腰弯成那样,还怎么煮饭?老管家也在。不过老得嗓门都没有了。……更糟的是威伯福斯的大儿子威廉,做牛奶生意赔了,尚欠人家5万英磅。”议院里的一些朋友决定替他清偿欠款,威伯福斯拒绝了,他把所有的祖产,包括留在赫尔的房子,通通卖了,替大儿子还清欠款。

    菲茨威廉爵士要给威伯福斯一笔救济金。菲茨威廉长期是威伯福斯的政敌,不过后来成为他的支持者。菲茨威廉的理由是:“威伯福斯是一块大软糖,我用30年的时间反对他的提案,他都不生气,温和待我,如果再反对他,我还是人吗?我投他一张赞成票。”但是威伯福斯在晚年穷困时,仍然拒绝这一笔钱。他说:“我想至死保持良心判断的独立。”

    威伯福斯清正不阿的操守,使大儿子威廉对他产生很大的误解,他当众责备父亲:“你到底是什么政治家?别人从政,他们的儿子一生可以吃用不尽,财源滚滚,或在政治圈中平步青云,哪像我到现在什么都没有。”威廉的太太也常不耐烦地对待她的婆婆斯普娜。威伯福斯偿清负债前,威廉就已举家远赴意大利,从此父子再也没有见面。

    威伯福斯的次子罗伯特,以最优异的成绩自牛津大学毕业。他没有鼓励儿子从政,他对孩子们说:“只要你们走在上帝所祝福的路上就可以。”罗伯特后来成为一个乡下教会的传道人。可惜罗伯特的妻子一直觉得她的公婆亏待她的家,没有给她丰厚的聘礼,让罗伯特生活得好辛苦。威伯福斯写道:“我可怜的妻子斯普娜年轻时为我受议员的气,年老时为我又受媳妇的气。”这也连带使儿子与他们疏离。第三个儿子撒母耳自牛津大学毕业,后来成为一名老师。威伯福斯最欣赏小儿子亨利,觉得他最聪明。并且很高兴亨利在念牛津大学时,成为牛津运动〔的主要一员。没想到这个运动的带领人纽曼后来转入天主教,成为红衣大主教,亨利也转入天主教成为主教。威伯福斯苦笑道:“我种了一棵树,上面长了几颗果子〔四个儿子〕,我仔细照顾,最后只有一颗是成熟的。”他最后与这颗成熟的果子,孩子中最平凡,个性最温和,过着平静教师生活的撒母耳同住。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克拉朋联盟成员的孩子,都是这样令人丧气。例如:法学大师史蒂芬的两个儿子成为政治家,继续在议院中以法律专长与罗素在议会改革上并肩作战;桑顿的女儿后来成为著名的文学家;麦考利的儿子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们都在各自的专业上,服事与见证他们对基督耶稣的信仰。在后来的历史中,其中最有名的是麦考利的儿子汤姆·麦考利,他写的《英国史》不仅是历史也是文学瑰宝,使他被称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优秀的历史学家,自弥尔顿〔《失乐园》作者〕以后最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特里维廉说:“在麦考利以前,英国史学家写的历史书,败坏了学生学历史的胃口。自从有了麦考利的历史书,英国每个识字的人,都捧着他的书读。”汤姆·麦考利在老年的回忆录中,有一段写着他对敬虔父亲的感受,以及生在一个著名基督教家庭中的痛苦:“生活在敬虔的基督教家庭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不断地看到生活严谨的父亲为了使一家人的道德与灵性达到零缺点的地步, 日以继夜地要教背诵《圣经》。多年来跟父亲相处,我不知道什么是轻松,什么是娱乐,连与他一起散步时,他也会突然抽背《圣经》。我不会违抗父亲,但是我对这种枯燥、没有意义的背诵,厌烦透顶。甚至我以为我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他还供我饭吃。”他继续写道:“我爱看歌剧、小说、散文,自由地在文字间翱翔,所以只好在父亲背后偷偷地看。”

    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因素使长大的汤姆。麦考利仍成为一位杰出的基督徒呢?他在30岁时写道:“我与那些自称是自由、开明、理性的大师交谈后,发现他们一样地无理性、易生气、有野心,而且胡说八道地讲一些连自己都不懂的话,……如果这些人一旦拥有权力,他们将浪费人类一切天赋资源,并且祸延后代。”汤姆继续写道:“我年纪愈大,愈发现我身上流着父亲忠贞的血液,我认为我应该严谨地活,自由地想,做对的事,合理地相信,一贯地按照《圣经》的教导去实行,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基督徒了。”

    第一代克拉朋联盟的圣徒最后都过着贫穷的生活。为了节省费用,他们又搬回住在一起。1813年夏普病故,倒了第三个圣徒。1815年经济学大师桑顿也病故,克拉朋倒了最杰出的一位,威伯福斯为他大哭。想起多少年来,多少夜晚两人促膝长谈,同甘共苦,把奴隶解放这个模糊的概念——一个来自基督心肠的感动,化成改变全球奴隶命运的德政。威伯福斯说:“我生命里最好的一部分走了。”桑顿夫妇没有生孩子,但是领养了9个孤儿。1832年,弟兄中的法学大师史蒂芬也病故,克拉朋倒了最聪明又最忠心的一位。威伯福斯知道他自己的日子也不多了。

     1833年7月25日。议院传来消息,《奴隶解放法案》已经二读通过了,威伯福斯说:“我感谢主,今天我可以活着做见证,英国愿意为了黑奴自由,付出2000万英镑。”他对来访的一个传道人杰〔Jay〕说:“对人传讲那简单、清楚、重要的真理,我愿你一生都不离开那条古老的道路,愿上帝祝福你。”

    1833年7月28日深夜。威伯福斯的妻子斯普娜与儿子亨利,听到躺在房间里的威伯福斯在喃喃自语。斯普娜与亨利赶快过去,威伯福斯喃喃说:“我觉得我的身体快不行了。”亨利说:“但是你的脚立在那永远稳固的磐石上。”威伯福斯笑了一下,谦虚地说:“我不敢这么肯定,但愿如此。”翌日凌晨3点,当他歇了世上的劳苦,他能肯定地说“是”了。

    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另一个荣耀的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纯真乃缦转载完毕。

 

我竟然忘记转载最后一章。怎么已经糊涂成这个样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7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给个完整的压缩文件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2: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