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讲:天国的奥秘——撒种的比喻
读经:太13:1-23,可4:1-25,路8:4-15
内容:
一、事件全貌
13:1 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13:2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13:3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13:4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飞鸟来吃尽了;
13:5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13:6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得不着滋润),就枯干了;
13: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13: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13:9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13:10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甚么用比喻呢?”
13:11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13:12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13:13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13:14 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13:15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就得赦免)我就医治他们。’
13:16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13:18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13:19 (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13:20 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13:21 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
13:22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宴乐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13:23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二、详细分解
1、使用比喻及其原因
13:1 当那一天,耶稣从房子里出来,坐在海边。
13:2 有许多人到他那里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众人都站在岸上。
13:3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
13:10 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甚么用比喻呢?”
以前的十二章,我们看到耶稣的讲道都是用很明确的话语;但是从本章开始,耶稣开始使用比喻讲道。本章就记录了耶稣讲的七个比喻,分别是撒种的比喻(1-23)、麦稗共生的比喻(24-30,36-43)、芥菜的比喻(31-32)、面酵的比喻(33-35)、藏宝的比喻(44)、无价珍珠的比喻(45-46)、撒网的比喻(47-50)。这七个比喻的主题正如耶稣说的是天国的奥秘(11)。耶稣为什么一改往日的做法呢?门徒也感到纳闷。当时在公众场合,在海边,上船坐下,不便于询问。耶稣讲完了比喻,众人散去了,门徒进前来,问耶稣说:“对众人讲话为甚么用比喻呢?”
13:11 耶稣回答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耶稣在回答门徒的问题之前是责备,责备门徒的迟钝,不能理解耶稣所讲撒种的比喻。听得出主的焦急,因为他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
天国的奥秘。奥秘,原文意思是只给局内人知道的事情。耶稣所讲的这一系列比喻主题是天国的奥秘,就是跟天国有关信息。天国是要借着神子耶稣的降生、受死和复活,通过地上的教会和信徒的团契建立起来,叫一切肯认罪悔改信耶稣的都可以成为神的新子民、新儿女,得享那永远的生命。这是自创世以来便预定的计划。神的国已经在耶稣的教训和事工上开始了。不过,这些奥秘神过去一直隐藏,现在才透露(17)。
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耶稣回答了使用比喻的原因。但是问题似乎更多了,耶稣为什么这么做呢?明显不是偏心吗?相信门徒也是更加纳闷了。
13:13 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
13:14 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
13:15 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就得赦免)我就医治他们。’
主进一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所在: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而且还引用了《以赛亚书》6:9-10节的经文。结合上文,我们知道他们、外人所指的就是咒骂试探耶稣的法利赛人和文士。那么,他们为什么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如何理解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我们不妨先看看圣经本身的解释:
《路加福音》
6:36 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
7:16 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
7:17 人若立志遵著他的旨意行,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 神,或是我凭著自己说的。
8:42 耶稣说:“倘若 神是你们的父,你们就必爱我,因为我本是出于神,也是从 神而来,并不是由着自己来,乃是他差我来。
8:43 你们为甚么不明白我的话呢?无非是因你们不能听我的道。
8:44 你们是出于你们的父魔鬼,你们父的私欲,你们偏要行。他从起初是杀人的,不守真理,因他心里没有真理;他说谎是出于自己,因他本来是说谎的,也是说谎之人的父。
9:39 耶稣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
9:40 同他在那里的法利赛人听见这话,就说:“难道我们也瞎了眼吗?”
9:41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
法利赛人之所以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不是因为神偏心,而是因为他们不信耶稣。耶稣不是他们期望的弥赛亚,因为耶稣一方面不是大有能力的君王,一方面不遵守他们死守的律法规条,一方面又不断严厉批评他们。使他们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的就是他们的这些成见和传统。耶稣的见证和能力他们已经耳闻目睹了太多太多,明显他就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但是他们向耶稣封闭而又顽梗;明明是瞎眼,还自以为看见。而那些不被成见和传统所囿的人,凭着单纯谦卑的心来寻求耶稣相信耶稣,向耶稣敞开;虽然原本是瞎眼的,但是神开他们的眼睛和心窍,使他们认识耶稣,相信耶稣。
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就得赦免)我就医治他们。’单从中文字面上看,似乎神不希望罪人悔改。但是,这明显与圣经一贯启示不符。关键在于恐怕,一词,比较准确的翻译是“或许”。这样,就与圣经一贯启示一致了,因为神愿意人人悔改,不愿一人沉沦。
13:12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这一节通常被称为“马太效应”,是商业术语。也有很多信徒用商业活动来解释这节经文,很显然是不可取的。结合上文和上面的解释,这一节所讲的是指属灵方面的内容。凡有的,指的是那些带着单纯谦卑的心来寻求神信靠耶稣的,神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就是叫他们更多认识耶稣,更多明白真道,在属灵上不断长进。凡没有的,指的是那些拒绝耶稣的人,比如法利赛人,他们的心中没有神,只有对律法规条的固执和痴迷。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他所有的指的是他们对神和律法的认识,因为缺少主耶稣的启示,也会逐渐失去。
这也是个属灵的规律,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原文的意思是“神带领军队攻打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凡是在神的光中看见自己缺乏的人,神会赐给他们渴慕的心,使他们渴慕神、神的话语和属灵的事物;他们会不断的寻求;神会不断的开启他们的眼睛和心窍,使他们更多认识神、明白真道;神也会乐意向他们更多启示自己。凡是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人,他们会越来越看不见自己;原本拥有的一点对神的认识——也是他们赖以骄傲和傲视别人的资本——会逐渐丧失殆尽。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耶稣这里改变以往的做法,开始使用比喻,也是一种策略的转变。既然这些刚硬悖逆之辈已经塞耳不听天国的福音,反而处处寻找把柄、刁难耶稣,想把耶稣置于死地而后快,那么使用比喻一方面可以避过仇敌的陷阱,一方面也可以造就门徒。也可以说是一种分别,分别信靠与拒绝的人。我们只能为这些刚硬悖逆之辈悲哀。
2、有福的眼睛和耳朵
13:9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13:16 但你们的眼睛是有福的,因为看见了;你们的耳朵也是有福的,因为听见了。
13:17 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你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见第四十九讲:质疑与评价。
门徒实在是有福的,因为旧约一直预言的基督,神的儿子,就在他们眼前,天天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他的教诲得以经常聆听。而那些旧约的许多先知和义人(严谨遵守摩西律法和敬畏神的)他们只能是传讲神的话语,只能是报信者,只能在心灵里面遇见神。他们没有门徒的这个福气。
而且,门徒的福气不单单是肉眼看见、肉耳听见,他们里面还有谦卑寻求的心。就是说他们有“能听的耳,能看的眼”,“ 能听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华所造的(箴20:12)”。但愿所有来到神面前的人都有这样有福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常常看见神的恩典和美意,能够常常听见神宝贵的话语。求神怜悯我们,给我们谦卑受教的耳朵和心。
3、撒种的比喻和解释
前面(第五十三讲:剑拔弩张、针锋相对)我们已经提过解释比喻的原则,就是抓住主题,抓住相似点,不宜在细节上做文章。主在这一章给我们做了示范,亲自解释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撒撒种的比喻,一个是麦稗共生的比喻。
我们看耶稣撒种的比喻和解释。
13:3 他用比喻对他们讲许多道理,说:“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13:18 所以,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
13:19 (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种子就是神的道,那么撒种就是传福音了,而土地就是人对福音的反应。
13:4 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践踏),飞鸟来吃尽了;
13:19 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
撒在路旁的,就等于是白撒了,因为路是很硬实的,所代表的是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并不是智力上的欠缺,而是属灵的刚硬,故意闭着眼睛,像那些咒骂攻击耶稣的刚硬悖逆之辈。飞鸟代表的就是那恶者撒旦,来吃尽了就是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恐怕他们信了得救)。他们骄傲和刚硬的心田容不得神的道生长。
13:5 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13:6 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得不着滋润),就枯干了;
13:20 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
13:21 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及至遇见试炼就退后了);
土浅石头地,不是铺满小石子的地,而是坚硬石层上有一薄层土壤的地。没有根,或指根部不健全,不能吸收足够的水份。
这种信心被称为“暂时的信心”。没有把信仰的根基建立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上,只是出于冲动或者情绪化的反应,短期的火热能把冰雪点着。一旦遭遇患难或者打击,或者受了逼迫,就暴露本相,变节退后。教会里充满了这样热衷于表面功夫的信徒,求神怜悯他们。
13:7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
13:22 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宴乐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
荆棘里,表面干净,但地里仍有茅草、蔓藤的松根。道虽然进入了心田,但是来自世界和自我的东西太强大,太具有诱惑力、竞争力,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使徒保罗深知诱惑的强大,所以他说(《提摩太前书》):
6:6 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
6:7 因为我们没有带甚么到世上来,也不能带甚么去,
6:8 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
6:9 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
6:10 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
13:8 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13:23 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
好土,代表的是就是人听道明白了(持守在诚实善良的心里,并且忍耐着结实)。诚实善良,是否是世俗通常所说的好品德呢?我们知道,在神眼中没有一个义人,都是罪人,哪里来的诚实善良呢?唯有在神的光中看见自己满身污秽,是应当下地狱;愿意认罪悔改,愿意接受耶稣为自己救主和人生的主,这样的人因为里面有了神的生命,还有圣灵内住,才可以成为诚实善良的人。
结实,结出果实,指的是一贯、稳定的好行为,是里面的新生命在外面的自然流露(第卅二讲:登山宝训——防备假先知),主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甚么”(约15:5)。忍耐着,因为旧人、世界、撒旦的强大,所以要在内住的圣灵引导之下,不断胜过这一切。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指出了结实程度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信徒在有生之年都能达到生命丰盛、完全顺服的地步,圣经告诉我们也有信徒是仅仅得救的(林前3:15)。我们要有这样客观的认识,但绝对不能作为不顺服的借口。
怎么看待撒种的比喻所描述的四种信仰的光景呢?是对神的道必定有的四种反应?还是信心发展的过程?结合我们信仰的实际,我们说二者皆有。所以最好不要轻易下断语,这人能得救,那人不能得救。我们说,到死都刚硬悖逆拒绝耶稣的,这样的人必然下地狱。同时,我们要不要自作聪明,把自己当作神,对他人的信仰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焉知他人一直会停留在目前的光景吗?就不会有发展的过程吗?看看使徒保罗的提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就是说总是以善意的、发展的眼光看他人,而不是一棍子打死。面对那些刚硬悖逆的,或者热衷表面文章的,或者忧心忡忡的,我们应当付上祷告的代价,并且尽可能体恤他们,给他们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活出神的形象、样式,成为吸引他人的明灯。
三、反省反思
1、耶稣为什么从本章开始使用比喻呢?是他偏心吗?
2、法利赛人被什么蒙住了眼睛呢?
3、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就得赦免)我就医治他们。神不希望罪人悔改吗?
4、“马太效应”是什么?应该怎样理解?
5、有福的眼睛和耳朵是什么?你有吗?
6、解释比喻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7、如何理解撒种的比喻?你属于哪一种,或者你目前处于哪一种光景?
8、本章七个比喻分别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