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火上冰 于 2021-8-25 19:23 编辑
旧约圣经之中,开始五部书称为摩西五经。摩西五经其实是一部书犹太人称之为Torah,其中的利未记讲述以色列这个国度预表神的同在的百姓,如何与神同行,有神的荣耀与他们同在的群体应当过怎样的生活。旧约中对于以色列人,这一个与上帝立约的群体,与上帝同行,要过与那些不以耶和华为神的国家不一样的生活。新约中更加清楚的告诉我们,活在上帝约下的百姓,应当以基督为首,与上帝同行的生活。 在三千多年前的时候,上帝救赎这一群以色列人,从做奴隶的埃及将他们领出来,在旷野通过摩西教导他们过圣洁的生活,从罪和不洁净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之中分别出来。其中就有对他们的饮食,起居和衣食住行,自己与外人,家人,本国人外国人怎样相处详细的教导。其中说到动物,主要分为洁净和不洁净的两类。 洁净的地上跑的动物是分蹄和反刍的。不洁净的动物是不分蹄和不反刍的。当然这些洁净与不洁净的分类,在新约圣经使徒行传中,在初代教会传福音给非以色列人的时候,这些洁净与不洁净的食物对于非犹太人的群体就没有强制的要求了。以后你读圣经会看到这些教会的历史。
按照圣经旧约利未记的分类,猪是分蹄但是不反刍,属于不洁净的范畴。这种动物也不可能被犹太人用来献祭或者作为食物的。非犹太人不受这个限制。 在福音书时代,在犹太人的文化中,他们对猪狗的指向和我们21世纪的中国人也是不一样的。许多追求圣洁的犹太人,甚至因为自己的血统瞧不起非犹太人,以他们外邦人是狗蔑视他们,这样的现象可能也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在阅读和思考圣经的时候要很谨慎的,因为我们阅读圣经,其中的时间,空间和文化的不同会给我们读圣经带来误解。这是我们都需要注意的。
对于猪外面有分蹄,不反刍。有人这样解释,说反刍的意思是人要时常思想咀嚼神的教导,蹄子分开有别于肉食动物,或者是走和平传福音的路。 而猪的性情凶残,一个人如果仅仅有敬虔的外表,却没有从内而外被主更新的生命,这样的人也是无法活在神的同在之中的。 总之,对于主的教训,安静阅读和思想,多祷告,如果这些教训觉得扎心,就因此悔改。这样的悔改也是蒙福的。
耶稣在马太福音五到七章的教导,我们传统称之为登山宝训。也就是讲过神的百姓要在神的同在和神的荣耀之中生活的人的准则。正如其结尾所讲的,因为父是完全的,所以你们也要完全。我们知道,人无法活出律法的要求的。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需要耶稣基督,需要时刻跟随耶稣基督,忠心跟随主。愿神赐福给你的学习,带领你更多的认识主耶稣基督。
以下是一本比较公认严谨的注释书对于马太福音第七章这几节圣经的解释,供你参考。
1“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2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3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4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5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6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viii. 论门徒彼此之间的态度(七1~6) 1~2. 论断(krino{)常含有“定罪”的意思,这里用的正是这个意思。新约圣经时常要求我们,用我们的评判能力来作出公平的判断,如本章第6节及第15~20节等处。口头的指责,甚或更厉害的做法有时也是可以的,如十八15~17所说。不过此处所涉及的却是往往因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来挑剔别人,谴责别人的态度。这种态度的最好结果也是招来别人同样严厉的论断。马太在这里用了他惯常用的被动语态(“被论断”),其暗含的意思大概是被神来论断。正像六14~15所说的神定会饶恕那饶恕别人的人,神也一定会谴责那谴责别人的人。不饶恕人的债主的故事(十八23~35),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清晰写照。请参看罗马书二1、21~23和雅各书四11~12。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这个警句在马可福音四24和路加福音六38里都有,不过侧重各有不同:马可是说要去关心那接受耶稣教训的人,路加指的可能是要慷慨的施舍。在犹太文献中这句话也常出现,指神的惩罚(如 Mishnah Sotah1:7)。这里则指的是互相论断的原则,因而是对前一句的加强117。 3~5. 这幅奇异的木工房素描,一针见血地揭露了第1~2节里所指责的那种批评的虚伪性。眼中有刺(karphos,指一小片木屑或一茎草,在世俗希腊语里用来比喻微小的东西)和有梁木(直译为梁或椽)的说法还发现在两个拉比文献里(Arakhin 16b; BB 15b),可能都是来自耶稣的例子。这里的假冒为善的人(见六2的注释)是唯一一处指门徒,而不是指敌视耶稣的犹太人。AB 把它译作“诡辩家!”,其实英语里的 hypocrite(“假冒为善的人”)和这里所要表示的“前后矛盾”的意思差不多。除非把第5节的话理解为一句讽刺语(当梁木移走之后,才发现刺不过是出于虚构的想像),否则它的意思是弟兄可能真的有错,假冒为善的人判断得并不错,他的失败在于责人过严而待己太宽,对他弟兄的一言一行用放大镜来检查,而对自己的毛病则视而不见。 6. 这个谜一般的句子孤立地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它恰如其分地起着第1节不要“论断”人的禁令的作用。圣物指的大概是祭物,只有祭司及他们的家人才可以吃(出二十九33~34;利二十二10~16;民十八8~19),而狗被看作是不洁的动物,应喂以不洁之食(出二十二31),故把圣物喂狗,是难以想像的事118。把珍珠这类贵重物品扔给猪这种不洁的动物,也同样不可想像(参,彼后二22,也把猪、狗并提以示轻蔑)。十五26所说的事固然不同,但在那段有种族主义色彩的上下文里也以狗为喻,那段话被人认为有犹太排他主义的意味在里面。这里的上下文倒没有这个意思。一切圣物和贵重物品(主要指的是耶稣的教训)恐怕只应给能珍重赏识的人。参看保罗的话,他强调只有“属灵的人”才能领会属灵的教诲(林前二13~16)。神的恩赐不是让人糟践侮辱的,祂的真理也不许人愚弄嘲笑,所以采取不同的对待是对的,和第1~2节里所说的吹毛求疵的论断人是两回事。早期的基督徒曾把这句话作为领圣餐的一条纪律(Didache 9:5),未免把这条一般性的原则限定得太窄了。 117 犹太人的观点认为神有两个“量器”,施恩的量器和惩罚的量器,这一观点可能也在作者考虑之中(见 Jeremias, PJ,pp.213~214)。如果是这样,那么这段经文就是告诉门徒,要想从神得那施恩的量器,自己就要多多施恩。不过,马太那个警句却与此无关。 118 有一种看法认为圣物是对亚兰文 q#d[a{s%a{~(意“戒指”)的讹译(见 Black, pp.200以下);戒指与珍珠并提,倒是很诱人,可是提狗就显得不伦不类了。 《丁道尔圣经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