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Ichthys
收起左侧

天道圣经注释 - 创世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24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电子版没?给发一个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亚伦 发表于 2014-11-24 18:49
有电子版没?给发一个好吗?

电子版很杂乱,该分章节的地方反而连在上段句末,甚至有大段的前后顺序颠倒。问题太多。我现在是一边看,一边改,一边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 
第一章的「日」是二十四小时吗? 161
  我们要首先指出:希伯来文的〔yom〕像英文的 “ day ”,可有不同的意思;我们因此不能百分之百肯定这词的意思。
  现将学者的研究胪列如下,以供参考:
  1)把「日」当作地质学的「时代」,而不是二十四小时;
  支持这看法的理由如下:
  第一,在创世记里,「日」有不同的意思。它可指二十四小时(创七4);它可指「时候」(创二4),就如「耶和华造天地的日子」可作「当耶和华造天地的时候」;它可指太阳高照的时间(创廿九7);它指一段没有说明是多长的时期(创卅五3;可比较伯二十28;诗二十1;传七14)等。
  旧约常提到「主的日子」、「耶和华的日子」,都不是指二十四小时(赛二12;珥一15;番一14)。此外,根据诗篇第九十篇四节和彼得后书第三章八节,「日」可以是象征数字,相等于「一千年」。
  第二,第四日才提到太阳,证明「日」不可能是二十四小时。
  因此,「日」乃指地质学的「时代」(epoch or age),如「石器时代」、「铁器时代」等。这样解释和科学的发现吻合。
  这种讲法有下列地方值得商榷:
  第一,创世记描述亚当和他儿孙所做的事,例如耕种、牧畜、建城、造船等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情况;而科学研究指出在新石器时代之前早已有人类存在。所以,根据这讲法,亚当之前岂不是已有人在地球存在?162
  第二,把「日」解作「时代」,那么,「有晚上,有早晨」又怎样解释呢?
  第三,设若一「日」乃指一个「时代」,怎样解释没有太阳,已经有了植物的时代?
  第四,如果「日」真是很长的「时期」;163 那么,「日夜」的「夜」是否也要视为一段很长的「时期」呢?赞成「日」是「时期」的学者都不会坚持「夜」也是「时期」,这是否前后矛盾?
  第五,把「日」解作「时代」可以促使创世记第一章和科学的发现更吻合;不过,学者这样做,会否过分要求第一章的记载切合科学?
  总之,问题的症结是:「时代」不是「日」一词基本和常有的意思。
  2)把「日」解作二十四小时,上帝用了六个二十四小时(共一百四十四小时)创造了宇宙。164
  支持这讲法理由如下:
  第一,「有晚上,有早晨」暗示一日是二十四小时。
  第二,即使头三天不是依据太阳计算日子(因为太阳还不存在),但第五至第七日乃根据太阳计算,故应是二十四小时。由此推测,如果后三天是二十四小时,头三天也该一样。
  第三,第七日上帝安息,应指以色列人守的安息日;这必是二十四小时,不可能像地质学几百万、几千万年的「时期」。如果第七日是二十四小时,头六日也应是二十四小时。
  第四,在本章里,「日」前面是有数字,如「第一」、「第二」,故应指二十四小时。165
  这讲法有以下地方值得商榷:
  第一,第四日才记叙太阳,「有晚上,有早晨」,因此不一定相等于二十四小时。166
  第二,如果太阳在第四日才被造,怎可肯定头三日也是二十四小时?
  第三,第七日不一定是二十四小时,因为圣经没有提及「有晚上,有早晨」(参约五17;来四4、9、10)。
  第四,如果「日」是二十四小时,读者会否觉得第六日发生太多的事(根据第二章,上帝先造了亚当,跟着栽立了伊甸园,使树木长出来,再造动物,亚当给动物起名,亚当沉睡,上帝造夏娃)。就算亚当不用思考,一看见动物就立时叫出名字,给这么多的动物起名也会用了很长的时间。当然,上帝没有难成的事,但读者会否奇怪,甚至感到「不自然」?不要忘记,把「日」当作二十四小时,正因这是「最自然」的解释!
  第五,赞成「日」是二十四小时的学者,最常用十诫的第四诫「当守安息日」作为支持;但是,第五诫说「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二十12),这「日子」也不是二十四小时。
  3)一「日」是二十四小时,但此处的日子并不是创造的日子,乃是上帝向作者「启示」的日子;即每一日启示一类的创造。167 譬如,上帝在第一日向作者启示关乎「第一日」的创造,翌日再向作者启示「第二日」的创造,如此类推。
  支持这讲法的理由如下:
  第一,这是合理的推论,因为作者通过上帝的启示而得知创造的过程。
  第二,这种讲法可以解决许多难题,又与科学的理论相合。
  这种讲法有以下的地方值得商椎:
  第一,我们看不出创世记第一章有这个念意,这章明显地指出上帝在第一日造了光,而不是在第一日向作者启示光的创造。
  第二,这讲法误解了出埃及记第二十章十一节「造」一词的意义。168
  4)一「日」是二十四小时,但作者只记下当时流行的传说,以为上帝只用了六日去创造世界,故不是真实的;169 另一种类似的讲法是,作者记叙上帝用了六日(一日是二十四小时)创造宇宙,因为当时的人都如此相信,尽管不是真的。170
  这两种讲法都和圣经的权威和无误有出入。
  5)一「日」是二十四小时,但重点不是上帝只用了六个二十四小时的「日」创造世界,这是一种写作技巧。171 本段(创一1~二3)和创世记其他十大段的经文明显不同,因本段所用的笔法和文学技巧比较特别,并不要求读者按字面的意思解释。172
  这种讲法,并不是否定上帝的大能;当然可用二十四小时的一日或更少的时间创造光,甚至完成所有的创造。关键是:祂有没有这样做?抑或作者只用「七日」这个均衡的架构,173 记叙上帝创造宇宙的过程。174
  作者用七日这架构记载上帝创造宇宙,叫读者看见这么伟大的创造,一个星期就完成了(连安息),不禁赞叹上帝的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2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nandeht 发表于 2014-11-24 18:52
电子版很杂乱,该分章节的地方反而连在上段句末,甚至有大段的前后顺序颠倒。问题太多。我现在是一边看, ...

好的,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创世记第一章有两种创造?
  (1)古今中外惯用四种方式叙述世界创造的过程:
  第一,世界是两股势力斗争而成的。
  第二,世界通过生产而有。
  第三,世界是上帝采取行动而造成的。
  第四,世界通过上帝说话而有。175
  创世记第一章揉合了第三和第四种的创造。
  (2)有一些赞成底本学说的学者,认为创世记第一章的创造和第二章截然不同,因为在第一章上帝用话语创造,第二章却用行动;这证明它们来自不同的文献(譬如,创一1~二4a 属「祭典」,创二4bf. 属「耶典」)。
  这种讲法值得商榷,因为第一章只有第一节用「话语」造光,其他五日都提到上帝采取行动。176
  (3)不过,我们要承认,阅读第一章时或会感到迷惑,因为有些记载提到上帝发出命令(说话创造),「事就这样成了」;但是,接着就记载上帝「造」出祂已命令的(行动创造)。譬如第六日上帝命令「地要生出活物」(创一24),「事就这样成了」,即是说:地就生出活物;但第廿五节却说:「于是上帝造出野兽」。这岂不是违背逻辑?难怪有学者处理同类的问题时,指出本章第十四、十五、十八节下,以及第十九节,都是「说话创造」,这些经文乃是出自创世记的作者的手笔;第十六至十八节上属「行动创造」,是作者抄袭的。177 这问题可有三种解释:
  第一,上帝是用言语创造(创一24),但第廿五节那句话乃是作者加上的注脚,178 让读者知道这些动物都是上帝创造,并不是其他神祇或人所造;而且,上帝造出不同种类的动物。179 就如第二章记载上帝造了夏娃(创二22~23),接着就加上:「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第24节),然后再继续第廿三节的记叙:「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第25节)。
  第二,本章第廿五节的「造」乃是第廿四章上帝命令的延续,第廿五节只不过补充第廿四节,证明上帝一出令,果然有效,要造的就造了出来。180 因此,二者完全抵触,因第廿五节仍是用言语创造的一部分。
  第三,和上一种解释类似,第廿五节只表明上帝吩咐祂所表达的「意愿」成为事实,就如诗人宣告:「诸天藉耶和华的命而造」(诗卅三6),「命令」和「造」是同一件事,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创造。181
  综合上述讨论,第一种解释最可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创造论比进化论不可信吗? 182
  就这问题,我们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一九九三年六月美国盖洛普机构访问了一千零三名成年人(其中百分之五十四是基督徒,百分之二十六是天生教徒,百分之二是犹太教徒,摩门教徒占百分之二,希腊东正教占百分之一,还有无神论者),发表了调查报告。183
  根据这份报告,相信世界按照创世记第一章被造的,有百分之三十五;接受第一个细胞为上帝所造,逐渐进化的有百分之三十三。总括来说,在九十年代的美国仍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相信创造论。
  (2)相信创造论的人,接受宇宙万物由上帝的大智大能设计创造而存在,既然是始于上帝的设计,自然有清楚之目的,有目的便产生意义。184
  (3)进化论则强调:
  第一,物质自动发生、自我存在。
  第二,物质有自由意志;昆虫之为昆虫、飞鸟之为飞鸟、果树之为果树,皆因本身旨意所致。
  第三,复杂的构造可由胡乱的作用形成。185
  进化论提出的证据,包括「分类学」(把各种动物分类与比较)、「解剖学」(比较动物机体结构上的异同)、「胚胎学」(比较动物胚胎发生过程的异同)、「生物化学」(比较动物的化学成分)、「古生物学」(比较古今生物之异同)、「地理分布」(比较不同位置动物之异同)。这些证据主要胪列出动物的相似性和特异性。186
  这些证据并不足够证明进化论是事实;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美国阿拉巴马州校董会决定在生物教科书上加插解释,告诉学生进化论不过是套理论,而不是事实。187
  (4)接受创造论的人反对进化论,可能基于下列原因:188
  第一,进化论与上帝的无所不能产生冲突;祂既是全能的,当可在剎那间创造宇宙,不需延至千万年代。
  第二,进化论与上帝的性格不一致;如果有上帝形像的人是进化过程最终的产品,上帝不会等到地质时间的末了才造人,因为上帝和石头、海水,甚至恐龙都不能建立团契和沟通。
  第三,进化论与上帝有目的之心意不一致;如果上帝的目标是创造和拯救人类,则祂虚耗亿万年代在毫无目的之进化,之后才达成祂的目标,这是不可思议。
  第四,进化论与上帝的恩典不一致;进化论主张物质世界靠竞争而生存,圣经却强调只要信就可得救。有学者曾指出进化论导致人类史上一系列惨痛之巨创,包括法西斯主义抬头、日本军国主义崛起、阶级斗争理论的产生等。189
  这些原因说服力不足,因忽略了创世记第一章的文学体裁,以及加入了太多臆测。
  (5)因此,有一些学者把进化论和创世记第一章的记载揉合,变成「有神进化论」(theistic evolution),190 接受这理论的人相信上帝的创造,但祂创造了天地,就设立自然的律,让生物顺着自然的律变化。这种学说十分吸引,却不是全无破绽。191
  (6)有一个六岁大的儿子对父亲说他不信上帝,跟着问父亲:「这样,天地万物是从那里来的?」父亲向他解释宇宙创始的大爆炸论。根据这个理论,所有的物质本来凝聚成为一个无限的小点,然后爆炸,成为我们今天所知的几十亿银河和星球。
  儿子听了这惊人的观念之后,想了一会儿,便说:「这样说来,我们还是信上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创世记第一章和科学冲突? 193
  面对这问题,我们可留意以下几点:
  1)创世记第一章清楚指出宇宙由上帝创造,源于上帝。
  科学却对宇宙的来源有不同的解释,最流行的理论是「量子宇宙学」。这理论认为最初连宇宙也没有,只是一个「虚空」。194 这虚空不断变化,渐渐衍生了像泡泡一样的东西,泡泡愈来愈多,不断膨胀,而每一个泡泡成了一个宇宙。195 英国物理学大师霍金斯(Stephen Hawkings)也接受这学说。
2)我们要承认圣经一些记载,「看起来」和科学截然不同(此处的科学不包括未经证实或错谬的「不科学的理论」);不过,我们相信:当人完全明白圣经和科学时,就不会觉得它们是有冲突。196 换句话说:圣经和科学「最后」不会冲突(no final conflict)。197
  3)那么,怎样面对这些表面、似是而非的冲突?
  第一,我们不要忘记圣经有特定之写作目的。198 就拿地球的来源为例;科学可能偏重地球怎样「成形」、怎样存在,但创世记的作者撰写此书卷时,目的并不是回答这些科学的问题,乃让读者更认识上帝;科学和圣经的重点截然不同。
  第二,我们要记得圣经的记载不但有特定之目的,写作方法也和现代人的科学讨论不同。圣经记录上帝创造世界的经过,像一出「戏剧」,有它的焦点和中心,其他枝节轻描淡写掠过;因此,它不会像科学课本把所有资料都写下来。其他中东的创世记录也和圣经类似。199
  此外,圣经的语言是意象,而非科学的;我们因此不可用解释科学论文的方法来诠释圣经,尤其是关乎创造的记载。当我们正确地诠释圣经,就会发觉它的记载不一定和科学冲突。
  无疑,创世记不是一本科学教科书,它属于科学「前」的著作(Genesis is prescientific; itpredates modern science)。200
  4)总括来说,只要我们不曲解圣经,且确辨科学的研讨界域,就会发现二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矛盾。201
  它们不单不矛盾、冲突,有时候且互相印证;一位犹太人的物理学家,在举世闻名的麻省理工学院考获物理博士学位后,再经过三十五年的科学研究,加上二十五年对旧约深入的研究,写了一本书,证明创世记和科学彼此对证;他说:「如果我们真正明白圣经和物理学,就会发现近代宇宙学和创世记彼此证实,而不是矛盾。」202 他又说:「当我详细研究圣经的经文,以及科学的发现,我得到这样的结论:圣经的记载和科学论及人类的起源,虽是不同,却吻合;它们都谈及相同的一件事实。」203
  关键是:真正明白圣经和科学。
  5)例证:创世记第一章和地球及人的年龄。204 我们要留意几件事:
  第一,科学家对于地球的年龄提出两种学说,205 就是「古老地球说」(old earth),认为地球的年龄至少有四十五亿年,206 以及「年轻地球说」(young earth),认为地球的年龄只是一万至二万年。207 两种学说的估计相差四十四亿九千九百九十八万年,何等惊人!
  第二,部分科学家对于最早期的人有以下看法:208
  他们认为最早期的「巧人」(homo habilis)乃属主前三百五十至二百万年,当时人开始用石器;209 到了主前五十万年,「直立人」(homo erectus)就开始狩猎巨大的动物;到了主前十八至三十五万年前,「高玛伦人」(Cro-Magnon man)在所住的洞穴里留下刻画;主前一万九千年「新石器时代人」(Neolithic man)着手种植畜牧。210
  以上的讲法只是推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且有太多的东西是科学家仍不能肯定;211 比较肯定的是,主前一万年前,地球已有人居住。212
  第三,创世记第一章对地球及人的年龄全没有提及。十七世纪英国一位大主教乌沙珥(J. Ussher, 1650-1654),根据创世记的家谱推算亚当约生于主前四千年。213
  这早已被推翻,因为圣经的家谱是「选择性」地记下一些人物,其中有不少遗漏;所以,依据家谱来计算亚当是那一时代的人绝对不可靠。214
  因此,创世记第一章的记载和科学没有冲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将来在天堂有没有男女之分?
  答案应是肯定的,因为:
  (1)主复活后的身体和生前相似,祂肋旁的钉痕还在(约二十25),且被马利亚当作男的园丁(约二十15)。
  (2)圣经记载其他的人复活后,也以生前的样貌出现(撒上廿八11~15;太十七1~13,廿七52;启十一1、2)。
  (3)天使以人的形状显现时,也有性别(创十八2;书五13;来十三2)。
  (4)「性别」和「性格」有一些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性别,性格也会受影响。
六 基督徒夫妇今天还需「生养众多」?
  反对节育的人喜欢用创世记第一章廿八节,支持他们的观点;但有几点值得注意:
  (1)第廿八节的「生养众多」这句话的前面,提到「上帝赐福给他们」,「生养众多」是一个祝福多过是命令。另一方面,从文法来说,它也像一个祝福而不像命令。215 而且,在第廿二节,上帝赐福给生物说:「滋生繁多,充满海中的水;雀鸟也要多生在地上。」此处祝福的话和第廿八节相似,再一次反映第廿八节也像第廿二节,本是「赐福」。
  (2)如果我们坚持把此句解作为「命令」,有一件事不可忽略,上帝这个「命令」在圣经里只提了两次:第一次对亚当和夏娃颁布,第二次在洪水后向挪亚和他的儿子宣告(创九1)。216 两次都和创造、重造世界有关。
  我们因此不能假设:今日的人应履行上帝特别对亚当和夏娃、对挪亚及他的儿子所发出的命令,何况它们原来是祝福多过命令。
  (3)「要生养众多」原来也针对当时迦南人的错误观念,以为须拜偶像才可生殖。其实,上帝会赐福人,人不须倚赖偶像才可生养众多。
  (4)第廿八节「要生养众多」有一个清晰之目的,就是下文所说:「遍满地面,治理这地」。当时人口不足,需要多人管理他们居住的地方,这和今天截然不同,因现代人面对的问题是人口过多。
  笔者并非赞成「节育」,只想指出:不可以单用创世记第一章廿八节反对节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巴比伦的创造故事和创世记第一章之比较 217
  1)巴比伦的创造故事的内容
  「巴比伦的创造故事」(Enuma Elish)刻在七块泥版上,约在一八五○年发现。“ Enuma Elish ” (when above)是该故事头两个字,用作题目。该故事首先描述两位神祇押苏(Apsu)和提阿抹(Tiamat)结合;押苏本是淡水,他的妻子原是咸水。他们生下一男一女;兄妹结为夫妇,产下其他的子孙,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因为押苏的后嗣不住加增,嘈吵声音愈来愈厉害,扰他清梦。他不高兴,便对妻子说:「这些子孙太可恶,导致我日间不能休息,晚上不能入睡。我要把他们全都杀掉。」提阿抹立刻尖叫:「为甚么灭绝自己的后嗣?虽然他们嘈吵,我们忍耐一下!」老夫老妻继续争辩,最后押苏决定把众神祇(他的子孙)除掉。
  子孙中有一位是智慧之神,名叫爱雅(Ea)。他知道押苏老太爷的决心,立刻转告众神祇;大家商议,同意先下手为强;他们就把押苏杀了。
  提阿抹看见丈夫惨被杀害,立刻产下十一只不同种类的凶兽,请她的新欢金古(Kingu)率领它们,去攻打众神祇,为亡夫押苏复仇。
  众神祇听见这坏消息,万分震惊,手足无措;谁都不愿意出去应战。后来他们遣派玛督(Marduk)对付提阿抹,若他打败提阿抹,凯旋归来,便答应让他作众神祇之首。
  玛督允诺代他们出战,且安慰众神明:「你们不用惊慌,应该欢喜快乐,因为我们必会践踏提阿抹的身体。」众神明大声高呼:「去吧!将提阿抹碎尸万段!」
  玛督做了一把弓,备好箭,手里拿着木棍;且把自己变成发光的火焰。金古和同党看见玛督威武可怕的相貌,立刻乱作一团,战意全失,无心恋战,剩下玛督和提阿抹对阵。提阿抹张口要把玛督吞掉,玛督立刻用箭射入她的口,穿过她的肚腹,杀死她,又用脚踏在她在尸首上。她的同党见首领身亡,慌忙逃走,却全部被生擒。玛督把金古锁起来,其他囚犯成了奴仆,供应食物给众神祇。
  玛督随即把提阿抹的尸首斩成两半,一半成了天,一半成了地。众神祇帮助玛督造了日月星辰,与其他万物。宇宙创造完毕,成为众神祇的居所。
  过了一段时间,众神祇的奴仆厌烦工作,派人向玛督求情。于是玛督杀掉叛党的首领金古,用他的血造人来代替奴仆。人每天祭祀众神祇,为他们预备食物。
  巴比伦的创造故事末后两章讲述玛督的伟大,以及他如何受众神祇尊敬。他分配三百位神祇掌管天空,另有三百位管理地上的事。
  2)巴比伦的创造故事和创世记第一章之比较
  第一,写作之目的:
  巴比伦的创造故事约写于主前一千八百年。当时汉摩拉比为巴比伦王(这巴比伦是古时的王国,和圣经所提述的巴比伦不同)。汉摩拉比执政五十年,不仅写下举世闻名的法典,军事上也有极大的成就,征服了米所波大米各国。当时的人相信某国击败了敌国,显示该国的神祇强过战败国的神明。所以亚述王西拿基立派人劝希西家投降,因为亚述已征服其他的国家,证明亚述国的神最伟大,而希西家所敬奉的上帝是不能比拟的。巴比伦至高的神祇就是玛督。
  巴比伦的创世故事不是解释宇宙的来源(只占篇幅六分之一),乃为申明巴比伦人敬拜玛督的原因;巴比伦人以玛督为至高,因为他强过其他神祇,众神祇已立他为主。另一方面,巴比伦的军队如此勇猛,所向无敌,乃因他们的神玛督胜过其他各国所拜的神祇。
  巴比伦的创造故事用了大部分的篇幅描画玛督伟大,创造世界的事只是顺笔提及。一九○四年考古学家在亚述国以前的首都,掘出载有亚述创世故事的泥版,其内容和巴比伦的创造故事没有分别,只把玛督的名字换上了亚述国神祇的名字。这两个国家的创造故事目的相同,不是论述宇宙创造的经过,乃要表明他们所信奉之神祇伟大,解释他们的国家为甚么远胜别国。
  创世记第一章记载宇宙的创造,并不像巴比伦的创造故事那样为了宣传国家的伟大;圣经记下创造的过程,让读者知道上帝如何创造了宇宙,藉此更深地认识祂。218
  第二,神观:
  巴比伦的创造故事指出他们信奉多神;宇宙的创造主要由玛督负责,其他的神祇在旁协助。巴比伦人所信奉的神明是按人的形像和样式而造的。
  这些神祇像人一样,彼此憎恶、互相残杀、没有一点亲情;年长的可以为了争取安静的环境而杀掉所有的后嗣。
  这些神祇需要食物供养,造人也是为了祭祀。玛督原本不是至高的神明,他须争战胜利才成为至高。
  创世记第一章指出创造天地的上帝自有永有,是至高的主宰;祂创造及管理这世界;祂是圣洁、公义,永不改变。
  旧约的作者屡次劝导选民不要仿效外邦人敬拜其他的神祇;因为神是独一的真神,除祂以外,不可有别的神。
  第三,宇宙观:
  巴比伦的创造故事提到宇宙本是混沌空虚,和创世记第一章好像有相似之处。然而,有学者指出:
  (A)「混沌」(创一2)的希伯来文〔thom〕与提阿抹(Tiamat)一名读音相似;但这不能证明彼此相关。
  (B)玛督及其他诸神祇创造宇宙的次序,和圣经创造的次序类似;但巴比伦的创造故事并没有提及菜蔬、动物、鱼类、爬虫及飞鸟。
  (C)巴比伦的宇宙是为诸神而造,让他们有居住之所;事实上,宇宙的创造本是权力斗争的结果。但是,圣经却指出宇宙为人而造,「他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徒十七26)。上帝创造宇宙,让人居住,让人管理。
  事实上,玛督用提阿抹的尸体创造天和地;上帝只用祂的话语创造宇宙;祂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要有甚么,就有了甚么。
  第四,人观:
  根据巴比伦的创造故事,创造人类本不在原来的计划里,玛督创造人只是为了取代原有的奴仆,人被造乃为祭祀和供应食物给诸神祇。而且,人类是用叛党首领金古的血造成。人被造乃源于「冲突」。219
  创世记第一章明显指出上帝把人包括在祂创造的计划里,人是创造的高?、是创造的中心。上帝创造人不是要人祭祀;正如保罗所说:「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上帝,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甚么;自己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徒十七24~25)。
  上帝造人是按祂的形像和样式的;祂赐人权柄,使人管理宇宙,包括「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创一26)。正如马丁路德所说:「上帝创造亚当,使他不仅认识上帝,相信上帝的恩惠,而且过着像上帝一般的生活。」可惜,后来亚当犯罪远离上帝。
  3)创世记和巴比伦的创造故事为何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学者有以下的看法:
  第一,后者抄自前者;但可能性不大,因为在创世记成书很久之前,类似的神话故事已在中东一带流传。220
  第二,相同之处微不足道,只是「巧合」,全无抄袭之嫌。221
  第三,创世记抄自巴比伦的创造故事,加以纂改,把不合「独一神」信仰的地方删掉;222 但是创世记较巴比伦的创造故事简洁,而中东的文献多由简洁演变为冗长复杂。
  第四,创世记的作者在上帝的启示下采用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和巴比伦的创造故事同一来源,因为人类最初都住在同一地方。223
  综合来说,第四种讲法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中国的创世故事 224
  中国的创世故事主要内容不外是五大类:225
  1)第一类记载天地如何形成,最出名的是「盘古开天辟地」;据说,盘古与天地一同生长,所谓「盘古日长一丈,天高一丈,地厚一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地才完成。226
  盘古终于死了;他的气息化为风云,汗滴变成雨露,声音变成雷霆,两眼变成日月,血液变成江河,肌肉变成田土,毛发变成草木;最后,他的骨胳变成了矿石。世界就产生了。227
  中国的创世故事提到天地的来历,除了盘古的「开辟型」,还有「自生型」(自然出生)、「胎生型」(天地是创世的大母神胎生)、「蛋生型」(天地是由蛋孵化出来的)、「变成型」(如神巨人的身躯化生为万物)、「创造型」(如女娲造天地);228 「创造型」和「开辟型」最大的分别,就是后者把原有的混沌世界加以开辟和修理。
  所有中国的创世故事,都把天地的形成放在全篇的首位;229 这和创世记第一章相似。
  2)第二类记述人类的起源。
  在一般情况下,人类的起源都排在天地开辟之后。这和圣经不同,因创世记把上帝创造人类放在创造的最后。
  对于人类的起源,中国的创世故事提出三种说法:
  第一,人从自然来的,如「天降地出型」(人从天上掉下来,或由地底山洞里出来)、「巨石生人型」(人是从巨石中裂迸出来的)、「植物生人型」(树木或花生人)。
  第二,人由动物变成的,最出名的当推「猴子变人」的讲法;230 这可能因为猴子在形体和智力方面比其他动物更像人。
  第三,人是诸神所造,所用的材料包括「飞禽」、「蜂仔」、「植物」、「泥土」。231
3)第三类是天象的来历。这包括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虽然我们今天会把日月星辰归入「天」的范围之内,中国的创世神话却把它们和风雨雷电连在一起,视为「天象」的一部分。
  在天象的故事中,日月故事最为多见;这可能因为中国各民族不少敬拜太阳神和月神。
  日月星辰形成的方式有几种类型:「化生型」(就如传说盘古死后,「他的左眼成了太阳,右眼为月,血液为江河,肉为田土,皮毛为草木」)、「自生型」、「神造型」(创造者高大无比,力大无穷)、「神生型」(如羲和「生十日」和常羲「生月十有二」)、「人变型」(二人飞到天上,男的变为太阳,女的变为月亮)等。
  创世记却清楚指出天象只不过是受造物。
4)第四类是族源的故事,这包括氏族、部落、民族起源三部分。就如苗、瑶民族认为他们的始祖是神犬盘瓠;鄂伦春族认为其始祖是熊和人所生的孩子等。
  创世记却指出所有人都源于亚当和夏娃,以色列人所认识之不同族类(并不包括全世界的族类),都来自挪亚三子。
5)第五类是各种文化现象的起源。这包括:发明取火的方法、发明弓箭与舟车、建立原始农牧业、创造制陶和冶金术。中国创世故事不但记述原始居民如何创造和发明了这些文化和技术,更试图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来历加以解释(参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等)。
  根据创世记,该隐的后代乃是多种文化和技艺的创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