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蒙恩的器皿
收起左侧

约翰福音文字释经证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讲(续)

五、犹大询问

14:22  犹大(不是加略人犹大)问耶稣说:“主啊,为什么要向我们显现,不向世人显现呢?” 

14:23  耶稣回答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14:24  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道,你们所听见的道不是我的,乃是差我来之父的道。 

14:25  我还与你们同住的时候,已将这些话对你们说了。 

14:26  但保惠师,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来的圣灵,他要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并且要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 

14:27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 

14:28  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 

14:29  现在事情还没有成就,我预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就可以信。 

14:30  以后我不再和你们多说话,因为这世界的王将到,他在我里面是毫无所有; 

14:31  但要叫世人知道我爱父,并且父怎样吩咐我,我就怎样行。起来,我们走吧。  

本章的最后,犹大又提出了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耶稣与神只向门徒显现,不向世人显现。这问话表示在他的观念里面,认为主的显现是一种肉眼可见的显现,不可能单单向一部分人显现;所有的犹太人都有分于弥赛亚国度,故不信的犹太人理应也能够看见这位弥赛亚。

其实这个问题耶稣上面已经做了解释(17,21)。但是,耶稣没有责备他们的愚钝,仍然继续作耐心的解释:

1、他解释了原因。就是因为信徒若是真爱他,就必定遵守他的道;爱他的,神必定爱他,神与他就要与信徒同在。不爱他的人,就不会遵守他的道,因此他与神就不会与他们同在(23-24)。23节当中的“我们”的用法,让我们看到了《创世纪》1:26;3:22和11:7很熟悉的神的自称。

2、  他指出他们从他听见的道,并不是仅仅出于他自己,也是神的道(24)。

3、他指出圣灵是神因着他的名而赐给门徒(26)。他在后面的15:26节指出圣灵主要的使命是为他做见证。一方面将神所拣选的人带到耶稣的面前接受他成就的救恩,一方面内住在这些蒙恩得救的人里面,引导他们不断成圣,直到他们离开世界。

4、他知道门徒暂时还不能完全领受他的话,毕竟还没有亲身经历。因此他告诉他们,

圣灵会指教他们,让他们想起他曾经讲过的一切话,并且得以明白(26;2:22;12:16)。

5、他应许在他走后会留下平安给他们,因此他劝他们不要因着他的离去而忧愁或者胆怯(27)。

6、他指出他所赐的平安和世人所能给的平安是截然不同的(27)。

我们不妨列个表格对比一下上述两种“平安”:

类型\项目

来源

获得途径

特点

世人所赐的平安

从世界而来

依赖可靠的环境或者人而得到

依赖性强,随着环境或人的变化而变化,既不稳定,也不持久

神赐的平安

从神而来

罪人因着认罪悔改信耶稣、罪得赦免、与神和好而得到

不随环境或人的变化而变化,稳定而持久,就像海底,不管海面是怎样的状态,海底始终是平静的

7、他提醒门徒他已经说过他去父神那里之后还要再到他们这里来(3,18)。他指出,若是他们真的爱他,就应当为着他去父神那里而感到喜乐(28),而不应当忧愁或者胆怯。

就他本人而言,面对十字架的苦难,他毫无畏惧,反而是充满喜乐。因为他已经将自己交给了父神。

8、他指出父神比他大(28)。

耶稣这里讲的话在很多时候被误解,以为圣父比圣子大,三位一体之间还是有大小尊卑之分的。我们说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因为三位一体之间是平等的,同尊,同荣,同本质,不存在大小尊卑的分别。而耶稣这里所讲的“父比我大”意思是说,主耶稣自己卑微,存心顺服(参腓2:8),而显在人面前的职分和功用方面的比较说的;并不是指他们之间本质的优劣、品格的高低、权能的大小和荣耀的多寡说的。

9、他告诉门徒他所讲的事情还没有成就,但是他预先告诉他们,叫他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相信他的神性,相信他是神的儿子,是基督(29)。他可以无所不知,可以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发出准确的预言。

10、他告诉门徒,稍后他将不再和他们多说话,因为这个世界的王将到(30),显然,这是指他即将被捕、受审而言。这个世界的王指的是撒旦(12:31;16:11;林后4:4;弗2:2)。耶稣即将受到撒旦的差役严厉的迫害,直到被夺去舍命。

11、他说撒旦在他里面是毫无所有(30)。撒旦没有一件事可以指责他、控告他,撒旦在他的生命中丝毫不能发生作用。他是无罪的,他的受难充分证明了基督无罪的本性(8:46;林后5:21;来4:15;彼前1:19;2:22)。

12、他的受难、甘心卑微、主动舍命,目的是叫世人看到他对父神的完全顺服(31;10:18;腓2:8)。

13、本章的最后,他催促门徒起来,奔赴他受难前的最后的落脚点客西马尼园(31;18:1)。但是结合下文内容看,在他们动身前,至少他还教导了15、16两章,以及17章最后的祷告。

耶稣在最后晚餐上做的事和说的话,都在教训我们今天如何做主的好门徒。耶稣往哪里去了呢?他去了以后,留下来的人如何自处?他给了彼此相爱的新命令,但要怎样履行才能向世人见证主呢?信徒在主复活后与主耶稣的关系要怎样才能建立呢?向外邦人传道的工作应该怎样进行呢?

耶稣在本章答复了彼得“主往哪里去”的问题(13:36)。他到父那里去(1-11节),他在世上的工作由门徒来继续(12-15节),但另外有一位保惠师来帮助他们(16-17节)。门徒不但不会与主耶稣分开,还会因为住在他里面,可以进入与神的亲密关系中(18-24节)。

他在15章和16章答复了其余的问题:“你们信神,也当信我”。这也是基督信仰一定要有的步骤和次序。如果我们相信造物主,相信他所说的话,我们也一定相信他所差来的基督。基督是神自己向人的显明(西2:9)。使徒和门徒的见证的中心点,就是要人相信基督。

六、反省反思

1、如何理解耶稣说的在父家为门徒预备的“住处”?

2、如何理解耶稣说的“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3、耶稣给了门徒哪些宝贵的应许?

4、真爱主的标志是什么?如何理解本章21节“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5、耶稣所赐的平安与世人所赐的平安有什么不同?

6、如何理解本章28节耶稣说的“父是比我大的”?

7、本章30节“世界的王”指谁?为什么说他在耶稣里面是毫无所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一讲:真葡萄树


读经:约15章

内容:

一、主是真葡萄树

15:1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栽培的人。  

15:2  凡属我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凡结果子的,他就修理干净,使枝子结果子更多。 

15:3  现在你们因我讲给你们的道,已经干净了。 

15:4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15:5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么。 

15:6  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 

15:7  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15:8  你们多结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15:9  我爱你们,正如父爱我一样,你们要常在我的爱里。 

15:10  你们若遵守我的命令,就常在我的爱里;正如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常在他的爱里。 

15:11  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耶稣在动身去客西马尼园之前,又抓紧时间继续教导门徒一些重要的内容:

1、他做出最后的宣称,也是本书记载的第七次宣称(1节):他是真葡萄树,父神是栽培的人。明显这是比喻的说法。

我是真葡萄树,本句在原文是:“我是葡萄树,那真实的”,这样的叙述法明显有意将他自己和旧约里的葡萄树(以色列人)作一对比。他是“真”葡萄树,生命在他里头(参1:4),所以他能完成神栽培的目的。

栽培的人即栽种和培植葡萄树的人,从事松土、浇灌、施肥、修剪、除草等工作。

在旧约圣经里面,常用葡萄树来象征以色列人,表明他们是神所拣选和栽培的族类,期待他们为神多结果子,但他们的情形却相当令神失望(参诗80:8-19;赛5:1-7;耶2:21;结15:2-4;19:10-14),因此他们是有名无实的葡萄树。

耶稣是真正的葡萄树,是可以彰显神的形象、荣耀神的葡萄树。因着拯救败坏的世人而甘愿道成肉身降生世界,在短暂的一生当中时刻遵行神的律法,最终为背负世人的罪孽钉死在十字架上。

2、他说到了两种枝子:一种是不结果子的,就是通常讲的“公枝”;一种是可以结果子的枝子(2节)。

3、他说到两种枝子的结局(2节):公枝被剪去,因为若不剪去它们,它们就会疯长,与结果子的枝子争夺营养,严重影响结果子的枝子的结果;结果子的枝子,还要修理干净。修理指除掉多余的叶子、枝梢、小枝子等,换句话说,就是除去一切有碍于生命长进和结果子的东西,目的是使它们结出很多的果子来。

4、他是以两种枝子来比喻跟随他的人。

到底这两种枝子要比喻的是什么样的信徒,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的。一种认为因为主说枝子都是属他的,就像枝子与葡萄树是生命的连接一样,这两种枝子代表的都是真信徒,“公枝”代表的是失败的真信徒,“结果子的枝子”则代表成功的真信徒;一种认为这个毕竟是比喻,而属主只是一种关系,而且,属主不等于就自动得救,比如犹大、以色列民,虽然都是神拣选的,属神的,但是却因悖逆不信而最终灭亡,因此“公枝”代表的是挂名的信徒,“结果子的枝子”代表真信徒。

我们倾向于接纳后一种看法。因为救恩是不会失去的,得救是三位一体的共同协作的结果。相信耶稣这样讲的时候一定想到了悖逆的以色列人,神的选民,神所栽种的葡萄园,却结出了野葡萄。因此耶稣像是说:“你们以为属于以色列国就是神真葡萄树上的一个枝子吗?然而以色列正是众先知所说已成为败坏的葡萄树,惟独我才是真葡萄树。你们身为犹太人的这一事实救不了你。惟一能救你的是与我建立活泼、亲密的团契。我乃是神的葡萄树,你们必须成为与我相连的枝子。”耶稣在这里清楚地指出,犹太人的血统救不了人,任何外在的资格或条件都不能使人与神和好,惟独信靠耶稣才能拯救他们归向神。

而且,耶稣还可能想到了犹大,这个他所拣选、所栽培、所信任、所竭力挽回的门徒,却一直不信他;并且此时此刻已经离开他们,充当大祭司们的走狗、撒旦的差役,为虎作伥,要带兵抓捕他。

因而,等待这些假信徒的命运是被“剪去”,被扔在地狱的火中。

对于真信徒来说,主还要不断修理他们。正如我们多次讲过的,虽然他们里面有了神的生命,还有圣灵的内住,基督的同在,虽然他们的生命已经被神掌管,但是他们的旧人还在。旧人就像一层顽固的外壳,紧紧束缚住里面的新生命,使得新生命无法彰显。因此,圣灵会不断光照他们,引领他们对付旧人,并且按照神预定的计划、时间、方式不断破碎他们的旧人,这个不断对付、破碎旧人的过程就是神不断的修理,直到旧人被深度的摧毁,满有基督的身量。

基督徒所结的“果子”,至少有下列几类:

1)、生命上的果子──指神生命的自然流露,叫人如同看见神或基督自己(参太7:20;提前3:16;腓1:20);

2)、生活上的果子──指神性情的自然流露,显出各样的美德(参加5:22-23;弗5:9;腓1:10;雅3:17-18);

3)、工作上的果子──指领人归主(参罗1:13);

4)、嘴唇上的果子──指感谢赞美神(参来13:15)。

5、接下来他针对在场的十一个门徒进行详细教导,明显他们都是真信徒,是结果子的枝子。他告诉他们因着他讲的道,他们已经得到洁净(3节)。这样的话在13:10节说过,但此处没有像那里特别申明“然而不都是干净的”,因为那时犹大还在场,此刻早已离开了。

6、他再三教导与他保持正常关系的重要性(4-10):

项目\类型

常在主里(4-5,7,9)

不常在主里(4,6)

带来的结果

主也常在他里面(4-5)

多结果子(5)

主的话常在他里面(7)

祈求就得着(7)

神因此得到荣耀(8)

主不常在他里面

不能结果子(4)

神的名被羞辱

废弃无用(6)

特征

遵守主的命令(10)

不遵守主的命令

他在作这番教导的时候,仍然是以枝子与葡萄树作比喻。就葡萄树本身来说,无论是公枝,还是结果子的枝子,自身都不可能自行离开主干。或是人工的修剪、破坏,或是风力的作用,才能导致枝子与主干本身分开的情形。枝子虽然不能自行离开主干,但是人却可以。不是一旦蒙恩得救,就会永远完全顺服主。每一个蒙恩得救的人,在他不断成圣的道路上,都清楚自己不可能完全顺服神,实际的情形反而是常常偏行己路、自作主张,甚至在某些时候完全离开神(当然,圣灵会把他们“抓”回来的)。因此主在这里的提醒不是多余,相反是非常重要的。也正说明他深知人性的软弱。

7、一些经文的解释。

什么叫“在主里”呢?简单说,就是常常亲近主,常常顺服主,常常祷告、读经、聚会;所有已经知道的罪没有一件不承认、不清楚对付;个人兴趣里没有一件事没有主基督的参与;生活当中没有一处没有主的同在。

6节也是在理解上存在争议的经文。有的解经家说“扔在火里烧了”含有受永刑的意思,我们说是不准确的,因为救恩是不会失去的。这里耶稣指出真信徒若不常常在他里面,就会变成无用,就像脱离了主干的枝子,必然变成枯枝,只能当柴烧。

7节当中的“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似乎又在教导“只要愿意,无论祈求什么,都得到成就”。注意这节经文的前半句“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你们里面”,这恰恰是重要的前提。每一个蒙恩得救的信徒,随着生命的成长,随着更多的认识神、认识自己、明白圣经,就会更多明白神的心意,更多行在神的旨意当中,按照神的心意去祈求,比如为福音的广传、主道的兴旺、教会的合一、生命的建造等等祈求。这些合神心意的祈求,就没有不蒙神垂听的。

8、他再次强调他对门徒的爱,正如父神对他的爱(9;14:18,21)。

9、他再次强调他预先把“这些事”(14:25;16:1,25,33)——就是他复活以后会发生的事情预先告诉他们,目的是要把预期完成救世大工的喜乐现在就与他们分享(11;14:27-28)。

他们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他所说的话,更无法体会他的喜乐。等到他复活之后,他们才明白他预先说的话,得到属天的喜乐,这种喜乐带着属天的释放与满足。

二、要彼此相爱

15:12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15:13  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15:14  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15:15  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称你们为朋友,因我从我父所听见的,已经都告诉你们了。 

15:16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叫你们的果子常存,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 

15:17  我这样吩咐你们,是要叫你们彼此相爱。 

他教导门徒彼此相爱的功课,这是他曾经赐给门徒的新命令(13:34-35):

1、  他再次重申这个命令(12节)。

2、  他再次提出他对他们的爱就是他们效法的榜样(12节)。

3、  他提出最大的爱心,就是愿意为朋友舍命(13节)。

4、他提出最大的爱心,目的是告诉他们,他也这样爱他们,为他们舍命(10:11,15,17-18;13:37-38;约一3:16)。

5、他说他们若遵行他上面吩咐的“彼此相爱”,就是他的朋友(14节)。就像在其他三福音里面看过的,他说,凡遵行天父旨意的,就是他的弟兄姊妹和母亲了(太12:50;可3:31-35;路8:19-21)。这是天国的人伦关系,是以遵行神的旨意为基础和原则。

6、他特别指出他以后不再称他们为仆人,因为仆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情,仆人的天职是对主人完全的顺服;他要称他们为朋友。朋友的关系,基于互信与互爱。彼此之间不存秘密,互相倾心吐意,分享自己的感受,无所保留;事无大小,彼此商量。因为他已经把从神那里听见的,都告诉了他们(15节)。

《约翰福音》当中讲到耶稣与门徒的关系,一步比一步亲密:先是主仆(13:5),现在是朋友(15节),再后是兄弟(20:17)。

7、他申明是他拣选了他们,而不是他们拣选了他(16节)。一般犹太人是门徒拣选他们所想跟从的拉比;但主耶稣的门徒却非如此,是主拣选了他们。

8、他申明他不但拣选他们,还要分派他们去结果子,叫他们的果子长存(16节)。这里的“果子”应当指的是传扬福音、引人归主,这样的“果子”具有永远的功效(启14:13)。

9、他申明拣选他们的另一个目的,是使他们奉他的名,无论向父神求什么,父神都赐给他们(16节)。

10、他指出作出上述的“分派”,目的仍然是强调他们要彼此相爱(17节)。因为只有彼此相爱,才能彰显神的形象,才能更好的传扬福音、见证主名、引人归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一讲(续)

三、门徒与世人

15:18  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注:或作“该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 

15:19  你们若属世界,世界必爱属自己的;只因你们不属世界,乃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界就恨你们。 

15:20  你们要记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若遵守了我的话,也要遵守你们的话。 

15:21  但他们因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的事,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 

15:22  我若没有来教训他们,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他们的罪无可推诿了。 

15:23  恨我的,也恨我的父。 

15:24  我若没有在他们中间行过别人未曾行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如今连我与我的父,他们也看见也恨恶了。 

15:25  这要应验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说:‘他们无故地恨我。’ 

15:26  但我要从父那里差保惠师来,就是从父出来真理的圣灵,他来了,就要为我作见证。 

15:27  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你们从起头就与我同在。 

耶稣继续教导世人对门徒的态度: 

1、  他指出世人对他们的普遍的态度,就是仇恨(18节)。那些神拣选的人,会在圣灵

感动之下对他们传扬的福音持欢迎的态度,认罪悔改归向神,虽然这样的人很少(1:5;3:20-21)。

我们必须记住那时候的教会经常在迫害的威胁下。基督徒往往会因为基督的名而受到逼迫。基督教在当时是不合法的。政府首长只要诘问一个人是否基督徒,假如是的话,不管他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均可处死。约翰指出基督徒的态度和立场,在这种情况下益发显得分明。

罗马政府讨厌基督徒,认为他们是不忠心的国民。政府的这种态度很容易理解。罗马帝国疆土辽阔,从幼发拉底河到英国,从德国到北非,包括许多种族,许多国家。因此使全国结合的统一力极为重要,这种统一的力量就是崇拜该撒。

然而崇拜该撒并非上级的命令,事实上是民众本身建立的。古时候,有一位女神洛玛(Roma)──象征罗马精神。一般人都把罗马皇帝当作罗马的代表,是罗马的化身,象征罗马精神。切莫误会罗马属民讨厌罗马政府。其实,绝大多数的人感激罗马政府,因为它推行正义,带来和平与繁荣,海陆盗匪均告肃清。Pax Romana这句话很有名,意思是罗马,的和平,其受惠的地区几乎遍及世界。

小亚细亚居民开始把罗马皇帝(即该撒)当作罗马的化身,他们这样做,纯粹是为了感激罗马所带给他们的各项福祉,起初的几位罗马皇帝不赞成别人这样对他;他们知道自己是人,不配受到像神那样的敬拜。然而他们发现无力阻止这种行动。最早他们只让小亚细亚的亚洲人这样行,但过不多久,对该撒的崇拜即扩展到各地。后来罗马政府发现,可以利用这种举动来维持全国的统一。因此规定每年在某一天,每一位公民都得向该撒的人像烧香,以表示效忠罗马,烧毕后就获得一份证明文件。

基督徒坚持除基督外,没有别的王,他们既把基督放在第一位,罗马政府就认为他们是不效忠罗马皇的危险分子而开始迫害他们。任何人不效忠罗马皇都会遭遇逼迫。

不只是政府迫害基督徒,民众也恨恶他们。理由何在?因为民众听信一些关于基督徒的谣传。犹太人无疑的应该对这类的诽谤负部分的责任。由于他们陷害基督徒,从而获宠于罗马政府。兹举两个例证。罗马暴君尼罗(Nero)最喜欢的演员阿利吐鲁(Aliturus)和他淫荡的皇后波贝亚(Poppaed)都信奉犹太教,犹太人对政府造谣中伤基督徒,他们都心知肚明,那不是事实,其中散播最广的谣言有四:

1)、他们认为基督徒为革命分子。即使基督徒辩解说他们是最好的公民也没有用;他们既然不肯烧香,不说“该撒是主”,就自然被认为是不忠诚的危险分子。

2)、他们认为基督徒吃人肉。这是由于圣餐时所用的几句话引起的误解:“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别有用心的人就造谣说,基督徒的饮食,私下里以人肉为食物。因此无知的民众遂厌恶基督徒。

3)、他们认为基督徒没有道德。基督徒每周举行的爱筳(Agape),使人误会。尤其是早期基督徒彼此见面时作平安的亲嘴问安,遂谣传爱筵是一种放纵情欲的活动,平安的亲嘴就是淫乱的记号。

4)、他们认为基督徒是纵火者。基督徒期盼基督的再临,他们联想到旧约圣经有关主的日子之预告,说在那日必有火毁灭大地。“主的日子要像贼来到一样。那日天必大有响声废去,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烧尽了”(彼后3:10)。在尼罗统治期间,罗马发生火灾,因此人很容易联想这可能是宣传烈火销化世界的基督徒所干的。

5)、还有一项诽谤,也是很容易了解的。这第五项谣言是指基督徒破坏“家庭关系”,使家庭分裂、使婚姻破裂,事实上就某一个角度看是真的。基督来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太10:34)。往往妻子成了基督徒,丈失却不接受基督。往往子女成为基督徒,父母却不肯信耶稣。因此,家庭遂分裂为二。

由于犹太人对中伤基督徒的谣言推波助澜,列举罪状;难怪基督徒受到民众的厌恶了。

2、  他指出世人恨他们的根源在在于恨他(18节)。

3、  他指出世人恨他们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已经属于神,他们蒙神拣选、与神和好、

与罪恶分别,因此世界就恨恶他们;他们已经不属于世界,他们如果还属于世界,还在罪恶当中活着,世界就会欢迎他们(19节)。

    4、他提醒他曾经对他们说过的话“仆人不能大于主人”(20节)。13:16节那里他引用这句话要传递给他们的是,他作为“主人”,尚且以奴隶的姿态给作为“仆人”的门徒谦卑的洗脚;那么作为“仆人”的门徒,就也应当效法他这个“主人”的榜样,彼此谦卑服侍。而在这里,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世人,特别是犹太人,逼迫了他这个“主人”,就必定会继续迫害作为“仆人”的门徒;反之,他们若是遵守了主的话,就必定遵守门徒的教导。

5、他指出世人之所以逼迫他们,是因为不认识差他来的父神(21节)。虽然犹太人宣称是神的选民,是稳进天堂的,但是他们实质上根本不认识神。

6、他指出他如果没有亲自来到犹太人中间教导天国的福音,没有行很多他人没有行过的神迹,犹太人就没有罪(22,24)。显然,他不是说,犹太人是没有罪的;他要说的是,他若不来,犹太人的罪就没有显明出来,因为他们当中的法利赛人是特别敬虔爱神的。

7、但是,他,神的儿子,基督,成为犹太人,亲自来到犹太人这些自命为神的选民当中,教导天国的福音,揭示律法的真意,出于怜悯和慈爱行出大量的神迹,揭露法利赛人对圣经的曲解和虚假的敬虔。他们不是认罪悔改相信他,反而是恨恶他,要杀掉他,并且很快就要置他于死地,他们的罪就昭然若揭(22-24)!

权利和责任是连在一起的。犹太人已获得神的儿子在他们中间的特权,又从旧约圣经领受神特殊的启示,因此他们拒绝主耶稣,就使他们全然有罪,无法推诿。

8、他指出,恨他,也就必然恨父神(23-24),因为他是父怀里的独生子,他把神的形象彰显出来(1:18)。

9、他说,犹太人这样的恨他和父神,恰恰应验了他们所看重的旧约圣经的预言(25;诗35:19;69:4)。这对犹太人而言真是莫大的讽刺!

10、他在本章最后再次提到圣灵。他说他要从父神那里差遣圣灵来,就是真理的圣灵,门徒的保惠师。圣灵来的任务就是见证他(26节)。

11、他指出门徒也要为他作见证,因为他们“起头”就与他同在(27节)。这里的“起头”是指从耶稣传道工作开始,不是说从有天地开始,与1:1以及8:44的“起头”不同。

门徒有圣灵的帮助,所做见证可得保守;又因为亲耳聆听过耶稣的教训,与他朝夕相处过,这种与众不同的经验让门徒可能做见证。

四、反省反思

1、为什么耶稣在本章宣称他是“真葡萄树”?

2、“不结果子的枝子”和“结果子的枝子”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信徒?

3、对于“结果子的枝子”为什么还要“修理干净”?

4、基督徒结的“果子”有哪些?

5、既然真信徒里面有了神的生命,是不可能失去救恩的,为什么耶稣反复强调“在我里面”?什么叫“在主里”呢?

6、如何理解本章6节“人若不常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人拾起来扔在火里烧了”?

7、世人为什么恨恶基督教和基督徒?

8、如何理解本章22和24两节当中的“他们就没有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二讲:最后的教导


 

读经:约16章

内容:

一、门徒将受的逼迫

16:1  我已将这些事告诉你们,使你们不至于跌倒。 

16:2  人要把你们赶出会堂,并且时候将到,凡杀你们的,就以为是事奉神。 

16:3  他们这样行,是因未曾认识父,也未曾认识我。 

16:4  我将这事告诉你们,是叫你们到了时候,可以想起我对你们说过了。我起先没有将这事告诉你们,因为我与你们同在。 

耶稣在本章继续教导门徒:

1、  他申明他在最后的晚餐上教导的总目的,就是使门徒不至于跌倒(1节)。

这些事是指主耶稣在最后晚餐时对他门徒的教训(参13至15章),在此特指门徒将要

遭受逼迫的事(参15:18-25)。 跌倒的原文用于形容陷阱的弹簧,在人意想不到的时候弹出,故含有使人“为之惊愕”或“措手不及”的意思。著名的诺克斯(Knox)将本句译作“使你们不至于因没有防备而失去信心”。即将发生的耶稣被捕,门徒都吓得逃走了;彼得虽然跟进了大祭司的院子,但在性命攸关的时刻,三次不认主。他们都暂时跌倒了,但不久就认罪痛悔,信心重燃。

2、他预言门徒将遭受严厉的破坏,或是被赶出会堂,或是被杀殉道(2节,对比9:22,34)。

《使徒行传》当中我们看到了被打死的司提反(徒7:57-60),初期教会遭遇的大逼迫(徒8:1),殉道的雅各(徒12:1-2),还有保罗在传道过程当中遭受的逼迫(林后11:23-26)。

3、他指出可笑的现象,就是那些杀死门徒的人,还以为是在侍奉神(2节)。

在犹太人,就像没有悔改之前的保罗,以为基督教是异端,因而为神大发热心,逼迫基督徒,为的是铲除异端(徒22:3;加1:13-14;腓3:6;罗10:2)。在外邦人,因为基督教否定一切的偶像,就必然造成外邦人的敌对(徒19:23-28)。

4、他指出世人逼迫门徒的原因,就是不认识神,也不认识他(3节)。

5、他再次指出他预言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叫门徒在经历了之后想起他曾经的预言,相信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4;13:19;14:29)。

6、他又加以说明,他以前之所以没有作出这些预言,是因为他一直与他们同在(5节)。其实,他已曾屡次预言门徒将要遭受逼迫(参太5:10-12;10:16-25,28;21:35-36;24:9),但他并未明白解释其原因和动机,以及那些逼迫与他离世归父的关系。

二、门徒的小信

16:5  现今我往差我来的父那里去,你们中间并没有人问我:‘你往哪里去?’ 

16:6  只因我将这事告诉你们,你们就满心忧愁。

16:7  然而我将真情告诉你们,我去是与你们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师就不到你们这里来;我若去,就差他来。 

教导完门徒将要遭受的逼迫,耶稣继续教导他们:

1、  他再次说他就要回到差他来的父神那里(5;7:33;13:33;14:28)。

2、  他诧异他们没有人问过他要去哪里(5节)。可是,在13:36节那里彼得问过这样的

问题。究竟耶稣在这里要表达什么,我们不得而知。

    3、他批评他们的小信,只因着他告诉他要离开他们而满心忧愁,却并不关心他要去哪里(5-6节)。

4、他把真情告诉他们,就是他回到父神那里去是对他们有益的。他去,就差保惠师圣灵来继续带领他们,见证他(15:26);他若不去,圣灵就不会来(7节)。

我们曾经说过在拯救世人的伟大计划当中三位一体的共同协作和分工,圣父预备救恩,圣子成就救恩,圣灵施行救恩。耶稣即将为完成救恩而被钉十字架,复活升天之后回到神那里;接下来的将蒙拣选的人带到神面前,接受耶稣的救恩,是圣灵的事工了。

三、圣灵的使命

16:8  他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 

16:9  为罪,是因他们不信我; 

16:10  为义,是因我往父那里去,你们就不再见我; 

16:11  为审判,是因这世界的王受了审判。” 

16:12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注:或作“不能领会”)。 

16:13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注:原文作“进入”)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16:14  他要荣耀我,因为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 

16:15  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所以我说,他要将受于我的告诉你们。

在14:26节和15:26节主曾经教导了圣灵的使命,一是“将一切的事指教门徒”,帮助他们明白主的使命和他曾经讲过的话;一是见证他。在这里他进一步教导圣灵的使命:

1、圣灵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8-11节)。

1)、为罪,是因他们不信耶稣(9节)。

结合上下文来看,这里的“他们”侧重于当时的犹太人。

我们在前面的分享当中已经多次分析过犹太人拒绝耶稣的原因。简单说,一是他们的神观出了问题。他们相信旧约的独一神观,却对旧约不求甚解,对旧约暗含的神的三位一体视而不见,因而拒绝承认在神之外,还有神的儿子。二是他们或是泥守古人的遗传(法利赛人),把口授律法高举到与成文律法并驾齐驱的地位,而耶稣并不赞成他们的做法,屡屡违反安息日,与罪人为伍,并且经常严厉批评他们;或是追求今世的享受,对属灵的事物漠不关心(撒都该人),因着耶稣严厉批评他们把圣殿变成贼窝,因而拒绝耶稣。

2)、为义,是因耶稣要回到父神那里去,门徒再也见不到他(10节)。

这里侧重对门徒说话。门徒虽然跟随耶稣三年之久,虽然经历他的悉心栽培,但是对他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当他被抓受审钉十字架的时候,他们几乎被吓破了胆;但当他们亲眼见到复活的耶稣,并且亲眼见到他被神接去的时候(徒1:1-11),他们才明白原来耶稣真的是神的儿子,是基督,是那唯一的义者(徒3:14;7:52;22:14;约一2:1),他们为着自己的小信、愚顽而深深痛悔。

3)、为审判,是因这个世界的王受了审判(11节)。世界的王是撒旦,类似的话在12:31那里已经说过。

 “不信”是人最大、最基本的罪。主耶稣复活回到天父那里,不只宣告正义的胜利,也证明他在世上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耶稣复活,天上地下的权柄都在他手上,撒旦被受审判定罪,失去对人类的权势(来2:14)。

圣灵让福音的真理借着门徒和信徒的传讲,能帮助世人作出智慧的决定。不相信自己有罪的人,不尊重正义的人,轻视将来审判的人,都能因着圣灵的教导而自责。

对于没有犹太宗教背景的外邦人而言,在圣灵光照下,他们会看见自己满身的罪(“为罪”),知道自己应当灭亡(“为审判”),知道耶稣为他们代死(“为义”),他们当中的蒙拣选的人,会顺服圣灵的感动,认罪悔改信耶稣。

2、圣灵要教导门徒明白一切的真理(13节)。耶稣说明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门徒目前还不能领会(12节),还“吃”不下。不仅仅是他的受死、复活、升天,还包含圣灵降临(徒2:1-4)、福音广传、建立教会等等,这些只能留待日后逐步启示出来。

不亲身经历、进入真理,就不可能明白真理。

主耶稣为新约的启示预先确立基础:

1)、他宣布还留下“好些事”没有告诉门徒(12节);

2)、他应许圣灵来后会完成这些启示(13节);

3)、他提出了启示的大纲:

A、历史部分——“叫你们想起我对你们所说的一切话”(14:26);

B、教义部分——“将一切的事指教你们”(14:26;16:14);

C、预言部分——“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16:13);

4)、主耶稣拣选人来接受并且见证这些启示(太28:19;约15:27;16:13;徒1:8;9:15-17);

5)、人受圣灵所感为主基督说话时,具有他亲自说话的权威(太10:14-15;路10:16;约13:20;15:20;17:20),例如保罗能知道自己有主的权柄(林前14:37);

6)、从《约翰福音》17:20,《使徒行传》1:8来看,主耶稣预料新的启示会记录下来,以确保领受启示的人逝去之后,这些话仍然能准确保留;

7)、记录启示的人是升天后的主基督所拣选的(弗4:11),这些人不只领受,且把启示写成“书”(罗16:25-26)。

3、圣灵要荣耀耶稣(15:26),因圣灵要将“受于耶稣”的告诉门徒(14-15节)。“受于耶稣”的,是指耶稣的教训和指示。圣灵要把受于主基督的启示教给门徒,圣灵对信徒、对教会的教导,具有与耶稣同样的权威。

耶稣为了说明圣灵这个使命,又再次重申了他与父神的合一(15;10:30;14:10)。“凡父所有的,都是我的”,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参西2:9);父的一切“所是”和“所有”,都具体化于基督。

四、门徒的质疑

16:16  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

16:17  有几个门徒就彼此说:“他对我们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又说‘因我往父那里去’,这是什么意思呢?” 

16:18  门徒彼此说:“他说‘等不多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明白他所说的话。” 

16:19  耶稣看出他们要问他,就说:“我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你们为这话彼此相问吗? 

16:2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 

16:21  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 

16:22  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 

耶稣又提出他多次说到的问题:等不多时,门徒就见不到他;再等不多时,他们还要见他(16;7:33;12:35;13:33;14:19)。他这里讲的“等不多时”,应当指他的受难而言;而“再等不多时”,指他的复活显现。

从门徒的反应当中,显然他们不能明白耶稣上述所讲的话,包括他所讲的“到父那里去”(17-18)。当然门徒这样的反应也令我们感到诧异,在前三福音当中记载了耶稣在受难之前的再三的预言,一次比一次更清楚,他们应当至少可以从字面意思上能够理解他的话,不知道在这里何出此言。相信原因是他们放不下根深蒂固的政治性的弥赛亚观,包括基督“既不受苦、也不受死”的观念。

面对门徒的质疑,耶稣带着责备继续教导他们:

1、他提出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是不理解他在16节讲的话(19节)。

2、他使用了“实实在在”(20节)。

3、他告诉他们,他们将要痛哭、哀号,忧愁;而世人倒要喜乐(20节)

门徒将要因着耶稣的受难而伤心,忧愁(可16:10;路24:17)。他们不能理解他们的老师,大有能力的拉比,神的儿子,基督,竟然像软弱无力的妇人一般静静地躺在坟墓当中;他们一直以来的期望变成了绝望;他们不知道何去何从。

“世人倒要喜乐”,显然所指的是阴谋得逞的祭司长们,他们因着最终除掉耶稣而拍手称快!

4、他告诉他们,他们的忧愁会逆转为喜乐(20节)。明显所指的是在他复活之后,他们会转悲为喜(路24:32,41)。所有的怀疑、困惑、担心、忧愁都烟消云散了!

5、他为了帮助他们理解,说到了妇人生孩子的比喻(21节)。妇人临盆的时候,一阵紧似一阵的阵痛让她们痛不欲生!但是,一旦孩子出生了,因着将一个新生命带到世界上的母亲,会十分的欢喜,有成就感,忘记了曾经的生不如死!

6、他指出他们现在也是十分忧愁;等到复活之后再见到他,他们就会喜乐,而且是没有人能夺去的喜乐(22节)。主耶稣战胜了死亡,取得了天上所有的权柄,人类历史从此改观,这种喜乐是再也无人可以夺去的。

他的这番话,门徒仍然是如坠云雾当中。特别是彼得,前面的忠心被主批评(13:37-38),相信这个时候也是很不服气。

五、祷告的应许

16:23  到那日,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 

16:24  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16:25  这些事,我是用比喻对你们说的;时候将到,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地告诉你们。 

16:26  到那日,你们要奉我的名祈求;我并不对你们说,我要为你们求父。 

16:27  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 

16:28  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 

尽管门徒一时无法理解耶稣的预言,耶稣还是继续教导门徒:

1、他告诉门徒,到那日,他们就不会有很多的疑问了(23节),因为事实会叫他们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2、他在本章第二次使用“实实在在”(23节)。

3、他再次重申在祷告方面的应许,就是他们若奉他的名向父神祈求,就必得着(23-24;14:13-14)。

4、他说这样的应许使他们的喜乐可以得到满足(24;15:11)。

5、他说,他在受难之前的很多教导都是用比喻来描述的(25;10:1-16;12:24,35;13:16;15:1-8,13,20;16:21)。

6、他说,时候讲到,他就不用比喻了,而是将父神明明的告诉他们(25节)。这里的“时候将到”,应当指他复活的时候,门徒就很清楚他的父就是神了。

耶稣在世的时候,因为肉体的局限,用比喻为门徒指出将来的事。但到他复活以后,因着他与他们灵里的合一,他会住在他们里面,他们也住在他里面,就能直接明白他的启示。

7、他说,到那日,他们要奉他的名祈求(26节)。这里指的还是他复活升天之后,门徒和信徒的祷告都是奉他的名。

8、他说,他并不告诉他们他要为他们代求(27节)。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些费解,他并不是说,他放弃作中保的职责,不再为属他的人在神面前代求(参罗8:34;来7:25;约一2:1);乃是说,不要因为他会为门徒代求,而放弃他自己直接向父祈求的权利。

9、他说,父神爱他们,因为他们爱他,相信他是从父神出来的(27;14:21,23)。

10、他说,他从父神出来,到了世界;又要离开世界,回到父神那里(28节)。前者,指的是为了完成父神的拯救罪人的计划,他甘愿舍弃天上的荣耀,道成肉身,降临世界;后者指的是,他成就了救恩之后,复活升天,回到父神那里。

六、回应与预言

16:29  门徒说:“如今你是明说,并不用比喻了。 

16:30  现在我们晓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问你,因此我们信你是从 神出来的。” 

16:31  耶稣说:“现在你们信吗? 

16:32  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 

16:33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到这里,耶稣的教导似乎门徒都明白了,因此他们作出信心的回应。他们说,耶稣现在的话不再使用比喻了,而是“明说”。他们晓得主是凡事都知道,不用别人问他,因此他们相信他是从神那里出来的。

应该说,门徒的认识已经难能可贵了。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是基督,这是整本《约翰福音》的主题,也是整本圣经的核心,基督教信仰的精髓。但是,门徒得到的仍然是耶稣的责备:

1、他反问他们的信心(31节)。“现在你们信吗?”意思是“你们现在是信了,但你们很快就要遇到难处,那时你们的信心将会动摇”(32节);暗指门徒现在的信心仍未达到真正信心的层次,因他们尚未经过苦难的考验。

2、他说,时候即将来到,就迫在眉睫,他们要分散(亚13:7;太26:31;徒8:1),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他一个人面对苦难(32节)。明显,耶稣所说的是即将面对的受难。

门徒其实并没有明白耶稣在25节的话是指受难之后说的,以为他现在不用比喻,就是明说。他们表达了对主所说将要发生的事的信心(30节),但没有认识到主必须先被钉受死,才能进入复活的荣耀里。门徒信心的真考验,在于能不能与主一同受苦。苦难、打击见真信心。因此这个时候门徒的信心可以说是头脑和知识层面上的,还不是生命层次上的。

3、他说,虽然他们离开了他,留下他一个人承受苦难,但是他并不孤单,因为父神与他同在(32节)。

4、他说,他作出这些预言的目的是叫他们在他里面有平安(33节),虽然即将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即将因着自保而四散逃走,但是他的这些预言会带给他们平安。

5、他说,他们在世上有苦难,但是他们可以放心,因为他已经胜了世界(33;12:31-32)。

古往今来很多基督徒是非常喜欢33节的经文的,因为他们从这节经文得到很大的安慰,但是我们应当正确理解它:

1)、它并不是说,在世上有苦难;一旦信了主,就从此一生平安。

2)、它并不是说,在世上有苦难;一旦到了教会或者牧师、传道人家里,就有了平安。

3)、它并不是说,在世上活着的时候有苦难;一旦离开世界被主接去,在天家就有平安。

…………

4)、它要表达的意思是,基督徒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遭受苦难,因为他们是世界、撒旦所不欢迎的。撒旦会抓住一切的机会竭力反扑,要摧毁他们的信心,破坏他们与神的关系。但是,主已经得胜撒旦(虽然说话的此刻,主还没有得胜,反而就要被撒旦吞噬),撒旦只是在神许可的范围内活动;所有临到基督徒的患难、打击、逼迫,甚至是死亡,都是神许可的。或是为着管教,引导他们反省认罪;或是为着暴露,让他们看见自己真实的信仰光景,看见自己的本相,引领他们对付旧人;或是为着锻炼考验,引导他们学习忍耐等候的功课;或是为着修理,炼尽杂质,成为精金,返照神的形象……正如《罗马书》的教导:

8:28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8:29  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8:30  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每一个学会从神的眼光来看待苦难的基督徒,虽然身在患难当中,仍然会欢欢喜喜的仰望神,凡事谢恩,学习神预备的功课,里面有属天的平安、喜乐(罗5:3-5;雅1:2-3;彼前1:6-9)。

七、反省反思

1、圣灵的使命有哪些?

2、如何理解本章9-11节的意思?

3、主耶稣为新约的启示确立了哪些基础?

4、耶稣曾经再三预言他的受难,为什么门徒总是似懂非懂?

5、门徒相信耶稣是神儿子,是基督,为什么还受到耶稣的责备?

6、如何理解本章33节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6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三讲:分离的祷告


读经:约17章

内容:

一、求神荣耀自己

17:1  耶稣说了这话,就举目望天说:“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  

17:2  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 

17:3  认识你独一的真 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17:4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17:5  父啊,现在求你使我同你享荣耀,就是未有世界以先,我同你所有的荣耀。 

本章是主耶稣向天父所作的祷告,反映出神子内心的深处,充满了单独与神对话的亲切感。十七世纪一位传道人曾对本章主的祷告作了极贴切的评论:“在紧接着一段无与伦比的伟大讲章(14至16章)之后,主作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祷告。”许多解经家将本章的祷告,称作“大祭司祷文”。

这话指十三至十六章所记载主耶稣临别的训言。举目望天,这是祷告的惯常姿势(参11:41;诗123:1;可7:34),下面就是他的祷告:

1、他称神为父(1节)。在本章的祷告里,主耶稣六度称神为父(5,11,21,24,25节);“父”字表明神是一切的源头,生命由他而来。

2、他说时候到了(1节)。指神计划中所定的时候,即主受难的时候到了;他一生的生活,一切的教训和作为,都是为着这个“时候”作准备。这句话也表明:

1)、主作事并非杂乱无章,乃是经过精心计划,按步就班进行的;

2)、每一件事物的发生,都是按照神的时间表的;

3)、神在作王掌权,他所定规的时刻必然实现,并且也都非常的准确,绝不会有片刻的提前或迟延。

3、他求神荣耀自己(1节)。荣耀是指神彰显出来(参出40:34),神隐藏的时候是神,神显出来了就是荣耀;“儿子”是父亲的表明(1:18)。道成肉身的耶稣,里面的神性被包藏在卑微之人的形状──肉身里,以致许多人不认识他,因此也不认识神(3节)。现在他要经过死而复活,将里面的神性释放出来。所以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也就是他得荣耀的时候(12:23)。

4、他说这样祈求的目的是为的继续荣耀神(1节)。当主耶稣因着彰显出神性而得荣耀的时候,也就是神也在他身上得荣耀的时候。十字架彰显了神的大爱,耶稣的复活升天彰显了神的大能和荣耀。

5、他说他能这样祈求正如神曾经赐给他权柄,使他可以管理凡有血气的,并且把永生赐给神所赐给他的人(2节)。

凡有血气指一切人类(创6:3;林前2:14)。主管理全人类的权柄,特别着重在运用权柄安排属于他的人,有机会亲眼看见,亲耳听见神荣耀的彰显(彼后1:16-18;约一1:1-3),好作他的见证人(20节)。

永生不只是一种在将来的福气,并且也是一个神圣的生命;它不只能令人长远活着,并且还是一个高质量的生命,有神的生命和性情。这个神圣的生命,具有认识神和基督的特殊功能(3节;太11:27)。

本章七次说信徒是天父赐给他的(2,6,9,11,24)。2节就有两次。主耶稣是天父赐给世人爱的礼物(3:16),而信徒也是天父赐给主耶稣爱的礼物。这样的说法也表明在神在救恩中所采取的主动。正如我们多次分享的,神会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动工,引领他们认罪悔改归向神;神知道哪些人刚硬到底而哪些人会选择顺服;这些在他的动工之下选择顺服的人,就是神赐给耶稣的礼物。

6、他在祷告之中有教导。他教导得永生的途径:认识天父是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天父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3节)。

看起来似乎得永生是很简单很容易的,但其实这是望文生义:

1)、认识,原文与圣经中的夫妇“同房”(太1:25)同一个字,故其意义不止于头脑知识上的认识,而是如同夫妻特殊的亲密关系,彼此有透彻深入的认识,包括与对方的交往(10:14-15;14:17),一种不断增长的经验。

2)、独一,除他以外,别无他神(5:44;罗16:27;提前1:17;6:15-16;犹24);3)、,惟有他是又真又活,其它一切都是虚假(帖前1:9;利19:4;代上16:26;

诗96:5)。

4)、认识天父所差来的耶稣基督。他不仅仅是一个神医,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还是罪人的救主,神的儿子。拯救罪人脱离灭亡,是他第一次降临的主要使命。

正如我们多次分享的,只有在圣灵的光照下清楚自己应当灭亡的人,才能真正认识到耶稣是自己的救主,才能认罪悔改信耶稣。这是主观的经历。没有这样清楚蒙光照重生得救的经历,就还不能真正认识神和耶稣;所能有的还仅仅是头脑和知识上的认识。

7、他向神“汇报”在地上的工作:他已经荣耀神,并且成全了神托付他的事情(4节)。

“他已经荣耀神”,所指的是他在世短暂的三十多年当中,无论是三十岁之前的为“人子”,还是三十岁出来传道到受难的为“神子”,他都完美的尽了责任,完美的遵守了律法。这从神多次的肯定当中得到证明(12:28;太3:17;17:5)。

“完成了神托付的事情”, 虽然主耶稣最伟大的救赎事工,必须等到他被挂在十字架上,才算成全,但按着他已过的生活为人和传道事工而言,他的确已经完成了神所托付给他的了。

8、他求神使他与神同享荣耀,就是没有世界之前他与神所有的荣耀(5节)。

按原文,本节里面用了三次“同”(with)字,这表明了子的身位和神格,具有与父相同的地位──在神圣的荣耀里,父与子是完全相同的。

耶稣这里的祈求让我们想起了本福音书开篇的描述:

1:1  太初有道,道与 神同在,道就是 神。 

1:2  这道太初与 神同在。

他的祈求清楚告诉我们,他是太初就存在的道,与神同尊、同荣、同本质。他降临世界,只是暂时隐藏了他的荣耀;现在神托付的使命即将最后大功告成,他因此祈求神让他恢复他曾经有的荣耀。

二、对门徒的评价

17:6  你从世上赐给我的人,我已将你的名显明与他们。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遵守了你的道。 

17:7  如今他们知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 

17:8  因为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已经赐给他们。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 

耶稣接着在祷告当中向父神“汇报”他工作的成果:

1、  他说,神所赐给他的人,就是门徒,他已经将神的名显明与他们(6节)。

按圣经的教导,神的名字和神的本性是分不开的;神的名字也就是神的本质与实际。“显明”即启示和解说,所以本句意即主耶稣将父启示给他的门徒。主启示神的方法,包括用他自己的生命、性格、生活、行为和教训等。神的性情、品格借着他显明出来,“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1:18);“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1:3)。

2、他说,他们本是神的(6节)。

3、他说,神将他们赐给他,他们也遵守了神的道(6节)。

4、他说,他们已经知道,凡神所赐给他的,都是从神那里来的(7节)。这也是主多次的教导,他不独立行事,他的所言所行都是从神而来,都是住在他里面的神做的。

5、他解释之所以他们能够有这样的认识,是因为他将神赐给他的道赐给了他们(8节)。

6、他说,他们已经领受了他所讲的道,并且确实知道,他是从神出来,而且是被神差来的(8节)。

三、为门徒的祈求

17:9  我为他们祈求,不为世人祈求,却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他们本是你的。 

17:10  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 

17:11  从今以后,我不在世上,他们却在世上;我往你那里去。圣父啊,求你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他们,叫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一样。 

17:12  我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你所赐给我的名保守了他们,我也护卫了他们;其中除了那灭亡之子,没有一个灭亡的,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 

17:13  现在我往你那里去,我还在世上说这话,是叫他们心里充满我的喜乐。 

17:14  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17:15  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注:或作“ 脱离罪恶”)。 

17:16  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17:17  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 

17:18  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 

17:19  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 

“汇报”了工作成果之后,耶稣开始为门徒祈求:

1、他先强调他这里的祈求对象只是门徒,而不是世人(9节)。不为世人祈求,这话不是说主不关心世人,因为就在此刻,他心中仍旧记挂着世人──“叫世人可以信”(21节)、“叫世人知道”(23节),可见他并没有放弃世人。门徒的安全关系到世人得听福音、获得拯救,因此他必须先为他们祈求。

主这句话的意思乃是:“我虽然要向世人施恩,但我目前并不为世人祷告,却为那些我所藉以接触世人的人祷告,使他们能达到‘合乎主用’的地步,才能把对神正确的认识和信仰带给世人。”

2、  他再次称他们为神赐给他的人,他们本是属于神的(9;对比上文6节)。

3、  他说凡是他的都是神的,神的也都是他的(10节)。意思是他们原为一(10:30),

他们意见一致、意念相同、目的相同;同质、同属性、同荣、同权、同能、同拥有;没有一样属圣子的不属于圣父,没有一样属圣父的不属于圣子。父与子互相无条件的共享。

    4、他说他因他们得了荣耀(10节)。正如病人得医治乃医生的荣耀,信徒乃蒙主医治的灵里有病的人,故他们身上有多方面可荣耀主:本身的得救;带领别人得救;活出神的生命,有美好的见证。

5、他说,他从今以后,他不在世上了,要往神那里去,而他们还在世上(11节)。到这里,主所陈述的是为门徒祈求的一些理由。

6、他开始为门徒祈求:

1)、合而为一(11-12)。

A、他神为“圣父啊”(11节)。这种称号在新约圣经中只在这里出现,“圣”字表明神的性情是圣洁的(参彼前1:15-16;启4:8;6:10);:“父”字表明神的心是慈爱的。“圣父”这个名称同时表明神的高不可及和可亲可近两种特性;神是可畏的,但也是慈爱的。

B、他求神因神赐给他的名保守他们(11节)。神的名代表神的所是和生命。只有里面有神生命的人,才能有分于神的名;信徒已蒙主赏赐永生(2节),故得以在神的名里蒙保守。

C、他求神保守他们合而为一(11节)。“合而为一”原文是“成为一”,意即因着各人里面从神所得的生命、性质都相同,以致表显于外的言语、爱好、行动等也都一致;含有不分彼此,互相认同、相通、相爱的意思。本句连同上句,原文的意思是“保守他们继续存在一的里面”,而不是“使他们达到一的地步”;合一是神已经赐下的事实,无需再努力争取(弗4:3-6)。

D、他求他们的合而为一像他和神一样的合一(11节)。“像我们一样,”表明信徒之间的合一,是像父和子之间的合一,乃是生命上的合一,而不是组织上的合一,也不是情感或理智、意见上的合一。

E、他说他与他们同在的时候,因神所赐给他的名,保守了他们的合而为一(12节)。

F、他还说他护卫了他们,没有一个灭亡的;除了那“灭亡之子”,他的灭亡也应验了经上的话(12;诗41:9)。“灭亡之子”即指犹大。耶稣既然可以护卫除犹大之外的十一门徒,保守他们不灭亡,为什么就不能护卫犹大呢?他不是全能的神吗?

耶稣是神的儿子,也是神,是全能的,在拯救世人的事情上也是采取主动的。但是,神不勉强人。愿意在他的感动之下认罪悔改信他的,就因信称义、罪得赦免,他也保护他们,因为他清楚若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们根本不能顺服神,只能无奈的面对失败;反之,拒绝悔改信他的,就必然灭亡,像犹大一样。

2)、脱离撒旦(13-16)。

A、他说,他就要离开世界,回到神那里(13节)。这样他就离开了他们,把他们“丢”在世上。

B、他说,他此刻还在世上,这样说的目的是叫他们心里充满他的喜乐(13)。

他不是像一个迫于无奈的罪犯只能悲哀走向死亡,而是为背负世人罪孽而主动舍命;他的死不是像渺小的世人那样绝望痛苦,因为他必然复活,回到神那里,而不是永远落在阴间的火上。因此,他说“我要往你那里去”,就是要清楚告诉门徒他是回到神那里,这是极其喜乐的事情,他们不应当感到忧愁。

C、他说,他已经把神的道赐给他们(14节)。

D、他说,世界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于世界,就像他不属世界一样(14,16)。

E、他不求神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神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15节)。

门徒虽然不属这世界,但奉派去结果子(15:16),不能离开这世界。他们生活在世上,需要神的保守,不为那恶者所胜。所以主教导我们祷告时也说:“救我们脱离那恶者”(太6:13)。

当然,这并不是说门徒就不会遭遇患难逼迫了,事实是常常遭遇患难逼迫,很多门徒都最后殉道。但在神的时间没有到来之前,恶者撒旦是不能夺去他们的生命的。

3)、成圣(17-19)。

A、他祈求神用真理使他们成圣(17节)。成圣即“分别为圣”(19节),指分别出来,供神使用;这不只是指地位上的成圣(太23:17,19),也是指性质上的成圣(罗6:19,22)。

门徒不是要远离世人(15节),乃是要活在世上履行使命(18节),但超越世俗邪情(14,16;约一2:16)。主是求父在那整个表示真理的生命里(在他身上具体化了的),使他们成圣。

门徒的成圣至关重要。没有圣洁的生活,没有活出神的形象,传福音就成了空话。

B、他说神的道就是真理(17节)。你的道即神的话;凡神所说的话都是真实的,绝没有虚假的成分,神就是真理,所以神的话就是实际,就是真实,就是真理。

C、他说神曾经怎样差遣了他来到世界,他也照样差遣他们在世上传福音(18节)。

D、他说他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目的是叫他们效法他的榜样,因真理成圣(19节)。

主自己就是圣的,他的本性是圣的,所以这里的“分别为圣”并不是指圣洁不圣洁说的,乃是指分别不分别为圣说的。主耶稣因着门徒的缘故,他自己就再分别为圣。这意思就是说,有许多事情,他本来可以作,因为与他自己的圣洁并没有冲突,但是因着门徒软弱的缘故,就不去作。

四、为教会代求

17:20  我不但为这些人祈求,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 

17:21  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 

17:22  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 

17:23  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17:24  父啊,我在哪里,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因为创立世界以前,你已经爱我了。 

17:25  公义的父啊,世人未曾认识你,我却认识你,这些人也知道你差了我来。 

17:26  我已将你的名指示他们,还要指示他们,使你所爱我的爱在他们里面,我也在他们里面。” 

本章最后,耶稣为教会祈求,可以说是为二代基督徒祈求,他们是因门徒传福音而信的(20节):

1、合而为一(21-23)。

1)、他把“合而为一”仍然摆在祈求的首位(21节)。

2)、这种“合而为一”是以他与神的完美合一为榜样(21节)。

3)、只有达到这种“合而为一”,才能更好的传扬福音,吸引世人相信福音(21节)。

这种完美的合一必须在教会的生命当中充分反映出来;否则,就失去了见证,损害了教会所传讲的福音信息。信徒都属基督,成为一个身体(林前12:13),也是神同一个家里的人(弗2:19)。这种灵里的合一必须实行出来(弗4:3-16;林后1:11;来10:25)。

4)、他说他已经把神赐给他的荣耀赐给教会,使教会像他与神一样合而为一(22节)。当信徒完全弃绝自己,不靠自己天然的生命活着,而凭着他们里面神的生命和性情活着时,他们所彰显的不仅是神的荣耀,而且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了。

5)、他说,他在教会里面,神又在他里面,他、神、教会这种的亲密关系,可以保证教会完完全全的合一,好见证主名(23节)。完完全全原文是“被成全”(may be perfected),这话承认了一个事实:基督徒虽然有一的生命,但仍缺乏一的表现,所以尚待成全;合一的完满表现,有待你我完全顺服住在里面的主。

2、和主在一起(24节)。

1)、他求神保守他们最终与他在一起,叫他们可以看见神赐给他的荣耀(24节)。这样的话他在12:26和14:3说过。

2)、他说,创立世界之前,神已经爱他(24节)。

3、神的爱在他们里面(25-26)。

1)、他称神为“公义的父”(25节)。这种称呼在新约圣经中只在这里出现。“公义”是神作事的法则;他作任何事,都不能不义。

2)、他说世人未曾认识神(25节)。相信,他这里讲的世人侧重于指自命神的选民的犹太人,他们自诩认识神,其实根本不认识神。

3)、他说他却认识神(25节)。他从神而出,是神的儿子;是神差来的基督,怎么可能不认识神呢!

4)、他说门徒已经知道是神差了他来(25节)。

5)、他说他已经将神的名指示他们(26节)。意即将神的所是启示给信徒(11-12)。

6)、他说他还要继续指示他们(26节)。表明我们对神的认识应无止境,多而又多。

7)、他说这样不断指示的目的是叫神爱他的爱住在他们里面,他也住在他们里面(26节)。

信徒愈对神的爱和内住的主有切身的经历,就愈能实现主在我们身上的期望。

五、反省反思

1、耶稣在这“大祭司的祷文”当中为门徒和教会作了哪些祈求?为什么要祈求这些?

2、如何理解“认识你独一的真 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3、从耶稣为自己求荣耀当中可以看出什么?

4、耶稣既然可以护卫其他十一门徒,为什么不护卫犹大呢?

5、耶稣说“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是否在说他本身不怎么圣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四讲:被捕与受审

   

读经:约18章

内容:

一、犹大卖耶稣

18:1  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 

18:2  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 

18:3  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 

18:4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 

18:5  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 

18:6  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 

18:7  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 

18:8  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 

18:9  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 

18:10  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 

18:11  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约翰把耶稣晚餐坐席的讲论和餐后“大祭司的祷告”详细记载过后(14-17章),继续13章已经开始的耶稣受难的记述。所循主线与其他三本福音书相同:客西马尼园被捕、大祭司前受审、彼得不认主、彼拉多的审讯、上十字架、亚利马太人约瑟把他安葬在新坟墓里,还有复活。

但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约翰没有记述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但记有他在公会受的两次审讯,一次在亚那面前(18:13-23),一次在该亚法面前(18:24)。耶稣与彼拉多之间的两次对话(18:33-38;19:9-11)。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描写不多,但耶稣把母亲交托给他所爱的门徒,那至性感人的场面只见于这本福音书(19:25-27)。此后,还有耶稣死后肋旁受枪扎的记录(19:31-37)。最后,尼哥底母出现,协助亚利马太人约瑟,把耶稣的身体加上香料裹好安葬(19:38-42),这也是其他三本福音书所没有的。

这段犹大领兵捉拿耶稣的内容也见于其他三本福音书(太26:47-56;可14:43-50;路22:47-54),但约翰的记载有许多特别之处:

1、他说犹大很熟悉客西马尼园,因为耶稣和门徒常常上那里聚集(2节;比较路21:37)。

2、犹大领了一队兵(3节),其他三本福音书只说来了很多人。

犹大领的一队兵应该是罗马兵。按编制,一队约有600人,从12节的“千夫长”也可以看出来的士兵很多。罗马驻军耶路撒冷是维持节日的治安,一旦有骚动,可以就近镇压。大祭司或已通知过彼拉多,耶稣在群众中的声望有可能引发暴动,所以圣殿当局可以领罗马兵一齐捉拿耶稣。这些人还带着灯笼、火把,来势汹汹。

3、交待耶稣知道临到自己的一切事(4节)。就是接下来的被捕、受审、上十字架。其他三福音记载了他奔赴耶城受难之前就已经再三预言。这彰显了他的神性,就是无所不知。

4、正因为耶稣知道必然发生的一切,也正因为他要为拯救罪人而主动舍命,他就主动迎上去,问他们找谁(4节)。约翰没有像其他三福音记载犹大用亲嘴的方式出卖耶稣。

5、这群人回答“找拿撒勒仍然耶稣”,耶稣说“我就是”,没想到耶稣这样的回答使得许多人退后倒在了地上(5-6节)。慌张的不是耶稣,反而是这些来势汹汹的人!

应当说,一方面可以看出耶稣的威严,一句话就可以震倒许多捉拿他的人;一方面耶稣这样的举动也确实出乎他们的意料,本来以为耶稣和门徒必然竭力反抗,却没有料到耶稣竟然一个人迎上前来!

若不是耶稣主动舍命,再多的人也对他无可奈何!

6、耶稣依然镇定,问他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再次告诉他们他就是,并且叫他们放走门徒,因为他们要抓的是他(6-8节)。

我们看到在这样危急的关头,耶稣镇定如山,反为门徒的安全作了安排。他不是充好汉,也不是舍己救人;掌管全局的是他,而不是眼前的这群人、祭司长、彼拉多。他定意要完成救赎大工,这是他降生世界的目的,因此他主动放弃抵抗而甘心束手就擒。

7、约翰说耶稣这样做是为了应验他在6:39和17:12说过的话“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9节)。

应该说这两处耶稣所说的话要表达的意思是跟灵魂有关,就是说包括除犹大外的十一个门徒在内的所有认罪悔改信靠耶稣的人,耶稣都保守他们,不会让他们当中的一个灭亡。换句话说,救恩是不会失去的,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8、约翰记载了拔刀削掉大祭司仆人耳朵的人是彼得,而这个仆人的名字是马勒古(10节)。

二、初审与彼得不认主

18:12  那队兵和千夫长并犹太人的差役就拿住耶稣,把他捆绑了,

18:13  先带到亚那面前,因为亚那是本年作大祭司该亚法的岳父。 

18:14  这该亚法就是从前向犹太人发议论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 

18:15  西门彼得跟着耶稣,还有一个门徒跟着。那门徒是大祭司所认识的,他就同耶稣进了大祭司的院子, 

18:16  彼得却站在门外。大祭司所认识的那个门徒出来,和看门的使女说了一声,就领彼得进去。 

18:17  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也是这人的门徒吗?”他说:“我不是。” 

18:18  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 

18:19  大祭司就以耶稣的门徒和他的教训盘问他。 

18:20  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地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 

18:21  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我对他们说的是什么;我所说的,他们都知道。” 

18:22  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样回答大祭司吗?” 

18:23  耶稣说:“我若说得不是,你可以指证那不是;我若说得是,你为什么打我呢?” 

18:24  亚那就把耶稣解到大祭司该亚法那里,仍是捆着解去的。 

18:25  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吗?”彼得不承认,说:“我不是!” 

18:26  有大祭司的一个仆人,是彼得削掉耳朵那人的亲属,说:“我不是看见你同他在园子里吗?” 

18:27  彼得又不承认。立时鸡就叫了。 

本段穿插了耶稣的被捕、受审(12-14,19-24)与彼得三次不认主(15-18,25-27)的内容。1、耶稣的被捕与受审,约翰记载的特别之处有:

1)、他记述了耶稣的两次在公会的两次审讯,先在亚那面前(13-23),后在当时的大祭司该亚法面前(24节)。

亚那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艾德歆(Eders-heim)描写他:“在当代犹太史上,没有人比亚那更出名;没有人比他更幸运、更成功,同时也没有人像这位大祭司更受人咒诅的。”亚那在耶路撒冷很有势力,他本身在主后六年至十四年担任大祭司。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当过大祭司,该亚法是他的女婿,任期是主后十八至三十六年。有一个时期,犹太人还享有自由,大祭司是终身职;罗马政府统治犹太人时,这个职位成为众人角逐、密谋、贿赂、腐败的职位。如今这个位子落入最大的阿谀者、出价最高者、最愿效忠罗马官员者的手里。大祭司是最大的通敌卖国者,他藉着贿赂,以及密切与当政者合作换来舒适、安逸、声望、和权力。亚那一家家财丰厚,他的儿子一个接一个密谋、贿赂抢到了大祭司的职位,而亚那则于幕后操纵大权。

亚拿生财之道也是最卑鄙的。在外邦人院有人专门贩卖献祭所用的牲畜,这些人曾经受到耶稣的赶逐。这班人并非诚实的商人,而是一群勒索者。我们知道献为祭物的牲畜必须是没有斑点、没有瑕疵的。圣殿里有检验官专司合格验收的工作。在圣殿之外买来的牲畜十分容易挑出毛病。于是指示犹太人在圣殿内购买已经检验合格的,免得冒拒收的危险。这对献祭的人来说虽然很方便,但是其中却大有文章。在圣殿外一对斑鸠不过卖四分钱;圣殿里的售价竟高达七十五分。这种买卖纯粹是一种剥削的行为;这种售卖献祭牲畜的商号就叫作亚那商品陈列所。这些商号都是亚那家族的财产,由于剥削敬拜神的人,售卖献祭的牲畜,亚那大发横财。犹太人对亚拿这一家恨之入骨。他勒目有一段话说:“亚那的家有祸了,他们那如蛇般的嘶嘶声有祸了!他们都当了大祭司;他们的儿子是管库房的;他们的女婿是圣殿的监守人;他们的仆役仗势用棍打人。”亚那和他们一家人是声名狼藉的。

现在我们知道何以亚那特地安排让耶稣先带到他的面前受审。耶稣曾经伤害到他的权益;他洁净圣殿把售卖祭品的人赶出圣殿,损及亚那的收益。亚那要以幸灾乐祸的态度来看这个骚扰的加利利人被捕。

在亚那面前受审,对司法界来说无异是一大讽刺。犹太律法规定不得对犯人质问会使他陷入罪状的问题。中世纪犹太学者迈摩尼得斯写道:“我们的律法的本意不是从罪人口供中来判他死罪。”亚那审问耶稣此举已违背犹太司法的原则。耶稣说:“你为什么问我呢,可以问那听见的人。”也等于是说:“请按照法律正规的程序提出你的指控。你有权利查验你的证据;却无权质问我任何问题。”耶稣提醒亚那无权审问他。耶稣说了这话,旁边站着的一个差役,用手掌打他说:“你这是教大祭司怎样审理案件吗?”耶稣回答:“我所说或所教的若不合法,你可以指证我的不是,我既然按照法律说话,你为什么打我呢?”

耶稣对司法界不存任何盼望。亚那和他的同僚的私利既然受到损伤;因此在审判之前就定了耶稣的罪。一个人若走入迷途,他会除灭任何反对他的人。假如他不能以正当的方式这样做,必然就会采取肮脏的手段来达成他的目的。

2)、他指出该亚法就是在11:49-50那里说一个人替百姓死是有益的那位(14节)。

2、彼得的三次不认主,约翰记载的特殊之处有:

1)、在耶稣被抓的路上,有两个门徒远远跟随,一个是彼得,一个是约翰(15节)。

2)、约翰是大祭司所认识的,而且可以自由进出大祭司的院子;彼得则不是,因此需要约翰的帮助才得以进入大祭司的院子(15-16节)。

据传统说,约翰帮父亲西庇太捕鱼时,送鱼到过大祭司的院子,所以那里的人认识他,能让他带彼得进去。

3)、当时生火的原因是因为天冷(18节)。逾越节在阳历三、四月间,气候还比较冷。

4)、彼得的第三次不认主,盘问他的是大祭司的一个仆人,就是被彼得削掉耳朵的马勒古的亲属(26节)。显然,他很清楚彼得是耶稣的门徒,因为他亲眼见到彼得跟耶稣在一起。这样的目击证人的证词是彼得无法抵赖的。想必彼得一边竭力否认,一边落荒而逃!

三、彼拉多的审判

18:28  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 

18:29  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 

18:30  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 

18:31  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他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他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18:32  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 

18:33  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18:34  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18:35  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做了什么事呢?” 

18:36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18:37  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18:38  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18:39  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 

18:40  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约翰记载的耶稣在彼拉多面前的受审似乎是另一个版本,又或者说是特写。

1、  送交彼拉多。

1)、送交衙门

18:28  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

在经过了连夜不公正的审讯之后,祭司长们把耶稣押往彼拉多的衙门。衙门是指彼拉多设在耶路撒冷的行宫,也是罗马政府的行政机关和兵营所在。那时天还早表明是在清晨时分。

这里讲了一个细节,就是祭司长一行只呆在衙门外,不进入衙门内,害怕沾染污秽,而影响吃逾越节的筵席。因为这个衙门是外邦人的地方,犹太人若进去,就沾染了不洁。

他们就是这样的可笑——害怕进了外邦人地方而沾染污秽,所行的却是除灭神的儿子的大恶!他们就是这样的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正如耶稣的批评(《马太福音》):

    23:23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这更重的是你们当行的,那也是不可不行的。 

    23:29  你们这假冒为善的文士和法利赛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建造先知的坟,修饰义人的墓,说: 

23:30  ‘若是我们在我们祖宗的时候,必不和他们同流先知的血。’ 

23:31  这就是你们自己证明是杀害先知者的子孙了。 

23:32  你们去充满你们祖宗的恶贯吧! 

2)、彼拉多的询问

18:29  彼拉多就出来,到他们那里,说:“你们告这人是为什么事呢?” 

18:30  他们回答说:“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 

彼拉多虽然对犹太人一直没有好感,与他们一直不睦,但是为着尽可能不发生新的动乱,他还是屈尊从衙门里出来,询问他们状告耶稣的原因。

他们对彼拉多的回答也是非常狡猾的,并没有列出罪犯的罪状,反而用了一句含糊其辞的话作答:“这人若不是作恶的,我们就不把他交给你”,言下之意是:“这个人肯定是作恶的,否则我们不会送交给你;至于他作了什么恶,你自己讯问吧,你自己看着办!”

不过,《路加福音》记载的控词还是很明确的,是一连串的政治罪名,因为他们知道宗教罪名彼拉多是不感兴趣的:

23:1  众人都起来,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面前, 

23:2  就告他说:“我们见这人诱惑国民,禁止纳税给凯撒,并说自己是基督,是王。” 

3)、彼拉多的处理

18:31  彼拉多说:“你们自己带他去,按着你们的律法审问他吧!”犹太人说:“我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18:32  这要应验耶稣所说自己将要怎样死的话了。

因着祭司长们的含糊其辞,彼拉多以为是关于犹太人律法方面的争执(对比徒18:15),他对这些不感兴趣,所以一推了之,叫他们自己去讯问。犹太人的回答道出了他们之所以被迫将耶稣交给彼拉多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杀人的权柄”。

罗马政府只赋予犹太人有限的自治,比如擅闯圣殿内院的外邦人可以处死刑,犹太公会在司法审讯时没有裁定生死的权力,所以他们这样说。耶稣的控罪是他“自己承认是犹太人的王”(33节),这是死罪,所以把他交给彼拉多处理。要是定罪,以罗马刑罚须上十字架。这也应验了耶稣自己说的他要被“举起来”的话(3:14;8:28;12: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四讲(续)

2、  彼拉多的初审

1)、第一次讯问

18:33  彼拉多又进了衙门,叫耶稣来,对他说:“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18:34  耶稣回答说:“这话是你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论我对你说的呢?”  

这是彼拉多对耶稣的第一次讯问,问他是不是“犹太人的王”。彼拉多这样的讯问与上面30节犹太人的狡黠的控告似乎是矛盾的,因为明显他们并没有列举耶稣的罪状,彼拉多何来此问呢?可能是约翰略去了他们的控词。

正如我们曾经分享过的,这次审问可能是彼拉多政治生涯当中最感到荒唐和滑稽的,因为犹太人这样的控词至少有三处漏洞:

A、如果耶稣确实像那些假冒的弥赛亚举兵起义,引发动乱,或是加利利的希律安提帕,或是犹太地的彼拉多,他们应当知道,而且应当进行镇压。可是无论是希律安提帕,还是彼拉多本人,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事情(路23:4-16),更谈不上镇压,怎么凭空就冒出一个“犹太人的王”呢?

B、通常犹太人的起义,因着罗马政府的镇压而失败的话,要么所有参与起义的犹太人集体自杀,要么就是被俘钉十字架,耶稣根本就没有发动起义,更不用说兵败被俘,又怎么能是“犹太人的王”呢?完全是子虚乌有!

C、如果耶稣确实是“犹太人的王”,现在竟然被自己的同胞带到罗马人面前,要知道犹太人并不喜欢罗马人,况且他们现在还被罗马人统治奴役,他们怎么可能作出这样的叛变行为呢?!祭司长们难道这样的常识都没有?

因此,彼拉多很清楚祭司长们这样漏洞百出的举动完全是一派胡言,是诬陷嫉妒(太27:18)。

面对彼拉多的例行公事的讯问,耶稣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彼拉多,这样的话是出于他自己,还是别人的说法?——耶稣清楚这是犹太人的捏造。他这样的反问目的是叫彼拉多冷静想想,有他这样的“犹太人的王”被同胞狼狈出卖吗?他发动过起义或者暴动吗?

正如上面所述,就算小孩子,对问题的答案也一目了然。

2)、第二次讯问

18:35  彼拉多说:“我岂是犹太人呢?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做了什么事呢?” 

18:36  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耶稣的答非所问,既令彼拉多意外,又感到恼火。意外的是,如果耶稣确实是“犹太人的王”,又不幸被同胞所出卖,这个时候或是竭力的否认,或是痛骂同胞的可耻行径,但是竟然还有心思反问是谁认定他是犹太人的王的!恼火的是,眼前这个被捉弄的可怜虫竟然死到临头还似乎浑然不知。

彼拉多没好气的回击道:“我岂是犹太人呢?——我难道是你的同胞犹太人吗?我难道像眼前这些控告的祭司长们知道你有什么错误吗?你本国的人和祭司长把你交给我,你做了什么事呢?——你到底做什么得罪他们的事情,使得他们非要置你于死地呢?”

面对大为恼火的彼拉多,耶稣没有丝毫的惊慌,他冷静作出回答:“我的国不属这世界——不错,我来到这个世界是要建立国度,但是我要建立的是神的国度,要呼召罪人悔改;我这样的国度不同于世界上的国家,也不是我的同胞所期望的重建以色列,再现昔日的辉煌。

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我要建立的是世界上的国度,比如抗击罗马政府的奴役,建立独立的以色列,那么我就不会被我的同胞出卖;即便是存在这样的叛徒,我的臣仆们必定为了保护我拼死作战、血染疆场,我又怎么可能被交给同胞呢?而且事实是我在被抓的时候曾命令门徒放弃抵抗。而我之所以命令他们不要为我争战,原因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

3)、第三次讯问

18:37  彼拉多就对他说:“这样,你是王吗?”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 

对于耶稣的一番陈词,彼拉多是似懂非懂:一方面耶稣要建立国度,一方面又说这个国度不是世界上的国度,那么他究竟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度?既然他建立的国度不是世界上的国度,就是说并不对罗马政权构成威胁,那么犹太人为什么又要控告他,甚至置他于死地? 

正如上面说过的,彼拉多清楚耶稣并不是起义领袖,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举行过起义或者暴动,就是说他不是像一再出现的那些暴动的组织者;但是他还是提到了建国问题,所以彼拉多有些不放心,就追问他是不是“王”,就是说是不是可能准备暴动的组织者?

耶稣继续冷静陈词:“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也为此来到世间,特为给真理作见证——你既然认定我是王,我要告诉你的是:是,我是王,我就是为此道成肉身、降临世界;但是我不是你理解的地上国家的君王,我上面已经说过我的国不属于这个世界。我要摧毁的是撒旦的权势,要建立的是神的国,在罪人的心中掌王权、居首位。我的使命就是为罪人成就救恩,彰显神的形象,传扬真理和福音,特为给真理作见证。

凡属真理的人就听我的话——凡是愿意认识真理、认识真神的人,他们会认罪悔改归向神,聆听并且顺服我的教导。”

4)、审判结果

18:38  彼拉多说:“真理是什么呢?”说了这话,又出来到犹太人那里,对他们说:“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彼拉多脱口而出的追问:“真理是什么呢?”很显然,耶稣的这一番陈词让他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仿佛在与外星来客对话!正如我们曾经分享的,他对耶稣所讲的真理并不感兴趣,因为他没有继续听耶稣解释就出去了。对他而言,已经因着强硬对待犹太人以致引发他们反抗而受到了罗马政府的警告,他清楚形势对他极为不利。因此尽可能的不惹怒犹太人,尽可能的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效忠罗马皇帝,就是真理。

    他来到祭司长们那里,告诉他们他的审判结果,耶稣是无罪的,并没有他们所控告的诸多的政治性罪名。

3、  释放巴拉巴

18:39  但你们有个规矩,在逾越节要我给你们释放一个人,你们要我给你们释放犹太人的王吗?” 

18:40  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

彼拉多提到了他为了讨好犹太人而设的规矩,他特意提醒他们:是不是要他释放他们所控告的“犹太人的王”?——他的意思很清楚,他们所控告的这个人,充其量只是一个精神不太正常的人而已,并不是暴动分子;他们不应当因着嫉妒而草菅人命!

出乎意料的是,这群犹太人竟然群情汹涌,高声喊叫释放强盗巴拉巴,而不是这个柔弱的拉比。看来,他们决意要把这个柔弱的拉比至于死地而后快了!

此刻的彼拉多只能是满脸的困惑和无奈,他实在想不通这群人为什么如此的狠毒?大概他们是发疯了!

四、反省反思

1、从哪里看出抓捕耶稣的人确实很多?祭司长们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

2、从耶稣说“我就是”就吓倒一群人可以看出什么?

3、为什么说亚那是一个声名狼藉的人?他这样的人却掌握着圣殿的实权,说明什么?

4、从本章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犹太人的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5、犹太人为什么必须把耶稣交给彼拉多?

6、如何理解耶稣所要建立的国度?如何理解他承认他是“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五讲:钉十字架

读经:约19章

内容:

一、鞭打

19:1  当下彼拉多将耶稣鞭打了。 

19:2  兵丁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给他穿上紫袍, 

19:3  又挨近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他们就用手掌打他。 

19:4  彼拉多又出来对众人说:“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19:5  耶稣出来,戴着荆棘冠冕,穿着紫袍。彼拉多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 

19:6  祭司长和差役看见他,就喊着说:“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彼拉多说:“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 

19:7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有律法,按那律法,他是该死的!因他以自己为 神的儿子。” 

又挨近他,原文意思是“不断走到他面前”;兵丁乃是不断地重复嘲弄耶稣的举动。

在《马太福音》相关内容的分享当中我们已经说过,约翰对耶稣在彼拉多面前的受审程序和其他三福音是不一致的,究竟谁是准确的,我们不得而知。如果从是否亲眼目睹这个角度来看,无疑约翰是目击证人,他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彼拉多以为控告耶稣的犹太宗教领袖们只是为着个人的恩怨而控罪耶稣,比如嫉妒他在民间高涨的声望,所以就下令鞭打耶稣(1节),并且允许兵丁戏耍耶稣(2-3节)。目的是替犹太人消消气,因为耶稣被罗马人用带有骨头和铁块的皮鞭抽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模糊。

因此在收拾了耶稣之后,他把惨不忍睹的耶稣带出来,给这些对耶稣充满嫉妒和仇恨的人观看(4-5节),他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人!——你们看看这个狼狈不堪的人!这个招惹得罪你们的人!我已经替你们好好收拾了他一顿,你们应该解气了,应当达到目的了,应当善罢甘休了,为什么要杀掉一个无辜的人呢?

我带他出来见你们,叫你们知道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我虽然鞭打了他,但是我必须申明的是,他并没有犯你们所控告的政治上的罪名,因为我和希律安提帕都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人发动起义或者暴动,而且他也没有竭力否认或者喋喋不休的辱骂你们。按照罗马的法律,是不应当对这个人治罪的,更谈不上死罪了!所以,应当把这个可怜虫无罪释放!”

本来,彼拉多以为闹剧到此结束了,可是,犹太人仍然不依不饶,仍然高喊:“钉他十字架!钉他十字架!(6节)”显然,仅仅把耶稣收拾一顿并没有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仍然坚持必须除掉他。

彼拉多无奈的回答道:“你们自己把他钉十字架吧!——既然你执意要除掉这个无辜的人,那么还是你们自己动手吧!我可以给你们这样的权力,但是我不会这么做。

我查不出他有什么罪来——我已经审问过,他没有犯罪。你们执意要我按照对待罗马公民之外的暴动分子的罪名钉他十字架,但我身为罗马巡抚,我不能知法犯法。你们不能陷我于不义。”

犹太人仍然没有善罢甘休,因为只有除灭耶稣,才是他们最终目的,这个目的还没有达到,他们怎么能就此罢休呢!可恨的是彼拉多,竟然再三为耶稣辩护,而且还要释放他!他们只好祭出了杀手锏——他们本来要治罪耶稣的宗教上的罪名,就是他自称是神的儿子,亵渎了神,按照摩西律法是应当处死的(7节;利24:16)。

二、再审

19:8  彼拉多听见这话,越发害怕。 

19:9  又进衙门,对耶稣说:“你是哪里来的?”耶稣却不回答。 

19:10  彼拉多说:“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 

19:11  耶稣回答说:“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 

19:12  从此彼拉多想要释放耶稣,无奈犹太人喊着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注:原文作“朋友”)。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了。” 

彼拉多听到犹太人这样的控告,越发害怕(8节)。他也不能不感到害怕!一方面,夫人的提醒声犹在耳(太27:19);一方面,耶稣在他这个巡抚面前表现出的出奇的镇定,虽然死到临头,却没有丝毫的慌张;一方面,耶稣所讲的让他摸不着头脑的话,说是王,但建立的却不是这个世界的国度;一方面,犹太人这里的控告,说耶稣竟然自称是神的儿子!如果耶稣真是神的儿子,他这个小小的巡抚怎能法办神的儿子?况且耶稣根本没有被法办的证据,更何从谈起钉十字架呢?

彼拉多又惊又怕,折回了衙门,再次审问耶稣:“你是哪里来的?(9节)”他并不是问耶稣是哪里的人,或者从哪里来,而是问他的来头,等于问“你到底是谁?你的同胞控告你是神的儿子,你到底是不是?”

没想到耶稣选择的是沉默(9节)!这更使彼拉多惊讶万分——难道这个人不怕死?为什么不像通常被诬告的人那样竭力为自己辩解呢?

彼拉多又非常生气,他向耶稣提出了警告和恫吓(10节):“你不对我说话吗?——你要清楚你的身份,嫌疑犯;你要清楚你现在的形势,你的同胞要竭力除掉你;你为什么不选择辩解呢?为什么不把真实情况告诉我?为什么竟敢对一个握有生杀大权的罗马巡抚采取沉默,仿佛视我为无物呢?你不怕死吗?

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你应当清楚我的权柄。不管你犯没犯罪,只有我高兴,就可以把你释放,也可钉你十字架;况且我清楚你是无罪的,是被诬陷的,我现在给你机会辩解,我也想了解真实的情况,兴许我会顶住犹太人的压力释放你;你不要糊涂,特别是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因为这个时刻的糊涂就可能要了你的命!”

耶稣依然十分镇定,这样的镇定让审判他的罗马巡抚都感到无形的威慑力,他告诉彼拉多(11节):“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罗马巡抚彼拉多大人,你要清楚你手中的权柄的来源,所有的权柄都是从神那里来的(3:27;罗13:1)。若不是神的许可,别说你一个小小的巡抚,就是罗马所有的军队,整个罗马帝国,都会对我无可奈何!

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包括该亚法、犹大在内,所有的置我于死地的犹太人领袖,他们才是真正的罪人!他们因为出卖神的儿子,并且最终促成钉死在十字架上,而罪不可赦,等待他们的是严厉的刑罚!”

耶稣的这一番话,也暗含着对彼拉多的提醒,提醒他慎重使用神赋予的权柄,不要屈从犹太人的压力而滥用权力。虽然耶稣是必死的,但是这不能成为彼拉多可以开脱的借口;就像可耻的犹大一样,在耶稣受死的事情上没有任何的功劳,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灭亡。

我们要问的是,既然彼拉多并不想杀害耶稣,反而再三要释放他,并且给他自辩的机会,耶稣为什么不说明真相呢?

问题是,耶稣说明真相,指出犹太人的错误,彼拉多就真的能把他释放了吗?答案是不可能。因为真正要除掉耶稣的是祭司长们,他们不达罪恶目的是不会罢休的。彼拉多明明知道耶稣无罪,也多次替他向犹太人求情——审判官为被告向原告求情,这恐怕也是少有的!但是,彼拉多知道犹太人的厉害,因着自己对犹太人的强硬已经受到了罗马政府的警告;如果再发生动乱,他的官位就不保了,因此,他怎么敢在逾越节这个节骨眼上得罪犹太人而自讨没趣呢!所以,即使耶稣自辩,还自己一个清白,也最终难逃一死!他就选择了沉默,因为这是他必须要走的路,他要为罪人代死。

彼拉多是真正害怕了,不仅仅处死一个无辜的人与罗马法律的公正是抵触的,而且要处死的竟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神的儿子,彼拉多怎敢下手!因此他就想要释放耶稣(12节),免得给自己找不痛快。

可是,犹太人仍然丧心病狂的叫嚷(12节):“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凯撒的忠臣(注:原文作“朋友”)。凡以自己为王的,就是背叛凯撒了————你若释放耶稣,释放这个‘犹太人的王’,释放这个背叛该撒的人,就等于承认你支持他对该撒的背叛,也承认你背叛了该撒。你掂量掂量这件事情的后果,摸摸你头上的乌纱,看看还能戴多久!”

三、三审

19:13  彼拉多听见这话,就带耶稣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铺华石处,希伯来话叫厄巴大,就在那里坐堂。 

19:14  那日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约有午正,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 

19:15  他们喊着说:“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彼拉多说:“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祭司长回答说:“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 

19:16  于是,彼拉多将耶稣交给他们去钉十字架。 

铺华石处,指在圣殿西北角一处铺有石头的地方。据说罗马巡抚出外开庭审判时:常将审判座设在露天的地方;座下喜欢铺放一些棋盘式的方格华石。

面对犹太人的咄咄逼人,彼拉多惊出了一身冷汗!他清楚,犹太人是说得到做得到的,若是他们趁机上告该撒,他的乌纱立刻就会不翼而飞。一边是判罪耶稣,就是知法犯法,滥杀无辜,而且耶稣的来头非同寻常;一边若是不判罪耶稣,得罪犹太人的领袖,自己的官位不保,彼拉多陷入了剧烈的思想斗争当中。在《马太福音》27:24-25那里记载了彼拉多看似聪明的应对之策:“金盆洗手”,目的是试图逃脱滥杀无辜的罪行。约翰这里记载了彼拉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最终还是选择了舍耶稣而保全自己的做法。

他带着耶稣来到圣殿西北角的铺华石处,坐堂正式宣判(13节)。约翰特别交待的那天是预备逾越节的日子,就是周五,安息日的前一天;犹太人因在安息日不能随意行动和工作,故在前一天须稍作预备,乃称安息日的前一天为“预备日”(参42节)。而宣判耶稣的具体时间是约有午正,就是上午六点钟。

彼拉多对犹太人说:“看哪,这是你们的王!(14节)”应当说彼拉多这样说没有丝毫的揶揄,甚至可以说的真正的相信,因为耶稣所说的话和在险境面前的态度,让他无法否定耶稣不是王。

彼拉多出于良知的声音立刻被群魔的嚣叫声淹没了(15节):“除掉他!除掉他!钉他在十字架上!”他只能可怜巴巴而又自作聪明的征求犹太人的意见,而不是根据事实:“我可以把你们的王钉十字架吗?——我劝你们冷静想想,这个人可以说就是神的儿子,你们盼望的弥赛亚,没有犯任何的罪,你们真的希望我把他钉十字架吗?我不情愿承担这个责任,是你们执意要这么做,那么你们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吗?”

已经失去理智的祭司长脱口而出一句最不可思议的话(15节):“除了凯撒,我们没有王!”——这个只承认神是王,只敬拜神的民族,这个民族最高的宗教领袖,竟然在神之外还承认该撒是王!他们诬陷耶稣亵渎神的同时,自己却同样亵渎神!他们为了阴谋得逞而口不择言!相信彼拉多也是一脸的苦笑,他太了解这个古怪的民族了,他们还自命是神的选民!

屈从压力的彼拉多最终将耶稣交给祭司长们钉十字架(16节)。他迎合了犹太人,暂时保住了乌纱,却得罪了神,是何等的得不偿失啊!

就算可以赢得全世界的掌声,却得罪了神,就没有任何的价值;

即使得罪了全世界,却赢得神的喜悦,就价值连城,而且是永恒的价值!

四、行刑

19:17  他们就把耶稣带了去。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出来,到了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希伯来话叫各各他。  

19:18  他们就在那里钉他在十字架上,还有两个人和他一同钉着,一边一个,耶稣在中间。 

19:19  彼拉多又用牌子写了一个名号,安在十字架上,写的是:“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 

19:20  有许多犹太人念这名号,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与城相近,并且是用希伯来、罗马、希腊三样文字写的。 

19:21  犹太人的祭司长就对彼拉多说:“不要写‘犹太人的王’,要写‘他自己说我是犹太人的王’。” 

19:22  彼拉多说:“我所写的,我已经写上了。” 

19:23  兵丁既然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就拿他的衣服分为四份,每兵一份;又拿他的里衣,这件里衣原来没有缝儿,是上下一片织成的。 

19:24  他们就彼此说:“我们不要撕开,只要拈阄,看谁得着。”这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们分了我的外衣,为我的里衣拈阄。”兵丁果然做了这事。 

耶稣的钉十字架,约翰突出了这样一些细节:

1、耶稣的罪名使用的文字是希伯来文、罗马文字、希腊文(20节)。这三种文字是当时通行犹太地的文字,可以说既兼顾到犹太人,又兼顾到在犹太地的罗马人。罗马人对待非罗马公民当中的暴动分子和罪大恶极的人使用十字架,目的就是杀鸡儆猴,威慑一方。

2、祭司长要求彼拉多修改罪名,因为他们害怕这样敏感的文字引起罗马上层的注意而自寻烦恼;却遭到了已经因着屈从而不快的彼拉多的严词拒绝(21-22节)。

彼拉多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却在大是大非面前畏首畏尾、极为软弱,凸显了人性的可笑和可悲!

3、交待了为耶稣里衣拈阄的原因(23节),就是因为里衣是个整体,不好分开。

4、交待了兵丁这样看似司空见惯的做法却应验了经上的话(24节),就是《诗篇》22:18。

五、临终托付

19:25  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姊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19:26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注:原文作“妇人”),看,你的儿子!” 

19:27  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约翰记载了在耶稣临终之前感人的一幕。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十字架被竖立起来;他本来就因为鞭打而皮开肉绽、血肉模糊;此刻不但承受铁钉穿过手腕的剧痛,而且还有地心引力带来的身体下垂对手腕的撕拉之痛,呼吸功能也受到影响,可以说是自顾不暇、奄奄一息!但是他还为十字架下亲身母亲的赡养着想,将母亲托付给了自己最爱的门徒约翰,相当于叫约翰代替他尽上孝敬和赡养的责任。

十字架下的马利亚,此刻也是心如刀绞,悲痛欲绝!也许她想起了在圣殿将还是婴孩的耶稣献给神的时候先知西缅的预言:“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2:34-35),没想到竟是在耶稣临终的时候得到了应验!而且令她十分意外的是,耶稣已经自顾不暇,仍然还挂念着她,为她的赡养作出了妥善的安排,这怎么能不让她热泪盈眶呢!

此情此景,感天动地,震荡心弦!

约翰特别记载了从此以后,他把耶稣的母亲马利亚接到自己的家里,赡养送终(27节)。约翰是当事人,他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攻击耶稣不孝,或者说任何攻击基督教不讲孝道的言辞都是不实之词;也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孝敬和赡养父母的责任,因为主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五讲(续)

六、死亡

19:28  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 

19:29  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放在那里,他们就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 

19:30  耶稣尝(注:原文作“受”)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 神了。 

19:31  犹太人因这日是预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 

19:32  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 

19:33  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打断他的腿。 

19:34  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19:35  看见这事的那人就作见证,他的见证也是真的,并且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真的,叫你们也可以信。 

19:36  这些事成了,为要应验经上的话说:“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 

19:37  经上又有一句说:“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 

这段关于耶稣死亡的记载,里面很多细节也是约翰独有的:

1、耶稣说“我渴了”,并且特别交待耶稣这样做是为了应验经上的预言(28节),就是《诗篇》69:21。本意是描写诗人遭受逼迫凌辱孤单无依的惨景,却成了耶稣遭受同样情形的预言。

2、耶稣尝了兵丁送来的醋,就说“成了”(30节)。这句话既是十字架痛苦时刻的结束,也是救赎大功完成的胜利呼声!耶稣说时一定是仰首望天,说完才把头低下。

3、犹太人因为第二天是安息日,就请求彼拉多派兵去打断耶稣等人的腿,目的是加重失血,而且会窒息,为的是速死;并且把尸首取下来,免得玷污安息日(31节)。这些自作聪明的犹太人,他们很是精通律法,杀人却不要紧!

4、兵丁的经验和举动证明了耶稣确实已经死亡(32-34节)。

显然,犹太人的请求得到了彼拉多的同意,兵丁奉命而行。他们先打断的是两个还活着的强盗的腿,后一步再处理耶稣,因为显然耶稣已经不动了。就是说可能已经死亡,他们就没有打断他的腿。但是,通常钉十字架的人会撑个两三天才能痛苦死去,而耶稣死的竟是这样神速,不免令人生疑,是不是他在伪装?因此一个兵丁按照经验举枪刺向耶稣的肋旁,明显就是刺向心脏。随着抢扎进去,随即就流出血和水,明显耶稣确实是死了,这是心脏破裂的症状。而且,就算耶稣还没有死透,这一枪也必然要了他的命!

耶稣这样不合常情的速死,也应验了他曾说过的话:“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10:18)。

5、约翰接着说明这一切都是他亲眼所见,是真实可信的(35节)。

6、又说应验了经上的预言(36-37节),一是“他的骨头一根也不可折断”,分别见于《诗篇》34:20,《出埃及记》12:46,《民数记》9:12;一是“他们要仰望自己所扎的人”,见于《撒迦利亚书》12:10。

耶稣的骨头未遭折断,他虽死去,但带着完好无损的身体复活。这让我们想起了预表基督救赎的逾越节的羔羊,也明白了反复规定骨头不可折断的用意。

神是无所不知的,他在耶稣降生的几百、上千年之前,就已经为耶稣的一生作出了许多预言。

七、安葬

19:38  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 

19:39  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 

19:40  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 

19:41  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 

19:42  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关于耶稣安葬的记载,约翰的特别之处有:

1、亚利马太人约瑟是“暗暗”作耶稣的门徒,原因是怕犹太人(38节),正如约

翰在12:42节那里提到的。

2、尼哥底母这个也是“暗暗”作耶稣门徒的出现(39节)。

3、他们携带了用作膏抹耶稣尸体的药材“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39节)。

八、反省反思

1、约翰记载彼拉多初审之后就鞭打了耶稣,彼拉多这样做的用意何在?为什么祭司长们还不依不饶?

2、彼拉多听犹太人说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为什么感到惧怕?

3、彼拉多的再审,给了耶稣自辩的机会,耶稣为什么不自辩?

4、犹太人是怎样向彼拉多施加压力的?彼拉多身为外邦人,罗马巡抚,却发自内心的认定耶稣是王,犹太人说出了怎样可笑的话?表明了什么?

5、十字架上最感人的一幕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6、如何理解耶稣说的“我渴了”和“成了”?

7、耶稣确实死了,有哪些不容置疑的证据?

8、耶稣的死法应验了哪些旧约的预言?他的速死又应验了他曾经说的什么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9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卅六讲:复活

读经:约20章

内容:

一、墓门大开

20:1  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天还黑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来到坟墓那里,看见石头从坟墓挪开了, 

20:2  就跑来见西门彼得和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对他们说:“有人把主从坟墓里挪了去,我们不知道放在哪里!” 

20:3  彼得和那门徒就出来,往坟墓那里去。 

20:4  两个人同跑,那门徒比彼得跑得更快,先到了坟墓, 

20:5  低头往里看,就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只是没有进去。 

20:6  西门彼得随后也到了,进坟墓里去,就看见细麻布还放在那里, 

20:7  又看见耶稣的裹头巾没有和细麻布放在一处,是另在一处卷着。 

20:8  先到坟墓的那门徒也进去,看见就信了。 

20:9  因为他们还不明白圣经的意思,就是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 

20:10  于是两个门徒回自己的住处去了。 

在分享《马太福音》相关内容的时候已经提到,约翰记载的顺序跟其他三福音是不一样的:

1、抹大拉的马利亚先行来到坟墓,发现墓门大开(1节)。明显她深感意外,而且从下文2节看,她随后进了坟墓,发现耶稣的尸体不翼而飞。

2、她赶紧折回,告诉彼得和约翰这个突发情况(2节)。

3、彼得和约翰也随着马利亚赶往坟墓,约翰跑在前头(3节),想必他们也是很震惊。4、到了坟墓,见到细麻布和头巾还在(通常放置尸体是头朝里脚朝外的,因此先看到

的是细麻布,后看到的是裹头巾),而且还保持着原来的形状(4-7节)。

显然,耶稣的尸体不是给人偷走了,虽然那个时代确实有盗取尸体的。因为,若是耶稣尸体是被偷走的,偷尸人根本来不及拆除麻布,会将尸体连同麻布一起搬走。就算拆除麻布,麻布也会散开,不可能仍旧整齐地卷着。况且马太记载现场有罗马兵丁日夜看守,使得盗墓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麻布保持原状摆放在坟墓里,连裹头巾也卷放在那里,只能说明耶稣的身体复活了;而能自由的通过这些缠裹,表明耶稣复活后的身体是灵体,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这从下文19节和26节也可以看出。

5、约翰说自己看到这样的情形就信耶稣复活了(8节)。他可能还会想到耶稣再三的预言,比如《马太福音》16:21;17:22-23;20:18-19;《约翰福音》10:18。

6、约翰又说,虽然这样,他和彼得尚且还不明白圣经关于耶稣必要从死里复活的预言(9节,对比诗16:10)。他们也不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7、看完之后,他们返回自己的住处(9节)。

二、向马利亚显现

20:11  马利亚却站在坟墓外面哭,哭的时候,低头往坟墓里看, 

20:12  就见两个天使,穿着白衣,在安放耶稣身体的地方坐着,一个在头,一个在脚。 

20:13  天使对她说:“妇人,你为什么哭?”她说:“因为有人把我主挪了去,我不知道放在哪里。”  

20:14  说了这话,就转过身来,看见耶稣站在那里,却不知道是耶稣。 

20:15  耶稣问她说:“妇人,为什么哭?你找谁呢?”马利亚以为是看园的,就对他说:“先生,若是你把他移了去,请告诉我你把他放在哪里,我便去取他。” 

20:16  耶稣说:“马利亚!”马利亚就转过来,用希伯来话对他说:“拉波尼(拉波尼就是夫子的意思)!” 

20:17  耶稣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 神,也是你们的 神。” 

20:18  抹大拉的马利亚就去告诉门徒说:“我已经看见了主!”她又将主对她说的这话告诉他们。 

约翰记载了上面情况之后,才记载抹大拉的马利亚的遇见复活的耶稣,而且具体过程也不太相同:

1、  马利亚在坟墓外面哭(11节)。

2、  她低头向坟墓里面看,看见了两个天使,一个在头,一个在脚(12节)。想必她是

非常惊讶。

3、天使询问她为什么哭,她如实告知是不知道谁把主的身体挪走了(13节)。

4、说完话,转过身,耶稣就站在旁边,但是却不知道是耶稣(14节)。这种情况还在下文21:4节和《路加福音》24:16节见过。应该说,耶稣复活后的灵体与原先的身体还是有区别的,再加上门徒们过于忧伤,因而不能及时识别出来。

5、耶稣同样询问马利亚哭的原因,要找谁——其实都是明知故问,目的是启发马利亚(15节)。

6、马利亚把耶稣当初看园的,就是看守坟墓的,并且还以为是这位看园的人把耶稣的 身体挪走了,因此向他提出了请求(15节)。

7、耶稣不再与马利亚转弯抹角了,就直接喊她的名字。马利亚吓了一跳:“这个看园的,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不过她立刻恍然大悟,原来是耶稣!她就用希伯来话请教了耶稣(16节)。可想而知的是马利亚惊喜交加:原来她的主真的复活了!

8、耶稣叫马利亚“不要摸他”,显然马利亚是猛然见主、紧抓不放!耶稣告诉她,他还没有升上去见他的父神,因此不能在地上逗留太久。他叫马利亚赶紧把他复活喜讯告诉门徒,包括他讲的话(16节)。

马利亚是有福的,在众多门徒之先看到了复活的主!正是因为她非常关切主的情况,非常爱主,她享受到了这样的福分。

9、马利亚就按照耶稣的吩咐告诉门徒(18节)。可惜门徒们还以为是胡言乱语(可16:10-11;路24:11)!

门徒听过耶稣自己必要复活的预言,看过耶稣叫死人复活的神迹,为什么就不相信耶稣自己会死而复活呢?是否有这样的困惑:睚鲁的女儿、拿因城寡妇的儿子、拉撒路都是耶稣叫他们死而复活,但耶稣现在自己死了,谁叫他复活呢?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说门徒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可16:14;路24:25))。

三、向众门徒显现

20:1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 

20:20  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门徒看见主,就喜乐了。 

20:21  耶稣又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父怎样差遣了我,我也照样差遣你们。” 

20:22  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 

20:23  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 

同样的信息在《马可福音》16:14和《路加福音》24:33-49也有记载,路加记的最详细,约翰的特别之处有:

1、交待了时间,是那日晚上(19节)。对照本章第一节,所指的是紧接安息日之后的周日晚上(犹太人的安息日在周六,为七日的第七日,参考《出埃及记》20:8-11)。

2、门徒因为害怕犹太人而把所在的地方门关了起来(19节)。就是说,他们害怕犹太人杀害了耶稣之后,继续抓捕他们。

3、耶稣出现了,并且问候他们平安(19节)。明显,众门徒必然是非常惊讶的;连日来的阴霾愁云一扫而空!同时也告诉我们,耶稣复活后的身体是灵体,不受时空的限制;尽管门都关了,但他照样可以自由来去。

4、耶稣还把手上的钉痕和肋旁的枪伤指给门徒看,就是说,他就是耶稣,真的复活了。门徒确定是主时,就喜乐了(20节)。相信他们立刻会想起在最后晚餐上的预言,就是那些令他们摸不着头脑的话(16:16-22),现在终于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了!原来,主真的是神的儿子!真的是无所不知!

这个洋溢喜乐的时刻,相信有一个人是浑身不自在的,大使徒彼得!相信他是满脸通红、不敢看主!赌咒发誓宁死跟随主,却又转眼赌咒发誓否认主,这些情景还历历在目!

5、耶稣给他们颁布使命(21,23;17:18)。就是传福音的大使命(太28:18-20)。

6、他向门徒吹气,赐予圣灵(22节)。耶稣这样的举动,为的是差遣圣灵住在他们里面(14:16-17,25-26),叫他们的灵性复苏(诗23:3),使门徒重生得救(1:12-13;3:1-6);也预备在五旬节那天接受圣灵的浇灌(徒2:1-4),得着能力传扬福音。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个行动不单是向使徒发出,当时还有其他门徒在场(路24:33)。神创世时,用尘土造人,吹气使之成为活人(创2:7);现在,门徒的灵性也因复活的主吹气而复苏,可以负起传福音的使命。

7、授予权柄(23节)。

这个命令和权柄是给予全教会的(太16:19),不限使徒,也不限教会中某些人。门徒有了复苏的灵性,加上圣灵的常住,得到耶稣授权,可以使用所得恩赐,传扬悔改与赦罪的信息。凡接受的,他的罪就可得到赦免;凡拒绝的,罪就留下得不到赦免。

四、多马的不信

20:24  那十二个门徒中,有称为低土马的多马,耶稣来的时候,他没有和他们同在。 

20:25  那些门徒就对他说:“我们已经看见主了。”多马却说:“我非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指头探入那钉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总不信。” 

我们再次看到了多马,那个在耶稣启程去唤醒死去的拉撒路的时候满心懊丧的多马(11:16)。他对门徒说到的看见主完全不相信,他说,除非亲眼看见他手上的钉痕,亲自用指头探入;还要探入他肋旁,只有完全满足他这样的条件,他才会相信;否则免谈!

明显,多马以为门徒们因为太渴望见到耶稣而集体产生了幻觉,甚至是编造杜撰。

五、向多马显现

20:26  过了八日,门徒又在屋里,多马也和他们同在。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说:“愿你们平安!” 

20:27  就对多马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注:“摸”原文作“看”)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 

20:28  多马说:“我的主,我的 神!” 

20:29  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这次的显现特意为着多马而来。时间是第二个周日,这次多马在场,门也都关了。虽然已经看见过复活的主,但形势依然严峻,他们还是有些畏惧。

耶稣像上次那样又自由进来了,并且问候了他们。然后,特意盯着多马,叫他前来摸他的钉痕和枪伤,并且提醒他不要疑惑,应当相信。

不知道多马有没有摸耶稣的钉痕和枪伤,估计是会摸的:他是个实践主义者,不得到实据是不会轻易相信的。但是,所摸所探的,都是真实的,耶稣真的复活了!他既兴奋又惭愧,失声喊道:“我的主,我的 神!

多马看见复活的主之后所说的这句话,是贯串本书主题信息的高潮——就连一向多疑的多马也在事实面前不得不相信耶稣是神,是基督。这也是用事实来诠释1:1节:耶稣与神同在,他就是神;他与神原为一(10:30),凡看见他的就是看见父(14:9)。

多马称呼耶稣“我的神”,因他亲眼见到了复活得荣耀的主。他与耶稣之间,他与神之间,已经有了全新的关系,这是建立在信心上的个人亲密的永固关系。

耶稣对这个“另类”的门徒进行了实时的教导:“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明显,耶稣对多马提出了批评,批评他的疑心太重,总要看到事实才相信;并且讲了四福音当中最后的一个福气:“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又有多少在没有任何证据和经历之下就相信神的呢?求神怜悯我们。

神并不反对我们提问,也不反对我们带着谦卑的心寻求,但是神却拒绝那些试探神的人,拒绝那些充满好奇心的人(徒17:21,32-33)。

神知道每个人的情况,他会按照我们不同的情形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带领我们。

耶稣的复活,对门徒来讲是个极具冲击力的大事,他们认识到耶稣是神,他所讲的话都是真实的,他真的可以掌管生命,他真的可以胜过死亡;同时也极大的冲击着他们的神观和弥赛亚观。应当说此刻他们还是不十分明白,他们后来还问到耶稣复兴以色列国的时间(徒1:6)就是证明。他们还需要圣灵不断的开启、引导。

六、写作目的

20:30  耶稣在门徒面前另外行了许多神迹,没有记在这书上。  

20:31  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本章的最后,约翰对写本福音的目的作了交待:

1、他清楚的指出,他并没有把耶稣所行的神迹和所作的事情都记载下来(30节;对比21:25)。

2、他清楚的指出他的记载还是有选择性的(31节)。就像我们在绪言部分提到的,约翰精选了七个神迹作为标志;还有七个宣称。

3、他指出这样选择性的记载,目的是叫所有愿意相信福音、寻求神的人都能相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31节)。

4、真正悔改认罪信耶稣的,就必然得着神的生命(31节)。

“因他的名”,不只是奉他的名,也是因着与耶稣建立得赎的血缘关系;一切信他的人,都可以在今生得到那永不朽坏的生命。

七、反省反思

1、哪些事实证明了耶稣确实复活了?

2、抹大拉的马利亚面对复活的耶稣为什么并没有认出来?如何理解耶稣对她说的“不要摸我”(17节)?

3、耶稣为什么第一次的显现是给抹大拉的马利亚看?

4、耶稣复活的身体有哪些特点?

5、耶稣向众门徒显现的时候赐予他们圣灵与后来的五旬节圣灵降下二者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他的赐予圣灵与授予权柄(23节)是不是仅仅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对象,比如彼得?

6、多马为什么完全不相信众门徒关于耶稣复活的见证?耶稣是怎样带领这个“另类”的多马的?

7、四福音的最后一个福气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6 1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