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蒙恩的器皿
收起左侧

《马太福音》文字释经证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讲:医治瘫子

读经:太9:1-8,可2:1-12,路5:17-26

内容:

一、事件全貌

9:1  耶稣上了船,渡过海,来到自己的城里(进了迦百农)。 

(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在旁边坐著,他们是从加利利各乡村和犹太并耶路撒冷来的。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他能医治病人。就有许多人聚集,甚至连门前都没有空地,耶稣就对他们讲道)。

9:2  有人用褥子抬著一个瘫子到耶稣跟前来(是用四个人抬来的。因为人多,不得近前,就把耶稣所在的房子,拆了房顶,既拆通了,就把瘫子连所躺卧的褥子都缒下来)。耶稣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 

9:3  有几个文士(坐在那里)心里(议论)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除了 神以外,谁能赦罪呢?)” 

9:4  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甚么心里怀著恶念呢? 

9:5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 

9:6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9:7  那人就起来(立刻拿著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回家去了。 

9:8  众人看见都惊奇(并且满心惧怕),就归荣耀与 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  

二、详细分解

1、自己的城

“自己的城”,指的就是迦百农(太4:13,11:23;路4:31)。在加利利海北岸,是个大镇,居民业渔。耶稣早期传道以迦百农为基地,所以有这样的称呼。详见卅五讲“医治百夫长的仆人”。

2、拆房顶

当时的房子是用石头建的,房顶是平的,用泥混合草建成。屋外有楼梯通到房顶。房顶用树枝编织成席子横排在木梁上撑着。上面铺一层很厚的粘土,用石轮压过。

3、思想这个神迹

1)、彰显权柄,表明身份

这个神迹当中,耶稣要彰显的不仅仅是在疾病上面的权柄,更重要的是赦罪的权柄。

在行这个神迹之先,耶稣第一次提出赦罪的话题:“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耶稣的话,引起了文士的不满,虽然只是心里嘀咕。但耶稣是神的儿子,知道他们心里的意念。这也是耶稣神性的一个明显的体现。

难怪他们嘀咕。本来,旧约圣经告诉我们,赦罪的权柄在神。就是说,只有神才能赦免人的罪。而赦罪的方法就是献祭。借着动物的代死,罪归到动物身上,才能得到神的赦免。赦罪的原则是:“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9:22)。

况且,耶稣时代的犹太教绝不容许任何人发表什么赦罪的宣言。犹太教的期望中,弥赛亚的作用不包含赦罪;赦罪只是神在末世时赐福的一部分(赛33:24;耶31:34;弥7:18-19)。

所以,文士在心中议论说:“这个人说僭妄的话了。(除了 神以外,谁能赦罪呢?)” “僭妄”,就是越过本分。他们的意思很明显:只有神才能赦罪。你耶稣是谁?或者把自己当做谁了?明明只是个人,拿撒勒的穷木匠,没有学问的小民(没有经过拉比学校正规训练),却把自己当作神!何等的狂妄和亵渎呢!

按照常理,文士们的嘀咕一点都不过分;相反,是很必要,是捍卫真理,抵挡谬误。但这个常理用在耶稣身上就不合理了,因为耶稣就是神。

耶稣没有回避来自文士的敌意,相反是针锋相对:

9:4  耶稣知道他们的心意,就说:“你们为甚么心里怀著恶念呢? 

9:5  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 

9:6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

 9:7  那人就起来(立刻拿著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回家去了。

一方面是严厉的批评,批评文士们心中的“恶念”,就是认为耶稣僭妄,亵渎神。一方面耶稣向他们挑战:“或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如果单从表面上看,说说是很容易的,只要胆子足够大;但是叫一个瘫痪这样的绝症病人立刻恢复正常,比登天还难。耶稣不是靠说大话过日子。他只要一句话,瘫子立刻站了起来,走着回去了(“回家去”,可以译成“走回家”)。既然耶稣可以完成常人不能做到的事情,那么耶稣就不是常人。况且,耶稣所作的,都在不折不扣的应验旧约弥赛亚的预言(《以赛亚书》):

35:5  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 

35:6  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

这些不容置疑的事实,足以说明他就是先知预言的弥赛亚。他是神的儿子,他拥有赦罪的权柄。这正是耶稣行这个神迹的主要目的。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耶稣在地上宣布他赦罪的权柄(太16:19,18:18;路7:41-50)。“在地上”的赦罪是神“在天上”权柄的延伸,耶稣把神的权柄带到了地上(太12:28)。

9:8  众人看见都惊奇(并且满心惧怕),就归荣耀与 神,因为他将这样的权柄赐给人。(说:“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随着瘫子立刻恢复正常,又一次引起轰动。这些没有学问的民众可不像他们尊敬的文士们那么“复杂”——这些文士们总是被成见蒙住了眼睛,他们单纯的心在真实的神迹面前是又惊又怕、惊喜交加,并且不由自主的称颂神的荣耀。

不过,并不表示他们对耶稣的赦罪权柄有了正确的认识。“赐给人”,所显示的是他们错误的领会。主行神迹的目的,并不是表明神将权柄赐给人;乃是表明这个行神迹的人就是神,是道成为肉身。

2)、惊人的信心

摆在瘫子和几个朋友面前的是冰冷的事实。从来就没有瘫痪可以被医治。但是,明显他们听到了关于这个拉比的传闻,甚至可能亲眼见过耶稣的大能。所以,他们抬着瘫子来了。

但是,很不巧。耶稣在房子里,而不是在野外。里面外面都是人,水泄不通。打道回府吧,又于心不忍。瘫子的朋友们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爬上屋顶,动手拆屋。可想而知,房顶上面的震动声,引起了房子里面众人的注意,包括正在教导的耶稣。他也不由得停下讲道向上看去:随着灰泥簌簌落下,房顶被掀开;一个床铺被几个汉子牵引着徐徐落下;床铺上躺卧着一个瘫痪病人。原来如此。

看着瘫子和他的朋友们充满急切的眼睛,耶稣看出了他们的信心:他们完全相信耶稣大能的信心,他们克服困难、不顾一切的信心,他们落实在行动上的信心。

他们的信心没有令他们失望,主不会拒绝这样坚定的信心。这个瘫子瞬间站起来了!顿时,一片欢呼!还有赞美!这个瘫子拿起被褥,蹦着跳着,欢天喜地的走回了家!

3)、硝烟弥漫

如果说前面看到的是耶稣一个人在背地里指手画脚的话,从本章开始,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耶稣所批评的人物陆续登场了。就是说,正面冲突开始了。看看到场的听众就可想而知:“有法利赛人和教法师在旁边坐著,他们是从加利利各乡村和犹太并耶路撒冷来的。”就是说宗教界坐不住了,甚至来自宗教界的上层也派有专人从耶路撒冷远道而来。讲道现场俨然成了法庭。“法利赛人”,是一向以严谨遵守律法著称,他们也自命是民间的宗教领袖;“律法师”,摩西律法方面的专家级人物,特别是对他们的“口授律法”更有深入的研究(详见第四讲“五色杂陈的反应”)。

但是,耶稣没有虚假的客套,没有丝毫的阿谀;他不懂得圆滑,更不懂委婉!他在登山宝训当中是言辞激烈,现在仍然是毫不客气!如果当时有现在的许多信徒在场,恐怕老早就有人不住的提醒耶稣说话要注意方式方法了!估计门徒也是胆战心惊,为他们的老师一贯过激的言论而深为担心。

    耶稣是神的儿子,他只注目于神,只求神喜悦,只做神吩咐的事情。哪怕全世界都反对他,只要神喜悦,就行;相反,如果全世界都说他好,但神不喜悦,就真的很糟糕。

4)、疾病与罪

这个神迹似乎告诉我们,所有的疾病都是因为犯罪。我这边已故的牧师甚至说,这个瘫子的病就是罪,而不是瘫痪。

慢着,我们先看看一处经文(《约翰福音》):

9:1  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 

9:2  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9:3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 神的作为来。 

门徒显然把疾病与罪紧密相连了。也不奇怪,在巴勒斯坦,受苦与罪是纠缠不清的。若有人在苦难当中,便视他为犯了罪。受苦之人往往会有一种病态的罪疚感。

当然,耶稣的话并不表明这个瞎子和他的父母是无罪的。耶稣只是为了提醒他们,疾病与罪没有必然的联系。

结合整本圣经,我们说疾病的总根源是罪。如果没有罪进入世界,就没有疾病的产生。所以,疾病可以说是因为罪带来的神的诅咒(创3:16-19)。但是,并不是说只要是病,就必然是因为罪。产生疾病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罪,可能是别人的罪,也可能是自己没有注意。比如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而受凉感冒了。

所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一方面好好反省自己。如果确实是犯罪了,就及时认罪对付;如果是因为自己没有注意,或者没有明显的犯罪,就没有必要认罪,求神怜悯医治。一方面去看医生。

也有信徒说,基督徒生病,不应当看医生,看医生就是没有信心。似乎还有圣经的根据(《雅各书》):

5:14  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 

5:15  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 

5:16  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 

我们说,“奉主的名用油抹他”当中提到的“油”在耶稣时代其实是当中药物使用的。而且结合上下文看,这几节经文当中提到的病,原因可能就是因为犯罪导致的,所以才有后面的教导:“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

另外耶稣就在《马太福音》第九章12节说:“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可见耶稣并不反对有病看医生。

医生的智慧和药物都是神赐的,所以我们生病了,应当在祷告的同时看医生。如果愿意的话,我们倒要好好想想为什么反对有病看医生:是真的表明有信心?还是为了省钱呢?

当然,如果是来自灵界的原因,在医生那里无法看好,就当来到神面前,专心仰望神,求神怜悯医治。

三、反省反思

1、耶稣拥有“赦罪的权柄”表明什么?

2、文士们被什么蒙住了眼睛?给你什么警戒?

3、这个瘫子和他的朋友们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

4、耶稣对人从不留情面,你觉得合适吗?

5、教会总有一些人在别人生病或者遭难的时候,一口咬定肯定是因为犯罪,要求当事人赶紧认罪悔改,这样对吗?

6、生病看医生就是没有信心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讲:呼召马太

读经:太9:9-13,可2:13-17,路5:27-32

内容:

一、事件全貌

9:9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出到海边去),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9:10 (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 

9:11  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甚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 

9:12  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9:13  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二、详细分解

9:9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出到海边去),看见一个人名叫马太(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1、加利利海边

圣经经常描写耶稣在露天场合讲道,尤其是在加利利海边。在人口密集的加利利,有许多的村庄成群围绕湖岸而立。他之所以选择此地,一个理由可能是:倾斜的海岸提供一个阶梯状的场地,便于容纳大量听众,特别是当耶稣在停泊在离岸不远的浅滩上的船只上讲道尤为合适(可4:1)。

2、马太

马太,又叫利未,父亲是亚勒腓(可2:14,路5:27),是个税吏。被耶稣呼召成为门徒,写了《马太福音》。

3、税吏

税吏,受雇于罗马政府向自己同胞犹太人征收税款的人。税吏通常与罗马政府签订协议,承包一个地方的税务,上交规定数额的税款,他们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但是他们大多滥收税金以肥己,甚至用部分税金支持异教。因为是替殖民者卖命,充当他们的走狗,又敲诈、勒索,因此被犹太人痛恨,视为“犹奸”。

税关,征收进出希律安提帕分封地界货物税的地方。

4、马太归主

耶稣面对马太,面对这个醉心于敲诈勒索同胞的犹太人,只说了一句很简单的话:“你跟从我来。”马太“就起来(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和耶稣呼召的那两对弟兄一样,还有与马太同行的撒该(路19:1-10),都是立刻的顺服,让我们感动。

问题是,他们为什么就立刻顺服呢?准确的答案我们不知道。只知道,耶稣是神的儿子,他可以看见人里面的光景和需要,他的话带有权柄和能力。马太和撒该都是税吏,都因为选择这个职业而致富。但是,显然物质不能解决里面的空虚。而且他们一直活在同胞鄙视痛恨的目光之下。他们也已经习惯了同胞的鄙夷不屑,他们就运用手中的权利狠狠的敲诈勒索作为报复。

耶稣来了,其貌不扬,身无分文,没有货物,没有任何的油水可捞。

“下一个!下一个!”正在马太不耐烦的推开耶稣的时候,耶稣站定了,看着马太,目光当中满含温暖和关爱,是马太从来没有见过的目光。

“你跟从我来。”

他的话带着无可比拟的征服力,可以摄人心魄。马太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拉比,能给他填补里面空虚的东西,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就起来(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

马太撇下的是钱和肥差,得到的是永生。

9:10 (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 耶稣在屋里坐席的时候,有好些税吏和罪人来,与耶稣和他的门徒一同坐席(因为这样的人多,他们也跟随耶稣)。 

9:11  法利赛人看见,就对耶稣的门徒说:“你们的先生为甚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 

9:12  耶稣听见,就说:“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 

9:13  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1、罪人

圣经告诉我们,在神绝对的圣洁、公义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罪人(罗3:23)。但是这里的“罪人”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按照人为规定的标准判定的。

法利赛人把那些不行律法(并不是摩西律法,而是他们对律法琐碎的解释规定形成的口授律法)的人归类为属世之民、平民;而严守律法(在每一件细则和规定上严守)的归为正统派。因而他们眼中的“罪人”就是不行律法的人,或是所从事的行业、或是道德行为为他们所不齿,比如税吏和娼妓(路7:36-39,15:2,19:7)。正统派隔离嫌弃平民,坚持不受他们的款待。他们禁止税吏进入会堂,禁止在任何场合作见证,将税吏与不洁净的动物视为同类。

法利赛人认为与罪人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把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如羊入虎口。法利赛人的规则写道:当一个人是属世之民,不可把金钱托付于他,不要相信他的见证,不要把秘密泄露给他,不可要他作孤儿的监护人,不可以他为慈善经费的管理人,不可在旅行中与他作伴。

2、义人

这个词语,在第十一讲“登山宝训——论八福(首篇)”里面已经解释过。这里所指的“义人”特指这些严谨遵守律法的法利赛人。

法利赛人宣称知道在每一件事上面神的旨意,就是说知道怎么做才是神喜悦的。他们把律法做了繁琐的推演,他们认为严谨的遵守每一个琐碎的规定就是义,这样的人是神喜悦的义人。甚至他们在神面前邀功求赏,要求神按照他们的义报答他们(路18:9-14)。

新约时期的法利赛人当中有这样的一派,他们出外都背着袋子,每做一件善事就丢一个石子在袋里,这个袋子相当于他们的功劳簿。晚上回家数算回想,祷告当中求神赏赐他们的善行。

3、公然质询

马太出于对耶稣的感激,就在家中设宴,邀请耶稣和他的门徒出席。耶稣没有拒绝,反而是欣然前往。马太还邀请了同为税吏的朋友们一同赴宴。可以看作给自己饯行,因为他已经决定跟随耶稣了。

耶稣与这些罪人为伍,显然引起了法利赛人的不满。本来他的教导就充满过激和挑衅,现在又混迹于罪人之中,同流合污,沆瀣一气,所以这些自命虔诚的法利赛人可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拉比:“你们的先生为甚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饭呢?”

耶稣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俨然就是一个混吃混喝的人(太11:19)。

虽然是质问耶稣的门徒,但耶稣听见了。耶稣对他们也毫不客气:

康健的人用不著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经上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这句话的意思,你们且去揣摩。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 

“你们且去揣摩”,是当时拉比讲道时惯用的句式,号召听众深入思考,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的理解。

“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引自《何西阿书》6:6,原话是“我喜爱良善(注: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 神,胜于燔祭!”

乍一看,这句话所讲的信息与旧约的教训不一致。祭祀、献祭本身是神在摩西律法当中的规定,怎么神不喜悦呢?看看这节经文的上下文,看看神借先知传递的信息,我们看见献祭的本意被人为的扭曲了。

律法本身是因为罪而产生的,是对罪的揭露和震慑。献祭是为着罪人亲近神而暂时预备的一种途径,是“影儿”。借着动物的代死,罪人的罪归到动物身上,罪被赦免,人可以与神和好。但是,久而久之,献祭从赎罪、亲近神逐渐变质为一种宗教仪式,甚至把献祭作为一种迷信。以为犯再多的罪,只要履行献祭,就可以一笔勾销。或者把创造宇宙万物的神,降格为喜欢吃动物肉、喝动物血的神,是吃荤的神(诗50:7-14,对比弥6:7-8)。因此罪人一边热衷献祭,一边却大肆犯罪,献祭成了可以肆无忌惮犯罪的护身符。

这样神借何西阿先知向这些徒有其表的敬拜发出了审判的声音,明确的告诉这些一边献祭一边作恶的人,神不喜悦这种迷信式的敬拜。向神献祭而无内心的诚实,神决不接纳(撒上15:22-23;太12:7)。赶紧离开罪恶、认罪悔改;否则便是神严厉的刑罚(何6:4,7-11)。神喜悦的是“良善”,就是人发自爱的行为和对神的忠心。

这样,耶稣的话就很清楚了:

“你们不是责问我为什么与这些罪人为伍吗?——当然,要申明的是,我并没有效法他们去犯罪。我告诉你们——这恰恰是我来的使命。神给我的使命就是寻找拯救失丧的罪人(路19:10),他们是我的羊;你们是义人,你们不需要我,你们不是我的羊。这些罪人,就像有病人的人要看医生那样,他们知道自己里面的“病”,他们知道他们的罪,他们知道自己需要拯救,所以他们乐意听从我这个灵魂“医生”的话,愿意认罪悔改归向神;你们是义人,就像健康的人用不着医生那样,你们不需要拯救;相反,神应当按照你们的善行多多赏赐你们。所以我与你们无关。——世界上哪里有义人呢!

但是,我奉劝你们好好揣摩何西阿先知的一句话:‘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神为什么不喜悦你们的祖先敬拜神呢?因为他们的敬拜徒有其表!而且是一边献祭、一边肆无忌惮的犯罪!你们这些自以为义的人,你们的敬拜跟他们如出一辙!神严厉责备你们的祖宗,并且因为他们的刚硬悖逆而施以刑罚;神会怎么对待你们呢?盼望你们三思,务请好自为之!……”

面对这番刺耳的言论,法利赛人是作何反应?圣经没有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结合下文(太9:34)我们知道这些法利赛人很恼火。本来期望借着好心好意的规劝,这个狂妄自大的拉比能够回转悔改,没想到他反而倒打一耙!说他是个普通人吧,他确实行了很多神迹;说他是神的儿子——这简直是亵渎!——可他一再违背律法(当然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这些法利赛人推演的律法)!那么,只能表明他的能力是来自魔鬼的,这是最合情合理的解释。

这些瞎眼的法利赛人,他们被自以为义弄瞎了双眼,高举自己的传统而拒绝回转归向神,拒绝来自神的拯救,只能在黑暗里面行走,最终坠入阴间。阴间熊熊燃烧的烈火是他们的赏赐(约9:39-41)。

 三、反省反思

1、马太为什么能撇下一切跟从耶稣?他有什么值得你效法的?

2、法利赛人的做法有什么让你引以为戒的?

3、你里面有“病”吗?你需要神的拯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1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二讲:新旧难合

读经:太9:14-17,可2:18-22,路5:33-39

内容:

一、事件全貌

9:14  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甚么呢?” 

9:15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 

9:16  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 

9:17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二、详细分解

1、犹太人的婚礼

犹太人的结婚通常选在礼拜二举行。因为在神六日创造宇宙万物的过程中,第三日有两次叙述“神看着是好的”(创1:10,12,对比约2:1),所以是“双好日”。这个习惯至今还保持着。

婚姻是人生大事,犹太人也不例外。犹太人的婚礼通常都比较隆重。婚礼以前,新郎有年轻亲友作“陪伴之人”,和新郎一同饮酒欢闹,持续数日,有时达到一周。然后新郎才启程迎娶新娘。那时陪伴的人就要感到寂寞了。在婚礼当中,新郎新娘享受的是国王王后的待遇,亲人们把他们当作国王和王后般礼遇。

他勒目有这样的规定:“凡作新郎的侍从朋友,都应该免除一切应守的宗教仪式,以免破坏新婚夫妇的喜乐”。

2、新布、新酒

新布通常会缩水。这样用新布缝补旧衣服破口,洗过晾干之后,可能会因新布的缩水而把旧衣服的破口撕开更大。

新酒发酵力量较大。旧皮袋,通常是羊皮袋,使用时间太久,陈旧而缺乏伸张力。这样,新酒装入旧皮袋,旧皮袋不能承受新酒的发酵,而最终破裂。

3、同一阵线的质疑

上一讲看的经文太9:9-13节,质疑声是来自屡受耶稣指责而对耶稣怀有敌意的阵营。法利赛人以敬虔的外表来掩盖自己的罪,他们在公众面前做善事,又指出别人的罪来炫耀自己的义。这一讲我们看到的是来自施洗约翰的门徒的质疑,就是说是来自同一阵线的质疑,是盟友的质疑。在太4:12节我们知道施洗约翰因为指责希律安提帕的丑行而被抓下监。这样的质疑我们在以后还会看到(太11:2-3)。

那时,约翰的门徒来见耶稣,说“我们和法利赛人常常禁食,你的门徒倒不禁食,这是为甚么呢?”

明显这是约翰的疑问。在太3:4节我们看到,约翰过的是禁欲生活,就是尽可能过最简单简朴的生活,目的是可以更好的亲近神、侍奉神。

法利赛人的禁食,在太6:16-18节我们已经见识过。他们的禁食更多是表演和炫耀。就像耶稣举例当中的那个法利赛人(《路加福音》):

18:9  耶稣向那些仗著自己是义人,藐视别人的,设一个比喻, 

18:10  说:“有两个人上殿里去祷告:一个是法利赛人,一个是税吏。 

18:11  法利赛人站著,自言自语地祷告说:‘ 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 

18:12  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这哪里是祷告呢?完全是炫耀,是等着神赏赐他的善行呢!

约翰很清楚耶稣是神的儿子,是神预备给犹太人的弥赛亚。但是,他对耶稣和门徒的生活方式感到不解。约翰和自己的门徒选择的是出世,是与世俗分别的禁欲生活。而耶稣和门徒完全相反,是完全的入世,和世俗打成一片。虽然约翰不赞成法利赛人的假冒为善的敬拜,但至少他们还能禁食,从表面上亲近神;但耶稣他们连这个表面功夫都做不到!太不象话了!

这里,我们看见约翰和法利赛人存在的同样问题,就是思维定势,或者说是成见。他们脑子里自己先给神预备的弥赛亚定下了一定的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符合他们标准的,他们就接受;不符合他们标准的,就拒绝。

法利赛人想象中的弥赛亚既应当是大有能力的人,可以行神迹,可以带领以色列人起来抵抗罗马殖民者,建立独立强大的以色列;又应当和他们一样死守口授律法。如果使徒保罗没有遇见主之前有胆量宣称他是弥赛亚的话,倒是符合法利赛人标准的合适人选;只可惜保罗那是还不会行神迹。约翰的弥赛亚观多多少少带有在同胞中普遍存在的政治弥赛亚观,再加上禁欲的生活,像他和他的门徒那样。

耶稣虽然大有能力,但既不死守律法,也不禁欲,显然在法利赛人和约翰都不能被通过。

思维定势和成见是多么可怕!

面对来自盟友的质疑,耶稣作出了回答:

9:15  耶稣对他们说:“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时候,陪伴之人岂能哀恸呢?但日子将到,新郎要离开他们,那时候他们就要禁食。 

9:16  没有人把新布补在旧衣服上,因为所补上的反带坏了那衣服,破的就更大了(并且所撕下来的那块新的和旧的也不相称)。 

9:17  也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皮袋就裂开,酒漏出来,连皮袋也坏了。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耶稣首先是用犹太人很重视也很熟悉的婚礼场景来解释。

新郎还在,陪伴之人没有理由哀恸;禁食所指向的神现在就在人间,就是耶稣,跟从耶稣的人没有必要通过刻苦己心的禁食来亲近他。听他讲道,顺服他的教导就行。欢宴结束的日子到了,新郎就要离开陪伴他们的年轻亲友,去迎接新娘,这些陪伴之人就会感到寂寞;同样,等到神预定的时间到了,耶稣就要被抓被审判被钉十字架(“离开”原文包含的意思是结局是暴力的),跟从耶稣的人就要刻苦己心、反省认罪、禁食亲近神(比如为着他们的愚钝无知、否定耶稣、害怕而逃走、小信多疑等等认罪悔改)。

耶稣继续用新旧难合的常理来解释。

本来,旧约和新约一致的信息是“因信称义”。但是,神的子民犹太人曲解了律法。律法本是揭露和震慑犯罪,引导人认罪悔改归向神、敬畏神、顺服神;但是犹太人却舍本逐末,把律法人为细化再细化,使律法变成了成千上万的繁琐规条,以使它可以适应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部分。把敬畏神顺服神变成了对这些繁琐规条的死守。这样的死守,并不能对付犯罪,只能使人徒有谦卑敬虔的表面,就像保罗在《歌罗西书》描述的:

2:21  你们若是与基督同死,脱离了世上的小学,为甚么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从那“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等类的规条呢? 

2:22  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导的。说到这一切,正用的时候就都败坏了。 

2:23  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 

耶稣来了,要还原律法的本来面貌和真意,就像我们在登山宝训里面看到的。他要呼召罪人悔改,接受神借着他的死预备的救恩,悖逆败坏的本性被改变更新,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

这样,靠肉体努力禁食,或者是死守僵硬的宗教传统,就好比是旧布和旧皮袋。不能适应新变化,无法承受神借着耶稣基督使罪人因信称义的新布和新酒全新的活力。仍然指望靠这些旧布旧皮袋来成就神的旨意,只能加速其破裂,是南辕北辙、此路不通。

结合《使徒行传》我们看到,虽然连一般外邦教会都熟悉禁食(徒13:1-3),但是新起的基督教信仰仅仅以“改革派”自居而留在犹太教,是根本行不通的。不只是犹太教徒,甚至连优西比乌所知道的非异端的犹太基督教会(和犹太教一样,都是致力遵守律法的团体),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逐渐消失。这些都在意料之中,因为新旧难合。

“惟独把新酒装在新皮袋里,两样就都保全了。”耶稣既然带来的是新酒,就必须装在新皮袋里面,就是信耶稣的得救之法:“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

但是,那些被僵硬的传统所囿的悖逆之辈,他们拒绝这样的新酒,仍然抱残守缺:“没有人喝了陈酒又想喝新的,他总说陈的好(路5:39)。”不但这样,他们还一再试图把新酒装进旧皮袋当中。比如在耶稣时代的初期教会,很多犹太人被圣灵感动归向了耶稣,进入了教会。但是,他们显然无法接受“因信称义”这样似乎很容易很便捷的得救之法。因为这样的话,就表明他们从小就对律法的死守完全是白费功夫。所以他们强调在信耶稣的基础上,必须死守摩西律法。

面对这样旧皮袋装新酒的律法主义的错误,保罗在他的书信当中不遗余力的进行揭露和严厉的批评。比如高举因信称义的《加拉太书》,我们不妨摘录其中的几段:

1:6  我希奇你们这么快离开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们的,去从别的福音。 

1:7  那并不是福音,不过有些人搅扰你们,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 

1:8  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1:9  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 


3:1  无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已经活画在你们眼前,谁又迷惑了你们呢? 

3:2  我只要问你们这一件:你们受了圣灵,是因行律法呢?是因听信福音呢? 

3:3  你们既靠圣灵入门,如今还靠肉身成全吗?你们是这样的无知吗? 

3:4  你们受苦如此之多,都是徒然的吗?难道果真是徒然的吗? 

3:5  那赐给你们圣灵,又在你们中间行异能的,是因你们行律法呢?是因你们听信福音呢? 


5:1  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 

5:2  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 

5:3  我再指著凡受割礼的人确实地说,他是欠著行全律法的债。 

5:4  你们这要靠律法称义的,是与基督隔绝,从恩典中坠落了。 

5:5  我们靠著圣灵,凭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义。 

5:6  原来在基督耶稣里,受割礼不受割礼全无功效;惟独使人生发仁爱的信心才有功效

近日在网络上结识了一个来自改革宗教会的信徒,谈到了其所在教会的严格管理。改革宗教会一向是以严格管理而著称的。这个教会管理很严格,比如遵守十一奉献,信徒不能与非信徒谈恋爱等等,一旦违反其中一条,就被开除。今年春节还开除了三位牧师,有的是发展教会不力,有的是经济问题。

按照常识,严格管理应该使教会走向正规,信徒的素质不断提高。但是,恰恰相反,问题层出不穷。这个信徒本身信的时间不长,两年左右。但在教会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生怕哪一天就被开除了。

这样的做法其实仍然是律法主义的老路,是旧皮袋装新酒。虽然有纯正的教义,但也于事无补。能改变人的是神,是神的大能,是圣灵的不断光照、引导、责备、提醒、劝诫,是主的大爱不断的吸引和征服。不是严格的管理所能代替的。教会的长老会、执事会俨然扮演了神的角色,取代了神的位置。

信仰是管不出来的,靠严格的管理使罪人悔改认识神的做法注定要失败的。盼望这样的改革宗教会三思。其实我写的这个系列渗透的就是改革宗神学。

三、反省反思

1、施洗约翰为什么质疑耶稣和他的门徒?他和法利赛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2、耶稣和他的门徒为什么不禁食?

3、耶稣带来的新酒是什么?有哪些东西就像旧皮袋?

4、你或者你所在的教会的信仰当中,存在哪些旧皮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2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三讲:死而复活、根除顽疾

读经:太9:18-26,可5:21-43,路8:40-56

内容:

一、事件全貌

因为这里穿插了两件事情,我们不妨尝试分开来综述。

1、  死而复活

《马太福音》

9:18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名叫睚鲁)的来(就俯伏在他脚前)拜他(再三地求他)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

9:19  耶稣便起来跟著他去,门徒也跟了去(有许多人跟随拥挤他。还说话的时候,有人从管会堂的家里来,说:“你的女儿死了!何必还劳动先生呢?”耶稣听见就对他说:“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

9:23  (耶稣到了他的家,除了彼得、约翰、雅各和女儿的父母,不许别人同他进去)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并有人大大地哭泣哀号), 

9:24  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他们就嗤笑他。 

9:25  众人既被撵出,耶稣就(就带著孩子的父母,和跟随的人进了孩子所在的地方)

进去,拉著闺女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她的灵魂便回来),闺女便起来了(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又吩咐给她东西吃。

9:26  于是这风声传遍了那地方。 

2、  根除顽疾

《马太福音》

9:20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

9:21  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她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乾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众人都不承认。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说:“夫子,众人拥拥挤挤紧靠著你,还说‘谁摸我’吗?”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他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好了,当著众人都说出来。 ) 

9:22  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二、详细分解

1、一些词语解释

管会堂的

关于会堂,详见第九讲“耶稣开始传道”。

“管会堂的”,会堂的主要负责人,是在会堂里主持崇拜秩序的人,是有地位的敬虔的犹太人。

   吹手乱嚷

古时办丧事,雇吹手奏笛致哀。连穷苦人家都得雇用至少两个笛手和一个陪哭的女人,来为死者举哀。

大利大,古米!

是亚兰语,意思是“起来”。耶稣说的是亚兰话,马可把它翻译成希腊文(可5:41)。

血漏

血漏是妇科病,犹太人视为不洁(利15:19-33);接近患这病的女人也成为不洁。

繸子

佩在衣袍的角上,提醒穿的人遵守神的命令(民15:37-39)。

平平安安

原文是“沙龙”(salom),意思是人与神处于正确的关系当中。

2、思想这两个神迹

1)、彰显权柄,表明身份

先看死而复活。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可以看作是耶稣在回答约翰门徒的质疑之时。“有一个管会堂(名叫睚鲁的来(就俯伏在他脚前)拜他(再三地求他)”,从这个叫睚鲁的管会堂的有地位犹太人的不寻常举动,我们看到他已经把耶稣当作神的儿子,同时是为着十分紧急的事情。他放下了自己的偏见、尊严、骄傲,只是竭力的祈求。——我们来到神的面前都应当这样的放下,事实上我们没有什么不是神赐的,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资本。

说:“(我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使她痊愈,得以活了。)”《马太福音》说的是睚鲁知道他的女儿死了,可能马太是有意忽略一些细节而直奔主题。我们注意睚鲁所求的事情,就是他钟爱的小女儿快要死了。所以他十万火急来搬救兵。显然,他没有怀疑耶稣的大能;如果怀疑的话,就不会匆匆赶来了。耶稣没有拒绝,带着门徒直奔睚鲁的家。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一个不洁净的女人多事!耶稣还停了下来,寻找这个女人!这样的周折浪费了时间,睚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快到睚鲁的家了,可是从睚鲁家来人报信:睚鲁的女儿已经死了!已经不需要麻烦耶稣了!可以想象睚鲁被这个噩耗惊呆了!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哎,要是耶稣快点走,要是没有那个不洁净的女人,要是耶稣不理睬这个女人……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人活着,这个大有能力的拉比还可以医治;但是,现在人死了,古往今来谁都知道人死不能复生。这个拉比又能作什么呢?睚鲁的感受我们可以从同样是叫死人复活的另一件神迹当中看到,就是拉撒路的复活。当耶稣一行赶来的时候,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他的两个姐姐马大和马利亚面对耶稣也是同样的哀鸣:“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约11:21,25)。

就在睚鲁充满沮丧的时候,响起了耶稣的声音:“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儿就必得救。”就是说“不要担心怀疑,也不要丧失信心,我必定叫你的女儿复活!”真的吗?死人真的可以复活吗?不是安慰他吧?相信不仅仅是睚鲁,还有耶稣的门徒和随行的众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脸上都挂满了疑惑!虽然耶稣的能力大得惊人,可以叫大麻风洁净、瘫子行走、鬼入猪群、平静风和海,但是毕竟是死人!除非是以利亚、以利沙再世(王上17:17-24;王下4:17-37)。睚鲁无奈的看看耶稣,显然这话是对他讲的,而且是那么平静、坚定,也不像在说笑话。

到了睚鲁的家。耶稣采取了一个不寻常的举动,就是只留下几个门徒和女孩的父母,其他跟随的人被拒之门外。耶稣为什么这样做?按照他行神迹的一贯原则,是为了不扩大影响,避免产生更多的误解(太8:4,9:30;可5:43)。

睚鲁的家已经是非常吵闹。笛音绵长而凄婉,专业哭丧的女人卖力的哭号、絮絮叨叨的说着女孩生前的令人心酸的往事……显然女孩已经死了。但是,喧闹当中却响起了一个平静而令人难以置信的声音:“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著了。”

有没有搞错?女孩没有死?睡着了?那么这家人是神经病,平白无辜的会花钱雇人来治丧?有这个可能吗?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这些被雇的专业治丧的人不由得连连摇头,嗤笑耶稣的幼稚。但是,耶稣不管主人的尴尬,毫不客气吩咐把这些人撵出去。

众人随着耶稣走进内室,就是女孩的房间。女孩安详的睡在床上,脸上还带着临时前挣扎的痛苦,但鼻孔当中已经没有气息。耶稣不慌不忙的走到床前,拉著闺女的手(对她说:“大利大,古米!”翻出来就是说:“闺女,我吩咐你起来!”真像轻轻呼唤一个熟睡的女孩。众人也都屏声息气,注视着耶稣的一举一动;注视着女孩,看看她有什么变化。屋子里非常宁静。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她的灵魂便回来,闺女便起来了。众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们就大大地惊奇;闺女已经十二岁了。他们已经是目瞪口呆(“大大地”,原文的意思是“巨大”、“深重”;“惊奇”,意思是不胜讶异,惊异得几乎不能自已)!睚鲁和妻子连忙俯下身子,激动的抱住女儿,呼喊女儿的名字;女孩也喊着她的爸爸妈妈……

这一家人在欢庆女儿死而复活的同时,没有忘记对他们的大恩人耶稣的万分感谢。但是,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不要叫人知道这事。尽管这是个惊天动地的大神迹。而且宗教界惯常的做法是大力宣扬神迹奇事以招徕群众,但是耶稣没有这么做。因为这不是他来到世界的使命。又吩咐给她东西吃。用意是证明这个女孩的身体已经恢复正常机能。

这个死而复活的神迹清楚的告诉我们,耶稣有复活的权柄。就是说他掌管生命,他可以叫死人复活,他可以胜过死亡。他就是神的儿子。他说过:“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约10:17-18;11:25-26)。他这样说了,没有任何的夸大其辞。因为他这样说了,也这样成就了。他曾经被钉死十字架,但是三天后他复活了。

从古到今,谁敢这样说过?又有谁曾死而复活?不可一世的君王?层出不穷的宗教教主?滔滔雄辩的哲学家?自命不凡的科学家?……除了拿撒勒的穷木匠,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没有谁敢这么说过!那一堆堆的黄土早已封住他们的口!

“是睡着了”,耶稣没有说笑话,他不像今日那些善于搞笑的传道人,为了讨好听众而不断讲笑话。除了耶稣,也没有人敢这么说。死了,就不可能醒过来;但是睡了,就还可以醒过来。握有生命权柄的耶稣可以叫这个死去的女孩醒过来,所以她只是睡了一觉而已。圣经常常形容圣徒的死是“睡了”(徒7:60,13:36;林前15:6,18,20;帖前4:13-15,5:7;彼后3:4)。这不是打比方,不是说笑话,更不是自欺欺人。这是每一个蒙神拯救的人都有的确定的盼望。这些已经死去的神的儿女,只是暂时睡了;主二次再来的时候,会唤醒他们,就像轻轻唤醒这个12岁的小姑娘一般。他们会穿上属天的形体,与神永远在一起(林前15:50-57)。

再看看根除顽疾。

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也许是巧合,这个女人患血漏的时间和睚鲁的女儿年龄相同。为了治疗这个令人头痛的顽疾,这个女人已经是倾家荡产。而且非但没有好,反而日益加重。可以想象这个女人的身心是多么的痛苦,虽然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病。马可对给这个女人治疗的医生也颇有微词(可5:26),但是路加却没有这样说,在医生手里花尽了她一切养生的,并没有一人能医好她”(路8:43)。因为路加本身就是医生,路加知道医生不能包治百病。

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这个女人清楚自己的病,知道自己是属于律法上不洁净的人,是不应当和别人接触的,因为会把不洁净传染给别人。但是,她听见了耶稣的很多事情,特别是可以行很多神迹,渴望得到医治的欲望给了她无比的勇气。她夹杂在众人当中,寻找机会。就像个小偷似的,战战兢兢。她的要求很简单,接近耶稣,趁人不备的摸着耶稣的衣裳繸子。

她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乾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奇迹发生了,这个久治不愈的顽疾刹那之间得到了医治,而且这个奇迹只有这个女人最清楚。她是何等的高兴啊!满心是对神的赞美、歌颂!

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众人都不承认。彼得和同行的人都说:“夫子,众人拥拥挤挤紧靠著你,还说‘谁摸我’吗?”耶稣说:“总有人摸我,因我觉得有能力从我身上出去。”这段文字更让我们惊奇,耶稣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太清楚。虽然我们可能曾经感受过这种超然的能力(就像我曾经感受到来自灵界的虽然看不见但扑面而来的巨大力量),但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不得而知。众人一口否认。门徒解释说人多拥挤,说不定是谁无意碰上,或者是老师的错觉。耶稣的话,只有两人能明白:耶稣和这个得到医治的女人。女人的兴奋变成了恐惧。毕竟她是个女人,而且又是不洁净的,更重要的是没有征得耶稣的同意。她本想得到医治后,或者继续暗暗跟从耶稣;或者就此回家。但是,麻烦来了。耶稣竟然发现了这件事。怎么办?

 耶稣周围观看,要见做这事的女人。那女人知道不能隐藏,就战战兢兢地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把摸他的缘故和怎样立刻得好了,当著众人都说出来。 显然,耶稣知道这不是个偶然或者错觉。他在寻找。他知道谁在摸他。这个女人知道是隐瞒不了,只好战战兢兢的俯伏在耶稣脚前,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众人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现场一片欢腾。

 面对这个满心恐惧的女人,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很明显,耶稣没有责备她的冒失冒昧,而是慈爱的安慰。

那么,单从字面上看,耶稣虽然有惊人的能力,但好像也不是无所不知,因为他在寻找。假如这个女人硬着心肠不“自首”,或者耶稣根本找不到?

有解释说,耶稣虽然有真实的神性,是无所不知的;但是他还有真实的人性,他的人性是有限的。就是说,在地上的时候,他的人性常常限制了他的神性。所以,耶稣确实不知道是谁,只知道有能力从身上出去。我们说,这是不符合圣经的。在太9:1-8节医治瘫子的事情当中,耶稣可以知道文士心中的意念,怎么到这里,就被自己的人性限制了呢?

所以,耶稣是知道这个女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的。耶稣这里之所以要寻找这个女人,目的是为了叫这个女人把这个本来隐藏的神迹见证出来。见证耶稣具有的医治的权柄。

麻风病、瘫痪、鬼、自然界、死亡、血漏等等,在耶稣面前都不堪一击。但是,这些并不可怕,尽管都是人人惧怕的;比这些可怕得多的是里面的疾病,比如顽梗、悖逆。求神怜悯许许多多刚硬的心。

2)、很大的信心

马太为了突出这个方面,都使用了“必”:“ 她就必活了”,“就必痊愈”(9:18,21)。表明了这两个人对耶稣能力的很大信心。也许,我们结合其他两卷福音书,对睚鲁的信心有些看法。但是我们要清楚,到目前为止的经文,还没有记载耶稣行过叫死人复活的神迹。人的信心再大,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苛求睚鲁。

这里再提一下一个细节,就是女人摸耶稣的衣裳繸子。在其他的地方也记载了这个细节(太14:36;可6:56)。是不是衣裳繸子有什么魔力?答案已经不言自明了。这个女人得到医治是因为完全的相信耶稣,摸衣裳繸子只是信心发出的举动。所以,并不是衣裳繸子本身有什么魔力。基督教的信仰不是迷信。就好像很多初信的信徒,把圣经、十字架当作驱魔辟邪的工具一样,那是错误的做法。我们信仰的是创造宇宙万物的神。我们和他“打交道”的方式是凭着信心。求神怜悯那些迷信的信徒,怜悯仍然把拜偶像的习惯带进基督教信徒的信徒,引领他们离开迷信,认罪悔改,归向真神。

三、反省反思

1、耶稣在这两个神迹当中彰显怎样的权柄?你相信耶稣有这样的权柄吗?

2、如何理解形容圣徒的“睡了”?你有这个方面确定的盼望吗?

3、治好这个患了12年血漏女人的原因是耶稣的衣裳繸子具有魔力吗?你的信仰当中有没有迷信的成分?

4、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四讲:瞎子看见、哑巴说话

    读经:太9:27-38

内容:

一、详细分解

1、瞎子看见

    9:27  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著他,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9:28  耶稣进了房子,瞎子就来到他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做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 

9:29  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著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 

9:30  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9:31  他们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耶稣根除血漏妇人顽疾、叫睚鲁的女儿死而复活之后,继续前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两个瞎子。这两个瞎子大声喊叫:“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大卫的子孙,在第二讲“耶稣基督的家谱”里面我们已经解释过,对于犹太人讲这个称呼就是弥赛亚的代名词。两个瞎子虽然看不见,但是耶稣行的许多神迹他们从他人的口中已经知道,比如医治大麻风、瘫子行走、平静风和海、叫死人复活。熟悉圣经的他们凭着简单单纯的心灵知道耶稣就是基督,是神预备的弥赛亚。所以,他们怎能放弃这样绝佳的机会?他们完全不顾人的嘲笑、排斥,竭力的祈求耶稣。

可是耶稣这次似乎一反常态,没有搭理他们,继续前行,并且进入一间房子。在场的门徒和两个瞎子都不明白耶稣这次为什么这么冷淡。但是两个瞎子并没有死心,仍然是不离不弃紧随耶稣。耶稣进了房子以后,呼唤两个瞎子都他跟前去。耶稣并没有立刻医治他们,反而是向他们发问:“你们信我能做这事吗?”

到这里我们基本明白了耶稣的用意。原来耶稣是要考验这两个瞎子,看看这两个瞎子在遭到冷遇的时候,能否还继续跟随耶稣?他们是不是真的相信耶稣有如旧约先知所预言的那样大有能力和权柄?我们来看看瞎子的回答:“主啊,我们信!”很显然,他们对耶稣属天的权柄和能力没有丝毫的怀疑,他们不是来试试看、碰运气的!——可叹我们很多虽称为基督徒或者神的儿女的人,常常没有这样全然的相信,反而更多的是把运气当作神!

当然,我们前面说过,耶稣是无所不知的,他知道两个瞎子对他的信心。他之所以这么做,为的是考验,让众人通过瞎子们信心的举动(遭冷遇仍然不离不弃)看到瞎子真实的信心。——神经常也考验我们的信心,并不成就我们所求的,尽管是合神心意的,为的是检验我们信心的真实性、持久性;同时也是学习等候神的功课。

瞎子们这样的信心,耶稣没有拒绝。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著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就是这样的一个动作、一句话,他们的眼睛就开了。不可思议的事情又发生了!正如另一个被医治的瞎子所说:“创世以来,未曾听见有人把生来是瞎子的眼睛开了。这人若不是从 神来的,甚么也不能做”(约9:30-33)——单纯的心总是很容易看见神的。

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耶稣仍然是照常嘱咐,而且是“切切”的,是反复叮咛。他不想人们只是为了神迹来追随他。他们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又是不听话的人!虽然,情有可原,毕竟得到这么大的神迹医治,怎么可能缄默呢?——盲目、不顺服的热心很可怕,看起来是为主做美好的见证,但常常只能帮倒忙!可惜这样的热心在教会太普遍!

2、哑巴说话

9:32  他们出去的时候,有人将鬼所附的一个哑巴带到耶稣跟前来。 

9:33  鬼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希奇说:“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两个得到医治的瞎子前脚刚走,一个被鬼附的哑巴来了。怎么就知道这个哑巴不是天生的残疾而是因为被鬼附致哑的呢?或许是这个哑巴行动怪异,或许是福音书毕竟是事后的追忆。当然我们没有看到耶稣的询问,毕竟是哑巴。也没有说明耶稣是如何治疗,只知道事情的结果:鬼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又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难怪群众的反应是众人都希奇说:“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3、小结

从《《马太福音》8章开始,到这里为止,我们看到了马太具体而集中记载了十个神迹,我们不妨小结一下:

记载的神迹

彰显的权能

宗               旨

洁净麻风病(8:1-4)

医治百夫长仆人的瘫痪(8:5-13)

医治彼得岳母的发热(8:14-15)

医治瘫子(9:1-8)

医治血漏(9:20-22)

医治瞎子(9:27-31)


平静风和海(8:23-27)


叫睚鲁的女儿死而复活(9:18-19,23-26)


赶出污鬼(8:16,28-34)

医治被鬼附的哑巴(9:32-33)

治病



赦罪




驾驭大自然


胜过死亡


胜过撒旦

全面应验旧约弥赛亚预言(赛29:18,35:5-6,42:7),表明耶稣就是弥赛亚,就是神的儿子

彰显神的慈爱和怜悯

指出被造之物应有的本分,就是完全相信,尊神的名为圣

提供值得基督徒效法的信心榜样

4、反对的声浪

9:34  法利赛人却说:“他是靠著鬼王赶鬼。” 

从九章开始的嘀咕,到后来的公然责备,到现在的咒骂,耶稣与宗教界的冲突逐步升级,越来越白热化,裂痕日见加深,现在已经达到高峰。形势也越来越对耶稣不利。

正如前面所说,法利赛人不能否认耶稣确实具有惊人的能力,因为诸多的神迹就是铁证。但是,耶稣不符合法利赛人对弥赛亚所确定的标准,他和他的门徒不能严谨遵守口授律法。这样,他的能力和权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来自撒旦,就是鬼的首领。

 综合这一章的信息,我们可以看见法利赛人控告耶稣的四样罪行:亵渎神(1-8)、与罪人为伍(9-13)、不敬虔(14-17)、服侍撒旦(34)。他们这样诽谤耶稣的原因是:1)、耶稣漠视他们的权威;2)、削弱了他们对群众的控制力;3)、挑战他们的宝贝信念;4)、揭露他们缺乏真诚的动机。

看看法利赛人的成见是多么可怕!他们哪里是侍奉神呢?他们实质上侍奉的是自己的成见!——我们不也是常常这样吗?常常是头脑里先有了一套自己的标准、观点,然后质问神“为什么是这样,不是那样?为什么这样做,不是那样做?为什么……”。常常是盼望神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去做,去成就。求神怜悯我们,照明我们里面的成见、偏见,引导我们放下这些成见或者偏见,清心仰望神,愿神的旨意成就。

这里顺便也提醒一下传道人,就是神话语的出口。一个合神心意的传道人,必须先重生得救,先顺服神,先明白真道,先成为受教者,先具有属灵的辨别力。因为血气传递血气、知识传递知识、生命传递生命。神的话语,不管讲多少,必须不折不扣地忠实传讲,把圣经本身要传达的信息传讲出来。而不是自己先有了观点、看法,然后寻找一些经文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看法。一个传道人如果张口闭口“我认为……”、“我觉得……”、“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传道人最好闭口,因为不是在传讲神,而是在传讲自己。

5、更大规模的差传

9:35  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 

如果说太4:23-25是对耶稣第一阶段传道事工的总结,那么这一节就是对第二阶段传道事工的总结。

9:36  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 

9:37  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 

9:38  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困苦流离,被击溃和折磨。“困苦”,是指备受威胁,羊被凶恶的牧人剥皮而感到痛苦;“流离”,是指被撇弃而流离失所,无依无靠。

收割庄稼,指的是最后的审判(赛27:12;何6:11;珥3:13)。

耶稣看见许多困苦流离的人,心生怜悯,因为他们如同没有牧人的羊。不是没有牧人,而是这些牧人没有尽到牧人应尽的责任,或是像祭司阶层的撒都该人,只顾住大房子、戴光鲜亮丽的金银首饰、享受富裕的生活;或是像法利赛人,只满足于一边追求表面的敬虔,一边却犯罪作恶……就像《以西结书》当中的描述的:

    34:1  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 

34:2  “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的牧人发预言,攻击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祸哉!以色列的牧人只知牧养自己。牧人岂不当牧养群羊吗? 

34:3  你们吃脂油,穿羊毛,宰肥壮的,却不牧养群羊。 

34:4  瘦弱的,你们没有养壮;有病的,你们没有医治;受伤的,你们没有缠裹;被逐的,你们没有领回;失丧的,你们没有寻找;但用强暴严严地辖制。 

34:5  因无牧人,羊就分散;既分散,便作了一切野兽的食物。 

34:6  我的羊在诸山间,在各高冈上流离,在全地上分散,无人去寻,无人去找。

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做工的人少 ;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明显这里主是在打比方。“要收的庄稼”,就是那些困苦流离的羊,就是那些失丧的罪人,需要神的工人去寻找,去引领他们回转归向神。因此这里的“收庄稼”不是指末日审判,这些工人也不是奉派去执行最后的审判,而是去拯救人们免遭审判,而且是从以色列起首(太10:5-6)。看到这里,我们不由得想起了耶稣升天之前吩咐的大使命(《马太福音》):

28:19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注:或作“给他们施洗,归于父、子、圣灵的名)。 

28: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因此太9:37-38是承上启下的内容。下文第十章就是耶稣具体的差传安排。

我们也当明白神的心意,听从主吩咐的传福音的大使命,因为一直是“庄稼多、工人少”的局面。求主预备我们的心,使我们随时将主的福音传扬。不仅仅是用我们的口,更是用我们的见证,用我们真实的顺服神、活出神的形象,使人看见福音的好处而被吸引,早日悔改归向神。如果作为基督徒的我们,还没有认识神,没有享受到与神和好而带来的满足、平安、喜乐,不能顺服神,没有活出神的形象,那么我们所传的福音只能是空洞的谎言。

二、反省反思

1、《马太福音》的八、九两章记载了耶稣行的哪些神迹?彰显了耶稣什么样的权柄?宗旨是什么?

2、你学会等候神的功课了吗?盲目的火热神喜悦吗?

3、法利赛人为什么恶毒咒骂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说明什么问题?是不是怪耶稣太锋芒毕露、不懂得柔和委婉?

4、在法利赛人这面镜子前,你看见你身上存在哪些类似的污秽?

5、一个合神心意的传道人应该怎么做?你一直传递的是什么?

6、为什么有很多的羊流离失所?你明白神的心意吗?你如何回应神的心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9 20:26:54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4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五:较大规模的差传——拣选工人(首篇)

读经:太10:1-4,可3:14-19,路6:12-16,徒1:13

内容:

一、详细分解

1、十二使徒名单表

《马太福音》

10:1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10:2  这十二使徒的名:头一个叫西门,又称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 

10:3  腓力和巴多罗买,多马税吏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 

10:4  奋锐党的西门,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马可福音》

3:14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 

3:15  并给他们权柄赶鬼。 

3:16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3:17  还有西庇太的儿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约翰,又给这两个人起名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 

3:18  又有安得烈、腓力、巴多罗买、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达太,并奋锐党的西门, 

3:19  还有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路加福音》

6:12  那时,耶稣出去,上山祷告,整夜祷告 神。 

6:13  到了天亮,叫他的门徒来,就从他们中间挑选十二个人,称他们为使徒。 

6:14  这十二个人有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还有他兄弟安得烈,又有雅各和约翰,腓力和巴多罗买, 

6:15  马太多马,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和奋锐党的西门, 

6:16  雅各的儿子(注:“儿子“或作“兄弟”)犹大和卖主的加略人犹大。 

《使徒行传》

1:13  进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间楼房。在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注:或作“兄弟”)犹大。 

通过比对之后,有十个人是四张名单表所共有的:彼得、安德烈、约翰、雅各、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还有一个人是前三张单子所共有的,加略人犹大。他在耶稣上十字架之前就已经负罪自杀,当然第四张单子没有了。而达太是前两张单子共有的,雅各的儿子犹大是后两张单子共有的,因而这两个人很可能是同一个人。

2、门徒与使徒

门徒,跟随主、接受主严格训练、管教之人。使徒,原文意思“奉差派的人”,如同大使,代表差派他的人(约13:16,可6:30)。圣经曾用这个名字来称呼耶稣(来3:1,中文译为“使者”),又用来指耶稣选召的十二个门徒。

3、差传的原因

这个方面已经在上一讲分解过,就是太9:36-38节所交待的耶稣看见许多人的人如没有牧人的羊“困苦流离”,就心生怜悯。

4、差传的次数、时间

这样较大规模的差传究竟是一次还是多次?每次持续的时间有多久?圣经没有准确的记述。太11:1节似乎告诉我们这十二使徒已经与耶稣分开;到太12:1节,似乎他们已经回来。可3:14节似乎告诉我们这样差传是多次的,而且是短暂的。可6:30节所记述的是使徒差传归来向耶稣汇报。路9:1节是拣选和差传,路9:10节是使徒差传归来的汇报。路10:1-20节所记述的是另一次更大规模的差传。这样我们大致可以得出结论,这样较大规模的差传是多次的,每次持续的时间是短期的。

5、慎重其事

从路6:12节记述的耶稣拣选十二使徒之前是经过彻夜祷告的,是三位一体共同协商之后的拣选,所以是慎重其事的。

为什么拣选的“十二”使徒呢?而不是其他数字。我们说圣经当中很多数字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比如“七”、“十二”以及这些数字的倍数(比如“七十个七”、“二十四”)代表的是完全。“十二”,可以使我们想到雅各的十二个儿子,后来成为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还有新耶路撒冷的十二个门,城墙的十二根基(启21:11-21)。之所以拣选“十二”使徒,太19:27-28节“彼得就对他说:‘看哪,我们已经撇下所有的跟从你,将来我们要得甚么呢?’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这跟从我的人,到复兴的时候,人子坐在他荣耀的宝座上,你们也要坐在十二个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个支派’也许给我们透露了原因所在:《但以理书》7章所描述的是以色列将统治天下诸国,这里转换成十二个使徒,说明耶稣的跟从者是取代了不信的以色列民族,成为“真以色列”。

6、十二使徒简介

在传道工作上,使徒有很重要的地位(可3:14)。耶稣和使徒在三年多传道生涯中,过的是凡物公用的生活;居无定所,也没有固定的物质供应(路8:3)。在基督升天后,他们成为教会传道事工的支柱。

关于耶稣首先拣选的两对弟兄“彼得和安德烈”、“雅各和约翰”,在第十讲“呼召四门徒”里面已经有所介绍,请参考。这两对弟兄,原本是加利利海的渔夫。四人中,彼得、雅各和约翰与耶稣最为亲密。他们在一些特别的场合中,亲眼目睹神子大能的作为,如登山变像,叫睚鲁的女儿复活和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彼得,十二使徒当仁不让的首领。如果把耶稣带领的这个传道队伍比作军队的话,彼得就是冲锋陷阵的大将军。在耶稣奔赴耶路撒冷接受十字架苦难的途中,他公开承认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耶稣说,这种认信不是由人来的,是天父的启示。耶稣被捕的那一夜,彼得义愤填膺,拔刀砍掉大祭司仆人的耳朵。但是,彼得也有很多的软弱。前面刚公开承认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得到耶稣的赞赏,后面就再三拦阻耶稣不去耶城赴难,顺服了撒旦,被耶稣斥责;前面拍着胸脯非常自负的告诉耶稣即使其他使徒跌倒背叛,他却永不跌倒;但是不久耶稣受审之时,他却三次否认主。后来鸡鸣两次,彼得回头猛省,伤心懊悔,痛哭不已。五旬节之后,他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冒着生命危险向人见证耶稣的复活。教会传统说彼得最后是倒钉十字架而殉道。

安德烈,是彼得的弟弟,他亲自领彼得信主。以前,安德烈是施洗约翰的门徒。相对于哥哥彼得来说,安德烈显得内敛而低调。

雅各,是第一位殉道的使徒,被希律亚基帕一世斩首。

约翰,雅各的弟弟,弟兄俩都是性情刚烈的人,耶稣给他们改名叫“半尼其”,是“雷子”的意思(可3:17)。约翰是新约多本书卷的作者。他曾经出现在若干特殊场合,比如他是最后的晚餐当中挨近耶稣胸怀的那位“耶稣所爱的门徒”(约13:23);主耶稣被卖之夜,领彼得赚门进入大祭司院子里的门徒(约18:15);是唯一跟主耶稣到底的门徒,主钉十字架将母亲交托给他,也是主在十字架上被罗马兵丁枪刺肋旁的亲眼证人(约19:26,35);主复活后,他与彼得一同去坟墓(约20:2);主复活之后在加利利海边显现,他也在场(约21:20)。他是最后离世的使徒,享年九十有余。晚年被罗马人放逐到地中海小亚细亚附近的拔摩海岛上;在那里领受神的启示,写成了新约最末后的一卷书《启示录》。

腓力,和彼得,安德烈同城,是伯赛大人。他曾带领一个叫拿但业的门徒来跟随耶稣(约1:)。巴多罗买可能就是腓力的这位朋友拿但业。

马太,见四十一讲“呼召马太”。这里特别提一下的是马太对自己的介绍当中使用的“税吏马太”,其他三张单子里面没有这样特别的介绍,也许传达的是马太对自己曾经从事不光彩行业的自责。

多马,又叫低土马,生性多疑,不信耶稣复活;复活的主特别向他显现,增加他的信心(约11:16,20:24-29)。教会传统说他曾经到过印度传福音。最后被马活活拖死而殉道。

至于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以及奋锐党西门,我们所知极少。关于奋锐党,详见第四讲“五色杂陈的反应”。

加略人犹大,因为出卖耶稣,今天他的名字仍常常被人引用,成了叛徒的代名词。他是耶稣这个小型神学院和布道团的现金会计,但他常常偷取公款。犹大为什么出卖耶稣?是否没有犹大的出卖,耶稣就不会被钉十字架成就救恩?明明知道犹大不信耶稣,手脚又不老实,耶稣为什么拣选他、信任他?这些问题待到以后分解到的时候再进一步分析。

耶稣所拣选作他亲密朋友和同工的十二使徒,都是极其平凡的人。他们的教育水平、能力才干并不特别过人。而且他们虽然时刻跟随耶稣,亲眼目睹了耶稣所行的许多不可思议的神迹,亲耳聆听了耶稣许多的教导;但是常常因为无知、迟钝或者自私而令主伤心。比如耶稣最爱的门徒雅各和约翰,曾经因为撒玛利亚人拒绝耶稣而祈求耶稣烧死他们,被耶稣严厉责备(路9:51-56);还是他们,伙同母亲,在耶稣受难前夕,祈求在耶稣的国度里作左右丞相(太20:20-23);门徒也因此起了纷争,争论谁为大(太20:24-28);耶稣被抓,一个个忘记自己的“豪言壮语”,落荒而逃(太26:31-35,56);彼得三次不认主……

但就是这一批被当时社会看作“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的人(徒4:13),这一批软弱的门徒,却为基督的福音完成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改写了人类历史。

二、反省反思

1、十二使徒被耶稣拣选,是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出色吗?

2、耶稣为什么要拣选十二使徒?

3、从十二使徒身上,你学到哪些功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7-8 15:02:52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6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六讲:较大规模的差传——传道方向和策略

读经:太10:1,5-15,

内容:

一、详细分解

1、传道装备

10:1  耶稣叫了十二个门徒来,给他们权柄,能赶逐污鬼,并医治各样的病症。 

从前面的经文当中,我们已经看到耶稣拥有的属天的权柄和能力。这里我们看到掌管万有的主,可以把权柄赐给人。这里所讲的“权柄”,特指的是在疾病、死亡和灵界的权柄。

圣经告诉我们,所有的权柄都是从神来的,并且教导我们要顺服在上有权柄的(太6:13下;罗13:1-7;彼前2:13-14))。这里顺便讲一下“顺服权柄”的问题。有人问,既然所有的权柄出自神,那么是否表明我们就应当无条件顺服一切的权柄呢?

我们要掌握一个原则是:把“权柄”和“掌权的人”分开。所有的“权柄”出自神,但不等于所有的“掌权的人”都正确使用神赋予的“权柄”。当掌权者正确的使用权柄的时候,我们应当顺服他们,就像顺服神一样;反之,当掌权者滥用权柄的时候,就是说没有正确使用权柄,我们只能顺服神。正如使徒彼得面对大祭司等人“不许传讲耶稣”的威压所说的话:“听从你们,不听从 神,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们自己酌量吧!我们所看见、所听见的,不能不说”(徒4:19-20)。

2、传道方向

10:5  耶稣差这十二个人去,吩咐他们说:“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 

10:6  宁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里去。 

这次传道的方向是针对以色列人,是以色列家“迷失的羊”(赛53:6,耶50:6)。就是说这些羊原来是属神的,但偏行己路,迷失了。主现在差派使徒去把他们找回来。

正因为这次传道的方向是有限制的,所以“外邦人的路,你们不要走;撒马利亚人的城,你们不要进”。强调这一点,就是要提醒我们解释圣经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仅仅根据这两节就一口断定福音只能向犹太人传。事实是耶稣后来颁布的大使命是将福音传给万民,是从耶路撒冷到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太28:19,徒1:8)。也不能说圣经前后自相矛盾。毕竟前后传道的方向是不同的。

3、传道内容

10:7  随走随传,说:‘天国近了!’ 

10:8  医治病人,叫死人复活,叫长大麻疯的洁净,把鬼赶出去。

我们看到传道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传讲“天国近了”,一是医病赶鬼。和主耶稣所作的相近(太4:16,23;9:35),似乎缺少“教训人”,就是像耶稣在“登山宝训”那样的教导。当然,我们不清楚使徒是否也作这样的教导。也许,也传讲耶稣教导的信息;但是不可能像耶稣那样口吻(比如“只是我告诉你们”)。毕竟身份不同,耶稣是神的儿子,使徒只是人。还有,见证耶稣就是基督,应当是主要的内容。

4、组织形式

在《马可福音》6:7节和《路加福音》10:1节,我们看到的组织形式是“两个两个地出去”。就是说两个人为一小组,十二使徒就分成了六个小组。不是集体行动。明显,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广传福音,而且还可以便于互相照应。

5、总原则

你们白白地得来,也要白白地舍去。 

理解这个总原则,我们不妨先结合旧约一个因贪财而遭到惩罚的事情来看看给我们的教训。亚兰王的元帅乃缦得了麻风病,来到以色列,遵照先知以利沙的吩咐得到了医治。乃缦为表感谢愿意给以利沙一些财物,被以利沙拒绝。但是先知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起了贪念,在乃缦走后派人追上他,假托先知之名索要了一些财物。结果,被惩罚患上大麻风(王下5:)。本来荣耀神的一件美事,被基哈西变成了一桩丑恶的勾当,所以才被神严惩。

对于神的仆人而言,神的恩赐是祝福,也是试炼。撒旦常常建议可以适当的“以权谋私”,世界也常常露出迷人的微笑。主耶稣在这里确立了一个总原则:白白得来白白舍。我们所得到的恩赐、能力,都是从神白白领受的,所以应当白白分享出去,不能作为换取金钱或者物质享受的筹码。公元一世纪末,出现了很多贪得无厌的假先知,我们不应当效法这些假先知。保罗也严厉斥责了“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的恶行(提前6:5-10)。

6、生活安排

10:9  腰袋里不要带金银铜钱。 

10:10  行路不要带口袋,不要带两件褂子,也不要带鞋和拐杖,因为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

腰袋,外袍腰带的折叠部分。口袋,置放食物的袋子。不要带两件褂子,“不要带第二件褂子”。 拐杖,巴勒斯坦地区多山,因此,行走崎岖的山路拐杖是必备的。

这是教导门徒要轻装上阵。原因一是路程短,任务紧迫;一是当地人传统好客,生活所需可靠敬畏神的人供给。

工人得饮食是应当的。路10:7说“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 保罗后来也作了类似的教导:“传福音的靠著福音养生”(林前9:4-14)。我们应当供应那些完全为主摆上的工人生活所需。这与前面教导的总原则并不矛盾。我们不能误解总原则而忽略了工人的生活需要。

10:11  你们无论进哪一城,哪一村,要打听那里谁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时候。 

10:12  进他家里去,要请他的安。 

7、对待福音的态度及其结果

10:13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 

这里教导在实际环境当中的解决食宿问题的措施。

好人,指的是有心要主、敬畏神、追求神国度的人。也属于“迷失的羊”。主耶稣教导每到一地,先打听谁是这样的“好人”,就是说寻找有上述美好见证的人。找到之后,要请他的安,就是把基督供应给他。只有借着基督耶稣,罪人才能与神和好,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

那家若配得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就必临到那家。“祝平安”,至今仍是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里标准的问安形式。配得平安,就是说愿意悔改归向神,相信耶稣是基督。这就表明这个被众人公认的“好人”是名副其实,他们就能因信得到使徒祈求从神而来的平安。这样的家庭就可以成为使徒临时的生活地点,也是传福音的临时据点。路10:7-8描述的很具体:“你们要住在那家,吃喝他们所供给的”;而且不要挑剔,“给你们摆上甚么,你们就吃甚么”;同时“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工人应该感谢主人的供应,不应当考究吃喝住宿,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拦阻传福音的事工。

若不配得,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这里描述的是相反的情况,如果这个“好人”是徒有其表、浪得虚名,并不真正敬畏神,他就无法得到使徒祈求的平安。你们所求的平安仍归你们,平安加倍赐给神的工人,神的平安并不落空。

10:14  凡不接待你们、不听你们话的人,你们离开那家或是那城的时候,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 

10:15  我实在告诉你们:当审判的日子,所多玛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还容易受呢! 

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法利赛人离开外邦的城市,会这样做,表示不沾染外邦人的不洁。使徒已经尽力所能传扬福音,要是众人不听,便与使徒无关,后果由听者自己担当。因此这样的举动与法利赛人的做法相似,但意义不同。《路加福音》10:11节类似的教导还有言语的宣告:“就是你们城里的尘土粘在我们的脚上,我们也当著你们擦去。虽然如此,你们该知道 神的国临近了。”既有严厉的责备,也有语重心长的规劝。

所多玛和蛾摩拉,这两个城市因为极度败坏而遭受神严厉的惩罚,被从天而降的硫磺与火毁灭(创19:1-28)。主进一步指出这些拒绝福音的城市的人最终的可怕下场,就是在末日审判的时候所遭受的审判比所多玛和蛾摩拉更厉害。

二、一点质疑

先看下面的经文(《路加福音》)

22:35  耶稣又对他们说:“我差你们出去的时候,没有钱囊,没有口袋,没有鞋,你们缺少甚么没有?”他们说:“没有。” 

22:36  耶稣说:“但如今有钱囊的可以带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带著,没有刀的要卖衣服买刀。

这两节的教导似乎与《马太福音》这里的教导冲突。结合上下文我们知道,《路加福音》这里的教导是指向耶稣复活之后,就是《马太福音》28:19节颁布的传福音给万民的大使命。因为传扬的对象和区域发生了变化,面对的情况不一样了,所以主教导门徒要在自给的基础上传道。买刀,似乎有些不对劲,门徒传扬福音,又不是打仗。我们说,买刀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或是防备盗匪的抢劫,更主要是防备毒蛇野兽的侵害。

三、反省反思

1、我们应当无条件的顺服一切权柄吗?

2、耶稣给门徒传福音确立的总原则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3、这一段经文当中“配得”一词,是否表明神预定了这样的结果?

4、太10:9-10与路22:35-36冲突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七讲:较大规模的差传——逼迫与对策

读经:太10:16-31

内容:

一、详细分解

 前面的分解我们说过,这样较大规模的差传是多次的,短期的,因此今天这一讲分解的经文描绘的应当是日后福音广传世界的情景。是属于预告性的教导。

1、危险形势及总对策

    10:16  我差你们去,如同羊进入狼群,所以你们要灵巧像蛇,驯良像鸽子。

羊进入狼群,字面意思很明显,形容非常危险的形势。主这里是打比方,“”用来比喻使徒,福音使者;“狼群”比如危险的环境或人物。比如狼一般奸险的假先知(太7:15,)。

灵巧像蛇,许多信徒一看到“蛇”就会很快想到撒旦,那条在伊甸园当中引诱夏娃犯罪的狡猾的蛇;甚至有些信徒就把“蛇”解释为撒旦。如果是这样解释,那么这里便无法解释,难道耶稣教导使徒像撒旦那样诡诈、狡猾?

我们说圣经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这些信徒解释圣经的方法。在以前的分解当中我们已经说过,解释圣经要遵循许多严谨的解经原则;不能随意解释,更不能“跟着感觉走”。

伊甸园当中的蛇,结合上下文和整本圣经,应当解释为撒旦借着蛇来说话,蛇充当了撒旦的工具,不是撒旦本身。这里,耶稣用蛇来比喻“灵巧”,就是说面对危险的环境或人物,福音使者应当像蛇那样谨慎、机灵和敏捷,懂得躲避危险。圣经类似的教导比如“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像愚昧人,当像智慧人”(弗5:15);“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西4:5)。因此,“蛇”以及其他的事物,本身是中性的,它们具体表达的意思应当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且遵循必要的解经原则来确定。

这里顺便揭露一下因为误用用解经原则而产生的错误,甚至是异端。

一是随意联系。有一些信徒完全不顾圣经经文的上下文、时代背景、原文等等,就是说不顾应当遵循的原则,断章取义、望文生义、随意联系。比如下面的经文(《哥林多前书》):

3:12  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

有人在解释“金银”的时候,说:“金,代表的是耶稣;银,表示我们与神做生意。”

猛一听,很有新意,而且似乎都有圣经根据。“金”,“ 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著金带”(启1:13);“银”,交银子与仆人的比喻(太25:14-30)。   

这样的解释本质就是随意联系。结合上下文,林前3:12-15节所指的是信徒在主里面的侍奉。“金银宝石”,代表的是合神心意的、有价值的侍奉;“草木禾秸”代表的是不合神心意的、没有价值的侍奉。如果说“金”只能代表耶稣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很多可笑的解释,比如“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著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6-7),是否就表明耶稣是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或者说耶稣是经受不了大试验的?简直是无稽之谈!

一是中文串珠解经。有这样的一个派别,网站是“生命之道”,UC房间是“基督教圣经依据”。无论是讲道还是解答问题,都是一味读圣经。具体做法是根据中文字面的联系串珠读经,对经文的意思不作任何分解。就比如对上面经文当中“蛇”的解释,他们往往会很有耐心的读一些其他含有“蛇”的经文:

《创世纪》

3:1  耶和华 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3:2  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 

3:3  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 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3:4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 

3:5  因为 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 神能知道善恶。” 

49:17  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虺,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坠落于后。 

《出埃及记》

4:1  摩西回答说:“他们必不信我,也不听我的话,必说:‘耶和华并没有向你显现!’” 

4:2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手里是甚么?”他说:“是杖。” 

4:3  耶和华说:“丢在地上。”他一丢下去,就变作蛇,摩西便跑开。 

4:4  耶和华对摩西说:“伸出手来拿住它的尾巴,它必在你手中仍变为杖。 

《诗篇》

58:3  恶人一出母胎,就与 神疏远;一离母腹,便走错路,说谎话。 

58:4  他们的毒气好像蛇的毒气,他们好像塞耳的聋虺, 

58:5  不听行法术的声音,虽用极灵的咒语,也是不听。

《启示录》

12:9  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听,他们会继续读下去。但是,问题没有得到解答;反而搞得提问者一头雾水。似乎,这就是解答,暗示根据这些经文的意思理解“蛇”,结果《马太福音》10:16节“灵巧像蛇”,就似乎是灵巧像撒旦。

  猛一看,这样的解经是“以经解经”,而且不含任何人的私意——就是人的解释,这一派坚决反对对圣经进行解释,说一旦进行解释,就是按照私意解经。我们说“以经解经”,并不简单等于用其他有联系的经文解释要解释的经文,而是用圣经的总原则来解释要解释的经文。而且,对圣经进行解释,不等于就是按照私意解经(这派看起来完全用圣经说话,但其实这样按照中文字面串珠就是解释)。解释圣经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毕竟圣经的原文不是中文,所写的事情不是现在发生的事情。

同时仅仅按照中文字面进行串珠也是很不妥当的,因为原文的同一个字,译成中文就可以有多种的译法;中文字面的同一个字词,在原文就可能是不同的字,或者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形态。所以盼望弟兄姐妹注意识别这样的异端。

 驯良像鸽子,就是说福音使者要像鸽子一样忍耐、顺服与忠心。圣经类似的教导有(《腓立比书》):

2:14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 

2:15  使你们无可指摘,诚实无伪,在这弯曲悖谬的世代,作 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 

2:16  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叫我在基督的日子好夸我没有空跑,也没有徒劳。

2、逼迫与对策

10:17  你们要防备人,因为他们要把你们交给公会,也要在会堂里鞭打你们; 

10:18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 

10:19  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甚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 

10:20  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

10:21  弟兄要把弟兄,父亲要把儿子,送到死地;儿女要与父母为敌,害死他们。 

10:22  并且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 

10:23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 

这里提醒福音使者将要遭受的几种逼迫及应对之策。

基督徒因为信靠真神、传扬福音,所以撒旦不甘心失败,他一再调动所有的力量来疯狂反扑,企图摧毁基督教和基督徒,因而受逼迫是在所难免的。

逼迫一:被交给公会,在会堂里被鞭打公会,是犹太人最高行政组织,详见第十四讲“登山宝训——论怒气与杀人”。 在会堂里被鞭打,用来惩治一切不顺服或扰乱治安的行为,使徒保罗就多次被鞭打(林后11:24)。

逼迫二: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就是被诸侯君王审判。使徒保罗就接受过这样的审判。耶稣教导了应对之策,就是不要自己考虑讲什么、怎么讲;圣灵必定将要讲的话赐给他们。《路加福音》21:14-15说“我必赐你们口才、智慧,是你们一切敌人所敌不住、驳不倒的。”这样的事例我们在使徒后来的传道当中看的很多,比如彼得被圣灵充满传讲耶稣是基督(徒4:5-12),司提反被圣灵充满与反对耶稣的人辩驳(徒6:10)。

逼迫三:家人的逼迫,甚至是置于死地。这样的逼迫似乎不可思议,但是确实一再的发生着。或是因为恨恶主的道,或是因为害怕受到牵连。

逼迫四:被众人恨恶

主教导的应对之策有:

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相同的经文出现在太24:13节。忍耐到底,持守信仰,始终不违背或者放弃;压不倒、压不跑。得救,明显不是指灵魂的得救,因为灵魂的得救是因信耶稣;应当指的是在迫害当中可获搭救,或者是蒙神保守。当然,不一定是免于死亡,但一定是免于灭亡。《启示录》2:10节主对士每拿教会的使者所说的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耶稣这样的教导:“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魔鬼要把你们中间几个人下在监里,叫你们被试炼,你们必受患难十日。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有人在这城里逼迫你们,就逃到那城里去。提到“”,似乎就意味着胆怯、不光彩,但是圣经并不主张不必要的或者未到时机的殉道。所以这里的“”就是选择退让、不抵抗。耶稣激励门徒努力传道,不要怕逼迫;甲城受到迫害,可转移阵地到乙城。使徒保罗就有多次这样的“”。

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这节经文是难以解释的。单从字面上看,似乎告诉使徒耶稣很快就会再来;而且初期教会都以为耶稣会在他们那个时代到来,这可以从保罗和其他使徒的书信当中可以看出来。但事实受命传道的门徒,很快就回来述职(可6:30);基督的降临和国度的建立,并未在那一代实现。有人解释说:人子就到了不是指基督降临,而是主的审判临到那个时代的犹太人,就是公元70年耶路撒冷的毁灭。很可能基督只是勉励门徒和以后的人:在完成福音使命过程中,不要怕艰难险阻,不要因迫害而退缩;应该满心相信和盼望基督的来到;他们传道的工作还未做完,基督便要来了。

3、遭受逼迫的原因

10:24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 

10:25  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注:“别西卜”是鬼王的名),何况他的家人呢! 

别西卜,经文后面的括号注明是鬼王的别名。原为旧约非利士人的护卫神(王下1:2),意思是“苍蝇之王”。犹太人用这个名字称呼撒旦。太9:34节我们看到法利赛人咒骂耶稣是靠着鬼王赶鬼,约8:48节犹太人骂耶稣是被鬼附着的。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有人根据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劝学篇》里面的“青出于蓝胜于蓝”指出圣经这样的教导是错误的。我们一再说,解释圣经要遵循严谨的解经原则。结合上下文和其他地方的经文(比如太9:34)我们看到,耶稣因为严厉责备法利赛人,并且不遵守他们的口授律法,所以被他们恨恶拒绝。耶稣这里用打比方的手法告诉门徒,既然作为“先生”、“主人”的他遭到拒绝恨恶,那么他的“学生”、“仆人”的门徒,就必然有相同的遭遇。所以,主是用常见的生活经验来教导门徒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并不是教导教育学;或者说没有任何的暗示说学生不能或者不可以超过老师。

4、不要惧怕

人毕竟是很软弱的,遭遇逼迫难免害怕,所以主在这里鼓励门徒不要惧怕,并且给出了不要惧怕的一些理由。

理由一:神无所不知

10:26  所以,不要怕他们。因为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 

10:27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你们耳中所听的,要在房上宣扬出来。 

掩盖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隐藏的事,没有不被人知道的。字面的意思类似中国的俗话“没有不透风的墙”,或者“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我们说,即便恶人所行的暗中的“恶”即便可以瞒天过海,甚至永远不会被发现,但是神知道一切的真相,人所有的言行举止、思想意念神都记录在案。而且,神必定按照公义进行审判。

你们耳中所听的,《路加福音》12:3节作“在内室附耳所说的”。单从字面上的意思看,好像描述的是恶人在干坏事时诡诈的谋划。但是,这里不可能是这个意思,因为是耶稣“暗中告诉”。因而这里指的是耶稣私下对门徒的教导、栽培。这样耶稣的意思是,门徒要把在私下接受的主的教导公开宣告、传扬。

理由二:神掌管一切

10:28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他。  

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指的是撒旦;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指的是神。掌管一切的是神,而不是撒旦;撒旦只能在神许可的范围内活动。

10:29  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 

10:31  所以,不要惧怕!你们比许多麻雀还贵重。

麻雀到处都有,是最普通的鸟类;价钱十分便宜,穷人把它当作食物。《路加福音》12:6节说“五个麻雀不是卖二分银子吗?但在 神面前,一个也不忘记。”两只麻雀卖一分银子,五只麻雀应该卖二分半,可是这里只说卖二分;等于买四只送一只。这里让我们惊讶的看到,就连这样普通的鸟类神都看顾,神若不许可就不可能有一个死亡或被猎杀,岂不更加看顾比麻雀更贵重的他的儿女吗?

10:30  就是你们的头发也都被数过了。 

被数过,原文的意思是“被编过号了”。头发既多,又很容易脱落。主在这里教导说即便是最容易忽视的头发,都被神编号了;何况比头发贵重万分的神儿女的灵魂呢?《路加福音》21:18节说:“然而,你们连一根头发也必不损坏”。 保罗对在狂风大浪中颠簸时刻有性命之虞的同船的人说:“所以我劝你们吃饭,这是关乎你们救命的事;因为你们各人连一根头发也不至于损坏。”(徒27:34)当然,这里形容的是神必定看顾保守他的儿女,相当于“毫发未伤”;并不是说他们真的不会掉一根头发。

二、反省反思

1、为什么说信徒必然遭受逼迫?主教导的应对逼迫总对策是什么?

2、为什么不可以仅仅按照中文字面串珠解释圣经?

3、“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的意思是什么?与信耶稣得救矛盾吗?

4、圣经不赞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吗?如何理解“学生不能高过先生”?

5、为什么不要惧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八讲:较大规模的差传——对主的态度与结局(末篇)

读经:太10:32-42

内容:

一、详细分解

1、主带来的变化

10:34  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 

10:35  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 

10:36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这两节经文引自《弥迦书》7:6节。原来的意思是因为整个社会陷入罪恶当中,导致了朋友家人互不信任,家庭解体。

耶稣的这段教导常常引起一些人的反感,因为似乎耶稣亲口说他会制造家庭矛盾纠纷,这样的基督教还有多大价值?同时,这似乎与旧约对弥赛亚的预言有冲突,因为弥赛亚是“和平之君”(赛9:3-7;亚9:9-10)。

不错,弥赛亚是“和平之君”,耶稣以他的舍命流血满足了神的公义,缔造了神与罪人之间的和睦。但是,耶稣拯救的方法又新又彻底,无可避免的在社会上形成不和与冲突。一个家庭当中,个别成员信了耶稣,就必然与其他还没有信耶稣的家庭成员产生冲突;并不是信耶稣的人喜欢纷争纠纷,而是因为信仰不同而被动产生的无法避免的冲突。《约翰福音》9:18-23节那个被耶稣医治好的瞎子,他的父母因为害怕被赶出会堂而不敢承认是耶稣治好了他们的儿子。

从本质上讲,基督教信仰的是真神,而其他宗教信仰的是撒旦,撒旦是不甘心原本属于自己的臣民归向真神的,所以会竭力的反扑。

虽然冲突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作为基督徒不能把这个必然作为借口而主动挑起矛盾和纷争。正确的做法是在不违背信仰的前提下,尽可能追求与众人和睦。鸡毛蒜皮不计较,原则问题不妥协。神常常把我们放置在不信的环境当中,一是见证我们的信仰,让别人看见信仰在我们身上产生好的不断的更新变化,像光一样对他们产生吸引,给他们预备机会,使他们早日离开偶像和罪恶,归向真神;一是考验我们的信仰,检验我们信仰的真实性、持久性,不断修理雕塑我们,使我们越来越像神。

2、对主的态度及结局

10:32  凡在人面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认他;  

10:33  凡在人面前不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认他。 

,指的是习惯性的、惯常的承认。认我,就是惯常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是自己的救主和管理人生的主。比如“我也要在君王面前论说你的法度,并不至于羞愧”(诗119:46)。不认我,是指惯常拒绝、定意否认。圣经说:“凡在这淫乱罪恶的世代,把我和我的道当作可耻的,人子在他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也要把那人当作可耻的。”(可8:38 )又说:“落在永生 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来10:31)

这两节经文讲述了对主两种态度与相应结局。特别强调的是“习惯性的、惯常的”,不是在压力下暂时的行为,比如彼得曾经三次不认主。

很多信徒以为在众人面前承认主名是很容易的事情,大不了就是舌头打个滚。但是,如果我们结合基督徒曾经遭受的可怕逼迫来说(比如第十一讲“登山宝训——论八福”当中提到过的尼禄的迫害),当众承认主名不是易事;相反,在大逼迫面前很多信徒纷纷变节背叛信仰。所以使徒保罗说:“被 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就是说,在圣灵的感动光照下看见自己满身的罪,是应当下地狱的;明白耶稣是为自己的罪舍命流血,是自己的救主;愿意认罪悔改,接受耶稣为自己的救主和人生的主。这样的人面临再多再大的迫害,都不会说耶稣被钉十字架是因为违背律法,是应当咒诅的。反之,就不可能真实的承认耶稣是主。

10:37  爱父母爱过于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猛一看,耶稣是在反对人间的爱,不允许爱亲人,只许爱他。但显然不是这样的意思。过于,超过、胜过,比……更多。耶稣这里的教导是正确处理爱亲人与爱神的关系:爱主应当放在首位,爱亲人应当是在爱主的前提下,或者说是按照主的教导去爱亲人,如上面所述是在不违背信仰的前提下。所以,并不是反对爱亲人。事实上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尚且把自己的母亲托付给爱徒约翰(约19:26-27)。使徒保罗也教导在主里听从父母(弗6:1-2)。

10:38  不背著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 

10:39  得著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著生命。

十字架,是罗马人对付非罗马公民当中的暴乱分子或者罪大恶极的人所使用的刑具。背著他的十字架就意味着背负苦难、走向死亡。罗马政府常常把暴乱分子钉十字架示众,来震慑罗马属地的臣民。

对于基督徒来说,十字架既意味着可能有肉体的死亡,就是牺牲殉道;又意味着不断的向旧人、世界、撒旦死。《路加福音》9:23节更具体教导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注:“生命”或作“灵魂”。下同)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舍己”,是指放下以自我为中心、以利己为原则的人生——以“我”为标志,以“得”为动机——放下一己的生命、雄心和利益,视之为无足轻重。每一个真正遇见主的人,人生观和价值观必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保罗的经验:“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著基督,”(腓3:7-8)

主这里的教导告诉我们,如果立志跟从主,就必须准备接受可能的牺牲殉道,还有在圣灵引导下的不断的对付、破碎(“天天背十字架”);如果拒绝苦难或者死亡,贪图世界的享受,就不配做他的门徒。

10:40  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 

10:41  人因为先知的名接待先知,必得先知所得的赏赐;人因为义人的名接待义人,必得义人所得的赏赐。 

10:42  无论何人,因为门徒的名,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人不能不得赏赐。” 

接待,就是对门徒及其所传讲信息的态度和做法。犹太人观念中,一个人的代理人,就等于是他自己。门徒是耶稣的代理人,是天国的大使,因此对门徒及其传讲信息的态度,所体现的实际是对主的态度。

先知所得的赏赐义人所得的赏赐。犹太人看“先知的赏赐”是最伟大的,因为帝王虽然奉主的名统治国家,祭司虽然奉主的名侍奉,但先知是从主而来,训示帝王和祭司。“先知”和“义人”在圣经上大都相提并论(比较太13:17;23:29)。

只把一杯凉水给这小子里的一个喝,这样的举动在东方国家,表示的是最起码的热情和礼貌。大家已经习以为常,并不认为会因此得到报偿。但是神不会忽略这样微不足道的善行,正如圣经教导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因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觉就接待了天使。”(来13:2),主对绵羊(得救的人)夸奖说(《马太福音》):

25:34  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25:35  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25:36  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25:37  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甚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 

25:38  甚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 

25:39  又甚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25:40  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主在这篇教训的最后回到开篇提到的接待传道者的事,指出属他的人会得到应获的接待。接待先知和义人的“赏赐”,和先知、义人所得的赏赐一样。

这里要特别申明的是,虽然如上所述,对待门徒及其所传信息的态度和做法,就相当于对主的态度和做法,但是不能将门徒与主等同。门徒毕竟是人,毕竟有自身的局限和脆弱,不可能完全代表主。我们讲完全顺服主,但不能讲完全顺服门徒。只有门徒顺服主,所讲信息来自主,或者说合乎圣经,我们才当顺服门徒。有人根据耶稣这里的教导推论说:“侍奉门徒(或者是牧师、传道人),就是侍奉主”。有的传道人不顺服神,面对来自弟兄姐妹的爱心提醒或责备的时候说:“我是神的仆人,你们不能论断我。只有神够资格论断我。所以你们论断我,就是论断神。”这样的推论和说辞就把门徒(或者是牧师、传道人)等同于主了。

二、反省反思

1、耶稣是“麻烦制造者”吗?

2、圣经鼓励信徒制造矛盾、挑起纷争吗?

3、在众人面前承认主名是很容易的事情吗?真实的承认耶稣是救主和管理人生的主,必须需要谁的帮助?

4、圣经反对爱亲人吗?

5、“天天背起十字架跟从主”、“舍己”意味什么?

6、侍奉牧师、传道人,就是侍奉神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18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九讲:质疑与评价

读经:太11:1-15

内容:

一、详细分解

1、过渡

11:1  耶稣吩咐完了十二个门徒,就离开那里,往各城去传道教训人。 

这节经文是明显的过渡,一方面总结第十章较大规模的差传,一方面引起下文。

2、再次质疑

11:2  约翰在监里听见基督所做的事,就打发两个门徒去, 

11:3  问他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在第九章14节那里,约翰已经派来门徒质疑,因为耶稣和他的门徒都不禁食(详见第四十二讲“新旧难合”)。这里约翰再次派门徒来质疑。这次质疑的问题是:耶稣是不是要来的弥赛亚?施洗约翰为什么产生这样的质疑呢?他不是在众人面前公开见证耶稣是神的儿子,是背负世人罪孽的羔羊(约1:29-36),是用圣灵与火施洗的吗(太3:11-12)?

以前的分解我们说过,约翰虽然是耶稣的先锋官,是“旷野人声”,也勇于为耶稣作见证,但是毕竟他是人,有人的局限。他同样对弥赛亚有思维定势,一方面他具有犹太人的政治性弥赛亚观,一方面希望弥赛亚应当过严谨的宗教生活,比如禁欲、禁食。但是,耶稣显然令他很失望。虽然耶稣可以按照先知预言广行神迹、大有能力,但是得到的是犹太人的拒绝,同时神迹并不在一般对弥赛亚的理解之内;作为弥赛亚先锋的他却身陷囹圄,迟迟没有得到耶稣的拯救;而且迟迟没有看到耶稣用“圣灵与火”施洗。这一切,怎能不让约翰怀疑呢?

3、耶稣的回答

11:4  耶稣回答说:“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约翰。 

11:5  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麻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 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 

11:6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 

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如果单从中文字面上讲,似乎神偏袒穷人。当然仅仅按照中文字面解经是不足取的,解释圣经有个原则叫“忠于原文”。“穷人”,原文的意思是“谦卑的人”,与太5:3节“虚心”同义,就是指里面贫穷的人,是指被圣灵光照,发现自己里面的贫穷、无知、愚昧、亏欠、缺乏,知道自己需要神的怜悯、怜恤、帮助、开启、光照的人。《以赛亚书》61:1节说“主耶和华的灵在我身上,因为耶和华用膏膏我,叫我传好信息给谦卑的人(注:或作“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医好伤心的人,报告被掳的得释放,被囚的出监牢”。

跌倒,与太5:29-30的动词“被绊倒”本是一个。当耶稣的工作作风无法符合人们的期望,甚至违反那些成规定俗时,许多人便离开了耶稣。耶稣就是这样的一块石头,对于信靠的人是值得信赖的、稳固的磐石,对于反对拒绝的人是一块绊脚石(罗9:33,林前1:23,太13:57)。

耶稣面对约翰的质疑,作出了回答。但是,显然没有正面回答“是”与“不是”,只是叫约翰门徒把亲耳听到、亲眼见到事实告诉约翰,就是耶稣所行的惊人神迹。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耶稣所行神迹是对旧约弥赛亚预言的全面应验(赛29:18,35:5-6,42:7,61:1)。耶稣叫约翰自己作出判断。

凡不因我跌倒的就有福了。这是登山八福之后的第九福。显然,耶稣话里有话,希望这位弥赛亚的先锋不要“跌倒”,不要因为耶稣没有满足他的愿望而怀疑甚至否定耶稣。这个呼召也是向所有的基督徒发出。

约翰信心的软弱值得我们基督徒引以为戒,应当放下我们的成见、偏见、思维定势,尊重神的主权,谦卑寻求神的旨意。

4、评价与教导

11:7  他们走的时候,耶稣就对众人讲论约翰说:“你们从前出到旷野是要看甚么呢?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 

11:8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甚么?要看穿细软衣服的人吗?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 

约翰的门徒走后,耶稣开始评价约翰。但是,耶稣同样没有直接切入话题,而是引导众人去回忆有关约翰的往事,启发他们结合约翰的言行举止和所传讲信息来评判他。

出到旷野,约翰是在犹太的旷野、约旦河边传道、施洗。,仔细观看。要看风吹动的芦苇吗?也有翻译成“你们并不是去欣赏风景的!”或者“你们不是去看弱不禁风之人的!”

这样,耶稣的意思是:“你们好好回想一下,你们从前成群结队对犹太旷野、约旦河边是去干什么的?是为要欣赏被风吹动的芦苇吗?显然不是;那么你们到底要寻找什么?是要看穿着华丽衣服的人吗?可是那些衣着华丽的大臣住在王宫。约翰决不是朝廷大臣,他不懂得谄媚国王那种朝廷艺术,他乃是神的大使,弥赛亚的先锋……”

11:9  你们出去究竟是为甚么?是要看先知吗?我告诉你们: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 

圣经告诉我们,犹太普通民众知道约翰是先知(太21:26)。所以,耶稣没有要求民众回答,而是直接点出民众的看法:“是的,你们出去是要看先知,是四百年沉默之后再度出现的先知,就是约翰。我告诉你们,他不但是先知,而且比先知大多了。”

如何理解耶稣说约翰比先知大多了呢?先知本是神的代言人,没有大小之分,那么怎么说约翰比旧约的先知都大呢?

一个人在天国的地位,要看他参与的程度。从人类历史这方面来说,施洗约翰的地位无人能比:他不仅仅是预言,他还是天国的先锋,为弥赛亚来临预备人心;是神儿子的见证者,亲耳目睹神儿子的风采。

11:10  经上记著说:‘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预备道路。’所说的就是这个人。 

11:14  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

耶稣清楚的指出,约翰就是先知预言当中的旷野人声,是弥赛亚的先锋以利亚(赛40:3;玛3:1,4:5;太17:12-13)。当然,施洗约翰是以利亚本人吗?显然不是。耶稣登山变像的时候,门徒亲眼见到以利亚的出现(太17:1-4)。天使对施洗约翰的父亲撒迦利亚预言约翰降生的时候说的很清楚:“他必有以利亚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为父的心转向儿女,叫悖逆的人转从义人的智慧,又为主预备合用的百姓”( 路1:17)。

11:11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 

11:13  因为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 

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有关天国的启示和预言告一段落,实体已经来到,新时代开始了。

耶稣一方面肯定了约翰无与伦比的地位,一方面却又说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似乎自相矛盾。但我们要注意到比较的范畴,前者是与世人相比,后者是在天国的地位。为什么比旧约众先知还大的约翰,在天国却极小呢?

我们看到,旧约亚伯拉罕、摩西、以利亚等这些属灵伟人,他们只能从远处瞻望基督(来11:13);施洗约翰只能站在天国的门口为基督报信;而门徒因为跟随了耶稣,身临天国之境,这样他们当中最小的也大过约翰。

11:12  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 

这节圣经是对听众的劝勉,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经文。因为按照中文字面的意思就是教导人要想进天国,必须努力。曾经听过有传道人这样教导:“一个人要想得救进天国,单单信耶稣还不行;必须努力顺服神,努力到死,才能保证进天国;一旦松懈,哪怕是临时之前的动摇,都会下地狱。”

我们说这样的解释是误解了经文的意思,是完全错误的,里面渗透的仍然是“行为主义”的毒素(参考第十二讲“登山宝训——是光是盐”)。 努力,原文意思是“强暴、逼迫”。耶稣结合施洗约翰因为严厉责备希律安提帕而被下监的事实告诉听众,进入天国不是易事,要面对很多的艰难、逼迫;只有坚定仰望神信靠神的才能进去。正如《使徒行传》14:22节所说:“我们进入 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因此,耶稣这里的教导是提醒跟随耶稣的人应当有的思想准备,而不是教导行为主义。进天国只有一个方法一个途径:信耶稣。

11:15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这是耶稣语重心长的提醒,这样的提醒在很多地方出现(太13:9,43;可4:9,23;路:8,14:35;启2:7,11,17,29;3:6,13,22,13:9)。谁没有耳朵呢?除非是聋子,谁听不见声音呢?耶稣这样的提醒不是画蛇添足吗?

是的,是人都有耳朵;是健康人都可以听见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听话的耳朵的。特别是那些心里刚硬悖逆之辈,他们是听不见神的声音的。圣经告诉我们:“能听的耳,能看的眼,都是耶和华所造的。”(箴20:12)又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雅4:6)。求主给我们谦卑受教的心,开启我们的耳朵和眼睛,叫我们能听见神的话语。

二、反省反思

1、从施洗约翰一再的质疑耶稣,你学到什么功课?

2、穷人一定上天堂、富人一定下地狱吗?

3、如何理解耶稣也可以叫人跌倒?

4、如何理解施洗约翰比先知大多了?为什么说天国里最小的比约翰还大?

5、施洗约翰就是以利亚吗?

6、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进天国,对吗?

7、“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是否画蛇添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7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