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推荐]圣灵的洗与恩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圣灵的洗成为圣徒
马偕医生在台湾传福音的时候,有一些人受感动,接受耶稣,耶稣与他们同在,他们与主同死。他们“与主同死”是十九世纪,那么耶稣是什么时候死?耶稣是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死了,那些在十九世纪与主同死的人,是被圣灵带回一千九百多年上帝所定的那一天联合。这样,“圣灵的洗”和“基督为我们死”就显出相通的意义。但是谁是“被圣灵洗的人”呢?你说:“就是那些被上帝的第三位格,有圣洁本质的圣灵所感动以至于成为圣洁,分享神的本性以至于成为圣徒的人。”这些人是什么时候受圣灵的洗呢?就是在五旬节那一天!


彼得前三章18节说“基督也曾一次受死,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什么摩西第二次打破磐石的时候(民二十11),上帝对他大发脾气呢?因为他不明白,打破磐石流出活水只可以一次,不能两次。所以第二次摩西照着经验打破磐石的时候,神大发怒气,甚至决定他将来不能进迦南,他只能在尼波山看见迦南美地,而不能亲身进去。为什么呢?因为他不明白,他只是靠经验行事。第一次打破磐石是预表基督死,基督死只有一次,不可重复。当摩西再将磐石打破一次的时候,他已经把圣经重要的原则破坏了而他却不知道,他不在众百姓中间尊主为圣,所以神就要刑罚他。这是我们需要很注意的,很严谨的去谨守的原则-基督为教会死,做救主担当我们的罪、受审判只有一次,但是它的功效是永永远远的。所以希伯来书九章25-28节说基督并不是多次将自己献上,而是一次被献,担当了多人的罪。第十  章11-12节又说:“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使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这些话在原文都有已经完成却继续不断有功效的意思。照样,圣灵洁净历世历代所有的罪人,把他们变成圣徒这种圣灵的洗的作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出现几次呢?只有一次!圣灵洗净整个普世圣而公的教会只有一次,所以那一次的洗是“地位”的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被带到耶稣基督的身体里是圣灵的工作,圣灵洁净我们,把我们带到耶稣基督的身体里面,那是圣灵在历史上做成的一个很大的工作,因为圣灵才能产生圣徒,圣灵才能使人成圣。但是,在我们个人的经历里面是不是就是两千年前的那一天呢?你说:“那一天我还没有出生啊!正像基督为我死的那一天我还没有出生地一样。”你与主同死是归入两千年前的那一天,但是,你与主同死的经历乃是在你生活中间的某一天,而不是耶稣基督上各各他被钉十字架的那一次。照样,我们受圣灵的洗的那个经历,乃是我们生命中的某一天,而不在五旬节教会成立的那一天。


如果你说:“有一天圣灵感动我,进到我里面,我领受了它,它充满了我,它洁净了我,使我有一个新的看法,使我有一个新的地位,使我开始一个新的生活。”那一天就是你领受圣灵在你生命中间的分享,使你成为圣徒的日子。按照地位而论,你已以那一天就成为圣而公之教会里面的一份子。圣经里面到底哪一些的经文印证这样的事情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约圣经四次“圣灵的洗”


全本圣经提“圣灵降临”一共四次。这四次分别记载在使徒行传第二章、第八章、第十章和第十九章。使徒行传第二章圣灵降在使徒们经及一百二十个门徒的身上;到了第八章的时候圣灵降在撒玛利亚人的身上;第十章的时候,圣灵降在哥尼流家里听彼得讲道的那些外邦人身上。第十九章圣灵降在以弗所那些亚波罗的门徒身上,那些人听过亚波罗的讲的道,领受过约翰的洗礼,但还没有受圣灵,一直等到保罗对他们传讲信息,为他们按手祷告时,他们才领受圣灵。除了这四次以外,圣经没有提到别的“受圣灵的洗记载,这不等于说没有别人受圣灵,而是说圣经没有记载。


今天很多人把“圣灵降临在人身上”当作“圣灵的洗”,但圣经这四次记载中却都不用“圣灵的洗”,这个名词。这四次记载中所提到的是“他们被圣灵充满”(徒二4)。或“他们就受了圣灵”(徒八17,47)或“圣灵降在他们身上”(徒十44,十九6)。“领受圣灵”这个词句,并不只出现四次,像使徒行传二章39节中就提到:“你们就必领受所应许的圣灵”。所指的对象是那三千个将要受洗的人。也就是说除了使徒行传第二、第八、第十和第十九章这四章所提的这四批人以外,还有另外一大批受福音的人都领受了圣灵。因为圣灵是赐给所有因为顺服真理,领受上帝的道,信从耶稣基督的人。


保罗在加拉太书三章14节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因信得著应许的圣灵”。以弗所一章13节也说:“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所以“领受圣灵的人”。不单是这四批人,所有真正照著圣经的原则来到主面前,求主拯救的人,都已经领受圣灵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领受圣灵的不只这四批人,而是另有很多人;被圣灵充满的,圣经中也另有许多次的记载。但是,请注意,同一批人中有没有人领受圣灵好几次的呢?没有!同一批人中有没有人多次受圣灵充满的?有!那么,“圣灵的洗”等于“被洁净,得到圣徒的地位”吗?是的!“圣灵的洗”等于被圣灵充满吗?不是的!“圣灵的洗”为什么不等于“圣灵的充满”呢?因为“圣灵的洗”没有重复的必要和可能,但是圣灵的充满却有重复可能。所以“被圣灵充满”是可以重复的,而“被圣灵洗”只有一次,不再重复。那么,总归纳起来,“圣灵的洗”和“圣灵的充满”最大不同是在哪里?“圣灵的洗”是地位的改变,从罪人成为圣徒,这一生只一次的地位于上的转变,这是“圣灵的洗”:而“圣灵的充满”乃是在生活中继续不断顺从圣灵,所能享受到的一种灵程高处的境界。


“被圣灵洗”只有一次,而“被圣灵充满”常常可以重复。我做一个很简单的比喻,一对真正恩爱,白头偕老的夫妻,他们只需在结婚一次,但是他们经常充满彼此相爱的经历。你不需要和你太太结婚好几次,但是你可以和她天天彼此相爱,常常享受婚姻中的喜乐。但是上帝把圣灵赐给人是永永远远的,圣灵将永远与我们同在,这里耶稣基督特殊的应许:“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或作:训慰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所以这位永远的灵,永生的圣灵,是住在我们里面永远与我们不分开的,这是地位的证,这上“质”,这是“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的印打下去,果效是不能废除的;神用永远的灵当作墨水写下它与我们约,用永远的灵,永生的圣灵,将它自己那永不改变,永不调残的产业和生命放在我们里面,使我们永远属于主,这种地位是不改变的,这种果效更是永不废除的。在地位上,你既然成为圣徒,就永永远远是圣徒。但是在生活上,却不一定是属灵,很可能是糊涂。地位上是圣徒,生活上是糊涂,那怎么办呢?今天教会的毛病就是这里了!


按地位而论我们应当是圣洁的,应当是神公义、慈爱、圣洁和良善的表彰者和见证者。但是按实际的生活和行为来看却不是如此。神是慈爱的,我们所反映出来的却是仇恨;神是公义的,我们所反映出来的却是不义的;神是良善的,我们的所反映出来的却是邪恶;神是圣洁的,我们反映出来的却是污秽。所以我们失去为主作见证,使人从我们的身上看见上帝荣美的这个机会,这是很可惜的。我们的地位是圣徒,我们在生活如果与地位不相称的话,我们就失去了见证神荣耀的这个权柄,我们就掉在给魔鬼留地步,而被魔鬼利用的这个悲惨的状况中间。所以被圣灵洗过的人应当经常被圣灵充满,他在生活才能真正成为上帝的见证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1. 五旬节领受圣灵


现在我们回头来看第二章所发生的这个被圣灵洁净的经验,这些人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他们照着基督的吩咐聚集在一处,祷告、等候、仰望了十天,忽然间,在五旬节那一天,“天上响声下来,好象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房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的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语。”(徒二1-4)这段圣经给我们看见的是圣灵洗吗?是!但是这一段圣经都没有出现这三个名词,没有提到“圣灵降临”,没有提到“领受圣灵”,也没有提到“圣灵的洗”,但是却提到“响声降下来,好象一阵大风吹过……舌头如同火焰降下一来,分开落在他们的头上”。直接的词句没出现,间接的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那的确是圣灵降在他们身上,使他们领受圣灵,使他们就照着耶稣所讲的“再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果真他们就领了。这些人被圣灵充满,就按照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了。好!现在请注意一件事情,就是这些人是不是曾经受父、子、圣灵的名而受洗的人呢?我们不知道。彼得是不是受过约翰的洗呢?很不可能!耶稣在世时,彼得为人施洗吗?是的!圣经没有明文提到彼得,却间接提到“耶稣的门徒为人施洗,比约翰更多”(约四1-2)。那么,耶稣基督还没有从死里复活以前,还没有颁布大使命以前, 彼得奉谁的名为人施洗呢?是不是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人施洗呢?圣经没说。耶稣有没为人施洗做一个榜样呢?圣经也没有说。


耶稣升天以前,在最后那个大使命里面才吩咐说:“你们要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他们施洗”耶稣没有说:“你们先彼此相洗,然后再为别人施洗”,所以我们不知道彼得、约翰、雅各、拿但业……等等这此门徒,他们自己有没有奉耶稣的名受过洗,然后再为别人施洗,这并不是很重要的问题;但是五旬节这一天,圣灵降临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就敢为别人施洗,乃是照着大使命中耶稣基督的吩咐:“天下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使徒行传第二章结束以前,门徒就为那三千个人施洗,施洗以前对他们说:“你们必领受所应许的圣灵”(徒二38)。所以第二章受圣灵的人可以分成两批;第一批一百二十个人领受圣灵,第二批三千个人领受圣灵。所以使徒行传第二章不是只有一百二十个人在那一天领受圣灵,乃是三千一百二十个人领受圣灵,在那一天圣灵分两次降在他们身上,第一次是代表圣而公的的教会降临在地上,那超地界,超时代,超历史的,永恒的教会按着神的旨意建立在人间,预表全教会的人受洗从罪人变成圣徒,成立了教会,第二次是代表教会的扩展,第二批领受圣灵的人,是听了第一批领受圣灵的人所作的见证以后,悔改受洗归入基督的那三千个人。


2.撒玛利亚领受圣灵


接着我们再注意看,第二个受圣灵的经验在第八章,也就是撒玛利亚信徒的经历。第三个经验在第十章,在哥尼流家里。第四次的经验在十九章,是以弗所的信徒所经历的。这四次到底有什么特别重要的意思?这四次,从使徒行传第二章一直到第十九章,其间相差二十八年,这不是很短的时间我们不要以为这是每天都发生的事情。每天都可能有很多的人受圣灵,当他们愿意接受基督福音的时候,圣灵就会临到他们身上。但是关于受圣灵,圣经并没有记载很多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约圣经这四次记载相隔二十八年,这仅有的四次都很有“预表性”,这四次正好预表着世界归主的步骤,刚好符合使徒行传一章8节所预表的四个见证的范围――“耶路撒冷,撒玛利亚,直到地及极”(徒-8)。圣灵逐步扩大了宣教的范围,先以犹太人为中心,直到预表“地极”的以弗所。从这四个层次来看,你会发现有一个很特殊的变换,什么变换呢?就是“撒玛利亚”变成第二个经验,而哥尼流家里变成第三个经验。为什么撒玛利亚本来是第三个经验变成第二呢?为什么直接跳到撒玛利亚,不先说“犹太全地”呢?这其中有一个总原则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福音先传给犹太人,后传给外邦人”。这样,神先拣选犹太人,使他们领受圣灵的洗和圣徒的地位,然后外邦人才领受圣徒的地位。


接着我们还需要注意另一个原则,彼得是被差遣在犹太人中间作使徒的,而保罗是被差遣到外邦人中间作使徒的,圣经很清楚的记载这件事。上帝呼召保罗的时候,基督对他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所以保罗知道他蒙差遣作外邦人的使徒,而矶法也是彼得是蒙差遣做犹太人的使徒,但是很特别的一件事情发生在这四次的经验里面;第二章中没有一个人带头叫别人受圣灵或圣灵的洗;第八章是彼得跟约翰去撒玛利亚叫他们受圣灵;第十章是另外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外邦人领受圣灵的第一次,但是却不是派保罗这个外邦人的使徒去讲道,而是差遣彼得去。现在我们在特别注意这其中有很微妙的几件事情。


第二章是在犹太人中间,第八章是在撒玛利亚人中间,第十章是在外邦人中间;为什么不让彼得只做第二章和第八章带领者,再请保罗来做第十章和十九章的带领者呢?彼得没有办法在第二章做带领者,因为第二章不是彼得劝人领受圣灵,连他自己也是正在等候上帝所应许的圣灵降临的那个大日,他是领受者,他不是吩咐别人的领受者;他是在神面前祷告、等候圣灵来临的被动者。,不是主动者。但是他领受了以后,耶路撒冷教会就派彼得跟约翰到撒玛利亚去,那个时候他就站在一个特殊的地位,吩咐别人:“你们要受圣灵,你们要领受圣灵的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3.哥尼流家里有人领受圣灵


第十章领受圣灵的是外邦人,为什么上帝还是派彼得而不派保罗去呢?是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犹太人和外邦人是不应当分隔的,如果是派保罗去的话,保罗在第九章才接受主,才悔改,到第十章的时候,他的权威和他在整个教会里面的份量还没有足够的资格代表教会到那个地方去,所以神差遣彼得到,是为了告诉犹太人:“福音不应当在狭隘的种族主义的限制里面受了捆绑”。神差遣彼得去时,它用革命性的方式来把彼得那狭窄的民族思想打开来,使他知道他没有办法限制圣灵叫全世界都领受福音的这个自由。所以当彼得要被差遣到哥尼流家里去之前,他在中午祷告的时候看见一大包不洁净之物降在他的面前,神吩咐他:“你起来宰了吃。”彼得三次回答说:“我从小不吃这些不洁净的食物。”神回答说“我所分别为圣的你不要当作是污秽的”(参徒十9‐16)。这是革命性的行动,正像旧约中上帝怎样使亚伯拉罕看见审判大地的是耶和华而不是诸神,使法老王知道上帝是万国之上帝,而不只是以色列国的上帝,使尼布甲尼撒知道耶和华上帝,但以理的上帝是审判万国的上帝,是诸神之神,它不是众神中间之一,它是最高的神。不但如此,耶稣基督已经打破了阶级、疆界的限制,他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又说:“……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这是渐进的启示(Progressive Revelation),旧约就开始了,耶稣进一步颁布大使命,在此上帝更进一步打破犹太人的禁忌,吩咐彼得到外邦人家里去。福音是给万国的,不是只给你我的,不是只给一族的,不是只给台湾的,而是给全世界的,所以台湾一定在派人到世界各地去。今天台湾派很多人到各地去投资,去做生意,到外面去赚钱,相较之下,台湾派出去的传道人太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1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一定要从以前的捆绑中间出来,一定要从过去的限制中突破,否则就不能明白福音的普世性。约拿是一个逃走的先知,为什么他逃走?因为他内心里面没有外邦人的地位,因为他的思想中间没有普世性的观念,因为他整个狭窄的意志里面只愿意在神面前为以色列做一些工作。神说:“你到尼尼微微去”,他马上认为这个异象,这个负担和他整个奉献的心态是不符合的,约拿尽地自限,我们应当从约拿这种限制中出来。所以,外邦人的圣徒第一次领受圣灵的时候,上帝并不是差遣保罗去,而是差遣彼得去,是让彼得先把这个普世的观念弄清楚,奠定教会的合一,免得因为有彼得派、保罗派……各有自己的羊群,有自己的宣教范围,引起圣而公的教会的分裂和不合一。所以彼得一定要派去外邦人中间作见证,亲眼看见神是公义的。这件事,在使徒行传十五章8-9节,彼得自己很惊奇地承认:“知道人心的神也为他们(外邦人)作了见证,赐圣灵给他们,正如给我们一样;又借着信洁净了他们的心,并不分他们我们。”这是外邦人领受圣灵成为圣徒,接受圣灵的洗的第一次。到了第十九章,外邦的使徒保罗就派上用场了,神亲自遣他去以弗所,使他们领受圣灵。


现在我们在来读这四段圣经。第一段就是使徒行传第二章,在这一章里圣灵两次降临,第一次我们已以读过,就是1-4节,圣灵降在那一百二十人身上。第二次在37-39节:“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主我们上帝所召来的。’”彼得讲完“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洗;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徒二41-42)这是第二章圣灵降临在两批人身上的情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6 00: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