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小慧羊
收起左侧

推荐《万世救恩》——从圣经看救恩真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B]六、扫罗(撒上九至三十一章)[/B] 不少人用扫罗王的结局,作为得救而再灭亡的例证。其实全部旧约历史对扫罗生平的记载,完全没有提到他灵性方面是否灭亡,只记载了扫罗初时怎样蒙恩,他是谦卑而宽容的;后来怎样不听从神的命令、心生嫉妒,力求保住王位而忘记了作王的使命,反覆无常,继而被神离弃,而终于战败身死;他临终时自杀未遂,被亚玛力的少年人补上一刀,然后再被非利主人割下首级(撒上三十一章;撒下一章)。圣经所记,只关乎他肉身的死亡和他被神厌弃不顾;至于他的灵魂是否得救,或是否初时得救而后来灭亡,圣经根本没有提及、若以扫罗为例来说明人得救后会再灭亡的话,就必须先假定他已经得救,然后再肯定他灭亡了。这两方面,都得凭人的推理,不是圣经本身的明文,根本不足为例。 扫罗是否得救,最可疑的地方是神的灵离开了他(撒上十六14)。旧约中的圣灵,不一定永远住在人的心里(参创六3),这与新约圣灵降临后就永远与人同住的应许(约十四16)全然不同。 [B]七、巴兰(民二十二至二十五章)[/B]    那些认为巴兰确是神的先知的,主要是根据他在民数记第二十三至二十四章说过预言。此外,摩押王巴勒称许他说:“因为我知道,你为谁祝福,谁就得福……”(民二十二6)但注意这是摩押王说的,不是神说的。民数记第二十二至二十四章只记录事实的经过,未加评语,也没有称巴兰为先知;而另一方面: 1.圣经明说巴兰的献祭是“求法术”(民二十四二)。   2.圣经明说巴兰是个术士(书十三22)。   3.彼得把巴兰看作是“贪爱不义之工价的先知”,又是假先知、假师傅的老前辈,(彼后二章)。   4.犹大提到巴兰时,把他与该隐同列(犹11节),而该隐是属恶者的(约壹三 12)。   5.启示录提到巴兰时,把他当作错误的异端的象征(启二14)。   所以比较合理的说法该是:巴兰是一个熟知神的事情的假先知。   注意:有关圣经所记的历史,较后的记载常是较前之记载的解释。关于巴兰的事,要根据民数记第二十五章、约书亚记十三章二十二节及新约各卷的引用来领会民数记第二十二章的记载。 [B] 八、亚拿尼亚、撒非喇(徒五1一11)[/B] 使徒行传第五章记载了一对夫妇,因假装完全奉献,立即被罚而死;然而,这完全不能作为信徒得救而再灭亡的根据。因为: 1.圣经完全没有提到他们是真基督徒;假如只凭他们的假装奉献来判定他们是基督徒,则未够确实。   2.圣经只说他们肉身死在当前,根本没提他们灵魂的得救问题,也没提到他们的信心如何。   3.圣经所明记的几点,倒很强烈的暗示他们是假信徒: (1)他们被撤但充满了心(3节),像犹大(约十三 27)。   (2)他们欺哄圣灵、欺哄人,也欺哄神(3—4节)。   (3)他们同心试探主(8一9节)。   总之,在最初期那完全真纯又满有圣灵同在的教会中,他们被魔鬼利用,企图毁坏那群体的纯洁,最终死在当场,成为所有自欺者的鉴戒。    [B]九、犹太(约六64)[/B] 犹大虽是十二使徒之一,但圣经用说他从起初就不信耶稣(约六64),是个魔鬼(约六70)。犹大的背道,绝非在得救后才变成背道者,而是根据主耶稣的话已经确定的。虽然人们对于主耶稣既知犹大不信还要拣选他的原因,有许多推测,但这些推测完全不足以证明犹大是先得了救,后来才变成灭亡的。反之,他所以灭亡,正因为他本来就是“灭亡之子”(约十七12)。   那些对主耶稣经整夜祷告才把犹大选在十二使徒之列作负面推测的人,完全忽视了主耶稣有绝对权柄“多多忍耐宽容那可怒预备遭毁灭的器皿”(罗九22),要显朋他们灭亡是该当的,有什么不可以呢?事实上,犹大被选在十二使徒之列,有更多机会亲耳听主的教训,亲眼见他所行的神迹,亲身体验他的恩慈;就在他要出卖主的那一夜,主为他们洗脚,又在最后晚餐中说有人要出卖他,特意提醒犹大。可是犹大利令智昏,自己去见祭司长等人,贪得那三十块钱(路二十二3—5)。主耶稣在犹大生前不但明说他是“不信”的,使徒彼得在他死后也在教会首次的祷告会中,指明他悲惨的结局是他作恶的工价,证明了这最大的背道者不是基督徒。 [B]待续,请勿回帖![/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7 21:02:17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B]十、搅扰哥林多教会的假使徒(林后十一五一15)[/B]    在本段经文中,保罗指出当时在哥林多教会中,有人“另传一个耶稣,不是我们所传过的”(林后十一4),那些人装着基督使徒的模样,使哥林多人颇感困惑。保罗却明指“那等人是假使徒”,是撒但的“差役”(林后十一13—15),可见他们根本没有生命。他们虽然是撒但的差役,并不就是一望可知的魔鬼,却是有使徒模样的人物,有相当的真理知识和令人不易分辨的“属灵”表现(参启二2一3)。使徒在公函中明明指出这等人的真面目,警戒信徒不可跟随他们。 [B]十一、有敬虔外貌却背了敬虔实意的人(提后三1—9)[/B] 保罗伦末世的危险时,特别提到“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提后三5)的一种假传道,可能就是以弗所教会中的假使徒(启二2一3),保罗把他们与从前敌挡摩西的术士同列。这些术士不但不是基督徒,且是异教徒,而以弗所教会的背道者正是这等人。可见这些背道者根本没有生命,与行邪术的人是出于同一灵的。   “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提前四1一2)这些离弃真道、良心被热铁烙惯了的人。与这处所讲的,是同一类的人。    [B]十二、彼得后书第二章的假师傅[/B] 有人用彼得后书二章二十节为根据,认为他们已“认识”主『“认识”一词在NIV译作“知道”(knowins),NASB译作“知识”(knowledge)』,是后来才背道的——“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彼后二 20)很可惜,这样引用圣经的人竟然忽略了彼得后书第二章全章经文都表明这等人是没有生命的假师傅,如: 1节——他们连买他们的主也不承认。  3节——他们的灭亡必速速来到。  12节——他们像没有灵性的畜类。  14节——他们满眼是淫色,止不住犯罪。  14节下——他们是被咒诅的种类。  15节——他们所走的是巴兰的路,巴兰是术士却知道属灵的事,是假师傅的祖师(见上文“七”之解释)。 17节——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存留。  19节——他们应许人得以自由,自己却作败坏的奴仆。  21节——他们晓得义路,却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 22节——他们像狗,吐了又转过来吃所吐的;又像猪,洗净了又回到泥里去滚。彼得用猪和狗比喻那些对救恩有知识而背道的人,显明他们没有基督的生命,与全章的总意相合。   以上所有经文都证明这些假师傅是未有神生命的人。(详参拙作《新约书信讲义》第九册) [B]待续,请勿回帖![/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8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B]十三、好些敌基督者(约壹二18一22,四1— 6)[/B] 在约翰一书二章千八至二十二节,使徒约翰提到两种敌基督者,即“那敌基督的”与“好些敌基督的”。   “那敌基督的’:特指在末后大灾难中出现的那一位敌基督者,又称为不法的人,他要坐在殿中自称为神。他是集历代敌挡神。亵渎神之行事干一身的,并有行奇事的能力,有如撒但的化身。   虽然“那敌基督者’”还没来,但已经有“好些敌基督的”混在当时的教会之中。“他们是出于谬妄的灵——不认耶稣基督是道成肉身来的灵(约壹二 22,四1一6)。可见当时的背道者混在教会中,但他们根本没有生命,却有若干程度的“属灵知识”,叫人难以辨认。   总之,按圣经明确记载的背道者,都不是有生命的基督徒,而是本来就没得救的人,他们学会了属灵敬虔的外貌和真理的知识,竟“以敬虔为得利的门路”(提前六5),是“坏了心术”的人(提前六3—5)。    [B]十四、主耶稣所说的假先知(太七15、21—23)[/B] 马太福音七章十五节:“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又说:“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都进大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传道,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就明明的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太七21—23)   人若能奉主的名传道、奉主的名赶鬼,怎么可能是假先知,注意主耶稣教训我们怎样辨认他们:“我不是奉你的名……”都是他们自己说的,不是主耶稣说的。主既说“从来不认识你们”,可见他们所领受的能力和工作的“果效”都不是从主来的。我们该根据主的回答,作为解释这几节的钥句,不能凭假先知自己的话来否定主的回答,这一点对解释本段时很重要。   主耶稣既要我们防备假先知,可见他们必然是难以辨别的。旧约先知常穿羊毛衣,但假先知只有先知的外衣,没有先知的生命;有羊的外衣,里面却是狼的生命。主在此指出两种辨认的方法:——”   1.里外一致(15节下)——“外面披着羊皮,”里面却是残暴的狼。”这是叫我们留心他们内在的主命与存心,观察他们是否确有基督的生命。   2.看他们的行为——“果子”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他们的行为既属装假,必不能持久,终必露出真面目。所以行为表现正是假先知的记号,他们最大的特点是: (1)贪财(彼后二1一3、13一15;提前六5;犹11节) (2)好色(提后二6;彼后二2、10、14;犹4、7一8节) (3)说谎及假冒(提前四 2;提后三 13;彼后二 3、18;犹16节)——他们说谎非一时软弱,而是公然编造假事,作假见证而不自责。   第二十二节明显的说明这种人不是真信徒,因为:①主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②“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虽然有读圣经的人根据原文单字的意义,把“不认识”作较温和的解释;但从上下文看,无法把“不认识”解成认识。而路加福音十三章二十五节那相似的讲法中,还加上一句“我不晓得你们是哪里来的”,就更确定了确是“不认识”。所以那些假先知、假传道。并非真基督徒,而是所有神的儿女们的鉴戒。    [B]十五、互勉的话[/B] 我们在真道的追求上。都是从幼小到长大,从初阶到熟练,没有人一信主就什么都融会贯通。所以不要因自己略有心得而骄傲,也不要因别人在某些真理上有错误。便急不及待的把他定作异端,倒应该尽力挽回那些在真理上可能走入迷途的肢体。   讲解或追寻明白真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些人用词不当,表达不准确而使听或读的人误会;另一些人自己领会得不准确,又太快下判断,因而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互相攻击,各自另立派别。其中很可能给魔鬼留地步,中了他的诡计。我们该求主给我们继续不断的谦虚态度和辨别的灵,不求自己的益处,只求明确解明福音的真理,又使众信徒在真道上同归于一,在不同的岗位上高举基督和他恩惠的福音。 第五部分《离道与背道》已完;第六部分《救恩与礼仪》即将上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3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center][B]第六部分、救恩与礼仪[/B][/center]   论到基督的救恩与基督教的礼仪(如洗礼与圣餐)的关系,不能不略论旧约圣经中的许多礼仪,例如:各种献祭与洁净礼的礼仪、祭司供职的各种仪式等事。旧约中哪些仪式可除罪?在旧约下的人,不是一直凭献祭赎罪的吗?若旧约的礼仪能除罪,则新约中的洗礼与圣餐是否也可以除罪?若礼仪可以除罪,为什么还要基督受死完成救赎之恩?若不能除罪,为什么神要借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行各种赎罪祭和洁净礼?兹简释如下: [B]一、旧约的礼仪是预象不是真体[/B]   圣经的启示是从初阶到高层,从表面到内在,从模型到实质的。我们在真理的学习和对神的认识上,也是从初阶到高层,逐步进深的。神不会满意我们停留在表面或开端的地步,而是要我们进到灵性的深处(来六1)。信徒应从片断到完整的认识神,然后发自内心的、真诚的事奉他。   封建时代,男女相亲时通常先看照片,然后论婚嫁。他们谁都不要跟那相片论婚嫁,而是跟那张照片中的人论婚嫁。现今大城市中许多高层大厦分层出售,地产商人会先制一座美观的模型和图册,让购买的人先知道将要建成的房屋的雏形。没有人要住在模型屋里面,而是要住在模型屋所表明将要建成的新房屋里面。旧约圣经中的礼仪的作用正如照片和模型房屋,告诉我们神为人预备的救恩是怎样的。我们要寻求得着的是照片中的人,不是照片;是救主跟他的救恩,不是表明救恩的“预象”。   新约圣经已清楚讲明上述的观念,例如:保罗对歌罗西教会说,旧约的饮食、节期、月朔、安息日原是影儿不是形体——“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是基督。”(西二 16—17)   希伯来书明说,旧约的祭司和各种事奉仅是天上事的影像一照律法献礼物的祭司,他们供奉的事,本是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来 八4下一5。又说:“律法既是将来美事的影儿,不是本物的真象,总不能……叫那近前来的人得以完全。”(来十1)   注意这些经文不是说旧约没有功用,而是说它的功用是预象,不是实体,是影儿不是本物,不该把预象当作本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B]二、旧约信徒凭献祭得救吗?[/B] 旧约的人怎么得救或得赦罪?他们是因信称义而得救的。信什么而称义?信律法和先知中的人物、祭、祭物、、节期所表明那位神所膏立的救主而得救,就是信旧约中的弥赛亚和新约中的基督(受膏者)得救。 在旧约中所有神所选立的先知、君王、祭司,都要先受膏立,要用圣所专用的圣膏油(出三十22—33)倒在头上,就被分别为圣,也就是神选定为合格的。基督这位受膏者就是神所选定、合格的救主,按神的时候(加四4-5)降世为人,完成救法的救主。其详细过程,旧约的人并不能完整地知道(新约下的人所知的也不过比较完整罢了),但基督成就救赎之恩的整个过程.就是基督自己一生的经历——他的生、死、埋葬、复活、升天、再来,是救恩的全部(如本书第一章“救恩与福音”所论)。所以旧约中的人虽不清楚知道他完成救恩的整个过程,但他们所信的跟我们所信的是同一位救主,已经足够他们可以靠着得救了。如亚伯拉罕信神所应许那位使万国得福的“后裔”基督——“并且地上万国都必因你的后高得福……”(创二十二 18),而使徒保罗指出那使万国得福的后裔就是基督:“所应许的原是向亚伯拉罕和他子孙说的。神并不是说‘众子孙’,指着许多人,乃是说‘你那一个子孙’,指着一个人,就是基督。”(加三16) 摩西信那比埃及财物更宝贵的基督——“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十一26) 大卫信要坐他宝座到永远的是基督——“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就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他的灵魂不撒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徒二 30—31) 所以旧约中有信心的以色列人跟今日的信徒一样,是凭同一救恩得救的,不是凭旧约的各种献祭的礼仪而得赦罪;而是凭那些礼仪所表明的救恩得赦罪。唯独基督有赦罪之道,古今如一。   注意:旧约的律法下的条礼等事既如模型屋,要坚持守律法,凭礼仪得赦罪,等于要住模型屋,不住真房屋。但神所要踢给我们的不是模型屋,或救恩的照片,而是真正的房屋,是神的生命与圣灵住在我们心中;接受新约中已降世的救主,才合神的心意,才得着真正的救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旧约先知怎么看献祭?

  旧约中那些从神领受启示的先知,早已看明了,“礼仪”不过是最表面肤浅的行为,比较人的善行或道德还不如。倘若人不能凭行善得救(“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四17),就更不能凭履行某些宗教礼仪而获赦罪了。

  神所要求我们的是:各人必须诚心认罪悔改,不能借履行宗教礼仪掩饰罪过,欺骗自己的良心,这是基督福音真理的特色。

  把履行礼仪当作得赦罪之途径,是把异教的原理渗入福音真道中,使福音真道与异教原理混淆难分,令人在真道的追寻上迷失,无所适从,这是我们理该清楚明了的。从列王时代的第一个先知到亡国以后的先知撒迦利亚,都明确指出以色列人已把旧约的祭礼与禁食变成虚伪与自欺的,他们粉饰宗教礼仪,却行神所憎恶的事。以下略举数例:

1.撒母耳指出献祭不如听命

  士师时代的最后一个土师(撒上七15),列王时代的第一个先知撒母耳(撒上三 19—20)怎样看祭礼?留意他怎样责备以色列人的第~个王扫罗就可知道了。

  神借撒母耳吩咐扫罗王攻打亚玛力人,要他灭尽亚马力人一切所有的,包括牛羊牲畜。扫罗却爱惜亚玛力人的牛羊,把它们留下。他对微母耳说:“百姓却在当灭的物中,取了最好的牛羊,要在吉甲献与耶和华你的神。”(撒上十五21)

  撒母耳却回答扫罗说:“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撒母耳明确而率直的指出,遵行神的旨意,远较留下上好的牛羊献给神来得重要。遵行神旨才能真正讨神喜悦,献上牛羊不过遵从一种礼仪,这种外表的礼仪可能被利用来掩饰人内心的贪念或别的罪欲,那正是扫罗所做的。先知撒母耳早已明白神借摩西教导以色列人的各种献祭礼仪,其实是要教导他们用心灵诚实敬拜神。岂知第一个以色列王就用礼仪掩饰自己内心的贪图,又欺哄神说是百姓要把上好的牛羊献给神。所以旧约礼仪背后的精义,和它所带给我们的信息,才是我们所当留意的。 2.先知弥迦与以赛亚指出祭礼不如品德

  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世人啊,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六 7-8)

  弥迦作先知时,北方以色列国已面临亡国边缘。从撒母耳时,即第一个王扫罗算起,到弥迦作先知时大约已相隔二百年之久。弥迦比撒母耳更明确的指出潘祭等类礼仪比不上优美的品德。“千千的公羊”、“万万的油河”描写人们所献的牛羊的指油纵使多到像河流那样,还不如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先知指出献祭并不就是行神的路,也不等于敬畏神。就算“献我身所生的”,也不能除罪(当时以色列王亚哈斯使他的儿女“经火”——王下十六3)。在以色列人立王之后几百年,隆重的礼仪已成为犯罪的人欺骗自己良心的出路了!这岂是神赐律法给人的目的?(详参本书第十章“救恩、割礼、律法”)

  与弥达同时代的先知以赛亚,同样严责以色列人已沦于用宗教礼仪掩饰自己仿罪行,变成毫无价值的,已是神所憎恶的:“耶和华说:你们所献的许多祭物与我何益呢?公绵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经够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悦。……你们不要再献虚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恶的;月朔和安息日,并宣召的大会,也是我所憎恶的;作罪孽,又守严肃会,我也不能容忍。……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们多多的祈祷,我也不听。你们的手满了杀人的血。”(赛一11、13、15)又说:“他们说:我们禁食,你为何不看见呢?我们刻苦己心,你为何不理会呢?看哪,你们禁食的日子仍求利益,勒逼人为你们作苦工。你们禁食,却互相争竞,以凶恶的拳头打人。你们今日禁食,不得使你们的声音听闻于上。”(赛五十八3—4)

3.先知何西阿指出献祭的精义

  我喜爱良善(小字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何六6)

  燔祭和各种祭祀的律例,不是神借摩西教导以色列人行的吗?为什么神又借先知何西阿明说他不喜爱祭祀和燔祭?但这样,先知何西阿这句话,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曾两次引用,辩解安息日的意义,说明了礼仪怎样不如实际品德(六九13,十二7)。而且两次都用于反驳热心律法的法利赛人批评地或他门徒的时候,证明律法的本意不外要教人不侵害于人,用爱心怜恤人已超越了律法的负面教导了。所以旧约的精义,在新约的爱心中成全了(罗十三8)。当然真爱心不包容罪恶.不鼓励人占取别人的利益。但主耶稣如此引用,证实了宗教礼仪远不及出于爱心与怜恤的品德。所以我们说礼仪在“行为”中仅属很表面、最初阶的行为。若世人不能凭善行品德抵消罪行,更不能凭任何宗教礼仪逃避神公义的审判了!

4.先知撒迦利亚指出禁食守节之虚假

  “那时伯特利人已经打发沙利亚和利坚米勒,并跟从他们的人,去恳求耶和华的恩,并问万军之耶和华殿中的祭司和先知说:‘我历年以来,在五月间哭泣斋戒,现在还当这样行吗?(亚七2—3)这是在以色列国被掳至巴比伦七十年后(耶二十九10)得以回国,重建家园时,有些敬虔的伯特利人、请教先知是否仍该遵守他们在亡国期间所定下每年四月、五月及七月、十月的禁食节,而获得的答复。先知的答复是这样的:

  万军之耶和华的话就临到我说:“你要宣告国内的众民和祭司,说:‘你们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你们吃喝,不是为自己吃,为自己喝吗?当耶路撒冷和四周的城邑有居民,正兴盛,南地高原有人居住的时候,耶和华借从前的先知宣告的话,你们不当听吗?(亚七4—7)

  这几节经文的总意是说,他们在亡国之前(耶路撒冷的居民正兴盛之时),先知所说的话他们竟然不听,直到亡了国之后,又自行定立禁食节,以表示悲哀,在神看来都不过像自弹自唱,没有什么意义。那七十年来的禁食,神说“岂是丝毫向我禁食吗?”他们吃或不吃,都是为自己,不理会神的旨意,只求自己的喜悦,连禁食的祈祷,也不过表扬自己的虔诚而已!事前不听神籍先知的警告、劝导,事后却表演虔诚与谦虚,神不看为有什么价值!(笔者并非认为现今信徒不应禁食祷告。)

  可见旧约先知早已看出表面礼仪与真实敬畏神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以为籍犹太教(或任何宗教)的礼仪而可得赦罪的,都不合福音的原理。旧约有先见的先知早已看明那是没有功效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B]四、惟有基督有赦罪之道[/B] 新约圣经证明了唯独基督有赦罪之道,她是父神用无限量的圣灵所膏立的(约三 34 )受膏者。只有她曾为万世万人承担罪的惩罚,唯独他是被父神认为合格的赎罪者,是万有之主、三位一体的独一真神。例如: [B]1.主耶稣自己[/B] 最重要的是主耶稣亲自表明他与父神有赦罪的权柄,例如:   有人把瘫子从房顶缒下,求耶稣医治。他看见他们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可二5)当时的文士就在心里议论说;“他说僭妄的话了,除了神以外,谁能赦罪呢?”(可二7)主耶稣立即证明他有赦罪的权柄:“就对瘫子说:“我吩咐你,起来!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来,立刻拿着褥子,当众人面前出去了”(可二 10— 12),证明他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不是空谈。   此外,他在法利赛人西门家中坐席时,对一个众人都认识的“女罪人”说:“你的罪赦免了。‘’(路七48、36-50)又对那在行淫中被捉拿的淫妇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八11);又对那些不信他是神所膏立的救主的人说:“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你们若不信我是基督,必要死在罪中。”(约八24.) 他非常率直而明确的向当代的犹太人宣告:“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只有他能赦免人的罪,把人引到神跟前。 [B]2.使徒彼得[/B] 在五旬节的第一篇讲道中,彼得引证大卫的预言——神要在大卫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宝座上,这一位“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二30一36)。除了这一位为万人受死流血的救主又是君王的基督之外,并无别人。   彼得又在他的书信中告诉我们:“知道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暇疵、无洁污的羔羊之血。” (彼前一18一19)在此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包括了金银和用金银可以换取的祭物、礼仪中的捐献,或人间以为可以用金银消罪的善事,这些都不能除罪。惟有基督无瑕疵的血可以赎罪。这血不但表示已受了刑罚,且证明他曾成了血肉之体而为人流血,所以他是独一的救主,除他以外没有别的救法(徒四12)。 [B]3.使徒保罗[/B] 在他奉差遣以使徒身分在彼西底的安提阿传道时的第一篇讲章中,也同样宣告说:“弟兄们,你们当晓得: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只有这人有赦罪之道。紧接着下一节,保罗更清楚的说:“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徒十三 38—39)保罗所说的摩西律法上一切不得称义的事,包括了旧约律法中的各种诫命、律例与礼仪。以色列人从摩西到基督约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不能靠律法称义。但信靠基督,就可得赦罪而称义了!    [B]4.希伯来书[/B] 希伯来书最早的受书人是初期教会中接受基督为救主的以色列人。他们最大的疑难就是:旧约的律法既是神藉他仆人摩西所宣布的,怎能放弃之而另立新约?旧约的献祭赎罪与基督的宝血赎罪如何取舍?希伯来书的作者把新旧约的关系,作了总体性的解释和教导,指出旧约各种祭礼和祭司的职分都不过是预表基督赎罪的功效,牛羊的血并不能真正除罪。  在此仅略举有关献祭方面的例解数则:(详参拙作《希伯来书讲义》) (1)牛羊的血不能除罪 “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来十4)否则,只要有钱多买牛羊,岂不就可以放心犯罪了吗? (2)只有基督的血真正洁净人心;使人可事奉真神 “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何况基督藉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暇元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吗?”(来九12-14) (3)基督只一次献上自己就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 “但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来十12—14) 在以上几节经文中,应特别留意基督是将自己无暇无疵的血献上为赎罪祭,只“一次”赎罪,就使信他的人成圣,永远完全,这成圣不是因人自己完全,而是因他赎罪的功效完全。 总之,任何人间的宗教礼仪,不能与基督的受死,流血赎罪的救恩同列为赦罪之道。任何持守这一类见解的基督徒,都可能过于执着单字或片断的经文,而忽略了圣经一贯要特别显明的真道,就是唯独基督有赦罪之道,他是唯一可以藉着圣灵的动工而把人引到父神跟前的“道路”(约十四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洗礼可使人得赦罪吗? 若旧约中的祭祀等礼仪并不能真正使人得赦罪,那么基督教的洗礼(或圣餐)能使人得赦罪吗?因为五旬节的当日,那些听道的人曾问彼得税:“我们当怎样行?”彼得回答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二 37—38)看来洗礼可以使罪得赦,而且可以领受圣灵。主耶稣在马可福音十六章十六节也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是则新约的礼仪是否有别于旧约,而有赦罪的功效?不是,因为: 1.使人得赦罪的是基督的名而非“洗礼”   彼得在使徒行传二章三十八节所讲的话,重点不在洗礼,而是在“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等于靠耶稣基督的赎罪功劳,在基督的名下受洗。正如上文已经提过的; “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四12)凡真心信靠主的,就可以奉主的名受洗,归入他的名下,若不是真心悔改信主,则无论是洗礼的仪式,连同“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那句话,都变成虚假,完全无效的了。因为神是真实的,不可能被人欺骗。   此外,还要注意的是,无论主耶稣或彼得所说的洗礼(浸礼),都是指悔改而归信主那一次的洗礼。留心这一点,就知道主耶稣和彼得所偏重的,都是悔改信主而奉主的名受洗的那个经历,而不是指“洗礼”这种礼仪有赦罪的功效。若洗礼本身有赦罪功效,则人不一定要真诚悔改,单凭洗礼就可得赦罪;有人因此主张多次浸礼,认为每次犯了罪或积存了若干次所犯的罪、便要再受一次洗礼,使罪得赦。这种错谬,已见于今日华人教会之中了。是则基督福音一如别的宗教.犯了罪就去做弥撒、念经数珠、烧香、许愿等,以求补赎。这样的道理,原非福音之道。(注意:多次浸礼,不是教会历史中的重浸派。) 2.受洗却未得救 初期教会就有受了洗礼却未得赦罪的例子。使徒彼得曾对那行法术却已受了洗礼的西门说:“你在这道上无分无关;因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徒八21)又说:“我看出你正在苦胆之中,被罪恶捆绑。”(徒八23)可见当时的西门虽受了洗,却未得救,连“奉主名受洗”那句话也是假的。可能腓利未能辨别他的虚假,所以耶路撒冷教会要派彼得、约翰两位使徒去。使徒有属灵的权柄和辨别的能力,是其他人所没有的。另一方面,新约圣经也有未受洗礼却确实得救了的例子,如十字架旁的强盗,主耶稣亲自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路二十三43)若洗礼或浸礼本身可使罪得赦,为什么会有人受了洗却仍在罪中,有人未受洗反可以到乐园里? 3.洗礼表明基督死而复活的救恩能救人 更重要的是,彼得不单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也说:“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藉着耶稣基督复活也拯救你们;这洗礼本不在乎除掉肉体的污秽,只求在神面前有无亏的良心。”(彼前三 21)这意思就是:洗礼本身没有除掉肉体污秽的功效,但这水的洗礼所表明的那位死而复活的基督,他的救恩却能除去罪行,拯救了我们。藉着这礼仪证明我们内心所信的,正是基督死而复活的救恩,叫我们的罪得赦。在这问题上,彼得所说的跟保罗所说的十分接近,且互相补充。例如使徒保罗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六3一4)的这两大使徒,都指明神所要我们追求的不是“预象”,而是本物的真象(来十1);不是照片,是照片中的真人。 4.初期教会的信徒为何信而即受洗? 既然洗礼这仪式没有赦罪的功效,为什么彼得在五旬节时对当时要信主的人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并且初期教会的信徒常是信了就受洗?因为当时的群众以犹太人占绝大多数。   圣经说:“那时,有虔诚的犹太人从天下各国来,住在耶路撒冷。”(徒二5)这些犹太人如何表示脱离了犹太教而信奉耶稣呢?他们跟今日的信徒不同,他们一向守律法,信独一的真神,信圣经,信先知,信神迹,但怎么表明他们现在信耶稣呢?他们必须接受主耶稣所认同的洗礼(留心比较太三15一17,二十一25— 27约三 22— 23,四 l— 2),才可以证明他们不单信真神.也已经接受耶稣为救主了。所以他们的信与洗礼是同时的,不能分开。他们必须藉着这奉耶稣基督的名的洗礼,才能证明他们现在已归信基督,已不在犹太教里了。 当时离开犹太教接受耶稣基督的人,立刻要面对逼迫。所以使徒行传第二章开始凡物公用的记载,大概延续到第七章。这凡物公用证明有人因信了耶稣而失去工作,或被逐出家庭甚至家业被抢去(来十34),面对在社会、家庭中无法立足的情形。所以初期教会要求受洗的人大多是真信了主的,他们要藉洗礼表明他们信仰的立场。 5.今日教会信而未立即受洗的原因 今日教会的情形不同,一方面我们不像当日的使徒,完全被圣灵充满,一点点的虚假也可似分辨出来,好像施洗约翰看见法利赛人前来受洗,就马上指出他们的虚假;亚拿尼亚和撒非喇假意奉献,使徒立即看出;今日在我们中间没有这样的使徒。另一方面,真心要信主的人少,为顺人情或别的动机而入教的人多。所以当人说他要信主时,还要上幕道班、查经班,目的不仅要他学多一点知识,更是要在接触之中知道这人是不是真正相信主。所以无论“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或“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绝不是洗礼的仪式能叫人的罪得赦,而是他们诚心归信基督的名,’所以罪得赦免,而洗礼则是向众人作信仰的宣告和见证。 6.洗礼、割礼与婴儿洗礼 为什么讲洗礼也要提到割礼?因为有人根据旧约的割礼,认为可以为婴孩行洗礼。   割礼与洗礼在仪式上是完全不同的,但在属灵意义上却相同(见本书第十章”救恩、割礼、律法”)。在此略解使徒保罗在歌罗西书中论及割礼与洗礼的主要经节:①他先解释为何基督徒不受割礼:.“你们在他里面也受了不是人手所行的割礼,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西二 11)基督怎样使我们脱去肉体的情欲呢?是他藉着十字架,与我们同死、同埋葬、同复活。②然后紧接着解释受浸的意义说:“你们既受洗与她一同埋葬,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西二12) 由此可见,保罗把割礼与洗礼的属灵意义相提并论。加拉太人以为接受救恩之外还要加上割礼才可以得救,与今日信徒以为信靠基督为救主再加上洗礼时能得救,二者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实割礼的规条并不适用于洗礼,何况割礼只行于男性而不行子女性身上。但信主却不分男女,必须自己相信,不能由别人代信。 割礼是按礼仪行在肉身上,使人成为亚伯拉罕的子孙;浸礼是按各人的信心而使人成为神的儿女(约一12),然后籍浸礼公认自己心中所信的。婴孩不会自己相信,而单凭洗礼不能得救,故为婴孩施洗无足够的圣经根据。但婴孩奉献则可以,因①有圣经先例(路二22),②是凭父母对神的意愿(撒上一 11)。 7.保罗奉差不是为施洗 保罗对哥林多人说:“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二2)他又在责备他们结党时讲明:“我感谢神,除了基利司布并该犹以外,我没有给你们一个人施洗,免得有人说,你们是奉我的名受洗。我也给司提反家施过洗,此外给别人施洗没有,我却记不清。”(林前一14—16)如果洗礼可以叫人的罪得救免,为什么保罗竟说“基督差遣我.原不是为施洗,乃是为传福音”(林前一17)?若领受福音与领受洗礼同等重要,洗礼被算为救恩的一部分,则保罗广传福音却只为几家人施洗,岂不是保罗救人只救了~半?这绝不是保罗素常工作的心态。显然保罗并不认为受洗可得赦罪,否则他必然为每一个认信的人施洗,不会故意等别人去做另一半的工夫。 8.信徒可以不受洗、不记念主吗? 洗礼和圣餐都是基督教的两大主要礼仪。若有人以为既然本可藉礼仪得赦罪。就无须遵行这两种礼仪了。这样的见解是偏向另一边的错误,因为: (1)已经得重生的基督徒,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不是单根据是否会因此得救或是否会因此重归于灭亡,作为取舍的标准。这种观念基本上还是一种功利主义,是交换利益的信仰。我们既已蒙恩得救,就该凡事以荣神益人为前提,也就是:凡事求神的喜悦,凡事作众人的榜样为取舍的标准。这样,洗礼和圣餐有主留下的榜样吗?有,这两种礼仪都有主耶稣亲自留下的榜样及明确的吩咐。如下文所说的。 (2)主耶稣接受施洗约翰为他受洗时,约翰对她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却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太三 14-15)注意:主耶稣既然一个人到约翰跟前受洗,为什么竟说“我们”理当尽诸般的义?可见主耶稣虽不是因须要悔改或赦罪而受洗,却有意要立下这榜样,作为以后信他的人该跟从的模范。若洗礼可使人得赦罪,则耶稣既无罪却要受洗,那岂非是装假的?但他受洗不是为得赦罪,是为以后信他的人留下榜样,作为公认自己归信基督的见证。    此外,他在加利利山上向门徒显现时,特别吩咐门徒要去使万民作他的门徒,也吩咐他们要“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二十八19)。信了主之后受洗是基督复活显现中亲自留下的命令。所以,信徒应遵照主的吩咐受洗,信而不受洗,是在心志上有保留的心态,是不敢公开认信的表现。临死信主而没有机会受浸的人,不能算为不想遵行主的吩咐,如十架旁的强盗。反之,若洗礼能赦罪,或被算为得救的条件之一,岂不是说所有信了主却未受洗的人都不得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B]六、圣餐与赦罪[/B] 圣餐与洗礼同属基督徒应遵守的礼仪,也同样没有赦罪的功效,却是主耶稣最后晚餐中所立的新约,并吩咐我们要遵守的(林前十一23-25)。 [B]1.圣餐是怎样被误解为有赦罪功效的?[/B] 主耶稣跟犹太人论天上的真吗哪时,说他就是天上降下的真粮食。又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约六“53-54)这两节圣经被人误解为“变体说’”,即圣餐的饼和杯经祝谢后就变成主耶稣真正的肉与血来为我们赎罪,把记念主礼仪变成有赎罪功效的礼仪,又把主耶稣一次受死已完成的赎罪工作,变成每次举行弥撒(即圣餐)时,不断、无数次的为人赎罪的工作。这样的误解,实际上否定了基督只一次赎罪就成全到永远的赎罪之功(来十10-14)。这肯定是错谬的,也把人引入错误的异端道理之中。事实上,主耶稣当晚把饼和杯祝谢之后,它们并未变成血或主的身体,倒明说那是立约的血。是为他们舍的(太二十六26-29;可十四23-24).是“表明他的死,直等到他来”(林前十一26)。信徒不是为得放罪而分领他的饼他的杯,而是既蒙受赦罪之恩,就当照他的吩咐常常记念他立约的血“直等到他来”。    [B]2.圣督表明了新约胜于旧约(参来八7一 12)[/B] 旧约,即律法的约.是用牛羊的血立的,一并不能真正赎罪(出二十四全章;来十3—4);又因人的软弱及悔约,使整个“约”受到破坏而不成功(来七 18— 19,八 7- 12;参拙作《加拉大书讲义》三章十五至二十四节之详解)。新纳是先知早已预言的(耶三十一31一34),又是基督以自己为祭物用他的宝血立的。他为我们流了血,就是为我们的罪受了应受的惩罚,已合乎神的公义。他且已为人守了全律法,又是生命之主,能给人永生的生命,是必然成功的救法。所以圣餐表明基督用自己的血所立的新约胜过旧约,这是必能拯救人到底的救赎之约。    [B]3.从哥林多前书十一章二十三至二十八节看圣餐[/B] 主耶稣在晚餐之后,拿起杯说:“这是我立约的血”(大二十六28),这话当然是指他用自己的身体为万人流血而立的新约。新约所以较旧约更美,因基督自己成为祭物,为人赎罪而有永远的功效,不像牛羊的血,仅仅是一种预象。他的血是强调他曾取了血肉之身为我们受死的功效说的。我们记念他用血所立的新约,就是记念他为我们受死的救恩和地的大爱,为他这必能救赎罪人的新约敬拜他、赞美地。   神藉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一章所说的,把圣餐的意义补充得更清楚: (1)关于圣餐的名称,源出于保罗责备哥林多人的话:“你们聚会的时候,算不得吃主的晚餐”(林前十一20)。现今教会将晚餐改称为“圣餐”,以别于一般晚餐,可能因主耶稣设立新约时,紧接在逾越节的晚餐之后。所以.初期教会在晚餐后随即有纪念主的聚会。  (2)关于掰饼与饮杯是表明主的死(林前十一26),如此实行,是使徒从主所领受的吩咐:“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林前十一23—25)如此看来,圣餐最准确的名称应该是“纪念主的聚会。”整个聚会是为纪念他为我们受死流血的事实,为要常常提醒我们,他为我们流血舍身之恩。这聚会不是求赦罪,而是为已得了赦罪之恩而感恩纪念他;不是他祈求的祷告会。而是向他表示内心的感谢、思慕、敬爱的聚会 (3)“直等到他来”(林前十一26)——记念主的聚会不但是记念他的死,而且表示正在等待他的再来。因他受死流血,成就了赎罪之功效,因此我们可以坦然地存清洁的心等候他荣耀的再降临,那时我们才真正看见他救赎的圆满结局,他永远完美国度之完全实现。  “晚餐”原是团聚的餐,早餐为准备出门工作,午餐常在工作中用饭,晚餐是回家共聚一堂的用饭。在三四十年代,华人家庭中作妻子的常要等丈夫回来,才共进晚餐。所以我们那些记念主的聚会,是为了表明我们仍然等候他再来接我们(约十四3)。他曾说:“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太二十六29;可十四25;路二十二18) [B]4.小结[/B] 所以,除了基督将自己无暇无疵的献给神,为万人成就了赎罪的工作之外,没有任何宗教礼仪可以加在他的赎罪工作上,一同成为赦罪之道(来九14)。赦罪之道是由他独自成就的(徒十三 38—39),也是三位一体神所独有的。一切真诚信靠基督的人,都该照他的吩咐,藉着洗礼公开承认自己已归信在他的名下了。(另参拙稿“认信与受洗”)此外,又藉着掰饼、饮杯,记念他的恩爱.表示我们对他的思慕,正等待家主早日回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2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B]七、主日与安息日[/B] 在新约圣经中,只有两种礼仪是主耶稣吩咐信徒要经常遵行的,就是浸礼与圣餐(记念主的聚会)。但因安息日列于旧约十诚之中,因而有人认为安息日是永远的城命,一正如十诫一样,甚至认为基督徒不守安息日就不能得救。另有不少同道把旧约守安息日的规例,有选择性的应用于主日而守主日。兹按个人读经心得分事如下: 1.安息日是第七日 主日是七日的第一日,即主的复活日。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回,神歇了他一切的工,就安息了。”(创二2一3)创世记第一章的六日,每日都指明“有晚上,有早晨”,所以六日创造肯定了安息日是第七日,且创世记二章二节又明说神“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特指创造之工)。  主日是七日的第一日,即是现今基督徒经常敬拜聚会的礼拜日。根据四福音所记,七日的第~日的最自然解释就是过了安息日的次日,即主的复活日。如:“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太二十八1);“过了安息日……七日的第一日清早”(可十六1-2另参路二十三56,二十四1;约二十1)。根据新约使徒所留下的榜样,基督徒是在七日的第一日聚会,不是在第七日(徒二十 7;林前十六 2;启一 10)。    [B]2.安息日是神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记号[/B] 在创世记中,仅记载了神在第七日歇了他创造之工,并将之定为圣日,却未吩咐人要守那日。但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后,神在西乃山上跟以色列人立了律法之约(旧约),就把安息日作为他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记号。摩西奉命对以色列人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要吩咐以色列人说:‘你们务要守我的安息日;因为这是你我之间世世代代的证据,使你我知道我耶和华是叫你们成为圣的。所以你们要守安息日,以为圣日。儿干犯这日的,必要把他治死;凡在这日作工的,必从民中剪除。六日要作工,但第七日是安息圣日,是向耶和华守为圣的。凡在安息日作工的,必要把他治死。’故此,以色列人要世世代代守安息日为永远的约。这是我和以色列人永远的证据;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第七日便安息舒畅。”(出三十一12-17) 这旧约(律法的约)是神跟那些按肉身是以色列人所立的约(严格说,今日信徒一信主就在新约之下),神用六日创造万有,第七日就歇了创造之工,不是表示神需要休息;根据出埃及记三十一章十七节末句说:“第七日便安息舒畅”,形容神对他自己的创造感到舒畅满意的心态。但始祖受诱犯罪之后,神预备救赎之工作就从未停止过。后来以色列人在埃及被奴役,神兴起摩西领他们出埃及,在西乃旷野跟他们立了律法之约(即旧约),以安息日作为立约的记号,他们的子孙要永远遵守这约。对以色列民族来说,他们得以脱离法老的奴役,出埃及,经旷野路程,走向迦南应许之地,是神为他们整个民族国家前途的新创造。所以神用安息日作为与他们立约的记号,叫他们世世代代记念神创造他们国家民族的恩典。    [B]3.主复活日与基督徒[/B] 对基督徒来说,因基督为我们受死、复活,所以在基督复活日(七日的第一日)聚会敬拜,记念他救赎之恩。藉这救恩,我们在他里面成为新造的人(林后五17),又成为神家、神国的人,不再作外人(弗二 19)。初期教会的使徒们,正是在这日聚会的——“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掰饼的时候”(徒二十7;另参林前十六2)。  那被放逐到拔摩孤岛上的使徒约翰,也是在“主日”(启一10)看见基督的显现而领受了救恩最后圆满结局的启示——启示录。注意:复活主在“主日”向使徒荣耀地显现,已实际认同了新约教会在主回敬拜是合乎他的旨意的。所以在新约下,基督的复活日取代了旧约的安息日,参与的人不限于按肉身作亚伯拉罕子孙的以色列人,而是包括所有因信称义而成为亚伯拉罕属灵子孙的人(罗四11—12)。基督徒应在主日聚会敬拜神,而不是守安息日》若用守安息日的规例来守主日也不合宜。基督徒是为明白神心意,甘愿把主日分别为圣,求神喜悦;而不是出于守规例,不得不守一个日子。这是更蒙恩的心态。    [B]4.以色列人遵守了十诫了吗?[/B] 以色列人能遵守安息日或十诫吗?在旧约刚刚成立时,摩西拿着洒血的约书和石版,上山朝见耶和华(出二十四章),并领受建造会幕的样式的指示,禁食了四十昼夜。以色列人因摩西迟延下山,便要求大祭司亚伦为他们铸造一只金牛犊,代替耶和华(出三十二章),可见他们已经犯了十诚的第一诫。他们又在旷野的行程中,一面向神献祭,一面暗中拜偶像。新约的第一位殉道土司提反引用先知阿摩司的话说:  那时,他们造了一个牛犊,又拿祭物献给那像,欢喜自己手中的工作。神就转脸不顾,任凭他们事奉天上的日月星辰。正如先知书上所写的说:以色列家啊,你们四十年间在旷野,岂是将牺牲和祭物献给我吗?你们抬着摩洛的帐幕和理番神的星,就是你们所造为要敬拜的像。因此。我要把你们迁到巴比伦外去。(徒七 41——43) 注意新约的圣徒引用旧约先知的话,已证明了他们认同旧约先知所说的是正确无误的。所以旧约整个体制,从以色列人一开始到被掳于巴比伦,他们都没有真正遵守过。律法原是叫人知罪,却不能救人脱离罪(罗三 20)。就如 X光只使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却不能医治人的病。直到新约时代,主耶稣直斥那些热心律法却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是“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太二十三27),证明旧约律法早在以色列人被掳到巴比伦之前,大部分已失去内在的实质,变成虚有其表的教条了!    [B]5.现今有人遵守安息日吗?[/B] 当摩西宣布了十诚之后,有人在安息日捡柴,摩西未敢立即处置他,先把他收监,然后照耶和华的吩咐把那人处死(民十五32—36)。所以按旧约律法,违反安息日的人是犯了该处死的罪。若有人说他忠实地遵守律法,但在犯了法时却没有照律法的要求受罚,那根本就不算得是遵守了。现今主张守安息日的人,能把犯了安息日的犯人处死吗?若不能,或是甚至不敢提,那就不要说他是严谨遵守旧约律法的人了。因遵守律法,不但包括遵行它,而且也要在人犯了法后使之得到应受的处罚,才算遵守。但律法的功用其实像一幅复杂的迷阵图,有许多入口,却只有一个出口。那个出口就是基督和他的救恩。所以圣经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罗十4)又说:“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加三 24) 神籍先知以赛亚,把神要人守安息日的真义更深入的解明了。他说:“你若在安息日掉转你的脚步,在我圣日不以操作为喜乐,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称耶和华的圣日为可尊重的;而且尊敬这日,不办自己的私事,不随自己的私意,不说自己的私话。”(赛五十八 13)这么说来,神定安息日为圣日,并非单单安息日不作工、不走远路、不捡柴……而已,其实总意是要人的生活行事、心态言语都尊神为圣,那才是守安息日的真义。从古至今,除那安息日之主的基督之外,根本没有人能真正守安息日。若照以赛亚所说的话,这些人岂非早就该被打死了吗?哪里还有活口,可以高唱要守安息日才可以得救呢? [B]6.主耶稣怎样看律法的诚命[/B] 在主耶稣的山上宝训中,曾两次引用了十械的话——“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大五21-22)又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不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大五27—28) 试比较这几节经文的语气:“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句话显出基督所说的,比“古人”所要求的更严、更高。换言之,十诫不过是神要求于人的起码标准,并不是最高的标准。人只能按律法的字句与人证,判断人是否犯罪;神却不用根据字句,因他能“鉴察人心、试验人肺腑”(耶十七10)。所以到了新约时代,神不仅要求信徒按律法的字句或仪文事奉神,而且要按心灵与诚实事奉神(约四24;罗七6)。 在十诫中,除了守安息日之外,其他的九诫都包括在基督与使徒的教训之中了,如出埃及记二十章三至十七节的十诫说: 第一诫:除我以外不可有别神——主耶稣说:“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可十二29) 第二诫:不可跪拜、事奉偶像——拜偶像与行邪术等人都必灭亡(启二十一8)。 第三诚: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主耶稣说要尊神的名为圣(太六9),妄称主名赶鬼的,反被鬼附(徒十九13一16)。  第四诫: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新约圣经未提信徒应守安息日,只提到在七日的第一日聚会掰饼(徒二十7)。  第五诫:当孝敬父母——使徒明说要孝敬父母(弗六 l- 2),主耶稣严责藉故不孝敬父母的人(太十五4—6)。  第六诫:不可杀人——(太五21-22)见上文 第七诫:不可奸淫——(太五27-28)见上文 第八诫:不可偷盗——保罗劝以弗所信徒“从前偷窃的,不要再偷;总要劳力,亲手作正经事”(弗四28)。  第九诫:不可作假见诬陷害人——捏造恶事谗毁人,就是作假见证,神判定行这样事的人是当死的(罗一30)。 第十诫:不可贪心——使徒保罗明说贪心的与淫乱的、拜偶像的同罪(弗五5)。 [B]7.安息日的主如何过安息日[/B] 耶稣又进了会堂,在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众人窥探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不医治,意思是要控告耶稣。耶稣对那枯干一只手的人说:“起来,站在当中”又问众人说:“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他们都不作声。耶稣怒目周围看他们,忧愁他们的心刚硬,就对那人说:“伸出手来!”他把手一伸,手就复了原。法利赛人出去,同希律一党的人商议怎样可以除灭耶稣。(可三1-6) 从这几节经文可见,主耶稣跟法利赛人与希律党人等对安息日的态度是如何不同的。让我们用先知以赛亚对安息日的真义(赛五十八13)套用在这件事上,可以作出以下的归结:主耶稣 ①不办自己的私事,只体会神慈爱的心肠,拯救痛苦残疾的人。  ②不随自己的私意,只按神的旨意拯救生命枯干、无助的人。 ③不说自己的私话:他按神的旨意大胆责备那些硬心的宗教领袖,又对枯手病人说“伸出手来”,那人的手就复原了。他不过说了一句带有能力的好话,就是照法利赛人的标准来说也没有犯安息日,因为他只不过说话而且,并没有作什么,那枯手的病人却好了。  那些法利赛人等就大大不同了: ①他们办的是私事,因为不求神的荣耀,也不求人的益处,竟在安息日存着私心窥探耶稣,寻找害人的把柄,是因为嫉妒耶稣所行的比他们更好而且! ②他们在安息日随从自己的私欲与私意行事,按一己的私见断定耶稣犯了安息日,事后还一起商量怎样可以除灭耶稣(6节)。在安息日设计陷害人,甚至想杀人,竟不自觉! ③在安息日说自己的私话:他们在耶稣医治了桔子病人之后,一同商谈怎样除灭耶稣。无论怎样议论,说的全是“私话”,出自险恶内心要陷害人的私话、完全违背了守安息日的真义。这等人竟在“安息日的主”跟前班门弄斧,多么无知而眼瞎呢!    [B]8.小结:更高的标准[/B] 有人问主耶稣诫命中哪一条是最大的。他的回答是;“‘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已。’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可十二30一31) 为什么爱神爱人就是最大的律法,是律法的总纲?因律法或诫命不过是在消极方面防止人侵犯别人的利益;相反,爱心却是在积极方面的,不但不侵占别人的好处,还甘愿把好处给别人。使徒保罗也照着主的教训告诉我们爱是如何成全了律法的,他说: 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因为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像那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不可贪婪,或有别的诫命,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8一10) 为什么说爱人的就完全了律法?律法是学习如何不亏欠人的起步:但爱心却进一步的不但不亏负人,且乐意助人得好处。这正是在新约的恩典下更高的原则。  礼仪加上敬虔与诚爱,就成为有属灵价值的事;若没有真诚,只有外表,就变成虚伪、毫无意义的了。若把礼仪作赦罪之道,就陷于错误,甚至误导人于错谬之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18: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