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学导论 第十四课 启示中使用语言 同学们,我们现在进入到第14课,第14课是上帝启示的时候,他使用的语言。 我们已经讲过,上帝是说话的上帝,人说话的能力,是上帝借给人或者赐给人的。我们先来讲福音派传统的信念,然后我们回到当代后现代的挑战。 福音派传统的信念是每一段经文只有一个意义,就是说上帝启示这段的经文,有他原来的意思。那并不表示说我们人,不论是改革宗的什么派的,不一定我们完全掌握到,但是上帝的意思,是要我们明白这段经文的原来的一个的意义。 《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第一章第九段是这样说的:只有一个解释圣经的规则是不会产生错误,就是以经解经,所以当我们对任何一处圣经的真实和完整意义有疑问的时候,而每一处圣经只有一个意思,没有多种意思。 圣经不是化是而非,化非而是的,不是。当我们对圣经的真实的有疑问的时候,我们就当查考经文,圣经其他比较清楚的经文,来明白他的真意。所以这个是我们的目标,我们不敢说任何一派的神学,完全掌握到圣经全部的意义,可是,圣经是有他原来的意思,神要启示,神要我们知道的意思的,是一个。这个是17世纪《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的宣告。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当代福音派,1978年《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是怎么讲的。这个宣言肯定不止四条宣告和否认,后面还有很多,不过我们就来看几条。 ,我们确认圣经是神权威的话语,我们否认圣经的权柄是来自教会、传统,或者任何属人的来源。圣经说什么,我们信它,不是因为某某人这么说,不是因为教皇怎么说,不是因为一个宗派怎么说,是因为圣经本身怎么说。 ,我们确认圣经是用来管理、管制人类良心的最高成文的标准,教会的权威是属在圣经的权威之下的,我们否认任何教会的信条、会议、宣言,拥有高过圣经,或者等同于圣经的权威。 那你说这个包不包括《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呢?当然包括。《威敏斯特信仰告白》也好,《芝加哥圣经无误宣言》也好,都是有限的人,在某一个时代回应这个绝对的圣经,不过对我们教会是有用,但是,不是说教会的生存必须。我再说,对教会的成熟有用,但是,不能用来管理人的良心,只有神、神的话才能够管制我们的良心。 ,我们确认,整本的圣经都是神恩赐的启示,我们否认,圣经仅仅是对启示的见证。这个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在不同的课里面说过,新正统跟新福音派的看法: 圣经只不过是见证神的话,见证神的启示。这个是一个错误的看法:圣经仅仅是对神的话的记录,对启示的记录,而不是神的话本身。这个是新正统、新福音派的看法。 我们不是这样信的,我们否认,圣经仅仅是启示的见证,因为圣经本身就是启示;我们否认,圣经只有在神与人交汇的时候,才会变成神的话,变成启示。 那这个是新正统的典型的说法:圣经的有效性,是要看我们人类的反应。这个就更加像后现代的各种的解经学术的看法了。不是的,圣经本身就是神的启示。 ,我们确认,那按照自己形象造人的神是用人的语言,做为他启示的工具的,神用了希伯来文、希腊文,一点点的亚兰文。我们不承认,因为人受限于被造的本质,以致人类的语言不能够作为传达神启示的工具,更否认人类的文化跟语言因受了罪恶的败坏,以至阻碍了神默示的作为。 你说人的语言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吗,一个工具、一个容器而已。是的,是一个工具、一个载体,但是,上帝在永恒计划里选择了要这用这个载体,用这三个:希伯来文、希腊文、亚兰文。所以,人的语言是不足够来阻挡、来障碍神默示,障碍神有效的、清楚的、有权威的传达他的启示的。我的意思是说圣经里的语言。 好了,那现在我们来回到刚才的第一点,我没有讲的,就是后现代的挑战,有人问什么叫后现代?我们这里要处理的主要是后现代的哲学,在解释圣经这方面的挑战。这方面最重要的一派叫做解构,解放的解,构造的构,解构主义,而解构主义最重要的、最有名的思想家就是特里达,Jacques Derrida,一个法国的,一个哲学家。 顺便提一提,今年是2008年,中文的书籍方面最近翻译了、出版了一本书,校园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范浩沙,《神学诠释学》,英文的书名是《Isthere a Meaning in this Text》,作者是范浩沙,《神学诠释学》。 这本书的意思就是说,它的书名意思是:究竟在这个文本里面有没有一个意义的呢?在这个文本里面有没有一个意义的呢?作者的名字,英文的原名是Kevin J.Vanhoozer,很重要的一本的书,范浩沙,《神学诠释学》,假如你买得到这本书读上那100页的话,肯定会头疼,假如你头疼的话,我就恭喜你,因为你读懂了,这本书本来就是要你头疼的。 让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范浩沙,他是美国芝加哥三一神学院的系统神学教授,他辞掉了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的教席,回到了美国福音派的三一来教书,是一个大喜的、大好的消息,不过他对特里达Jacques Derrida,刚才我说解构主义的大师是特里达,范浩沙他对特里达,我个人的意见是太客气、太礼貌、太感谢了。 现在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解构主义?解构主义的意思有三点:第一点,文本死了,第二点,作者死了,第三点,读者死了。 假如你听了第一次有头疼,不明白的话,不要紧的,假如第六次明白就差不多了。不过假如我们是下一代的,当代中国的青少年的话,可能你一听就懂的,因为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所呼吸的文化的氛围。 文本死了,什么叫做文本死了?The text is dead。文本死了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文本,“文本”的意思就是说:任何能够被解释的东西,任何能够被解释的东西。“文本死了”的意思就是说,一个文本,它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的,所以这本书的英文名是Isthere a Meaning ,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意义呢?没有的。你怎么解释,那是你的意见;我怎么解释,是我的意见。只有解释,没有意义,意义已经不存在了,固定的意义已经不存在了。 好了,那你说,比方说保罗书信,你去找作者来就好了,啊,不是的,作者也死掉了,什么叫作者死了呢?就是说,保罗写完他的书信之后,他只不过成为众多解释者的一位,他已经不能够再表达它原来的意思了,所以呢,去找作者的原意是不可能的。 你说,我们查考圣经,不就是在找作者原来的意思吗?是的,所以福音派的圣经学者,除非他的信仰立场站定的很稳,不然的话,受到后现代的影响的话,他们是很难做人的。所以,今天福音派的圣经教授们面对很大很大的挑战。 作者死了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今天是找不到作者原意的,在世俗的学术界里面有一位是特别抗议、抗衡这种说法的,一位学者叫EJ,所以在香港跟华人世界里面,众多位神学教授里面,有一位吴慧仪女士E.J.Hirsch就提出,其实,后现代的学术界里面,也有一些人抗议、不承认作者死掉了。 什么叫做读者死呢?读者死了、我死了的意思就是说:我在读保罗的罗马书,不是我某某人在读,而是我所属于的这个社会里的语言、架构,在读这个文本。请记得文本不仅仅是一本书,是任何可以被解释的东西。那我为什么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会觉得:哦这本书的意思是什么。 为什么我看到这个东西,叫这个叫做杯子呢?我也死掉了,读者死了,只有这个社会的语言架构,那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个杯子,没有什么原因的,这个只不过是社会的习惯,你不喜欢叫这个杯子不要紧,你叫它盆子也可以,你叫它锅子也可以,你叫它做水饺也可以。为什么叫杯子呢?我用英文讲一次,为什么叫Cup因为当我看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就在我的脑袋里面起了一个声音的形象Thesound of image。英文是cup,中文是“杯”。当你看到这个东西,因为社会的习惯,就让我脑袋里面起了“杯”这个声音,那这个是随意的。你假如,社会说这个不叫“杯子”,叫“锅子”,那我就看到这个小东西,就“锅”就出来了。 好,那“杯子”是什么意思呢?“桌上有一个杯子”,这句话什么意思?“杯子”是什么意思?哦,不知道,后现代的解构说是:不知道,我只知道桌上有一个杯子的“杯”这个字,不是“桌”这个字,“子”这个字,“有”这个字,“一”这个字,“上”这个字,“杯”这个字的意思,跟字典里面所有其他的字的意思都不一样,但是“杯”这个字的意思又跟字典里面其他每一个字都有关系。那你说来说去就是懵懵懂懂,就是要你懵懵懂懂,因为语言,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的建构,做出来的。 说下去,语言呢,所造出来的哲学,假如你相信有绝对真理,不论你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什么教、什么哲学,你总之你相信有绝对真理的话,你就犯了一个大的错误,你就成为一个罗格斯中心主义者Rogge center,就是你是相信宇宙有绝对真理的,那个是大的谎言啦。那,我在解释这个解构主义哈。 其实,所有的哲学就是虚构的,所以这个后现代的解构主义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毒害,特别要让我们对“语言没有意思”这件事情、“有没有意义”这件事情起一个很大的疑问。假如语言没有意思,只不过是社会的习惯,那圣经里面有没有原来的意思呢?圣经学者又怎么继续的写解经书呢? 21世纪教会要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要重新的建立,上帝用语言,希伯来文、希腊文等等,上帝用语言来做他默示、启示的这个工具或者说媒介,是够用的。讲到最后,我们要坚持的是,上帝是语言,这个范围的主。 我们今天只不过把这个问题勾画出来,因为这个可能是需要为我们未来20年,中国跟海外的基督徒继续努力,在这方面要做出回应,要做护教。因为,西方讲这些什么作者死了、文本死了,这些的理论,很快就传到北京跟中国各大大学、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