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蒙恩的器皿
收起左侧

约翰福音文字释经证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2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三讲(续)

4、好牧人与羊的关系

10:14  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 

10:15  正如父认识我,我也认识父一样,并且我为羊舍命。

巴勒斯坦牧人的工作方式和别的国家牧人所做的,有极大的差异。我们必须先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才能够对牧人有一个清晰的概念。

当地牧人的装备十分简单。他身上背着由兽皮做成的袋子,装他要吃的东西。牧人的食物不外是面包、干果、一些橄榄和奶酪。他还带着机弦。许多巴勒斯坦人都有“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的本事(士20:16)。牧人的机弦,就是他防卫和攻击的武器;然而还有一个特殊的用法。巴勒斯坦没有牧羊犬,因此,牧人就用机弦甩石,打在离群的羊的鼻子正前方,作为警告叫它回转。牧人也带着一根短木棒。它的一端附有钉子,在上端的柄部有一个孔,皮带便从这孔穿过去,便于携带。这根木棒也是牧人防备野兽和盗贼的武器。牧人还带一根曲柄杖,他用这根木杖拉回走偏了的羊。到了晚上,羊同到羊圈,牧人就把木杖置于入口处,很靠近地面的地方,每一只羊便从杖下经过(结20:37;利27:32);牧人仔细查验看在那一天里,羊是否受到任何创伤。

在巴勒斯坦牧人和羊的关系也很特别。英国的羊多半是养来食用的;巴勒斯坦的羊则多半养来剪取羊毛。因此,巴勒斯坦的羊很可能跟随一个牧人许多年,而且牧人还为它们取了名字,时常呼唤牠们的名字。这些名字通常是一些绰号,诸如“褐腿”、“黑耳”等等。巴勒斯坦的牧人走在前面,羊在背后跟着。因此,牧人能够确定前面的路是否安全,有时候羊群不敢跟上去时,还得给它们一点鼓励。一个旅行者说他目击牧人如何带领羊群涉过小溪。这些羊都不愿涉水,牧人只好抱了一只小羊先走过去,母羊看见小羊到了对岸,因此也跟着过去,其它的羊也纷纷走过小溪。

羊听得出东方牧人的声音,也是事实。它们绝不会听从陌生人的声音。莫顿(H. V. Morton)曾生动地描述牧人跟羊说话的方式:“有时他以大而单调的声调对他的羊说话,所说的话是我毕生当中第一次听到,属于不可思议的语言。我在耶利哥背面的山丘,头一次听到羊的语言。一个牧人走下山谷,然后攀爬对面的山坡,他转过身来,发现羊群还停留在后面啮食灌木丛的叶子。他提高声调对他的羊说话,那种语言是神奇的,完全不像是人的语言。也可以说是一种经过组合过的动物声音。牧人一发声,羊立刻就有反应,开始鸣叫,有一、二只羊转过来向牧人的方向走去。然而其余的羊还是不动。牧人因此呼唤一个名字,然后又示以笑的嘶声。立刻就有一只脖子悬着铜铃的羊不再吃了;它离开群羊,疾行下坡,经过山谷,爬上对面山坡。牧人和这只羊在岩石面突出的部份消失后,群羊一时紧张起来,它们不敢再吃了,立刻寻找牧人,但是找不到他。它们领悟到牧人和那只脖子系着铜铃的羊,已经不跟它们在一起了。这时,远方传来牧人欢笑的呼声,于是群羊很快的冲下山谷,跳过凹陷的地带,紧随着它们的牧者。”(见莫顿著《追随主迹》In the Steps of the Master,一五四至一五五页),汤姆生(W. M. Thomson)在《圣地与圣经》(The Land and the Book)一书,也提到同样的事:“牧人时常发出尖锐的呼声,让群羊知道他在它们身旁。群羊都认识他的声音,紧随着他;假使有个陌生人呼唤它们,它们就停下来,惊慌地抬起头,这时陌生人如果继续呼唤,那么群羊就开始逃窜,因为它们不认得陌生人的声音。我经常作这样的试验,且屡试不爽。”约翰所告诉我们的正是这种情形。

莫顿又告诉我们他在伯利恒附近洞穴所看见的一幕。两个牧人安置他们的羊在洞穴里过夜。他们如何分辨自己的羊呢?其中的一个牧人站在稍远处,他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只有他的羊才认得出来,不久他的羊都跑到他身旁,因为他们熟悉牧人的声音。他们认得出牧人的声音,却不跟随陌生人的声音。十八世纪还有一个客旅见证说,巴勒斯坦的牧人能够吹出特别的笛音和声调,他的羊甚至能随着音乐快慢的旋律跳舞。

我们从牧人的工作,了解到好牧人眷顾他的羊群,而羊也认得他的声音。

这两节经文描写了耶稣这位属灵的好牧人与他的羊之间亲密的关系:

1)、他是好牧人。

他知道他每一只羊的光景,他知道他们的软弱,他们的需要;他知道如何引导他们、塑造他们、雕琢他们、训练他们;他有他的时间表和计划表。正如保罗在《罗马书》所描述的:

8:28  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 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8:29  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 

8:30  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2)、他认识他的羊,他的羊也认识他。

这里的“认识” 是指一种深刻的内在认识,源于生命的相通。他的羊在圣灵的引领下不断明白圣经,不断认识神,不断在凡事上明白神的美意,不断效法基督,以基督的心为心,爱神所爱,恨神所恨。

3)、他与羊之间的亲密关系就像他与父之间的亲密关系一样。

4)、他再次重申他对羊的爱,就是他为羊的得救而舍命。

5、另外的羊

10:16  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我必须领他们来,他们也要听我的声音,并且要合成一群,归一个牧人了。

排外性是世界上最难忘怀的事。一个民族,或部份民族一旦认为他们享有特权,要他们承认此种权利属于全体人类是极其困难的。犹太人永远学习不到这一点。他们相信惟独本身才是神的选民,神绝不以选民的身份来对待其它民族。他们认为,别的民族最多只能供他们使唤,差用。运气不好的话,别的民族还会遭致灭亡的噩运。然而耶稣说,有一天全人类都要知道他是我们的牧人。

甚至旧约圣经中已作这样的透露。以赛亚就说过,他相信神赐给以色列民那作外邦人的光(赛42:6;49:6;56:8)。此外,还常常听到有声音对他说,神并非以色列人独享的财富;相反地,神要藉着以色列人的命运叫全人类都认识祂。

这里的“另外有羊”指外邦人,他们听了耶稣的声音,听了福音,也会归信基督。神要普世信徒合成一群,归给一个牧人,不论信主的犹太人还是归信的外邦人。希腊原文的“圈”字为αule,“群”为poimne。一群羊可以分配在许多圈里,仍然归属一个牧人。这段经文指出可以有许多教会团体,但这些团体里的人,都是同属基督的一群,也只能有这一群。

6、所受的命令

10:17  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 

10:18  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

耶稣最后介绍了父神给他的命令:

1)、他为羊舍命。

我们已经多次讲过,按照神公义的要求,罪人必须承受肉体的刑罚和灵魂的刑罚,就是今生被罪捆绑、肉体死亡和灵魂在地狱的永火当中。但是神是慈爱的,他的创造不是为了毁灭。而只有无罪的人,也是神,才能背负起罪的刑罚。因此圣子为了完成圣父的救赎计划,甘愿道成肉身、为罪人代死、为罪人承受肉体和灵魂的刑罚,满足了神的公义,为罪人成就了救恩。

这就是耶稣从父神所受的命令,也是他甘心情愿的为罪人而死。

2)、正因为圣子甘心情愿为罪人而死,因此蒙神所爱。神曾经在耶稣受洗和登山变像的时候,亲口说过喜悦耶稣的话。

3)、他有生命的权柄(参考11:25-26)。因此他既可以舍弃生命,就像放下一个东西,也可以把舍弃的生命取回来,就像把放下的东西取回来那样的轻而易举。

从古到今,谁敢这样说话?反倒是在居丧之家常常听到这样的安慰:“节哀顺变吧,人死不能复生!”

4)、他是舍命,并不是迫于无奈被处死。他若不放弃一切的抵抗,只消一句话,就可以转危为安。在他受难的时间未到之前,他多次遭遇生命危险,但都被他很轻易的就化险为夷(7:30,45;8:59;10:39;路4:29)。

5)、他是主动舍命。并不是罪人有什么值得他付出生命的地方,纯粹是出于他慈爱的本性。

6)、没有人可以夺去他的生命。但是事实上他是被罪人钉死的,仿佛是无力反抗的罪人那样的柔弱。正如上面讲的,他是主动放弃生命,是放弃一切的抵抗,甘心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他是神,是造物主,握有生命的权柄;人是被造之物。被造之物怎么可能夺去造物主的生命呢?

三、纷争又起

10:19  犹太人为这些话又起了纷争。 

10:20  内中有好些人说:“他是被鬼附着,而且疯了,为什么听他呢?” 

10:21  又有人说:“这不是鬼附之人所说的话,鬼岂能叫瞎子的眼睛开了呢?” 

这几节经文是犹太人对耶稣上述的教导产生的反应。他们又起了纷争,有的说他是被鬼附身的,并且疯了,所以总是胡言乱语。因为在上述的教导当中他仍然把自己与神同等(参考7,9,11,14,17-18)。而反对的人说这些话不应当是出自鬼附之人的口,况且前面叫一个生来瞎眼的人眼睛得以看见这不是鬼所能办到的。

从此我们可以看见犹太人是多么的顽固,从来就不肯反省自己在解经方面根深蒂固的错谬,从来就不肯坐下来好好反省。尽管他们当中也出现良知的声音,但是最终还是被可怕的顽梗所湮灭!

从犹太人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天主教和其他异端的错谬。他们宁可与神作对、藐视圣经、藐视神而最终落入地狱,也不愿彻底改变解经的错谬,不愿回到圣经,不愿回到神面前认罪悔改。

他们的灭亡,完全是咎由自取。

四、反省反思

1、“羊”、“羊圈”、“门”、“贼和强盗”、“好牧人”、“雇工”、“另外有羊”分别代表的是什么?

2、10:9-10分别给了我们哪些宝贵的应许?丰盛的生命是怎样的生命?这样的生命是镜中月水中花吗?

3、好牧人与雇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好牧人与羊是怎样的关系?

5、耶稣从神所受的命令是什么?他讲的“舍命与取回生命”说明什么?

6、为什么说犹太人、天主教以及所有的异端,他们的灭亡是咎由自取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0-22 22:34:21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3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四讲:主与父原为一

读经:约10:22-42

内容:

一、再次质询

10:22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 

10:23  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 

10:24  犹太人围着他说:“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诉我们。” 

10:25  耶稣回答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你们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证; 

10:26  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 

10:27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10: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10:29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10:30  我与父原为一。” 

1、  再次质询

10:22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节,是冬天的时候。 

10:23  耶稣在殿里所罗门的廊下行走。 

10:24  犹太人围着他说:“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地告诉我们。” 

修殿节,另译“献殿节”;在旧约律法中并没有此节期,乃是到两约中间的时期才设立的。原来在主前168年,叙利亚王安提阿哥伊比芬(Antiochus Epiphanes)占据耶路撒冷,在圣殿内筑造拜偶像的祭坛,以犹太人视为不洁的猪只为祭物,污损了圣殿。犹太人遂起而反抗,三年后,犹大马加比率军以寡击众,打败了叙利亚王,洁净并修复祭坛与圣殿,于主前165年犹太历九月廿五日(相当于阳历十二月间冬至前后),重新献给神。从此,犹太人每年均守这节庆,一连八天,家家户户挂灯点烛,甚至许多人每天多加一支灯烛,故又称为“烛光节”(Festival of Hanukkah)。

所罗门的廊下,圣殿的外院四周有走廊环绕,所罗门廊位于东边。

22节所讲的内容是另一个时间发生的事情了。约翰为了非犹太的读者能够明白修殿节

所在的时间,特别说明了是冬天的时候。耶稣在圣殿东边的所罗门廊下行走,含有教训人的意思。犹太人围着他,”“围着”原文意为“包围”。他们再次向他发出了质询,他到底是不是基督?如果是的,就明确的告诉他们。

你叫我们犹疑不定到几时呢?“犹疑”的原文与18节的“夺去”同字,故这句话又可译作:“你一直夺去我们的性命(心魂)到几时呢?”这话似乎暗示,犹太人认识到他们整个邦国的安危,都维系在基督的职事上。

耶稣虽然一直没有明确的宣称他是弥赛亚,但是他的所言所行与旧约所预言的弥赛亚

是完全一致的;通过他的所言所行和旧约的预言,就可以断定他就是弥赛亚。之所以耶稣一直没有明确宣称,是因为他深知犹太人错误的弥赛亚观;即使他明确宣称了,仍然不是他们所期望的弥赛亚。除非他一方面宣称他是弥赛亚,一方面着手发动武装暴动,致力赶走罗马殖民者,犹太人才会拥护他,相信他是弥赛亚。这样的假弥赛亚在耶稣道成肉身的前前后后出现了很多很多。

    我们已经多次讲过,耶稣弥赛亚的使命起点是在十字架上,他要推翻的是奴役世人的罪恶和罪恶的刑罚,他要建立的是神的国度。十字架上他舍命流血,成就救恩,为这个全新的神的国度奠下基石。

对于犹太人,特别是那些犹太教的领袖人物,耶稣虽然有不可思议的能力,行了很多

的大神迹,与旧约弥赛亚预言是一致的,但是他不是出身在伯利恒,不遵守口授律法,常常僭妄的宣称与神同等,与罪人为伍,没有任何反抗罗马殖民者的举动,还常常严厉批评他们,因此只能是冒牌货。如果任凭他蛊惑人心,口授律法必然被他私意糟蹋,他们在普通百姓当中的威信也必然丧失殆尽,所以还是早日除掉为好,以挽救他们日渐下滑的颓势。

2、  严厉批评

10:25  耶稣回答说:“我已经告诉你们,你们不信。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为我作见证; 

10:26  只是你们不信,因为你们不是我的羊。 

10:27  我的羊听我的声音,我也认识他们,他们也跟着我; 

10:28  我又赐给他们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谁也不能从我手里把他们夺去。 

10:29  我父把羊赐给我,他比万有都大,谁也不能从我父手里把他们夺去。 

10:30  我与父原为一。”

面对犹太人质疑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已经多次响起,耶稣仍然是毫不客气的批评他

们:

1)、他严厉的申明,他已经多次明确的宣布他与神同等,包括这里的称神为“父”和

“与神原为一”。虽然没有明确宣称他是基督,但是他所宣称的与神同等,以及他行的许多神迹所彰显的从神而来的权柄和能力,都足以表明他就是基督。

2)、他宣称他所行的神迹都是奉神之名。他曾经多次宣称他从不独立行事,而是与父

神同工(5:19,30;6:38;7:16)。

3)、他指出犹太人存在的可怕的问题,就是不信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他们始终不愿意从他们错谬的解经当中出来;也正是错谬的解经蒙蔽了他们的眼睛,使他们一直在否定耶稣。

4)、他指出犹太人顽梗不信,原因是他们不是他的羊。他们顽固坚持错谬,拒绝了这位从神而来的好牧人。

5)、他再次重申他与羊之间亲密的关系。他们从他的所言所行,结合圣经的一贯的启示,很容易就接受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像他的门徒,还有9章那个得见天日的瞎子。

6)、他宣称他赐给他的羊永生,他们永不灭亡,而且蒙他永远保守,谁也不能从他手里夺去。这也是他多次教导的信息(3:16;4:14;5:24;6:35,37-40,54;对比3:36)

7)、他宣称父神把羊赐给他。

8)、他宣称父神比万有都大。

9)、羊既是父神所赐,也同样蒙父神保守,谁也不能从父神那里夺去。

这样羊就有了双重的保险,耶稣和神。其实还有一重,就是圣灵。就是说拯救是三位一体神的共同协作,他们必定保守所拯救的人直到永远。既然拯救是三位一体的共同协作,那些蒙恩的人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10)、他宣称他与父神原为一。

我与父原为一,“一”的原文是中性,表示“同一类”,但不是“同一事”。子与父同为一体,却不是同一位格;两者在本质相同、生命相同、工作相同、能力也相同,即相同、相等、同属性、同生命,但他们却不是同一个位格。

这样他与父神在保守信徒这事上有同一的意旨和能力(参28-29节);也暗示两者之间本质上相同,所以引起犹太人强烈的反应(参31,33节)。

二、举起石头

10:31  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他。 

10:32  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10:33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 神。” 

10:34  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 

10:35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 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 

10:36  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 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 

10:37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 

10:38  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 

10:39  他们又要拿他,他却逃出他们的手走了。 

1、举起石头

10:31  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他。

正因为耶稣又再次宣称与神同等,犹太人听来又是刺耳的亵渎和僭妄,他们再次举起了石头,要把这个假先知砸死。

2、质问原因

10:32  耶稣对他们说:“我从父显出许多善事给你们看,你们是为哪一件拿石头打我呢?” 

10:33  犹太人回答说:“我们不是为善事拿石头打你,是为你说僭妄的话;又为你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 神。”

面对犹太人的动武,耶稣没有丝毫的畏惧,冷静的责问他们:他已经靠着神行了许多彰显神的慈爱的神迹,他们是根据哪一件神迹来对他施以石刑?

犹太人回答说,他所行的所有神迹并不存在问题,他们也不是因为这些神迹而施以石刑;他们要砸死他的原因是他说僭妄的话,就是明明只是个人,却把自己当作神。

这些熟悉圣经的犹太人似乎已经忘记神曾经多次以人的形象出现,比如他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接待的三人(创18章);他们似乎忘记了旧约关于弥赛亚可以行许多大神迹的预言;他们也似乎忽视了耶稣所行的大量的神迹,无论是神迹的数量,还是行神迹的方式,都与旧约的著名的先知们有迥然的不同。他们陷在一种矛盾之中,既承认耶稣所行的神迹是好的,从神而来,却又否定耶稣是从神而来,仅仅是个人而已。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他们当中也有争议,但是就是不能像9章那个得见天日的瞎子那样谦卑下来、认罪悔改。

3、据理力争

10:34  耶稣说:“你们的律法上岂不是写着‘我曾说你们是神’吗? 

10:35  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若那些承受 神道的人,尚且称为神; 

10:36  父所分别为圣,又差到世间来的,他自称是 神的儿子,你们还向他说‘你说僭妄的话’吗? 

10:37  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们就不必信我; 

10:38  我若行了,你们纵然不信我,也当信这些事,叫你们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 

律法,这个词通常指摩西五经,用在34节这里为旧约圣经的统称。

面对犹太人的顽梗,耶稣据理力争:

1)、他引用《诗篇》82:6节的经文,“我曾说你们是神”,是称呼代表神行事的人做“神”。

2)、他进行辩解。他指责犹太人不可以对他施以石刑,因为代表神行事的人圣经都称他们为“神”,他是神所分别为圣,又是神差到世间来的,岂不是更有资格采用“神儿子”的称呼吗?

3)、他若没有行神的事,就是所行的出于神的怜悯的大量的神迹,那么他们就没有必要信他是神的儿子,因为只是自吹自擂。

4)、他已经行了许多神迹,证明他真是神所差来的(32节);就算他们不信他的宣称,也应当根据他所行的事情认识到他与神原为一,从而相信他是神的儿子。

4、执迷不悟

10:39  他们又要拿他,他却逃出他们的手走了。 

面对耶稣的无可辩驳的陈述,犹太人不是安静反省自己的错谬,仍然要捉拿他,可见他们是多么的顽固!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神的时间没有到,人又怎能拿神的儿子奈何呢?他还是轻易就逃离他们的罪恶之手了。

三、众人的归信

10:40  耶稣又往约旦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 

10:41  有许多人来到他那里,他们说:“约翰一件神迹没有行过,但约翰指着这人所说的一切话都是真的。” 

10:42  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

约但河外,指约但河东名叫伯大尼的地方(参1:28),那里是属希律安提帕所管,较少被捉拿的危险。

耶稣又来到约旦河外施洗约翰曾经施洗之地,住在那里。正如前面多次所讲的,他预定受难的时间还没有到,虽然日益临近,因此他抓紧时间做工。

这里讲到了犹太人当中的普通百姓对耶稣传道的反应。他们根据耶稣的所言所行,明白施洗约翰针对耶稣的预言都是真实的,从而相信耶稣就是神为他们预备的基督。本章最后交待这样归信耶稣的人很多。

越是普通的百姓,他们接纳耶稣的障碍就越少,虽然他们是被精通律法、自表虔诚的法利赛所轻视的(7:48-49)。

四、反省反思

1、为什么普通的老百姓很容易就接受耶稣是基督,而那些精通律法、自表虔诚的犹太教领袖却一再否定呢?

2、神给蒙恩的得救的人上了哪“三重保险”?

3、如何理解耶稣说的“我与父原为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五讲:拉撒路的死而复活

读经:约11:1-46

内容:

一、求救急电

11:1  有一个患病的人,名叫拉撒路,住在伯大尼,就是马利亚和她姐姐马大的村庄。 

11:2  这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 

11:3  她姊妹两个就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 

住在伯大尼,此“伯大尼”乃在犹太境内,位于橄榄山东侧,距耶路撒冷约三公里处的小村庄(参18节);不同于本书别处所提约但河东的伯大尼(参1:28;10:40)。

在耶稣受难的巨幅图画展开之前,本章记下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耶稣叫死了的拉撒路复活。生命与复活的权柄都掌握在他手中(25节),他能赐人生命,叫人复活;他自己当然可以战胜死亡,从死里复活,成为荣耀的主。

故事的几个主人公都是耶稣所熟悉的,这姐弟仨与耶稣的相交很深,从3节“你所爱的人”和下文5节“素来爱”和11节“我们的朋友”可以看得出来。在《路加福音》10:38-42节那里我们已经看过耶稣和她们姐弟仨的一个故事,马大是个热情的女主人,但是却因为没有做在主心上而被主责备;马利亚因为顺服主,安静在他脚前聆听他讲道,而深得他喜悦。也正因为马利亚知道他将要为背负世人的罪孽而被钉上十字架,因此在他受难前夕及时的用香膏膏了他,这是本书12:1-8节所详记的事情了。

她们姐妹俩的弟弟拉撒路生病了,而且病的不轻(参考14节),就及时打发人去约旦河外施洗约翰当初施洗的地方向耶稣发出(10:40)求援急电,盼望他赶紧过去医治拉撒路。

二、胸有成竹

11:4  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 神的荣耀,叫 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 

11:5  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  

11:6  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 

11:7  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那边是十万火急、心急如焚,这边是优哉游哉。耶稣并没有着急赶去伯大尼,而是仍然在所居之地住了两天。似乎这几节经文的表述是矛盾的。一方面耶稣一向爱她们姐弟仨,现在弟弟已经濒临死亡,就应当赶紧过去;另一方面他非但没有及时赶去,似乎还故意迟延了两天,眼睁睁的看着拉撒路走向死亡于不顾,又谈何一向爱她们呢?

如果耶稣仅仅是人,仅仅是个高明的医生,他这样做真的不太明智,人死岂可复生!但是,他不仅仅是人,也是神,是造物主。在他没有难成的事。他并没有急着赶去,固然可能是因为侍奉繁忙,但更重要的原因的是,他要借着复活死人来彰显神的荣耀。

他做事有他的计划和时间,他的时间从来就是最合适的,他不会迟到!

他对马大姐妹俩派来的人说,不要紧的,拉撒路的病不至于死的——事实是后来死了,当耶稣一行赶去的时候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参考39节)。似乎他是在说大话。但是,他握有生命的权柄,死亡对他算什么呢?正因为他胸有成竹,因此他没有丝毫的慌张,而且在未去之前就已经知道拉撒路已经死了。在他,死亡只是睡觉而已,他带领门徒去叫醒睡了的拉撒路,后来拉撒路也确实被叫醒了(11-14,43-44)。

因而他继续告诉姐妹俩派来的人,这病是为了彰显神的荣耀,也因此叫神的儿子得荣耀——让所有后来在场的人都知道他有生命的权柄,可以叫死人复活,认识他是神的儿子;也叫人因着这样奇妙的作为看见神的荣耀,归荣耀与神。当然他没有这样很清楚的告诉来人。对于焦急万分的姐妹俩来说,他的这番话是让她们莫名其妙的。或许她们听了之后,在焦急的等待,以为他会随后赶来,因为他已经向她们下了保证“这病不至于死”;但是很快只能绝望的看着自己的弟弟撒手尘寰。按照前后的时间推算(4-6,17,39),拉撒路最迟就当在派去请耶稣的人返回不久就死了。

耶稣故意迟延了两天之后,然后吩咐门徒再往犹大,虽然他明知形势极为严峻。

三、门徒的质疑

11:8  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11:9  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11:11  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1:12  门徒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1:13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11:14  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 

11:15  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11:16  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1、友善的提醒

11:8  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

面对危险的形势,门徒及时提醒似乎健忘的老师,犹太人已经多次要对他施以石刑(8:59;10:31),既然这样的危险,有必要去冒险吗?

2、费解的回答

11:9  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 

11:10  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

耶稣又使用跟时间有关的比喻(比较9:4)。人在白天走路的时候,不会跌倒,因为有充足的光线可以看见路况;而到了黑夜,就容易跌倒。当然,有了灯笼火把照明就会好些,但毕竟不能跟白天相比。当时还没有电,更谈不上路灯的照明。

耶稣要表达的意思仍然是抓紧时间做工。神的时间还没有到,因此尽管深入虎穴狼窝,他都会安然无恙的。门徒对耶稣这样抓紧时间做工的教导并不明白,可能直到耶稣受难、复活之后才明白这样的教导,包括类似的其他令人费解的教导。

3、叫醒拉撒路

11:11  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11:12  门徒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11:13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11:14  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 

11:15  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 

耶稣回答门徒的担心之后,就告诉门徒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叫醒他已经睡了的朋友拉撒路。

门徒不免质疑起来,若是拉撒路真的熟睡了,就表明已经渡过了危险期,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而且他们也没有必要去了。

耶稣看门徒误解了他的意思,就是说以为他所讲的“睡了”是正常的睡觉的说法,就索性明确的告诉他们拉撒路已经死了。正因为他有权柄叫死人复活,因此“死亡”在他看来只是“睡觉”而已。睡了是可以醒来的,而死了就不会醒的。

我们曾经讲过,圣经讲基督徒的死也是用“睡了”(徒7:60;林前15:51)。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安慰或者是自欺欺人的说法,是因为耶稣二次再来的时候还会叫醒他们,就是叫他们已经死去的身体复活,变成天上的形体(帖前4:13-17)。既然还可以醒来,怎么能说是死了呢?他们只是睡了很久而已。

耶稣进一步告诉门徒:

1)、他还没有到伯大尼,但已经就欢喜了——他的话令门徒莫名其妙!人已经死了,还说是值得欢喜的事情?

2)、他告诉他们欢喜的原因不是为自己,或者为马大她们,而是为门徒——门徒更是糊涂!

3)、他说拉撒路的死是为了叫他们相信——相信什么?相信他的薄情寡义?相信他面对十万火急的事情仍然是“慢性子”?门徒只能是一头雾水!

结合下文我们知道,耶稣借着复活死去的拉撒路,叫门徒进一步的认识他,知道他有生命的权柄,可以叫死人复活。正因为可以帮助门徒进一步认识他,他才为他们欢喜。

4)、他叫门徒和他动身前往。

4、懊恼的声音

11:16  多马,又称为低土马,就对那同作门徒的说:“我们也去和他同死吧。”

多马是个希腊名字,在亚兰语相当于低土马,有“孪生子”的意思,但用作名字时不含此义。此处继续多马的亚兰名,可能耶稣的门徒多用此名称呼他,实际上不是真说他是孪生子。

多马为人多疑,不信复活(20:24-29)。在他看来,回到犹太地,无异于送死,和已经死去的拉撒路一样,他的话如同说:“拉比简直在开玩笑!拉撒路既然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怎么拉比竟然还有心思说笑话,什么‘睡了’,什么还要去‘叫醒’他!犹太人因为拉比宣称与神平等,多次要用石头砸死他,我们现在去犹太,就等于送死。既然死亡在拉比只是睡了这样简单,他还会叫醒死亡的人,那么我们就干脆和拉撒路一同死亡,然后等候拉比叫醒我们!”

听得见多马是满腔的恼火!门徒听见了,似乎耶稣没有听见。事实上他是知道的,但是他没有立刻责备多马。他知道多马的多疑,他也知道该怎样逐步解决多马的这个问题。

四、伤心的马大

11:17  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11:18  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 

11:19  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为她们的兄弟安慰她们。 

11:20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11:21  马大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11:22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 神求什么, 神也必赐给你。” 

11:23  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 

11:24  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11:25  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11: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11:27  马大说:“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1、  死了四天

11:17  耶稣到了,就知道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11:18  伯大尼离耶路撒冷不远,约有六里路。 

11:19  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为她们的兄弟安慰她们。

耶稣到了伯大尼,知道拉撒路已经死了四天。犹太人相信,人死了四天后,灵魂才离开人体,然后身体开始腐烂,难以辨认。拉撒路放进坟墓已经四天,绝无复生的希望。今天我们知道,人死后几个小时,身体就开始变化,不能复原。

有好些犹太人来看马大和马利亚,要安慰她们丧弟之痛。古时犹太人的习俗,丧家在安葬死人之后,哀丧期有的长达三十天之久,通常邻舍与亲友会来探望并慰问丧家。起初的三天最为哀痛,除家人以外,还雇有妇女帮同哀哭。三天之后,哀悼的气氛逐渐减少。

2、伤心的马大

11:20  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 

11:21  马大对耶稣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11:22  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 神求什么, 神也必赐给你。”

姐姐马大听见耶稣来了,就出去迎接他,虽然她内心很痛苦,但仍然是个热情的女主人;而妹妹马利亚却仍然坐在家里,是她还不知道耶稣的到来(参考28-29)?还是在生他的气?从约翰这里的用词“却仍”,似乎是后者。

马大见到耶稣,倾倒的是一肚子的苦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就是说你如果和我们派去请你的人一同返回,那个时候拉撒路还活着,虽然是奄奄一息。那样的话,我兄弟必不死!可是,现在说什么也为时已晚,弟弟已经在坟墓四天,已经臭了(参考39节)!但是尽管如此,我还是没有怀疑你,就是现在,我也知道,你无论向 神求什么, 神也必赐给你。”

我们看到马大虽然埋怨有加,但是对耶稣的大能和身份(参考27节)仍然没有丝毫的怀疑。当然,她并没有认识到他还可以叫死人复活(参考39-40节)。

3、“话不投机”

11:23  耶稣说:“你兄弟必然复活。” 

11:24  马大说:“我知道在末日复活的时候,他必复活;” 

11:25  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11:26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 

11:27  马大说:“主啊,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 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 

耶稣明知马大对他的认识是不足的,但他没有责备她,而是告诉她,她的弟弟必然复活。马大回应也很快,她说她知道她的弟弟必然复活,是在末日的时候。她所想到的是一般犹太人所相信的末日复活。而耶稣所讲的是马上就要发生的事情,真是“话不投机”!

耶稣仍然没有责备她,他知道人毕竟是有限的,常常活在经验和理性当中,不看到事实是不会相信的。他继续对她说:

1)、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就是说他能叫死人复活,他有生命的权柄(5:21;6:39-40)。

2)、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就是说所有的真信徒如果死了,到他二次再来的时候,他必然叫他们复活。

3)、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如果对比上面的话来看,这是指主二次再来的时候,还活着的真信徒,他们在主再来的时候身体不会死亡,而是活着立刻被提到空中,与主相会(帖前4:13-17);在被提的时候,血气的身体也立刻被改变(林前15:50-53)。

4)、他最后追问马大:你信这话吗?——“你真的明白并且相信我能叫死人复活吗?”

马大似乎完全明白了耶稣的话,她连忙作答,她完全相信他的话,她并且相信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就是那要临到世界的——是犹太人所期待的,神所要差来的拯救者。

马大这样的认信非常宝贵,可以媲美彼得的认信(太16:16)。但是,明显她并没有完全明白耶稣的话(参考39节)。

五、伤心的马利亚

11:28  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 

11:29  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11:30  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 

11:31  那些同马利亚在家里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 

11:32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11:33  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 

11:34  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 

11:35  耶稣哭了。 

11:36  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 

11:37  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 

1、  伤心的马利亚

11:28  马大说了这话,就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 

11:29  马利亚听见了,就急忙起来,到耶稣那里去。 

11:30  那时,耶稣还没有进村子,仍在马大迎接他的地方。 

11:31  那些同马利亚在家里安慰她的犹太人,见她急忙起来出去,就跟着她,以为她要往坟墓那里去哭。 

11:32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说:“主啊,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 

马大和耶稣说话之后,就回去“暗暗地”叫妹妹马利亚,告诉她耶稣来了,在叫她。

之所以“暗暗地”,原文是“秘密地”,大概是顾忌到在场的犹太人,或许她们了解犹太人对耶稣的仇恨。

马利亚似乎这个时候才知道耶稣来的消息,就急忙起身迎接他。但也可能毕竟是耶稣在叫她,虽然有气,但不可能不顾及礼貌的问题。耶稣还在伯大尼村外,之所以一直没有进村,可能还是尽量避免与犹太人之间产生冲突。

马利亚的突然之举,就是从原先的静坐家里(参考20节)到突然起身外出,引起了同在的犹太人的怀疑,以为她又要去坟墓哭弟弟,就一同跟去,也好照应她。

马利亚到了耶稣那里,看见他,就俯伏在他脚前,也和姐姐一样充满委屈、沮丧和埋怨,抱怨他为什么不早点赶来?他既然爱她们姐弟仨,又为什么如此绝情!

2、耶稣哭了

11:33  耶稣看见她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 

11:34  便说:“你们把他安放在哪里?”他们回答说:“请主来看。” 

11:35  耶稣哭了。

耶稣看见马利亚的痛哭(33节“哭”的原文字义),也看见同来的犹太人哭泣,似乎情绪受了感染,就心里悲叹,又很忧愁。就问他们把拉撒路安葬的地方,他们就带着耶稣前往。这个时候,耶稣也默默饮泣起来(35节“哭”的原文字义)。

35节是整本圣经最短的经文,却表达了很丰富的含义:

1)、告诉我们耶稣的真实的人性。他也会因为长途跋涉而感到困乏和饥渴(4:6-8),他也会伤心哭泣。他是个真实的人,有物质的身体,不是幻影。

2)、耶稣哭的真实原因。如上所说,似乎耶稣也是受了马利亚和在场犹太人情绪的感染,面对人类的大敌死亡,而感到伤心无奈,才潸然泪下。但是,这明显是错误的,因为死亡在他不是问题,他即将叫拉撒路复活。因而他的悲伤所包含的意思是:

A、他为人类的命运悲伤。若不是因为犯罪远离神,人类怎么会承受疾病、痛苦和死亡呢!

B、他分担人间的痛苦和忧伤,正如他同样分担人间的欢乐那样(2:1-2)。“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罗12:15)。

C、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为马利亚而难过。马利亚姐妹仨当中耶稣最爱的,因为她明白他的心意,愿意分担他的重担,后来及时膏他。但是,就是这样至爱的女徒,尚且还不能完全认识他,不知道他能够叫死人复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4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五讲(续) 

3、议论的声音

11:36  犹太人就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 

11:37  其中有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 

看见耶稣哭了,在场的犹太人看出他对死者非常诚挚的爱。其中也有嘀咕的声音,耶稣既然可以叫瞎子得以看见,难道不能叫死者复活吗?不知道他们是出于相信呢,还是要讥笑?可以知道的是,他们当中后来虽然有些人因着耶稣叫拉撒路死而复活而相信耶稣,但也有些人出卖了耶稣(参考45-46节)。

六、复活拉撒路

11:38  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 

11:39  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11:40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 神的荣耀吗?” 

11:41  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 

11:42  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11: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11: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11:45  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11:46  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做的事告诉他们。

1、  来到坟墓

11:38  耶稣又心里悲叹,来到坟墓前;那坟墓是个洞,有一块石头挡着。

犹太人的坟墓有两种:一种是墓穴凿在山岩中,洞口用巨石挡住;一种是墓穴掘在地

面下,其上盖覆石板。此处拉撒路的坟墓,显然是属前者。

    耶稣又心里悲叹,明显是针对有些犹太人的讥笑,耶稣为他们的顽梗而难过。

2、  吩咐与拦阻

11:39  耶稣说:“你们把石头挪开!”那死人的姐姐马大对他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 

11:40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 神的荣耀吗?”

本来马大只以为耶稣是来看望弟弟拉撒路的坟墓,但是没有想到他却吩咐把墓门前的

石头挪开。马大连忙对耶稣说:“主啊,他现在必是臭了,因为他死了已经四天了。”——“主啊,我的弟弟已经死了四天了,身体已经腐烂发臭,已经不可能生还了,你要干什么?人死不能复生,如果他还活着,你可以叫他完全康复;可是他已经死了,还有这个必要看看他发臭的身体吗?”“主啊,不要勉强为之!”

    马大对耶稣认识上的局限已经暴露无遗。

耶稣对马大进行了责备,他叫她想想他前面刚说的话(参考25-27)。

3、  祷告父神

11:41  他们就把石头挪开。耶稣举目望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 

11:42  我也知道你常听我。但我说这话,是为周围站着的众人,叫他们信是你差了我来。” 

在耶稣不容置疑的吩咐之下,墓门前的石头被挪开了。耶稣举目望天做了祷告:

1)、他称神为父。

2)、他向神感恩。原因是神常常垂听他的祷告。

3)、他向神祷告,并不是求神给他能力行神迹。

4)、他祷告是为周围的观众,他要让他们看见神迹,并且看见他与神的亲密的关系,

让人完完全全信靠他。

4、复活拉撒路

11:43  说了这话,就大声呼叫说:“拉撒路出来!” 

11:44  那死人就出来了,手脚裹着布,脸上包着手巾。耶稣对他们说:“解开,叫他走!”

犹太人殡殓的习俗,是将尸身以长条细麻布加香料缠裹。死人用一块长布包着。包的

方法是:先将尸体平放在长布的一端,然后另一端从头覆盖过全身直到脚上,再用布条把身体缠裹,手脚扎实;又用头巾把头脸包住到下颚处。

耶稣做完了感恩的祷告,就立刻吩咐死人出来——古往今来,谁敢这样做?即使有人

敢这样做,在别人眼中也只能是疯话或者是玩笑!

关键不是看怎么说,而是看事实。随着生命的主一声令下,已经死了四天、身体发臭

的拉撒路带着裹尸布(参考19:40;20:5-7)就艰难的挪了出来!耶稣随即吩咐解开他身上的裹尸布,让他可以自由行走!

    相信所有在场的人,除了耶稣之外,马大、马利亚、耶稣的门徒,安慰马利亚的犹太人,面对此情此景,只能是目瞪口呆,满脸惊愕,恍如梦中!这个真真实实发生在眼前的神迹,给众人都上了一课,特别是对门徒和马大、马利亚,除了让他们认识到耶稣有生命和复活的权柄之外,还看到自己对耶稣认识的局限和小信!

4、  犹太人的反应

11:45  那些来看马利亚的犹太人,见了耶稣所做的事,就多有信他的。 

11:46  但其中也有去见法利赛人的,将耶稣所做的事告诉他们。

我们看到了陪伴马利亚的犹太人的不同的反应:大半相信了他,就是相信他是基督;

剩下的人当中有不怀好意的去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法利赛人。

七、反省反思

1、约翰记载耶稣复活拉撒路的神迹目的是什么?

2、为什么耶稣面对紧急求援的马大姐妹俩薄情寡义?为什么明明拉撒路死了,耶却说他睡了,并且要叫醒他?

3、马大和马利亚对耶稣的认识有什么可贵的地方?又存在什么局限?

4、耶稣为什么哭泣?

5、如何理解多马的话“我们也去与他同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5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六讲:阴谋害耶稣

读经:约:11:47-57

内容:

一、经文

11:47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 

11:48  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 

11:49  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 

11:50  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 

11:51  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 

11:52  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 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 

11:53  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 

11:54  所以耶稣不再显然行在犹太人中间,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到了一

座城,名叫以法莲,就在那里和门徒同住。 

11:55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节前洁净自己。 

11:56  他们就寻找耶稣,站在殿里彼此说:“你们的意思如何?他不来过节吗?” 

11:57  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

去拿他。” 

二、详细分解

1、  “忧国忧民”

11:47  祭司长和法利赛人聚集公会,说:“这人行好些神迹,我们怎么办呢? 

11:48  若这样由着他,人人都要信他,罗马人也要来夺我们的地土和我们的百姓。”

这人含有轻看藐视的口气;他们并未否认主耶稣所行神迹的真实性,但不明白其中的

意义,因为他们不信。

本段经文对犹太当局的描写极为生动。在伯大尼,耶稣使拉撒路复活的事件迫使他们

采取行动;他们不希望任由耶稣继续自由自在地行神迹奇事,否则跟随他的人与日俱增。因此公会召集紧急会议商议对策,准备以撒都该人去对付耶稣。

公会里有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法利赛人并非政党,他们主要的兴趣是遵行律法的条

文和细节;只要有遵行律法的自由,谁来统治他们都无所谓;可是撒都该人不同,他们有政治野心,而且是富裕贵族,也是通敌卖国者。只要他们的财富、地位、权势不变,他们很愿意和罗马当局合作。所有的祭司都是撒都该人。犹太的公会由他们操纵,发言的人也一律是撒都该人。

约翰的笔触,勾绘出他们的性格。第一,他们是卤莽无礼的。约瑟夫说:“撒都该人彼

此之间的言谈是粗俗的,他们平辈之间说话也是随便的,把别人都当成陌生人”。该亚法说:“你们懂得什么,你们这些傻瓜,没脑筋的笨蛋(见49节)”。撒都该人的霸道和傲慢历历如绘,呈现在我们跟前。他们那种骄傲专横的作风和耶稣仁爱的谈吐形成鲜明的对此。

第二,撒都该人最重视的,乃是维护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和声望。他们担心耶稣会吸

引一些群众,做出影响政府的举动。罗马政府本质上是容忍的,开明的,不过他们的幅员如此辽阔,实在也承受不起民众的暴乱事件,因此不得不采取强硬和无情的手段。假使耶稣发动暴乱,激怒罗马当局,无疑撒都该人的权势必被剥夺。他们甚至不问耶稣所做的是否正确,而只问耶稣这样做对他们的地位权势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不看原则,不是就事论事;乃是以他们自身的利益这个角度作为判断的根据。看起来这群大权在握的撒都该人是忧国忧民(参考49-50),其实漂亮的外衣下面藏着污秽的东西,就是害怕耶稣影响日增,使得他们对局势无法控制,他们凭借投靠罗马人所攫取的权力和利益受到威胁。耶稣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所以必须尽快除掉这个危险人物。

今天仍旧有人把自己的利害关系看得比神的旨意更重。

法利赛人在主耶稣三年半的传道事工中,一直扮演着反对他的主要角色,但他们在政治上并没有力量;就在主即将被钉十字架之前,祭司长在此加进来,与法利赛人合作,就这样为了共同的罪恶阴谋,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有时候在一出戏里,某一个角色说了一些连他自己都不了解的话。这是戏剧性的反话。

这两节经文是头一个戏剧性的反话。撒都该人正是这样,他们坚持主张除灭耶稣,免得罗马政府抢走他们的权势。主后七十年果然发生这样的事。罗马人厌烦犹太人的固执,攻打耶路撒冷,使圣殿区域成为废墟。导致他们遭遇屠杀的不是耶稣,而是他们的固执!假使犹太人接受耶稣的话,相信情况必然不同!

耶路撒冷的毁灭发生在主后七十年,《约翰福音》则大约写于主后一百年;然而我们后来读这福音的人会发现撒都该人的话是怎样的一种讽刺啊!

    2、大祭司的“智慧”

11:49  内中有一个人,名叫该亚法,本年作大祭司,对他们说:“你们不知道什么。 

11:50  独不想一个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国灭亡,就是你们的益处。”

该亚法于主后十八年至三十六年任大祭司,共达十八年之久。大祭司并不是一年一任,

而属终身制;故“本年作大祭司”可解作:“当时正值他任期内的一年”。“本年”的“本”字原文含有强调之意,可能在指出这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是救主在十字架完成救赎大工的一年。

我们曾经讲过,耶稣时代圣殿的祭祀大权已经掌握在罗马政府手中,大祭司一职也是撒都该人用金钱从罗马政府所购买的。正因为该亚法很有手腕,能很好的处置各种矛盾,所以是当时任职大祭司最久的人员之一。

大祭司该亚法的话是很锐利的。他说:“如果你们有脑筋的话,就知道一个人为了整个

民族而死,比整个民族因而消灭,要好得太多了。”犹太人相信,大祭司代表众人求问神之后,才代替神说话。古时候摩西拣选约书亚作为他的继承人,出来带领以色列人。约书亚必须将他的尊荣分给大祭司以利亚撒几分,请他为众人求问神:“他要站在大祭司以利亚撒面前,以利亚撒……为他求问。他和以色列全会众,都要遵以利亚撒的命出入”(民27:18-21)。大祭司居于神和国家以及领袖之间,代神传达命令。这正是该亚法在当日的职责。

这里也是一些戏剧性的反话。该亚法认为让耶稣一个人死,比让罗马人不高兴撒都该

人要好些。诚然,耶稣必须牺牲拯救整个犹太民族,但并不是照该亚法所说的理由。耶稣的死还有更伟大更辉煌的目的,就是为所有的罪人成就救恩。

有时神会藉着人所意想不到的人替他说话,有时神使用一个人为祂传话,而被差派的人本身竟不自觉;神也可能藉着坏人所说的话来传达他的旨意。

该亚法的这个计策看似很有智慧,但是终究避免不了整个民族遭遇毁灭的命运。渺小的被造之物岂是造物主的对手?

2、  约翰的发挥

11:51  他这话不是出于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预言耶稣将要替这一国死。 

11:52  也不但替这一国死,并要将 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归一。 

约翰解释说该亚法虽然是出于假公济私说出的话,但恰恰替神说出了预言,就是预言

耶稣不仅要为犹太人死,他更是为全世界神的儿女而死。耶稣这位伟大的牧人死后,羊群会四散;但四散是将羊群聚集归一的方法,门徒因此可向世界各地传扬福音,叫“另外的羊”归于一个牧人(参考10:16;弗2:14-17)。

对这一点,初代的教会曾说过十分动听的话。第一部崇拜仪式书叫作《十二使徒遗训》,写于主后一百年过后不久。他们在擘饼的时候,必须说:“即使这饼被擘碎撒在山野,也要捡同来成为一体,主的教会也照样要从世界各地聚集起来,一齐进到神的国度”。饼由许多分子组合而成,同样,有一天主的教会分散的分子也要合为一体。这正是我们在举行圣餐擘饼时所应想到的。

3、  战术转移

11:53  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 

11:54  所以耶稣不再显然行在犹太人中间,就离开那里往靠近旷野的地方去。到了一

座城,名叫以法莲,就在那里和门徒同住。

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莲,一般解经家认为这座城乃在耶路撒冷北面,距伯特利东北

约七、八公里处(参撒下13:23)。

祭司长主持的公会会议最终达成了共识,就是赶紧除掉耶稣。耶稣知道这样更加恶劣

的形势,选择了战术转移。应当说这是最后一次的战术转移了,因为不久就是逾越节,耶稣受难的时间到了(参考55;12:1)。他仍然抓紧这有限的时间继续做工。

4、  逾越节的寻找

11:55  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有许多人从乡下上耶路撒冷去,要在节前洁净自己。 

11:56  他们就寻找耶稣,站在殿里彼此说:“你们的意思如何?他不来过节吗?” 

11:57  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

去拿他。” 

要在节前洁净自己,犹太人若不洁净,就不能守逾越节(参18:28;民9:10,13;31:19-20)

耶稣再次成了焦点人物。一方面,逾越节临近了,犹太人为了在节前洁净自己从乡下

上耶城,他们在寻找耶稣,不知道耶稣还敢不敢来;一方面祭司长和法利赛人已经有言在先,看到耶稣,就赶紧报告当他们,他们好及时逮捕他。形势非常紧张,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5、  小结

整个11章,我们看到的是两种智慧的激烈的碰撞,人的智慧和神的智慧。

1)、人智的焦急

马大姐妹俩因为弟弟拉撒路的病重而心急如焚,她们赶紧派人去请耶稣,因为她们与

耶稣关系一直很好,相信他就会赶来;但是,他没有来,只给她们一个空洞的安慰“这病不至于死”(1-4)。因为事实是弟弟不久就痛苦而死。

2)、人智的担心

明明知道犹太人要除掉耶稣,耶稣在迟延两天之后还是决定重返犹太。门徒很是担心,

本来可能以为老师出于惧怕而敷衍马大姐妹俩,但是现在仍然决定去了,因此他们提醒他掂量掂量赶往犹太的危险程度(5-8)。

3)、人智的懊恼

明明是死了,耶稣却说是睡了,还说什么去叫醒他?老师真会开玩笑!而事实是去犹太是凶多吉少,现在决定去犹太岂不是白白送死嘛!所以多马很是懊恼,他悻悻的对其他门徒说:“我们也去和拉撒路同死吧!”(11-16)。

4)、人智的静坐

耶稣到了伯大尼的村外,姐姐马大虽然悲伤,但仍不失女主人的风范,迎接他;而妹妹马利亚却仍坐在家里!本来她曾经因为摸着主的心意而深得主喜悦(路10:38-42),但是现在因着主的薄情寡义而很为生气,因此她仍然静坐家中(17-20)。

5)、人智的委屈

马大虽然热情迎接耶稣,但是仍然不由自主的把一腔委屈、沮丧、埋怨倾倒出来;后来的妹妹马利亚也是如此(21-22;32)。她们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他很喜欢她们,却不及时赶过来呢?有什么比弟弟的生命更重要的事情呢?

6)、人智的相信

面对耶稣关于他有复活和生命的权柄的启示,马大完全相信,但是事实是她并没有明白他的启示,以至于后来拦阻他要复活弟弟的举动(23-27;39)。

7)、人智的自作聪明

耶稣行了死而复活的神迹,引起了犹太当局的恐慌。虽然是为着自己的权力和利益着想,要阴谋杀死耶稣,却仍然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唱高调,显得他们是多么的忧国忧民(47-50)!

在看过了波涛汹涌的人的智慧之后,我们再看看神的智慧:

1)、神智的镇定

面对自己所爱的姐妹仨发来的求援急电,耶稣没有丝毫的慌张,因为他掌管生命,他可以叫死人复活。他不但没有及时赶去,而且还故意迟延了两天(4-7)。他要借此机会彰显他复活和生命的权柄,给门徒和姐妹仨都上一课。

2)、神智的把握

面对门徒的担心,耶稣也没有丝毫的畏惧,他知道掌管一切的是神,而不是自高自大的人!神预定他受难的时间还没有到,人能把他怎么样?因此他还是决定再去危险的犹太地(9-10)。

3)、神智的沉默

面对多马的懊恼,耶稣什么话也没有说,他知道多马的多疑,他知道事实胜于雄辩。

4)、神智的耐心

面对仍然静坐家里的马利亚,耶稣知道她的委屈和痛苦,他没有责怪这个最爱的女徒(28,32),他知道事实会让她看见自己的问题的。他也静待这个时间,他有足够的耐心。

5)、神智的冷静

面对委屈的姐妹俩,耶稣没有批评他们,也没有作任何的解释。他不是薄情寡义,他有比感情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正因为深爱她们,所以他更盼望她们进一步认识他。

6)、神智的启发

面对马大有局限的认识,他也没有责备,而是启发她去深入认识他(23;25-26;40)。他会用事实开启她们的眼睛的。

7)、神智的退却

面对杀气腾腾的犹太当局,耶稣选择了退却(54)。他不是惧怕,因为不久之后他就面向耶城,从容赴难。他的时间还没有到,他还有未完的工没有做。

神的智慧是安静的,耐心的,有着绝对的把握。

管理宇宙万物和历史进程的,他的名字是耶和华,而不是渺小的人类!

三、反省反思

1、  如何理解犹太当局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  约翰为什么说祭司长该亚法要除掉耶稣的一番话不是出于他自己?

3、  耶稣选择了退却,原因是什么?

4、  本章两种智慧的碰撞给我们什么启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七讲:荣进圣城

读经:约12章

内容:

一、马利亚膏抹耶稣

12:1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就是他叫拉撒路从死里复活之处。 

12:2  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筵席,马大伺候,拉撒路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 

12:3  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又用自己头发去擦,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 

12:4  有一个门徒,就是那将要卖耶稣的加略人犹大, 

12:5  说:“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 

12:6  他说这话,并不是挂念穷人,乃因他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 

12:7  耶稣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存留的。 

12:8  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12:9  有许多犹太人知道耶稣在那里,就来了,不但是为耶稣的缘故,也是要看他从死里所复活的拉撒路。 

12:10  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12:11  因有好些犹太人为拉撒路的缘故,回去信了耶稣。 

我们已经在《马太福音》26:6-13节、《马可福音》14:3-9节那里见过这件事情,但约翰的记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1、时间的交代

马太和马可讲的是在受难周之内,约翰这里指明的是在受难周的前一天。第二天荣进圣城(12),一般说是周日。那么耶稣这次到伯大尼就是在安息日。

2、人物的交代

马太和马可都是讲在伯大尼的长大麻风的西门家里,这里只讲“有人在那里”,但特别交待了马大姐弟仨均在场;而且交代了膏主的那个女人就是马利亚(2-3)。

对马利亚这样极大的浪费,门徒颇有微词,约翰特别记载了这个领头人物是假惺惺的犹大(4)。

这里还独立交待了旁观者以及他们的动机(9),祭司长的杀害拉撒路的阴谋以及原因(10-11)。

3、细节描写

在膏抹耶稣的细节上,马太和马可讲的是浇在耶稣头上,这里讲的是膏抹耶稣的脚,而且还用头发去擦(3)。

在埋怨马利亚的浪费上,这里特别交代犹大这样假惺惺的背后是利己,是贪婪。

4、背景

马太和马可都是在受难周的背景上,以体现马利亚因为明白主的受难之路而及时抓住机会膏抹他;而约翰交代的背景则是在十一章的耶稣复活拉撒路的背景上(1-2,9-10)。

5、约翰的用意

结合《路加福音》10:38-42所记载的耶稣在这姐弟仨家做客的内容,我们看到她们对耶稣一个从初步知道到深入了解的过程。

在路加记载的那里,我们看到了在耶稣面向耶城赴难的过程中,来到了伯大尼马大她们家里。马大非常热情,为了尽一个主人的情谊而竭力忙碌着;妹妹马利亚却很不自觉的坐在耶稣的脚前听道,只扔下马大一个人在奔忙。马大向耶稣婉转的提出对妹妹的不满,没想到妹妹得到耶稣的称赞而自己反倒被批评。吃了批评的马大才明白,原来耶稣并不看重肉体的需要,他看重的是罪人灵魂的需要和罪人对他的态度。他即将赴难,他希望她们能够明白他的使命,分担他的痛苦。

在上一章里,她们的弟弟拉撒路身患重病、奄奄一息,她们派人赶紧送信给在施洗约翰当初施洗的地方的耶稣,希望他赶紧过来医治拉撒路,没想到耶稣却一点也不着急,迟迟未来。姐妹俩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痛苦的死去。后来耶稣姗姗来迟,她们是一肚子的抱怨。但是,耶稣却不可思议的叫她们的弟弟死而复活。通过这一件事情,她们更深的认识到耶稣具有复活和生命的权柄,也看到自身对他认识上的有限和小信。

约翰把马利亚的膏主放在这样的背景之上,用意就很明显了:

1)、既然耶稣可以叫死人复活,可以掌管生命,是神的儿子,是弥赛亚,那么他的生命怎么可能被被造之物的人剥夺呢?而他即将面临的受难,被钉死在十字架,就不可能是因着被迫无奈、无力反抗,像懦弱的世人那样,只能像他自己说的:“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这是我从我父所受的命令”(10:18)。

2)、马利亚舍得拿极其珍贵的,而且又是留作出嫁的时候使用的香膏膏主,不是偶然的行为,是跟她对主不断深入的认识分不开的。或者说,越是深入的认识主,就越是愿意抛弃世界上的一切,粪土万事,就像保罗那样。因为只有主才是至宝,具有永恒的价值,是人生唯一的目标和方向。得着耶稣就得着一切,得着耶稣就别无所求。

3)、强烈的对比。在马利亚倾心爱主、被主称赞的极美的画布上,犹大的惺惺作态、祭司长为了捍卫自身权益而阴谋杀人灭口(10-11)的卑鄙嘴脸就好比污渍,使极美的画布黯然失色。同样是犹太人,同样是神的选民,对待神儿子的态度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我们在学习传扬马利亚倾心爱主的美德的同时,不要忘了这些反面的典型,他们是我们的反光镜。

二、荣进圣城

12:12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12:13  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12:14  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如经上所记的说: 

12:15  “锡安的民哪(注:“民”原文作“女子”),不要惧怕!你的王骑着驴驹来了。” 

12:16  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 

12:17  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 

12:18  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 

12:19  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荣进圣城是四福音都记载的事情(太21:1-9;可11:1-10;路19:29-38),约翰虽然没有像其他三福音详记寻找驴子的过程,但仍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记载了众人欢迎耶稣的原因和细节。耶稣复活拉撒路,当时在场的犹太人现在对这件亲眼目睹的神迹作出见证,因此吸引了很多人(17-18)。他们迎接耶稣的时候,手里拿着棕树枝(12-13)。我们曾经讲过棕树枝就相当于以色列的国旗。

2、如马太那样,由耶稣的举动想到旧约《撒迦利亚书》9:9节的经文。而且特别交待门徒当时并不理解耶稣举动的用意,是在耶稣复活之后(“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经上相应的经文(16),明白耶稣是神预备的弥赛亚,他的一生在旧约有清楚的预言。

3、记载了法利赛妒火中烧的声音(19)。他们因着耶稣在民间极高的声望而极为嫉妒,发出悲哀的叹息。这也是他们要处死耶稣的一个主要原因(太27:18)

三、希腊人求见耶稣

12:20  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利尼人。 

12:21  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 

12:22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安得烈同腓力去告诉耶稣。 

12:23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 

12:24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 

12:25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12:26  若有人服事我,就当跟从我;我在哪里,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里;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 

12:27  我现在心里忧愁,我说什么才好呢?父啊,救我脱离这时候,但我原是为这时候来的。 

12:28  父啊,愿你荣耀你的名。”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来说:“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还要再荣耀。” 

12:29  站在旁边的众人听见,就说:“打雷了。”还有人说:“有天使对他说话。” 

希利尼人即希腊人,泛指当日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一切人,包括《使徒行传》所说的外邦人,但不包括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他们也上耶路撒冷来“过节礼拜”。

腓力,是希腊名字,他可能会说希腊话,所以希利尼人找他引见耶稣。

这些外邦人要求见耶稣,说明福音的影响力已日渐扩大,人类对基督救恩的需要日益迫切。耶稣面对这样喜人的形势,适时对门徒进行了教导:

1、他得荣耀的时间到了(23)。就是他的受死与复活,是他一生久候的重要时刻(2:4;7:6,8;8:20)。

2、他使用了“实实在在”(24)。

3、他使用了麦子的比喻(24)。在地里死,指麦子在土壤里被水分浸湿,经过一段时日后,其外壳呈朽烂的状态。就结出许多子粒来,指经过发苗、长穗的生长阶段,最后才在穗上结成子粒(参可4:28)。

4、他使用的这个比喻,既是解释他死的原因和作用,也是教导属灵的规律。

他是神的爱子,为了拯救世人来到世界,最终为背负世人的罪孽舍命流血,为世人成就救恩,使所有信靠他的人罪得赦免、因信称义、与神和好、得到永生。他就像“一粒麦子”,若不为罪人代死,就“仍旧是一粒”,罪人就没有得救的指望;他这粒“麦子”死了,罪人的救恩成就了,所有愿意认罪悔改归向他的人就得到了救赎,他们是他这粒“麦子”所“结出的许多子粒”(参考32节)。

这也是属灵的规律,蒙恩的罪人旧的生命不死,就仍旧是“一粒”,旧生命就像一层坚硬的外壳,紧紧的束缚着里面的新生命;罪人的旧人死了,里面的新生命不断彰显,神的性情不断彰显(加5:22-23),就会对罪恶的世界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得更多蒙拣选的罪人来到神的面前蒙恩得救。

5、他教导在两种生命上的取舍问题(25)。爱惜旧人,喜欢犯罪,拒绝耶稣的救恩,拒绝悔改归向神,只能丧失那永远的生命,就是神的生命,这是神愿意赐给罪人的;反之在神的光中看见自己的败坏和污秽,恨恶自己的旧人,愿意接受耶稣的救恩,愿意认罪悔改归向神,就必定得着神的生命,就是永生。

6、他教导服侍他的人应当跟从他(26)。就是接受为救主,并且把人生交给他来管理;一生顺服他。这才是真正的服侍他。

正常参加聚会,正常的读经、祷告,参与教会的侍奉等等,都不能算是真正的服侍主;真正的服侍主体现在每天真实的顺服主,随时随地,从言行到思想。

7、他给服侍他人的宝贵的应许(26)。一是最终必定与主在一起,一是得到神的尊重。

他对人的要求何等低,给人的恩典却何等大。

8、他倾诉内心的忧愁与挣扎(27)。一方面,他愿意父神拯救他脱离预定的受死,不是因为害怕死亡,而是不愿意与父神有片刻的分离;一方面他很清楚他就是为背负世人罪孽而来,只有他以无罪的生命代替罪人死,才能满足神的公义,才能为罪人成就救恩。他渴望父神能有别的方法来拯救罪人,以避免他与父神的分离(太26:39;27:46)。

9、他最终选择的是“愿你荣耀你的名”(28上),意即“愿你使你的名在全地被人尊崇”。就如马太那里记载的“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就是说放下自己的意思,尽管不是犯罪,不是软弱,他还是选择了顺服,选择了愿神的旨意成就(参考徒21:14)。

耶稣最后的祷告得到神的回应。约翰记载当时就有声音从天上发出(28下):

1、“我已经荣耀了我的名”指父神已经借着耶稣这些年来的为人、传道和行神迹,得着了荣耀(参1:14;11:4)。

2、“还要再荣耀,”指父神还要借着耶稣的钉死与复活,得着荣耀。

约翰又记载了在场的众人也听到了天上发出的声音(29)。有人听到的是雷声,说明声音响亮;有人听到的是说话的声音,并且猜测说是天使在对耶稣说话。

四、预言受害

12:30  耶稣说:“这声音不是为我,是为你们来的。 

12:31  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 

12:32  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 

12:33  耶稣这话原是指着自己将要怎样死说的。 

12:34  众人回答说:“我们听见律法上有话说‘基督是永存的’,你怎么说‘人子必须被举起来’呢?这人子是谁呢?” 

12:35  耶稣对他们说:“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免得黑暗临到你们;那在黑暗里行走的,不知道往何处去。 

12:36  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耶稣说了这话,就离开他们,隐藏了。 

针对众人的议论,耶稣进行了解释,并且预言自己的受难:

1、他解释父神发声的原因。不是为了他自己,因为他早就知道他与神合一,与神同等,因此父神现在的发声不是为了加固他的信心,而是为了在场的众人,叫众人通过亲身经历见证他与父神亲密的关系(9:3;11:15)。

2、他指出世界以及世界的王将要受到审判。

世界,原文是指一个有秩序的组织或安排;人的眼睛所能看得见的世人、世事和世物,原是三一神所创造的(1:10),但是后来被撒但所篡夺,将它安排成一种人眼所看不见的组织或系统,用来霸占、迷惑人心,使世人远离神,甚至反对神。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时,乃是在罪身的形状(罗8:3)中代替人被神审判,所以十字架上的审判,不仅审判了罪人和罪恶,也审判了罪恶的源头──撒但,并他手中的罪恶工具──世界。

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世界的王”指魔鬼(14:30;16:11;林后4:4;约一5:19)。按外表看,将主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似乎是撒但的胜利;但实际上,主乃是借着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败坏了掌死权的魔鬼(来2:14)。

对拒绝基督的人来说,基督替他们受死牺牲的十字架,成了他们罪的证据,也可说是一种审判;但主基督在这审判(十字架上的牺牲)中承担了信徒的罪,信徒因此不再被定罪(5:24;罗5:9;8:1;林后5:21;加3:13)。

耶稣受难的过程,其实也是罪人罪恶的集中暴露和展示。我们看到了法利赛人因为谬解圣经、高举古人的遗传,而认定耶稣是律法的破坏者;因为他宣称与神同等,是神的儿子,而认定他亵渎僭越;因为他屡屡指责他们的罪恶而恨之入骨,所以早就对他存了杀机,并且多次寻找治罪的把柄。我们看到了以祭司长为首的犹太当局,因为耶稣揭露他们将圣殿变成贼窝的罪行,而认定他是个危险分子;因为他可以行神迹,在民间有极大的声望,而害怕对他们既得的权益构成威胁,因此与法利赛人密谋除掉耶稣。我们看到了作为与耶稣朝夕相伴三年的门徒、朋友的犹大,因着贪财竟然出卖了他。我们看到了他们抓到了耶稣之后,没有按照正常的法律程序审讯他,而是连夜偷偷的审讯;并且在审判过程当中唆使手下人捏造事实,作伪证,最后以捏造的罪名将耶稣送交彼拉多,并且向彼拉多施加压力。我们看到了彼拉多虽然身为罗马巡抚,虽然查不出耶稣有罪,虽然也多次为他作无罪辩护,但最终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而屈从了祭司长等人施加的压力,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我们看到了罗马兵丁,将他们手中的囚犯,就是无辜的耶稣,神的儿子,当作他们手中的玩物,极尽戏弄之能事。我们看到十字架下一拨又一拨因为罪恶得逞而极尽嘲笑之能事的祭司长们……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邪恶的撒旦。

耶稣是无罪之人,是神的儿子,所遭遇的这一切,成了这个堕落世界和撒旦铁的罪证;他的被钉就是对这个堕落世界和撒旦的无声的审判。

3、他预言自己的受难。                            

被举起来指主耶稣被挂在十字架上(参3:14);“若”字不是说他不一定会被钉死,乃是说“当”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

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万人”不是指所有的世人,乃是指不分国籍、种族与语言的人,包括犹太人和外邦人(参罗1:16)。本节的“万人”也就是前面所提的“许多子粒”(参24节)。

耶稣的受难与复活,显明了他是罪人的救主,是神的儿子。这是福音的核心。随着福音的广传,所有蒙拣选的人都在圣灵的感动下来归向他。

耶稣预言自己的受难引起了众人的质疑。显然耶稣在说自己受难的时候用的语言是“人子必须被举起来”。犹太人清楚《但以理书》7:13-14“人子”所指的是基督,而他们根据旧约的一些关于基督的预言得出“基督是永存”的认识(诗89:4-5;102:26-27;110:4;赛9:6-7;结37:25)。耶稣现在所讲的基督必须受苦明显与旧约有关基督的预言是冲突的,因此他们提出了质疑,他们询问耶稣所讲的“人子”是谁;或者说耶稣是怎么解释《但以理书》当中的“人子”的。

4、他没有回答犹太人的质疑。《以赛亚书》53章已经预言了基督的受难。耶稣要用即将发生的事实来回答他们的质疑。他的受难只是暂时的,三天后又从死人中复活,后来升天,坐在神的右边,直到永远。

5、他教导他们要抓紧时间来信靠他。他再次使用了光的比喻(9:4-5;11:9-10)。这个比喻是说夕阳西沉当中的一个赶路客,必须趁黑夜来临前完毕旅程,免得迷失。他告诉他们他这个“光”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他们应当抓紧时间信靠他,成为“光明之子”;免得他受难离开世界的时候,他们被黑暗抓住(“免得黑暗临到”当中“临到”的原意)。就像在暗夜当中的人行走不便那样。

他的话也是对所有的罪人发出的提醒和警告,趁着那审判大日还没有临到之前,抓紧时间归向他;一旦审判大日来到,就没有任何机会了。

36节的最后说耶稣教导完之后就离开他们,隐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30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七讲(续)

五、众人对耶稣的回应

12:37  他虽然在他们面前行了许多神迹,他们还是不信他。 

12:38  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主的膀臂向谁显露呢?” 

12:39  他们所以不能信,因为以赛亚又说: 

12:40  “主叫他们瞎了眼、硬了心,免得他们眼睛看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12:41  以赛亚因为看见他的荣耀,就指着他说这话。 

12:42  虽然如此,官长中却有好些信他的,只因法利赛人的缘故,就不承认,恐怕被赶出会堂。 

12:43  这是因他们爱人的荣耀过于爱 神的荣耀。 

约翰在这里总结了犹太人整体上对耶稣的态度,就是不信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翰由这样令人扫兴的结果想到了也是应验旧约的预言,分别是《以赛亚书》53:1和6:10。让我们看到的是在拒绝神的信息上古今惊人的一致性。

约翰又特别指出了一个叫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就是有身份的官长当中有些人是相信耶稣是弥赛亚的,但是因着惧怕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利赛人,害怕被逐出会堂(9:22,34),而不敢公开信仰。约翰特别指出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爱人的荣耀过于爱神的荣耀,就是说在意人的看法和态度,特别是掌握实权的法利赛人,讨他们的喜悦胜过讨神的喜悦。

不知道约翰这样写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也是暗暗作门徒的官长尼哥底母和亚利马太人约瑟(3:1-2;7:50-51;19:38-42),估计是想到了。约翰显然对他们这样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需要解释的对40节引用的《以赛亚书》6:10节的理解。从中文字面上看到导致犹太人瞎眼硬心的是神(9:39),而且似乎神不希望他们悔改(“免得”)。这个内容在以前的分享当中已经解释过,导致犹太人硬心瞎眼的原因不在神,而在他们自己。他们明明谬解圣经,明明瞎眼,却自以为目光炯炯,高举存在严重问题的口授律法,判定神的儿子是危险分子,是假先知,并且最终杀人灭口。“免得”准确的翻译是“或许”。尽管神知道他们是铜头铁额、顽梗到底,但是神并没有放弃感化他们,反而是“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嘴的百姓”(罗10:21)。

六、介绍使命

12:44  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 

12:45  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12:46  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12:47  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12:48  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12:49  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 

12:50  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

本章的结尾,约翰有记载了耶稣的一番教导,多是重申他曾经讲过的信息:

1、信他,就是信神。因为是神差遣了他,拒绝、否定他,就是拒绝、否定神。

2、看见他,就是看见神。罪人不能承受神本体的荣耀,耶稣是父神怀里的独生子,他在世的言行举止彰显的是神的性情和品格(1:17)。

3、他是世上的光,跟从他就脱离了人生的暗夜,就是罪的捆绑、撒旦的权势。 

4、他不独立行事(49-50)。

5、父神给他的命令是永生,就是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耶稣又特别教导了他不审判世界(47-48),似乎与9:39“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矛盾。我们在解释9:39节已经强调耶稣第一次来的使命不是审判,而是拯救。但是,对耶稣的态度,也成了将来审判的依据;正如这里耶稣教导的,他所讲的道,在末日会成为审判的依据一样。

七、反省反思

1、约翰把马利亚膏主放在什么样的背景上?有什么用意?

2、如何理解23节“人子得荣耀的时间到了”?耶稣使用了麦子的比喻,要说明什么?

3、耶稣教导了对待两种生命的态度(25节),要说明什么?

4、耶稣的矛盾心理是什么?是他的软弱甚至是犯罪吗?

5、如何理解31节“现在这世界受审判;这世界的王要被赶出去”?

6、如何理解耶稣的受难与“基督是永存的”之间的矛盾?

7、犹太人的瞎眼刚硬责任在神吗?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八讲:为门徒洗脚

读经:约13:1-20

内容:

一、经文

13:1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13:2  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13:3  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 神出来的,又要归到 神那里去, 

13:4  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13:5  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 

13:6  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 

13:7  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 

13:8  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13:9  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13:10  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 

13:11  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13:12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 

13:13  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 

13:14  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13:15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 

13:16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 

13:17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13:18  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13:19  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13:2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二、详细分解

1、为门徒洗脚

13:1  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13:2  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 

13:3  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 神出来的,又要归到 神那里去, 

13:4  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 

13:5  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

逾越节以前,就是快要接近吃逾越节筵席的时候;按犹太人的计日法,逾越节是从那天黄昏日落时分才开始算起的(参出12:6)。

世间属自己的人,就是父神赏赐给他,相信、接待他的人(参17:2;1:12-13),这里指的是十二门徒。

就爱他们到底,“到底”在原文有两个意思:(1)指时间上的到底,即恒久不断;(2)指程度上的到底,即达到极点,故也可译为“到最完全的地步”。主耶稣对我们的爱,兼含这两个意思。

吃晚饭的时候,即吃逾越节筵席的时候(参太26:19:-20;可14:16-18;路22:13-14)。

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意指犹大在此刻以前,就已经存心出卖主耶稣(参路22:3-6)。

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万有”意指一切受造之物,在此处特别重在指门徒,就是属他自己的人(参1节)。

手巾指一种亚麻布作的手巾。

这几节经文告诉我们耶稣为门徒洗脚的时间和背景。逾越节即将来临,耶稣清楚知道自己即将受难、三天后复活,为世人成就救恩,然后回到神那里去。他即将离开世界了,与门徒不再朝夕相处了。这些门徒对他的认识还很有限,还带着政治性的弥赛亚观,血气还很重;就在吃逾越节筵席(参1-2节)的时候,他们还彼此争论谁为大(参路22:24)。那么他们该如何相处,如何才能保证团结一致、合而为一,齐心协力传扬福音,这是耶稣在思考的问题。因此他采取洗脚的实际行动,一方面表明他的爱,一方面让门徒效法他的榜样。他在下文还教导了“彼此相爱”(34),在分离的祷告当中特别强调了“合而为一”(17:20-23)。

古时犹太人外出,一般都穿无鞋帮的拖鞋,只要走一段路,脚上就免不了沾染灰尘,所以一进门后,就要脱鞋并洗脚,否则便会觉得很不舒服。最低微的奴隶,所要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替他的主人或来客解鞋带、脱鞋并提鞋,然后拿盆水来替他们洗脚。耶稣是门徒的拉比,可现在的装束和举动完全是奴隶的样式。这也是他一贯采取的样式(路22:27)。

可想而知的是,门徒看到耶稣这样的样式,非常惊讶,不明白拉比要做什么,只能目瞪口呆的望着他,让他给他们洗脚。

2、彼得的质疑与请求

13:6  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 

13:7  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13:8  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 

13:9  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 

13:10  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 

13:11  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

洗到门徒的领袖彼得了,彼得感到不可思议,他满脸惊愕的对耶稣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意思是说“你是我们的老师,按照常理是我们给你洗脚,你怎么可以倒过来,老师给学生洗脚呢?!”或者说“老师,你不是开玩笑吧!”

彼得虽然这个时候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但是却是个爱思考的学生。面对老师这个反常的举动,他开动了脑筋,思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做。但没等他想明白,老师已经到了自己面前,准备给他洗脚,完全像一个奴隶。老师可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啊!怎么可以给人,而且是给他的学生做奴隶该做的事情呢!

面对这个爱动脑筋的可爱的学生,耶稣没有急于告诉他这样做的动机,而是给了他仍然令他摸不着头脑的话:“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耶稣在下文就揭示了这样做的用意(12-17),明显包括彼得在内都听到了,那么如何理解这里对彼得说的话呢?我们说,知识上知道明白是很容易的,但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真正明白。就拿彼得来说,这个时候还不能了解耶稣这个弥赛亚要走的道路,也还看不见自己的很多问题,反而因为血气的忠心、火热而洋洋自得、自视甚高,所以对耶稣此时此刻这样的做法是很难真正明白的。等到耶稣被钉十字架,自己三次不认主,经历过这样的大起大落之后,彼得才真正看见自己的骄傲、败坏,才真正谦卑下来,以至于在提比哩亚海边面对耶稣的三次询问,再也不敢“我”的当头了(对比37;21:15-17;太26:33,35);后来在书信当中还教导“谦卑”的功课(彼前3:8;5:5)。

彼得虽然没有明白耶稣的摸不着头脑的话,但是还是脱口而出:“你永不可洗我的脚!”那意思是“尽管我还不明白你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你洗我的脚是万万不可的,因为是大逆不道!”

耶稣又丢给彼得一句更加费解的话:“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似乎从字面上来讲,洗脚关系到属主的大事,就是说只有被耶稣洗脚,才是属主的;否则便与主无份无关。明显,这样的解读是错误的,因为得救的唯一途径是“信耶稣”,不是洗脚。那么,主要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呢?

我们知道,耶稣给门徒洗脚的目的,为的是教导门徒学习谦卑的功课,学习他谦卑服侍的榜样,彼此相爱, “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腓2:3下);“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3)。这样的功课是所有的门徒,也是所有信徒应当学习的,任何人都不能例外,包括彼得。

彼得一听洗脚既然这样的重要,关系到与主的关系,就立刻走向另一个极端:“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显然,他误解了主的话。

面对这个可笑又可爱的学生,相信耶稣也笑了,他告诉彼得:“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古时犹太人赴宴时,先在自己家里洗澡,抵达主人家后只须洗掉脚上的灰尘,便全然干净了。耶稣清楚彼得已经误解他的用意了,错误的把洗脚提高到与他建立属灵关系的高度,因此利用犹太人熟悉的生活经验,告诉彼得没有必要连手和头都洗,关键是正确理解他的用意。

接着耶稣借题发挥,就洗澡的这个比喻,暗示犹大的罪没有得到赦免(10-11),因为他一直不信(6:64,70-71),而且此刻正在寻找机会出卖耶稣(2;太26:14-16)。

通常还会用洗澡的这个比喻来解释重生得救之后的悔改赦罪。已经重生得救的人,比如这里除犹大之外的十一门徒,在主的宝血里面“洗了澡”,所有的罪都被洗净;但是旧人还在,还生活在这个世界,还会偶尔犯罪,就像已经洗澡的人因为行路脚上难免沾染灰尘那样。不过已经不需要再次用主的宝血来“洗澡”,只要把这些脚上沾染的灰尘洗净就行了。

3、洗脚的用意

13:12  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 

13:13  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 

13:14  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 

13:15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 

13:16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 

13:17  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13:18  我这话不是指着你们众人说的,我知道我所拣选的是谁。现在要应验经上的话,说:‘同我吃饭的人,用脚踢我。’ 

13:19  如今事情还没有成就,我要先告诉你们,叫你们到事情成就的时候,可以信我是基督。 

13:20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 

耶稣洗完了门徒的脚,穿上衣服,坐下教导他们,揭示洗脚的用意:

1)、他先询问他们是否明白他的用意(12)。似乎他并不希望听到门徒的回答,因为显然他们还不明白。

2)、他提到他们一直以来对他的尊敬,称呼他是“夫子”,“主”(13)。“夫子”指教导别人的人;“主”指拥有主权可以指挥和使用别人的人。他指出他们这样的尊敬是正确的,因为他就是世人真正的“夫子”、“主”,他是基督,是神的儿子。门徒一定记得耶稣批评法利赛人和文士好为人师的罪行,并且教导他们不要把当给神的尊敬给了世人(太23:7-10)。

3)、他是他们的夫子和主,但还能够以奴隶的样式给他们洗脚,服侍他们,他们更应当学习他的榜样,彼此相爱,谦卑服侍(14-15)。

4)、他使用了“实实在在”(16)。

5)、他使用了一个常见的现象作类比(16):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他要告诉他们,他们既然是他的门徒、学生,就应当效法老师的榜样。

6)、他指出效法他的谦卑服侍的榜样去行的,是有福的(17)。

7)、他再次暗示犹大对他的出卖。18节应当紧接在11节之后。他指出他清楚知道是谁将要出卖他,他说犹大这样的出卖是他的拣选,并且在应验旧约的经文(诗41:9)。

应验旧约的经文很好理解,因为神是无所不知的,他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预先知道,并且感动人记下他的预言。但是,如何理解犹大卖主是主的拣选呢?这是出于主的主权和旨意,而犹大是行在主的旨意当中吗?或者说犹大是无辜的,甚至是有功之臣,因为这是主的拣选和旨意,他不得不这样去行?

我们说,神是造物主,他创造并且管理宇宙万物和人类历史的进程;他又是无所不知的,他清楚未来会发生什么;他若不许可,就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犹大出卖耶稣,是神在创造宇宙万物之前就已经知道的。他也知道,若不是犹大选择合适的时机出卖耶稣,那些想除掉耶稣的祭司长们一时是难以下手的,因为他们害怕引起公愤而出现混乱的局面(太26:5);犹大出卖耶稣恰恰给他们提供了极佳的机会,既可以除掉耶稣,又避免产生不可想象的后果。但是他们并不知道耶稣的使命是背负世人的罪孽,所以必须承受肉体的死亡和灵魂的灭亡,这样神才许可他们为所欲为、罪恶得逞,并没有阻止他们。神若阻止他们,他们就无计可施。

因此,耶稣在这里表达的“拣选”意思是神许可犹大出卖他。但不是神叫犹大这样做,罪恶的源头不是神,相反我们看到的是耶稣曾经再三提醒(6:64,70-71),犹大即将付诸罪恶行动的此刻又在竭力挽回(11-17,18,21)。正如我们曾经分享过的,犹大卖主是可耻的行径,没有任何的功劳可言(太26:24)。

8)、他告诉门徒这是他的预言(19)。而他这样预言的目的,是叫他们在事情成就的时候,就是亲眼见到犹大带领兵丁抓捕耶稣的时候,可以想起他这个预言,明白他是无所不知的,是“我是”,就是神。

9)、他讲完了这个插叙之后,又顺着17节的意思继续讲(20)。他再次使用了“实实在在”,他指出接待门徒就是接待他和接待神。

4、对洗脚的误用

圣徒“彼此洗脚”这事,我们原有主耶稣的榜样、解释、教训和补充例证,按理,应当能够被实行得好。但是综观教会二千年来的历史,它竟被许多教派和信徒个人误解和误用,而成了一项最不容易实行的真理,其原因如下:

1)、误以“实事”当作“虚礼”,结果仅有洗脚的动作,却无洗脚的意义。

2)、主耶稣替门徒洗脚的动机是他爱到底”(参1节)的爱,缺乏这个“极度之爱”的洗脚,只有形式,而无内容。

3)、主耶稣替门徒洗脚所显的榜样,乃是从“最尊高”(参3节)降为“最卑下”(参4节)。凡不能从自己心中的宝座上下来的,必然实行不好。

4)、洗脚所用的“水”(参5节上)出了问题:不纯,加添了人意;太热,直言定罪,使人难于忍受;太凉,不切实际,使人难于幡然悔悟。

5)、洗脚时的“动作”(参5节中)出了问题:没有下跪,不肯迁就人;潦草敷衍了事,不够周全细致。

6)、洗脚后没有用手巾擦,或擦而未干(参5节下):没有成全到底。

7)、洗脚的目的是叫别人恢复与主的正常关系(参8节),但许多人却由于看不惯别人而给他洗脚,结果变成洗脚是为叫自己心里觉得痛快、舒服。

8)、洗脚的部分是“脚”,不是“全身”(参10节),但许多时候却在不知不觉中扩大洗的范围,变成了数人罪状,挖人疮疤。

9)、彼此洗脚必须是彼此相爱的表现(参34-35节),但许多人常常舍本逐末,舍弃了爱人、要得着人的本意,而去追求事情的对付干净,结果事情不但没有处理得好,反而叫洗脚的对象受到伤害。

三、反省反思

1、耶稣为门徒洗脚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用意?

2、耶稣明明清楚揭示洗脚的用意,为什么还对彼得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

3、如何理解耶稣对彼得说的“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和“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

4、如何理解犹大卖主是出于耶稣的拣选?

5、对耶稣为门徒洗脚在教会历史上存在怎样的误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九讲:赐下新命令

读经:约13:21-38

内容:

一、预言被卖

13:21  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13:22  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 

13:23  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 

13:24  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 

13:25  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是谁呢?” 

13:26  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13:27  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 

13:28  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 

13:29  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 

13:30  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1、第三次提醒

13:21  耶稣说了这话,心里忧愁,就明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

这里告诉我们,耶稣讲清了洗脚的用意之后,心里忧愁。忧愁什么呢?先看他说的话:“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他又使用了“实实在在”,指出门徒当中的一个人即将出卖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的提醒了,前两次见10节和18节,是暗示性的,现在是把话挑明了,但是仍然没有直接说出是犹大。这样,他的忧愁明显是因为犹大的刚硬顽梗。他已经再三的努力,提醒犹大悬崖勒马,但是犹大仍然心存侥幸,刚硬悖逆。他完全可以直接点破,而且如果直接点破犹大,犹大难免门徒的暴打,祭司长们不会顺利的抓到耶稣,但是祭司长们仍然不会放过他;况且他必须为罪人代死。因此为了顺利的成就救恩,耶稣还是一直选择了暗示,但一直没有放弃劝醒犹大的努力。

尽管犹大与祭司长们的密谋(太26:14-16)做得很隐秘,可以说是人不知鬼不觉,但是却无法瞒得了耶稣。正如以前的分享提到的,面对耶稣再三的暗示明说,犹大的心里一直是忐忑不安、心惊肉跳,一方面惊讶于耶稣的无所不知,一方面生怕耶稣直接揭穿他的画皮。因此每当耶稣提到这个话题的时候,他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但又不能直接就离开,否则就等于不打自招,在场的门徒岂能饶他!庆幸的是耶稣一直就没有直接把他点出来。

2、困惑的门徒

13:22  门徒彼此对看,猜不透所说的是谁。

门徒不明就里,毕竟他们不会这么做,但也只能保证得了自己,因此彼此对望,希望找到蛛丝马迹。此行此刻的犹大是最紧张的,但是他在竭力掩饰、装模作样。他很庆幸是晚间,他惊慌的神色得以被夜色掩护。

门徒的面面相觑,也说明犹大并不是个明显的叛徒,看来不动声色是他的特长。

3、约翰的询问

13:23  有一个门徒,是耶稣所爱的,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 

13:24  西门彼得点头对他说:“你告诉我们,主是指着谁说的。” 

13:25  那门徒便就势靠着耶稣的胸膛,问他说:“主啊,是谁呢?”

古时犹太人坐席的姿势乃是侧身斜卧,左手肘支撑着身体,头部靠近桌子,脚部伸向后边。

这里提到的“耶稣所爱的”门徒,一般解经家均相信,这个主所爱的门徒就是使徒约翰(19:26;20:2;21:7,20,24),本福音书的作者。“侧身挨近耶稣的怀里,”这话显示,约翰原就斜卧在主耶稣的右边,他将身子稍向后挪移,便有如挨近主的怀里。

彼得听了耶稣这样的话,就急于想知道到底叛徒是谁,就向靠近耶稣的约翰“点头”,示意他暗暗的问一下老师。约翰就顺势靠着耶稣的胸膛,询问谁是叛徒。

4、最后的提醒

13:26  耶稣回答说:“我蘸一点饼给谁,就是谁。”耶稣就蘸了一点饼,递给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 

13:27  他吃了以后,撒但就入了他的心。耶稣便对他说:“你所做的,快做吧!” 

蘸了一点饼”犹太人的逾越节大餐,是大家团聚,共享羊肉、饼、苦菜等食物;吃时,有一盘用水果、醋等熬成的调味酱,各人拿一小块饼(或夹肉)蘸着盘里的调味酱吃。

我蘸一点饼给谁,”蘸饼递给别人,在中东是友好及尊敬的表示。耶稣是在作最后的努力,盼望犹大能够明白他的大爱,好幡然悔悟,及时悬崖勒马。耶稣蘸点饼递给了犹大。明显,叛徒就是犹大。问题是,既然约翰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不立刻把这个答案及时告诉正在面面相觑的众门徒?应该说,必定是耶稣暗示约翰不要宣扬出去。原因上面已经说了,而且在后来犹大带兵抓捕耶稣的时候,彼得忠心护主的举动也被耶稣及时制止了。耶稣只想顺利的成就救恩,因此不想节外生枝。

犹大吃了耶稣给的饼,没有幡然醒悟,反而出卖耶稣的决心更加坚定。我们不理解犹大为什么这么刚硬顽固,或许耶稣太令他失望,正如以前的分享当中提到的,耶稣这样的唯唯诺诺与他心目中的弥赛亚相去甚远,而且最后还愚蠢的选择自投罗网,所以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就成全耶稣的英雄壮举,让耶稣落得个慷慨赴难的美名吧!自己也趁机狠赚一笔,各取所需,何乐不为!

耶稣知道犹大主意已定,决难挽回,就提醒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且要抓紧时间。神不勉强人,虽然一直没有放弃在罪人心中的动工。当审判的时候,那些灭亡的罪人就会知道,不是神预定了他们的灭亡,不是神没有给他们机会,而是他们一直刚硬悖逆,浪费了神给予的太多太多的宝贵的机会!

5、仍然困惑

13:28  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 

13:29  有人因犹大带着钱囊,以为耶稣是对他说:“你去买我们过节所应用的东西”,或是叫他拿什么周济穷人。 

看起来叛徒是谁已经昭然若揭,但是除了约翰,其他门徒却都不知道。这里约翰指出了门徒并没有理解耶稣对犹大最后说的话,还以为叫犹大出去买过节用品,或者出去拿周济穷人的东西,因为犹大一直是这个最早的神学院和布道团的现金会计(12:6)。

6、黑暗之子

13:30  犹大受了那点饼,立刻就出去。那时候是夜间了。

虽然犹大主意已定,但仍然很是紧张。这个时候耶稣叫他出去,他真是求之不得!这样既避免了尴尬的情形,又可以安全抽出身来,真的是两全其美。犹大赶紧趁机溜之大吉,好完成他与祭司长们达成的罪恶协议,领取赏金,那可是一个工人一年的工资啊!

约翰特别交待了那时候是夜间。黑夜是罪恶最好的保护伞,在黑暗当中的犹大走入了属于他的世界当中,他可以心想事成了。最终走入的是永远的黑暗当中,永远的火是那个暗夜最好的照明。

二、赐下新命令

13:31  他既出去,耶稣就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 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 

13:32  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地荣耀他。 

13:33  小子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后来你们要找我,但我所去的地方你们不能到。这话我曾对犹太人说过,如今也照样对你们说。 

13:34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 

13:35  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犹大离开之后,耶稣就继续教导门徒:

1、他已经得了荣耀。“荣耀”乃指神的彰显(参出40:34),一般解释为耶稣就要借着死而复活而彰显神的荣耀。但根据上下文,准确的解释应该是,耶稣借着在犹大身上的作为彰显出神的荣耀。我们曾经说过,犹大可以说是刚硬悖逆罪人的缩影,是自取灭亡的典型。但就是这样不能爱、不可爱的罪人,耶稣尚且拣选他、信任他、教诲他、挽回他,在这个自取灭亡的罪人身上,我们看见神的长阔高深且不可思议的大爱!

2、父神因着他彰显的荣耀而得到荣耀(12:28)。

3、父神因着自己还要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的荣耀他(12:28)。明显,这里所指的是神按照预定的拯救计划许可犹大出卖耶稣、祭司长们抓捕耶稣、彼拉多钉死耶稣,就是指的耶稣为着成就救恩而甘愿舍命流血。神的荣耀因着耶稣钉十字架而得到彰显。

4、他第一次称呼他们为“小子们”。 这个称呼含有亲切、体恤、矜悯、挂怀的意思。

5、他告诉他们他曾经对犹太人说过的话。就是他与他们同在的时间不多了,叛徒犹大已经踏上去祭司长那里的路程,他被捕的时间就在转眼之间了。还有,当他被捕、受死、复活之后,他所去的地方他们不能到。明显他所讲的是他们肉身活着的时候不能去他那里,死后就必然去他所在的乐园。他对他们说这番话,与对犹太人说的一模一样,但意思不同。对门徒来说,主的离去只是暂时的,他将会再回来找他们(第14章)。但对犹太人,他离开他们就是最后的判断。因着犹太人的不信,他们不能跟着他回到天上去。 

6、他赐给他们一条新命令,就是“彼此相爱”。而旧约已有“要爱人如己”的命令(利19:18),耶稣这里的“彼此相爱”似乎是陈词滥调,又谈何新意呢?

主这个命令的所以“新”,是因为:

1)、新范围──“你们彼此”指新约的信徒;

2)、新源头──“我怎样爱”指主的爱,就是舍命流血的爱,爱不能爱、不可爱的罪人的爱;

3)、新程度──“你们也要怎样相爱”指像主的爱一样;

4)、新效果──“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参35节),指这爱是新约信徒的标记(参约一3:23;4:7-8,11-12,19-21)。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主的“命令”:

1)、命令的由来──主所赐;

2)、命令的数字──一条;

3)、命令的性质──新的;

4)、命令的内容──彼此相爱;

5)、命令的标准──主怎样爱我们;

6)、命令的功用──使众人认出我们是主的门徒(参35节)。

耶稣的牺牲改变了世界。在新的世界里,人与人的关系应有新的规范,这就是“彼此相爱”。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相爱,就像主爱我们一样。这是新时代的命令与守则。从信徒的彼此相爱,世人可以看出他们是主的门徒了。

三、预言彼得三次不认主

13:36  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 

13:37  彼得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 

13:38  耶稣说:“你愿意为我舍命吗?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 

听说主即将离开,而且他所在的地方门徒找不到,彼得就赶紧问他到哪里去。他告诉彼得,他所在的地方彼得现在不能去,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是神那里;而后来彼得还是会去的,明显这里指的是彼得日后的殉道(21:18-19)。

耶稣的这番话彼得是无法理解的,他更不能接受说“现在不能跟主去”,因此他提出了质疑,并且立即表明了对主的一片忠心:他愿意为主舍命(太26:30-35;可14:26-31;路22:31-34)。耶稣面对热血沸腾的彼得,冷静的预言了彼得的三次不认主(18:25-27)。

四、反省反思

1、通过耶稣的指点,约翰知道了犹大是叛徒,为什么他还说“同席的人,没有一个知道是为什么对他说这话”?为什么他不及时揭露犹大?

2、犹大的刚硬悖逆是神预定的吗?

3、犹大溜出去之后,耶稣为什么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31节)?如何理解“神要因自己荣耀人子,并且要快快荣耀他”(32节)?

4、“彼此相爱”明明是旧约已经有的命令,为什么还说是新命令?

5、基督徒最基本的标志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0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讲:道路、真理、生命


读经:约14章

内容:

一、安慰门徒

14:1  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 神,也当信我。 

14:2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 

14:3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 

14:4  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你们也知道(注:有古卷作“我往哪里去,你们知道那条路”)。” 

因着耶稣在13:33提到他要离开门徒,并且他所在的地方他们是找不到的,因此他们产生了忧愁。一方面他们不明白他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一方面假如他不在了,他们该何去何从。

他看出他们的担心和困惑,就安慰教导他们:

1、他教导他们不要忧愁。

2、他提醒他们既然信神,就应当信他,相信他的启示和教导。因为他是神的儿子,是基督,是神差来的。

3、他到天家是为他们预备住处。

关于2节当中提到的“住处”,应当属于属灵的奥秘,我们只能根据圣经作合理的推测。耶稣复活后的身体是有骨有肉的(路24:39-43;约20:20,27),同时又是灵体,因为可以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路24:31,36;约20:19)。我们有理由相信,得救的信徒将来穿上的天上的形体就跟耶稣的灵体是相似的。《彼得后书》3:10-12告诉我们现在这个物质世界在耶稣二次再来的时候全部销毁,3:13节告诉我们有“新天新地”,明显就是《启示录》21章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那么耶稣在这里提到的“住处”应当就是“新耶路撒冷”。究竟“新耶路撒冷”是新的物质世界,还是灵性的世界,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4、他告诉他们神的家里有很多的住处,是足够从古到今得救的人居住的。

5、他预备住处的工作一旦完成,就必再来接他们回家,和他住在一起(12:26;17:24)。明显这里指向的时间是他二次再来的时候。这个时间只有神知道(太24:36)。

6、他告诉他们,他往哪里去他们是知道的;通往那里的路,他们也是知道的。他已经多次教导他与神合一,明显他要去的地方是神在的地方,就是天堂。同时他最早在与尼哥底母谈重生的时候,就已经指出得救上天堂的唯一路径是信他(3:14-16);他也讲过他是羊的门,从他这扇门进入的必然得救(10:7,10)。

结合上下文看,门徒并没有理解他的话,毕竟未来要发生什么,还没有亲身经历;虽然他一再预言。

二、多马质疑

14:5  多马对他说:“主啊,我们不知道你往哪里去,怎么知道那条路呢? ” 

14:6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14:7  你们若认识我,也就认识我的父。从今以后,你们认识他,并且已经看见他。” 

一向多疑的多马开腔了,其实也是门徒的心声,多马告诉耶稣,他们并不知道他到哪里去,因此就不必说路在何方了。

耶稣作出了七个宣称当中第五个宣称,也是启示:

1、他是道路。

在很多人自以为是的认识里,宗教都一样,都是劝人为善,与世上的文学、哲学、科学、艺术、道德等等一样,都是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因此是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基督教未免是小家子气,心胸狭窄,宣称什么只有一条得救的路。我们说,这样的认识虽然很普遍,虽然看似胸襟开阔,虽然貌似合情合理,但只能是撒旦的道理,是人的道理。本质上是人把自己放在了造物主的位置上而指手画脚。除非人可以战胜死亡,可以解决犯罪的问题,人才有资格这样说,但明显这不是事实。事实是世人在政治、道德、宗教上乱冲乱撞,如无头的苍蝇,找不到出路。

我们已经多次分享过,只有无罪的人,而且是神,才能背负世人的罪孽,才能承受罪的刑罚,满足神的公义。圣子甘心为拯救世人而道成肉身,成为耶稣,钉死在十字架,成就了救恩。世人只有借着他的代赎,罪才能得到赦免。因此他是世人得救的唯一的道路。“弟兄们,我们既因耶稣的血,得以坦然进入至圣所,是藉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来10:19-20);“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在得救的问题上,是神说了算,不是人说了算。在这个问题上容不得来自血气的宽容,就像我们只有一个父亲一样,从来没有人会因着我们只称呼一个生育我们的男人为“爸爸”而指责我们心胸狭窄。

2、他是真理。

这个方面我们也曾经分享过。世上的哲人、圣人、科学家、宗教家,常常在说“我们在探寻真理”,从来就没有人敢说“我就是真理”。只有耶稣这样宣称了,宣称他就是真理,是世上的所谓圣贤苦苦寻觅的对象。

同时,真理也是对造物主的正确的认识,包括造物主本身的本质和特性,他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目的,他对世界的管理,对罪人的拯救等等。而要正确的认识这一切,仅仅靠罪人的智慧显然是错误的,此路不通,因为罪蒙蔽了罪人的眼睛,使罪人看不见神,也看不见自己。要想认识神,只有依靠神自己的启示和开启。圣经就是一本神向世人启示他自己的书;圣灵会不断的在罪人心里动工;每一个愿意来到神面前的人,圣灵会不断光照开启他们,引领他们认识神,认识自己,明白圣经;每一个愿意认罪悔改信耶稣的人,神的生命进入,圣灵内住,引领他们行走在真理的道路上。

3、他是生命。

1:4节那里说“生命在他里头”。世人苦苦寻求延长生命的灵丹妙药,企图长生不老,但最终都难免一死。因为掌管生命的不是世人,也不是什么科学家、医学家、宗教家,他们自己都自身难保,又怎能给世人指点迷津呢!真正的永恒的生命是神自己的生命,就是永生;物质世界的生命,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都是神的创造。

神本愿意把永生赐给人,但始祖违背神的诫命,与神隔绝;神借着耶稣的代死为世人成就救恩,“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3:16)。

耶稣作了上述的启示之后,又继续教导门徒:

1、若不借着他,就没有人能到神那里去。这句话可谓是拨云见日,否决了世间所有的所谓得救之道。到神那里,路只有一条,就是信耶稣。“条条大路通罗马,得救唯有信耶稣”。

2、认识他,就会认识父神。因为他与神为一(10:30),因为他在神里面,神在他里面(10节)。

3、从今以后,门徒就已经认识神,并且已经看见神。明显,耶稣这里所指的是看见了他就是看见了神,因为“从来没有人看见 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1:18)。

三、腓力请求

14:8  腓力对他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 

14:9  耶稣对他说:“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吗?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 

14:10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吗?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做他自己的事。 

14:11  你们当信我,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即或不信,也当因我所做的事信我。 

腓力提出了一个请求,就是求耶稣把他的父神显给他们看;并且声言,如果耶稣能够满足他们这样的请求,他们就知足了。我们不知道腓力这样的请求动机是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好奇的成分占大多数。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了旧约的“人见神必死”的原则(出33:20),因为罪人不能承受神本体的荣耀。

面对好奇心十足的腓力,耶稣显然不太高兴:

1、他责备腓力以及同样存着好奇心的众门徒,他责备他们不应当提出这样无知的要求。

2、他告诉他们看见了他,就看见了神,他的所言所行、一举一动,彰显了神的形象、品格、性情,正如约翰在本书开篇所讲:“从来没有人看见 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1:18)。

3、他再次重申他和父神的亲密关系:“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10:38)。这也是他一再重申的信息(20;17:21,23)。

4、他再次重申他不独立行事,他所说的话、所作的事,都不是凭着自己,而是神在做(7:16;8:28;12:49;17:8)。

5、他提出他曾经对犹太人说的话,就是就算不信他本人,也应当因着他所行的一切彰显神的形象、品格、性情的事情而相信他(5:36)。相信主这样说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因为就连他的门徒,信心尚且还很幼稚。

四、宝贵应许

14:12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14:13  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 

14:14  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 

14:15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 

14:16  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注:或作“训慰师”。下同),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 

14:17  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 

14:18  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 

14:19  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你们却看见我,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 

14:20  到那日你们就知道我在父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 

14:21  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 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接下来,耶稣给了门徒一些宝贵的应许:

1、  他使用了“实实在在”,既表明郑重和严肃,也表明绝对可信。

2、  他应许,他所做的事情,信徒也要做,并且做的更大(12)。明显这里指的是传扬

福音。说“做的更大”,应当是指在“范围”上会更大,因为圣灵降临之后,基督的福音要广传全世界,而且世代相传(徒1:8)。

3、他应许他们可以奉他的名祷告(13)。

4、他应许他们奉他的名无论求什么,他必定成就(13-14)。

5、他说明他这样的应许原因是叫父神因着他得到荣耀(13)。

似乎这里对祷告的范围没有任何的限制,只要“奉主的名”就行;但“奉主的名”恰恰就是要求。“奉主的名”祷告的人必须认识主,顺服主,明白主的心意,这样才会按照主的心意去求;这样合神心意的祷告神必定成全。

而之所以祷告必须奉耶稣的名,是因为只有他站在世人位置上以无罪的生命顺服神,为世人代死;所有信靠他的人是因着他的代死才得到神的赦免。正如有人教导说“当我们每一次奉主的名祷告的时候,神都看成是他的儿子在祷告”。

6、他指出门徒若是爱他的话,就必定遵守他的命令(15)。或者说,一个信徒是不是真爱主,并不是看“嘴巴”,而是看“手和脚”。真正爱主的,必定有看得见的对神的顺服(21节);否则,就算嘴皮子说破了,也是虚假。

7、他应许他离开门徒之后,他会求神赐给他们另外一个保惠师,就是圣灵(16)。

8、他应许圣灵永远与门徒同在(16)。

我要求父,这里原文所用的“求”字,不是“下属向上级”的请求(参13-14节),而是“平等地位间”的诉求。

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另外”不是指另一类,而是指“别个”同类的;“保惠师”的原文意思是“指一个被招请到另一个人身旁的帮助者”,这词用在法律场合,是指一个陪伴当事人出庭,照料有关案件一切事务的人,其工作乃是代言、辩护、忠告、训勉和安慰。类似现代的辩护律师。

“保惠师”原文在新约圣经中共享过五次,其中四次是指圣灵(参14:26;15:26;16:7),另一次译作“中保”(参约一2:1),是指耶稣基督说的。主是我们的“保惠师”,当我们失脚犯罪的时候,他在父面前作我们的中保、帮助、代求者(参约一2:1;罗8:34;来:7:25)。圣灵也是我们的另一位“保惠师”,永远与我们同在,当我们软弱、灰心、愚昧、无知的时候,圣灵是我们的帮助者、带领者、代求者(参罗8:26-27)。

9、他称圣灵是“真理的圣灵”(17)。 圣灵之所以被称为“真理的圣灵”,乃因为圣灵:

1)、感动人说出神的话(参彼后1:21);

2)、绝不引人趋向谬妄(参约一4:6);

3)、为这位是真理的基督作见证(参6节;15:26);

4)、要引导人进入真理(参16:13)。

10、他指出圣灵因着信徒的相信他而永远内住在信徒里面。门徒能接受、看见和认识圣灵,因为他们与神已经有了交通,圣灵住在他们里面(16-17)。

新约时代的圣灵的工作和旧约时代最大的不同,是圣灵今天住在信徒里面,永不离开。旧约时代,圣灵只间歇地降临在一些特选承受圣职的人身上,如先知、祭司、君王、士师等。

11、他指出世人不能接受圣灵。因为世人没有与神建立起正当的关系。门徒奉耶稣的名做工,世人也看不见圣灵在这些工作当中的作用(17)。

12、他应许他不会撇下门徒为孤儿,他还必定会回来(18,对比3节)。他离开世界回到天家,门徒难免有儿童丧父的感觉,因此他应许还必定回来,接他们回天家。

13、他说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他(19)。明显指的是他即将受难、复活回天家而言。

14、他说门徒却会看见他,并且因着他的活着,门徒也要活着(19)。

15、他说到时候他们会明白父神、他、信徒之间的合一的关系(20)。

这里的“看见”、“知道”所指的是灵里的看见、认识、经历。主耶稣复活之后,信徒会进入一种新关系中,就是基督与信徒的合一。基督活在信徒的里面,使信徒得以凭他而活(参加2:20);教会由属基督身体的肢体(信徒)组成(弗3:1-7)。

16、他指出父神与他与信徒合一的原因,就是信徒遵守他的命令。信徒能够遵守他的命令,就表明是真爱他(15);爱他的,必定得到父神和他的爱,并且向他们显现(21)。这里的“显现”所指的仍然是在灵里的经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6 19: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