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恩领
收起左侧

分享:圣经要义--贾玉铭牧师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   试验信心之妙法(15:22-27)


    玛拉与以琳双方的效力——

    我们在这成圣的道路上,有时苦、有时甜;有时阴翳、有时光明,是势所难免的。因为这是试验信心的两方面。当以色列会众,站在红海边上,眼看埃及人都沦亡在海里。显见神的权能与荣耀,大家都欢喜跳跃唱得胜歌,甚至连妇女亦同声唱和。从来妇女的敬拜,是得胜的工具。米利暗于八十年前,已经显出她的特色(2:4,7),此时则称为女先知,率领众妇女一同归荣耀与神,可见会众全体,是何等喜乐。人在得救时,从心灵中所唱的乐歌,岂是语言所能表明的呢?不料他们从红海往前行走了三天,到书珥旷野,即找不到水。水是生活所必须,在旷野缺乏水,正是表明人心灵的需要,在这世界的旷野里,决不能有满足的供给。从书珥再往前行,即到了玛拉与以琳。在这极短的路程中,他们的信心已受了两方面的试验:


一、玛拉——苦难的煅炼   

信徒行走旷野路,难免不遇苦难,以色列人从红海边往前进行时,先至书珥找不到水,再到玛拉遇见苦水,此事于我们大有教训。

    (一)信心遇试——喝苦水   信心非经试验不能进步,及至信心经过试验以后,圣经说:“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彼前1:7)主曾劝老底嘉的教会要“买火炼的金子”。因为人要得这火炼的金子,非出代价不可,代价是什么呢?就是要经火炼。按信徒得救的信心,原是主赐的(弗2:8)。此乃得胜的信心,是必须经过苦难以后成功的。

    (二)会众失败——发怨言   可怜啊!前不几日在海边大声赞美神的口,竟然因为稍遇艰苦,即发怨言。信徒歌唱的声音,常是因为罪过止息了!因水口苦,固然难过,因罪心苦,更是难过。缺少水固然可怜;缺乏信心,尤其可怜。宁肯缺乏水,不要缺乏信心。会众之失败,全是因为凭知识,不凭信心。

    (三)医愈妙法—— 一棵树    “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指示他一棵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希奇啊!把一棵树丢在水里,竟然令苦水变甜,究竟这一棵树是什么?无非是神用人所看为愚拙的救法——十字架(十字架原是一棵树)(加3:13)。唯有主的十字架,能令人心中一切苦味变甜。谁在苦难中念想十字架,他的心必立时快乐起来,使他眼中含着泪赞美神,他的苦杯就变成福杯了。玛拉苦水变甜,也是因先有摩西祷告,可见祷告,或为他人代祷,皆是令苦水变甜的最大原因。

    (四)神所希望——听神话    耶和华在那里,为他们定了律例,在那里试验他们说:“你若愿意……我就愿意……”(15:26直译)“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此言表明我们若不得医治,苦水未变甜水,乃因我们不愿意,并非神不愿意。

    读者今日时或遇见苦水,是像会众发怨言呢?是像摩西去祷告呢?须知令苦水变甜的唯一妙法,就是主的十字架,你几时遇见苦水,就把十字架这一棵树放在其中,让它变苦为甜罢!


二、以琳——福乐的试验   

旷野路上,固然免不了有苦难,却也时而有快乐。以色列人自玛拉前行即到以琳,在以琳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他们在树下水边安营,得着身灵的休息。这是略略表明他们,所要到之迦南的福气或禧年的福气;以琳实是迦南的先影,叫他们经过试验后,略尝到迦南的味道。不过人在苦难中,固常显出信心的不足;在福乐时,是更显出信心的软弱。人在苦难中固易跌倒;人在福乐时更易失败。使徒保罗对于这两方面,都得了取胜的秘诀(腓4:l3)。

    (一)以琳的福乐

    1.十二股水泉    水泉是灵恩的表明,(约4:14,7:37-39;赛43:19-21)十二股水泉,是表明灵泉之丰富;且是表明足够以色列人十二支派用的,每支派一股水泉。感谢神,先领他们到玛拉,以后领他们到以琳;正是表明先苦后甜,更是显明先经过十字架,实验十字架以后,才得到灵恩的滋润。

    2.七十棵棕树

     (1)棕树是得胜的表号    耶稣在世,末次进耶路撒冷时,有许多人“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约12:l2-13)。到他二次再来时,也要有许多得胜的人,“手拿棕树枝”欢迎他。因为他们是经过大患难而来的(启7:9,14)。

     (2)棕树是荣盛的象征   “义人要发旺如棕树……栽于耶和华的殿中,发旺在我们神的院里。他们老年的时候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诗92:12-l4)。以色列人几时到了迦南,就是到了得胜地,并且栽在神的殿中,发旺荣盛,多结果子了。

    此时会众到了以琳,在水泉旁、树阴下安营,真是得了休息、苏醒、安慰;谅来玛拉的苦味此时也忘记了,这是何等快乐有福之地啊!但这还不是迦南地,不过先略尝到了迦南福乐的滋味。我们今在天路上,固有时到了玛拉,不也常有时遇到以琳的风景与快乐吗?

    (二)会众的态度   会众到了以琳——可为迦南地或千禧年的先影——真是快乐极了。但圣经记载他们在以琳的事,不过用了极短的一节书。谅来不但圣经记载所用的话短;他们也必觉得在以琳所住的时日太短。也或者觉得以琳的福乐尚不圆满,因而没提到他们有何赞美、感恩、快乐的表示。在福乐中不知开口赞颂,与在苦难中发怨言,是同样显出信心的失败。从来福乐比苦难更能试出人信心的真相。遇见苦难跌倒的人固然不少;在福乐中跌倒的人是更多。


三、玛拉与以琳   

感谢神美好的旨意,常是藉着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有时叫我们喝苦水,有时也叫我们喝甜水,好叫我们知道怎样处卑贱,也叫我们知道怎样处丰富。

    (一)由甜而苦——先经以琳后经玛拉    按以色列人从红海到西乃山,所行的一段路程,是先经以琳后经玛拉,即由甜而苦;未经玛拉前,已先到过以琳,如在红海边是——甜,他们在那里唱歌赞美神,真是快乐,即先到了以琳;随后即到了书珥与玛拉——苦,先找不到水,后即喝苦水。再起身前行,到了以琳——甜,在以琳的经过真是甜,是预先享受了千禧年的快乐;及至前行到汛野——苦,即在那里发起怨言来,巴不得早死在埃及。幸神在那里化苦为甜,即在那里给他们肉吃,并从天上降下吗哪,除安息日外,每日早晨必按时而降,使他们可以吃饱;从汛野往前行,到利非订安营——苦,因为那里没有水喝,即为水争闹。神即叫摩西以杖击磐石出水——甜,此即保罗所说随着他们的灵磐石(林前4:3),他们都因灵水得了满足。继而在利非订,有亚玛力人出来与以色列人战争——苦,这亚玛力人不但是以色列人在旷野的仇敌,也是我们今日一切走灵程的仇敌——以亚玛力代表肉欲。总言这一段路是先甜后苦,因为初学走路,必须先给他们甜吃,以后方能吃苦。

    (二)由苦而甜——先经玛拉后经以琳     按以色列人从红海边至西乃野,这第一段路程多是先甜后苦。在西乃野受过神特别训练,到第二年二月一日,再从西乃野起程所行道路计三程:即西乃野至加低斯;在加低斯大失败以后,即从加低斯转回,一直转了三十八年再回加低斯;后又从加低斯至撒烈溪;即到了他们飘流期的终点。在这飘流的旷野路上,多是先苦后甜,或是先苦后亦苦,使他们深深受过苦难的煅炼,才有资格进到迦南福地。这其中的经过,实是为训教我们这些在今日走旷野路的人,深受警戒勉励,不至因有时喝苦水而灰心丧志;须要谨遵云柱火柱的引导,经过以琳固然好,有时经过玛拉亦当忍耐;因为在这条旷野路上,是不能不经过玛拉的。所幸经过玛拉以后,终必要经过以琳——最后到迦南福地了。这玛拉与以琳的经过,是行走旷野路所遭的试验。这一切无非是增长信心之妙法,信心非经试炼,不会长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章  灵性进步之需要(16章-18章)

   

上章所讲玛拉与以琳,是论在灵程上进步难免的经历;本章是论灵性进步必有的需要;此亦从埃及出来,在海中云下受洗,归了摩西的会众,所有的实行。正是表明信徒,因耶稣“为我们的罪舍己,要救我们脱离这罪恶的世代”(加1:4)。在于基督的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l4)。以自海中上来,即表明信徒已经超脱世界,要实验旷野的生活了。

 

一、灵食(16章)  

以色列人在旷野,唯靠吗哪生活,按吗哪为天降的灵食,须百姓自己去收取;须每日早晨去收取;须日日去收取,而为日用之粮;于七日的第六日,可收取双倍;于第七天去收取,只是徒然劳苦;这皆于我们有最深的灵训。圣经明言,我们的生命粮即耶稣基督;非以耶稣为灵粮,决不能供给我们灵里的需要,而且吗哪也适足以作耶稣为灵粮的预表:

    (一)自天而降(约6:35,48-51)     救恩不是出于地,乃是降自天。

    (二)圆白细微    吗哪体小而圆(16:l4);色白如霜(16:14);耶稣因虚己卑微,为人看不起(赛53:2-3),却是圆的完全,是洁白无瑕疵的(来7:26)。

    (三)滋味甘美(16:31;民ll:8)   有耶稣为天粮,真是足乐我心。

    (四)内具生命   吗哪如芫荽子(16:31),是内里有生命的;凡吃主肉喝主血的,亦必有生命(约14:6,6:53)。

    (五)旷野食品   吗哪为旷野食品(16:32)。信徒今日在世界的旷野中,除耶稣外,决没有能果吾人灵性之枵腹者。

    (六)为得救者所需    吗哪是自海中云下受洗者所享用(林前l0:13)。

    (七)宜为各人收取    吗哪须为各人去收取(16:16),我们享受生命粮,亦须各人直接向着耶稣。

    (八)恰合各人食量    奇怪啊!人收取吗哪,多的无余,少的无缺,收多收少,皆恰合各人食量(16:18)。主的救恩,亦无人而不适宜。

    (九)当于晨刻收取(16:17)    我们须趁各人一生的清晨,得获救恩,至太阳东升时(彼后l:19;罗l3:17),机会已失,即无从而得了。

    (十)须要逐日收取    收取吗哪是每日之事,我们今以耶稣为天粮,育养灵命,亦逐日之事,时刻之事。

    (十一)足供会众灵需   吗哪足供会众所需;耶稣为生命粮,亦足供众生所食用。

    (十二)念埃及者以为淡薄    想念埃及的会众,每以吗哪为淡薄,不如埃及的肉、鱼、黄瓜、西瓜、韭菜、葱、蒜等物合乎他们的欲心(民11:4-l0)。贪慕世味的信徒,对于主所赐之生命粮亦犹是。

    今日教中之科学解经家,每以吗哪不过为该处旷野之出产,即今日该处仍产此物,究非什么神奇的作为。殊不知今日于该处虽仍产与此类似之物,但煮之为糖水,烤之如糖酱,并不能磨为粉,作为饼,且仅产少许,合四十年所产,也不足以色列会众一餐之用;且仅产于一地,非于旷野遍处,凡会众所到之地,皆产此物。圣经明言:“此乃神所给的食物。”(16:15)且适足为耶稣的预表。

 

二、灵水(17:1-7) 

当会众于利非订没水喝时,虽争闹试探主,显有不信的态度,神却命摩西手执神杖,击磐石流活水,成为江河(诗87:15,114:8)。保罗尝申明磐石流水的要义说:“磐石就是基督,”所流活水即“灵水”(林前l0:4)。

    (一)水自磐石流出(17:1-6;林前10:4)   耶稣是我们的灵磐石。属灵江河,即自此万古磐石流出来。

    (二)水自被击之磐石流出    磐石被击,预表耶稣受伤。被击磐石有水流出,正如耶稣被刺时有水流出。

    (三)水自摩西所击之磐石流出    摩西代表律法,耶稣受伤,乃因被摩西的律法所击打而被钉。

    (四)水在旷野地流出     在旷野干旱之地,何幸有此活水滋润浇灌。圣经明言耶稣“像河流在干旱之地”(赛32:2)。“旷野有水,使……我的选民喝”(赛43:20)。

    (五)水为不配得恩之民众流出    百姓才因食物发怨言(16:2),今又为喝水发怨言。且是争闹试探神(2-3,7),这等不信的会众,怎配饮此活水呢?

    (六)水乃因先有摩西祷告而流出(4)    摩西此次不但因祈祷,个人免被石击,会众亦因此而喝足。人未见灵泉涌流,多是因为不祷告。

    (七)切勿重击磐石使水流出(民20:7-13)    重击磐石就是重钉主在十字架上。摩西重击磐石获罪,正是为这缘故。

    我们的灵磐石,已经被击(林前l0:4),且有丰盛的活水涌流而出。未知读者诸君,果已畅饮此灵水否?果已充满圣灵否?

 

三、灵战(17:8-16)  

以色列会众既已吃了灵食,喝了灵水,顿觉灵力加增;但还须要经过灵战,方能力上加力。按亚玛力人原是从以扫长子之妾所出(创36:12);以扫是属乎肉体;他儿子又纵欲娶妾生亚玛力;所以解经者每以亚玛力人表肉体的情欲。

    (一)直接交战    约书亚领会众亲赴战场

     1.交战的原因   此争战乃在吃灵食、饮灵水之后,可知未吃灵食、未饮灵水者必无此争战。以其完全服从肉体,自无争战发生。

   2.交战的时间   “那时”亚玛力人来到利非订,与以色列人争战的原因,圣经明言是:当以色列人在路上疲乏困倦时,来击杀他们在尽后边软弱的人(申25:18)。可见信徒当奔走灵程疲倦困乏时,即肉体发动之机;当落后软弱时,即情欲工作之际。

     3.交战的兵士   “摩西对约书亚说:‘你为我们选出人来,出去和亚玛力人争战。’” (17:9)此言出去与亚玛力人交战的是“选出”来的人;那些软弱落后已经被掳的,自然谈不到与敌交战了。虽然,此交战也是每个信徒应当奋力进攻的,以此交战,不同制胜法老,是全靠着神为他们交战;此乃攻克己身,故须各自尽力。

    4.交战的结果   “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将亚玛力的名号从天下全然涂抹了’”(17:14)。决不可对此劲敌稍有顾惜,扫罗曾因顾惜亚玛力人而陷重罪(撒上l5章),所以我们对于肉欲,应当如以色列人对待哈曼(斯8章-9章)——哈曼亦是亚玛力人。

    (二)间接交战    以色列会众胜负的原因,全在摩西、亚伦、户珥于山上隐秘处之祈祷,“举手即胜,垂手即败”。我们今日之胜负,也是这样。

    1.手执神杖之祈祷     摩西“手拿神杖,站在山上”。是凭神的祝福祈祷。

    2.终日之祈祷         摩西等终日祈祷,直至日落,可谓祈祷的好模范。

    3.禁食之祈祷         耶稣亦尝言,门徒当有特别禁食祈祷之时。

    4.彼此互助之祈祷(17:14)  请人代祷或代人祈祷,皆信徒互助之要端。

    5.在山顶隐秘处之祈祷     山顶是地位高尚,超绝尘世。与神接近之隐秘处,争战的力源,即由此隐秘处发出来。

    6.专一诚切之祈祷         凡有力之祈祷,皆是诚切专一,决非泛常之祈祷可比。

    7.终究得胜之祈祷         信徒对此灵战,果能一方面各尽其力;一方面竭诚祈祷;终必大获全胜。有如保罗所说:“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8.进入基督祷告的祷告     摩西在山上的祷告,最要者即进入基督的祷告里;在主的祷告里而祷告;且是代表基督的祷告。信徒在世的战争,全赖天上的主祷告而得胜。

    信徒如愿灵性进步,固然少不了要吃灵食、饮灵水,也必须要战灵战。克己自修之工,是不可缺少的。

 

四、灵秘(18章)   

从上三段我们看见神如何恩待会众,使会众吃了灵食——表基督的养育;又喝了灵水——表丰盛的灵恩;并且与亚玛力人争战——胜过肉体的情欲;如此就可与主有亲密的联络了。我们在本章书内,不但看见信徒与基督灵里的连属,也是看见千禧年中之荣耀和喜乐。

    (一)摩西妻子的快乐    当摩西奉召后,曾打发他的妻子回去。(18:2)此时他的岳父叶忒罗——或妻兄——便带着他的妻子西坡拉,并他两个儿子,都出来到神的山上见摩西。摩西便出去迎接,领他们进了帐棚,彼此团聚吃喝快乐;这正是表明将来基督显现时与教会的联络。

    (二)以色列家的荣耀    此时雅各全族已经得救,不再在埃及为奴,即表明圣经所说:当异邦人得救的数目添满了,以色列全家必都得救(罗11:25-26)。

    (三)外邦人的赞美    此时在神的山上,亦有叶忒罗为外邦人的代表,看见以色列人得救,教会蒙恩,也就欢呼快乐的赞美耶和华,并献祭给神,与以色列的长老等,“在神面前一同吃饭。”哦!这是何等喜乐啊!这真是圣灵把将来千禧年的荣耀,预先显出来。信徒如愿灵性进步,固然少不了吃灵食、饮灵水,也须战灵战,果能制胜自我、肉欲,即必与主有至密切的灵交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章  律法与救法(19章-23章)

   

全部旧约皆律法性质,考其内容,虽有先知、历史、诗歌等类之不同,但其精义,无非为神训诲人类种种之金科玉律。按圣经历史共分七时代,第五时代,即律法时代。自以色列人至西乃山,即到了律法时代。他们到西乃山之前,虽在红海边有怨言,书珥、玛拉有怨言,在利非订发怨言等等,神皆未惩责他们,因为是在应许时代,在恩典之下。自到西乃山以后,会众接受了神的律法,每逢犯罪即有刑罚。

    按西乃山的律法,原共分三类:(1)是十条诫——即道德的律法。(2)是治国典章(21-23)。(3)是事神条例(24-40)。本章特论十条诫:

 

一、传律法的日期  

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三月一日,就到了西乃旷野(汉译满了三月那一天,原文无满字)(19:1),到了西乃旷野以后,复自洁洗衣,预备了三天,神就降临,亲口传律法给他们。按此日期正是逾越节后五十天,如自正月十四日逾越节,计算到三月四日传律法,适为五十天;故日后以色列会众守五旬节,特为记念此日;而此日也就作了五旬节圣灵降临,将灵律铭于人心的预表,因为西乃山的律法,人不能遵守,必须到五旬节圣灵降临,使人有丰盛生命,所言所行,自然就不越乎律法的范围以外了。

 

二、传律法的地点  

本处明言是在西乃山(19:1),即何烈山的一个山峰(申1:6)。

    (一)西乃山与加略山    西乃山是律法地;加略山是恩典地。西乃山的神是圣父所显的威严;加略山的神是圣子所显的慈爱。人在西乃山下战兢恐惧;人在加略山下欢喜快乐。人是先到西乃山,后到加略山;先知罪,后靠十字架。

    (二)西乃山与橄榄山   以色列人先得逾越节的救赎,后受西乃山的训练;信徒也是先经过逾越节的救恩,后得橄榄山的灵恩。西乃山传是非的律法;橄榄山叫人把律法铭于心中。

    (三)西乃山与锡安山    以色列人是到了“能摸的山,此山有火焰、密云、黑暗、暴风……因为他们当不起所命他们的话……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神的城邑,是天上的耶路撒冷”(来l2:l8-22)。以锡安山,乃神国的预表(启14:1)。

    此四座山所表明的即灵程的次序:西乃山——加略山——橄榄山——锡安山。我们的灵程,须依序而进。

 

三、律法的效用  

圣经明言律法决不能叫人称义(加2:16,21,3:11;罗3:28),不能使人得胜(罗8:20),原来律法是一无所成就(来7:19)。这样神究竟为什么设立律法呢?

    (一)识神   西谚有言:“大律师显神性。”我们看神的诫命,也可显见神圣洁、公义、良善、威严与慈爱的肖像。

    (二)识己   我们读律法书时,若能除去面帕,必如同在镜子里观看(林后 3:7-18),心怀意念,皆可鉴观考察。

    (三)识主  “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加3:24)因为律法将众人都圈在罪里(加3:22),则不得不归向基督,所以律法是基督的介绍。

 

四、律法的分别   

这诫律是神亲口所传(出20;申4:36),亲手所写(出24:12,31:13),不同其他典章规例等,不过是借摩西设立的:    l

    (一)写于两页石版   十条诚命是写于两页石版,每页各有五条。亦有人说是第一页有四条,第二页有六条。我们所当注意的,是此诫命仅写于石版,尚未写于人的心版(耶31:33;结11:19,18:31;林后3:3)。

    (二)有对神对人各种本分   十条诫有对神对人两方面的关系,上四条是爱神,下六条是爱人,——或言第五条亦关于爱神,因父母是神的代表,——爱神爱人就完全了律法,所以爱就是律法的总归。

    (三)有言行心念三种关系    第一页石版所写敬神的诫命:第一与第二条是关于心;第三条是关于言;第四与第五条是关于行。第二页石版所写待人的诫命;第六第七与第八条是关于行;第九条是关于言;第十条是关于心。

 

五、诫命与数目 

十是属地的完全数目,也是责任的完全数,所以十条诫,是指人的完全责任。对神对人,果能照此而行,即算尽了人的本分。

    请注意圣经中数目的含意:

    一是属神的——惟一的。凡事从一开始,一是根本,含有独一无二之意。

    二是见证数或加或分。二人能分争,二人能互助。二有拯救之意,打败了仇敌,“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 3:8)。

    三是属神的完全数。三位一体,三层天,三日复活(6:3),度量物体须三倍之,即得立方体,即内外均包括。

    四是属地之数。有普遍之意,地有四方,有四角,或有谓指物质文明,道德败坏之世界(但7:2,3;启7章—9:13-15)。

    五是属恩典之数。为服务之数,人责任、本分之数。

    六是属人或属鬼之数。人是第六日被造,六天劳碌。歌利亚六肘高,尼布甲尼撒之大像六十肘高,六肘宽,有六种乐器。大罪人名号是六六六。

    七是属天属灵之完全数。

    八是复活日,新工开始。第八日受割礼。是七日的头一日,是另一新的礼拜。故八字有革新之意。

    九是至极的圣数,是三乘三之积数。

    十是属地之完全数。亦有人的担负与本分之数,如人两手两脚各有十指,即人当动作尽本分;诫命有十条,十个仆人各分十两银子,亦皆有此意。

    十一是紊乱数。

    十二是有组织之完全数,亦神圣的治理,一年有十二月,选民有十二支派,新约有十二使徒。新耶路撒冷有十二门,十二根基,城墙的尺寸是十二乘十二共一百四十四肘。

    十三是叛逆数。

    廿四是神圣之合法数。

四十是试炼之数。

  五十是救恩之完全数。

 

六、律法与恩典之关系

    (一)恩典非破坏律法     耶稣说:“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与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太5:17)不但律法在基督身上已经成全,在信徒身上,亦可见于实行。所以基督来,好像重订律法,而使之必行(罗3:31)。而且律法表显立法者之心性,亦未能完备;如律法只能表彰神的圣洁、公义、权能等;若无恩典,如何表彰神的仁爱、慈惠、宽恕之真相呢?

    (二)恩典为最高律法    恩典即信主之法(罗3:12-28)。亦即所谓基督自由的律法。使信徒皆以自由快乐的态度,心悦而诚服。

    (三)恩典实胜于律法   律法乃神的命令,恩典是神的赏赐;律法定人的罪,恩典赦人的罪;律法咒诅罪人,恩典救赎罪人;律法令人致死,恩典使人得生;律法使人远避神,恩典使人亲近神;律法靠行为得救,恩典是因信得生;律法显义人为有罪,恩典称罪人为义;律法将人的口在神前封闭,恩典乃启人的口在神前赞美;可见恩典实胜于律法。

 

七、信徒对律法的态度

  (一)信徒绝不靠律法得救

     1.称义不靠律法补助——称义完全凭信心接受主的救恩,与律法毫无关系。(罗3:28,11:6;加2:16,21)

     2.成圣不赖律法成全——尝有信徒,以成圣不但关乎地位,更是关于生活,必须在日常生活里,凡事合乎律法方能成圣。殊不知我们决不能靠律法成全(加3:2-5,4:21-31;罗6:14),若靠律法成全,即信了“别的福音”。律法对于信徒称义与成圣皆无能力。

    (二)信徒亦更使律法坚固    信徒虽不靠律法得救,而且也不在律法以下(罗3:6),却不是破坏律法,叫“恩典显多”(罗6:1);乃是更使律法坚固(罗3:31)。

    (三)唯信徒方能守律法      信徒既与神的性情有分(彼后l:4),则由性之自然,随心所欲,不能越乎律法的范围。而且信徒所行,亦当出乎律法以上哩(太5:39,40)。

    (四)守律法按精义不按字句    信徒守律法是按照精义,非囿于字句(林后2:ll;罗7:6;太5:22,28)。而且是以爱心,非以惧心。以快乐至爱之情,仰体天心,乐遵神旨,再不度罪中生活。

于21至23章是论国家的典章,其中有关于民事的、有关于刑事的。凡留意读过这几章书的:一方面必看见神究察人罪,是鉴观不爽,无微不至。可见我们所事奉的神,是如何圣洁、仁爱。一方面必看见人的罪,如何丑恶可憎,以本处所禁之罪,皆是人所犯的。如此污秽罪人,怎配站在神的圣所,朝见神的圣面呢?怎能盼望站在玻璃海上,进入珍珠门,走那黄金街呢?感谢爱我们的父神,我们的罪虽深,他的爱更深;我们当受的罪刑虽大,耶稣的能力更大。人与神相去虽远,却赖十字架的救恩得以亲近了。哦!你看父是赐给我们何等的慈爱!使我们这些污秽罪人,得称为神的儿女(约壹3: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章  山上云中的祈祷

(24:1-18,25:21-22,29:42,30:6,36)

   

摩西平生的事工,莫非以祈祷而成功,看其被召时;胜法老时;在红海边时;在利非订战场时;在会众拜金牛时;等等所显祈祷伟大的能力与成功,莫不令人称奇。祈祷是我们极大的权利,是能力的来源,是得胜的秘诀,我们作基督徒的灵工与灵程,只看我们的灵交在何地步上。

 

一、山上的祷告——分三级

凡真祈祷,是与神觌面的,与灵相通的。我们看本书24章所载,当日摩西同以色列会众,在西乃山拜神的光景,真如同一幅美丽图画,把历代信徒拜神的景况表显出来。望读者对于本章所论,要特别注意,因本处西乃山,是表明立起来的圣殿,自下而上计分三级。

    (一)会众在山下拜神——站在律法地位上(24:1-3)按律法而论,绝没有亲近神的可能。“亲近神”三字在律法书中是找不到的,律法永不能发生亲近神的效力。因律法只能叫人“远远下拜”,越靠律法,越看见自己的污秽;越靠律法,越不敢亲近神。当时以色列会众,既站在律法的地步上,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24:3),这真是一种冒昧自欺的话。他们越想遵行律法,就越显得自己的软弱,越受良心的责备;他们虽然经过祭坛,经过洒血立约,按地位上说,是已与救恩有份,而为盟约下的信徒;但按生命上说,不过是站在律法地位上,所以仍是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24:7)。因而即不能不在山下远远的拜神。

    1.是地位最低的——在山下     有多人在神前,灵性最低,如站在山下。

    2.是去神最远的——远远拜神   人若站在律法地位上,或仅仅站在盟约地位上,决不敢亲近神。

    3.是人数最多的——百万会众   可怜阿!地位最低的,去神最远的,就是会中人数最多的。今日会中,何尝不是这样呢!

    (二)长老等在山腰拜神——站在救恩地位上(9-11节)

    我们看在山下远远拜神的以色列大会中,有少数的领袖,即七十长老与亚伦、拿答、亚比户等,从群众中出来,再往山上进行,而为会中进步的分子,直至进到神的脚下,看见神的荣耀,这是因为他们经过了祭坛,有血洒在身上,因“前约也不是不用血立的”(来9:18)。摩西在山下筑坛献祭,将血洒在会众身上。此时长老等身上既有洒的血,自然就可以亲近神了。“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弗2:l3-l6)。这些进到神脚下的人,神的“手不加害在”他们身上,是在神前蒙了悦纳;且在神前“又吃又喝”,谅来所吃的是平安祭肉,这是表明那些有进步神交的人,在神前有所享受。

    1.是地位较高的——都上了山     长老等都上了山——不在山下,是地位较高的,他们既经过祭坛,不再靠律法,亦不仅在盟约下与神交通,乃是确实有了生命经验,自然灵性地位较高了。

    2.是去神较近的——进到神的脚下    长老等是进到神的脚下,看见神的荣耀,神的圣洁光荣,并在神前又吃又喝,神的手却不加害与以色列的尊者身上,这是因为他们是站在十字架的地位上,而有了生命经验。此时会中领袖,看见山下有靠律法远远站立,不敢亲近神的会众;在山顶上有神的荣耀;在中间山脚上有祭坛,使他们脱离自己罪恶的地位,平平安安进到神面前,快乐的崇拜他,这一切无非是血的能力。

    3.是人数较少的——会中领袖    大会众中只有少数长老,灵性较高,进到神的脚下。可见教中有进步神交的人,历世历代皆居少数。

    (三)摩西在山顶拜神——站在灵恩地位上(12-18节)    以后我们看见从少数领袖中,又有一位,即绝无仅有的大领袖摩西,复往上去,直至登峰绝顶,进入云中,在山上四十昼夜。这实是摩西到了最荣美地步。

    1.是地位最高的——登峰绝顶   “耶和华对摩西说:‘你上山到我这里来’。”(24:l2)摩西和他的帮手约书亚起来,上了神的山……(先立亚伦、户珥办理会务免有挂虑)耶和华的荣耀在山顶上……云彩遮盖山六天,第七天神即从云中召摩西……在山上四十昼夜。当摩西上山顶之前六天,即等待神的呼召,此时谅与约书亚同住,二人并未禁食,或是同吃吗哪,同喝溪水(申9:21)。约书亚即一直等到摩西回来(32:17)。摩西即独自上山禁食四十天。

    2.是与神最近的——与神觌面     摩西上了山顶,正是表明他的灵性到了最高地步。是灵性低的人决不能到的地方,且是与神觌面,以西乃山顶作了他的毗努伊勒,在那里与神面对面的亲近交通。哦!这是何等亲密啊!人的灵性非提高到山顶地步,也决不会有这样的神交。有如此的神交:(1)明白了山上的样式——即蒙神指示他会幕一切的样式。人的心灵非提高到山顶,远超罪孽的世界,亦不能最深的得了神的心,明白神一切的旨意。越与神亲密,越明白神的旨意。如神对于他的朋友亚伯拉罕曾言:“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2)胜过了天然律——禁食四十天,摩西在山上,直等过了四十天,灵福满足了,肉体也不觉什么缺乏,因灵律胜过了天然律了。(3)面皮发了光——及至四十天已过,因为在灵中与神感通,连身体也被灵光充满,所以面上发了荣光,使百姓不敢看他。可见山顶上的祈祷,何等荣耀啊!

    3.是最少数的    在山下拜神的是以色列会众;在山腰拜神的是会中少数领袖;在山上拜神的,只是绝无仅有的摩西。可见灵性地位愈高,离神愈近,人数亦愈少,这是历来各会中显然的情形——灵交不够高。

 

二、云中的祷告——分三层  

摩西上到山顶也是进入云中,摩西上山,有云彩把山遮盖……云彩遮盖山六天……神从云中召摩西……摩西进入云中。“云”是圣灵的表象,如“云柱火柱,”“在云下受洗,”“云”显然是指圣灵说。“云”也有时指神的荣耀,有时指神的隐秘处言。摩西进入云中,其中要意,多是指他在山上的祷告是进到灵里的祷告。因为有力量的祷告,必是“在圣灵里祷告。”(犹20节)这在圣灵里的祷告,有三种意义:一是在圣灵里祷告——。二是祷告在圣灵里——所祷告的是在圣灵里祷告的。三是在圣灵祷告里——意即我所祷告的,不是我的祷告,乃是圣灵的祷告,我的祷告是在圣灵的祷告里而祷告的。这在云中灵中的祷告,是指个人的“身殿”说的。因为我们的身子也是神的殿(林上3:l6,6:l9)。这殿是分三层,即个人的身、魂、灵,是“照着神的样式造的”。按我们得救的经过说,是从灵到体,先有灵得救——重生;继有魂得救——理性灵性化;终有体得救——必死的身体又活过来,但按灵交的进步说,是从体到灵。

    (一)初步的灵交多是属体的——是仪式的。

    (二)进步的灵交多是属魂的——在悟性中祷告。

    (三)最高的灵交才是属灵的——在云中祷告,即经过了裂开的幔子——在耶稣的死里死;神的灵光即从灵的深处,透过魂达到体,而在全人里充溢;如同所罗门把圣殿献与神时,灵光即从至圣所经过圣所透到院中,全殿就被灵光充满了(王上8:10-11)。当日摩西进到云中;亦即进到“身殿”的第三层里祷告,不是体里魂里的举动,乃是全人被灵化在云的深处,神的隐秘处,与神毫无隔碍的,以灵与灵相感、相交、相通,与神面对面的灵交了。可惜人的灵交,多是未进到“身殿”的第三层——灵交不够密。

 

三、山上云中的祷告——在会幕中祷告——分三进

摩西在山上所见“山上的样式”,即是西乃山的样式,摩西所上的西乃山,正是竖立起来的会幕,若将山平放在地上,适成会幕的样式;不过山顶是第三级,云中是第三层;将山平放在地上,即成了会幕的三进;在山下、在山腰、在山顶,适如在会幕的院子、圣所、至圣所,这至圣所——会幕的“第三进”,即是山上云中的“第三级”与“第三层”。

    (一)在院内——如在山下   院内山下是会众拜神之地,神要在院内祭坛那里与人相会,“要在耶和华面前,在会幕门口……常献的燔祭。我要在那里与你们相会,和你们说话。”(29:ll,42)在祭坛那里,是已经实验了,神的羔羊代赎我们的罪,是每一个以色列人所到的地步,是以色列全会众所到的地步。

    (二)在圣所——如在山腰   圣所是祭司事神之地,不是普通会众所能到的地方。“要把坛放在法柜前的幔子外,对着法柜上的施恩座,就是我要与你相会的地方。”(出30:6,36)祭司每日二次在香坛焚香,皆是用祭坛上取来的火把香焚着;香气上升,蒙神悦纳,正是代表神仆人的祷告蒙神垂听。在院子是以色列会众皆可到之地。圣所只有祭司们可到,正如在山腰事神的长老们,不过是会中的少数。

    (三)在至圣所——如在山顶  山顶是圣山的第三级;云中是身殿的第三层;至圣所是会幕的第三进。圣山一级高一级;身殿一层密一层;会幕是一进深一进。这最深的至圣所是大祭司事神之处,“要将施恩座安在柜的上边……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又要从法柜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间,和你说我所要吩咐你传给以色列人的一切事”(出25:21-22)。这灵交的深处,唯大祭司可到。这灵中最深的祷告,正是山上云中祷告的实验,我们信徒今日经过裂开的幔子,进到至圣所祷告,即是实验摩西在山上云中的祷告。这也就是山上样式的最高处、最密处与最深处。这山上样式,即是山的样式;这山上云中的祷告,即把我们在至圣所的灵交,具体的、显然的,如一幅图画样的,向我们清楚的表现了。可惜多少人的祷告,不但是地位不够高,心情不够密,灵交也是不够深。

    甚望今日教中同工,都如同摩西上了山顶,进到神的隐密处,在云中在灵里与神面对面,享受父怀里的快乐,听见灵界的言语,明白神隐密的旨意,得到圣灵充满的能力。因而灵性提高,灵命发展,甚至连面容也改变了,庶几可以按照神的旨意,——山上的样式,成全他的事工。“山顶”、“云中”、“至圣所”即是属灵人的祈祷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章  会幕的灵意

(25章-40章)

——山上的样式——

   

  上章论摩西在山上祈祷,本章即论神指示摩西建造会幕,要照着山上的样式,说:“要谨慎作这些物件,都要照着山上指示你的样式。”(25:40;来8:5)“山上样式”即山的样式,亦即摩西与会众在山上拜神的样式,非有山上的祈祷,不明白山上的样式。会内同人对于神的事工,有最要紧的一个问题,即要照着“山上的样式”,就是神所指示的样式(25:9)。这会幕是关于救恩极要紧的道理,因会幕即表明耶稣基督,我们可以借着会幕,更深的认识耶稣,并更清楚晓得个人在救恩上的地步。

 

一、主的经过

  (一)自法柜至祭坛(25-28章)    我们看神命摩西建造会幕的次序,是先说到法柜,以后再说到摆饼桌、金灯台,逐次说到祭坛;与以后摩西造会幕之次序,显然不同。这其中的原因,不但因为自25章至28章是神吩咐的次序;以后30章至40章所载是建造的次序。更是因为25章至28章是照着神来救人的次序说的,法柜是神的宝座,是公平义理的所在(诗89:14)。铜祭坛乃是罪人靠赖基督的宝血,就近神的道路。人既不能到至圣所的法柜前见神,因为入至圣所的路,尚未显明;神则亲到铜祭坛来见罪人。按神的公义说,决不让罪人到他的宝座前,但因他的慈爱,却能领他出来到铜祭坛与罪人相见。

你因爱肯降世成肉体耶稣     舍弃你荣光大宝座

竟生在律法下为人子耶稣     牺牲在祭坛救赎我

    (二)自院子进至圣所     院子内多指耶稣在世为人时所成功的。当他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有兵丁来刺他的肋旁,就有水和血流出来,这水和血所关系的,就是耶稣在世所成最大的事工,也就是院子内的事工。在殿院中,只有两样圣器:就是祭坛与铜盆;人靠祭坛得称为义,人赖铜盆得成圣洁。至圣所是耶稣在天为大祭司的所在地,耶稣在世成全了他的事工以后,即进入天上至圣所,在荣耀里为我们的大祭司。

 

二、信徒的经过

  (一)所过之门    自院外到至圣所,须经过三重门,这门就是耶稣(约10:13-19)。进三重门,是表明信徒对于耶稣发生了三种关系:

     1.院门——救恩门(27:13-19)     院门是圣所第一层门,按灵意说这门可称为救恩门,凡进这院门的,指着信靠耶稣,作了得救的人。(1)是朝东的(27:13)——东方是日出之地,是神的荣耀显现之处(结43:2)。(2)是独一的——救恩的门只有一个(徒14:12)。(3)是宽大的——这门有廿肘宽(27:16)。显明救恩门极宽大,无论何人,皆可进来。(4)是没有门限的——表明人进这门,毫无拦阻。

     2.圣所门——献身门(26:16-17)     进院门的皆是真以色列人,凡进圣所门的必是利未人和祭司;这圣所的门,按灵意说可称为献身门,亦即成圣门。凡进这门的,皆是献身成圣的。进院门为献祭,表明身得耶稣救恩;进圣所门是表明献身为服事神,尽神所交托的职事。

     3.至圣所的门帘——得胜门(26:31-33)    至圣所是以门帘为门,这门按灵意可称为得胜门。大祭司入至圣所必须经过门帘。以上所言之三重门,皆有挂帷挂在柱子上;院门挂帷的柱子,下有铜座,上有银环银钩。圣所挂帷的柱子,下有铜座,上有金环金钩。至圣所挂门帘的柱子,下有银座,上有金环金钩。按金、银、铜等物,不但其质有贵贱之不等,圣经用它所表明的意思也不同:铜是表明经过审判而忍苦的意思(民11:6-9)。银是表明救赎(30:12-l6,38:26-27)。金是表明神的荣耀尊贵。可见这三重门,不但是一重深于一重;也是一重贵于一重。进了院门,为真以色列人;进了圣所门,为祭司;进了至圣所,为大祭司。进了院门即得救;进了圣所门即成圣;进了至圣所的门即得胜了。

    (二)所经之地按全会幕共分三大部分,因此将会众分为三等:

     1.院子——得救的地步   凡到院子的,必是经过了铜盆和祭坛,为得救的信徒。

     (1)祭坛(27:1-8)    祭坛表明耶稣的十字架(来13:10)

    甲、材料    造祭坛用两样材料:一样是皂荚木,表耶稣在世有人性;一样是铜,表耶稣经审判受痛苦。而且祭坛也是用那二百五十个叛党的香炉,锤成片子所包的(民16:35-40)。表明耶稣经锤打,乃是因为我们的叛逆。

      乙、样式    坛是方的,表明耶稣的方正完全。坛有四角,表明耶稣拯救的能力。坛是空的,表耶稣的虚己。

      丙、功用    坛是神因基督的宝血,与罪人接近之地,也就是罪人靠着赎罪祭,进到神前之地。人一进院子门,首先来到祭坛,因这祭坛,是人进到神前必经之地,也是首先要经过之地。未经祭坛,决不能到神面前。

     (2)铜盆(30:17-21)   院子内不但有祭坛,也有铜盆。祭坛是表称义;铜盆是表洁净。祭坛关于生命;铜盆关于生活。

    甲、材料   (甲)是铜作的——如称为铜盆,因这是在院子里的器皿,表耶稣在世受苦。(乙)是用镜子铜作(38:8)——人以镜照面,可见自己面目。用镜子铜制盆,不但要照出自己的污秽来,还要在盆中洗净哩!(丙)是妇女镜子铜作的——即“用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之镜子作的。”表明信徒应当如妇女,常常修饰容貌讨主欢喜。

     乙、样式     铜盆“有座,并安置在会幕和坛中间。”(30:18)有座:是指与地隔离的意思。以铜盆既表圣洁,自当与尘埃隔离。在会幕与坛的中间:是指经过祭坛方有到铜盆的资格;先赎罪、后洁净;既已洁净,方可进到会幕中事奉神。

     丙、功用     铜盆中洗浴,解经者或指圣灵的洁净;主血的代赎,与圣灵的洁净,二者即救法之最要端。一个得救的信徒,至少该经过这两样,救法在他身上就成功了。但多人是以水比方真理,正如保罗在以弗所5章25节先言:“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已”;26节后言:“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这也正是祭坛与铜盆的道理。按圣经所载铜盆的功用有二:(甲)为洗身(出40:12;来8:6)。(乙)洗手洗脚(30:19,21)。手脚指着我们行事作人,洗手洗脚,就是指生活上的洁净。这就是耶稣在被卖夜,用水给门徒洗脚的要道。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是指已经洁净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约13:10)。全身虽干净——已经得救,但以脚行世路——未免染上尘土,所以只要洗脚,全身就洁净了。

    这铜盆在当时虽然只关于祭司们,但按灵意上说,却是关于全会众。今日更是关于教会全体,每一个真得救的人,必是经过了祭坛与铜盆。

    2.圣所——是祭司事神之地    圣所中有三样圣器:

     (1)饼桌(25:23-30)

      甲、材料    即用皂荚木包上精金,表显耶稣的神人二性。

      乙、样式   桌子长方,面上有两道金牙边。里边一道为保守陈设饼,表明耶稣并他的真理,无论不信派如何破坏,终必保守无虞。外边一道为保护桌上的盘子、调羹、酒爵和瓶子等物;是表明保守我们生命筵席的桌子上所用的器具,亦即保守我们在于主的福乐,不至失掉。

      丙、功用    为摆陈设饼,这饼是表明耶稣,为我们“生命的饼”(约6:48)。每饼足够一人两天的食量,以每饼用面伊法十分之二(利24:5-6),伊法十之二顶两俄梅耳;即足一人两天的食量(16:16)。饼共两行十二个,为供十二支派,可见我们的灵粮,是极丰富的。

   (2)灯台(25:31-40)   灯台是表明耶稣为生命的光,且是预表教会(启 1:20)。每个信徒亦该作灯台,作家庭中的灯台(太5:l5)。

      甲、材料   是用一块精金锤成的。一块精金,是指连为一体的意思。“用精金锤出来”,不但指耶稣为我们受了击打;也是表明教会非受过逼迫不发展。

      乙、样式    灯台有七枝,表明完全的教会。(启l:20)两边六枝,是一般高,表明教中信徒,都是平等。中间一枝,较六枝为高,表耶稣为教会元首,在凡事上居首位。

      丙、功用    灯台特为发光,耶稣不但是我们生命的光,也是将来圣城中的明灯(启21:23)。灯内有油,表明圣灵。信徒也是要添足圣灵的油,方能在神殿中发光。

     (3)香坛(30:l-l6)

      甲、材料   是皂荚木包精金作成,表耶稣是神人二性,堪为神人之间的中保(提前2:5)。

      乙、样式   坛是方的,表耶稣的完全。有四角,表明祈祷的力量。

      丙、功用   香坛只为焚香用,焚香是表明祷告。把香坛放在法柜前的幔子外,对着施恩座是表明祈祷于神前的的意思。以馨香料作香,是表明祈祷上升,被神悦纳。每早晚焚香,表晨昏二时,为祈祷良辰。不可奉上异样的香,是表明祈祷之神圣。当用祭坛上之火焚香,不得用凡火(利10:1);是表明祈祷之热力,当被祭坛的火,即十字架的爱火所焚化。

    3.至圣所   这至圣所原是表明人的灵,至圣所内无窗亦无灯,表明在人的灵里,唯以神的光为光,否则里面全是黑暗的。这至圣所内,除法柜外无他物。

  法柜共分三部分(25:10-22)

    (1)法柜

    甲、材料    法柜亦称约柜(民10:33),或神的柜(撒上4:ll;书3:13)。所用材料即精金,表耶稣为神;与皂荚木,表耶稣为人。

     乙、样式    柜是方的。四脚有金环,为穿杠在环内,用以抬柜,但扛在环内永不抽出,表我们旅行于今世旷野,主常与我们同在。

     丙、功用    内置法版、盛吗哪的金罐与亚伦发过芽的杖(16:33;民l7:10;来9:4)。此三者:一方面表显人的叛逆是该死的;一则人违背了律法该死;二则犯了安息日去收吗哪该死;三则叛逆犯圣又是该死。一方面表显神的恩功,令人得生:一则以主已为我们完全了律法;二则他是我们永远的生命粮;三则杖发芽亦表主的复生,使我们这些该死的人,可在于主得着新生命。

    (2)施恩座     施恩座原文是遮蔽罪的意思。施恩座在法柜以上,正是表明律法已被遮蔽,神再不看人的罪,人的罪既被遮蔽,神就由此“施恩”与人了。

     (3)基路伯     施恩座上有二基路伯,二基路伯脸对着脸。看洒了血的施恩座;表明他们是单注目所洒的血。圣经记载基路伯,就是按置在伊甸园的门口,把守生命树的道路;今又立于法柜上;可见他的职务,即是拥护神的公义。

    进院子,是在得救地步;到圣所,是在献身成圣地步,再“不是自己的人”(林前6:19);进至圣所,是到了成圣又得胜地步,因为经过了裂开的幔子。幔子原是表明耶稣的身体,经过这裂开幔子的,即是经过主的死,在主的死里死,自己的身体,也就一同被钉(罗8:10-11;加2:20),显有得胜的生命、生活了。

    (三)所见的景象    会幕表明耶稣,人对于耶稣的观念,大有关于他对会幕所在的地步。会幕幔子分为四层:

     1.海狗皮   幔子外面一层是海狗皮(28:14):这不但是表明耶稣在世为人,如何凡事谨慎,胜过试探;更是表明他在世为人,“无佳形美容”可观,是为人所看不起的。

     2.红山羊皮(26:14)   红山羊皮作罩棚盖:一方面是表耶稣在世忠心服事神,甚至顺服至死流血而不辞;更是指我们的罪,都被耶稣的血作罩棚盖遮蔽了。

     3.山羊毛罩棚    用山羊毛织十二幅幔子,为会幕的罩棚。此罩栅是格外大,足以将会幕完全掩遮,即表明我们的不义,完全被主遮蔽了。

     4.绣花幔子    会幕内里第四层是绣花幔子,用白细麻和蓝色、紫色、朱红色的线所制造。白细麻是表耶稣为人之圣洁;蓝是天色(24:10),表明耶稣是属天的;紫色是表耶稣为王的尊贵;朱红色是表耶稣流血牺牲。用此四色线织幔子,并用巧匠绣上基路伯是何等荣美华丽呢!这正是表明耶稣的外表,虽像海狗皮,无佳形美容;但其内容却是荣耀华美。人在外面看只见它的外观,及至到最里边一层,就看见它的华美了。主的真华美,是在外边事奉神的人永见不到的。

    (四)所显灵交的地步   会幕分三进:院子、圣所、至圣所;是表明信徒灵生命之不同。(1)进到院子,是灵已得救。(2)进到圣所,是魂已得救——理性灵性化。(3)进到至圣所,是体亦得救——经过裂开幔子。神与信徒交通亦有此三个地点之不同:(1)即在院中“会幕门口,燔祭坛那里;”神说:“我要在那里与你相会,和你们说话”(出29:42)。(2)在圣所“金香坛那里”;“要把坛放在法柜前的幔子外,对着法柜上的施恩座,就是我要与你相会的地方”(出30:6,36)。(3)在至圣所内“施恩座那里”;要“将施恩座安在柜的上边……在那里与你相会”(出25:21-22)。此不同的地点,正是表明信徒灵交之不同。

 

三、会幕的经过

   (一)临时的帐棚(33:7-11)   会幕是神人相会之地,当日亚伯拉罕等支立帐棚,并在帐棚旁筑祭台,何尝不是临时的会幕?当神所指示的会幕,尚未建筑之先,摩西在营外设立帐棚,即称这帐棚为帐幕(33:7)。当摩西进幕中时,云柱即降下立在会幕门前,耶和华便与摩西说话(33:9-ll)。

    (二)特建的会幕    此即我们以上所言,按照山上所指示的样式建筑的会幕。建此会幕所用材料,都是百姓乐献的(36:3-6),是照着会众所有的(35:23-24),各人尽其所能(25:25-26);是会众全体,连男带女都要奉献(35:22)。这是表明我们今日建立教会,是由会众全体一致尽力,建筑成功的。唯有所献赎命的银子,是各人必须纳的(30:12);且是穷富一样多,表明赎罪价,人人皆同(30:15)。

    (三)所罗门的圣殿    日后以色列人在迦南,所罗门为王时所建的圣殿,虽大规模仍与会幕同,但所用材料,与样式却多有不同处。会幕的外观虽不雅,圣殿的外观,却是极壮丽了。因为会幕是表明我们今日在世界旅行的会所;圣殿是表耶稣作王时的荣耀。

    (四)无形的圣所

     1.列邦的小圣所    耶和华如此说:“……我还要在他们所到的列邦,暂作他们的圣所。”(结ll:16)

   2.圣徒为小圣殿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林前6:19)人有身、魂、灵,有如圣殿分三层,圣徒几时将身体与主同钉,即将幔子裂开,圣所与至圣所打通的时候,即在灵里事神,而为属灵的人了。

     3.教会为全圣殿   “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6-17)。这殿是以使徒、先知为根基,耶稣为房角石,全房靠他联络坚固,渐渐成为主的圣殿(弗2:20-22)。

    (五)天上的帐幕(来8:2)   希伯来全书多是讲明天上真帐幕的实际。摩西所建会幕,不过是美事的影儿,唯天上的真帐幕,才是本物的真象。

    (六)禧年中的圣殿  “末后的日子,万民都要……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赛2:2-3)。当千禧年中,弥赛亚为王,政教合一,即以耶路撒冷神的殿为发号施令的中心点了(赛2:3-8)。

    (七)新天地中的圣殿    新天地中是神与羔羊为城内的殿,“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至于约翰所言:“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他要与人同住。’”(启21:3)等语,像是千禧年中之光景。

    在旷野所立的会幕,无非是为地上属灵的圣殿,天上的真帐幕,以及将来新天地中,永远帐幕的表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章 中保的代祷能力(32章)   以色列会众虽然站在西乃山下,同声说:“凡耶和华所说的我们都要遵行。”不料立法未久,他们就违法,甚至背弃耶和华,在西乃山下拜起金牛来。藉着他们失败的经验,显出摩西如何尽中保的职分。圣经记载的次序是最适宜的,以上刚才论完了祭司的职务;(祭司职务于利未记要义中再论)本章又显出中保的能力来,这真是我们这些软弱失败的信徒最需要的教训。 一、会众敬拜金牛(32:1-6)   奇怪啊,以色列会众能这么快的离开神吗!摩西仅四十日不下山,百姓就纷纷起来对亚伦说:“起来,为我们作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于是就摘下他们从埃及所得的首饰等物,铸了一个金牛犊,说:这就是领我们出埃及的神。他们出埃及时发了财,现在就因此犯了罪,真是所得不抵所失了。他们此次破坏了律法,摩西也就将法版摔碎了。 (一)金牛是什么偶像 1.僭越神的圣名 如“宣告说,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5节)。明明是拜金牛,竟言向耶和华守节,是何等僭妄呢? 2.占去神的地位 “他们就说:‘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神’” (4节)。 3.夺了神的荣耀 当归于神的荣耀、赞美、敬拜等,竟然归到金牛身上,不太奇怪吗?这金牛固然是僭越了神的圣名,占据了神的地位,夺去了神的荣耀;世人不都是崇拜那耀眼闪光的金钱,如拜金牛吗?不都是以拜金,夺去神的荣耀吗?可叹! (二)拜金牛的是什么人——才从埃及上来 以色列人拜金牛,是才从埃及上来;耶罗波安令国民拜金牛,也是才从埃及上来(王上l2:25-33)。可见拜金牛是世俗(埃及)中人的旧习惯——埃及人拜牛神。 (三)拜金牛的有什么动作 他们“是坐下吃喝,起来玩耍”(32节)。又“跳舞”(19节),又“放肆”(25节),世界的恶风陋俗,常是与拜偶像有关。 (四)信徒宜如何对于金牛 摩西“将他们所铸的牛犊,用火焚烧,并磨得粉碎”(20节)。这正是我们对于金牛当然的态度:即打碎它、除灭它,决不让它占神的地位,夺神的荣耀。 二、摩西为中保代祷(32:30-35,33:1-17) (一)是最大伤痛的代祷(30-32节) 摩西对百姓说:“你们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华那里去,或者可以为你们赎罪。”摩西回到耶和华那里说:“唉!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作了金像,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按此句下有略号……亦与下文不接,明明是言犹未尽,即暂停止。)为什么话尚未说完即暂停呢?必是说到这里,即哭不成声,所以话未完而中止(尼1:4;但9:3)。 (二)是最大勇敢的代祷 “你们犯了大罪……我如今要上耶和华那里去……” (三)是最大赎价的代祷 摩西来到神前,为百姓赎罪,出何代价呢?说,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生命册上涂抹我的名。哦!“从生命册上涂名”是什么代价啊!不是为救同胞情愿个人沉沦吗?这不是要牺牲个人永远的生命,如同保罗为救骨肉之亲,情愿个人与基督分离吗?(罗9:2-3)保罗和摩西真是先后媲美,他们二人牺牲最大,所以旧新约中,也唯有他们二人成功最多。 (四)是最大信心的代祷 “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这是将此事完全放在神手中,人是一无希望的,神要赦免即赦免,“倘或你肯”,“你若肯”,主说:“我肯。”(太8:2-3) (五)是与神最大角力的代祷 “倘若你……不然我……”我不足惜,众人都灭亡,我活着无益,你的名将如何? (六)是最大智慧的代祷 神决不作不合理的事,“谁犯罪涂抹谁的名……”,且亦不能涂名,况无罪者如何能涂名呢? (七)是有最大关系的代祷 全族的生死关头,全在这次代祷。神名的荣辱,也大有关于这次代祷。个人一生事业的成功,亦且系于这次代祷。 三、神转怒宽容   (一)最大饶恕 以色列全族敬拜金牛,这是何等大的罪!神要在霎时间,把他们都灭绝了,如此烈怒,何其难当呢!希奇啊!竟因中保的代祷,神就转怒回瞋,会众得庆生存了,看中保代祷之力有多大!我们的中保耶稣,在神前不更有能力吗? (二)重立法版 因会众破坏了法律,摩西亦将法版摔碎,因律法既已破坏,法版也就不碎而碎。今会众既蒙饶恕,即在中保身上将法律成全了;所以又再凿两块法版,重新将诫命写在上面(34:1-10),神并应许在百姓面前行奇妙的事。 (三)亲自领进迦南 先言“差遣使者在你前面”。(33:2)后言“我必亲自和你同去”(33:14),因摩西说:“你若不亲自和我同去,就不要把我们从这里领上去。”(38:l5)虽然神怒已息,罪过已赦,却仍不免因他们的过犯有些影响;从此以后全会众就把妆饰脱去,快乐变成了忧愁(33:5-6)。摩西亦将帐幕支在营外,常在他们中间的神,此后也就常在营外会幕中显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章 书内之救恩与灵恩   出埃及记的要旨即“救赎”,全书所论皆可说是关于救恩。我们看以色列民,如何在埃及法老手中为奴仆;如何在于神的恩典与大能,藉着摩西的手,领他们出了为奴的埃及地;又如何在旷野里,受灵性的训练;好像每章每页,都是为表显我们这些在撒但手下受罪孽毒害的人得救的经过。而且书内明明指着耶稣救恩,与灵恩之处业已讲明,似乎不必再重说。今特总起来,略述之: 一、救恩   书内明明指着救恩之处,不一而足,兹特提出最显然的数则如下: (一)摩西代表耶稣为救主 1.为救赎者。(徒7:25,35) 2.为先知。(申18:15) 3.为中保。(出32:30-32) 4.为领袖。(7:35-36) (二)亚伦代表基督为祭司 1.其圣衣表基督的品德。 2.其职务表耶稣的事工。 (三)逾越节羔羊预表基督为赎罪祭。 (四)红海表明因基督之死将信徒与世界隔离。(加6:14) (五)一棵树使水变甜表十字架的能力。 (六)吗哪表基督为信徒在旷野的灵食。(出16:14-35;约6:31-35) (七)磐石被击表基督受伤。(出17:16) (八)会幕表基督道成肉身与人同住。 二、灵恩 (一)论圣灵的明言 书内明明提到圣灵只三次,每次皆是说到圣灵如何充满人,使人有智慧,作建立会幕之工。如言:“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灵所充满的。”(28:3)“我也以我的灵充满了他,使他有智慧,有聪明,有知识,能作各样的工。”(31:3,35:31)可见人要作建立会幕之工,非充满智慧的灵不可。保罗亦常称圣灵为“赐人智慧的灵。”(弗1:17) (二)论圣灵的表号 1.云柱火柱(13:21-26) 一则日间靠云柱,一面作导引,一面作荫庇。摩西也进入云中,朝见神(24:18),表明我们该在圣灵里祷告(犹20节),二则夜间靠火柱,一面引路,一面光照。云柱火柱,日夜总不离开百姓,这正是圣灵对于我们这些奔走灵程的人所有的关系。 2.十二股水泉(15:27) 此乃表明灵恩之丰富完全。 3.磐石流活水(17:1-7) 这是表明圣灵的活水,是从我们的灵磐石(林前l0:4),即被击打之磐石流出来。 4.金灯台 金灯台是表明神宝座前的七灵。(启1:4) 5.膏油 圣灵常称为恩膏。(40:9-l0,约壹2:27) 总言:全书所论;无非藉以色列人的经过,表显神对我们所施行的救恩。我们对此救恩的程途,显然分为三步: 第一步为出埃及——重在“出来” 此出来的经过全凭信心,是神的作为,只要我们凭信,靠神的大能出来。   第二步是奔旷野——重在“顺从” 即顺从云柱火柱的引导,决不得凭自己看法,行出试探主、违背主的举动来。   第三步是进迦南——重在“遵命进取” 出埃及全是神的作为;进迦南得迦南,却是要抬着法柜,赖主的大能,去尽力得获。至终得以享受那肥美滋润、流乳与蜜的福气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未记要义 目 录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书之要意 第三章 祭祀之意义 第四章 馨香的燔祭 第五章 洁净的活祭 第六章 平安的心祭 第七章 永远有效的赎罪祭 第八章 日常生活的赎愆祭 第九章 进到神前的中保 第十章 神于亲近人中更显为圣 第十一章 洁净之必须 第十二章 救恩的中心 第十三章 圣洁的生活 第十四章 救恩的节筵 第十五章 神交的福气 第一章 概论   利未记或称祭祀书,其中所载,除第10章所论亚伦二子拿答、亚比户,与24章所载示罗密之子,因犯圣受责罚以外,其余皆是关于神交的律例。此神交律例如献祭等事,即救道的渊源,福音的根本;耶稣基督是自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在本书里,即可预先看见他的先影,及其救恩之实际。以全书中都满了基督的香气,历代信徒,莫不因此更认识基督,得获基督,并享受基督救恩之丰富。 一、本书在圣经中的地位   全部圣经,无非以基督十字架为大题,在本书的祭礼、洁净礼与节筵等,正像用三棱镜,将十字架的恩光,分析得荣美灿烂。 (一)利未记与出埃及记 出埃及记论救赎;利未记论神交;正是显出蒙了救赎以后,才有神交;未得救赎者不能亲近神。出埃及记论建造会幕;利未记则论神在会幕中与人交通。在出埃及记里听见神在西乃山上发言,有闪电雷声,令人战兢,在山下远远站立;在利未记里则听见神在会幕中,用温柔的小声音,对人讲话,使人可以就近神前。 (二)利未记与希伯来书 利未记全书无非是论会幕、祭礼与神交之道路;希伯来书则论从新活路,入新圣所,靠在天之新执事,有新神交,度殿幔内的新生活。因为利未记所载种种祭礼等,无非是希伯来书所载美事的影象。 (三)利未记与歌罗西书 利未记全书之精义,即信徒成圣之道路与生活。这正是歌罗西书的要旨,即专论成圣之道,详言信徒所以得成为圣,全在如何深得基督的丰富,并与基督同死同活的生命。以基督徒所以有完全的生活,根本原因,即在于有一位完全的基督。 二、本书的由来 虽有品评家言本书乃以色列人,自巴比伦回国以后,所发现之祭祀书,并非由于摩西的手笔,但书内清楚说明: (一)是神亲口所言 书内每章每页,皆有“神对摩西说”等语,共有三十六次之多。用“我是耶和华”二十一次;“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二十一次;显明本书是出自耶和华,是他亲口晓谕摩西的话。 (二)有主亲自为证 当日主耶稣在世时,曾亲自证明五经出自摩西(路24:44;约5:46-47),而且也屡次征引利未记所载律例,是神圣尊严,理宜奉守的。如论为麻疯行洁净礼(太8-4;利l4:3-10),论吃陈设饼(太12:41,利24:9),论割礼(约7:22;利l2:3),论咒诅父母(太14:3-6;利20:9)。 三、本书对于教会的关系   本书虽为祭司国之大宪法,表明神将以色列人从异邦中甄别出来,如何使他们成为祭司国。但所以甄别以色列人,无非为预备一属灵的选民国,即教会之实现。 (一)对于救恩 全世界人类心灵中,莫不有一种最大的呼求,即:“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神对此有最清楚的答复,即:“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在利未记全书里,无非表显此意,其中所含要义有三样:   l.祭祀 若是没有流血,就不能赎罪,血就是福音的精义与能力。但牛羊的血,决不能赎罪;幸有耶稣是神的羔羊,是从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他的血必要除去我们一切的罪孽,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 2.祭司 祭司是罪人的中保,罪人须赖祭司杀牲献祭,方蒙神悦纳。我们不但有耶稣为祭牲,为被杀的羔羊;也有耶稣为祭司,“在圣所,就是真帐幕里作执事”(来8:1-2);他一次献上,就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 3.圣所 圣所乃神特显之地,信徒如愿与神亲近,必须进入至圣所的隐密处。耶稣既已为我们身体受伤,即将圣所的幔子裂开,为我们开了一条新活路,使我们可以靠着他坦然进入至圣所,与神交通。 (二)对于信徒 利未记中所论,既皆为美事的先影,自然于我们信徒有莫大关系。读圣经的人,若无属灵的眼光,往往对于书中所论会幕祭礼等缺乏兴味。但在救恩上有经验的人,一经念诵,莫不觉得逐章逐句,皆可领我们进入基督救恩的丰富;而且书中所论关于食品等,不但有属灵的深意,于卫生上也有最大的教益。所论洁净与成圣之要道,固然关于灵性生活,亦且关于社会生活。 四、本书的分段 (一)有分两段者 1.论称义——如何进到神前。(1章-16章) 2.论成圣——如何立于神前。(17章-27章) (二)有分三段者 1.幕中的交通。(1章-10章,l6章) 2.日常的生活。(11章-15章,l7章-24章) 3.应行的事宜。(25章-27章) (三)有分四段者 1.献祭——神交的条例。(1章-7章) 2.圣别——事奉的专责。(8章-10幸) 3.洁净——神交者的外行。(11章-16章) 4.圣洁——神交者的品德。(17章-27章) (四)有分五段者 1.五种祭祀。(1-6:7) 2.献祭条例。(6:8-7:38) 3.祭司专责。(8章-l0章) 4.圣洁子民。(11章-22章) 5.神民福乐。(23章-27章) 五、本书的要旨   本书要旨即圣洁或神交:“所以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人非与神密交,决不能有圣洁的品德,而肖像神,得神的喜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书之要意 钥字:圣洁或事奉 钥节:19:2节   本书要义即圣洁或事奉。我们既于创世记明见世人的败坏,于出埃及记显见上主的救赎;既已败坏,自然需要救赎;既得救赎,即可进言事奉与圣洁。所言事奉与圣洁的规例等,皆是上主于会幕中宣示于摩西的。会幕中的宣示与西乃山有别;西乃山乃神圣可畏之地,会幕乃“神的殿在人间”,至高上主与罪人亲密交通。且本书所载莫非主亲口所言,每章每段皆有“神晓谕摩西说”一语,前后共计三十六次之多,吾人读之,焉得不于神前致敬呢? 一、献与神(1章-7章)   此段详言“献祭之礼”,即言有罪的人与圣洁的神交通所凭藉的,或说是人进到神前的路。祭礼共有五种:即火焚祭、素祭、赎罪祭、赎愆祭与平安祭。此外亦有关于分派圣职之祭礼,名为分派祭(利7:37)。综此六种,可分三类: (一)有关于奉献的——即火焚祭与分派祭。 (二)有关于除罪的——即赎罪祭与赎愆祭。 (三)有关于酬谢或事奉的——即素祭与平安祭 如此事奉之故:(1)为将自身奉献于主。(2)为既献于主,即当将罪除掉,不然必不蒙悦纳。(3)既已归献于主,即当事奉主,而与主有交通。本书地位是在出埃及记以后,表明出了埃及的圣民所当学习的课程。故本书所论,非救法之初步,乃为已经从海中云下经过,并在西乃山下受过训教,堪与神有灵交者之进步课程。我们读此书,亦应“除去面帕”,靠赖基督的奉献所授与人种种的恩典,而晋见神;更当在基督里,将自己献与神,将身体献上,为洁净的活祭。 二、事奉神(8章-10章)   本段是专论百姓的代表——日日侍立于神前的祭司,如何代替会众事奉神,可共分三段: (一)论亚伦和他儿子们受分派礼(8章) 亚伦和他儿子们及利未支派,全是为代替会众事奉神。我们今日一切会众,各人向着神,各有事奉神、亲近神的权利;以色列会众是立一支派为会众的代表。凡选民中头生的长子,必当献与神,故利未支派更是为各支派长子的代表。 (二)论祭司为己为民如何尽圣职(9章) 亚伦和他的儿子行分派圣别礼,有七天不出会幕门口;到第八天即开始新工作之日,首为自己与会众献上赎罪祭、燔祭并平安祭,以尽其为祭司的职分。 (三)论犯圣的祭司所受的处分 即拿答、亚比户因献非圣的火而受罪刑,因为神是慈爱而威严的神(罗11:22),愈近乎神,愈须圣洁。按出埃及记所载,以色列会众自出离埃及至封立亚伦并他儿子们为祭司,已历一年之久;何以到此时,始封立他们任圣职呢?乃以出埃及、过红海、西乃山下传律法等之经过,皆是表明救赎之功。按救赎之功,乃关于耶稣为救主,非关于耶稣为祭司。及至会幕既已建立,“神的殿在人间”,至高圣洁的神与卑微罪人有密切交通,则不得不有专责之祭司为会众代表,代替会众站在神前。以本书所论究非得救工夫,乃神民在神前的生活,急需一位大祭司在神前为中保,活在至圣所的隐密处,作成信徒应有的成圣工夫。 三、肖像神(11章-22章)   本段要旨即“圣洁”,神的本性即圣洁,人非圣洁不能见神,主说:我是圣洁的,你们也要圣洁。究竟人如何能有圣洁的生活呢?人如何能有圣洁的心性品德,堪以肖乎神呢?圣洁原有消极与积极两方面: (一)消极方面即洁净(11章-16章) “洁净”二字于全书言及二百余次。于本段6章书内,则有一百六十四次之多,可见生活洁净之重要。洁净多指有关生活上之事,且指有关应弃除的事,如不弃除罪污,即决不能与神相交。按本段所述是先论到甄别食品之洁与不洁,此不但关于信徒之健康,且亦关于灵交;“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而行”(林前l0:31)。于第12章则论人出自不洁,“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亲怀胎的时候就有了罪”(诗51:5)。于第l3章则论癞病之可恶,且详述衣服患癞、房屋患癞、应如何洁净;复述男女染了不洁,应如何清净,方能为神的圣民。于第16章大赎罪节,更是论到罪孽的总弃除,一同归于阿撒泻勒。总言信徒读本段所论,当怎么为己罪痛心疾首说:“谁能登耶和华的山?准能站在他的圣所?”(诗24:3)于第l6章则有慈爱的声音以安慰之曰:“这日要为你们赎罪……你们要在耶和华面前得以洁净,脱尽一切罪愆。” (二)积极方面即圣洁(17章-22章) 圣洁是关于积极方面,不但指着应除去种种罪孽,更是指着应当有神的品性圣德。不但在生活上不陷于罪,且要在品性上,肖乎神。使徒保罗曾将洁净与圣洁的分开论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消极)、敬畏神,得以成圣(积极)。”(林后 7:1)彼得亦有明言(彼后l:4)。本书要旨特重圣洁,所用关于圣洁之诸字计一百三十一次之多,于本段中亦言及八十一次。圣洁之反面即罪污,本书所论,关于污秽之诸字,亦有一百九十四次之多。以圣洁与污秽诸字两两相较,必知神民宜如何痛除罪污,力求圣洁,直至肖乎神,在我们的生命生活里,活出神的生活来。 四、悦乐神(23章-27章)   一个进到神面前,事奉神、肖乎神的人,自然就可作一悦乐神的人: (一)是叫神满意喜乐——我们在神面前最大的本分,即是如何叫神喜乐。作一个叫神喜乐的人,即人之所以为人的真意义。长老会要理问答有言:“人生至大至要之事即荣耀神,叫神喜乐。”此亦正是为人子的本分,即求如何得父母的欢心,使父母喜乐;人能作一个叫神喜乐的人,即神的满意,亦人的享受。 (二)是蒙神悦乐祝福——本段所论有两样: 1.神交之乐 所有节筵共有七种,足可表明神民的灵程,即由逾越节、除酵节直至住棚节,而到神人同住的地步。更是表明神交之乐,节筵原是表明快乐,七种节筵即完全的快乐。 2.神交之福 据本处所论,有关于为圣民之福、有禧年之福并有捐献之福,即献什一之福。所言神交之福,亦即神交之乐;神交即人福中福、乐中乐。 以上四步,是很自然的;凡进到神前与神交通、事奉神的人,不能没有性德上的改化,人的性德既已高尚圣洁,自然蒙神喜悦,得蒙神的祝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祭祀之意义(1章-7章) 杀牲献祭,不是设立会幕以后才有的新事;我们看始祖亚当一犯罪,即行杀牲献祭之礼(创3:21;4:4)。本书1章3节即开宗明义的,论及“神从会幕中晓谕摩西说,你们中间若有人献供物给耶和华……”是言献祭之事,并非是新例;不过献祭的方法、要义与实际,人多莫明真相;故特自会幕中明明晓谕摩西,使会众有所遵循。 一、祭祀之表明 书中所论祭礼,除分派祭是为立圣职时特行之祭礼以外;会众时常奉献的祭共有五种。这各种祭礼,无非是预表耶稣;其所以有五种,是表明耶稣救恩之完全。正像时装店中,所备四面有大镜子之穿衣小房,人立其间,可以同时看见全身;藉此五祭可以把耶稣救恩之实际,面面都显得清楚;使我们可以从各方面看明他救恩之完全。 (一)燔祭 预表耶稣把他的全体全灵完全奉献,作为神悦纳的馨香——将自己献与神。 (二)素祭 预表耶稣在世有完美的生活,言行圣洁,乐意为人效力——将工作献与神。 (三)平安祭 预表耶稣成就神人中间的和平,使人与神相爱相亲,彼此悦乐——与神和好。 (四)赎罪祭 预表耶稣舍身流血,代赎人生命中本有之罪,如罪性或原罪等——认罪求赦。 (五)赎愆祭 预表耶稣代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犯之诸罪——认罪偿罪。 二、祭祀之分类 (一)两类分法 1.第一种分法 (1)馨香祭 一、燔祭;二、素祭;三、平安祭。 (2)除罪祭 一、赎罪祭;二、赎愆祭。 2.第二种分法 (1)有血祭 一、燔祭;二、平安祭;三、赎罪祭;四、赎愆祭。 (2)无血祭 素祭。 (二)三类分法 1.关于供献的——即燔祭、及分派祭。 2.关于弃除的——即赎罪祭、赎愆祭。 3.关于事奉的——即素祭、平安祭。 我们信徒当按此次序,先照第一类,将自身奉献与神;再照第二类,将罪欲弃除;终照第三类,为主生活,专心事奉上主。 三、献祭之方法 (一)献燔祭之法——即献身为活祭(罗12:1) 燔祭亦名火焚祭。信徒固当以全身全灵献奉与神,但所献乃活祭,如何能为火焚呢?其意:(1)要完全奉献,再不作自己的人。(2)当为神家心热如焚(约2:17;林后ll:29)。(3)当甘心牺牲,耐苦耐劳,忍受各种艰辛而不辞(来13:11-13)。 (二)献素祭之法——乐为神为人效力 素祭是献土产等物,即以个人劳苦所得,奉献与神,表明乐意听神分派,为神效力,而作成于人、于世种种有益的事工,乐以心身膂力,荣神济世。 (三)献平安祭之法——赖主与神相交 平安祭不但是表明与神无隔膜;且是显出令神满意快乐,有如赴席。信徒唯能在基督里与神密交,方能使神心满意足。 (四)献赎罪祭之法——靠主有称义地位 耶稣既已舍命,代赎我们本有之罪,我们即当靠主用信心接收,站在称义地位上,不再看自己为罪人。 (五)献赎愆祭之法——在主有成义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不免有愆尤,但要随时在主宝血内洗净,勿留些微玷污。 四、献祭之时间 信徒对于各种祭礼,固当在于基督随时随地而献;但于每日之中,亦宜分别而献。 (一)清晨宜献燔祭分派祭 即于每日晨刻,尚未办理事工之前,先将自己完全奉献交托,而候神使命,随神任用,如果神家众子女皆于晨刻献燔祭与分派祭,何患神家无工人呢! (二)日间宜献素祭平安祭 素祭乃表显为神为人效力;信徒宜终日间,时刻的供献素祭于神前,以为神嘉纳之馨香。果能时时献上素祭,也就自然时时在神前有平安了。 (三)夜晚宜献赎罪赎愆祭 信徒虽是一次在主献赎罪祭,即永远站在称义地位上,似不必再献赎罪祭;但心灵中未尝没有撒但与良心时常的攻击,使我们对于自己在主前的地位起疑惑;更是终日冗忙,于罪恶世界中,难保一尘不染,焉得不于夜晚自己省察,赖主之赎罪祭而得心安;且为一日之中,所犯或隐或显,有心无心之罪愆,献上赎愆祭呢? 五、献祭之次序 有神人两方面之不同: (一)从神方面看 按书中之记载,是表明神遣耶稣从天上至圣所,出来至祭坛;故先从燔祭起,末后论到赎愆祭。 1.耶稣献身被遣——燔祭 “神阿,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来10:5-7)。 2.耶稣为人完全——素祭 耶稣到世上来,言行圣洁、公义、完全、毫无瑕疵。(徒3:14) 3.耶稣成了和平——平安祭 “如今却在基督耶稣里,靠着他的血,已经得亲近了。因他使我们和睦……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弗2:13-14)。 4.耶稣代人赎罪——赎罪祭 “因一次的义行,众人也就被称义得生命了”(罗5:18)。 5.耶稣除人罪愆——赎愆祭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l:9)。 (二)从人方面看 照我们生命的经历,乃由祭坛进入天上至圣所,多是从赎愆祭起,到燔祭终,但不必尽同。 1.洗净本罪——赎愆祭。 2.赎清原罪——赎罪祭——减罪身、除罪性。 3.与神复和——平安祭——与主无隔膜。 4.成圣生活——素祭——为主而活。 5.身灵归献——燔祭——度奉献的生活,全属主。 总而言之,此五祭:一方面是预表耶稣的完全救法——“我的事在经卷上已经记载了”(来10:7)。一方面是作信徒完全的模范——“从前所写的圣经都是为教训我们写的”(罗1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1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