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愤怒的刺猬
收起左侧

无语问上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个问题:上帝沉默吗?倘若上帝那么关心我们是否遵行他的旨意,他为什么不更明白地显明他的旨意呢?

 

    今天有许多人都宣称他们曾听见上帝的声音。有些很离谱,像一个狂野的人“奉上帝的命”拿槌子敲打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垂怜”雕像,或像刺杀总统的人说是上帝告诉他这么做的。但是有些是很诚心诚意的,只是有点被误导。就像先后有六个男士说上帝指示他们跟玖妮结婚是一样的错误。还有另一些则延续先知使徒的传统,向人发出上帝的话语。如此一来,我们又怎么昨得什么是真正上帝而来的话语呢?

 

    在西奈旷野时代,我发现上帝用很简便的方式来引导以色列人。他们那天到底应该在当地搭帐蓬,还是应该继续往前走,只要看云柱火柱移不移动就成了。(只有日夜有人站岗,就很轻易地认知上帝的旨决.)

 

    上帝还使用其他如抽签,或乌陵\土明的方式来引导人.他在这套化为613条法令的律法中,对以色列传明他的旨意,这套行为规范,大至于杀人的行为,小至于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等,当时很少有人会埋怨不清楚上帝的引导.

 

    然而,这么明显的引导带来人民更多的顺服吗?一点也不。上帝主:“不要上去与亚摩利人争战,因我不在你们中间,恐怕你们被仇敌杀败了。”结果以色列民却匆忙地上去争点,结果大败而逃。另外上帝要他们坐着不动,他们却大军前进;要他们前进时,又畏缩惧怕逃跑了。上帝告诉他们要与敌人讲和时,他们却跟敌人打了起来;而真正叫他们争战时,他们又去跟人讲和。又举国上下,以别出心裁的娱乐花样来违返613条律法。当时有明显指示跟我们现在没有明显的指示,都同样地会冒犯上帝的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时也注意到,这种很明显的引导方式,对以色列人的信心有很大阻碍的作用。上帝既然已那么明白地显示他自己,那么人何必刻意去寻求他?上帝已经保证事情会有什么后果,何必运用信心来面对它?如果上帝已解决了两难的情境,我们何须再为两难的冲突交战而耗费心神以作抉择呢?简而言之,如果能像个小孩子一般地来行事,为何要辛苦地去做大人?因此,他们干脆就当小孩子:埋怨反抗领袖,食物水源缺乏时就怨声载道,甚至对明文规定的怎么管理吗哪,也要使诈欺骗。

 

    当我研读以色列的故事,我对于这种一清二楚的引导方式开始有点疑问。这种方式可能有点用处,比方,叫那群刚刚脱离奴隶身份的乌合之众绕开怀有敌意的沙漠,但却一点儿不能促进灵性的成长。他们不但不必运用信心,而且没什么自由可言。当每项选择都只与顺服有关时,就谈不上信心了。而四十年旷野的漂流,以色列人并没有通过上帝要他们顺服的考验,逼得上帝不得不拣选另一个世代,重新做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个问题:上帝隐藏起来了么,为什么他不偶尔现身一下,好叫那些怀疑主义者哑口无言?

 

    让苏联航天员从他的太空舱向外望,想在一片幽暗无际中寻见上帝的,以及让我的朋友理查德在斗室中寻索至三更半夜的,都是同一种渴望。我们这个时代所渴望的就是证据,亲自现身,因此我们所听说的上帝,必须成为我们可以看得见的上帝。

 

    其实,我们的这种渴望曾经发生过一次。上帝曾经亲自显现,并且与摩西面对面如同朋友一般交谈。而他们晤谈的地方,一点儿也不神秘,就在以色列营外的一座帐幕里。每当摩西去与上帝谈话,全营都想过去瞧瞧时,帐外就会出现代表上帝的去柱,遮立在帐幕门前,除了摩西之外,没有人知道帐内发生了什么事,而且也没有人想知道。以色列人已学会了保持距离,他们对摩西说:“你要自己向我们说话,我们必定听从,但千万不要让上帝向我们说话,否则我们必定要死。”而且摩西每次与上帝会面后,脸上都会发光得像外星人一样,除非他用帕子把脸蒙上,不然众人都不要挨近他。


    在那时,根本不会有不信神的人存在,也不会有哪个以色列人写“等待一位从不现身的上帝”之类的剧本。因为如果你有什么怀疑,只要去看看帐幕外的云柱,或上帝降临西奈山那幅雷轰闪电的情景,就足以让人疑云全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而,这一切却反而叫他们反抗信仰。当摩西登上这座以雷电为记,清楚显明上帝临在的圣山时,这些曾经历过埃及十灾、红海化为干地、喝尽磐古喷出的水泉,以及正吃着奇迹式降下的吗哪的以色列人,却变得无聊、烦躁、嫉妒,把上帝忘得一干二净,当摩西下山时,他们正围着金牛犊跳舞。

 

    上帝没有跟以色列人玩捉迷藏的游戏,你想要的任何上帝存在的凭据他们都有。但很稀奇的是,这种直截了当的显现却带来完全相反的效果。我简直不敢相信,以色列人并没有以敬拜和爱戴作为响应,相反的,却以惧怕和反抗来回报上帝。上帝的显现对建立永恒的信心,丝毫没有改善作用。

 

    我把理查德对上帝的抱怨,化作三个问题,但从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我发现针对这三个问题,并没有快速的答案可以解决对上帝深度失望的疑难。以色列民,虽然暴露在上帝毫无掩蔽的临在之下,对上帝却一点儿也不专一。在西奈渺无人踪郁郁不乐的旷野里,十次与上帝作对。甚至在临近应许之地,几可望见丰饶富庶的一切时,心中仍念念不忘在埃及为奴时“美好的往日”。这至少对上帝在今日为什么不采取直截了当的参与方式作了些说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2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些基督徒就是盼望世界上充满着各式各样显明上帝确实存在的奇迹异能。我听了一些谈及过红海及埃及十灾的讲道,这些传道人渴想,上帝如果今天也照样施行他的大能该有多好。但以色列人在旷野经历那么多神迹,结果仍令人三思。事实上,神迹真能培育信心吗?显然地,从以色列人身上证明,这种信心不但不是上帝所要的,而且奇迹只会叫人沿溺于奇迹中,并不会叫人转向上帝。


    不错,当时以色列民只不过刚刚脱离为奴之身,可是圣经的记载却不断出现同一种基调,就如布耶赫那所说:“以色列民跟所有的民族一样,不会好到哪儿去。”


    研读了这段历史,不禁叫我又讶异又迷惘。讶异的是,尽管回答了这三个人对上帝失望的问题,并没能对人的生命产生什么作用;而迷惘的则是,上帝到底对这世界有什么打算?他难道已改变?已以退缩不再过问?

 

    理查德在我家客厅说出他的故事之后,仰天恕吼道:“上帝根本不知道他把这世界搞成什么德性!”上帝到底在做什么?他在人身上要做些什么实验?他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对他又能期望什么?


    上帝在显露他自己的过程中,如何能以令人毫不起疑的方式显露,又不致摧毁我的某些部分?倘若没有让人怀疑的空间,也就没有我的空间了。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05  追根寻源


    为了从旧约中找出理查德三个问题的答案,我在科罗拉多州的一间小屋,把自己藏了两个星期。行李箱里装满了要研读的书,但到头来整整两个星期的这段时间,我只翻了一本圣经。


    自第一天下午,我就从创世记开始读起。那是个下大雪的日子 ,在这种天设的布景下,读天地如何被造,真是再好不过了。雪后云开,映照着美丽的晚霞,雪花覆盖着山头,粉白粉白地像极了棉花糖,景观着实宜人。到了夜间大雪再度笼罩,风也吹得更紧更烈。


    我缓慢地把圣经从头读到尾。读申命记时,大雪已下了有一阶梯高。当读到先知书时,雪已堆积到信箱口的高度。等我终于读到启示录时,已经得叫人来铲雪才出得去。整整两星期,下了厚厚七十二英寸的雪。我窝在屋里读圣经,望着窗外像是在常绿植物上撒下满满一层霜糖的景象。


    就在这种外景的强烈映衬下,我同时发现圣经所描绘的上帝,事实上与我们一般以为的上帝大有出入。上帝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位上帝?以住在教会或神学院里,我们学到上帝是不改变、看不见的灵,并且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甚至不被情感左右的这些理念、信条和教义,原本是要帮助我们更了解上帝的心,虽然都在圣经中,却遭到掩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地读过圣经后,我才发现我所遇见的上帝并不是像云烟一样捉摸不定,却是活生生的个体。这个休体独特到一个地步,就像真人似的。他有极深的情感,会感到快乐、挫折和愤怒。在先知书里他痛苦哀伤,如同产难的妇人,“急气而喘哮”。一而再、再而三,上帝会因人的行为而大感震惊。当以色列人在火中焚烧自己的儿子,作为燔祭献给巴力时,这位无所不知的上帝却大声疾呼:“这不是我吩咐的,不是我所提说的,也不是我心所起的意。”而他明知以色列人必须受惩罚时,却哀愁地自问:“我因我百姓的罪该怎样行呢?”我当然知道“神人同形同性论”这字,意指借用类似人的性情来解释描述上帝。但是,“上帝”借用人类的体验,所呈现出来的风貌,的确更显真实。


     在冬季窝居一隅,把圣经读完的那一刻,我惊异书中所记载的上帝,居然是那么容易受人影响。我没想到,宇宙的上帝会有如此强烈的喜怒哀乐等情感。如果研究上帝,结果竟把他变成一些观念或哲理,就是把上帝最切盼与人建立深切关系的意愿大打折扣。观看对经中与上帝“深交”的一些人物——亚伯拉罕、摩西、大卫、以赛亚、耶利米等,他们似乎对上帝出奇地熟悉。与上帝交谈时,上帝就近得像是坐在旁边的椅子上。看他们谈话的情景,就像是与父母、辅导员、上司或爱人交谈一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次科罗拉多州之行,让我对这三个对上帝失望的问题有所领悟。它们不像是解数学题或是处理计算机程序,更不是探讨哲学问题,而是关系到上帝与人之间的问题,他渴盼我们能随他的爱,他也渴盼承受我们的爱。


    两个礼拜的退隐,我几乎不见客,整天关在屋里,避居雪国大地的一隅,不停地读。可能正因这般的孤立独处,让我厘清了事实,得到结论:我过去只是从一个角度考虑。我整架子的书都在探讨人的难题,有的滑稽、有的怨忿、有的嘲讽、有的哲意十足,但全部不脱一个框框:“这就是为人的感受。”因此,当人对上帝失望时,也就不曾跳脱这个角度。当我们喊出“上帝为何不公?为何缄默?为何隐匿?”这些问题时,我们其实是在质问:“上帝为何对我不公?为何对我缄默?为何对我隐藏不露?”


    我试着把问题、把失望暂搁一旁,从上帝的角度来考虑。他从起初想跟人打交道,为的是什么?他想从我们身上挖掘什么?又受到什么干扰呢?我再回到圣经里,好像头一遭接触般的去听他说什么。我听到他在介绍他自己,我突然领悟:过去我太粗心了,被太多东西霸占心头,以至于完全错过了:他的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科罗拉多回来,我对上帝有一番崭新的领受。经过两周的研读,我强烈地感到:别人对他怎么品头论足,他一点儿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人对他的爱。他的话,几乎篇篇都传达了这份渴望。回到家中,我知道自己一定得着手做一件事:去挖掘这位热情的、渴求他子民来爱他的这位上帝,跟他的子民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所有对上帝失望的感觉,追根究底都源自这份关系的破裂。因此,我下定决心,要探索一个以前不曾想过的问题:“究竟当上帝是什么滋味?”

 

 

     许许多多的人,敬畏上帝,但心底并不喜欢他,这种敬而远之的原因在于:他们信不过他的真心,宁愿像对着一只表的运作,百思不解般的来看待他。
                            ————梅尔维尔

                                        

 

                                      按右上方 小/大 可自由调节字体大小

                                           (未完待续,请勿跟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7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06  冒险的杰作

 

    要想了解当上帝是什么滋味,必须从创造的起点开始。我们往往把创世记第一章当成第三章人类悲剧的序曲,或急着要从中来辩论创造的过程。但创世记第一章并不提这个,也不是要指向悲剧的发生。第一章把我们的世界清晰地描绘出来——有阳光有星辰、有海洋有陆地、有花草有鱼兽、有男有女——加上上帝对每件新作品的评语。

 

    “神看着是好的”,像乐章中的击鼓声一般清脆响亮出现了五次,最后以“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作了个总结。圣经其他篇章回忆这时光,所用的文词更为生动。比方上帝得意地向约伯报道:“那时晨星一同歌唱,神的众子也都欢呼。”而箴言里的记载更愉悦:“那时,我在他那里为工师,日日为他所喜爱,常常在他面前踊跃,踊跃在他为人预备可住之地,也喜悦住在世人之间。”

 

    创造带给上帝的感受,可以在历代艺术家对自己作品的感受上反映一二:一个雕塑工匠对新作品的连连激赏、演奏者对观众起立喝彩掩不住的那份喜悦,甚至是一个孩童对精心剪贴完成的图案,所自然浮现的快感。

 

    人类学家兼散文家艾斯利谈及有一日他在原始创造中所感受到的喜悦。他已年迈,在荒凉的沙滩上走着走着,找到一艘被浓浓的雾气所笼罩的、已搁浅的破船。不久便在船头底下躺着睡着了。当他睁开双眼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对可爱的耳朵,以及小狐狸那困惑不解的脸庞,好小好小,还不懂得怕生。就在这光线昏暗的船底下,这位著名的自然主义者,和一只小狐狸两相对看起来。然后,小狐狸显出慷慨大量,从一堆骨头中叼出一块鸡骨,含在齿间晃着。艾斯利一时兴起,蹲下去抓住骨头的另一端,开始了一场嬉戏。

 

    艾斯利写道:“大家总是这么认为:穷尽毕生之力,人终究到不了无垠宇宙的天涯海角,也以为人一定要去到够遥远、够隐蔽之外才会有所收获。可是,眼前这骨头,这只睁着无邪大眼的狐狸,却邀我和它共嬉戏。宇宙其时正在我们周遭以超乎想象地、像秋千般来回地摆荡着,向我们展现它的风貌,而且它的风貌也非浩瀚得难以捉摸、其实它展露的一幅笑脸;人在这节骨眼儿,何不把人的尊严暂搁一旁呢。”

 

    “蹲在狐狸洞前翻弄着一根鸡骨头,这种简单的手法,却让我掌握了片刻宇宙的神奇。这的确是我干过最有分量的活儿。”他又解释,因为他掌握的宇宙开天辟地的那一瞬间。“其实,这是个孩童的宇宙,一个小小的,有欢笑的宇宙。”

 

我们的宇宙虽然浩瀚惊人,而苦痛虽然也不断的纠缠其间,但仍然有些事物,好像一股尚末散尽的陈香,源自创世记开天辟地的时刻。我的确也感受到了。在我头一次去优胜美地时,绕尽了弯道,眼前山谷出现的是,流泻着天使秀发般的瀑布,倾倒在雪亮的大理石上。在xxx一座小小的半岛上,五百万只帝王蝶栖息一处,扇动着薄如片纸的蝶翼,把每棵树都缀满了闪烁的橘色荧光。在芝加哥林肯公园中的幼兽园,刚刚出生的鳄鱼、土狼或河马,只只都调皮逗趣、戏耍不停。

 

    艾斯处描述得真好:宇宙的中心是一丝微笑,一份从创世之初就跳跃着喜乐的脉动,至今仍延续着。一个怀抱初生婴儿紧靠胸前的父母,知道那是怎么一回事。而当上帝看着世界被造的那幅美景时,也正是这种感受。这个最起初的起初,完全没有失望,只有一片喜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7 11:11:30编辑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