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楼主: 小天牛
收起左侧

探讨:预定论与自由意志/人的责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PEACEDAN弟兄的帖子写得非常好,相信可以解除我们很多的疑问,愿大家耐心地读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莱布尼茨的看法是出自他自己的信心...

同样,叔本华觉得现存的世界可能是最差劲的世界也是出自他的信心...

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无法证明的

证明了就不叫信心了

完全同意第一因和第二因的说法

帖子里的观点就是如此

上帝是大前提 人是小前提

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讲预定论的30章的东东我看了

觉得好笑

从来没听说过亚米念派是那个样子的

这叫straw man, misrepresenting the other party

而且引用了凯波尔的话

我贴一段凯波尔的原文

分着贴,见下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最后一次讲座已经临近尾声了。但是在我结束之前,我仍然能感觉到有一个问题迫切需要回答。因此,我无法拒绝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现在要面对的:拣选的教义究竟是应该放弃还是持守?就请允许我用一个与它只有一个字母之差的另外一个词与它作一番比较。我们所处的这个世代对“拣选”(Election)一词充耳不闻,但是对“选择”(Selection)一词却激情十足,迷狂不已。那么,我们是不是应当对这两个词之后隐藏的极大问题做出一番陈述,并且对这两个看上去几乎相同的词汇所产生的问题进行解释,以发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究竟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个问题涉及的是一个基本问题:这些差别从何而来?为什么这两个词并不完全一样?为何一事物以一种状态存在,而另外一事物则以另一种状态下存在?世界上没有无区别的生命,也没有完全不对等之下的区别。“差别”这一概念是我们人类意识的根源之所在,是所有物体存在、生长和发展的原因,简而言之,它是所有生命和思维的源泉。因此,我有充分的理由断言,所有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会浓缩为一个问题:这些差别从何而来?这些存在、起源和意识的相异性和不同之处从何而来?具体说来就是这样的:如果你是一棵植物,那么你肯定更愿意是玫瑰而不是蘑菇;如果你是一只昆虫。那么你肯定更愿意成为蝴蝶而不是蜘蛛;如果你是一只飞禽,那么你肯定更愿意成为雄鹰而不是猫头鹰;如果你是一个高等脊椎动物,那么你肯定更愿意成为狮子而不是土狼;如果你是一个人,那么你肯定更愿意成为富人而不是穷人,更愿意成为才华横溢的人而不是头脑简单的人,更愿意成为亚利安种族的人而不是西南非的霍屯督人或南非的卡菲尔人。所有这些都存在巨大的差别。所以说,哪里都有差别,一种存在物与另外一种存在物之间也有差别,而几乎所有的时刻和选择都会涉及到差别。当老鹰用利爪撕碎鸽子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这两种生物之间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对立,有这样的差别呢?在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人类的领域、所有的社会生活之中,这都是一个带有终极意义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在试图通过“自然选择”的理论,来解决这个题中难题。或者,如果弱小的元素仍然存留的话,那么在未来的斗争过程中,这一差别也会显露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片草叶并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蜘蛛还是会一如既往地织网捕飞蛾,老虎照样去捕杀牡鹿,而在所有这些情况之中,弱者并不会将悲剧的根源归结到自己身上。但是我们人类却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些差别,所以我们也就无从逃避这些问题。无论“自然选择”的理论究竟是不是为了使弱势的一方和本领不高明的生物自认今生倒霉而杜撰出来的,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理论本身只可能会被另有所图的人利用,煽动一场更为狂暴的斗争,而处于弱势的存在物只能落得鱼死网破的下场。“弱者必须顺服于强者”的理论是与信仰规则全然背离的,根据自然选择的理论体系,争斗是毫无用处的。那么,和解既然不可能处于事实,就只能出于理念。但是这里的理念是什么呢?难道不正是:这些差别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有着巨大差别的物种出现了吗?人们认为一切都是偶然的结果,或是盲目的自然力量的必然归宿。难道现在我们还能相信,遭受苦难的人性可以靠这样一个解决方案而得以满足?尽管如此,我仍然对“自然选择”这一理论的进步表示欢迎,我也十分佩服将这一理论介绍给我们的那些人,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活跃的思想。这并不是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理论是真理,而是因为它使人们鼓起勇气再次对最基本的问题发起攻击,并且在十分深奥的层面上触摸到了深邃的思想,而加尔文也曾经大胆地涉及到了这一思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这正是“上帝的拣选”这一教义的重要意义之所在:和三个世纪前一样,在这个教义中,加尔文主义勇敢地面对这个处于最主要地位的问题。但是,他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不是毫无意识的细胞里所萌动的“盲目的拣选”,而是将荣耀归于创造可见与不可见之物的至高上帝所做出的选择。决定一切受造物存在形式的— 决定它成为山茶还是毛莨,夜莺还是乌鸦,雄鹿还是猪—就人而言,是决定我们自身的状态,决定我们是女孩子还是男孩子,是贫穷还是富有,是愚拙还是聪明,是白人还是有色人种,甚至是亚伯那样还是该隐那样,这些都是人们所能想到的最为重大的预定了,无论是在天上或在地上。然而,我们仍然日复一日地看着这些事情在我们眼前发生,而我们自己却完全受它的支配,我们全部的人格、完整的存在、真实的本质、生活中的位置都完全靠它决定。加尔文主义者并没有将这种包揽一切的预定论放在人的手里,更不会放在“盲目的自然力量”的手里,而是放在了全能之上帝、至高的创造者、上天与下地的所有者的手里。就像窑匠和泥土的比喻一样,圣经》从先知时代起就为我们解释了这一涵盖一切的“拣选”是怎么一回事。创造之中有拣选,护理之中有拣选,得到永远的生命也是靠拣选,自然领域内是拣选,恩典范畴内同样也是拣选。如果我们将“上帝之拣选”和“自然之选择”这两个体系作一番比较的话,我们难道不会发现历史已经证实,在一个又一个世纪之中,“拣选”的教义已经使遭受苦难之信徒的心灵重拾平安,重获安宁?而且,难道不是所有的基督徒都和我们一样,在创造和护理的问题上都持守并尊荣“拣选”的信条吗?难道在这一点上加尔文主义偏离了其他所有的基督教信条吗?—即寻求合一,高举上帝的荣耀超乎万有之上,并敢于将拣选的奥秘延伸到属灵的生命之中,延伸到对来生的盼望之上。这就是加尔文主义教义的狭隘之所在。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因为时代总是过于严肃而不适合进行讽刺或嘲笑,让每一个不能放弃自己异议的基督徒至少拿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来问问自己:我是否知道其他的解决方案,能够解决这个基本的世界性问题?更新了的异教主义正在积聚自己的力量,战果一天天地扩大。那么,在这个冲突最为剧烈的时刻,这个解决方案是否能够更好地捍卫基督教信仰呢?不要忘记,基督教和异教主义、偶像和永活上帝之间等这些关键问题的比较,不到最后时刻是不会结束的。所以说,德国皇帝所画的那幅戏剧性的图画里面,还确实有着人们能够深切感受到的真理。在图画中,佛教是即将到来的敌人。一幅紧紧拉上的窗帘将未来掩藏起来,但是基督已经在拔摩海岛上为我们预言了那将要来临的末日血腥之战,而且,甚至连日本在最近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的飞速发展也已经使欧洲充满了恐惧,不知这些狡黠的“黄色人种”—他们在世界人口之中占有那么大的比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而且,戈登不是已经证明了么?只要训练有素、指挥有方,那么他手下的那些中国士兵就会成为他所指挥过的最善战的士兵。就是带着这些士兵,他打败了太平天国。事实上,亚洲问题是最为严重的问题。世界的矛盾在亚洲凸显出来,而这些问题也必将在亚洲得到最终解决。而且,就技术和物质两方面的发展而言,这一情况已经显示出未归信基督的异教国度一旦苏醒,从沉睡中站起来,那么他们几乎立刻就能够与我们势均力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如果所有基督教国家—无论是欧洲大陆还是美洲大陆上的—联合在十字架周围,高声颂赞他们的王上帝,准备好进行最后的斗争—那么,这一危险的威胁性就小了许多。但是,当异教徒的思想、异教徒的抱负、异教徒的理想就是在我们之中也连连得胜,在正在崛起的一代的心中也具有穿透力的时候, 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不就是因为“基督徒合一”的思想已如此削弱,亚美尼亚人才会卑微而胆怯地任凭自己受到暗杀命运的支配吗?希腊惨遭土耳其蹂躏的时候,难道基督徒政治家德累斯顿—政治上从里到外都是一个加尔文主义者,他有勇气给苏丹贴上“暗杀阴谋家”的称号—已经从我们中间离开了吗?我们必须下定决心来应对这一情况。半途而废的措施不能保证我们得到想要的结果。肤浅的表面功夫不可能使我们打好这场战争。我们必须要以原则来对抗原则,世界观对抗世界观,精神对抗精神。现在,谁知道更多,谁就可以说话,但是对我来说,若是能够以正确合宜和活力十足的形式得以施行的话,我不知道还有哪一个堡垒比加尔文主义更为牢固和坚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以半是嘲弄的语气反驳我,问我是不是过于天真,竟然盼望从某些对加尔文主义的研究之中会出现一个基督徒世界观的逆转,那么以下就是我的回答:生活的加快并不是从人而来的,而是上帝的特权,只能来自上帝的主权,上个世纪无论宗教生活的浪潮上升到多高,下个世纪又会下降到多低,都是没有关系的。同样,在道德的世界里,有时我们会遇到春天,生命之树抽枝发芽、树叶沙沙作响;有时我们也会遇到寒冷的冬天,所有的生命溪流都冻结成冰,所有的宗教激情都变成岩石。

毫无疑问,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宗教正处于低谷。若非上帝将赐下他的圣灵,时局就不会改变,潮水的退却也会更为迅速。但是你们应该记得伊奥利亚的风弦琴,人们常常把它放在窗外,让轻风去拂响它的乐章。如果风平浪静,琴亦静默无声。即便起风了,若是没有琴立在那里等待风,我们也许会听到微风吹过的沙沙声,但是决不会听到天籁之声的哪怕一个音符。如果加尔文主义不是别的,就是这风弦琴—那么若是没有上帝的灵使之迅速拨动,它便没有丝毫的力量可言—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上帝赋予了我们这个责任,让我们拿好自己的风弦琴,将弦调正,在上帝锡安山的窗前伫立,等待圣灵像风一样来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自:华夏出版社的新教人物传的加尔文卷的凯波尔讲座的第六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体还是不错的,问题是,凯波尔认为现存的一切都是预定的,是上帝的旨意

却推出了“现存的就是未来的影子”的错误结论(可以和黑格尔比较一下的说)

在他眼里,信仰上帝的白种人就是选民,有传扬主道的责任

而亚洲的黄种人根本就是黄祸,需要欧美基督教国家联手对付

凯波尔真是在这一点上栽了

他真应该活到现在看看韩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8-28 15: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