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提摩太-
收起左侧

圣经中的失败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3-5-13 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27 以利亚──求死的先知 经文: 列王上19:1-21 先知以利亚是旧约中最勇敢,最有能力的先知之一。虽然旧约中没有一卷书称为以利亚书,如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那样。但以利亚在工作上那种轰轰烈烈的伟大成就,是先知时代中无可比拟的。可是以利亚也有他软弱的一面,他虽大胆责备罪,但并非不会灰心;他刚强勇敢,但并非不会软弱。 以利亚曾按神的旨意求下雨,雨就三年半不下在地上。过了三年半的时间,他奉神的旨意去“遇见”亚哈王,亚哈对他说:“使以色列遭灾的就是你吗?”以种亚回答说:“使以色列遭受灾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为你们离弃耶和华的诫命,去随从巴力。”(王上18:17-18)他的话讲得多么的勇敢呢!对着一个无道的君王,竟敢当面顶撞他,指责他,以利亚真是不怕死的先知了。但就在这么勇敢地责备了亚哈王,又杀了四百五十个拜巴力的先知之后,他听见王后耶洗别要取他的性命,便起来逃命,且在疲乏时向神求死,他说:“耶和华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 原来最刚强的了,也可能随时变成软弱;最勇敢的人,可能变成胆怯;最急进的人,可能在顷刻之间变成灰心退后......我们真是要时该谦卑倚靠主的恩典,否则恐怕随时可能失败。以利亚怎会忽然变成这么软弱而灰心,甚至求死呢?让我们来查看他灰心求死的原因。 “ 一 眼睛转看环境 “以利亚见这光景,就起来逃命。”(王上19:3)以利亚所看见的是什么光景呢?他所见的就是王后耶洗别差派人去警告他说:“明日约在这时候,我若不使你的性命像那些人的性命一样。愿神明重重的降罚与我。”于是以利亚就起来逃命了。他先前的勇敢到那里去了呢?为什么他一听见王后耶洗别的话,就那么害怕呢?这理由很简单,就是在上两章中,他的眼睛仰望神,他满有信心的对他说:“我若不祷告,必不降露不下雨。”(王上17:1)他又满有信心的向巴力的先知挑战说:“当给我们两只牛犊,巴力的先知可以挑选一只,切成块子,放在柴上,不要点火;我也预备一只牛犊放在柴上,也不点火。你们求告你们神的名,我也求告耶和华的名。那降火显应的神,就是神......”(王上18:23-24)他又满有信心的叫以色列人,在他所筑的坛周围挖沟,倒了十多桶水在柴上,将柴湿透,然后祈祷,求神降火下来烧着坛上的祭物。他一祷告,神就降下火来烧了坛上的祭物,那时他的眼睛仰望神,所以满有信心行了大神迹。但现在他的眼睛看人,看环境,当他眼睛看人时,就觉得人是可怕的,这王后专弄权而又残忍无道,发誓要取以利亚的性命,那是多么可怕的一回事啊!当我们的眼睛不仰仰望神时,世上真的有许多事使人胆怯。 有一个富翁很怕死,他每次横过马路都非常小心,要左右都看得十分清楚才敢走过去;但有一次他过马路时,因踏着水果皮而跌倒在地上,当时,他想假如现在车走过,一定会被撞死的了。幸好,并没有车子经过。从此他出入不敢走路,必定要坐车;因他想坐在车里,顶多车子伤了别人,总不会自己被车子撞伤。可是他坐在车里仍不放心,虽然所请的司机技术很好,但有时偶然在岔路口突然有别的车子转出来,或忽然一个小孩子在车前走过马路时,他就会大叫起来,终于他的司机也因他太过紧张而辞职。他有一个儿子住在加拿大,请他去加拿大旅行,于是他考虑究竟乘飞机安全还是坐轮船安全,有人对他说:“当然坐船比坐飞机安全,飞机若失事还有不死的么?“于是他决定乘船,可是另有人对他说:“乘船也一样危险的,一艘船在大洋中与飞机在天空中有什么分别呢?如果船沉了,就算会游泳,在大海茫茫中也一定会淹死。”他想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什么地方都不去了。 如果你心里没有神,如果你眼睛不仰望神,而只看环境,那就有许多事会使你害怕。以利亚这时起来逃命,因为他的眼睛看环境而不仰望神。 眼睛要专一的仰望神,不看环境,这是很普通的真理,但现在的问题并非你有否听见或是否知道,而是你的眼睛是否正在专一的只仰望神?魔鬼会藉许多的事扰乱我们,将我们仰望神的眼移开去看人,看环境,看可怕的难处。现在的问题不是谁知道这道理,谁就可成为一个得胜者;乃是谁能实际上专一定睛在主身上,不会因其他的搅扰,而将眼睛移开去看人看环境,这样就会过得胜的生活,可成为一个成功的属灵伟人。大先知以利亚,尚且因看环境而失败,大使徒彼得曾因看海浪而下沉;所以让我们不要那么傲慢地轻忽这块绊脚石,自以为决不至于因看环境而跌倒。 二 好胜心太强 来到一棵罗腾树下,就坐在那里求死,说:“耶和华说啊,罢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王上19:4) 注意,以利亚说:“因为我不胜于我的列祖”,他竟然就因为这样的缘故求神取去他的性命!可见以利亚曾有很大的雄心,就是要胜过他的列祖,现在他发现自己原来胜不过他的列祖,情愿求神取去他的性命。当然他有这样大的志愿是可嘉许的;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见以利亚将自己的成就看得过高。我们也很容易落在以利亚这种错误里,当一个人很有志气,很想被神使用,想在这时代为主作些工作时,他很容易落在以利亚这种错误里,看自己是空前绝后最伟大的属灵人,这结果只有使他灰心失败。 有些人全没志气,在属灵的事上不进取,就像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那样。天使带他离开所多玛时,叫他快向前走,走得越远越好;但罗得却想走到最近而又最易走的琐珥山,似乎是仅仅可以不死就算了,他在属灵的事上没有进取的心。许多基督徒也是如此,只求可以上天堂就算了。正如一个学生,他只求不至于不及格就算了一样。但另一方面,假如你是很有志气的人,那你就该防备另一种失败,这失败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高举到目中无人的地步,结果神就不能在你身上得到荣耀;因为一个好胜的人所作的任何牺牲和成就,绝不会百分之百地不归功于自己的。 请注意上文18章所记以利亚怎样战胜了四百五十个巴力的先知。那是他一生工作的最高峰,也是最辉煌的成就。他不祷告,天就三年零六个月不下雨,他祷告神就为他降下雨水来,又为他降火烧尽所有祭物。在迦密山上那伟大争战中,以利亚用铁一般的见证来证明耶和华是真神,以色列所事奉的巴力是假神,将一个极大的复兴,带给信仰已经完全坠落的以色列国,这样辉煌的成就,很容易使他在不知不觉中,觉得自己的伟大可算是空前绝后了。雅各书说:“以利亚与我们是一样性情的人”(雅5:17),那么以利亚当然也会和我们一样。可能会受到这一类的试探。以利亚心里以为自己已胜过他的列祖了。有谁曾经祷告使天三年半不下雨呢?有谁曾经祷告便使天下雨呢?又有谁能求神从天上降火下来烧了坛上的祭物呢?有谁会有这样的信心,敢公开地在民众和许多假先知面前,作这种属灵挑战呢?岂知就在这事情过去之后,王后耶洗别却差人警告他说第二天就要取他的性命! 注意,当以利亚那样在迦密山战胜了巴力的假先知们,又使亚哈亲眼看到他怎样行神迹,怎样祷告而得神应验,大雨如何从天降下之后;他可能以为已将巴力的势力解决了,工作已成功了,今后以色列会有虔诚的信仰了。岂知在他脑海中仍充满了这各种成功的意念时,耶洗别却说第二天要取他的性命。这不但使以利亚感到自己有性命上的危险,更使他丧气的是他这几年来,这样辛苦在神面前争战,三年半的旱灾,伟大信心的祷告所显出的见证,却未发生什么功效,并不如他所想像,一劳永逸地将邪恶的势力彻底打倒。这使以利亚的心受很大的打击。神藉着他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显出了大神迹,又藉着他在亚哈王面前证明耶和华是神,为什么神竟容许耶洗别取他的性命呢?他以为自己对国家有这么大的贡献,为什么竟落在被人追寻通缉像死囚一样的地步呢?他以为他在18章中的成就是十分圆满的,所得的胜利是完全的,岂知现在他自己竟要逃命,他的胜利并未发生如他所想像的理想功效,他灰心了!他觉得自己不能胜过列祖,活着也是白活的,不如死去! 基督徒应当小心,有时神使我们在属灵的事上有些成就,我们就应该格外谦卑,不要看自己过高,不要以为自己所作的是空前绝后的大事,是神第一个使用的人。 若不谨慎自守,恐怕你有一天会忽然跌倒,忽然灰心。你会发现你辉煌的工作虽在当时这样轰烈,但那果效却没有你理想中那么圆满。以利亚对自己的成就理想太高,好胜心太强,所以他灰心求死。他对神说:“耶和华啊,罢了!(这罢了”在英译本是“够了”)求你取我的性命 。 有时你为主作工,接受主的托付,忠心劳苦多年,付了很大的代价,得到了一些成果,你以为从此可一劳永逸,可以过平安亨通的日子了,岂知还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难处临到,这时你会像以利亚一般说:“够了!我不再传道了!我不愿再活下去了,我宁愿早日到天父那里去!”但是请记得我们不是为我们的理想而活,乃是为神的旨意而活,这就是基督徒与世人的分别。 三 自以为孤立 “因为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他们还要寻索我的命。” 当以利亚听到神的声音时,他向神诉苦说:“以色列人背弃了你的约,毁坏了你的坛,用刀杀了你的先知,只剩下我一个人......”以利亚以为整个以色国中只他一人是神的先知,只有他一人是忠心敢照神的旨意说话的人;当他这样想时,他就觉得灰心,孤单,但事实上以色列是否只剩下以利亚一个先知呢?在下文18节里,神回答以利亚说:“但我在以色列人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原来神在以色列国中,除了解以利亚外,还保守了七千个人,并未失去对神的信仰和忠心──未向巴力屈膝。以利亚以为只有他自己一人,其实还有七千人,以利亚所不晓得的,是隐藏的,暗中向主忠心。 当我们为主受苦,为主的真理而争战时,常自以为只有自己一人忠心受苦,于是便感到孤单,灰心,甚至怀疑神的信实。其实我们并不孤单,神给我们的担子,并非我们所不能担当的,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他们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中,胜过各种不同的试探和试练,他们的经验证明我们的神是信实可靠的。 当亚兰人围困撒玛利亚时,先知以利沙的仆人十分惊慌,以利沙怎样安慰他呢?他说:“不要惧怕!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多!”(王下6:16)于是以利沙祷告,求神开他仆人的眼睛,使他能看见,耶和华就开了仆人的眼目,使他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他们。 当以利亚想到自己遭遇的不幸,只是他一人所独有,又在整个以色列国只剩下他一人是这样孤单地向神尽忠时,他就落在两种危险中:1他若往好的一方面想,就会骄傲起来,以为自己是空前绝后的一个伟人。2他若往坏处想,他就丧胆灰心,甚至于求神取他的性命。 笔者患有鼻敏感病十几年,每逢在天气转变时,就很容易打喷嚏,考试写作时很不方便,且常患伤风感冒。当时笔者在印尼居住,常奇怪自己怎么会染上这么少见的毛病的,我真实还不相信,后来有人介绍人去耳鼻喉科医生处诊治,才发觉原来真的有不少人患这种鼻病的。因为候诊室堆满了病人,于是我以为这是因印尼玛琅的天气特别才会如此,岂知回港后,原来香港也是一样,有很多人有这种病。以前我未发觉,乃国因我自己未有这病,未知道这病的痛苦与烦恼。有时我看见有人在公共场所打喷嚏,声音大得很,我心里觉得这人为什么一点礼貌都不懂;但当我有了这毛病后才明白过来,有时不但大声,甚至打一个喷嚏会把自己从椅子上摔倒在地上,同时我也知道了并非单单我一人有这种痛苦。主藉此要我学习同情与我有同样疾病的人,体谅他们。 基督徒切勿以为“只有我一人的处境特别艰难”,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他艰难的处境。我们不能希望做一个没有艰难而能成功的人,或不用争战就获得胜利的人;我们应作一个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下,为主发光的人,这样的基督徒,才是真正刚强的基督徒。 四 饥渴、疲乏、沉睡 照列王纪上(19:3-4)记载可知,以利亚逃避耶洗别的追捕,是逃得十分急迫的。他是由耶斯列逃到犹大的别是巴。从地图上可以看见,耶斯列是在以色列北边的一个城邑。而别是巴乃是在犹大国南部。以利亚走了想当远的路程,所以他是在又饥又渴又疲乏的情形下而灰心求死的,下文记载天使为以利亚预备了水和饼,可为作证。 一个人在饥渴疲乏之时,是很容易灰心的,身体的疲乏和饥饿亦会影响灵性,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如果你家里有许多家务无法做完,洗衣,烧饭,照顾孩子,整理房间......还要做些手工以帮补家庭经济的不足,那你很容易经验到疲乏的辛苦。当你疲乏无力时,就会感到许多本来想做的事也不愿做,见到房子零乱也不愿整理,这是疲乏的结果。疲乏使你对应处理的事也放任了。灵性方面亦如此,心灵疲倦时,你在许多属灵的事上也放任了,懒得追求了。人毕竟是血肉之躯,在饥饿干渴疲乏之时,你的意志力很容易消沉摇动;所以在身体需要休息时就应当休息。长期的忙碌,过度的疲乏和没有节制,会使你厌倦现实的生活,而没有力量去做所应做的事。 许多基督徒灵性上已经饥饿干渴了,却没有寻求新的供应和休息,整日在世事上忙碌,使他们的灵性好像长久失眠的人,精神陷于虚脱状态一般,终日为属世的事奔波,为金钱亡命!心灵枯竭,无力抗拒诱惑。于是魔鬼便将厉害的试探送到你面前,不但使你陷于在罪恶的失败中,而且还会控告你,说你是无用的人,死了比活着更好,使你自暴自弃,不能从罪恶中起来。 我们今日能否比得上先知以利亚呢?就算可以比得上,也难免遭遇灰心的试探,也可能被忧郁和悲观所袭击,甚至于求死。何况我们根本比不上以利亚呢?这岂不是更要战兢,更要敬虔,更不要看环境,看自己,不要自以为孤单可怜,不要任让我们的灵性饥饿,得不到灵粮以致软弱失败,成为魔鬼的俘虏? 以利亚虽然疲倦灰心以致求死。但感谢主,他很快就重新得着能力。我们并非不会跌倒、失败、软弱,但在跌倒,失败、软弱时要赶快靠着主的恩典重新起来。 现在让我们看看以利亚如何重新得着能力。 五 重新得力 1 被天使拍醒 他两次睡着了,但两次都被天使拍醒。在软弱、灰心、失败、颓丧的时候,人所需要的是被“拍醒”。他需要心灵里醒悟,使他能看见他灵性的真正危险。神也常用各种方法“拍醒我们,当我们走自己的路,逃避神给我们的委托时,神可能藉着患难、疾病、损失、失望、经济的困难和人的反对,“拍醒”我们,使我们看见真正需要的“粮食”是什么。沉睡并非解决饥饿的办法,惟有醒悟过来,重新得着属灵的供应和能力,才能解决饥饿。 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5章说了一个浪子的比喻,当这浪子取了父亲所分的家产之后,他以为有这许多钱就可以尽情享乐,任意而行!要用什么方法才能“拍醒”这浪子呢?就是藉患难和饥荒。到这浪子花完一切所有的,去替人养猪时,圣经说:他就“醒悟”过来,于是决心起来,回去向父亲认罪,请求父亲收留他。神并非喜欢用苦难管教我们;但当我们沉睡在罪恶中,执迷不悟时,神就只好这样“拍醒”我们了!以利亚被天使拍醒,是他重新得力的第一步。 2 领受天粮 以利亚如果单被拍醒,未领受天使为他预备的粮食,他仍然没有能力;但他两次被拍醒,两次都领受了天使为他他预备的饮食。我们不晓得天使怎样为他预备饮食;但圣经告诉我们,当以利亚醒后,就见旁边有瓶水和炭火烧的饼。我们记得主耶稣复活后清早在海边向门徒显现时,门徒也看见岸上已经预备好炭火,鱼和饼。总之,天使为他预备了饮食,这饮食能使他刚强。照下文说,他凭这饮食的力量走了四十昼夜,到了何烈山。可见这饮食是凭超自然的能力来预备的,有特殊的能力,以致他领受了这特别的饮食后,就有力量可以走到神的山,就是何烈山。 何烈山被称为神的山,乃因摩西在此见到异象,看见神向他显现,并呼召他去拯救以色列人。这山离别是巴相当远,属米甸地而靠近西乃山北边的地方。由别是巴到何烈山的路程,比耶斯列到别是巴远得多,因为那完全是旷野的路程,但以利亚得到所给的特别的饮食,重新得为,直到神要他到的地方。 许多基督徒并非没有给神拍醒,在各种遭遇当中,他们心灵有时也醒悟过来,知道自己所行的并不是属神的路;但他们却没有领受属天的饮食,没有与神继续交通,所以在疲倦、沉睡、颓丧、灰心之中无力振作起来。 有一个传道人,有一天有朋友到访,见他的园子里种了一小块芦笋,生长得非常茂盛,他的朋友问他怎样才能使这些芦笋长得那么好?是否常常拔草?若是,为什么又不会伤及芦笋呢?传道人回答:我根本没有拔草,只不过帮助芦笋长得更旺盛,而又抑制杂草生长而已。芦笋最喜欢盐,有盐它就长得更茂盛。但杂草最忌盐,有它就自然会枯死。每到春天,杂草开始生长时,就先放相当足够的盐在这小块地上,只需经一场雨,芦笋就可在十二小时内长高十二寸,而杂草则全枯死了。 神的话就像盐撒在这块芦笋地,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使我们灵性长大,另一方面可使心灵中的杂草枯死。基督徒不要忽略经常领受神的话语。除了听道,还要读圣经和属灵书籍,以帮助我们明白领受圣经。这正如将盐放在心田里一般,使你圣洁的生命更加长大。 3 在微声中见神 以利亚到何烈山时,神吩咐他出来站在他面前。圣经记载说:“耶和华从那里经过,在他面前有烈风大作,崩山碎石。以利亚以为神一定在这情形中显现,但神却不在风中;风后地震,神不在其中;地震后有火,神也不在火中;火后有微小的声音,神在微小的声音中向以利亚显现;于是以利亚用外衣蒙上脸出洞口去见神。”(王上19:11-13) 我们常以为要神显出伟大的能力,奇妙的作为,如崩山碎石,烈风与地震等,我们才能得复兴得能力 ;但以利亚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未必就是神要我们重新得力的方法。在神的启示未完成的日子(就是未有一本完整的圣经的日子),神有时会按照人的需要来向人显现,正如在圣经中所记的许多例子;但今日神的启示已经完成,神已将他的心意完全启示在圣经里,今日神向人显示他的旨意,多数藉着圣经的话。所以当日以利亚所听到的,就是肉耳所能听到的微小声音;今日神同样以微小的声音向我们说话,却不是肉耳所听见的那种微声,而是神藉他的灵在我们心中说话的微声。那些话语或责备,在我们里面是那么有能力,就像是有人对我们说话一样。 假如你常常读圣经,留心主的话语,在遇见试探时,你很容易听到这种心灵中的微声。神会在最适当的时候,用他自己的真理提醒我们,我们就会在这些话语中得能力。基督徒不但应读神的话,且要多将神的话藏在心里,好叫圣灵随时利用真理的话提醒我们,给我们能力。正如天使对马利亚所说:“神的话是没有一句不带着能力的。” 4 领受神新的使命 以利亚在微声中遇见神之后,神吩咐他去膏立以利沙接续他作先知。请注意,神没有在显现中用什么特殊方法使以利亚重新得能力,例如为以利亚按手或其他动作,或使能力倾倒在他身上,像盛满的膏油倒在人身上一般;神也没有提到什么应许或勉励以利沙的话,神只在微小的声音中,问他当时的处境,然后给他一个新使命,就是叫他去膏立以利沙接续他作先知,这就是神使他再得能力的方法。他只照神的吩咐膏立比他年青而将来却比他更有能力的先知,只顾去遵行神的吩咐,他就重新得力了。 许多时候,我们要有特殊的感觉、奇妙的表现,才觉重新得力,否则便自以为是在软弱疲乏中,其实这完全是凭感觉而生活。假如真是重新得力,就不是感觉上有无能力,不是要在身上找到有何特殊的经验,乃是像以利亚一样,忘记了他的疲倦和灰心,忘记了有人寻索他的性命,忘记一切所遭遇的危险,而只顾行神所要他行的。他不再留心自己的成功,不再介意自己是否空前绝后唯一属灵的伟人,或是他的成就是否胜过列祖;而只留心完成神的托付,喜欢看见年青的一代──以利沙──被神兴起来。以利亚很乐意地照神的吩咐收了以利沙作门徒,他就在这样遵命之中,不知不觉恢复了正常的事奉,重新得了能力。许多时候,我们是在事奉神之中得着复兴的,在我们存着善良欢喜的心,看见落在我们后面的人很快就走在我们前头,又被神更大使用,我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疲倦和灰心,得着了复兴。 神藉先知以赛亚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赛30:15)让我们不再忙于为自己的荣誉筹算,为自己的错失忙乱,为彰显自己的的才能到处奔跑。让我们把自己安息在主全能的手中吧!主的能力必要充满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13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28 贪心自私的亚哈 经文: 列王纪上21章 作了王还会贪心吗?会的。亚哈王贪图拿伯的葡萄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贪财是万恶之根”,万般罪恶都不外起于贪欲。而亚哈的贪心却根源于他信仰的坠落。随着信仰的坠落,必然在道德的上也腐败。今日世人弃绝神和他的道,一心只求物质的富裕与享乐,结果,人心更加险恶,物质的进步挑起人更多的贪欲,世界更没有平安。这与亚哈的贪心而自招败亡同出一辙。 一 亚哈的自私和贪心 亚哈王因为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靠近他的王宫,因而要求拿伯把葡萄园让给他,充作他的菜园。他愿意出价银把它买下来,或是用更好的葡萄园和拿伯对换。按我们看来似乎是很合理的,不算贪心。但我们若明白这件事的圣经背景,便知道亚哈这样作完全是自私的。因按旧约的律法;“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28) 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分得地业之后,神藉摩西吩咐他们不可将所得地业永远卖给人,纵然因贫穷卖地亦只能暂时卖出,有力量时就当赎回;否则便等到禧年时可以无条件向卖主收回。“地不可永卖”的意义,是要教导以色列人承认他们一切所有都是神托付的,是属神的,他们不过受托受理而已,他们在世上不过是寄居的,是客旅,他们所盼望的乃是一个更美的永久家乡。 现在拿伯既不是因贫穷而不得不卖地,也不想贪图更好的土地而卖地;因他敬畏神,重视他先人从神所领受的地业,要守住自己的产业,满足于神所赐给他的分。亚哈王虽然声言愿意用价银或别的更好的土地向他交换,实际上却是多少带着利用王的势力迫使拿伯作违背律法的事。这样,拿伯拒绝亚哈王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反之,亚哈王不论愿意出多少价银收购拿伯的葡萄园都是错的,是出于自私和贪心。 亚哈是一个王,在物质上当然已经十分富足,他对于拿伯的葡萄园,所贪图的当然不在于那有限的地土,而是贪图一种“便利”,因为拿伯的葡萄园靠近他的王宫,他要扩展他的菜园,便需要收购拿伯的葡萄园,否则便无法扩张。亚哈并非有鲜菜享用,不过他为自己的享受有更大的计划,为着达到这种目的,便要别人背弃良心和神的话语,来满足他的愿望,这不是贪心和自私是什么呢? 拿伯和亚哈刚好成一个对比。亚哈所有的虽多,却不满足于所有的;拿伯虽然所有的很少,却以神所赐的为满足,并不贪图亚哈的价银或更好的葡萄园。他尊重神的律法,宁愿过贫穷的生活,宁愿冒犯一个无道的君王,甚至被杀害。拿伯虽然是一个小百姓,但在神面前实在比亚哈尊贵得多。 亚哈既然是以色列的国王,理当领导百姓遵守神的律法,但他自己却违背神的律法。他完全轻忽了拿伯所重视的,拿伯重视神的律法,亚哈则只重视自己的愿望。他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犯了十诫中的第十条“也不可贪图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申5:21)但他可能还自以为不算是贪心,因为他并非白白占取拿伯的,乃是准备出价银收卖。可是他却忽略了拿伯的主权,他虽然愿出价银,拿伯并非就必须出卖,他对自己的田地有绝对的主权。亚哈并不能凭着自己是一个王便可以随意占夺别人的权利。基督徒若容许贪心的罪在心中,也会不知不觉走上亚哈所走的路,不但看不见自己的罪,还怪责别人不肯迁就自己。 许多时候,我们看见别人的享受,会有一种羡慕的心理;在这时候,应当格外谨慎自己,因为魔鬼常利用这种机会引发我们的贪念,使我们陷入罪恶之中。有些人生活困苦,因而贪恋别人所有的一切,似乎别人的东西总比自己的好;可是像亚哈这样一个王,却仍贪图拿伯的葡萄园,可见贪心的罪,并非单因贫穷,任何人都可能陷在贪心的罪中。 在今日的花花世界中,有许多事物,会引起我们的贪心。百货公司的窗橱,都市高尚的生活标准,电气化的家庭设备等,都是令人羡慕的。一直羡慕而又无法得着的时候,便会起贪念。基督徒若不以神所赐的为满足,就很容易忘记自己的本分,落在贪心的罪中。 二 罪恶带来的烦恼 罪恶是痛苦的根源。亚哈是一个王,本来可以过着种很安详的生活;但他却不肯稍微抑制自己的贪欲,贪图别人的田地,结果反而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甚至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亚哈王显然也明白旧约的律法,所以当拿伯拒绝他的要求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王上21:3)亚哈就闷闷不乐的回宫,躺在床上,转脸向内,也不吃饭。因他知道拿伯所持的理由是十分充足的,是完全根据律法所记载的。而他作为一个以色列国的王,似乎不便过于明目张胆地违背律法,因而一时感到束手无策。他既不肯放弃他自私的意念,却又一时找不到什么藉口来对付拿伯,于是便陷于愁苦之中。 身为一国之尊,却被一个小百姓拒绝他的要求,这当然是莫大之羞辱。这是他的贪心所自招的耻辱。罪恶使人失去高贵的品格,变成卑贱、幼稚、小气、无知......亚哈因得不到拿伯的葡萄园,竟然像小孩子得不着糖果便不肯吃饭那样,躺在床上,闷闷不乐,这是多么愚昧的事! 亚哈初时可能以为自己以一个国王的身分,又应许付出价银,请拿伯把葡萄园给他,必然不致被拒绝的;他有的是银子和美好的葡萄园,只要肯出代价,拿伯岂有不肯之理?岂知拿伯并不屈服于他的权势和财富,只存敬畏神的心,承认他一切所有的都是神的;他没有权作私自用途。他行在真理的权威中,显得比亚哈更高贵。 今日的教会,正急切的需要像拿伯这种基督徒,不畏强权,不图私利,全心敬畏神。 三 耶洗别的恶计 亚哈的“闷闷不乐......也不吃饭”,给万恶的耶洗别带来机会,她替亚哈出主意,使他陷于更严重的罪恶中。亚哈成为以色列王中最坏的王,最大的原因是他纵容他的王后耶洗别行各样的恶事。虽然亚哈在这件事上的贪心,似乎不过是一点小贪而已,但他因这一点贪心所犯的罪却非常严重──引致他用邪恶的计谋害了拿伯,然后夺取他的田地,成为一个杀人凶犯。 在基督徒的心中,也有一个无形的“耶洗别”,他就是我们“贪心的王后”。我们只要留给他小小的机会,她便可能把我们引到严重的罪恶中。 耶洗别安慰亚哈说:“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只管起来,心里畅畅快快的吃饭,我必将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给你。”(王上21:7)于是她托王的名写信给耶斯列城的长老,要他们宣布禁食,贿买两个匪徒,诬告拿伯谤渎神和王,然后把拿伯拉到城外,用石头把他打死。注意耶洗别所用的恶计表面看来是: 1.很“属灵”的──她要耶斯列的长老宣布禁食。禁食是多么严肃敬虔的事,表示悲哀或宗教上某种大事件之来临。她仿佛是完全出于敬畏神的缘故,才会这样作;仿佛是为着遵从神的旨意,维护神的尊严和神圣的缘故而不得不杀拿伯。她把这杀人的恶事做得很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好像完全是为信仰的缘故;岂知“属灵”的外壳竟是一种邪恶的手段。 2.很“合法”的──她陷害拿伯的计谋,不但很“属灵”,也很“合法”。因为按照以色列人的律法,必须凭两个人的见证才可以定罪。现在耶洗别叫耶斯列的长老贿买了两个匪徒来指证拿伯,显得是十分合乎律法手续。他们是经过公开的审讯,然后正式判罪的。实际上这一切都不过是诡诈的手段,在神眼前,属灵的外表和合法的手续并不能掩藏他们杀人的罪恶。 这是多么令人发指心寒的一件事!倘若一个基督徒没有敬畏神的心,又容许贪欲藏在心中,那么他越多知道属灵的法则便越危险,因他可能用很“属灵”的方法来达到某种完全属血气和属情欲的目的! 拿伯被杀之后,耶洗别便对亚哈说:“你起来得耶斯列人拿伯不肯为价银给你的葡萄园吧!现在他已经死了。”(王上21:15)为什么亚哈受到良心的控告,只好贿赂他的良心,让耶洗别替他行事。在耶洗别杀了拿伯之后,亚哈便可以自欺地对自己说,拿伯不是我杀的。拿伯既然死了,我去得他的葡萄园有什么不对呢?这样,他的良心比较好过一点。但神却不理会这些。虽然亚哈可以等耶洗别把拿伯杀,才去夺取拿伯的葡萄园;虽然可以叫耶斯列的长老们,违背良心贿买匪徒指控拿伯谤渎神的罪名;虽然他可以用许多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遮掩自己的罪行;但神不管这一套。神只照他所应得的刑罚报应他。 四 亚哈悲惨的下场 耶洗别虽然能用王的名写信,使耶斯列的长老们诬告拿伯,却无法禁止先知以利亚的口斥责他们的罪恶。当亚哈王正要去得拿伯的葡萄园时,以利亚奉神的命令,警告亚哈王说:“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王上21:19)以利亚虽然在国家中没有任何官职,但他比较那些为着保持自己的官位俸禄而颠倒是非黑白,不顾良心的耶斯列长老强得多。他不贪图属世的权柄虚荣,结果他得着了属灵的权柄。他不必听凭万恶的王后指使,不用慑服于她邪恶的权势;反倒指责犯罪的国王亚哈。忠心的先知比犯罪的国王更尊贵。 以利亚的话,若不能应验,就不过是空言的恐吓而已,但神在下章圣经中,便应验了他所说的话。 有一个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吗!”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约在日落的时候,有号令传遍军中,说:‘各归本城,各归本地吧!’王既死了,众人将他送到撒玛利亚,就葬在那里。又有人把他的车,洗在撒玛利亚的池旁(妓女在那里洗澡),狗来舔他的血,正如耶和华所说的话。(王上22:34-38) 这几节经文清楚地给我们看见亚哈如何受到神的报应。按列王纪上22章记载,亚哈王会同犹大王约沙法去攻打亚兰王。未去之前,先知米该雅曾预言亚哈此次出战会阵亡,但亚兰王不听先知的警告,改装上阵(王上22:30) 亚兰王已嘱咐手下专向以色列王攻击(王上22:31);但因亚哈改装上阵,他们一时认不出谁是以色列王亚哈。岂知有一人随便开弓,他的箭便从以色列王亚哈的甲缝里射进他的身体去。亚哈重伤而死,血流在战车上,后来洗车时,有狗来舔他的血,便应验了先知以利亚的话。 注意:亚哈王的死应验以利亚的话这件事,表示他的战死与他谋杀拿伯那件事有直接的关联。虽然看来他不过是在战场上意外地受伤而死;其实乃是神为拿伯那件事向他施行报应的结果。他诚然可以改装上阵,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也可穿着整齐而坚固的盔甲保护他的身体;但他却挡不住“随便开弓”的人所发的箭,从他的甲缝中穿入他的身体!他无法逃脱神的审判和报应。 每一个犯罪的人应当知道,任何人的手段和方法都不能逃避神对罪的追讨。基督徒也当战兢,不要以为暗中犯罪便没有人知道,或以为神对我们的罪行也无可奈何。我们当因亚哈的结局警惕自己,神对亚哈并非没有恩慈,甚至在他临死前,神仍藉米该雅警告他;但他竟狂妄自大,把米该雅下在监中而自招败亡。逃避罪恶追讨的正当途径是立即悔改归向神。悬崖勒马,回头是岸!神虽是必然报应罪恶的,却从不拒绝赦免那些愿意真诚悔改的人呢!   29 基哈西──财迷心窍的仆人 经文: 王下5:20-27 保罗在提前(6:10)告诉我们:“贪财是万恶之根;人有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钱财在这世界里是最有用的东西,但对基督徒常成为最厉害的试探。许多人虽能在灵性上追求上进,但因胜不过金钱的诱惑,便忽然令人惊异地失败跌倒了。列王记下5章的经文,记述基哈西的失败,正是我们最好的鉴戒。 基哈西是以利沙的仆人。以利沙是当代最著名的大先知。在旧约的先知中,以利亚已经是有名的大先知,而以利沙却是得着感动以利亚的灵加倍感动的先知(参王下2:9-15),基哈西成为被神重用的先知之仆人,这是值得引以为荣的。注意基哈西作以利沙的仆人,不是普通的奴仆,是兼作他的助手。当书念妇人来求以利沙救她的儿子时,以利沙曾吩咐基哈西说:“......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要把我的仗放在孩子脸上。”(王下4:29-31)所以基哈西作以利沙的仆人,颇似以利沙作以利亚的门徒时服事以利亚的情形(王上19:21)。但这样的一位大先知的助手,竟然在金钱的试探中失败,这实在是我们的鉴戒。从基哈西身上,可见贪财的心如何危害信徒的灵命。 一 不顾神的荣耀 神人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心里说:“我主人不愿从这亚兰人乃缦手里受他带来的礼物,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王上5:20) 本段经文的上文,记亚兰国元帅乃缦来求以利沙医治他的大麻疯。由于以利沙医好了乃缦的病,他就想重重的报答以利沙,但以利沙却完全拒绝他的厚礼。(按乃缦带来给以利沙的礼物,计银子约九百斤,金子约三千安士,衣服十套。)乃缦惟有将礼物带回去。基哈西知道这事的经过,心里便起了贪念。他想;我的主人一点也不接受乃缦的礼物,为什么不要呢?纵然不全接受,多少受一点也无妨啊!于是便设法从乃缦手中私下受了一点礼物。 诚然,照基哈西的想法,以利沙若从乃缦手中接受任何礼物,并没有什么不合之处,但以利沙乃是神所重用的仆人,他的一切行事,都以求神得着最大的荣耀为目的。乃缦是亚兰最有名的元帅,而亚兰国是一个敬拜假神的“外邦”,而且当时常常欺压以色列人。乃缦虽然因病得医治而认识了真神,但他对这位神的认识无疑是十分肤浅幼稚的,他是一个从未受过任何属灵栽培的人,他处世待人,仍然是采用属世的一套,完全未有真理的根基。他带了那么多贵重的礼物来求医治,乃是经他的国王写信介绍来的,显然他是要回去向国王报告。以利沙要在乃缦面前作一个很好的见证,使他看见神的恩典和人的帮助完全不同;神的仆人和一般的医生也绝不相同。神是乐意白白赐恩给人的,他拿来那么多金银,但不能帮助他寻求神的拯救,神只要求人凭着信心,谦卑地接受他的拯救,却不要人倚赖金银,以利沙既然分文不取,乃缦回国之后,必然会把一个十分动人的见证带给他的同胞。 基哈西若没有贪财的心,理当也能慢慢领会以利沙不受乃缦礼物的用意,但基哈西起了贪念之后,便将神的荣耀置诸脑后,只看眼前的好处。下文告诉我们,基哈西编造谎话骗取乃缦的礼物,试想若他的谎话万一不幸被乃缦察出是虚假的,那时神的名将受何等大的羞辱?纵然他的谎话侥幸而骗过了乃缦,但在乃缦的心中难免对以利沙起了疑惑;因为他的做法跟普通世俗人没有分别,口头上坚决的说不要人金钱的酬劳,而实际上却仍然要了。以利沙刚才虽声言指着神起誓说不要他的礼物,却随后又打发仆人来要了。这样,以利沙廉洁的操守和见证,岂不是被基哈西彻底破坏了么?但基哈西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点。 基督徒应当知道,我们活在世上的目的,是求神在我们身上得着最高的荣耀,而不是求自己在今世得享受与荣誉。保罗说:“所以你们或吃或喝,无论作什么都要为荣耀神的而行,”(林前10:31)我们若忘记这高尚的生活目标,就难免像世人一样,只顾追寻金钱与享受,而生出种种的贪念了。 乃缦的礼物对以利沙和基哈西都是一种很大试探,但以利沙却利用它成为荣耀神的最好见证,而基哈西接受了这试探而成为自己的网罗。 二 心智昏迷 “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基哈西竟然指着永生神起誓去欺骗人的财物,这真是糊涂的想法。指着神起誓含有在神面前立志,并求神鉴察帮助的意思。他所准备去作的,既然是羞辱神的坏事,怎么还敢指着神起誓?这么无知的意念,竟出自大先知以利沙的助手基哈西!以利沙是那么圣洁的神人,而基哈西既是服事他的助手,难道还不会分辨神是否喜悦人用不法手段求取非分的钱财么?可是他受了钱财的诱惑之后,对属灵的事变成迷糊昏昧,不分好歹了! 当一个人未受钱财迷惑时,他对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合乎真理,什么是背乎真理,什么是正路,什么是岐途,是十分容易分辨的。但当我们里面起了贪心,接受了试探之后,我们就会眼睛迷糊,心目昏花了。甚至明明看见一个危险的陷阱,也想试行过去。直到今日,仍有不少信徒希望神保佑他们能中彩票,或赐福他们的非法买卖,然后他们就将一部分金钱献给神。我们不要以为自己不会有这么幼稚的想法,当我们落在贪财的试探中,我们便可能在这些最明显、最容易知道是罪的事上,做上最愚昧的选择,因为贪财的心是会使人属灵的心智迷糊昏花的。 基哈西说:“我必跑去追上他,向他要些。”这正是许多贪财者心中所要说的话。今天在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正想用各种不法的手段使自己变得富有。但我们切勿忽略基哈西的鉴戒,他以为他是追上了钱财,其实他追上了大麻疯,追上了终生的痛苦与灾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5-13 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编造谎言 “贪”和“骗”常常是连在一起的。贪财是万恶之根,从这根所生出的恶果之中,必然有欺骗和说谎的罪在内。这里我们可见以利沙的仆人基哈西所编造的谎言十分周到而巧妙。以利沙既然坚决地拒绝了乃缦的礼物,若基哈西用以利沙的名义向乃缦要些礼物,岂不是前后矛盾,惹人猜疑?若不用以利沙的名义,凭自己向乃缦讨求乃缦不一定会给,纵使肯给他也太过丢脸。显明他是贪财的人,所以基哈西必须编造一个可以两全的谎言,既不会引起乃缦的疑惑,又可以不必丢脸而能发财。于是他编造了一个令人可信的故事,把要礼物的人推到他所编造出来的两个少年人身上;既不使以利沙丢脸,也不使他自己丢脸。我们不能不佩服他的聪明,可惜这种聪明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从魔鬼来的,他的谎言只能瞒过乃缦,瞒不过神和神的仆人以利沙。 列王记下(5:25-26)节告诉我们,当基哈西回到他主人跟前再度说谎时,以利沙立即揭穿他的谎言。以利沙问他说:“基哈西你从哪里来?”回答说“仆人没有往哪里去。”以利沙对他说:“那人下车转回迎你的时候,我的心岂没有去呢?这岂是受银子、衣裳、买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注意,基哈西追赶乃缦时,虽可以用谎言骗取财物,他所作的似乎十分秘密,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知道他用的虚谎的手段骗取乃缦的爱心,把真纯爱主的人看作傻瓜,以自己的诡诈为聪明;但当他回到以利沙跟前时,却无法再用谎言来掩饰他的罪恶,更不能逃避他应受的惩罚。信徒在今世活着时就象基哈西在未回到以利沙跟前那样,说谎、贪财、犯罪,似乎都可以听凭自己的喜欢,但当我们回到主跟前,或主追讨我们罪恶的时候,便要发觉我们谎言、“聪明”和一切掩饰的方法,都无法逃避他公义的惩治,因他鉴察人的肺腑心肠,知道我们一切所行的(耶17:9-10、诗139:1-4)。罪恶使人的心刚硬,试图用自己的方法隐藏犯罪的事实,结果反而无法逃避罪恶的报应。 四 陷于痛苦 贪财常常由于不知足、不安分,结果反而招惹更大的痛苦。从以利沙责备基哈西的话中“......这岂是受银子、衣裳、买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可见基哈西心中必然有这种意念:想得着更多的钱财,便可以买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 。他心中厌烦眼前的地位和工作,他不想再作以利沙的仆人,他想自己作主人,过安逸的生活。他心中筹算要离开以利沙所走的窄路,像底马贪爱现今的世界而离开保罗。以的仆人,他想自己作主人,过安逸的生活。他心中筹算要离开以利沙所走的窄路,以利沙虽然出名,但只是“穷出名”,他受许多人敬重,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基哈西觉得这种生活太苦了。何况他并不是以利沙,不过是以利沙的仆人罢了!他希望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不作仆人而作主人。于是,他以为乃缦带了这么多的礼物来,是个难得的机会,只要从乃缦的礼物中得十分之一,便可以叫他从今以后不再作仆人,不再过穷苦生活了。一个人有一种求上进的心是好的,一个人想改善自己的处境也是人之常情;但求长进与不知足不同,求长进的人是在自己的本分中力求进步,使自己不论在学识上、工作上和顺服神的旨意上,都有进步,神的时候到了,必然会改变他的处境。但一个人若存取巧的心理,用非法手段,以企求获得意外的收获和利益,这就完全不是求长进,乃是不知足所生出来的贪心,基哈西的情形正是这样。 在以利沙责问的话中,显见基哈西在未接受乃缦二他连得银子和两套衣裳之前,他的心已经倾向世界,已经给试探开了门。有不少信徒或传道人,由于环境的恶劣,经济的拮据,生活的艰难,眼看许多人用不法的手段在世界上取得了更多财富与荣耀,他们的心志便动摇了。他们虽然还没有走上那些人所走的路,但他们的心已经跟了去,所以按外表看来,他们仍然是热心的基督徒,但可能忽然之间完全跌倒失败,重蹈基哈西的覆辙。基督徒必须谨记,我们是神的儿女,世人所能行的事,未必就是我们所能作能行的。倘若我们不顾神的荣耀,照着世人的方法贪图今世之富足,便可能陷在更大的痛苦中,象基哈西那样。 基哈西说:“我必跑去追上他......”基哈西诚然追上了他所要的银子和衣裳,但他却也染上了乃缦的大麻疯。以利沙对他说:“因此,乃缦的大麻疯必占染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当基哈西发觉钱财所带来给他的不是安逸,而是更大的痛苦时,大麻疯已经占染在他身上了。一时的贪念带给他终生的痛苦;这是许多贪心的人所得着的结果。 有些信徒自己的灵性不长进,便埋怨教会的传道人没有爱心,不属灵,但让我们留意圣经中的事实。在主耶稣的十二门徒中出了一个贪心的犹大;在大先知以利沙的手下,有一个基哈西这样的助手。如果我们不拒绝试探,如果我们向主的心志不坚定,就不论在怎样属灵的教会中,都可能跌倒。所以我们应当谨慎自守、不可自欺自足。 “这岂是受银子、衣裳,买橄榄园、葡萄园、牛羊、仆婢的时候呢?”这句话对今日的基督徒同样适用,在这“黑夜已深”,主来日近的世代中,岂是我们醉生梦死,贪爱世界,争名夺利的时候呢?这乃是我们努力救人,忠心事主,追求圣洁,等候主来的时候呀! 30 约拿──逃避神旨的先知 主耶稣引证先知约拿的经历,作为他自己从死里复活的预表说:“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太12:40)主耶稣的话,使我们看见旧约先知们的经历,常有属灵预表的意义;虽然那些经历是他们当时无意造成的。约拿是一个逃跑的先知,但他在大鱼腹中的事竟能预表基督的死和复活,这若不是主耶稣自己解明出来,我们实在不敢相信。 一 预表只限某一方面 神在旧约时,藉着许多不同的预言或预表,使人认识那将要来的基督,以及他所要成就的救恩。但在一个逃跑的先知身上,我们也能认识基督的救赎与神的慈爱么?这是十分奇妙的,神并非只使用绝对圣洁、完全无过的人,神也使用一些软弱的人,但那些被神使用的人,却未必都得赏赐与荣耀,惟有忠诚奉行神旨意的人才能得着。旧约的先知和其他信心伟人,并非都是完全的,他们都不过在某方面比较完全而已!他们也不是每一方面都可以预表基督,他们都不过只在某些事上预表基督而已!按先知约拿而论,他在鱼腹中三日三夜的经历,本来是他因违背神的话所受的管教;但这失败的经历,却正可以作为基督的预表,因基督的受死就是为着人类背弃了神的命令,偏行己路而应受刑罚的缘故。 二 约拿所预表的意义 一个人被大鱼吞在肚腹中三日三夜,又被大鱼吐在岸边,这实在是一个死而复活的奇妙神迹,是出于神超自然的能力。照样,基督为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又在三日后从坟墓中复活,也是一件奇妙的神迹,是一切神迹中最大的神迹。所以主耶稣对当日求神迹的法利赛人说:“一个邪恶淫乱的世代求看神迹,除了先知约拿的神迹以外,再没有神迹给他们看。”(太12:39)事实上,当时主耶稣曾行过不少神迹,为什么却对他们说除了约拿的神迹以外,没有别的神迹,因为主的意思是说,那最大的神迹,就是约拿在鱼腹中三日三夜所预表的神迹──基督从死里复活,他们既不信这位要从死里复活的基督,纵然相信其他神迹也没有用了。他们若不接受这最大的神迹,也毋须求别的神迹了。 无论如何,主耶稣既引证约拿的事,讲论他自己的受死和复活,显见约拿的事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神的慈爱,认识到神如何藉基督死而复活,把救恩带给我们。 三 第一个海外宣教士 尼尼微是亚述国的京城,是历史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在旧约中,神曾应许亚伯拉罕说:“万国都必因你的后裔得福”;按加拉太(3:8)解释,这“福”就是“因信称义”的恩典可以临到外邦。先知以利沙亦曾医治亚兰国的元帅乃缦。先知但以理也曾在外邦王朝中作见证,为神警告外邦君王。这些都表示神是乐意将救恩赐给万国人的。但在旧约中,正式奉派去传道给外邦人听的,约拿可说是第一个人。所以约拿的蒙召,给我们看见的第一个教训,就是神愿意万人得救(提前2:4)。神有一颗很宽广的心,不只是希望少数的人得着他的恩典和祝福,乃是愿意万人得救。凡敬爱神的基督徒,应当体会神这种心意,不是只愿意自己那个小教会兴旺,得救的人数加增,也愿意所有教会兴旺蒙恩,充满复活生命的朝气。 四 狭窄的心肠 约拿为什么不肯到尼尼微去传道呢?因为尼尼微是亚述的京都,当时的亚述国与以色列是敌对的。约拿由于爱国心的驱使,不希望尼尼微人因听闻神的警告而悔改,反倒希望他们因自己的罪恶受神的降灾与刑罚,所以约拿不肯去尼尼微,是出于一种国家的种族的自私心,是一种狭窄的宗教思想。爱国虽然是一件好事,但爱国不应多过爱神,不应爱到一个地步:不愿敌国的人归向神,而以得见他们悲惨地灭亡为快乐。今日魔鬼也同样利用“爱国心”使基督徒忘记他们有一种重要的责任:就是把福音,不分国籍、种族、阶级的传出去。魔鬼指导各种隔膜的观念放在教会彼此的关系中,使他们彼此之间无法在主爱中相交,反而互相存着成见,彼此轻视。在东南亚国家中,不少教会内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的出现,是全然不合真理的。神是万国的神,神的家是一切信徒的家;我们都同在一个大家中,同作属天的国民(弗2:19) 今天的教会太多狭窄的思想,不但许多国家,乡士、种族的观念还没有除去,甚至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堂会中,仍存有自私和竟争观念。这完全是属肉体的意念,不是神的心意;神的心意是愿意万人得救。这句话一方面表示一切未信耶稣的人,神都欢迎他们归向他;另一方面也说明一切在教会中的人,应当同有神那样宽广的心,愿意万人蒙恩,不是只喜欢自己的团体蒙恩,乃喜欢所有属神的团体都蒙恩。 五 不要逃避神 “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从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加6:7-8) 神是轻慢不得的,这意思就是:我们在神面前不可怠慢、不可轻视他,把他当作是昏庸无能,或以为他不会过问我们的一切事,我们就可以很容易欺骗他。 约拿得到神的命令,要他一尼尼微去传福音;但他却起来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华。尼尼微是在地中海的东面,他施属现今的西班牙,在地中海的极西,方向完全相反。他初时似乎逃跑得很顺利,并未遇见什么拦阻,反倒逃得很“成功”。当他下到约帕,就“遇见一只船”。古时乘船到别的地方,当然不像今日这么方便,如果搭不到适当的船,可能要担搁很久。但约拿却很合适地遇见一艘要往他施去的船。他上了船以后,下到舱底睡觉,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并未看见神的管教和刑罚。他以为这样可以逃避神的旨意和差遣。但他到底不能逃脱神的管教。神并不立即管教他,容许他自己设法逃避他的托付,这并不是神不能拦阻他,或故意让他违背神,乃是使他从自己的经历中,认识到那能使死人复活的神,不是他自己可设法逃避的。人需要从经历中吸取教训,他若未用尽逃避神的方法,他的心是不会折服的。但当他以为已经成功的逃避了神的命令时,他的船却遇见了风浪,使他不得不承认他无法逃避神的管教了。 基督徒最大的危险是开始背离神的时候,未立即遇见管教,就以为神不会管他,以为自己可以随意行事,以为只要自己很周密地掩饰躲藏,贿赂良心,便可以不走神的道路,走自己的道路,这是十分可怕的。让我们不要像约拿那样以为神是可以轻慢的。让我们不要忘记:当约拿以为他可以安心睡觉的时候,神的风浪便来了。 六 舱底与大风 为什么约拿能在舱底睡得这么甜呢?他以为他已经成功地逃避了神的命令,他发觉他在躲避神的差派时,一切都亨通!现在可以欺骗自己说:神岂真是要我到尼纪微传道呢?否则他怎么不拦阻我呢?去他施传道不是一样么?......但正当他熟睡之际,他的船快要沉下去了。他虽然可以使良心在沉睡中不再指控他,但却无法使他的船不遇见风浪。今天不少人正像约拿那样自欺,种下了“情欲”的种子,却竟想收取圣灵的果子;顺从肉体,贪爱世界,却竟想得着神的赐福与同在。请看约拿怎样回答同船的人:“......你们将我抬起来,抛在海中,海就平静了;我知道你们遭这大风,是因我的缘故。”(拿1:12) 约拿说这话时是轻松的么?他显然是因看见风浪的危险而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知道自己无法逃避的管教,因而坦白承认,并请人把他丢在海中。难道今日我们随意犯罪便能逃避神的管教么?当然不能。约拿躲在舱底睡觉虽可以使他不再听见的良心的控告,却无法逃避神所起的“大风”。基督徒也当注意,我们虽然可以用许多理由说明自己的良心,自我陶醉地使我们不再听见良心的责备;但我们却无法躲避神的管教,无法挡住神的“大风”。 神的旨意并不是要约拿被人抛下海中,又被吞到大鱼腹里,过了三日三夜,才被大鱼吐在岸边。神的旨意,乃是要约拿遵命去尼尼微传道,在完成使命之后,得着人应得的赏赐;但约拿却不走神所要他走的路,以致自取苦吃。从约拿的经历中,可见一个信徒若有神的呼召或托付临到,他却不肯答应神的呼召或差派,不肯走神要他走的路,结果多吃了许多苦,但仍要答应神的呼召,约拿能否因为想到他施去逃避神,便可以逃得脱神要他作的事?不能,他终于到尼尼微去传道了。却枉受了一场险祸。这就是每一个想逃避神的呼召、托付,而偏行己路之人,所必受的管教。 信徒啊,你是否正像约拿那样,正在设法逃避那位复活主的显现呢?你迟早必像约拿或大卫那样,在无可逃避之中呼叫说:“我往哪里去躲避你的灵?我往那里逃避你的面?”(诗139:7)“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 七 神的慈爱 “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拿4:11) 这是约拿书最特出一节金句。这说出了神的慈爱,不但爱及选民,也爱及外邦人,甚至那些受造的牲畜。这就是神要打发约拿到尼尼微城去的理由。虽然尼尼微人已经罪恶满盈,但神仍给他们悔改的机会。神并不喜欢定人的罪,神的心意是要他所创造的人,可以常常得蒙他的赐福与恩典。许多人问,神为什么还不审判恶人?为什么仍容许恶人亨通呢?但神并不像我们那么缺乏怜悯的心,他没有立即施行审判,他在审判之先总先给人悔改机会。神若像我们那么狭窄而苛刻,我们也早已灭亡了,因我们也不是好人,也都是应当灭亡的恶人。 尼尼微人虽然罪大恶极,但他们是神怜悯的对象。神对一切真诚悔改的人,总是乐意向他们显出无限慈爱的。尼尼微人的悔改是十分彻底的。照约拿书(3:6-8)记载:“这信息传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宝座,脱了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说:‘......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头离开所行的恶道,丢弃手中的强暴。’”真正的悔改必然是“下了宝座”,完全谦卑的悔改,当施洗约翰传悔改的洗礼时,有些法利赛人也来受他的洗,约翰指责他们的虚假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忿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太3:7-8)他们的悔改,离开罪恶,就必蒙怜悯。 他向尼尼微人宣告说:“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他所讲的信息很短,却有很大的果效。慈爱的神没有因为约拿曾经悖逆他而不使用他,反之,受过管教的约拿,立即被神所重用。尼尼微是一个大城,要走三日的路程才能走完,但约拿只走了一天,而全城的人自国王至百姓,都披上麻布为罪自卑。可见他的工作大有果效,证明神与他同工,印证了他的工作。 八 发怒求死 约拿是一个反常的传道人。一般传道人若看见工作有果效时必然欢喜;但约拿看见他的工作大有果效时,反而向神发怒。他看见尼尼微全城的人都悔改,神又因他们悔改而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便大大不悦。竟然向神祷告说:“耶和华啊,我在本国的时候,岂不是这样说吗?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怜悯的神,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耶和华啊,现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为我死了比活着还好。”(拿4:2-4)为什么约拿因为尼尼微人得蒙神的怜悯,竟至于发这么大的脾气,甚至向神求死?有解经者以为,这可能因为神转意不降灾倾覆尼尼微,使约拿的预言落空,因他曾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这对于一个先知是一项重大的打击。但按约拿求死之祷所说的话看来,这种推测不会是约拿发怒的真正原因,因为: 1.约拿自己声明他发怒的理由,仍是最初不肯去尼尼微传道的那个原因,即:不愿尼尼微人蒙恩(拿4:2-4)。他第一次奉命去尼尼微传道时便想逃往他施,就是因为他知道神丰富的怜悯,恐怕尼尼微人因他传道而悔改,神便不降灾与他们。这不是约拿所希望看到的,约拿所希望的是尼尼微城因它的罪而被神倾覆,这样,他的国家就可以免去一个强大的敌国之威协。 2.既然他第一次不肯奉命,是因为他不想警告尼尼微,免得他们悔改蒙恩,在他受了管教之后,他虽然去尼尼微宣告神要他说的话(3:2)照神的吩咐警告尼尼微人,但他是不想他们有什么改变的。按约拿本人来说,他不愿尼尼微人悔改蒙恩,但神却愿尼尼微人悔改蒙恩。神要约拿宣告“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其主要目的,不是要使这话应验,乃是藉这警告使他们悔改。约拿宣告这句话却不是存这种心意。 3.约拿向尼尼微城宣告神的警告后,仍埋怨神不倾覆尼尼微人,显见他虽受过管教,不敢不传神的话,但这次管教只对付了约拿逃避神的命令,他那种狭窄的种族观念,私自以为某些人不应得救、理该沉沦的想法,仍未除去。 所以约拿向神发怒的真正原因,仍然是由于他那种恨恶仇敌的爱国思想;换言之,神的管教虽然使约拿不敢违背神的吩咐,但仍未除去他内心偏狭的观念。对于这样的一个传道人,神依然不丢弃他,仍满有耐心继续教导他。 九 得着造就 约拿在尼尼微城外搭了一座棚,要看这城究意如何,神安排一棵蓖麻树,使他获得阴影的遮盖,约拿便因这棵蓖麻树大大喜乐。于是神又安排一条虫咬这棵蓖麻树,使它枯干;约拿又因这棵蓖麻树而大大发怒。神便藉此教训约拿认识他的慈爱说:“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养的;一夜发生,一夜干死,你尚且爱惜;何况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万多人,并有许多牲畜;我岂能不爱惜呢?”(4:10-11) 神现今也会用类似的方法教训我们,当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自私,不体会他的爱心时,他会容许我们遭受一些损失或挫折,使我们从中领悟我们对于这些至暂至轻的物质尚且那么宝贵,神对于人的灵魂岂能不爱惜宝贵?所以每当我们在物质上受损失时,勿忘约拿的教训。这可能是神藉以教导我们认识他对失丧灵魂的爱怜。不要只顾为自己的损失埋怨神,应当因我们所受属物质的损失,而觉悟到神爱人灵魂的心意,并认识到自己爱心的贫乏。这正是神造就约拿的目的。 约拿在受了神藉一棵蓖麻所给他的教训之后,究竟怎样呢?圣经没有记载以后的事,但有一件事却在无声之中向我们说话,那就是约拿自己所写的约拿书(约拿书是否约拿所写,另详于拙稿《小先知书讲义》)。约拿作先知,早在奉命往尼尼微传道之前,他是以色列王耶罗波安第二时代的先知。那时是以色列历代王朝中较强盛的时期,耶罗波安第二收复了好些失地,正好应验了先知约拿的预言(参王下14:25)。但约拿书却完全未提及他自己的预言如何得应验,如何被以色列王所尊重的事,只记述了一段关乎他自己生平工作中最失败和丢脸的经历。在向尼尼微人传道这件事上,约拿的宣告虽然意外地大有果效,却得不到神的赏赐,因他不是体会神的心意,甘心去作(林前9:17),乃是存着不得已和憎恨的心去作的。 约拿为什么不记载他的传道工作如何成功,却写些失败的事呢?这表示他在这整个事件之中,经过神再次的教训之后,已经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亏欠。所以全卷约拿书就是要给我们看见人的软弱、失败、没有爱心、狭窄和自私,以及神丰富的慈爱、赦免、怜悯和忍耐,所以约拿去尼尼微传道这件事,虽然是失败的;但他的成功不在于他记录了什么伟大的传道事工,乃在天他清楚的给我们看见:他自己算不得什么,神却是满有恩典与慈爱的。这正是这位逃走之先知的成功之处呢! (全书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3: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